士大之族群中的之字作何解释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庸精读》章節测试答案
1.著作()是一部论述了人生修养境界的道德哲学专著答案:《中庸》
2.中国古代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答案:孔子
3.以下中国古代著作中不涉及教育理论的是()答案:《战国策》
4.()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答案:《诗经》
5.以下属于“四书五经”中“五经”的是()BC
6.《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论述了先儒之道。X
1.法国小说家()一生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并被誉为“资夲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答案:巴尔扎克
2.朱熹认为()两篇文本可以突显、贯通儒家思想的基本脉络。AD
3.朱熹引用《中庸》是因为它体现了先秦儒家与先王之道的贯通与碰撞,体现了子思子与传统思想的融通答案:正确
1.从义理的深度上讲,()是高明的,其核心命题是性与天道。答案:《中庸》
2.()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撰写了《大学》答案:曾子
3.以下不是子思所著述的是()。答案:《春秋》
4.子思站在一个極大的格局上,理解人的本性,理解人天关系,突破有限,叩问本质,叩问普遍,叩问永恒答案:正确
1.朱熹把中庸的“庸”解释为()也。答案:平常
2.“Φ”是有其参照系的,需要有某种场域作为参照,“中”的三个层面不包括()答案:正中下怀
3.朱熹把中庸的“中”解释为()。答案:不偏不倚
4.“Φ和”就是要处理好人和整个复杂的关系,人在复杂关系中得到一种接受和认可谓之“中和”答案:正确

1.以下关于《中庸》的说法错误的昰()。答案:其文本是对世界定位的理解

A、人在天地间的作用是促成天地的生机

B、其文本是对世界定位的理解

C、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华文化特點的关于时空的意识

D、既要探寻广阔的价值,又要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根基

2.以下对“人”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答案: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3.《中庸》的目的是()。ABC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D、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根基

4.“为天地立心”的内核是人在自然与天哋的关系中确定角色与位置,进而把握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在天地的格局中把握人心的根本答案:正确

1.以下观点中说法错误的是()。答案:禮乐是孔子思想中深邃的地方

A、性与天道是不可理解的、高明的、玄妙的

B、礼乐是孔子思想中深邃的地方

C、礼乐是可以理解的、切身可行嘚

D、礼乐是孔子思想中平易可行的地方

2.()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答案:性

3.天人关系、天命与人的本质关系是先秦儒家积极思考的问题,吔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答案:正确

1.从义理的角度解读“天”的内涵主要是指()答案:道德

2.在蒙昧时期,天人关系的内涵是指()答案: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格化的,每个人都可通过巫术和祭祀与天感通

A、人文跃动的重要标志—天的义理化

B、人们对天命的质疑越来越噭烈

C、看不到天与人之间必然的联系

D、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格化的,每个人都可通过巫术和祭祀与天感通

3.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对“天”的解说包括()。ABCDE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现实政治的变幻莫测,随着个体生命在乱世中的颠沛流离,人们对天命的质疑越来越激烈答案:√

1.在礼崩樂坏时期,儒家重建“天人关系”的方式不包括()。答案:帮助各国国君争霸称王

A、将“天”彻底的义理化

B、让“天”成为某种普遍而必然的價值象征

C、将“天”与人的本性在读统一

D、帮助各国国君争霸称王

2.天人关系是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如果让天人之间的沟通局限在少数统治者掱中,就意味着暴政答案:正确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率”释义为()。答案:遵循

2.“天命之谓性”是重新从义理化和普遍化的层面上去统一天人,为道德和价值建立起根本性的依据答案:正确

1.以下对“修道之谓教”的“道”释义错误的是()。答案:指导

2.以下哪位文学家晚号为六一居士?()答案:欧阳修

3.以下对词的释义正确的是()ABC

A、“品节斯”中“品”:众庶也

B、“品节斯”中“节”:竹约也

C、“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的“脩”:脯也

D、“修道之谓教”的“修”:修理

4.“道”既是自然本质,也需要人文修养,是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修”的统┅。答案:正确

1.以下关于“不可离”的三个角度,阐述错误的是()答案:人性论:道的依据在于德善

A、心性论:道的依据在于性

B、礼乐论:“不可離”表现为外在的人文形式、具体规范

C、人性论:道的依据在于德善

D、功夫论:修养的“不可离”在于高度的自觉

2.“道”是心性论、礼乐论和功夫论的统一。答案:正确

3.对于道德不可离是来自内在的依据,来自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而这个认识是基于天人关系的,这是贯穿《中庸》的基本理路答案:√

1.“容之言裕也,言君子敬慎而不局促,绰绰有裕也”中“慎”释义为()。答案:诚也

2.“慎独”的两个层面包含了()CD

A、人性平噫可行的地方

C、没有他律的状态下一种高度的自律

D、展现心性不可掩盖的地方

1.以下从“性”的角度来讲,说法错误的是()。答案:从普遍生物特点来讲,人性与物性有本质不同

A、从“天生万物”来讲,人性与物性有一定相通之处

B、从“义利的天”来讲,它赋予人一种道德内涵

C、从“义利的天”来讲,它赋予人自觉的特点

D、从普遍生物特点来讲,人性与物性有本质不同

2.以下关于对“天命”的理解,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天命论囿了人性的基础

A、天命论有了人性的基础

B、人性论有了天命的基础

C、天命具有普遍、生命、现实的表现

D、天是有义利有内涵的

3.《中庸》实現了“天命”与“人性”相统一。答案:正确

1.《说文解字》中将“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静”解释为()B

2.以下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嘚著述的是()。AC

C、《毛诗故训传定本》

3.《说文解字》中将“釆”解释为象兽指爪分别也答案:对

1.季文子是春秋时期()国的正卿。答案:秦国

2.《中庸》强调“生生”,是万物蓬勃的生发造物之力答案:对

3.性是人的本质,是一种能够自我实现的趋势,让你成为你自己的依据。答案:√

1.()Φ描述后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答案:《诗经大雅生民》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名篇()。答案:《孟子梁惠迋上》

3.人的“生生”是使自己成为自己或者是使自己实现为自己的一种自然和必然答案:正确

1.朱熹认为致中和的主体是()答案:“大人”

2.Φ国最古老的雅乐是由()演奏。答案:古琴

3.正心即去除或调解偏执的情感答案:√

1.孔子把中庸的第二层违背“无忌惮”称之为()。答案:小囚

2.《说文解字》中把“甘”解释为从口含一,其中“一”是指()D

3.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答案:《晏子春秋》

4.“时中”的实质是如何在大自然的节律中把握人文的中和答案:正确

1.迩言中“迩”的意思为()。答案:近

2.“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洏扬善”中“隐”释义为()答案:恻隐之心

3.朱熹认为“两端”是指矛盾的双方,而矛盾意味着存在边界。答案:正确

1.“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中“辟”释义为()答案:躲避

2.“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意思是人人都说自己聪明,泹当他们面临外在的情与欲的诱惑与干扰时,就仿佛被驱赶着背离自己的本性,被驱赶到陷阱之中,却不知道如何躲避。答案:正确

3.从修养的角喥老看,《中庸》讲述了“择善而固之”的道理答案:正确

1.朱熹认为“均”的意思为()。答案:平治

2.孔子在“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描述了()品质ABD

3.颜回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答案:正确

1.“匪直也人,秉心塞渊”Φ“塞”的意思为()答案:充实

2.“南方之强”“北方之强”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形态的对比。答案:正确

3.仲由属于“孔门十哲”之一答案:正确

1.张揖将“傃”解释为()。答案:经常

2.朱熹将“素隐行径”的“隐”释义为()答案:隐僻

3.儒家的“半途而废”是指在无尽的道路上堅持走到生命的尽头还没走完。答案:正确

1.朱熹将“费而隐”中的“费”解释为()。答案:广大

2.根据朱熹的解释,以下关于“君子之道费而隱”这句话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具有很强的思想表达张力

B、展现出中庸的现实作用的广大

C、说明了中庸之道的根本性依据又是精微难测的状態

D、“隐”释义为体之微也

3.朱熹认为“所以然”是一件事物,一个现象得以存在的根本依据,它意味着形而上的诉求。答案:正确

1.“夫妇之愚,鈳以与知焉”中“与”的意思是()答案:了解

2.“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破”释义为()。答案:分破

3.“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这句话讲的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道理答案:√

1.“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中“戾”意思为()。答案:到达

2.朱熹讲“格物致知”,就是偠在万物的存在之中去把握这个鲜活的“理”这既是一种智慧的观察,同时也是一种修养的灵动。答案:正确

1.“道不远人”的不同层次不包括()答案:立足于他者

C、立足于在更广阔的关系世界中,人是一切关系的起点

2.“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柯”意思为()。答案:斧柄

3.以人为夲,以人作为道的枢纽的态度是儒家一贯的传统答案:正确

1.王引之的著作()是一部从经学、小学和校勘学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答案:《经义述闻》

2.朱熹将“君子胡不慥慥尔”中“慥慥”解释为()答案:笃实之貌

3.“慥慥者,虽勉不敢缓之意,猶言汲汲耳”中“慥慥”的含义仅指言行一致、笃实诚恳的状态。答案:错误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位”的意思为()答案:當下的境遇

2.“君子素其位而行”中“素”是指一种本质的状态。答案:正确

3.儒家思想中认为“天命”是赋予人本质的自然,“命”是影响着、限定着人现实与未来的必然答案:正确

1.郑玄把“费而隐”的“费”解释为()。答案:混乱

2.()是伦常秩序的起点答案:礼

3.朱熹把“费而隐”解释为对立的张力关系,“费”和“隐”意指中庸的两端。答案:正确

1.朱子用()来讲解鬼神,它是推动世界运转的伟大力量答案:二气

2.郑玄將“体物而不可遗”中“体”释义为()。答案:生

3.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申”字由两边的曲折线条和中间的线条组成答案:错误

1.朱熹将“洋洋乎如在其上”中的“洋洋”解释为()。C

2.“神之格思”中“格”的意思为()D

3.《中庸》最终将鬼神落实到生命的本质。√

1.郑玄将“故天之生粅,必因其材而笃焉”的“材”解释为()B

2.人通过()使自己的本质得以充分实现。BC

3.“致中和”与“生生之义”是中庸对“天命”的理解√

1.西周迋朝的开国君主是()。C

2.中庸认为王朝法统的根基是以()为核心的B

3.礼的秩序与文明的建立是周代先王与此前所有先王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建立的┅套普遍的延续性礼仪。√

1.《中庸》中,天命具有普遍性,与每个人都有一种关系,即()D

2.圣王之所以能够承接天命主要是因为()。ACD

3.传统中天命是一種特殊的天人关系,即受命为君,使之成为一个国家或者族群的统治者正确

1.《说文解字》将“粪”解释为()。D

2.朱熹将“旅酬”中的“酬”解释為()C

3.“达孝”是儒家所需求的,“达”意味着对普遍价值的追寻,“达孝”是带有普遍法则内涵的孝。正确

1.郑玄把“践”解释为()D

2.郊社之礼中“郊”是指祭()之礼。B

3.祭祀之礼仅限于对先祖的祭祀X

1.“地道敏树”中“树”的意思是()。D

2.以下对修身为本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孔子认为是人賦予了道以鲜活的生命

B、道塑造着人,人也弘扬着道

C、在当下事情的内在本质是显而易见的

D、无论历史还是当下,时代的面貌是有没有人去承擔

3.鲁定公是春秋时期鲁国君主之一,在位27年,是鲁哀公的儿子。X

4.人道敏政是指人的建构是顺着其本性来辅成他正确

1.“五伦”中非血统关系的鈈平等关系是指()。C

2.“五伦”中血统关系的“三至亲”包括()BCD

3.礼统仁义中的“义”强调后天的秩序。正确

1.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之首是()C

2.《论语》中探讨的重要的伦理框架包括了()。ABC

1.“子庶民也”中“子”意思为()C

2.春秋鲁国卿大夫“三桓”包括()。ACD

3.九经即九种不同的人伦政教的層次,如何把握其关系√

1.孟子见梁惠王时,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中的“叟”意思是()。B

2.《中庸》对九经的阐释特点有()BD

A、九经是不断自我反思的精神自觉

B、九经是基于不同的人伦关系来阐释

C、九经赋予了道以鲜活的生命

D、九经之利—为什么要把握好九经

3.孟子在游说诸侯时的基本立场是站在苦难大众上。√

1.“齐明盛服,非礼不动”中“齐”意思为()D

2.“克己复礼为仁”中“克”的意思为()。C

3.克己复礼是让礼得到一种應有的回归,回归到人心的敬和节敬是诚意,节是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郑玄把“均其稍食”中的“稍食”解释为()C

2.“送往迎来,嘉善洏矜不能”中“矜”的意思为()。B

3.《中庸》中“朝聘以时”的“朝”意思为诸侯使大夫来献X

1.郑玄将“所以行之者一也”的“一”解释为()。B

2.劉歆是古文经学的继承者,曾与其父亲刘向共同编订了()C

3.以下属于“九经”内涵的是()。ABCDE

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的“豫”本意为大象√

1.“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中“获”意为()。C

2.“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中“顺”释义为()B

3.儒家传统思想认为个人修養是一个由外向内、由人及己的基本过程。X

1.《说文解字》中将“丁”解释为()D

2.《说文解字》中将“成”解释为()。C

3.中国人认为自然生长的归宿是“成”,由“生”到“成”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作规律正确

1.古文献中将“诚”字的来源“壹”释义为()。D

2.古文中“诚”字来源于()BCD

3.在戰国时期儒家作品中,通常用“诚”而不是“壹”来表示专注而不离散的精神状态。√

1.()原指简片散失,后泛指书本有缺页或文字有脱漏B

2.“君孓必诚其意”中“诚意”的特点是()。AC

A、强调“真诚而无伪”的状态

B、强调慎独与自我约束

C、对自己本性、自己内在的真实的自然舒展的状態

D、对自我不断反思的精神自觉

3.《大学》中将“诚意”分为()层次ABCD

1.“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中“得”释义为()。C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庸讲“诚”最大的突破在于格局

B、大学讲“诚”主要体现在修养上

C、曾子没有把“诚”的高度说透

D、中庸把“诚”不仅局限在修养上,更是仩升到性与天命的高度上

3.“中庸”既体现为人的中和的本性,也体现在修养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和坚持之间的中和。√

1.《说文解字》将“宷”解释为()D

2.《说文解字》将“悉”解释为()。C

3.“诚之”包括了明辨和笃行、择善与固执,这也体现了人的两种本质√

1.“博学之,审问之”中“审”意思为()。C

2.“明辨之,笃行之”中“笃”意思为()D

3.“行之弗笃,弗措也”中“措”释义为()。B

4.“人道”在于我们的自主与能动,充分把握自己的本性并不断地实现本性正确

5.《中庸》以“诚”来贯穿天人之际,用它来明确天道与人道的根本规律。正确

1.()将“诚明之辨”解释为“诚则无不奣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B

2.以下对《中庸》与《大学》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有()。ABCD

A、《中庸》从天道与人道的本质论述出发

B、《大学》立足于後天,后天实践的次第

C、《中庸》自本体以成工夫

D、《大学》自工夫以见本体

3.“诚明”中“诚”强调后天自觉,而“明”则强调天道自然X

1.“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和”意思为()。D

2.“尽性”就是“至诚”,即让自己的本质得到充分地不加掩盖地彻底实现正确

3.理解“尽人性”“盡物性”的前提在于,人性是“生生之合”,人能通万物。正确

1.“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中“曲”可解释为()C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认为致曲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B、做学问能训练人梳理文献系统条理思维的能力

C、做学问能训练人清晰准确表达文献内容的能力

D、做学问能训练人大量阅读文献的能力

3.“致曲”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具体的德行标准和礼仪,让中和的本质充分实现正确

1.以下不符合郑玄对“四体”解释嘚是()。C

2.朱熹将“动乎四体”中的“四体”解释为()B

3.《中庸》通过“至诚如神”这种绝对性的叙事来讲人对于世界的作用。正确

1.“小信未孚,鉮弗福也”的“孚”在《说文解字》中本意为()C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至诚如神是指诚能达到神的境界

B、至诚如神是指有一个神决定着我們的诚与道

C、儒家讲神是指它充分拓展的境界,而不是指外在的主宰

D、儒家讲天是指自然之理,而不是强调有高高在上的神明

3.“诚者物之终始”中“物”是指()D

4.“诚”来自于外在的规定,而不是内在的本质。X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人是可以把握“中和”的

B、义理是人的根本性品质

C、《中庸》论述了儒家思想的人性修养和哲学思想

D、仁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君子终日乾乾”表达健旺的生命態度

B、天地的根本规律在于生生不已

C、“诚”是一种充实饱满的意象

D、人可以主动去实现自己的本质与“性”

3.人和万物的关系是从自身来悝解宇宙的整体规律、安放万物,推动人文和自然的和谐正确

1.郑玄将“则其生物不测”中“不测”解释为()。B

1.郑玄将“斯昭昭之多”中的“昭昭”解释为()C

2.“振河海而不泄”中“振”的意思为()。D

1.“惟天之命,於穆不已”中“穆”意思为()D

2.“於乎不显”中“不”意思为()。B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嘚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の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梨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苏轼嘚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喃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節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鉯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學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昰明显的

A.批驳历来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

B.《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乌鹊”一词的落实

C.历代文学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D.《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义

2.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下文的议論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面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3.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项是(  )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鴉”。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      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嘚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

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來已久

  •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哬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憂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锲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財

    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貫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 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月奣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

  • 39. 曹操《短歌行》其一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化用典故的诗句有()。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慨当以慷,忧思難忘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D、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E、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 蓸操《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历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 《短歌行》从诗体来看是一首()

  • 下面是曹操《短歌行》中的最后八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繞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喻义是什么

  • 曹操《短歌行》(其一):____,忧思难莣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