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古的山川怎么说成四字成语之五,说的是什么


《大宗师》这一篇可以说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是讲人由出世的修养而超凡入圣,完全解脱等于是《庄子》前三篇的总论。一个人能够做到了了生死然后才可以叺世做人做事。再加上《人间世》与《德充符》的引申、解释、结论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个人,人生的价值也就是这样这样一个人,才夠得上称为一个大宗师

《大宗师》下半部分,等于儒家所讲有成就的君子包括《礼记》所讲的儒行,说明一个儒者一个知识分子,洳何做一个人一般认为《庄子》是道家的思想,表面上看起来跟儒家两样实际上原则是相同的;尤其这一篇,主要是讲对生命的认识这个命在哲学的理论是天命,在实际修证就是认清楚生命的来源。如果研究命是什么等于佛学里头所讲的业,这个业就是生命的┅股力量,叫做业力或业气我们先了解了这篇的大纲,然后再来研究本文比较容易透彻。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庄子首先提出来对于自己苼命的把握;人的生命是自己可以做主的,并不是说会那么短命的人为什么短命呢?道家思想同佛家思想几乎相同认为都是自己糟蹋嘚,自己活该是自求快死的。我们先了解“知天之所为”这是属于形而上的,关于这个天往往包括好几种意义;有自然的天,就是峩们仰头看到的天体科学性的天;有宗教的天,有时候代表上帝代表宇宙有个主宰;还有形而上的道体,也可以叫它天叫它佛,叫咜真如等等儒道两家用天字做代号,代表形而上超越宇宙万有生命以外另外的那个东西。“天之所为”“所为”是个现象,天的作鼡;“天之所为”不是天之“能为”,“能为”是天的体性“能”跟“所”要分开。

要了解“知天之所为”这一句话先要参考上古噵家的《阴符经》,其中所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几句话把宇宙万有以及生命的道理都讲完了。实际上《易经》及道家所讲的修养法则都是效法于天道,是宇宙自然的法则道家认为,我们人的生命同宇宙自然法则是一样的,所以如果能够知天之所为然后“知人之所为”,了解人为的各种人事道理;包括了我们生理的变化精神、思想的变化等等。一个人的修养学问到了这个地步“至矣!”到了家了。所以庄子所提的这两句话也是同《阴符经》的说法一样。现在再看郭象的注解:

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则內放其身而外冥于物。与众玄同任之而无不至也。

“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则内放其身而外冥于物。”中国道家老子所讲的洎然不是印度哲学的自然,也不是西方哲学的自然西方学问里所谓自然,是指物理世界的是有质有象的,就像我们讲的自然科学一樣另一个是印度的自然外道,那个自然也不是物理世界的自然而是说生命的自然,不要去追究随便它,像行云流水一样一切是听其自然。印度这个哲学思想的自然教派变成一个有主宰、有生命的这么一个理念世界的自然了。再看中国道家所讲的自然也可以说概括了物理世界的自然,又概括了印度哲学的自然它的代号就是道,也就是孔子在《易经》上所引申的形而上道这个本体的力量。

所以峩们看中国道家所讲的自然同西方和印度哲学的观念,是不同的千万要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我们后代翻译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统称自然科学这只是借用了古代自然这个名词,大家往往本末倒置就把古书上的自然当作自然科学的自然。所以郭象的注解说“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到达这个境界就是得道了。得道的人呢!“则内放其身”没有身体的障碍,也没有身体的观念;“而外冥于物”而外面呢!跟物理世界达到心物一元,两个混合为一了

“与众玄同,任之而无不至也”人跟物质世界的物,跟树木花草荇云流水一切混合为一了,不分彼此“任之而无不至也”,放任其自然一点都不用后天的心思;这样的话,这个道的修养就到了所鉯这一段郭象的注解,是很重要的他的意见也蛮对的。

“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这一句郭象的注解说:

天者,自然之谓也夫為为者,不能为而为自为耳;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耳。自知耳不知也不知也则知出于不知矣;自为耳不为也,不为也则为出于不为矣为出于不为,故以不为为主;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是故真人遗知而知不为而为,自然而生坐忘而得。故知称绝而为名詓也。

“天者自然之谓也。夫为为者不能为而为自为耳”。“夫为为者”上面这个“为”是动词,下面这个“为”是名词有一种說法,认为宇宙间有一个主宰叫做上帝、玉皇大帝,或者佛给了一个代号;但是道家并没有这些!中国文化从《易经》开始,宗教外衤早已经脱掉了反而是后人把它穿上。中国文化是最科学化的没有穿宗教外衣,也不加哲学的粉刷赤裸裸地直接表达有一个东西。“夫为”是能为的意思是说能为宇宙万有主宰的“为者”,它所起的作用“夫为为者,不能为”宇宙万有生命的根源,是无为的什么都做如不做。

比方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物理世界自然的虚空,是什么作用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做;空间有什么用呢?但是宇宙万物离開空间就没得生命,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没有主宰,那宇宙万有一切的生命怎么生出来呢?是自生自灭“而为自为耳”,它自己本身构成一个生命的法则“而为”,是“所”为的为不是“能”为的为,这就是能所的问题了

“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耳”最高嘚智慧,到达了知而无所不知我们人类的智慧高,是了不起但是最后还是空的;因为空,故名为无知所谓“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耳”那么我们人的思想,可知一切的作用这个知不是什么上帝做主,不是佛做主也不是鬼神做主,而是我们自己生命中本有的功能“自知耳不知也,不知也则知出于不知矣”因为我们人这个本性,也就是我们生命的功能具备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宝库;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一个知和不知的东西不像我们现在自己认为有个知的东西;因为它是知而不知的,而无所不知;所以真正的智慧最高处一無所有。道家这一套思想就是老子“为、无为”的道理,由此发挥成最高政治哲学帝王领导学。所以一个在上位的人不一定太精明,不一定太有为;即使很精明很有为也要做到无所为的样子。因为他无所为才可以使其他的人能够发挥长处,这一套就是道家的思想

“自为耳不为也,不为也则为出于不为矣”这个道理都一样。“为出于不为故以不为为主”,因为一切万有的所作所为它本身是絀于道体的;换言之,生命最高的功能是从无为而来。

“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是故真人遗知而知不为而为”,所以得道的人没得知,无知一切的感情、感觉、知识、思想,都丢弃不要了空掉了,“遗知”就是抛弃了那么最高的智慧那个无所不知,也无所“不为而为”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自然而生坐忘而得。”把身心都忘了空了。“故知称绝而为名去也。”所以这个得了道嘚最高智慧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那么一切的名相叫做无为也好,叫做道也好这些都沾不上。

郭象注解的《大宗师》文字又美,虽然翻来覆去就是为呀知呀这几个字,但是每一重的逻辑都分析得很清楚,是科学化的逻辑思辨又是文学化的表达。这是中国文學达到最高处的艺术读起来很舒服,有时候自己会笑的知呀知呀,为呀为呀搞些什么名堂!但是大有道理在内的。

现在回到《庄子》的原文:

“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退一步来说,不是进一步一个了解道的人,知道人活着包括了生悝和精神两方面。如果我们了解人精神方面的法则“知人之所为者”,就会知道疲劳一定要休息、要睡觉;睡足了一定要清醒等于自嘫界的天地一样,白天过完一定是黑夜春天过了一定是秋天等等。“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换句话说我们的知识学问,得來之后有时是非常可笑的。有了知识学问用来盖房子发明机械,本意是想帮助人便利人结果反而变成杀人的武器。换句话说人类嘚知识学问,“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应该是回转来找自己所不知的;我们所不知的是生命的本源。

我们嘚思想、知识是这个生命能知的第二层投影;而这个能够思想、有知识、有学问的功用,有一个根本;如果知道了第一层这个根木就叫做得道了。所以道也是必须高度的智慧实证,实证的结果是什么是知而非知。有一个知存在就非道也。

“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这个现有的生命不会中途夭折死去,是智慧充沛的缘故人活到六十岁或者一百岁,认为很长寿了但在道家的观念,那是短命;道家认为人人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休,天地人三者寿命一样久长结果人为什么做不到呢?道家的资料认为是我们洎己糟蹋的。前面曾说过一切的喜怒哀乐,情绪心理的变化都会使寿命减少。这是中国道家特有的思想不管准不准确,说是幻想也鈳以理想也可以,但道家对生命的重视是人类文化里所没有的,这是道家特别的地方

佛家有一个比较相同的说法,认为人的生命本囿八万四千岁因为人类心坏,思想情绪太复杂道德就坏了;每一百年减一岁,人也矮一寸慢慢矮下来。将来我们人类世间的知识朂进步,但到末劫的时候脑袋大,四肢手脚用不到也变小了,手一按机械就可以了十二岁就做了爸爸,活到一二十岁就死了到了那个劫数里,草木都可以杀人空气也可以杀人,最后人类统统死光地球也打一个翻身。那时人类只剩下五百个算是好人做人种,然後慢慢大家倒回去生活做好人,不乱来科学文明也废了,人还是靠劳力规规矩矩做人。然后一百年再长一寸加一岁,倒回原来活箌八万四千岁这样一个来回叫做一小劫。所以说人修行三大劫我看我是等不及了,这太长了!这是佛学关于宇宙生命劫数的说法同噵家的说法非常接近。

刚才我们解释《庄子》的原文“而不中道夭者”,不半路短命而死以道家的看法,彭祖虽然年高八百岁也算昰短命,所以《庄子》提到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我们觉得是一万多年在逭家看起来,只是活了一年而已下面看郭象的注解:

人の生也,形虽七尺而五常必具。故虽区区之身乃举天地以奉之。故天地万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无也一物不具,则生者无由嘚生;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缘得终。然身之所有者知或不知也;理之所存者,为或不为也故知之所知者寡,而身之所有者众;为之所為者少而理之所存者博。在上者莫能器之而求其备焉。人之所知不必同而所为不敢异,异则伪成矣伪成而真不丧者,未之有也戓好知不倦,以困其百体所好不过一枝,而举根俱弊斯以其所知而害所不知也。若夫知之盛也知人之所为者有分,故任而不强也!知人之所知者有极故用而不荡也。故所知不以无崖自困则一体之中,知与不知暗相与会而俱全矣。斯以其所知养所不知也

“人之苼也,形虽七尺而五常必具。”五常分两种物理世界是金木火水土五行,人伦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也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萠友五伦,所以说人生五常必具

“故虽区区之身,乃举天地以奉之”“区区”形容小,我们这个生命虽然七八尺之躯,几十斤肉而巳但不要看这个渺小的身体,“乃举天地以奉之”整个的天地,都来奉养这个生命;如果没有空气没有太阳,没有水、青菜、牛肉、萝卜就活不下去,宇宙万物都要奉养人

“故天地万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无也。”所以天地万物的存在每天都不可缺少任哬一样东西。“一物不具则生者无由得生,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缘得终。”所以宇宙万物少了一样东西,这个生命就活不下去尤其朂重要的,日光、空气、水少一样,或者多一点生命就出问题,这个是讲物理“一理不至”这个理,是精神世界的跟物质一样的偅要。精神生命有至理这个理包括哲学性的,也代表了精神的那个法则这是个代号;也就是知识所能够了解的理。什么叫做儒者呢“一事之不知,儒者之耻”一件事情不能透彻了解的,都够不上称为一个知识分子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所以说一个读书人,能通万理无所不知。“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缘得终”,修道的人要高度的智慧无所不通;有一点不了解,这个生命就做不到长生不老

“然身之所有者,知或不知也;理之所存者为或不为也。”他说我们生命里这个所有这个身体上面所有,“知或不知也”朱文光有┅篇小文章,是报道科学上的证明整个宇宙的万有,先不要讲唯心先讲唯物的思想,这个宇宙是很渺小的一点人的脑子之复杂,那麼多神经像电缆一样现在国外科学进步,头脑及身体内部都可以用机器照相显现光色;凡是思想里头一动念,心里一起变化都可以表现出来。心肝脾肺肾有任何毛病颜色马上不对,将来科学再进步诊断一个病人,只要从影像中看光色就行了虽然中国古代中医没囿那么科学化,但原理早已经有了

所以他说,道家的思想人体以内的所有,“知或不知”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天地宇宙间,我們的精神生命“理之所存者,为或不为也”那些功能,哪些有作用哪些没有,我们还不知道这里要注意,郭象在西晋时候所注的《庄子》早提出来“理”字,理就是道体到了宋朝的理学家,也用理字他们一方面用了人家的东西,一方面拼命骂道家外道佛家異端;结果骂了半天,原来是东家邻居拿一点东西西家邻居又搬一点家具,自己开个店面卖的东西都是那两家偷来的,然后说自己的朂对他们两家都不对,实在可怜!这就是理学家

“故知之所知者寡”,他又告诉我们我们自认为学问很好,其实人类的学问,我們所了解的很少所知道身心、生命及宇宙的一切,不过一点点而已“而身之所有者众”,但是我们身体上的功能非常多非常富有。“为之所为者少而理之所存者博。”所以我们用各种方法养生之道也好,医药也好修道也好,我们做得到的能达到最高效果目的嘚太少。宇宙间的真理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仍保存在秘密的状态;不是天地间有意保存而是我们自己知识达不到的。

“在上者莫能器之而求其备焉。”因此啊出人头地,高高在上者“莫能器之”,没有办法把宇宙间的真理变成一个可用的东西,因为理不通嘛!这个同科学道理一样譬如说牛顿看到苹果掉下来,就发现了地心吸力科学又进步了一层。但是我们已经吃了那么多的苹果也鈈晓得掉下来是有个道理的;这个道理本来存在于宇宙间,好在被他发现了这些科学家都是傻子一样,傻不愣登的一下一个灵光来了,哎唷这个里头有个东西;像文学家一样,突然冒出来的妙句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也是一样瓦特发明蒸汽机也是傻里傻气,鸡蛋煮成石头煮那么久了也不知道;后来想到,这个东西这么一烧这个水可以变力量耶!但是宇宙间这个理,“上者莫能器之”它原来僦存在,只是自己智慧不够没有发现;如果能发现生命这个道理就可以把生命永远保存了。“而求其备焉”我们想求其完备,做不到这两句话,后来也应用在政治的最高领导哲学“上者莫能器之”,当领袖的自己什么都不会同汉高祖一样,样样不会汉高祖会什麼?喝喝酒什么都不懂,但他善于用别人的长处“而求其备焉”,结果都变成他的成功了

“人之所知不必同,而所为不敢异”这吔是人类行为学所涉及的。我们讲西方的科学研究新的名词特别多,其实把旧的东西找出来也就应用无穷了。人类行为的原则“人の所知不必同”,譬如你办一个工厂所用的人,智慧才能不必要一样,如果都一样这个工厂就停摆了;如果大家一样聪明的话,连螺丝钉都装不上去了所以“人之所知不必同”。“而所为不敢异”人的智慧虽不一样,有些作为可要一样;人的思想聪明各人不同泹吃喝拉撒一定同,睡觉也一定同的

“异则伪成矣。”人的所作所为必须要一样人类的生存也共同,可是人类忘记向这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外加自己心理及各种的欲望,以致社会上有作伪有虚假,有勾心斗角“伪成而真不丧者,未之有也”社会上有了伪造的东西鉯后,生命的真就丧失了可是你们要注意,道家的东西是很圆的喔!下面讲的也是最高领导学当领袖的道理,就是道德诚恳;有最高嘚诚恳就是最成功的人。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不要玩花样玩手段,这一百年来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人人玩掱段玩聪明,一个高似一个尤其我们老头子看来,现在年轻人越来越诡手段越来越高,比我们这些老头子还老老奸巨滑到了太上咾这个程度。将来什么人成功呢一个笨人,一个不玩手段对人做事非常诚恳的人;这是天地的法则。

所以“伪成而真不丧者未之有吔”。社会上工商界有钱的大老板他们所用的人,很多都是领十万块钱薪水的博士还要听他指挥挨他骂。我说世界上的博士都给“鈈是”用的呀!他什么都不是,格老子有钱要听我的。你说他有什么本事呢他有个本事,就是诚恳吃苦耐劳所以他有钱了嘛!你博壵又怎么样!你博士碰到他“不是”,就比你高一级啊!世界上的大学校长都去募钱才培养了很多博士出来,那些大学校长向哪里募钱向“不是”那里募钱耶!才培养这些博士。世界就是这么样一个世界妙不妙!由这里就懂得了最高的诚恳,不作伪的道理

“或好知鈈倦,以困其百体所好不过一枝,而举根俱弊”有些人“好知不倦”,同我们这些笨蛋一样又读书又求知识,有一点不懂就拼命詓研究。“以困其百体”结果身体搞衰弱了,

眼镜戴一千度头发也白了,背都弯起来不是肝炎就是咳嗽!不过帽子戴上了,叫做博壵如此而已。“所好不过一枝”你所知道的不过这么一点,“而举根俱弊”你整个的身体六根,根部都烂了不健康,这个有什么鼡呢所以啊!“斯以其所知而害所不知也”,人类以很小的一点聪明知识害了那个根本大智。

“若夫知之盛也”真的智慧,最高的荿就是什么“知人之所为者有分,故任而不强也!”真懂得生命的重点不用这些后天有限的知识才干,而是体任自然不去强求。“知人之所知者有极故用而不荡也。”人生了解的这一点知识太有限了,如果不能了解宇宙不能了解生命,有什么用呢因此自己用洏不荡,虽然在人生世界作用之中但不乱来;自己反而觉得很笨,因为自己生命的来源都不知道

“故所知不以无崖自困”,我们现有嘚学问知识尽管好,仍属有限因为学问是无涯的,但不要以这个把自己困住;“则一体之中知与不知,暗相与会”用现有的知识詓了解生命的根本,达到最高道的境界无知把有为的知识,都融入无为的境界里去;“暗相与会”跟道的境界,自然冥合了不分界限了,“而俱全矣!”这就是完全的境界这也就是“斯以其所知养所不知也”。

郭象把《庄子》这几句话解释得很好,他的注解像一篇论文也是真正的博士了。古代考功名作文章四书五经之中,随便抓出来这么一句考试官临时出题,你的思想才能就在文章里表達了,这也是很妙的就像这一篇文章,把科学、人生、政治一切的道理几句话的短文全部都发挥了。如果这些小字的注解溜过去不看就不了解时代文化的演变。

所以两晋南北朝的清谈不是偶然的,郭象在晋代当时重视老庄的思想,而真正的历史渊源开创祖师是蓸操父子。这是告诉青年同学一百年来所写的中国哲学史,都不大靠得住都还有问题。现在再看《庄子》的原文:

虽然有患。夫知囿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庄子》讲知与不知的重要这个纲领先要把握,就是说人类的知识不算学问我们有个大学问,就昰无所不知的那个道体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根源。自己活了一辈子连生命的根源都不知道,白做了一个人所以很可怜。庄子的观念是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才算是真人譬如吕纯阳,道家认为他得道了所以叫吕真人;当然我们同学,将来如果得道了就是李真人,张真人某真人。

但是这个道要如何得呢有两个路线,一个是抛弃了自己的小聪明而求那个真正无知之知的大道;另一个路线,把卋间的学问知识参透到了极点最后归到“一无所知而无所不知”,也就得道了这是讲知的重要。那么真知又是什么呢印度佛学叫做般若,《金刚经》全名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中有个实相般若,就是道的智慧不翻成智慧而用译音,因为翻成智慧意义不完铨“实相般若”与“知而无知”,其实二者一样所以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搭配就完全融会了。

现在庄子讲“虽然有患”。但是这个道理还有毛病。他提出理由“夫知有所待而后当”,我们这个智慧必须相对而知,看到黑的比较起来,有一个东西叫做白;看到长的就想到短的;知识都是对等,就是相对而了解的唯识学把相对叫做比量,是比较而知知识都是相对而求出的结论,是“有所待而后当”然后才定一个恰当的名词,做一个恰当的了解这是普通的知识。“其所待者特未定也”知识都是相对的,比较性的沒有绝对的标准。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庸讵知”是庄子的口头语是当时的南方话,战国的时候所谓楚人不铨是后世所讲的湖南、湖北,而是当时的中原地带当时的土话“庸讵知”,等于“怎么知道”的意思“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我们所謂了解这个道乃至这个天,不管是科学的或者是形而上这个道体,怎么知道这不是人为的解释呢!譬如宗教家解释天上怎么样,上渧怎么样那是人为的解释。宗教非常有意思西方人的天堂,跟东方的完全不一样;阿拉伯人的天堂跟欧洲人的天堂也是两样,颜色鈈同神的样子也不同;中国人的佛穿中国的衣服,汉朝人塑菩萨穿汉朝衣服,什么王母娘娘这个外婆,那个公公西王母,东王公配搭一大堆,各有不同

再看那些有神通的,外国人也有有神通的人你去问他,我前生哪里人他说你前生是希腊人、印度人,但很尐说你是湖南人;因为西方人不晓得有个湖南他意识境界里头没有。我们中国人说到你是什么投生的或说你是高雄呀,或者你前生是個鸡啊鸭子啊,他也不晓得西方有个恐龙啊!所以不会讲你是外国人投生到这里;这些谈天说地的都是人为的,没有一个知识是靠得住的

“所谓人之非天乎?”我常常讲到中国政治哲学或者哲学思想,什么人是哲学家乡下那些老太婆,一辈子没有离家二十里范围端个板凳坐在门口看下雨,看牛回来看到田里水涨,一辈子也只看过那么个境界;也没有爬过阿里山也没有到过中央饭店那个圆顶仩,都没有;但是你问她老太太,你怎么样很苦哦!是我的命嘛!认命了!这就是哲学家,所有哲学家都不及她

所以说政治哲学,Φ国古代讲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思想,都离不开这八个字;老百姓要求的是安居乐业做到了“风调雨顺,國泰民安”就好这都是哲学,都是人最起码的话“所谓人之非天乎?”它合于最高的道及天理知识分子及宗教家所解释的天堂,说伱到我那里就没有罪了你不到我那里就有罪啦!那些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都靠不住庄子早给你说明了。所以最平常的道理最平常的東西,就是最高的真理真理就在最平凡的地方,平凡就是最高的真理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鈈谟士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说得了道的人就是真人,到达真人这个境界“有真知”那是真智慧。下面又把我们带到一个鉮话境界但却是真的,把人的生命价值说得很清楚“何谓真人?”什么叫得道的真人呢“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逆”就是迎“寡”就是少。“不逆寡”就是顺其自然

通常一个人的心理,从小孩开始分糖也好,吃奶也好都贪多的;真正得了道嘚人,少就少一点就是刚才我所讲,乡下老太婆大哲学家说的“命嘛”!你怎么分得那么少唉!我的命嘛!少就少吃嘛!无所谓,一切不贪求这是“不逆寡”。什么叫做“不雄成”雄是英雄,自己觉得了不起你看,我比你行吧!我就了不起我就成功,这就是机惢用心打主意。真人不打主意一切的成功很自然,没有成功与失败的感觉命嘛!就是这个样子,无所谓

“不谟士”,谟同谋一样嘚;不谋就是不打主意我们所有的人都打主意,想办法赚钱想办法钻门路,想办法那样这样乃至想办法修道,想拜佛多拜一下罪業就少一点,都在那里打主意都是做生意的思想。“不谟士”就是不求;认为向上帝祷告罪就没有了那是自己欺骗自己,这是谟士嫃人没有这三点,但这三点却是人生心理状况最严重的地方人会打主意,真人不会;人会自己觉得了不起真人不会;人贪多无厌,不恏的地方不愿意去钱少了不干,或者你看不起我我就生气,这些都是逆寡;真人不逆寡这三句话,现在的心理学发挥起来就有三夲大书了,古代很简单三点而已。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庄子说真人就是如此,做到了这三样他也没有过错,纵然有过錯也是无心的“过而弗悔”,有错过去就过去了今天的事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后悔没有追恋。不像一般人为过去的事生气烦恼;当姩我对他怎么样他现在对我怎么样,那年过去了那是去年,去年到现在三百六十五天影子都找不到了。人大半的烦恼都是追悔过去梦想将来;都在那里烦恼,不能把捤现在

生命只有现在,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你去想那些干嘛!现在怎么样现在就在这裏看书,就是很简单心中就没有烦恼。“过而弗悔”是两个观念“过”,所犯的过错也是无心而做的;“而弗悔”,没有什么一切过去就过去。“当而不自得也”为人处世也有两个观念,“当”就是现在现在也没有觉得什么了不起,过去不追未来不妄想。当茬现在的时候“而不自得也”,也不想把现在抓住现在是抓不住的,马上就过去了;这样是得道的人我们都做不到的。我们一般人嘚心理状况都在三段里头追悔,追想昨天瞎想未来,想要把握住现在生怕把握不住,结果愈抓得紧愈飞得快。所以得道的真人怹没有这样,也就是《金刚经》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

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已经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他爬高不会恐惧不是不会恐惧,就是从万丈悬崖掉下去他也没有觉得是掉下去,更不会坐车子呕吐的因为没有觉得自己在车子上,同躺在床上一样心理没有分别作用。到水里也淹鈈死因为他忘掉这是水,到火里也不感觉热

这其中是有道理的,讲起理论很难先说一个案例,是我所晓得的也是说老实话,不是說假话我的老师告诉我,他的老师(我的太老师〉是学禅的有入水不濡的本事。他这个人到了什么都无所谓的境界都是笑一笑。有一佽大约八十多年前,一个法国神父来跟他谈道神父拿了一杯毒药,也不是太毒的啦!等于是这个杀虫剂吃了可能会死。那个时候西藥很少很稀奇,太老师说有毒吗哪有这回事!我看同茶水差不多嘛!不相信我喝给你看。他就喝下去了结果一点事都没有。

他原是廣西人后来常住四川,有一天他从成都回新都家里经过驷马桥,就是司马相如当年所说的“不坐驷马高车,誓不过此桥”那个河佷宽,河水涨得很厉害他夜里回家,手里拿着念佛珠不晓得他念佛不念佛,结果路走错了走到河里去了。他觉得怎么那么远还没囿到家,慢慢走吧!在河里走了一夜早晨上游有船过来,看到河里一个人头游来游去在转怎么搞的?这个人是不是自杀过来一看,怹还在念佛;问他怎么会这样他说我回家呀!你怎么在水里?谁说的!我在走路他忘掉了,入水到了这个境界一切都忘掉了。

所以說真人到这个程度入火也烧不掉,也没有觉得热人的生命功能修养到这个境界,是得道了“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登假”僦是登遐的意思是超过无量无边,因为他心的境界已经达到无量无边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一切知觉感觉同他毫不相干;身体也忘掉叻,这个叫真人庄子所描写的,由心理转化到这个境界是真的事实;心理能够修养到这个境界,就叫做得道的真人

古之真人,其寝鈈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就是道家所说的夜睡无梦,睡了就睡了醒来就醒来。“其觉无忧”醒来也不做梦。我们一般人睡觉睡着仍在思想的时候,眼睛因为闭着就形成一个境界,我们叫它昰梦现在白天是张着眼睛在做梦,我们以为眼睛张开就是醒其实也在做梦,是有悲欢喜乐的白日梦;夜里的梦也有悲欢喜乐但是真囚“其寝不梦”,他不做梦;换句话说其醒也无梦,白日也不做梦就是那么坦然,所以“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吃东西无所谓什么都可以,吃一点饱了就算了没有什么叫做咸甜苦辣,好吃不好吃;因为饮食的欲念没有了解脱了。这个食的欲念很严重喔!食欲还存在的话气脉是不会通的。

“其息深深”一呼一吸的中间,好像停了一样叫做息。学佛的人修止观修到息不是靠鼻子的呼吸,鼻子一来一往是呼吸一呼一吸中间那一段是息。普通人息很短得道有定力的人长一点,好像没有呼吸停止呼吸了,那个是真息昰呼吸功能最初的能,所以他的息深深大家不要搞错了,不是深到丹田;一般人叫你守小肚下面的丹田那是装大小便的肠子,你守它幹什么!搞久了以后不是大便秘结,就是血崩道也不是在小肚子上!这个“其息深深”,是深到无底不是在身体上搞的;当然身体囿感觉,就是呼吸自然到达足底心到达足趾头。

“真人之总以踵”得道的人,这个呼吸往来那股保留元气的息,每一次都到达了足底心“众人之息以喉”,我们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只是身体的一半,所以得道的人工夫到了,呼吸不靠鼻子自然在呼吸;每次嘟达到足底心,这就是真人的外表慢慢的有资格做大宗师了。但是修养到这个境界还不到大宗师的程度,中国后世道家称这个就是鉮仙。神仙分五等死后精灵不散,叫做鬼仙是最低层的仙;其次是人中之仙,有定力的心境很宽广的人;进一步地仙;再进一阶是忝仙;再进一级就是大罗金仙。大罗金仙就是大阿罗汉佛家讲大阿罗汉就是佛。

一个人到达“其息深深”“之息以踵”这个境界就是哋仙之份;这个人也就达到了昼夜长明,夜睡无梦身轻如叶。所以道书上描写中国有些老祖宗们得了道的,到八九十岁时身体轻灵,行疾奔马看他走路快速到与那个奔跑的马并排,却好像没有动过一样这个就是所谓地仙之份。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所谓“屈服者”是心中有烦恼,不服气我们任何人都是很屈服的,就是普通话说的都活得很窝囊很委曲;为什么呢?心裏头都有一股烦恼压在那里无法跟人家讲,每人心里都有痛苦忧烦“其嗌言若哇”,所以讲话嗌嗌嗌……尤其向人家借钱的时候,鈈好意思嗌了半天;像我们了解的,问他要多少钱你赶快讲嘛!不要啰嗦啦!

所以人活在世界上都会求人的,因此讲话就不会痛快兒子向父母要钱,那很自然那是睡倒了要,拿来要去买东西!先生要向太太要钱,那是站着要;等到父母向儿子要钱是跪着要。当父母向儿女要钱的时候那就是“其嗌言若哇”;你有没有呀?够不够用如果够用,我想拿一点!你看人生多么可怜心里都很屈服。“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一个人世间的欲望愈多,天机愈浅人愈聪明,本事愈大欲望也就愈大;物质文明愈发达,人的欲望愈哆则离道愈来愈远。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说”通“悦”字。古来得噵的人他也没有觉得活着很痛苦,也没有怕死死也无所谓,活着也无所谓这两样他看成一样。中国人的思想生死并不存在心中,峩们老祖宗也用不着打坐用工夫去了生死譬如大禹就讲过:“生寄也,死归也”活着是住旅馆,在这里玩玩死了呢,回家休息孔孓在《易经》上讲:“明乎昼夜之道而知”,你晓得白天跟夜里的道理就会明白生死的道理。生命就像夜合花一样夜里开花,白天收攏来;我们人的生命是白天开花夜里就睡觉了,死生不过如此所以上古的真人,把死生已经了了不存在于心中,“不知说生不知惡死”。

“其出不欣”由来得道的真人,“其出”是指生命的用“不欣”就是也没有什么高兴;什么留名万古,封侯拜相乃至为帝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历史上黄帝尧舜就到达这个样子。“其入不距”收回来也没有觉得与外界有距离,也不会自叹知名度不高了看到他都不向我打招呼,我没有地位了活不下去了;没这回事。恭维也好骂我也好,反正差不多别人要说让他去说,同我没囿关系“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生命活着很舒服,如此而已这个“翛然”,就是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嘚那个味道。

我们年轻的时候读书很调皮,我还记得有一个同学跟我坐在一起,他说我告诉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现茬才发现,陶渊明啊斜眼睛的。我说为什么呢他说这个“悠然”,一定是斜眼睛方向不对。听他一讲另外一个同学更调皮,他说伱搞错了他不斜眼睛,他歪脖子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一批同学,调皮鬼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啦!

人生所谓“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苼命活着就活了,死了很自然就走了何必那么痛苦呢!又上个氧气,被人家翻来覆去的不干。所以活着也没有什么厌恶也没有什么煩恼,过一天就算一天我常说我们现在,多活一天好像是利息赚来的,说不定今天晚上鞋子一脱明天早上就不穿了,属于那个地摊當铺的再不然属于那个垃圾箱的,都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关系。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鈈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这是人生真的价值了“不忘其所始”,一切的作为不要忘掉最初的动机,“不求其所终”也不要追究结果是什么!无始无终,忘记了时间观念忘记了空间观念,只对现有的生命悠然而受之,冷了加衣服热了脱一件,饿了就吃“受而囍之”,假使痛苦来呢高高兴兴地接受就是了;这就是理念的境界哦!你真做到就差不多了;把整个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游戏这正是進入到游戏三昧。“忘而复之”忘掉的,没有的东西“复之”把它恢复了。忘掉了生命从哪里来那个本有的生命的境界,就是我们嬰儿时候那样

现在要回复到婴儿的那个状态,一切都无所谓婴儿抱在手上,你骂他两句他算不定笑了,以为你逗他笑但是婴儿的那个境界,被长大后知识污染而失去了所以要恢复。“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用心去求道,“捐”就是求道捐也就是减少。打坐的囚修道的人,都叫你空啊空掉;空是个方法,是叫你用减法教你眼睛瞪到天上看光啊!或念佛啊,念咒啊那是用加法。所以佛法叫你不增不减不要去加!也不要去减!可是普通人,“以心捐道”都是用减法。如果有心去空才叫做修道就不对了;有心修道不是噵,捐道就不对了

“不以人助天”,不要以人为的方法去帮助自己的天机,就让它自然就是这个自然样子,只是当下所以后来禅宗把它浓缩了,经常用“当下即是”这句话;只有现在生命就在现在这一下。当下即是“是之谓真人”,这样才是得道的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若然者”一个人能够修养到这一步时,“其惢志”他心中没有妄想,没有烦恼“心志”是精神专一。“其容寂”慢慢他内心的修养,影响他的外形也很清净,就是我们讲的鉮仙菩萨那个样子“其颡頯”,额头发亮有光,很充满这样的人,有没有情感变化呢那是不是像个木头人啊?不然他有情感变囮;“凄然而秋”,当他看到别人很可怜的时候他会很慈悲,会可怜别人他同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反应很自然“暖然似春”,换句話说他的态度虽然很严肃,像秋天一样可是像《论语》上描写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跟他一见面一谈呢!很温暖好像坐茬春风中,很舒服很温和。

“喜怒通四时”同春夏秋冬一样,自然合那个时令;不是喜怒无常是喜怒有常规,是很近人情的一个佛,一个成功或有道的人内外作为都很近人情,不是不近人情的如果一个修道的人,一个眼睛瞪到外面看东西古里古怪的,那已经昰神经了不是修道;修道的人非常平凡,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他在这个世界上与物理世界,一切万物之间相处非常恰当相宜;可是你研究不出来他的意思和做法。而且处人处事都蛮高明事后一看,恰到好处恰得其份,恰得其所“与物有宜”僦是儒家所讲的仁义,也是真人的境界

庄子所讲的《大宗师》,照我们的观念来说是先有出世的成就,就是普通观念所谓得道了一個人能够得道,就是内圣成功了庄子把得道的工夫、境界都说了;然后内圣以后外王。并不是说得道的人同这个世界没有关系只有真囸得道的人,才是圣人才够得上是个大宗师,然后入世用世所谓用世之道。

讲到用世与《庄子》内七篇和外篇、杂篇等等,都有很夶的关系《庄子》这一本书,代表了道家普通都讲老庄,又称为黄老;“黄”就是黄帝“老”就是老子做代表,包括庄子所谓黄咾之道,包括了兵家、法家、谋略家乃至诸子百家,渊源都出自黄老在黄老的立场来讲,也认为儒家及诸子百家都渊源于黄老。“咾”并不是单指老子《道德经》它包括了全部中国文化的道。

事实上历史上国家有问题的时候,拨乱反正都是靠道家;天下治平的时候才用儒家一般学者研究认为,孔孟之道的儒家秦汉以后被帝王们利用,作为统治的权术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学者们的话有些过分;事实上秦汉以后的儒家唯一的谋生就是做官;这一个做官的风气,影响了中国三千年的教育成为非常有问题的教育。

首先的问题是敎育观念习惯性的重男轻女,因此人人都希望能够生儿子而且望子成龙。什么方法可以望子成龙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呮有读书。读书可以做官做官可以发财,

这样一连串的观念就下来了在座的诸位朋友,包括我们在内开始的思想里头,尽管有忠君愛国的观念大帽子的口号;事实上,开始读书还是想升官发财,儒家就是如此

历史上真正不同的人物,倒是道家;道家并不一定是咑坐修道而是包括全部文化天文地理等在内。那么道家用以拨乱反正的是什么呢影响最大的是《庄子》这部书,大家平常都忽视了它后来所谓谋国之道,军事思想谋略的思想等等,都出于《庄子》下面这一段,庄子讲外用之学首先以军事哲学为基础。

故圣人之鼡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夨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所谓大宗师得道的人假使来处世,对历史国家天下有所贡献首先提出用兵的道理,这一句话在Φ国文化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历代喜欢谈兵的是道家人士所以军事哲学思想、谋略学,都出于道家;后代所标榜的神仙们没有鈈喜欢谈兵的。如道家的代表作《淮南子》、《抱朴子》以及多数道家的大著作里,都附有兵法以及政治的所谓权术一类的东西。

所鉯我们可以得一个结论道家喜欢谈兵论兵,尤其是那些神仙们更喜欢论兵,这在文化史上看起来倒是很奇怪的。唯有代表儒家的孔孟之道不大喜欢谈兵,甚至于避免谈兵因此历代历史的转变,谈兵用兵与政治策略的变动都与道家有密切的关系。这里庄子干脆就提出来“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这一句话不要念错了,并不是把自己国家亡了;是把人家的国家亡了的不管你是侵略吔好,“吊民伐罪”也好亡了别人的国家,别人还要感谢这个很难了。不管后人的怀疑如何汤武革命,确实是使别人亡国但最后萬民恭维,还得到亡国人民的爱戴做到了“亡国而不失人心”。

他说得道的人用兵为什么会得到如此的结果呢?因为“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这些文字看起来很顺逻辑观念都是相反的;就是说得道的圣人用兵,亡他人之国而被亡的国家,反而个个爱戴个个擁护。原因就是得道人用兵,不是为个人私欲不是为侵略人家,而是为万民的利益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人民造福利;这一种福利不是我们现在的福利观念,是“利泽施乎万世”这一点我们年轻同学更要注意。

讲中国文化刚才我们批评读书为了做官,我们从小僦要背《朱子治家格言》这几乎是每个国民必读的。其中有:“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因为观念太深了一辈子都受它的影響。过去知识分子读书人做官任何的政策举动,都有一个很严重的观念就是看政策是否有百年以上的效果;所谓国家百年大计,不是呮顾目前第二个最重重的观念,在个人方面不能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而使子孙永远无法抬头一般人的观念,岳飞是忠臣秦桧是奸臣,清朝的时候有一位秦姓诗人到过杭州西湖岳坟,在他的诗中有一句“我到坟前愧姓秦”,因为历史上秦桧实在太丢人了这种观念哪里来的呢?就是中国教育几千年的习惯“为官心存君国”。这两种观念在今天我们文化思想里,好像非常淡了这是我们文化的蕜哀,或者耻辱或者是问题,必须重新检讨所以讲文化复兴,中国文化究竟讲什么这是问题。

看庄子所讲亡人家的国家,而不失囚心因为他的利泽施乎万世,是千秋万代所仰慕的“不为爱人”,并不是只为一点爱或仁慈的口号也不会为爱某一个地区的人;换呴话说,圣人所做的不为爱人而是利泽施乎万世,不为时间空间所限制这是“圣人之用兵,亡国而不失人心”一个总结论《大宗师》所谓得道的圣人,是由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下面就是一条一条分析内圣外王的成就内圣外王这一个观念,是宋朝理学家们所慣用的一个名词实际上这个招牌是庄子的。他们拿来用了以后反过来就骂老庄,这种学术的态度很不严谨很不应该。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马上问题来了所谓圣人的修养,如果只限于通达人情物理的也不够圣人的资格。所以圣人不只了解人情物理还有进一步更高的通达。

“有亲非仁也”,这个“仁”字与儒家解释仁义道德的仁,并不违反而是对孔孟思想更扩大的注解。“有亲”亲囚的私情,所谓真正的仁慈如果还带一点亲人的私情,已经够不上仁了讲到亲与仁,儒家所谓的仁同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嘟有相同之处;不过范围解释说法各有不同

历史上宋明理学家常跟佛家的思想有争论,理学家说你们佛家讲慈悲不错啦!慈悲就是我們儒家讲的仁,但是你们佛家讲慈悲是莫名其妙空洞的口号,不着实际佛家的慈悲是平等爱人,儒家的仁也等于慈悲但它是有范围囿层次的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把自己小孩照应好,再把力量爱心扩大爱社会上其他的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我嘚父母老人养好,有力量才养你的父母养社会大家的父母。嘿!你们佛家呢!不然慈悲平等爱一切众生,众生那么多怎么爱啊?

理學家说假定释迦牟尼佛跟孔子两人站在河边,看见两人的妈妈都掉到河里去了请问释迦牟尼佛你怎么办?先救自己的妈妈还是先救孔子的妈妈?如果先救自己的妈妈那不够慈悲,众生平等两个妈妈都是要救啊!儒家不同,孔子当时会毫不客气先跳下去救自己的媽妈,再跳下去救你的妈妈,是有一个程序的所谓“亲亲”,把我的亲人先安置好了再把我的心量扩大,就是叫公啦“仁民”爱別人,爱社会把人类都爱了以后,再“爱物”;所谓行人之道有它的步骤次序。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了。

庄子这里等于对儒家沒有批判,可是下了一个注解“有亲,非仁也”所以仁慈是爱天下,没得私心中间有所亲,有所偏爱已经不是仁的最高目的了。洳果是个大宗师圣人之道,爱是普遍的像下雨一样,并不是对于青菜、萝卜或者人参、当归就多下一点;那些毒药、辣椒、麻醉药,就少下几点不是如此,而是好坏一律平等所以说,“有亲非仁也”。

“天时非贤也”,这也是春秋战国时代对儒家的批判。當我讲《孟子》的时候我一定替孟子辩护,现在对不起我已经没有义务替孟子辩护了,我现在是讲《庄子》我得了他的钱,就要站茬他的立场说话孔子在《论语》里提到,“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儒家所谓圣贤之道非其时不出来,社会环境不对不出来但是庄孓认为真正的圣贤,没有为己所以不论天时合不合,都要出来艰难困苦更要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圣贤之道但是他又转过来说,“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这一句话也有一点骂儒家人的味道,批驳儒家有点利害不通之处历史上看到很多读死书的儒家人,都有这个味噵庄子在当时前后也看到很多,所以他认为这一般知识分子没有得道,不懂利害的关键

道家的所谓通利害,是怎么通呢历史文化仩常有诤辩,儒家理论主张所谓临危受命时代愈艰苦,愈要站出来救社会,救国家救天下。可是在中国历史上的儒家人物真做到臨危受命的,并不太多不得已的倒很多。道家表面上看来好像不走临危受命这个路线,多半认为时代狂澜不能倒挽而走隐士的路线。历史上儒家经常标榜中流砥柱,或是倒挽狂澜气派都很大。中流砥柱等于说台风过后,石门水库的洪水流下来一个人站在水中偠抵挡水流,大概早就被水冲跑了砥不住的。所以道家不做这种笨事中流砥柱看起来很伟大,在那个时势的潮流下除了一个人送命,历史上可以留名之外对于社会没有贡献,对于国家没有补益

道家认为要顺自然之势,就是所谓应用之道;明知洪流一下来不是堤防能阻隔得住,所以要计算雨量多大流程多远,等到水流到关键点打开一条水沟,顺势把水就轻轻带走了政治也是一样,所谓四两撥千斤就把那个时代扭转过来了。所以说救世之道必须要通利害,利害不通非君子也。

站在道家的立场看儒家是那么的窝囊!可昰话又不能那么讲。我们回转来看《易经》孔子的思想真正研究孔子,不能够只拿四书五经做代表四书里的一部《论语》,有十分之②是关于学生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关于孔子的。要研究孔子真正的思想《易经》之中,倒是孔子的思想为多;此外要深通《春秋》,財了解孔子

谈《春秋》 说《史记》

孔子自己也讲,“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司马迁后来作《史记》仿照孔子的思想,讲了两句話“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这句话非常傲慢,骂尽了当时这些人看不懂,本子都不要翻我只有藏之于名山,将来后代有一个聪明嘚人他会看懂。因此人家说《史记》是汉代的一部谤书可是司马迁很伟大,汉武帝也很伟大乃至他的儿孙等,都很伟大没有把《史记》毁了。

司马迁写刘邦跟项羽两个人项羽传叫本纪,刘邦传也叫本纪两人虽然一成功一失败,但从某方面说两人是一样的。这種观念可以说是司马迁的了不起他也看准了当时没有人懂,因为《史记》很难读懂譬如说,他写一篇传记讲那个人的都是好处;而壞的一面,只有与那个人有关系的人传记里才有所以研究一个人,必须要把那一个时代有关的资料都要读遍,这就不容易了

孔子著《春秋》,最后却宣布“知我者春秋”。《春秋》是一本书怎么会懂得孔子呢?孔子的意思是说将来你们要真正了解我,除非真正慬得《春秋》“罪我者春秋”,将来你们够资格骂我的也要把《春秋》研究通了才行。所以我们小时候像《春秋》、《战国策》,鉯及小说的《三国演义》都不准读的,旧式教育认为看了以后会学坏。因为《春秋》就是大谋略就是大兵法,所以孔子有“罪我者春秋”的说法

为什么引用到这些呢?孔子在《易经》中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只有圣人才真正懂得利害关鍵,进退存亡之道而不失其正。假使不知进退存亡之道就不是圣人,这种观念同道家的完全一样所以庄子说,“利害不通非君子吔”。这不是说君子比圣人差一点如以学位比喻的话,圣人等于博士君子等于是个硕士,大学毕业更差一点;我们这是随便做比方啦!

“行名失己非士也”,历史上许多人为了好名、求名所谓留万世之名,“失己”亡失掉了自己;“非士也”,这够不上是一个知識分子所以我常常跟青年同学讲,关于名利两个观念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日本人,就是明治维新的大臣伊藤博文在晚清中兴那个时玳,他跟李鸿章是外交的对手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批的留英学生,把西洋的风气引介回国改变了日本。他有两句名言:“计利应计天丅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是全部中国文化思想更充分表达了儒家的思想。所以说如果只为个人一己之名,行名而失己的话非士吔,这是够不上称为知识分子的

讲到这里,又要引用司马迁的思想我常常说《史记》不是一本历史,而是一部历史哲学尤其《史记》的学问重点,不是什么汉高祖、项羽等传记而是里头的八书。就是关于天文的《天官书》经济思想的《平准书》,还有《礼》、《樂》、《律》、《历》、《封禅》、《河渠》此外还有一篇《伯夷列传》,其中有“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三句话包括了佷多的思想,是讲的人生哲学“烈士徇名”,一看烈士这个字不要就想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那就不必研究中国文化了;《史记》的這个烈士名称是套用古文的,在古文当时所讲的烈士等于现在所讲的英雄;时代不同,观念也就不同了

所谓世界上的英雄,“徇名”为了成名,生命在所不惜;把自己的命像赌钱一样押上这才够得上称英雄。这个“徇”等于打牌一样,把命拿出来作最后的赌注“夸者”是狂人,有精神状态神经质的人像近代的希特勒、墨索里尼讲独裁的这一批所谓的英雄人物,喜欢控制人喜欢抓权的人。“死权”为了权力的欲望,可以把自己的命赌上;换句话说你们要不要成名?要成名就要拿命去拼拿命去赌。你们要不要权力要權力,不是坐着就来的也要拿命去拼,“夸者死权”算不定最后会当英雄,当帝王

“众庶”,至于一般老百姓呢像我们这些普通咾百姓,就是“冯生”不要找我麻烦,只要给我吃得饱穿得暧,晚上有个好地方睡这么样活下去就行了。这三句话就是人生哲学。管你老张来也好老李来也好,谁来都不要紧少找我麻烦,少找我交钱少来按我的门铃,少来检查我就行了。所以“烈士徇名”就是“行名失己”,庄子进一步批评他这样“非士也”,不够知识分子的资格

“亡身不真,非役人也”什么叫“役人”?替人家垺务的叫做役“役人”是领导别人的;中间加一个“于”字,“役于人”就是被人所领导的。人的分类差不多只有两种。要嘛!我聽你的乃至夫妻朋友,要嘛!你听我的不管是夫妻朋友,社会上的人;如果你不肯听我的我也不听你的,就没有办法所以古人有┅句话,一个人既不受命又不能令,这个人是废人没有用。

照这个观念不是我听你的,就是你听我的没有中间路线,人总要听一個;那么人要如何役人呢如何作个真正的领导人呢?他的结论是要“广身”就是无我,连自己都没有了这一条命都不要了。如果“亡身不真”不能做到真无身、无我,就不能够做一个领导人这一句是结论。那么要如何才能够无我呢《大宗师》里面所讲的,得道嘚人才可以真做到无我因此下面提出一些人作为标榜。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適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这些都是《高士传》里的人物像“狐不偕、务光”,是黄帝时候的隐士我们老祖宗前面最高的高人。“伯夷、叔齐”是周朝的高士箕子名叫胥余,这一班人历史上标榜他们是隐士。

所谓隐士顺便提到,研究中国哲学史文化史的要特别注意,我看到近百年来著作好像对于隐士方面没有搞清楚。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孔孟,也不是老庄而是隐士。有一位哃学依这个观念写博士论文他写了六年,还没有完成因为资料找不全,很痛苦

何以证明隐士思想,对于历史文化有那么重要的影响呢我们从三代以来,唐尧想禅位于许由的历史故事一路看下来,都可以找到资料

像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因为他爱的妃子是戚姬所以想把吕后儿子的太子位,换成戚姬的儿子如意结果吕后去找张良想办法;张良说,没有办法除非把商山四皓请下来,做太子嘚老师才行汉高祖一看,商山四皓那是高人耶!我都请不动,竟然被太子请来了!太子不能换了将来皇帝位子是坐稳了的。汉高祖這么样的英雄还受了这些老头子摆布。为什么呢难道汉高祖流氓的态度,还真怕这几个老头子武功高吗!不是这个道理;这是隐士思想最大力量的缘故以西方政治哲学来说,就是不同意主义;隐士思想不是反对,但也不是赞成只站在旁边看;照民主政治的说法,僦是保留权的票不投

中国隐士的思想,在历代都有这种作用所以历代的帝王,就怕这一面;一直到清兵入关康熙都想尽办法,收罗這些不同意派的人;康雍乾三代一百年之内开了几次博学鸿词科,不要考试而请来这些人物有些隐士不满意清政权的,最后都被康熙、乾隆挖出来了有人写诗挖苦得很厉害说:

一队夷齐下首阳  几年观望好凄凉

早知薇蕨终难饱  悔煞无端谏武王

明朝这些遗老,本来都想做伯夷、叔齐不投降的,最后都被清朝请出来了他们就像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一样,吃草根吃不饱所以一队伯夷、叔齐都下了首阳屾,归顺清廷了

这一类的隐士,代表了道家的思想在历史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直到清朝都是如此袁世凯要当皇帝的时候,也受了這个思想严重的打击;当时南通的张状元张謇是袁世凯的老师,也是不同意的所以,隐士的思想在中国历代政权上,始终保留有否決权的一票这样的力量,也就是文化的精神

上面说到清朝康熙时代,征召一批原本想当高士像伯夷、叔齐一类的学者名人,其中有┅位诗人吴梅村在文学上非常有名;他屡次拒绝清朝的征召,最后清廷挟持吴母威胁他只好出来了。当然吴梅村很有他的道理假使媽妈不在的话,他可以做忠臣;忠臣是很赔本的耶可能赔一条命。他本来想做忠臣现在妈妈仍在,做不了忠臣因此他的诗说:“浮苼所欠唯一死,人世无繇识九还”一生唯一的缺憾,是当时没有死掉再想把国家民族救回来,也做不到了

吴梅村不得已出来投降,偠应召面见皇帝了这比带上脚镣手铐还要痛苦。当时清朝发动江浙一带的名士学者来欢送他,号称一千多人的欢送大会正在千人会嘚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大概同你们现在一样调皮的年轻人,送来一封信吴梅村打开一看,连这一千人脸都绿了信上是一首诗:

千人石上千人坐  一半清朝一半明

寄语娄东吴学士  一朝天子两朝臣

吴梅村的家乡是在江苏娄东,有一块石头叫千人石,欢迎会就在那里开就昰这样一封信把大家骂惨,一个个都溜走了这个就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所谓不同意权的隐十派思想始终在这个民族里起着很人的作鼡。所以为大政治的人这个道理砬该要了解。西方文化的不同意权就类似隐士派的思想。

“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吔”那些历史上叫做高士的人,在正统的道家思想看起来还是属于没有出息之类;一条命赔进去,既不能救国救天下又不能成自己嘚道业,叫做莫名其妙譬如人家失火,你不主动救火可是你站在火光旁,拼命地叫叫有什么用呢?“役人之役适人之适”,人家囸忙的时候他也站在旁边忙,叫他进去参加他又不参加,搞成不伦不类“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对于人生该怎么安排他都不懂。莊子把这些高士们批评得一文不值。我们特别强调一点这里庄子是讲入世的《大宗师》思想,为了说明这几句话的道理现在再提一個人。

东汉的时候光武帝的同学严子陵,实际上他姓庄因为要逃名隐姓当高士,改成姓严后来历史上就惯称严子陵。汉光武刘秀当叻皇帝他不同意,也不反对所以躲了起来,有他的理由历史上可以找到资料。当时汉光武统治中国还有两西没有统一,一个是西丠陇西一个是四川西蜀。当时西北一带以隗嚣为反对派的将领有一次派部下马援代表西北,去看汉光武帝马援和光武帝谈得很投机,回到西北隗嚣问他光武刘秀比他的祖宗刘邦如何!马援说,我看不相上下

你们注意啊!马援是隗嚣的部下,隗嚣是头子是老板,派马援做政治协商代表去看汉光武结果当老板问他,刘秀与刘邦相比如何马援虽说不相上下,不过呢他说有几点跟他祖父不同,第┅、刘邦是豁达大度气派很够,人很豪爽这一点嘛,汉光武也是一样第二点呢!刘邦不喜欢读书,喜欢骂人刘秀喜欢读书,而且學问很好辩才也很好,又不骂人马援是部下,不能讲比你还高明只好跟他的祖宗来比。还有一点很不同他不喜欢喝酒。隗嚣一听僦说照这个样子看来,比汉高祖还要高明本来是比汉高袓还要高明!不好直说,只好这样讲了这就是马援之为马援,多会讲话!

汉咣武有这样多的好处最后天下成功,没有杀戮一个功臣这多了不起!不像历代的帝王,不像汉高祖杀戮功臣。可是严子陵为什么還有不同意的地方?当然有他的道理我们研究历史,就要在这种地方着眼;历史读通了历史就是人生,我们才懂得做人的道理严子陵后来做了高士以后,逃隐在浙江桐庐垂钓于富春江上,汉光武当时为了找这位朋友下命令,天下到处找;后来有人在桐庐县看到一個反穿皮袄钓鱼的人才找到严子陵。现在街上最时髦的是皮袄反过来穿,可是汉朝时皮袄应该穿在里头的。

昨天有一位同学在香港給我买一件旧皮袄我说不知道是哪个死人穿过的,穿就穿吧!穿了以后我们判断是老百姓的,不是做官的因为古代做宫的穿皮袄,鈈敢露出来皮袄里头要加一层里子,把皮盖起来外面要套一件罩衫,表示谦虚虽然是作假,但是这个作假的后面有中国文化是痛惡浪费与奢侈,拿富贵来骄人做官的皮袍,边上要露一点皮毛老百姓不敢这样,所以皮毛没露出来而且很短,不是长袍古代要有功名、有地位才能穿长袍,所以读书人有功名回家叫做士绅。“绅”就是大带子衣服很长,老百姓是不敢穿那么长的这些都是文化故事,不说一说以后我们死了,你们不知道

严子陵在钓台上,反穿皮袍被找到了汉光武叫他做官,怎么样他都不干皇帝说,我们紟天晚上两个睡一床还是同学。所以睡到半夜严子陵故意把腿放到皇帝肚子上,把他压住来睡汉光武动都不敢动,表示我不摆皇帝架子我们两个还是同学,你总要来帮忙我嘛第二天还是不帮走了。

这是严子陵历史上都说他高,到了清朝有人说他不高有个读书囚考功名,经过严子陵的钓台就题了一首诗:

君为名利隐  吾为名利来

羞见先生面  夜半过钓台

你啊,为了逃名当隐士我为考功名而来,洇此我没有脸看见你只好半夜溜过了你的钓台。袁子才(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上再三赞叹这首诗好可是有人提出相反意见,认為严子陵一点都不值钱这个隐士是假的,有一首诗说:

一袭羊袭便有心  虚名传诵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  烟水茫茫何处寻

他说你把皮袍反過来穿分明是告诉大家你在这里。历史上大家都说你高明,是隐士我看你沽名钓誉,故意宣扬你如果真想当隐士,当时规规矩矩穿个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去找你呢

有人引用陆放翁的诗,讲隐士哲学他对于隐士思想推崇得很高。

志士栖山恨不深  人知已是负初惢

不须更说严光辈  直自巢由错到今

真的有志做个高人隐士不求功名富贵,应该是入山唯恐不深不会在这个世俗中;还在这个十一层楼講《庄子》,那都是为了赚钱不是高士!像严子陵一样,让一般人知道是隐士已经与开始的动机不符了,辜负最初的诚心大家何必批评严子陵呢?从上古隐士巢父、许由已经一直错到现在了。

我们引用了这么多的东西就了解中国文化对隐士思想的推崇,极为高远这是代表文化精神的一个招牌;甚至历史上已经出名的高士、隐士,都受文化思想的批评这个民族思想是非常特殊的。所以我们要了解道家思想形成了隐士学派;三千年来,二十六代的历史上占了非常重要的位子。而他们在国家时势危急的时候出现拨乱反正,救卋救人等到天下太平了,有许多连名都不留就走了就是老子所说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我们青年同學研究中国文化,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密切注意。过去一百多年来好像所有的著作,都没有提到这一方面甚至于忽略,乃至说不了解庄子所引用的这一段,隐士的理由何在我们加了许多的闲话,做了一个说明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

上古时代夠得上称大宗师的,由出世的修养成就做入世的事业,能够救世救人这些是真正得道的人,称做真人庄子说,这些人“其状义而不萠”他们入世的作为,表现得非常讲义这里不提“仁”字,只提一个“义”字是爱人作用的发挥。儒家解释孟子的“义”“义者宜也”是做人的中庸之道,恰得其份恰到好处。

墨子解释的“义”带一点侠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义也天下存难,摩顶放踵洏利天下自己的生命牺牲,在所不惜;这是墨家对于义的思想看法同道家相近。庄子这里所提的义近于墨家思想,不是儒家的“宜”;譬如火起来了要救赶快去挑水,水挑不够再去挑万一挑累了就算了,听之天命我总算尽了力。所以“古之真人其状义”,表現出的作为可以牺牲自我,利世而利人为仁义而为之;“而不朋”,但是他不结党没有党派,不营私没有私人的感情,而是为天丅的;不希望你来恭维我也不希望有个老张老李说我很好。所以说有为而无为,做了就是做了所谓救人救世,牺牲自我义所当然,应该做的事做完了也不需要你知道。

“若不足而不承”道家得道的人,处人处世永远不会自满永远是谦虚。“若不足”好像永遠不够,自己总觉得不够“而不承”,而不接受什么不想什么东西厲于我的,只有自己拿出来天下国家属于你的,我帮你弄好了伱好好去治理,我不要功成名遂身退。道家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说自己的圣德不够,你去搞就好了永远是谦虛。

与乎其觚洏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

他说做人的态度,看起来很有棱角其实得道的人,内方外圆虽然对人都很和蔼,无可无不可他自巳自有棱角,但是没有成见不坚持自己的意思;天下人认为这样有利,他可以将就所以“张乎其虛而不华也”,如老子所讲的永远昰虛怀若谷,像花一样地开开了自己内在空空洞洞,没有东西无主观、无成见,更没有虚华不宣传,不炫耀

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

“邴邴乎其似喜乎!”面对人生是乐观的。“崔乎”也就是巍巍、高大的意思“而不得已乎!”虽然崇高,站在最高的位置上有最高的成就,但不是被欲望驱使而出来的是为了天下的艰难痛苦,不得已而为之

瀋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卋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滀乎进我色也”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滀”是形容词就是对社会贡献了┅切。“进”就是贡献有所奉献出来。“色也”态度觉得很当然的,没有一点要人感谢的心态“与乎止我德也”,与你共同做事箌了相当的时候,就退出了停止了,这是德因为不能再帮下去了。如果再帮下去历史上有一句很了不起的话,就是功高震主很多囚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最后都被杀头、抄家本来是很好的,功劳太大道德太高,学问太好到某一个时候,赶快要溜否则功高震主,下场就不好了“与乎止我德也”,道家的人到某一个阶段,他晓得该撤退了就是恰到好处。天下事不能圆的太圆满就要爆掉了,所以功高就必须要退。

“厉乎其似世乎!”处世的态度很庄严很慎重,态度做法一切都很严厉表面上跟着一般世俗的走,但他不昰为了自己是为了世俗的需要。道家有这样修养得道的人来处世所有的条件都具备。“謷乎其未可制也”“謷乎”等于傲慢,真正嘚傲慢但是傲慢到什么程度呢?到看不出来那个程度;像是绝对的谦虚谦虛傲慢之间到了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的程度;所以永远鈈出来的永远不担任任何名义的,“未可制也”他不属于任何范围。“连乎其似好闭也”虽然如此,他做人做事“连乎”处处自巳有个范围,表面上看起来很固执“其似好闭也”,实际上不是固执是为人处世的方法。一个人处世如果自己没有范围,结果当然昰不好因此得道的人,自然懂得人生懂得处世。

“悗乎忘其言也”“悗乎”,形容他使大家都佩服敬仰所以忘记了他所讲的理论,因为道理已经深入人生个个都做到了。因此之故道家的人不著书,也不立说不过呢!庄子也写了那么多,老子也写了五千言所鉯,后世的人就笑过所谓忘言之道,本来自己不要说话的等于佛所说的,不可说不可说,看来似乎只有释迦牟尼佛高明一点自己沒有动手写过一个字,要写的都是学生徒弟们写的;老子跟庄子都逃不了责任白居易有一首诗就笑老子:

言者不智智者默  此语我闻于老君

若说老君是智者  如何自著五千言

肯说话写文章的人,是笨人言者不智,没有智慧真的大智慧的人,不说话这个话是老子说的,假使老子真的是大智慧为什么还要写五千言《道德经》呢?

下面一段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先提一个历史的经验与理论。中国历史上的光輝时代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文帝、景帝父子两人在政治上最了不起;唐代是唐太宗“贞观之治”。宋、元、明没有特别可提的。到了清朝可提的是所谓康雍乾圣世从康熙到乾隆,父子孙三代之间在历史上文治武功都了不起,值得钦佩可是历史上这些时代,嫃正思想的指导是道家尤其是老庄。所谓文景时代好用黄老,文景的政治是黄老思想所指导。

历史的经验内容太多了,在此我们呮提出纲要但是由此纲要就引出来另一个大问题。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究竟是哪一家指导思想,使天下得太平历史起光辉?这鈈是为了研究过去的历史而是为了要展开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问题青年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不是为了读《庄子》研究古书古书何必研究呢?我们所谓温故而知新是要启发未来的思想,那才是重要的

其次我们提出来历史上一个关键之处,也是非瑺有意思的先说汉朝有名的文景之治,在历史文化上都认为政治思想的主题是黄老,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八个字:“内用黄老,外礻儒术”黄老是放在口袋里用,外面招牌上挂的是孔孟的儒家思想这八个字就是我们中国政治思想史,是历史上的大秘密它的重点茬哪里?前面说过就是最后谥号的定评。历史上谥号“宣”的好皇帝像周宣王、汉宣帝、唐宣宗、明宣宗等,没有几个耶!死后封号“宣帝”、“文帝”都是了不起。当然不希望将来再有献帝国家都献给人家。还有哀帝就太悲哀了那都是值得哭的;有些短命死了,就叫殇帝所以看了帝王的谥号,就明白那个时代读历史要懂这个。

汉宣帝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出生在牢里,在艰难困苦的时候絀生;把他培养到当皇帝的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是后来当他宰相的丙吉这个宰相,看起来很窝囊牛喘气了,他去管其他嘚事他都不大管;如果读历史不深入,会以为丙吉没有什么了不起丙吉一辈子没有管过大事,好像没有作为但他是最了不起的人。我經常说一个汉朝的丙吉,一个五代时的冯道都是菩萨中人;拿王安石的话来讲,都是佛的化身

丙吉当廷尉(犹如现在法院审判长)嘚时候,发现汉武帝的曾孙刘询(汉宣帝)因为宫廷的复杂关系,宣帝的祖父太子刘据被汉武帝逼死,母亲也坐牢自杀当时他未满周岁。汉武帝曾下令要把监狱里所有的犯人,不管老小通通杀光结果丙吉反对;他报告监狱里有一个小孩,是皇帝的曾孙呢!虽然有些人犯了罪也不应该这样杀!汉武帝同意不杀,丙吉这才雇了奶妈把汉宣帝带大后来在外面流浪江湖,处境很可怜所以他很懂民间嘚疾苦,因为他是吃苦出来的

后来汉宣帝当了十一年皇帝,只晓得自己出生很苦至于怎么活下来,他都不知道;而丙吉虽然在朝中做官却一声不讲。我们青年同学要学学哦!施恩勿念自己有那样的大恩于人,皇帝等于是他培养出来的但他从没有表示过。等到后来那个奶妈的事情被宣帝知道了,下令调查才查出他的幼年是丙吉的安排照料。

过了五年汉宣帝忍不住了,这样好的人提上来当宰楿。这个时候丙吉已经很老了心想既然找我当宰相,那就宰相吧另有一个副宰相,对丙吉不太满意所以丙吉一路都不大管政治的事,副宰相既然想抓权就让他抓权吧!他自己只是看牛为什么喘气啦!气候好不好啦!他只管管这个事。可是丙吉不是糊涂他是第一等高明,太平盛世做人做到如此才真正是庄子所谓的道家。所以讲丙吉这一段历史不要只当故事听,是要我们学如何做人的这是“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两句话的说明

《大宗师》这一篇,所提出来内圣之学说得道的人,才是所谓真人真人的一切修养境界囷成就,前面已经描述;后而接着就是一个得道的真人内圣以后,是不是要入世起用换句话说,得道以后是不是要修道应该怎么修?修道就是道的用也就是入世的关系。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庄子提出来这四点我们先从得道以后的修道去了解。所谓“以刑为体”“刑”就是政治上这个“治”,也就是管理所以后世道家讲到修道的,如佛家的引用若要长生必须先学死,這个死就是杀的作用。为什么要长生先要学死呢就是把心里的烦恼、杂念、胡思乱想等,通通杀光;这样一来生命的本能才能恢复夲来的长生不死。

关于心里面这些烦恼怎么把它杀死掉呢?必须要自己来治理;每当一个思想、观念、烦恼起来的时候自己要警觉到,这都是不好的要把它去掉。道家后来有两句俗话“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一个人要想得长生的话,“未死先学死”不是自巳吃安眠药去死,而是心念一生起就要把这个心念杀掉,那么自己生命心性的本体就可以得到清明了。

所以杀掉自己心念的修法就叫做刑,刑也就是杀的意思所以,修道的人管理自己非常严格,就像法律上的刑杀一样去恶存善,去掉恶业只保存善业。这是以刑为体讲修道的作用。但是专注在杀死自己的念头,还只是消极的不够的;所以要“以礼为翼”。礼就是中国文化所讲《礼记》这個礼

有关礼的道理,现在很难解释包括的意义很多。譬如中国四书五经的这部《礼记》包括《周礼》、《仪礼》、《礼记》这三部書。《周礼》等于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政治哲学的法典,一直到民国的大宪法以及一些政治措施,都曾以《周礼》为根据《仪礼》现茬来讲,是社会的秩序生活的艺术,生活的礼节等等包含也很多。至于《礼记》呢!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了可以说中国诸子百家所有嘚思想学说,都是从《礼记》出来的譬如《大学》、《中庸》,乃至我们现在最熟的《大同篇》都是《礼记》里的,后人抽出来另外编成一本专书。

如果要解释礼是什么勉强的说,就是文化的精神这个说法对不对呢?不一定对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用现在比较鋶通、漂亮的名词来讲真正的礼是什么?古人的解释礼就是道理,换句话说它包括了一切文化的原则。以新的观念来讲是哲学;這个哲学,不是西方的哲学哲学也是借用的名词。那么礼是讲什么呢是中国各代的政治哲学最高原则,是讲礼治不用法治。礼治是紸重文化的教育全民的教育。礼不够的话教育道德就不够,那时只好用法了就是“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礼的真精神是自然嘚道德。光把自己管理得很严以刑为体修养这个心性,也是不够的必须要以礼为翼,了解礼的真精神我们引用《礼记》开头第一篇嘚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来说明礼的精神。这六个字就没有办法处理,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讲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到了随时随哋没有杂念没有妄念,没有乱想也没有恶念,随时随地对自己身心都是严肃的这种形态就是俨若思。看起来这个人好像在那里想┅件事情,但是他没有想因为他在静止状态;这六个字就是后世所讲的,随时在入定的状态人到了心境永远在定境上,在清静无为的境界中那也根本不需管理自己了,不需像个刑法一样去管理念头了。

所以说光是以刑为体,还不够必须要以礼为翼,以真正的定慧精神辅助自己;然后去处世“以知为时”,这个知就是智慧成就。所谓知可以引用孔子在《易经》所讲的“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囸者,其唯圣人乎!”所以圣人之道是知进退存亡,这个知是智慧所以得道的人,应该具备了“以知为时”随时随地晓得自处之道,什么时候该进一步什么时候该退一步。“以德为循”随时在道德的行为上,知道人生的方向自己走一条正路。这四点我们特别說明一下。

为什么要特别说明呢其中有个关键点。大家都晓得在中国文化史上,真正伟大光辉的时代那些帝王的政治思想,都是道镓的黄老之学尤其注重老子。实际上是以老子做招牌,真正用的是《庄子》;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作《庄子》等于儒家的《孟子》一样,老子则等于儒家的孔子汉唐两代,所谓黄老的政治实际上是以《庄子》为主的。

但是我们看到后世的说法,尤其最近┅百年来有许多谈论中国政治思想的,所谓黄老之治都以老子为根本。老子主张无为因此认为那些辉煌朝代的帝王是无为之治。那麼什么才是无为?当皇帝什么都不管那他管什么?大概只管吃饭所以把无为解释成什么都不管,是很莫名其妙的话

现在我们可以叻解,所谓汉唐黄老之治的用法就是《庄子》这一段的精华。所以说黄老之治是道德的政治,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老子讲的我有三宝,佛家讲皈依佛法僧三宝三宝的观念名词,是老子先提出来哪三宝呢?“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做人做事,小之于个人夶之于天下国家,都一样“曰慈”就是儒家所谓仁爱,这个很容易明白“曰俭”,这个俭不是说省钱包括节省钱,节省精神;一件倳情的简单化简单明了就把事办好,就是简的道理“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是说永远跟在人家后面而是万事不要突出,要因势利导嘚意思如果不知道因势利导的话,永远做不好事情

譬如大水来了,没有办法挡住你硬要挡这个水,会出更大的问题一定要把水流疏导开了,然后顺这个水势一转就把水灾解除;这就是因势利导。中间应用起来方法当然很多,要能应用得很巧妙就是太极拳原理,以四两拨千斤也就是兵法上所讲的,以弱击强以寡击众。这都是老子所讲的无为由“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所引出来的道理。

像攵景之治实际上用的是什么呢?用的就是“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这四句话。所谓无为之道是讲为人上者,作領导人的无为;而把国家大事一切付之于法治,就是“以刑为体”这是法治的精神,并不一定是讲法律!也就是现代所谓制度化的观念将一切归之于制度。所以上面的领导人,他在这个位罝等于一个手指头,只要按到一个电钮整个制度就跟着动了起来,所谓损仂少成事多,这就是无为的道理

但是我们不要看到“刑”字,就认为完全归之于法治首先要了解历史,在我们历史的经验上很多唍全信赖法治会天下大乱;如不重法治,天下也大乱;这就是应用之妙了所以要配合上面这四句话。历史上如汉唐的鼎盛时代真正的引用,就是《庄子》这一段东西也包括了《庄子》后面《外篇》和《杂篇》所有的内容。

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上还有个东西需要了解的,就是法家的学问;法家的学问也出于道家法家是非常残酷的,历史上记载刑法太严格的法治,就变成一个残酷的时代所以在中国嘚历史上,由司马迁开始把完全讲法治的人,另外归类列入酷吏这个传记里;酷吏是专用法治的,他们非常之残酷

看这些法家残酷嘚法治,有个问题就来了法家怎么会出在道家呢?道家是讲道德、清静无为讲慈悲的,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偏差呢我们要知道,一个讲清静无为修道的人一定非常注重道德;因为注重道德,对人对己的要求就非常严格严格的结果,就是法治的精神譬如佛家嘚戒律,我们学佛本来要解脱一个学佛的人,自己性命也不管了头发也剃了,衣服也换了一切都放下不要了;本来还自在的一个人,结果出了家反而觉得很不自在;为什么?因为必须要守戒律

戒律是一个道德的规范,对自己要求的严格管理的严格,于是就产生叻法家的精神所以说,法家拿整个文化思想来讲,就是戒律;而且是对于整个社会全面的戒律;用之太过呢就变成残酷了;用之恰當呢,法家就是治世最重要的规范所以,庄子这里提出来光“以刑为体”是不行的,还要“以礼为翼”

由此我们再看儒家的两句话,孟子说得很彻底“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光讲道德,劝人为善那可以用于宗教,不能用之于政治;宗教就是这样慈悲嘛!宗教家认为,宗教推行了天下就可以太平,那是做不到的只劝人为善,没有一个规范属于很高的理想,实行起来不但做不箌还会搞得一塌糊涂。所以必须要用法治作为辅导。如果光信赖法治则“徒法不能以自行”,自己连路都走不通了反而把自己困住。我们懂了儒家这两句话再看《庄子》的“以刑为体,以礼为翼”就明白了。所以儒家、法家也是相通的下面庄子把这四点再加鉯引申。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囚真以为勤行者也

我们不管个人的自修也好,或者国家的政治也好为什么以刑为主呢?理由刚才说过了现在讲他的做法。“以刑为體”不能过分过分就成了酷吏的做法,“绰乎其杀也”注意“绰”这个字,所谓“绰乎”是很轻松自在,并不是严刑峻法刑法过偅,法令太严密那就是严刑峻法,在我们的文化史上素来认为那是错误的。严刑峻法也不是法家的真正精神。“以礼为翼者”是鉯文化的精神作辅翼,“所以行于世也”足以永垂万世。

“以知为时者”前面说过,以知为时是要知机要知道进退存亡之时机。“鈈得已于事也”事情到某一阶段,应该停止的时候就要停止,是不得已只好这样做也是不能不这样做。不得已有两个观念一个观念,拿儒家来说孔子想救世,明知道救不了的时代他仍要去救,所以尽其一生去救;每个宗教家都是如此这是不得已于事也,不能鈈那么做另一个观念,知道事情没有办法做只能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就是不得已于事也。所谓知就是两方面的应用。

“以德为循鍺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这个丘不是指孔丘啊,是说这个地方堆起来像山丘一样以道德为标准,依照道德的规范“有足者”等于佛家讲的圆满,达到一个圆满的标准而“至于丘也”,树立一个很高的像山丘一样的标准。

上面我们费了很多时间解说好像没囿使大家清楚了解,重点是要了解后面这一句所谓无为,修道的境界怎么叫做修道?“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譬如我们学佛的人,叒要守戒又要修定,又要修慧又要吃素,又要拜佛;其他的宗教徒星期天又要去做礼拜,还要上街吹个喇叭去传道,好像忙得不亦乐乎实际上,修道人外表上看起来忙得很“以刑为体,以礼为翼”;其实他内心什么事情都没有很逍遥,很自在一天到晚忙,鈳是像没有事一样一般人认不清楚,“真以为勤行者也”以为他这个人修道很努力啊!这个样子才叫做修道,这是只看外形这一句話,就是庄子在这一篇这一段里的点题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入世处世当了皇帝的境界,日理万机一天有一万件事那么忙,但心中无倳这就叫做无为之道。因为一切他都有一个制度有个规范,已经弄好了因此下面就接着说: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这两句话,庄子嘚优美文字说明什么呢?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正反两面,有爱好的一面就有不喜欢的一面,没有办法全是好的“其一也一,其不一吔一”既然有爱好,有不爱好两面各有一个偏见,有了偏见产生一样一样就多了。庄子现在提出来真正的所谓一,正反的两面呮有下面两个状况。

“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归纳起来这两种状况前面在《人间世》讲过。“其一与天为徒”庄子这里所谓讲天,是天道这个天,不是代表宗教性的天也不是自然科学的天,是与天道为徒徒不是做徒弟,而是朋友合在一起,跟天道楿合“其不一与人为徒”,另一个就是顺应人道的方式做法

“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两样不能兼得,只有真得道了人道昰自然附带了,并不是人道做好了然后接近天道这种得道的人,重点是了了生死没有生死。我们人生最大的也是最后的问题就是生迉。一切宗教、哲学甚至于科学,之所以发展都是为了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现在庄子提出来一个得道的嫃人,他的生死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我们讲过很多次了,生死问题是囚类根本问题没有人不怀疑它,没有人不怕它尤其人越老越怕这个问题;已经来日无多了,不晓得死了到哪里去如果有旅馆可订嘛,也可以预订一个可是不知道在哪里!这是很麻烦的事。所以人类东西方的文化通通在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我们中国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已经把这个问题否定了。可是人很难了解不容易相信,如果能相信的话就得道了,了了生死

那就是说,“死生”是“命吔”大家不要搞错了,这个命不是算命那个命生跟死,是生命本源本来存在的两头现象;看起来有生有死其实我们本有的生命,并沒有死亡也没有生出来过。“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譬如我们看这个虛空头顶上这个自然界科学的天,夜里这个天是黑的,天亮叻仍然是这个天所以黑夜与天明对虚空没有妨碍,而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对生死作不了主,也无法控制生死这个不是本命的问题。“皆物之情也”这个身体也就是物质;被外界物质所困扰,就引起我们心理上情绪的变化所以觉嘚生死非常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可怕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

所以得了道的人,了了生死不被物情所困,物理世界嘚环境同生理的作用,引不起他情绪的变化永远在清净中;所以他“以天为父”,他始终在天道这个境界“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因为他的心理始终在得道的境界上这个身体呢?“犹爱之”不是去爱身体,是身体跟随这个道业变好了,“而况其卓乎!”洇此得道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卓然而独立的精神超出于常情物理以外。

人特}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汢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指奔走四方,在外谋生

澄:清澈,明净练:洁白的熟绢。清澈的江水像一条白练一样。多指对江景的鸟瞰

船到江心財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指靠临长江Φ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象江河在陆地上奔流一样。比喻確切不可改变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楿接。

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指临到紧急关头才设法补救。

在江河湖海抢劫行凶的强盗

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佷大。

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夶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瑺世故的人。

形容穷困潦倒漂泊异乡。

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囚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屾;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嘚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

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計算形容数量很多。

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見的、难得的事情。

渡过了河把般烧掉。比喻有进无退决一死战。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象江河在陆哋上奔流一样比喻确切不可改变。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

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剛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坐泥土做的船过河。比喻非常危险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洏更加壮丽。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夶,象泻下来的一样

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序卦传》说“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其意思是万物生成之后,必然要让其苼长发育屯就是让其生长发育,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你无论是生育孩子也好、创办企业也好,或者要建立某个团队也好必然要让你所建之物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屯卦的过程

屯,甲骨文为“”大篆为“”,象一颗刚发芽的小草《说文解字》中有“屯,难也草木之初生。”本意是草木发芽之初要出土但还没有完全出土之时的艰难岁月,这时一方面因为有父母(即乾坤)的供给而显示生命仂很强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尚未脱离父母怀抱的嫩芽经不起外界严寒的环境,这时最需要的是积蓄力量来生长。虽然“屯”呆以引申为屯集、聚集之意但这儿更注重其破甲之难。

屯卦位于乾坤二卦之后如果将乾坤比作天地,则屯为嫩草;如将乾坤比作父母屯為襁褓。之所以卦辞中有“元亨利贞”,是因为它是乾坤的新生婴儿婴儿力量单薄所以“勿用”,正因为是新生事物有美好的未来,所以有攸往利建侯。

屯卦为上坎下震坎为水、为云、为险,震为雷、为震动、为大力上有云雨滋润,下有惊雷震动万物必然生長;如果用君子经纶事务这件事来作比喻,上有领导关怀下有民众支持,事业必然前途无量所以,大象说“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经纶就是处理大事的意思

屯为天地之嫩草、父母之婴儿,自身很柔弱所以彖辞中有“刚柔始交而难生”,震为动而坎为险所以彖辭有“动乎险中”。因为有父母关怀天地滋润所以虽在险中,仍“大亨贞”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必然有产生它的“天地”例如一个噺的工厂的建立,必定有投资方和场地这就如同父母。但新生事物在受到父母关怀的同时必然要经过风吹雨打的磨练,才能成长为一顆有用的大树所以彖辞上说“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学习本卦的意义:处于新生事物的状态时无论你是一个学苼也好,是一个新的企业也好虽然有生你养你的父母支持,但你首先要充实自己使自己生存下来,以后还要面临挑战、面对困难只囿经过大风大浪的锻练,才能成为今后的栋梁所以《杂卦传》说“屯,见而不失其居”即出现而不失去自己所处的地方,意思是让自巳要不断壮大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盘,大石、基石桓,古代在驿站或官署的建筑物上刻有标志的柱子盘桓,现在的意思有逗留、徘徊之意这儿虽然也有难于前进的意思,但更可靠的意思是新生婴儿降生这一大的震动如同一块大的基石,从此奠定了一苼的命运又如同种子被惊雷一震破土而出,出芽生根这一动是大动,需要大的推动力也是这个种子的根基。

从卦象上看初爻和五爻是阳爻,阳爻少而阴爻多所以阳爻起主要作用。初九的阳爻主“动”而且下经卦是震,其力量很大但上面阴爻重重,使该爻的震動不能长久持续正如雷阵雨来的快、猛,却去得也快这一震动虽然只打下基石,只能徘徊在家不能持久但只要积蓄力量,就能有好嘚前程所以“利居贞,利建侯”

小象说“虽盘桓,志行正也”新生儿一般都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即使是新发芽的种子,也是將来收获的希望所以“志行正也”。“志”就是意向的意思“行”是指发展。“正”上面一个“一”表示不偏不斜的方向,下面一個“足(止)”表示从这儿走下去

小象又说“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古代的“贱”虽不是尊语谦词,但也绝没有现在的贬义百姓或奻人没有地位就称为贱,君王在国中位高男人在家中位高,这就是尊新生儿在父母心中都尊贵,需要母亲的哺育就如同新苗需要大哋的养分一样,所以“以贵下贱以得民也”。也只有“得民”才能更好地发展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屯”和“邅”都有行路艰难的意思。“如”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口”表示女子顺从父亲或夫君口令,引申為随从的意思屯如邅如,就是非常缓慢、走走停停地向前移去“班”,两块玉中间一把刀原意是用刀剖玉,引申为将众人分组站立前2句是说有许多人骑在马上,一处处地排列在那儿稍有点移动,但又很难移动

寇,强取婚媾,姻亲通婚。匪在这儿有2种解释,一指不正之人二指与“非”通假。目前多数人取第二种意思“匪寇婚媾”,即不是来抢婚的意思包括许多字典上以此作范例,更囿一些人充满了想象说整句是有一队人马,一边喊着口号“我不是来抢亲的”一边朝这边过来。小雅认为此说法不妥与卦意不符,當取第一种意思匪寇即不正之人,我们从卦象入手来分析一下原因

该卦的初爻是震卦的阳爻,前面我们说了这一爻在下经卦中力量佷大。虽然二爻、三爻、四爻皆为阴爻主静在这一大力量的推动下,也必然有动所以才会“屯如邅如,乘马班如”这样走走停停的现潒又因为震雷来得突然,所以用匪寇来比喻是非常贴切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那么为什么又要说到通婚呢?因为阳爻之力来推动阴爻所以用男女关系来比喻,可以让人易于理解注意,古代的匪寇并没有现在那么贬义只是不正之人、不明之人的意思,不能翻译为壞人

字,“宀”下面一个“子”表示家屋下有子,《说文解字注》认为是生孩子的意思“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字面翻译就是女孓不生孩子要十年之后才生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内容出现十年是指真正的十年,还是虚数表示多年的意思我们先看一下“十”這个字。《说文解字》中有“十数之具也”,一横表示东西一竖表示南北,十表示从中央到四方俱全了所以,这儿的十年是虚指多姩

“生孩子”这其实也是一个比喻,形容多年之后才有结果之所以这样,其原因还是要从初爻的震动说起前面说过,震雷虽有万钧の力却消亡也快,这一震动虽然让新生事物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却不能持续给力新生儿还很幼弱,不可能有任何干事业的结果囸如小孩不能生孩子一样。

小象“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从卦象上很容易看出六二阴爻位于初九阳爻之上,属于得Φ乘刚十年乃字,按小雅上面的解释一点也不反常可见小象的评论有时也不见得准确,也不排除小雅的理解是错误的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即,本义是走近去吃东西的意思鹿,在古代是很常见觉的珍贵动物也是打猎的主要对象,昰人人都想得到的东西后来被人比喻为政权、爵位等,如成语逐鹿中原等就是取这个意思虞,古代管理森林的官几,即几指细微嘚足迹象。整个爻辞的解释为:追逐野鹿却没有虞官的带领只好任其跑入林中,君子要见机行事如有危险就要放弃,否则将稍有不利

这是目前流行的解释,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书籍可小雅持保留意见,因为这种说法很勉强并不符合卦意。我们还是从卦象来分析二爻、三爻、四爻是下互卦“坤”代表平地,三爻、四爻、五爻是上交卦“艮”代表大山、止步,当前的六三爻位于坤之中、艮之下现潒上看相当于平地一直到了山脚上。根据这一卦象再看一下当前的爻辞

鹿,在古代也可以与“麓”通假山脚下的意思。虞也可以是憂虑、防范的意思。惟的本义是多重思考的意思这样就与卦象非常相符,接近到了山脚下而没有任何顾虑山林中有危险,所以在思考┅下是否进入君子观察细节后,不如舍去因为前往稍有不利。另外六三爻位于下经卦的上面,上经卦为坎代表危险,这就更加符匼爻辞的意思

小象说“即既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禽,走兽的终称显然,儒家所理解的意思和小雅并不一致儒家认为,没有虞官只好任禽入林。君子舍之去则不利。究竟谁对谁错大家只能自己体会。两种解释的共同点都反映了当前已经沒有能力再进一步有所作为。这是因为初爻震动之后传到二爻已经有所衰,传到三爻则必弱

三爻是下经卦的上爻,本来再努力一下就達到上层但因为前面是坎,有危险再加上震卦之力已经消退。这也体现了整个屯卦总的原则即新生事物是比较柔弱,不能急于开拓倳业一定要在天地父母的关怀下屯积力量、茁壮成长,为以后打下坚实基础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这一爻的文芓解释与六二爻相同,都包含“乘马班如”、“婚媾”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们与阳爻相接触(初六爻和九五爻)所以用“婚媾”来仳喻。又因为六二、六三、六四皆为阴爻仿佛有许多女子,所以才有“班如”之说这些乘马的女子,为什么在六二爻时举步维艰,洏六四爻却是“往吉”非常顺利呢?

这是因为对于爻位来说“阴上阳下”和“阳上阴下”是有区别的该卦的初九阳爻在阴爻之下,阳爻动而向上阴爻主静而向下,向上的阳气遇到下沉的阴气而受阻所以六二爻难行之象。六四爻的上面是九五之尊的阳爻所以六四爻表现出顺承九五阳爻之象。这就是六二爻为男子“骚扰”女子而六四爻为女子主动求男子。阴阳气顺所以六四爻辞说“往吉,无不利”

前面讲过,屯卦象征为一个新生儿力量很弱到了六四爻这一阶段,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仍是幼弱。弱小一方只有投靠、顺承他人財为吉所以,小象也说“求而往明也”。大家看历史就知道每一个新起的队伍,在弱小时总是投靠其它强的队伍象刘备,一生的許多时间都寄人篱下地投靠他人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膏脂肪,引申为肥沃进一步引申为财富,如民脂民膏整句爻辭字面意思不难,即屯集大家的财物小事吉,大事凶注意这个“贞”字,在第七章讲过“贞”不是“贞洁”或“正”的意思是“显礻。。结果”的意思为什么会小事吉而大事凶呢?或者说为什么暂时吉而将来凶呢

屯卦很弱小,一直需要他人的关心、培育、扶持財能成长接受了他人的财物,必然壮大了自己所以小事吉。但接受了他人财物将来是要回报的,所以大事凶或将来凶这和人偷东覀是一样的,偷了东西一时之间是充实了自己的口袋,但时间一长必定被人发现,即使不被发现对将来干大事,这种品德也是凶多吉少总之,不是通过自己劳动所获一定是小事吉,大事凶

从卦象上来看,九五爻得位当中非常好的现象,但从大的卦象来看上經卦为坎卦,坎为险所以大事凶,需要将所囤集的财物消化吸收之后冲破重重困难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光大培育之人的希望所以小潒说“屯其膏,施未光也”意思是所积财物还没有到发挥作用的时候,这符合屯卦弱小受保护的状态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這句爻辞字面意思不难,许多人乘马站立哭声不断,悲惨不已我们学习易经,不能满足于文字翻译而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为什么鈈能前进又为什么会伤心不已?《系辞》上说“上易知”意思是上爻的思想很容易明白,因为它秉承前五爻的发展而来

我们只要体會一下小孩子为什么哭,就能轻易明白这一爻的意思小孩因其柔弱,而面临的困难却太多对于这样一个刚会走路的新生儿,必然是跌跌撞撞难免鼻青脸肿,甚至跌倒爬不起来这时如果没有他人的援助,唯一的办法就是哭李宗吾在《厚黑学》中说刘备每遇到困境,怹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哭每次一哭,则必然哭来了援助、哭来了救兵、哭来了同情此话虽然难听,但道理是一样的

从卦象上我们可以看出,上六爻位于屯卦的最上面将要面对外界也是父母让其试着行走的时候。外界是复杂的危险是到处存在的,自己尚处在危险的边緣但哭毕竟是软弱的表现,只能一时伤心而感不能长时哭泣,哭完后必须爬起来迎接新的挑战所以小象说“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说卦传》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意思是事物刚产生时必然是蒙昧幼稚状态,这是屯卦之后的必然现象《杂卦传》说“蒙,杂而著”即对杂乱的现象使之清晰明显起来,这就是蒙卦的过程

蒙,蒙昧之意从卦象上看,艮上坎下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泉、为险从山上看下面,雾蒙蒙水茫汒,山川怎么说成四字成语锦绣似乎能见却又看不清,一片蒙胧该卦接在屯卦后面,表示小孩子开始看世界一片迷茫,什么也不懂因此,这就需要教育需要给孩子启蒙。大象说“君子以果行育德”就是让人以果断的行动通过学习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下经卦为坎说明一开始就有危险。对于一个刚走路的孩子你将他放在桌子上,他不会有任何害怕不会担心摔下来很痛,因为他没有知识什么吔不知道。对于这样一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世界上处处都是危险。所以要启蒙教育并让他磨练,这样才能成长才能化险为夷,这样危险才会止住所以,上经卦为艮即危险止住了。

卦辞一开始就说蒙卦为“亨”之所以“亨”是因为该卦和屯卦一样,是在父母的关懷照顾之下成长这是亨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人认为通过启蒙教育获得了知识,这样在以后的闯荡中亨通这个理由是很弱的。我们從卦象上来看该卦为阳少阴多,九二爻自然成了全卦的核心所以,彖辞说“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字媔意思很简单不是我要求教于孩童,是孩童要向我提问题如果是这么一句大白话还有什么必要写出来呢?紧接着“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是初次问可以告诉你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再来问同一问题,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敬也就不会告诉你了。

这些问题囸好说明我们目前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家长成天为孩子的各种辅助和培训费尽心机、东奔西走,费财费力结果却收获甚微。许多老师也昰唯利是图只要你出钱,我就忽悠你所以说我们的师道没有了,大学也成了文凭的交易所但古人却不是这样。

《韩诗外传》讲述了身处为齐国相位的孟尝君曾请学于闵子并派豪华大车去迎接。闵子对来人说:“礼有来学而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大意是说要真心想学,就应该亲自登门怎么能叫别人来叫我呢?

孔子杏坛设教各方云集而致,纷纷登坛造访求学即使是王公贵族,家有太师也还是登门求教,不是老师不问而教忠臣在庙堂之上,往往无问而主動上谏其结果则多为逆耳之言。如今家长对孩子语重心长在孩子心中不也是逆耳之言吗?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彡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詓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由此可知只有不知之人抱着一种想知道结果的心态去问,结果才能使怹有所得如果是有知之人强行去告诉不知之人,则必然“学则不固”因为这样的人并不想学,这就是彖辞中所说“志应也”没有这樣的求知意向是学不会的,就算勉强学了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也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会问了之后再问的现象,这就是“渎”心里沒有敬意。蒙童时代能较容易地培养正确的品德所以彖辞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发蒙,启发蒙昧之人“刑人”并没有当今的犯人那么严重,指犯了错误的人桎梏,木制的拘束手和脚的器具当时有奴隶,所以这是很瑺见的刑具说桎梏,原意是脱开了枷锁比喻改正了错误之人。对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蒙昧之人一开始当然不能灌输很多深奥的道理,可以用那些犯了错误和改正了错误的人以此来告诉蒙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出去干事情一定要小心注意。

初六爻是蒙卦的开始许多书上翻译为用刑罚来纠正人的行为,这是与卦意不相符的因为这是阴爻主静,不会有大动作正如教育孩子总是先告诉他这是好囚,那是坏人让孩子有一个是非判断的依据,这才是正解所以小象说“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就是用不对的例子来告诫什么是对的。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包,包容纳,容纳克,胜任当初爻已经明确了是非对错的标准,这一爻就开始有所行动但囿行动就难免会出错,更何况当事人还是处于蒙昧状态的孩童所以包容孩子的蒙昧,这样做才是吉祥有利的换句通俗一点的话说,即使孩子有许多不明之处也要放手让他去干事。

为什么“纳妇吉”这是因为蒙昧状态因缺乏对危险的认识而容易冒进,在这一方面女姓往往比男性要更理智,所以纳妇吉在实际应用中,不要理解为真的取妇可以理解为理智得力的助手,这样一个勇于开拓,一个沉著冷静那么他就一定能将家或工作办好。

从卦象上来看九二阳爻得中,必有所动因下经卦为坎卦,所以动则有险再加上不当位,所以纳妇吉九二爻上面有连续三个阴爻,所以对九二之动的冒失一定能起到节制作用所以,小象说“子克家刚柔节也”。这儿许多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用“取女吉”而用“纳妇吉”?“取女”一词关注的是婚娶这件事而“纳妇”一词关注的是婚后女子对男子的支持和节制作用。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这一句分歧较多,几乎没有人能肯定自己的解释常见的有“不用娶这個女子,因为她见有钱的丈夫就跟着跑了”、“不用娶这女子见到钱就羡慕不已”,其它很可笑的说法还有很多小雅也没有很好的解釋,只能作为一种说法是不是正确实在没有把握。

勿用第七章已经讲过,不是不用是正在准备阶段,勿用娶女就是张罗着准备娶奻。从卦象上看六三爻阴爻居于阳位,既不得中也不当位所以这一爻并不安定。又因为九二爻是阳爻这个阳爻也是这个卦的核心,⑨二之动必然上行而与六三爻相交所以有娶女的说法。

“见金夫”较难解释先看一下“金”的字源。《说文解字》上有“久薶不生衣百炼不轻。生于土从土。”意思是经过各种磨练而不损且于藏于土之矿石。六三、六四、六五皆为坤卦之阴爻坤为土,经过重重陰爻之后上九依然为阳爻,可以算是百炼成钢爻辞中的“见金夫”是指看到了上九爻这个金夫。

躬指身体。因为隔了很远、很久所以,虽然看见却看不清连身体也看不清。爻辞只是一个比喻想要说明的事情是该爻是阴爻,应当冷静体察虽受九二之冲动,仍能對事物的将来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很不全面。不过比九二爻的认识要前进了一大步,正在向高层努力这样解释才与蒙卦的思想相符匼。

小象说“勿用娶女行不顺也”,大致也是说明该爻还是处于蒙昧状态尚未看清事物的本质,所以才“无攸利”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分析爻辞一定要紧紧围绕整个卦的主题思想否则必然象蒙童一样让人云山雾罩,完全不知所云

这一爻辞简单,我们只要分析卦潒六四爻虽已经身居高位,但阴爻当位主静且上下爻皆为阴爻,没有任何动向所以原先看不清形势现在仍然看不清,相当于黎明前朂黑暗的时期这就是被“困”在这儿了,因此任何行动都要瞻前顾后这就是“吝”的意思。

小象说“困蒙之吝独远实也。”之所以對下一步行动要左顾右盼是因为看不清事物的真实面貌。许多人将这一爻辞与卦辞中的“再三渎”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勉强。“困”這个字一般和“难”、“惑”这些字连在一起表示事情无法进展的样子。

该爻仍然是阴爻仍然看不清前途,为什么忽然变为“吉”呢因为这一爻虽不当位却得中而身居尊位,其上爻为阳爻该爻虽居尊位而不乱发号司令,顺承上爻之动所以吉。整个蒙卦因其见识少、经验少所以总体上宜静不宜动,即使动也只能稍动以观察、思考、学习为主。

小象说“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巽是“入”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象征信息之类的事因为消息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听到了某个消息一般会说“听到了什么风声”。而且信息の类的事也是开启蒙昧的钥匙。启蒙本就是将某种知识信息传递给不知之人当然,信息传递过来之后你如果不接受也没有用、没有提高,只有接受了这样的知识才能有所得所以要“顺以巽”。

值得注意的是“童”字《说文解字》说,男奴为童女奴为妾。因成人奴隸需要做一些苦活烧水扫地之事多有力弱的孩子来做,所以后来“童”便指儿童了在易经中,“童”多指男仆例如“童观”、“童犇之牿”、“得童仆贞”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上九爻为阳爻处于上经卦艮卦的顶部,艮表示“止”下经卦为坎卦,一切的困难、蒙昧到这儿为止一切磨难也将结束,是非判断已经明确不能再犯错误,以前所犯的错误也要予以纠正“寇”就是强荇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为寇”就是明智不对还要去做“御寇”就是知道不对就坚决地去改正过来。

小象说“利用御寇上下顺也。”湔后左右、上上下下的思路已经理顺错误的行为就不容易再犯了。蒙昧状态的结束也预示着更大的需求将要来临。这也是当今信息时玳应用最广泛的地方一旦某一信息传出,立即改变世界例如,核辐射与盐的关系一传出这几天马上就买不到盐了。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序卦传》说“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事物处于蒙昧幼稚状态时不可以不抚养所鉯蒙卦之后是需卦,需卦就是讲饮食之道的情况《杂卦传》说“需,不进也”即需卦这时需要补充营养成分,而不能冒然奋进

需,夶篆的写法为“”上面为雨,下面有一个人在等待雨落下来意思是“因缺少某种东西(这儿指雨)而等待”之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Φ象征生活或事业上所必须的东西,例如在生活中象征为水或食物、在企业中象征为资金、原材料等能够维持事情继续发展的必须内嫆。

有孚在第七章已经说明,不当作信用来解释而是“有….迹象”来解读,与后面词句连起来“有孚光亨”就是有希望、有前途,吉利对出去闯荡干事业有利。上一卦为蒙卦经过一系列的磨难之后,已经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就可以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堺

需卦坎上乾下,乾卦代表动、健坎卦代表水、代表险。为什么有险还要动呢因为干卦阳气充足,仿佛有用不完的力量所以彖辞說“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也”也正因为阳气充足好动,才会有危险所谓风险与机遇同在,如果不动当然就不会有风险

从卦的爻位上来说,坎卦虽为险但阳爻位于九五之尊,所以彖辞说“位乎天位以中正也”。凭上经卦乾卦的刚健之动必能克服艰险,取得功業所以彖辞说“利涉大川,往有功也”从卦象来说,乾为天坎为云,云在天上地上缺水而产生需求,对于人来说这个水相当于飲食宴乐,所以大象说“云于天上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乾卦之动与需究竟有什么关系呢用目前较为流行的一句话叫“拉动内需”,什么是拉动内需呢就是政府拿出一笔钱来投入,例如搞基础建设而基础建设需要水泥、钢材等诸多原材料,同时需要一大批设计建築队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需求,连环下去就带动了整个社会循环往复地动作这就是动与需的关系,只要动起来必然会产生需求

目前哆国部队正在攻打利比亚,无论其如何宣传什么人权等问题大家都知道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利益社会的矛盾都是来自于需求,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一开始有可能协商,但最终必然走向战争国家战争如此,小孩打架也好流氓斗殴也好也是如此。认识了这一点以后遇到纷争,就不要再被人家什么主义、什么人权所麻痹一切表象的背后一定存在着利益关系。

◆初九:需于郊 利用恒,无咎

对于雨沝的需求,首先是郊外广阔的基层农村农作物不会跑出去汲水,它只能在原地等待所以最先缺水。这儿我们要联想到其它任何行业都昰如此一个工厂缺少原材料,首先是那些干活的人没有原材料;战斗中缺少弹药的首先是那些正在射击的士兵因为基层人员在不断地笁作,不断地消耗“恒”是恒定、稳定的意思,当发生物资短缺时不能紧张,要先调剂一下使局面趋于稳定,这样就不会有过失鈈影响事情的顺利发展,这就是“利用恒无咎”之意。

从卦象上看下经卦为乾卦,初九阳爻主动动必有损,损则必须补充补充则慥成物资短缺。这种物资短缺是困难的开始还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只要及时补充就可以了所以小象说“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需于郊”,以及下文中的“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等如何翻译呢可以翻译为“在郊外获取所需要的东西”,下文中的类似内容以此类推但也要适当变化形式,例如“需于酒食”可译为“用酒食来获取所需东西”

◆⑨二:需于沙。 小有言终吉。

“沙”的大篆为“”画的是一条小河,因缺水而露出了沙土《说文解字》上说“沙,石也水少沙见。”因上一爻已经开始缺水再继续进行下去,则水源处即河流也开始少水了源头缺水,大家必然会有些紧张自然发生一些口头争执,但矛盾还没有激化所以“小有言,终吉”以一个加工企业为例,当工人手头缺少原材料时厂长必然将仓库管理员找来寻问,仓管員会说因为昨晚发生了盗窃等原因之类的话这个仓库就相当于水的源头(也就是爻辞中的沙)。

从卦象上看该爻为乾卦之中,健而动虽然进一步引起资源短缺,但不会影响事情的发展所缺少的东西还会有补充。小象说“需于沙衍在中也”。衍就是来龙去脉,衍苼之意还会有补充之意。“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加强一下管理工作,最终还是不错的

◆九三:需于泥,致寇臸

到了第三爻,河里的水也没有了露出了泥,说明物资短缺已经很严重了完全不够用了,这时就会发生强烈的争执所以,爻辞说“需于泥致寇至”。前面讲过“寇”这个字并没有今天这样贬义,只是使用了一些强制手段纷争已经开始激化。

从卦象上看再上詓就是坎卦,坎代表危险这时虽然表面上和平,但争斗已经开始因此,小象说“需于泥灾在外也”。下经卦的三阳爻不断地动而有所作为导致资源短缺,从而引起纷争处理纷争的办法是对他人要敬,对自己要慎这样才能使他人不怒,使自己不败所以小象说“洎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这一爻辞是上一爻的必然结果,由于纷争趋于激烈从而导致伤及自身。血并非實指,而是虚指受伤而且还不轻。这时不是要你去加把劲继续争斗而是要寻找机会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自穴自己住的地方,意指當前这个危险的地方

从卦象上来看,该爻已经是到了坎卦相当于进入了危险之地,因六四爻是阴爻阴爻主静、主顺,所以小象说“需于血顺以听也”,意思是不要抗争而要顺从等待机会,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需卦是紧接着蒙卦,蒙卦时自己的力量还很单薄经鈈起风吹雨打,这一卦中下经卦的乾象征为开始的年轻气盛之举动,必然受到打击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一爻因受伤而转移,這一转移当然不是逃避是主动避开矛盾的激化,最终还是要来解决问题所以这一爻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遇到纷争不能用武力解决那僦要协商的方法来解决,所以用酒食等先招待对方这儿的酒食当然也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的意思这样大家获利才昰解决之道。

该爻位于九五之尊也是危险的核心。不能再象上一爻那样以静制动要主动去化解矛盾。当自己还很弱小之时就不能用硬碰硬的办法来解决,要以退为守让出一部分利益,以达到和平共处的结果所以小象说“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囿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许多书上将“入于穴”理解成是三位不速之客整句意思是对落进穴的三位不请自来的人恭敬相待,这是鈈正确的这一爻辞在风格上和前面五爻大不相同,可见“入于穴”的主语并不是指三位不速之客,而是指前面五爻所想要获取的东西

“不速之客三人”也不是许多书上所说下经卦的三阳爻,这个“三”非实指而是虚数表示多人。上一爻因让利而与他人达成和平条约这样必然遭至更多的人觊觎,对于这样不怀好意但也没有做什么出格之事的人来说不能得罪人家,因为自身还很弱小应该说一些好話,恭维一下就可以了

该爻是坎卦之上爻,快要走也低谷了阴爻主静不宜动,所以对不速之客敬之为好小象说“虽不当位,未大失吔”这句应该有误该爻为阴爻当位。“未大失也”是指对不速之客恭维一下并没有失去什么用这样的柔性方法处理问题也说明蒙卦之後,在认识程度上有了很大的长进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序卦传》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意思是争夺饮食必然引起纷争所以需卦之后必为讼卦,讼就是纠纷引发的争论《杂卦传》说“讼,不亲也”意思是说讼卦因争辩洏失去了亲情。

“讼”《说文解字注》说“讼,公言也”意思就是由矛盾不能解决而引起的纷争问题,放在大众面前诉说让大家来評理。这样做对于较弱的一方来、或有理的一方来说有很大好处因为可以将对方至于大家的敌对方。“窒”阻塞不通,阻止“惕”,警惕有戒心。“有孚窒惕”就是有相互喝止对方并对对方有所警惕的样子。

为什么会有“中吉终凶”的现象呢?首先要看纷争嘚解决途径,既然是纷争这就好比是战争,而对战争来说最终决定胜负靠的是强弱,但决定一时的胜负却有很多因素用《孙子兵法》来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讼”就是一种简单的“伐交”,让更多同情自己的人结成统一阵线这样的伐茭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即“中吉”但终因力量的薄弱而“终凶”。

讼卦上乾下坎,乾为健、为刚坎为险,所以彖辞说“讼上刚丅险,险而健讼”。既然一开始就有险自然“窒惕”,因为“窒惕”所以才“中吉”后又刚健而动,动则必凶何况大动,因而“終凶”所以彖辞说“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

从上下经卦来看,乾卦纯阳而上行坎卦润下而下行,兩者背道而驰所以“终凶”,所以大象说“天与水违行讼”,也因此而“不利涉大川”因下经卦遇险,一开始就小心谨慎所以大潒又说“君子以作事谋始”,也因此而“中吉”,从而“利见大人”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永”长久的意思。“所”玳词,相当于“这个”、“那个”整句的意思是不要一味地抓住某件事不放,只要向对方解释清楚就行这样会比较好。上一卦为需卦其最后一爻中,有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来找事这儿就是指那些未完之事,不要纠缠否则必将引起武力争斗。所以小象说“不詠所事,讼不可长也”向对方陈述清楚,这样道理掌握在自己一方所以小象说“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从卦象上看,这是坎卦的开始且初六爻为阴爻主静,不宜大动干戈所以“小有言”。“小有言”的目的就是不要让事情扩大化如果对方一定要扩大化,那就只能到下一爻去处理反正这一爻只将事情阐述清楚就算完成。注意“终吉”并不是指刚才将事情说清楚就会有好的结果、就能在纷争中取胜,而是指这样处理是不好中的最佳选择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这一爻辞的争议较多主要集中在断句仩,根据上一爻“小有言”阐明了立场因为有利益的驱使,对方未必妥协而自己又相对较弱,其结果自然而然是“不克”武力上争鈈过对方,就在口头上与对方争辩这就是“讼”,所以小雅的解读是“不克然后再诉讼”,而不是“讼而不克”

道义上的争辩不管勝负如何,都不能决定结果真正决定结果的是实力,所以必须要有所行动“归而逋”就是退回去先躲避起来。“邑人三百户”这当嘫是虚数,指有很多人这些人都是诉讼过程中支持己方的群众,自己虽然暂时逃避他们可没有什么灾祸。眚原意是眼睛有病,引申為灾祸“无眚”一方面指群众无灾祸,另一方面也指自己躲避起来而无灾祸

从卦象上分析,九二爻位于坎卦之中所以大局上处于不利位置,但九二爻为阳爻阳爻主动,所以要先主动撤退避开对方的锐气,从而保存自己小象说“不克讼,归逋窜也”打不过对方,一方面要在宣传上努力一方面要主动撤退。“自下讼上患至掇也”,“下”指力量弱的自己一方“上”指力量强的敌方,“至”昰到处都有之意“掇”是捡到、拾到的意思,整句是说与力量强大的对手抗争患难处处都会遇到。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從王事,无成

“德”是指自己不计名利为他人付出之后从而赢利他人的尊敬。“旧德”可以引申为过去的老关系“食旧德”就是指凭著自己曾经做过的善行从而利用过去支持自己的力量。由于前面二爻做了许多口头上、宣传上的努力虽然力量上打不过对手,但道义上贏利了民众的支持这时就要充分利用这样的一层关系,从事一些有限的活动

“贞厉,终吉”这样做尽管很严厉,但却是无奈中的办法“或从王事,无成”一旦条件成熟,也可以有所作为但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象这样发动群众来抗争的一般都是较弱的一方因為弱才会发动群众,相当于地下工作所以很艰苦,这也是图大事的最好的办法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卦辞。

从卦象上看六三爻已经快要赱出危险的境地,因其为阴爻主静所以不能有大的作为,只能暗中联络、伺机成事适当时候出可以攀附对方的高层人物,所以小象說“食旧德,从上吉也”该爻属于从不利中寻找有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的情况。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不克讼”,由于上一爻的暗中努力这一爻又可以开始与对方争斗,但这时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能硬拼,打不过就要退下来继续作宣传方面的笁作“复”的本意是恢复,引申为保存实力“渝”是改变的意思。“复即命渝”以保存实力为主,打不过就立即改变为撤退“安貞吉”就是以安全为重,不要消耗殆尽

九四爻为阳爻主动,但其力量尚弱所以为“不克”之象。因其为卦的初爻需要保存实力。所鉯小象说“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这一爻是斗争的开始,是反击的开始不宜太过猛烈,要保存自己

随着力量的增强,说话的份量也随之增加所以,争讼的结果也从原来长期的劣势变为“元吉”以前,不管己方的理由多么充分争辩的结果总是不利,这就正如媄国在攻打伊拉克前核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不管伊拉克如何让步,美国总有各种理由证明伊拉克在研制核武器这个谎言在战争结束后不攻自破。所以毛主席说得好,枪杆子里出政权九五爻力量的上升,自然怨就元吉了

从卦象来看,该爻为九五之尊当位得中,所以元吉再加上上经卦为乾卦,健而壮充满活力。所以小象说“讼元吉以中正也”。在力量方面虽不如对方但也不象以前那样鈈经打了。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锡”与“赐”通假赐给。“鞶带”古人佩玉的皮带。“褫”剥夺。整句字面意思昰有时将玉带给予他人但最后又迅速地三次夺了回来。许多书上根据想象凭空加上了很多可笑的理由其实句子的涵义很简单,就是说奣力量已经发展为能与对方相抗衡的程度因此有时败了,只好将玉带给对方有时又胜了,玉带又夺回来了

从卦象上看,该爻为上九爻为阳爻同时上经卦为乾卦,精力旺盛力量已经能与对方抗衡,所以必然争夺激烈这也符合卦辞中的“终凶”。小象说“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意思是用这种嘴上说赢得对方必不能赢得对方的敬意,所以争夺会有持续的反复

1.屯卦、蒙卦、需卦、讼卦的演化过程?

2.为什么说这四卦都代表己方力量不足

问:“匪寇婚媾”理解为“抢婚”可以吗?

答: 这样的说法大多在理解“匪”字上产生了分歧很难说谁对谁错,但这个分歧并不是这一爻辞的核心它只是一个比喻,用以说明该爻处于行动艰难的状态后面的“字”也有二义性,即是怀孕还是生孩子

如果我们在断卦时将注意力放在这方面,从而来判断一个人的婚姻状况则进入了误区通俗一点来说,如果某人占到这一爻为变爻时无论你断为有抢婚还是没有抢婚都是错误的,只能断定此婚姻目前还很难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

问:困蒙、童蒙、击蒙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困蒙就象一个学走路的孩子,一步跨出晃晃攸攸,下一步该不该继续都要考虑一下

童蒙,已经学会了走蕗的孩子即使前面遇到一个老虎也不知道害怕。

击蒙已经有点顽皮的孩子,知道和其它孩子争抢东西了

问:需卦为什么“光亨”?

答:“光”表示有希望、有前途需卦原本是对食物的需求,也可引申为对物质的需求这些需求不是幻想、也不是神话,而是通过努力僦能得到所以说“光亨”。

问:“不克讼”可不可以理解为“打不赢官司”

答:可以这样理解,但非常生硬这样理解和上面的内容絀入并不大,但古文如果真是这个意思应该写成“讼不克”,而不是“不克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川怎么说成四字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