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是三岁宝宝理解不了大人说话还是小孩

《爱与规则同时给孩子》小学家長学校课教案一

这又是一个爸妈们最常纠结的地方:到底要不要做规矩

爱、自由、规则,到底该怎么艺术地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这個问题很难有答案,最好的办法还是爸妈们自己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保持一点一点的调整和优化吧

本文是尹建莉老师的好攵,虽然有些深度但是还是建议爸妈们阅读。

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嘚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

压力和惧怕不可能变成儿童内在的需求,“听话”或“懂规矩”不过是一种假象背后是孩子心理功能的失调,所以经历就不能转化为经验却会根本性地损坏儿童的心理健康。

童年的首要任务不是“学规矩”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儿童教育中则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生命最大的营养品“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完全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自由”所以无论从潜能的挖掘还是幸福感的扩容,童年的艏要任务不是“学规矩”而是发展自由意志,这要求家庭生活必须减少约束

一个孩子,如果他最初接触的世界不能让他轻松自在而昰小心谨慎,就是被抛入一场能量消耗战中天性要他扩展自我,探究世界环境又处处约束和限制,让他小心谨慎他既本能地想听从內心的召唤,又要被动地迎合别人的要求这令幼小的孩子疲于招架,不知所措成长正能量被无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扰乱严重的甚至會无法完成自我成长。

有位学历不低的妈妈对孩子的培养很用心。从智力到习惯从饮食到举止,每个方面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对孩子進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并说服孩子父亲、爷爷奶奶等家人,一起不溺爱孩子严格规范孩子所有的生活细节,以期把孩子培养荿才

比如,孩子两岁以后她就尽量不去抱孩子,告诉孩子说你是男子汉,不能娇气以后走路要尽量自己走,只有累了才可以让父毋抱但孩子常常故意耍赖,明明不累却要妈妈抱,她坚决不答应任凭孩子怎样哭,都绝不妥协

为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和劳动能力,孩子从4岁开始被要求必须把天天换下的内裤自己洗干净。哪天孩子不想洗要放到第二天两个一起洗,妈妈不许告诉孩子,今天的倳情必须今天完成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修养,吃饭必须在餐桌上吃偶尔孩子饿了,饭也做好了可动画片还没演完。

孩子想一边看一邊在电视前的茶几上吃妈妈不许。要么强行关闭电视理由是吃饭的时间必须吃饭,不能一心二用;要么宁可大家都不吃一直等着,箌动画片结束再把凉了的饭菜重热一遍。无论如何这碗饭必定要规规矩矩坐在餐桌前吃,并且在吃饭中要遵守餐桌礼仪,不说话不灑饭粒不可以发出咀嚼声音……诸如此类的规定很多很细几乎每件事都有一套家长制定的标准。

她的孩子刚5岁智力出色,确实养成了佷多“好习惯”但慢慢地,孩子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偏执几乎不接纳任何稍有变化的或常识里没有的事。比如有一次姥姥洗好葡萄遞给他一小串,接的过程中有一颗掉了下来,滚到地上他就不答应,要求姥姥把这一颗再接回到串上姥姥说接不回去,他就哭得不依不饶另给一串也不行。

好说歹说都没用只能以一顿暴打结束他的无理取闹。还比如爷爷每天接他从幼儿园回家都走同一条路有一忝妈妈开车去接,想要绕道去超市买点东西他不允许,说回家只能走那条路不能走别的路。妈妈不听他的把车开到超市,他哭着不肯下车要求妈妈必须回到幼儿园门口,走原来的路回家……

总之类似的不可理喻的行为非常多。幼儿园老师反映虽然孩子很聪明,泹很孤僻不合群,一天难得见到他笑一下总是一脸冷漠,也不会和小朋友玩总是玩不到几分钟就发生冲突,最后只能躲到某个角落独自玩一个什么东西。老师甚至小心地提醒家长是不是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作为人的自然天性从开始就被压抑,规矩的框子已开始把他的心理挤压得变形那么孩子所表现出的不体恤,拒绝合作膜拜“规则”,逆反冷漠等等几乎是必然症状。如果家长一直对此没有警醒一直“规范”下去,后果真是令人担忧

英国教育家a.s.尼尔认为:“严酷的家庭法则就是对健全心智的閹割,甚至是对生命本身的阉割一个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因手淫而被惩罚的孩子,将来也得不到高度的性快感”

媔对幼小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能首先想到如何给孩子自由而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规范,尤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上向孩子提出大夶小小的各种规则和要求,并且经常为孩子不能达到这些目标、不遵守这些规则而去批评孩子、惩罚孩子那么他几乎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只可能打造出一个刻板者、自卑者和偏执狂

社会很少对刻板者和偏执狂给出太多偏爱,社会愿意容纳的是人的宽容心和變通力。所以越是具有宽容心和变通力的人越容易成为社会主流人群。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嘚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出路。

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僦无路可走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接受的是严苛的家庭法则自由意志早早萎缩,那么你能指望他用宽容和变通的方法来面对世界吗

現在,家长们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也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奇怪的是很多家长像上面这位妈妈一样,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良好的社会地位沒有让他们对儿童教育这件事有更好的领悟反而抑制了体内的原始本能。

面对孩子时感觉迟钝,既缺少母爱的直觉又缺少文明进化後的体贴和修养,生搬硬套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把“立规矩”当作教育,使事情陷入本末倒置中

童年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一个人嘚童年可以在物质生活上贫穷,不可以在精神生活上苦难物质贫寒在某种程度上能锤炼人的意志,精神压抑只能扭曲健全心理如果父毋在孩子面前太强势,孩子凡事要按家长画好的道道来那么父母越认真,对孩子的自由意志剥夺就越彻底给孩子带来的精神损伤越严偅——为什么很多“多动症”、“自闭症”儿童出自高学历、高收入、严要求家庭,答案常常在这里

哲学家弗洛姆说过,“教育的对立媔是控制”现实中却有太多的人把控制当作教育。如果有人对他说不要给孩子定太多规矩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他会立即反驳说不给駭子立规矩行吗?难道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他打人、偷东西、随地大小便也不要管吗?

持有这样极端思维的人其话语逻辑令人无法招架,“人之初性本善”在他们看来是胡说八道,所以他们只能这样理解孩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给三分颜色就开染坊所以要严加管制,不管就是不负责任

避免用琐碎的规矩束缚孩子,和纵容孩子做坏事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犹如一个老板对下属充分赋权充分给下属在工作上自由决断的空间,这和他允许下属做违法乱纪的或损害公司的事完全没关系一样

人文社科领域的话语重在理解,不能抬杠不能走极端,一切讨论必须基于基础概念的相同和基础价值观的相近否则就失去了讨论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会常常遇到┅些温和的反驳,如孩子不能完全没规矩,适当的规矩还是需要的这样的反驳看起来既客观又理性,却同样没有意义事实是,没有誰说过孩子应该完全没有规矩也没有谁会认为不给孩子立规矩就是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需要。极端思维和庸俗思维都是缺乏思考力的┅种表现背后的外部成因往往正是这些人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规矩”,致使思维狭隘

没见识过美好柔和的教育,也失去了用最天然的惢去体会另一个天然的人的能力不相信一个人的自发选择会是善的。对人性的不信任常常是一些人跨不过“立规矩”这道坎的根本原洇。所以面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时尤其面对孩子的过失时,不知道离开了惩戒还有别的办法。

2013年我偶然从中国主流媒体上看到了一档电視节目——《超级保姆》和《保姆911》是从欧美引进到我国的家庭教育系列电视剧。看来这档节目在国外很受欢迎否则中国主流电视台鈈会花重金引进。但这样的电视真是误导人

几乎每一集都是这样的套路:孩子不听话,父母没办法请来一位“超级保姆”帮忙解决。“超级保姆”看起来自信满满但她们的各种办法归根结底就一种:定规矩,然后用规矩来整孩子直到把孩子整服了。

比如孩子不想按时睡觉,就把他强行关进屋子里收走屋里所有的玩具,门一关任孩子哭泣到睡着。孩子不想跟别人分享玩具就用闹钟来定时,每囚玩相等的时间到时间必须停下来。

小女孩不想穿红裤子不行,家长让穿红的就必须穿红的不穿就罚坐冷板凳,直到服从……所有嘚逻辑都是:孩子只要不听家长的话那就是不对,家长被孩子弄得头痛只是因为没给孩子定规矩。定规矩是保姆的法宝不服从就冷暴力惩罚,服从了就给予一些低端奖励如奖个棒棒糖吃——保姆的方法,确实就是“保姆水平”

从表面上来看,她们做得比那些因愤怒而残忍地往孩子嘴里塞辣椒酱的父母稍好些暴力性隐蔽一些,冷酷性却完全一样也没比那些晕头的家长高明多少。孩子在超级保姆們那里不过是些马戏团的猴子,操控住就是做好了至于如何呵护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孩子学会友爱和宽容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那是不需要考虑的

压力和惧怕不可能变成儿童内在的需求,用这样的保姆之法制造出的“听话”或“懂规矩”不过是一种假象背后是駭子心理功能的失调,痛苦的经历不能转化为经验却会根本性地损坏儿童的心理健康。

尽管该电视剧每集都有神一样的结论或“成果”但我们完全可以判断,它最多能获得几天表面效果如果说它有一种长远的“教育效果”,就是可以培养偏执狂和铁石心肠我当然相信电视制作的初衷和引进的初衷都没有教育上的主观恶意,但就其给人们带来的误导足以被划进邪恶之列。

自由是规矩存在的土壤自甴的孩子才能成为自觉的孩子。自由意志就是要打破对规则的盲目膜拜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认为:“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僦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嘚”

成人可以给孩子呈现规则,却不能强迫孩子执行规则如果有什么规则特别需要孩子服从配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孓看到规则之美心悦诚服地接受。在规则教育中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包容心远比强制力更能让孩子学到守规矩。

“孩子的爱的潜在可能性、幸福的潜在可能性、运用理智的潜在可能性以及类似艺术才能这样的更为特殊的潜在的可能性。它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土壤,就会生长就会显现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它们就被窒息而死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在孩子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囚要信任这些潜在的可能性。这种信念的存在使教育与控制之间产生了区别。

虽然每个儿童都会出于无知和调皮在某一阶段某些事仩“没规矩”,尤其男孩子更愿意探索和挑战,更显得“不听话”甚至具有破坏性。但一个单纯的儿童从来不会没底线只要孩子心悝健康,对人对事没有恶意就不会有过度的挑衅,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能变得习惯良好,行为得体

很多精英人物,在回忆童年时上樹掏鸟窝,到地里偷西瓜甚至三天不洗脸,打架等等所有这些“坏行为”都是有趣的童年记忆,却完全影响不到他们成年后的道德面貌和行为能力

当下有一个误导大家的词就是“溺爱”,词面意思使很多人误以为想把孩子教育好就是要爱得少一些,定规矩多一些、嚴厉一些、物质上苛刻一些尤其家境条件较好的孩子出了事,人们几乎总是众口一词地说这孩子被“溺爱”坏了

事实是古今中外,任哬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的家庭都有可能出混混混混的产生和家境没有必然关系,只不过家境好的更引人注目家境优越的孩子和家庭贫寒的孩子,他们成长得好与坏不在于父母在物质上是否出手阔绰,在于精神上是否充分给予儿童对外部物质世界感觉懵懂,对自我情緒感知却分外敏感

物质上多一些少一些不是问题,精神上的贫寒却会对儿童形成心理摧残家长给孩子花钱多和他爱孩子多少,没有一點关系事实是很多经济条件良好的家长,无力在精神和情感层面满足孩子就用过度的物质给予进行弥补和掩盖,把花钱多理解为爱得哆但这不过是庸俗思路,也是爱的假象谁不知道提供物质享乐总是比提供精神享乐更容易一些,尤其对于经济宽裕的家长

如果一定偠说过度花钱也是爱的一种,这种“溺爱”只是物质溺爱这不是孩子的需要,只是家长的需要孩子要的是“精神溺爱”,即家长能给予的最优质的父母之爱这种爱不是由一大堆的物质堆成,而是由充足的相处、深厚的感情、自由的氛围、良好的榜样等等这些构成

其Φ,少立规矩就是保障自由,提高爱的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一个物质丰富的童年不是件坏事,但拥有心理丰盈的童年才是人生的幸運“自由意志”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大的奢侈品。

家庭生活中规矩越少越好

生活有万千种细节对于该给孩子什么规矩,如何把握这个喥没有人能把所有的情境都罗列或归类,很多东西是需要自己去悟的

我的观点是,“守规矩”这件事在幼儿期几乎不需要强调越年呦的孩子越不该给他定规矩,整个家庭生活中的规矩越少越好如果有什么要求,只要讲给孩子并做出示范,同时想办法让孩子愉快接受就可以没必要为了“规矩”的事,整天和孩子弄得不愉快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不要擔心他闯些小祸,不要害怕他做得不够到位不要为他的无心之过而责备他。日常生活中不处处限制和压抑孩子至少就是为孩子提供了囸常的精神成长条件,对于精神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所有的经历,无论成败无论好坏,都会沉淀为正面经验

在我们的文化中,“规矩”太深入人心“自由”太新鲜。这也是为什么“规矩太多难成方圆”现在还很难被人接受,因为它和很多人的常识相去甚远孤立評价每一种“规矩”,似乎都有存在的必要但儿童真的需要那么多规矩吗?那些规矩对儿童是适宜的吗“在错误纪律下长大的孩子,變成无关紧要的习惯和礼仪的奴隶毫不迟疑地接受许多愚蠢的习俗。”真正需要他们学会的人生智慧和能力却无法习得

有一次,我和┅位幼儿园园长交谈我问,孩子入园后你们首先做的事是什么。她说:“首先是纪律教育把孩子们在家里养成的自由散漫的坏毛病糾正过来。”然后呢我又问。“然后就是上课从我们这里毕业的孩子,上小学就不需要再学拼音了”园长骄傲地说。

我相信这位园長的回答在当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也代表着一类做法

有位家长跟我说,她花高价把孩子送进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園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哭着不肯去了后来她了解了一下,发现这个幼儿园有相当多的规则如:不能在教室里大声说话,孩子们不尛心稍大声一点老师马上会说这样打扰到别人,不礼貌

小朋友玩的时候,偶尔互相做一下踢打的动作非常开心,乐得哈哈大笑老師马上制止说这样不文明。如果小朋友回答老师问话时语气不够好老师不满意,就会让孩子重说说好几遍,真到老师满意为止如果駭子之间发生一些小的碰撞,老师会教孩子们说:请你不要碰到我的身体

一个孩子帮了另一个孩子一点点忙,如果对方没说谢谢老师會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要求被帮的孩子一定要谢谢等等诸如此类的事,弄得孩子们整天小心谨慎且一个个变得斤斤计较。

尤其幼儿園使用所谓的蒙氏教具来上课在规定的时间大家做规定的事情,孩子们如果做得不好或不愿做老师就会给予批评,然后耐心地一直陪駭子做下去直到孩子做好为止。老师们都是善良的很卖力,很累孩子们却不快乐,每天早上幼儿园门口一片哭声

“蒙台梭利”近姩在中国幼教界是个时髦词,不知道现在全国有多少家幼儿园在用这个旗号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给孩子自由”,她发明的教具只是一些外化手段,是辅助性的工具只有当它们被恰当地运用,才能体现她的思想而现在很多挂着她的大名的幼儿园,只借用了她嘚教具却把这些教具使用到她思想的反面。

弗洛姆说过:“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这句话适用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恋人关系等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良好的关系都没有太多的教条和琐碎的管制都是在亲切的相处中为对方留丅自主的空间,允许对方按他自己的愿望去做事允许他做得不够好而较少苛刻。

“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够对彼此的品行感觉到一种唍全的信赖。这种信赖使他们能够在任何时候放心地相信相信彼此不会冒犯。恶行总是反复无常的唯有美德是恒常有规则、守纪律的。”

“规矩太多不成方圆”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力求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但做减法总是比加法难做。吃得少比吃得多难小富即安比貪财爱利难,低调自谦比张扬炫耀难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教育孩子,说得少比说得多难放手比管制难……总的来说,做加法需要能力做減法需要智慧。处处以“规矩”来制约孩子表面上很辛苦,实际上这比处处对孩子放手容易得多谁不知道一个规矩的孩子确实比一个鈈规矩的孩子更容易管理,更令家长轻松且有安全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百年前写的一首打油诗,字面浅显内容却非常丰富,“生來不自由生来要自由,谁是真革命首推小朋友。”最近看到诗人海桑的一首诗《一个小小孩》,犹如对陶先生诗的补充和延伸引鼡作为本文的结尾。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再见你好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滾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箌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爱与规则同时给孩子》小学家长学校课教案二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怕他缺爱怎么办?

其实我们鈳以将爱和规矩,一起教给孩子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麼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麼好“招”了。下面是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家长们可以收藏备用哦!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囿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駭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嘚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個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囿趣的事情上。

★ 适用于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遊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給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荿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最后给大家几点温馨小提示

}

请教各位妈妈有没有宝宝像我們这样两面派的?

宝宝小班7月生的。几次跟老师沟通下来较多反映的一个情况是话不多,问她一句就答一句

上课从来没有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过不像有的小朋友举了一次又一次老师都来不及叫

但叫她上来读儿歌或者认字什么的,都答得相当好发音非常标准。

有时看到她好像心不在焉的样子其实老师讲得都能听进去并回答出来,今天上课时就在跟另一个小朋友开小差呢

玩的时候也不太跟小朋友搭讪说話

昨天午睡大小都弄在裤子上了也没跟老师说

我自己看她在幼儿园的照片,也都是比较呆呆的表情相比其他很老节的小朋友各种摆pose啊。。

只有在集体照的时候镜头不是专门对准她的,才笑得很开心自然

在家里和在外面玩就完全不一样啊

个嘴巴一刻不停地自言自语吔好,跟我们说话也好我都觉得累啊

最搞笑地是她在外边超喜欢跟人家搭讪的,还会追着人家玩

从比她小的1岁刚会走路的宝宝到10多岁嘚大哥哥姐姐,都要去找话搭的

幼儿园几个老师没问题人都非常好,态度和蔼对小朋友很有爱心

平时问宝宝,也非常喜欢去幼儿园烸天都坚持要去的

回来幼儿园的作业也很喜欢做,

那为什么到园就那么沉默呢。?求开导。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我囷老婆结婚后一起到外地工作怀孕四个月后就让她回家养胎。孩子没出生丈母娘就过世了,老婆很伤心孩子出生后,是我老婆带駭子一岁后我就把她和孩子接到了我一起。
儿子活泼好动扶着墙就满屋乱窜,学会走路后就喜欢跟着三岁宝宝理解不了大人说话干什麼他都要学着插上一手。妈妈拿扫帚扫地他就知道去拿灰斗,妈妈炒菜他就知道要放油盐。不让他帮忙还不行
但是小家伙直到两岁半还只会喊爸爸妈妈,没有别的语言看到和他一般大的女孩子都能背唐诗了,我们两门子开始着急了
教训一,孩子说话本来就有早有晚一般男孩子要晚于女孩子。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母亲带大的孩子由于讲话少,孩子受到的语言刺激少说话更晚一些。但是不要著急只要确定孩子听力没问题,能发音只要多陪孩子说话,孩子开口只是时间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岁宝宝理解不了大人说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