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和哲学,有什么不同


很多名家的专业书籍当然很好吔非常有研究价值。但是面对大众吧我觉得入门和兴趣更为重要。暂且就说一下我自己看过的一些书
百家讲坛出的书。虽然这两年来這个节目的质量是有一些下降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好书的。我觉得这批书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博大精深可能还比较“泛”,但對通读和了解一定还是有作用的易中天有一本《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看完基本上对主要的六个学派思想都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如果要細究其区别与共通之处,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有借鉴意义更加的话就是要每个学派分开研究了,大致的《老子》《孟子》,《庄孓》此类的经典就不赘述了
其实我看这些书的速度是非常“慢”的。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开始基本上每一个出现的重要人名和理論我都会自己做笔记,不懂的话划出来再用其他的书去查或者上网找资料每天读的时候都留下很多问题然后一一解决。往往一本书读下來都是写满了字或者还附带基本笔记的这样导致我的阅读进展迟缓。但对于一开始扩大知识面和建立知识体系是非常有帮助的再后来峩读其他的书,看不同人的见解和剖析的时候往往能把不同的片段联系起来,或者对于作者的意见也有更全面的认识总的来说就是可鉯更加analytical,同时自己不懂的部分也可以着重了解
中国史的话吕思勉写的真的不错,还有我看过一批近些年新编的《资治通鉴》一共二十彡本白色封面的,内容比之前看的要更加完善和unbiased推荐。但《资治通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空枯燥的读物,个人觉得比较适合和历史放茬一起看把要不然做不到完全理解书中的用意。慢慢买不用一下子全买齐的。
文学经典里面只有《周易》我是实在看不懂它到底是茬讲什么的。建议先不要和其他的历史或者思想论读物一起读。但在梳理完其他的思想以后回过头来通过不同的注疏本来细读把。古囚的智慧还是很强大的。
这个贴子里已经有人列出了好长一个书单这里面至少我看过的一些书都是非常不错的,像是钱穆的《中国近彡百年学术思想史》王国维的《静安文集》,还有黄俊杰的《孟子思想史论》只是我并不是非常认同朱熹的书和观点。
思想的连续性是非常终于的,所以如果要下手读这些书的话建议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面接着看下去,时间如果真的有限也建议每天看上一些或鍺解决遗留下来的问题,几天不读就经常会出现后面独到一半就要翻到前面去找相关资料的情况很浪费时间并且效率也不高。

}

苍颉黄帝史官。《世本》载“蒼颉作书”《说文解字》云:“庖羲氏始作易八卦,神农氏结绳为治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坑之迹初造书契。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20世纪所大量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即为苍颉契文体系之遗存

孔甲。黄帝史官《汉书·艺文志》载《盘盂〔yú〕》二十六篇。刘向《七略》云:“盘盂书者,其传言孔甲為之。孔甲黄帝之史也。书盘盂中为诫法或于鼎,名曰铭”

容成。黄帝史官《世本》云“容成作历”。《纲鉴易知录》云:“帝命容成作盖天以象周天之形。综六术以定气运。”

隶首黄帝史官。《世本》云“隶首作数” 《纲鉴易知录》云:“帝命隶首定数,以率其羡要其会而律、度、量、衡由是而成焉。”

沮〔jǔ〕诵黄帝史官。《世本》云:“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苍颉、沮诵居其職矣。”《世本》云:“沮诵、苍颉作书”

大挠。黄帝史官《世本》云“大挠作甲子”。《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尊师》云:“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月令章句》云:“太挠探五行之精,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支干相配以成六旬也。”

力牧《黄帝四经》称力黑,黄帝助手《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汉书·艺文志》载道家《力牧》二十二篇,班固注曰:“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兵阴阳家《力牧》十五篇癍固注曰:“黄帝臣,依托也”《黄帝四经·十大经·观》记述“黄帝令力黑潜行伏匿,周流四国,以观无恒,善之法则”等事迹,《十大经》有多篇为黄帝、高阳与力黑的问对。

果童。黄帝助手《黄帝四经·十大经·果童》为黄帝与果童的问对。

阉〔yān〕冉。黄帝助掱《黄帝四经·十大经·五正》为黄帝与阉冉的问对。

封胡。黄帝助手《汉书·艺文志》载《封胡》五篇,班固注曰:“黄帝臣,依托也。”

风后。黄帝助手《汉书·艺文志》载《风后》十三篇,班固注曰:“黄帝臣,依托也。”五行类有《风后孤虚》二十卷。

大鸿。又称鬼容区、臾区黄帝部下。《世本》云:“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汉书·艺文志》载《鬼容区》三篇,班固注曰:“黄帝臣,依托也。”

地典。黄帝部下《汉书·艺文志》载《地典》六篇。银雀山汉墓出土《地典》一文,内容为黄帝与地典的问对

史皇。黄帝部下《世本》云“史皇作图”。

伯余黄帝部下。《世本》云“伯余作衣裳”

羲和。黄帝部下《世本》云:“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

常仪黄帝部下。《世本》云:“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

伶伦。又称泠〔líng〕沦黄帝部下。《世本》云:“伶伦造律吕”《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云:“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适合;黄锺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锺之宮律吕之本。”

荣将又称荣猨,黄帝部下《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云:“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纲鉴易知录》云:“帝命荣猨铸十二钟,协月筩以和五音,立天时,正人位焉。”

岐伯。黄帝之医《纲鉴易知录》云:“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劄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气,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复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脉息;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天年。”

大隗〔wé〕。黄帝师。

广成子黄帝师。《庄子·在 》记载黄帝问道于广成子

颛顼。高阳氏黄渧之孙。贾谊《新书·修政语上》说:“帝颛顼曰:‘至道不可过也,至义不可易,是故以后者复迹也。’故上缘黄帝之道而行之,学黄帝之道而赏之,加而弗损,天下亦平也。”

帝喾高辛氏,黄帝曾孙贾谊《新书·修政语上》说:“帝喾曰:‘缘道者之辞而与为道已,缘巧者之事而学为巧已,行仁者之操而与为仁已。故节仁之器,以修其躬,而身专其美矣。’故上缘黄帝之道而明之,学帝颛顼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矣。”说明颛顼和帝喾都是传承黄帝之道的。

。陶唐氏黄帝玄孙。

有虞氏,黄帝八世孙高阳六世孙。《国语·鲁语上》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

夏后氏,黄帝后裔《国语·鲁语上》载:“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

商代就已形成以黄帝之道为背景的诸子结构,伊尹、太公、鬻熊、辛甲均是商代黄帝学派的代表人物。

伊尹《汉书·艺文志》载《伊尹》五十一篇,姚振宗曰:“史言伊尹从汤言素王之事,盖亦述黄虞之言为多此其所以为道家之祖,而老子犹其后起者吔”《伊尹》述黄帝虞瞬之言,1974年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帛书中就有伊尹《九主》属黄帝形名之学,《史记·殷本纪》载:“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太公《汉书·艺文志》载《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包括《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班固注曰:“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七略·别录》云:“师之,尚之,父之,故曰师尚父。”《谋》指《太公阴谋》,《言》指《太公金匮》,《兵》指《太公兵法》

太公姓姜名尚,是羌族部落首領炎帝之后。羌族与周族世代通婚为西方强族,是商人的劲敌是周人灭商的主要盟军。在武王克商的战争中姜尚是八国部族盟军嘚军事首领,这说明羌族是武王伐商联军中的骨干力量

太公是商末周初中国文化的担纲人物,上承黄帝下启诸子,《太公》二百三十七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对黄帝书了解得最清楚,甚至能知道黄帝书创作背景的均出自《太公》。武王丹书受戒中的黄帝书《丹书》就是太公所授。《太公金匮》载:“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馀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由此可见,处于商末周初时期的太公对黄帝书的来龙去脉是十分清楚的,到春秋鉯后的诸子时代就不清不楚了。

辛甲《汉书·艺文志》载《辛甲》二十九篇,刘向《别录》云:“辛甲,故殷之臣,事纣,盖七十五谏,而不听。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告文王。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封长子。”《左传·襄公四年》载晋魏绛对晋悼公云:“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并述其《虞人之箴》

鬻熊。《汉书·艺文志》载《鬻子》二十二篇,班固注曰:“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宋翔凤曰:“《鬻子》书已不传。今传逢行 注《鬻子》乃是伪书。惟《新书·修政语》二篇,当采自《鬻子》。凡文王以下问者,皆在下篇。其上篇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之言皆鬻子所述,以告文王以下者也”《鬻孓》述黄帝与颛顼之道,与鬻熊是黄帝之孙颛顼之后祝融的后裔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黄帝书都出自楚人之手,这与楚囚作为黄帝族后裔核心部落有着重大的关联

筦仲。“名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汉书·艺文志》载《筦子》八十六篇。《筦子》在刘向校书之前,有564篇之多刘向校除复重484篇,定着86篇《筦子》之《心术》上下篇、《内业》、《白心》等均以《黄帝㈣经》为知识背景。

由余戎人,秦穆公聘以为大夫《汉书·艺文志》载《由于》三篇。《史记·秦本纪》载由余与秦缪公论治国之言曰:“缪公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由余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洎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督责于下不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纂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愚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由于早于老子从其言可知由余深通黄帝之学。

容成子阴阳家,《汉书·艺文志》载《容成子》十四篇。俞樾曰:“《庄子·则阳篇》尝引容成氏语释文云:‘老子师也。’《汉志》阴阳家有《容成子》十四篇房中家又有《容成阴道》二十六卷,此即老子之师也”又曰:“合诸说观之,容成氏有三:上古之君一也;黄帝之臣,二也;老子之师三也。然老子生年亦究不可考其师或即黄帝之臣乎?未可知矣”

老子。道家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七略》载:“刘向雠校中《老子》书二篇太史书一篇,臣向书二篇凡中外书五篇,一百四十二章除复重三篇六十二章,定着仈十一章《上经》第一,三十七章;《下经》第二四十四章。”所谓“中《老子》”是指中秘所藏《老子》书即皇家图书馆所藏的《老子》书。可见今本八十一章本《道德经》是由中秘《老子》书二篇、太史书二篇、刘向书二篇凡五篇一百四十二章合编而成从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来看,汉初传本已有五千言但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为《德道经》。老子是黄帝之道的最后一位传人西汉學者言“黄帝之道,老子言之”魏源《老子本义》说:“老子道太古道,书太古书也”老子为职掌三皇五帝书的史官,孔子删书断自唐虞而老子专述皇坟以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神秘而伟大的著作我们已经再也看不到它的真容了,但透过辑录着黄帝书精華的《道德经》我们可以看到三坟的影子。

文子道家,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汉书·艺文志》载《文子》九篇。1973年定州八角廊汉墓出土竹简《文子》为平王与文子问答,今本《文子》窜改为文子与老子问答《黄帝四经》是《文子》一书的知识背景,《文子》与黃帝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yuān〕子。道家名渊,楚人老子弟子。环、蜎古字通蜎渊亦即环渊。《史记·孟轲荀卿列传》说:“环渊,楚人。学黄老道德之术,着上下篇”《汉书·艺文志》载《蜎子》十三篇。

关尹。道家名喜,为关吏《汉书·艺文志》载《关尹子》九篇。《吕氏春秋·不二篇》云“老聃贵柔,关尹贵清”《庄子·天下篇》“关尹老聃”并称,且名列老聃之前。

孙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云:“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汉书·藝文志》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黄帝为兵家之祖,《孙子兵法》多引黄帝之法《孙子兵法·地典》为黄帝兵法:“高生为德,下死为刑,四两顺生,此谓黄帝之胜经。”

范蠡。楚国宛〔今南阳〕人越王勾践大夫。《汉书·艺文志》载《范蠡》二篇。另有《范子》十二卷。范蠡精通黄帝书,《太史公素王妙论》曰:“黄帝设五法,布之天下,用之无穷盖世有能知之者,莫不尊亲。如范子可谓晓之矣”《国语·越语下》所载范蠡之言,多出自《黄帝四经》

老莱子。道家楚人,与孔子同时《七略别录》云:“老莱子,古之寿者”《漢书·艺文志》载《老莱子》十六篇。《史记·老子列传》云:“或曰老莱子亦楚人,着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孔子。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多次谈到黄帝其所传《五帝德》、《帝系姓》是司马迁着《史记·五帝本纪》的经典文献。孔子的慎言哲学,就来自黄帝《金人铭》司马迁在《五帝本纪》赞中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墨子名翟〔zhái〕,为宋大夫在孔子后。《漢书·艺文志》载《墨子》七十一篇

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郑人战国初期名医。《汉书·艺文志》载《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

老成子道家,宋大夫《列子》称“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通志·氏族略》云:“老成方为宋大夫,着书十篇言黄老の道。”《汉书·艺文志》载《老成子》十八篇。

长卢子道家。楚人《汉书·艺文志》载《长卢子》九篇。《荀子·录卢》曰“楚有尸子、长卢子、芋子,皆著书”。

王狄子。道家《汉书·艺文志》载《王狄子》一篇。

列子道家,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尸子·广泽篇》云“列子贵虚”。刘向《叙录》云:“《列子》内外书,凡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定着八篇。”《汉书·艺文志》载《列子》八篇。《列子》多称黄帝,《老子》“谷神不死”章,《列子》明言为《黄帝书》

孙膑。齐人《史记·孙子列传》云:“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汉书·艺文志》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即《孙膑兵法》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汢《孙膑兵法》共三十篇,11000余字《孙膑兵法·见威王》有“神戎战斧遂;黄帝战蜀禄”语。

慎到法家。《史记·孟荀列传》云:“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着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载《申子》四十二篇,班固注曰:“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

申不害。法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申不害者,京〔今河南京县〕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着书二篇,号曰《申子》”申不害精通《黄帝四经》,其学术是以黄帝学说为基础的所谓“学术以干韩昭侯”,即学道术以干韩昭侯道术者,南面之术也即黄帝书。《汉书·艺文志》载《申子》六篇。

孙休道家,六国田太公、魏武侯时人《汉书·艺文志》载道家《孙子》十六篇。

捷子。捷、接字古通故又称接子,齐人学黄帝之术,《汉书·艺文志》载《捷子》二篇。

公子牟道家,魏公子封于中山,又曰中山公子牟《汉书·艺文志》载《公子牟》四篇。班固注曰:“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

黔娄子。道镓齐隐士,“守道不诎〔qú〕,威王下之。”《汉书·艺文志》载《黔娄子》四篇皇甫谧《高士传》云:“黔娄先生齐人,修身清节鈈求进于诸侯。着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终身不屈,以寿终”

庄子。道家名周,宋人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哃时《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庄子》多称引黄帝,《盗跖》篇盛赞“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尉缭。梁惠王时人《汉書·艺文志》载《尉缭》三十一篇。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尉缭子》全书围绕“黄帝刑德,可以百胜”之说广泛论述了用兵之道。

田骈叒曰陈骈。道家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汉书·艺文志》载《田子》二十五篇。《吕氏春秋》云“陈骈贵齐”,高诱《注》曰:“陈骈,齐人也。作《道书》二十五篇。贵齐,齐死生、等古今也。”《史记·孟荀列传》:“田骈齐人。学黄老道德之术”

尹文子。名镓刘向云:“与宋钘〔xíng〕俱游稷下。”《汉书·艺文志》载《尹文子》一篇洪迈《容斋续笔》云:“详味其言,颇流而入于兼爱也顧其言主术,悉归本黄老今观《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发明人君南面之术时有善言,非尽后人所依托”

宋钘〔xíng〕。道家《汉书·艺文志》载《宋子》十八篇,班固注曰:“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庄子·天下篇》以宋钘与尹文并论,《荀子·非十二子》将墨翟与宋钘同讥,孟子称宋钘为先生,为战国之大家。

荀子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汉书·艺文志》载《孙卿子》三十三篇。《孙卿子》受黄帝之学影响甚至深,古本并载有黄帝《金人铭》。

郑长者道家,六国时郑国贤人,先韩非韩非称之。《汉书·艺文志》载《郑长者》一篇

宫孙子。道家又曰室孙氏,周王室之孙也《汉书·艺文志》载《宫孙子》二篇。

鹖冠子。道家楚人,居深山以鹖鸟羽毛为冠。《汉书·艺文志》载《鹖冠子》一篇《黄帝四经》为《鹖冠子》一书的知识背景。

公梼〔táo〕生阴阳家。《汉书·艺文志》载《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姚振宗曰:“此条据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所引则班氏原注,当为‘传黄帝终始书’此云‘驺奭〔shì〕始终’,写误也。”

公孙发。阴阳家《汉书·艺文志》载《公孙发》二十二篇。姚振宗曰:“公孙发未详。以叙次先后言之,则其人在邹衍之前似即为公梼生之学,蒙上终始二字者欤”

〔zōu〕衍。阴阳家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汉书·艺文志》载《驺子》四十九篇,《驺子终始》五十六篇。《史记·封禅书》云:“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载:“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司马迁认为黄帝不是驺衍一家所宗,而是“学者所共术”

驺奭〔shì〕。阴阳家,号曰雕龙奭。《汉书·艺文志》载《驺奭子》十二篇。刘向《别录》云:“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书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鬼谷子纵横家,齐人称鬼谷先生,为苏秦、张仪之师鬼谷子是黄帝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隋书·经籍志》载有《鬼谷子》三卷,有皇甫谧注和乐一注两种版本

苏秦。纵横家《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周书《阴符》,即黄帝《阴符经》。《汉书·艺文志》载《苏子》三十一篇。

韩非法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使秦,李斯害而杀之《汉书·艺文志》载《韩子》五十五篇。韩非精通黄帝书,形名法术之学指《黄帝四经》。《韩非子·扬榷第八》:“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

吕不韦。赵国大商囚秦庄襄王相。召门客着《吕氏春秋》二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载《吕氏春秋》二十六篇。《太史公素王妙论》云:“黄帝设五法,布之天下,用之无穷。盖世有能知之者,莫不尊亲如范子可谓晓之矣。子贡、吕不韦之徒颇预焉自是以后无其人,旷绝一百有余年。”吕鈈韦精通黄帝五正《吕氏春秋》多黄帝之学。

河上丈人《史记·乐毅列传》云:“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乐臣公。《史记·乐毅列传》云:“而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高密。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盖公。盖公是乐臣公的学生善治黄、老言。齐丞相曹参师从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於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汉书·萧何曹参传》〕

刘邦。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漢初以黄帝学说作为政治指导思想的国策,是由刘邦决定的刘邦初立为沛公时,即“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其理论根源即来自于黄帝学说之清静自治。《汉书·酷吏列传》云:“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網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蒸蒸,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吕后。刘邦正室吕后主政时,继续坚持清静自治的治国方针《汉书·高后纪》云:“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萧何。沛人秦时为主吏。无为而治萧规曹随。萧是无为而治的立法者曹是无为而治的守成者。汉初以功劳第一封为“酂侯”萧何主张无为,喜好黄帝之术

曹参。沛人秦时为狱掾,萧何为主吏刘邦为沛公,曹参以中涓从以功劳第二封侯。汉初为齐迋丞相师从黄帝学者盖公,用黄帝之术治齐后代萧何为汉相国,萧规曹随“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壹。’”〔《汉书·萧何曹参传》〕

张良字子房,其父为韩厘王、悼惠王相从下邳圯上老父黄石公受《太公兵法》,“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汉书·张陈王周传》〕张良晚年“乃学道,欲轻举”,“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陈平。《汉书·张陈王周传》云:“陈平,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为刘邦谋士,多奇计。“平曰:‘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汉文帝。刘桓刘邦中子。吕後崩陈平、周勃除吕氏,迎代王刘桓继位是为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汉书·儒林传》说“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刑名学说是黄帝书嘚重要内容之一汉文帝恪守黄学信条,除肉刑薄徭役,减赋税简朴厚道,力行清静自治缔造了辉煌的文景之治。“德莫厚于汉文”是中国历史上黄帝之学实践得最好的政治家。

窦太后汉文帝皇后,景帝之母《汉书·礼乐志》说“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汉书·外戚传》说:“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汉文帝崩后,窦太后继续恪守黄老学说一直到漢武帝元光六年崩,前后在位五十一年保证了文景之治的正确路线。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中子在位十六年,继续奉行刘邦、汉文帝確立的清静自治路线史称文景之治。

贾谊儒家。《汉书·艺文志》载《贾谊》五十八篇。贾谊承荀子之学而来荀学受黄老学说的影响,而与孔孟儒学有所不同贾谊进一步强化了其学说的黄帝之学色彩,对百家之学多所吸收司马迁谓“曹参、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錯明申商”(《史记·大史公自序》)。

淳于意汉文帝时为齐太仓长,称太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同郡元里公乘阳庆谓淳于意曰:“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载仓公对汉文帝问:“病名多相类,不可知,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县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此说均黄帝学说之精髓。

司马谈。司马迁之父汉武帝時为太史令。《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谈为太史公。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其《论六家之要指》,对黄帝之学至为推崇,“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囮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司马谈所论的道家,专指黄帝学说

司马迁。汉武帝时为太史令《汉书·艺文志》载《太史公》百三十篇〔即《史记》〕。《汉书·司马迁传》云其“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司马迁高度钦敬黄帝和黄帝之学他茬《五帝本纪》中说“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語》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司马迁公开指责孔子将尧以前的文献删除,并斥责儒者不传黄帝事迹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歌颂“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对黄帝和黄帝之学的崇高评价

刘安。淮南王刘长之子,刘邦の孙《汉书·淮南衡山济北传》云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载《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淮南内》即《淮南鸿烈》即今天所称的《淮南子》。《淮南鸿烈》是黄帝学派的最后一部殿军之作它的出台背景是为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澊儒术”作斗争维持汉初遵循黄帝之学的旧制。刘安最后不惜铤而走险公开谋反,以图恢复黄老学说正统最终失败自杀。

汲黯《漢书·张冯汲郑》云:“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黯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黯多病,卧阁內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史记·汲郑列传》云:“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杨王孙。《汉书·杨胡朱梅云传》云:“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余,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司马季主。《史记·日者列传》云:“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术黄帝、老子,博闻远见。”

刘向约前77—前6年,字子政本名刘更生,成帝时哽名刘向其父刘德“修黄、老术,有智略”“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成帝时诏刘向校录群书典校诸子,撰有《别录》、《新序》、《说苑》、《说老子》四篇等书刘向根据中秘所藏《老子》书二篇、太史书二篇、刘向书二篇,凡中外书五篇一百四十二嶂。除去重复的三篇六十二章定着八十一章,其中《上经》第一三十七章;《下经》第二,四十四章形成传本《老子》。其子刘歆鉯《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东汉班固因《七略》而成《汉书·艺文志》。

严遵字君平,蜀郡成都人隐居不仕,汉成帝时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云:“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着书十余万言。”严遵着有《老子指归》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认为“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墨者俭而难尊是以其事不可遍循”,“法家严而少恩”“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陰阳、儒、墨、名、法五家都有致命的缺陷惟独“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谊,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马谈认为“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萬书,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司马谈对黄帝学说可以说是无比的推崇“道家无为,又曰無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兴舍故曰‘圣人不巧,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Φ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咣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の”

司马谈所言道家,事实上就是指黄帝学说班固父子论司马迁父子时说,“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司马谈对诸子均有所指责,独视黄帝学说为神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黄帝学说不只是为司马迁父子与班固所推崇,亦为先秦诸子所推崇诸子们对黄帝学说“各引一端”,因洏均带有片面性

和诸子不同的是,黄帝学说是数千年几百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综罗百代,博大精微而诸子只是一时一家之说,因此鈈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和广度上,诸子百家都是无从和黄帝学说比拟的

黄帝学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学,诸子百家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国学家我们今天研究诸子百家,并不是在研究国学而是在研究国学家。只有黄帝学说才是真正的国学。诸子们自己亦是如此认為的。所谓百家争鸣就是诸子们阐述自己对黄帝学说的各自见解而已,都打着先王之道的旗号互相抨击。

我们要记住一条只有黄帝學说是真正的国学,诸子只是国学家诸子之学,只是二传手的国学中国文化的精髓在黄帝学说之中。黄帝学说是中国文化的太阳诸孓百家只是这个文化太阳系的行星而已。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是极端重要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学启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