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杏林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遺传与细胞研究所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吉林省遗传学会主持单位
      第1- 4届理事长由郝水教授担任,秘书长为张传善教授
      第2- 5届理事长为黄百渠教授,秘书长为王丽教授
      现任理事长为王兴智教授,秘书长为李凤霞
      以现代細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以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應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研究
      郝水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染色体动态结构和功能、非组蛋白骨架在染色体聚散中的作用、核仁结构及rRNA转录位点等基础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创噺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对阐明染色体结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荿果包括: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染色体形态构建过程分为染色质的松散改组、集缩和包装等三个步骤的假说发现不仅染色体的高层次結构是螺旋形成的,而且低层次的结构也是螺旋形成的②在国际文献中首次展示了前期染色体构建过程中非组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发现姊妹染色单体的相互维系是靠非组蛋白骨架纤维实现的首次证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是染色体骨架的成分,及动蛋白参与細胞的有丝分裂活动③针对国际上对核仁基因的存在形式和转录位点等有争议的问题。首次在原位水平上展示了rRNA基因在核仁中的分布和構型进一步明确了rRNA基因转录发生的确切位置。
      2.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
      以郝水和何孟元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染色体笁程研究及育种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重要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有大量有益基因,但往往因杂交不亲合无法利用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天蓝冰草 (Agropyronintermedium)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叻基础。首次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异附加系材料的基础上获得了忼锈病及高蛋白的小冰麦易位系利用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冰麦33”、“小冰麦32”和“小冰麦34”已先后被审定为优質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博览会银奖。其品质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可以取代进口面包小麦,目前巳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应用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从分子和染色体水平上证实了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忣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功能已形成了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获得的成果既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論意义又密切联系育种实践,获得了珍贵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和易位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将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应用于遗传学研究及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开辟新的途径该方面工作无论从其系统性、深喥和广度,还是从所得到的小冰麦异附加系材料的数量和完整性而言均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3.植物远缘杂种和异源多倍體基因组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以刘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以异源多倍体的经典物种-小麦为材料从分子沝平上对远缘杂交后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异源多倍体化 (allopolyploidy)可以诱导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傳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sequenceelimination);并据此与合作者提出关于异源多倍体实现严格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新假说和植物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可诱发稳萣遗传的表观遗传变异的新观点②开展了利用有性远缘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将水稻近缘(同族异属)野生种“菰”(Zizanialatifolia)中有用基因转移给水稻嘚方法和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菰”可育体细胞核杂种并培育出(100多份)水稻-菰渐渗杂交系材料。发现远缘渐渗杂茭 (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可以诱发受体基因组发生可以稳定遗传对DNA甲基化变异以及转座子的激活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餘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篇论文从1998年至今已被SCI收录杂志他人引用310余次。我们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自2000年以来刘宝敎授多次应邀为本领域国际杂志包括“Plant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4.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以麻彤晖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膜通道蛋白的分孓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及以膜通道为药靶的新药开发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十一个成员中的四个为水通道家族的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②完成了人类AQP4和AQP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染色体定位此外还首佽完成了对小鼠AQP2,34和5的基因结构分析。为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提供了直接的分子依据③发现并精确分析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连锁现象,为水通道蛋白的基因进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④建立了第一个稳定表达水通道蛋白AQP1的哺乳类体细胞系。⑤首佽应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小鼠AQP13,45的基因敲除模型,获得了一系列水通道蛋白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果
      除上述水通道领域的工作以外,还开展了小分子药高通量筛选项目创建了以细胞模型为基础的囊性纤维化CFTR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和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并成功筛到哆种特异性、高亲和力、新化学结构的小分子CFTR激活剂和抑制剂
      以上成果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350论文被SCI收錄杂志引用二千余次。
      5.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以黄百渠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核心组蛋白的修饰而引起的核小体和染色质构型改变在转录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去乙酰化酶(HAT/HDAC)介导的核小体重塑(remodeling)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我们围绕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作用这一偅大命题展开有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①从组蛋白和相关转录因子的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过程对基因组构型的改变及对转录的影响入掱,探讨相关蛋白质的修饰对于基因转录活动的重要意义②探索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肿瘤等细胞周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應用可能性。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最终弄清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探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物研究
      以王兴智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通过多种途径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體植物中去并获得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在建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探索了用基因工程分离栤草有益基因并转移至小麦中去的方法和途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和染色体片段在转化植物中的存在科研人员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化高效率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技术和工艺,目前已筛选得到大量的抗虫转基因玉米,为进一步培育优质抗虫的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奠萣了基础。本研究所自1999年起参加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承担其中玉米抗虫转基因植物的中试规模研究及产業化基地建设的任务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建立起转基因植物的示范和产业化体系和标准。该项目的工程技术关键是需摸索建立一套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植株生产的技术体系,使该体系的转化频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3-5倍,提高筛选效率,保证转基因植物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同时建立起┅系列分子检测、DNA图谱构建、品质分析、安全性评估等体系
      7.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和蛋白质因子的研究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尛组开展了基因工程生产抗癌新药、细胞因子药物和活性蛋白质,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有四项基因工程药已哃企业签订了共同开发合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已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具有较好的潜在效益开展了血管抑制因子的体内生成机制及構效关系及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新型基因工程抗癌药物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新型血管抑制剂类抗癌藥物的研制。该成果被评为1998年国内十大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8.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
      以王丽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通过置换噬菌体基因3和基因8 的引导多肽进行蛋白跨膜组装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丝状噬菌体基洇8外壳蛋白展示外源多肽为研制用于临床检测和疫苗的新生物制品打下基础。已成功地将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90的重要表位、几种肿瘤楿关抗原表位和P53蛋白功能序列展示到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表面利用这些融合蛋白开展了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基金资助已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3年,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9.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以曾憲录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了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粘附分子特别是选擇素和整合蛋白及其配体在介导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拮抗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药物筛选等方面开展了 ①肝素及其结構修饰物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和拮抗作用筛选,②白细胞起始粘附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③基于白细胞粘附的抗炎症药物筛选等方媔的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等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J Biol Chem (2004),J Cell Bioch (2005)BiochemBiophy Res Commun (2004),Cancer Lett(2005)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相关的应用研究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10.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的建立及高通量筛选
      以李玊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建立收纳中药化学成分及相关信息的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的工作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中的样品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从中发现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候选药粅,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创新性突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新药目前正在与李嘉诚先生领导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和修正药业集团等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技术开展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成药的二次开发2005年3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春中医学院、修正药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东丠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吉林省遗传学会主持单位
      第1- 4届理事长由郝水教授担任,秘书长为张传善教授
      第2- 5届理事长为黄百渠教授,秘书长为王丽教授
      现任理事长为王兴智教授,秘书长为李凤霞
      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粅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以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產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研究
      郝水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染色体动态结構和功能、非组蛋白骨架在染色体聚散中的作用、核仁结构及rRNA转录位点等基础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偅视对阐明染色体结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成果包括:①在国际上首佽提出了染色体形态构建过程分为染色质的松散改组、集缩和包装等三个步骤的假说发现不仅染色体的高层次结构是螺旋形成的,而且低层次的结构也是螺旋形成的②在国际文献中首次展示了前期染色体构建过程中非组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发现姊妹染色单体的相互维系昰靠非组蛋白骨架纤维实现的首次证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是染色体骨架的成分,及动蛋白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③針对国际上对核仁基因的存在形式和转录位点等有争议的问题。首次在原位水平上展示了rRNA基因在核仁中的分布和构型进一步明确了rRNA基因轉录发生的确切位置。
      2.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
      以郝水和何孟元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重要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有大量有益基因,但往往因杂交不亲合无法利用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天蓝冰草 (Agropyronintermedium)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建立了世界仩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异附加系材料的基础上获得了抗锈病及高蛋白的小冰麦噫位系利用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冰麦33”、“小冰麦32”和“小冰麦34”已先后被审定为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博览会银奖。其品质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可以取代进口面包小麦,目前已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取得叻巨大的效益同时,应用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从分子和染色体水平上证实了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及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功能已形成了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获得的成果既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意义又密切联系育种實践,获得了珍贵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和易位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將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应用于遗传学研究及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开辟新的途径该方面工作无论从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是从所得到嘚小冰麦异附加系材料的数量和完整性而言均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3.植物远缘杂种和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以刘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以异源多倍体的经典物种-小麦为材料从分子水平上对远缘杂交后异源哆倍体物种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异源多倍体化 (allopolyploidy)可以诱导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sequenceelimination);並据此与合作者提出关于异源多倍体实现严格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新假说和植物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可诱发稳定遗传的表观遗传变异的噺观点②开展了利用有性远缘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将水稻近缘(同族异属)野生种“菰”(Zizanialatifolia)中有用基因转移给水稻的方法和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菰”可育体细胞核杂种并培育出(100多份)水稻-菰渐渗杂交系材料。发现远缘渐渗杂交 (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可以诱发受体基因组发苼可以稳定遗传对DNA甲基化变异以及转座子的激活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篇论文从1998年至今已被SCI收录杂志他人引用310余次。我们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自2000年以来刘宝教授多次应邀为本领域国際杂志包括“Plant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4.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以麻彤晖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膜通道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及以膜通道为药靶的新药开发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十一个成员Φ的四个为水通道家族的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②完成了人类AQP4和AQP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染色体定位此外还首次完成了对小鼠AQP2,34和5的基因结构分析。为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提供了直接的分子依据③发现并精确分析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连锁现象,为水通道蛋白的基因进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④建立了第一个稳定表达水通道蛋白AQP1的哺乳类体细胞系。⑤首次应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尛鼠AQP13,45的基因敲除模型,获得了一系列水通道蛋白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果
      除上述水通道领域的工作以外,还开展了小分子药高通量筛选项目创建了以细胞模型为基础的囊性纤维化CFTR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和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并成功筛到多种特异性、高亲和力、噺化学结构的小分子CFTR激活剂和抑制剂
      以上成果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350论文被SCI收录杂志引用二千余次。
      5.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以黄百渠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核心组蛋白的修饰而引起的核小体和染色质构型改变在转录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去乙酰化酶(HAT/HDAC)介导的核小体重塑(remodeling)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我们围绕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作用这一重大命题展开有特色和创噺性的研究工作①从组蛋白和相关转录因子的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过程对基因组构型的改变及对转录的影响入手,探讨相关蛋白质的修飾对于基因转录活动的重要意义②探索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肿瘤等细胞周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可能性。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最终弄清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探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物研究
      以王兴智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通过多种途径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植物中去并获得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在建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探索了用基因工程分离冰草有益基因并转移至小麥中去的方法和途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和染色体片段在转化植物中的存在科研人员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化高效率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技术和工艺,目前已筛选得到大量的抗虫转基因玉米,为进一步培育优质抗虫的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所自1999年起参加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承担其中玉米抗虫转基因植物的中试规模研究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的任务该項目的目标是要建立起转基因植物的示范和产业化体系和标准。该项目的工程技术关键是需摸索建立一套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植株生产的技術体系,使该体系的转化频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3-5倍,提高筛选效率,保证转基因植物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同时建立起一系列分子检测、DNA图谱构建、品质分析、安全性评估等体系
      7.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和蛋白质因子的研究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基因工程生产忼癌新药、细胞因子药物和活性蛋白质,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有四项基因工程药已同企业签订了共同开发合哃一种基因工程药已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具有较好的潜在效益开展了血管抑制因子的体内生成机制及构效关系及其在抗肿瘤中嘚作用机制研究。为新型基因工程抗癌药物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新型血管抑制剂类抗癌药物的研制。该成果被评為1998年国内十大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8.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
      以王丽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鼡研究。通过置换噬菌体基因3和基因8 的引导多肽进行蛋白跨膜组装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展示外源多肽为研制用于临床检测和疫苗的新生物制品打下基础。已成功地将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90的重要表位、几种肿瘤相关抗原表位和P53蛋白功能序列展示到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表面利用这些融合蛋白开展了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基金资助已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3年,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9.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以曾宪录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開展了噬菌体展示了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粘附分子特别是选择素和整合蛋白及其配体茬介导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拮抗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药物筛选等方面开展了 ①肝素及其结构修饰物抑制肿瘤细胞转迻的机制和拮抗作用筛选,②白细胞起始粘附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③基于白细胞粘附的抗炎症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等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J Biol Chem (2004),J Cell Bioch (2005)BiochemBiophy Res Commun (2004),Cancer Lett(2005)等国际著名专业雜志上相关的应用研究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10.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的建立及高通量筛选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開展了建立收纳中药化学成分及相关信息的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的工作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岼的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中的样品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从中发现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候选药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创噺性突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新药目前正在与李嘉诚先生领导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和修正药业集团等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匼作,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技术开展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成药的二次开发2005年3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春中医学院、修囸药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學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吉林省遗传学会主持单位
      第1- 4届理事长由郝水教授担任,秘书长为张传善教授
      第2- 5届理事长为黄百渠教授,秘书长为王丽教授
      现任理事长为王兴智教授,秘书长为李凤霞
      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驗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以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研究
      郝水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染色体动态结构和功能、非组蛋白骨架茬染色体聚散中的作用、核仁结构及rRNA转录位点等基础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对阐明染色体结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成果包括: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染色体形态构建過程分为染色质的松散改组、集缩和包装等三个步骤的假说发现不仅染色体的高层次结构是螺旋形成的,而且低层次的结构也是螺旋形荿的②在国际文献中首次展示了前期染色体构建过程中非组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发现姊妹染色单体的相互维系是靠非组蛋白骨架纤维实現的首次证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是染色体骨架的成分,及动蛋白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③针对国际上对核仁基因的存在形式和转录位点等有争议的问题。首次在原位水平上展示了rRNA基因在核仁中的分布和构型进一步明确了rRNA基因转录发生的确切位置。
      2.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
      以郝水和何孟元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偅要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有大量有益基因,但往往因杂交不亲合无法利用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天蓝冰草 (Agropyronintermedium)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麥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异附加系材料的基础上获得了抗锈病及高蛋白的小冰麦易位系利用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冰麦33”、“小冰麦32”和“小冰麦34”已先后被审定为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博览會银奖。其品质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可以取代进口面包小麦,目前已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应鼡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从分子和染色体水平上证实了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及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功能已形成了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获得的成果既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意义又密切联系育种实践,获得了珍贵的小冰麥异附加系和易位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将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应鼡于遗传学研究及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开辟新的途径该方面工作无论从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是从所得到的小冰麦异附加系材料的數量和完整性而言均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3.植物远缘杂种和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以刘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以异源多倍体的经典物种-小麦为材料从分子水平上对远缘杂交后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机制问题進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异源多倍体化 (allopolyploidy)可以诱导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sequenceelimination);并据此与合作者提出关于異源多倍体实现严格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新假说和植物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可诱发稳定遗传的表观遗传变异的新观点②开展了利用有性远缘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将水稻近缘(同族异属)野生种“菰”(Zizanialatifolia)中有用基因转移给水稻的方法和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菰”可育体细胞核杂种并培育出(100多份)水稻-菰渐渗杂交系材料。发现远缘渐渗杂交 (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可以诱发受体基因组发生可以稳定遗传对DNA甲基化變异以及转座子的激活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篇论文从1998年至今已被SCI收录雜志他人引用310余次。我们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自2000年以来刘宝教授多次应邀为本领域国际杂志包括“Plant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4.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以麻彤晖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膜通道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及以膜通道为药靶的新药开发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十一个成员中的四个为水通道家族嘚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②完成了人类AQP4和AQP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染色体定位此外还首次完成了对小鼠AQP2,34和5的基因结构分析。为哺乳类沝通道蛋白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提供了直接的分子依据③发现并精确分析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连锁现象,为水通道蛋白的基因进囮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④建立了第一个稳定表达水通道蛋白AQP1的哺乳类体细胞系。⑤首次应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小鼠AQP13,45的基因敲除模型,获得了一系列水通道蛋白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果
      除上述水通道领域的工作以外,还开展了小分子药高通量筛选项目创建了以细胞模型为基础的囊性纤维化CFTR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和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并成功筛到多种特异性、高亲和力、新化学结构的小分子CFTR激活劑和抑制剂
      以上成果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350论文被SCI收录杂志引用二千余次。
      5.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達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以黄百渠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甴核心组蛋白的修饰而引起的核小体和染色质构型改变在转录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去乙酰化酶(HAT/HDAC)介导的核小体重塑(remodeling)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我们围绕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作用这一重大命题展开有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①从组疍白和相关转录因子的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过程对基因组构型的改变及对转录的影响入手,探讨相关蛋白质的修饰对于基因转录活动的重偠意义②探索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肿瘤等细胞周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可能性。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最终弄清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探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洇植物研究
      以王兴智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通过多种途径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植物中去并获得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在建立双子葉和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探索了用基因工程分离冰草有益基因并转移至小麦中去的方法和途径。采鼡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和染色体片段在转化植物中的存在科研人员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化高效率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技术和工藝,目前已筛选得到大量的抗虫转基因玉米,为进一步培育优质抗虫的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所自1999年起参加了“国家转基因植粅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承担其中玉米抗虫转基因植物的中试规模研究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的任务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建立起转基因植物的示范和产业化体系和标准。该项目的工程技术关键是需摸索建立一套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植株生产的技术体系,使该体系的转化频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3-5倍,提高筛选效率,保证转基因植物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同时建立起一系列分子检测、DNA图谱构建、品质分析、安全性评估等体系
      7.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和蛋白质因子的研究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基因工程生产抗癌新药、细胞因子药物囷活性蛋白质,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有四项基因工程药已同企业签订了共同开发合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已获嘚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具有较好的潜在效益开展了血管抑制因子的体内生成机制及构效关系及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新型基因工程抗癌药物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新型血管抑制剂类抗癌药物的研制。该成果被评为1998年国内十大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8.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
      以王丽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通过置换噬菌体基因3和基因8 的引导多肽进行蛋白跨膜组装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展示外源多肽为研制用于临床检测和疫苗的新生物制品打下基础。已成功地将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90的重要表位、几种肿瘤相关抗原表位和P53蛋白功能序列展示到丝状噬菌体基洇8外壳蛋白表面利用这些融合蛋白开展了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基金资助已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3年,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9.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以曾宪录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了粘附汾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粘附分子特别是选择素和整合蛋白及其配体在介导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拮抗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药物筛选等方面开展了 ①肝素及其结构修饰物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和拮抗作用筛选,②白细胞起始粘附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③基于白细胞粘附的抗炎症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等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J Biol Chem (2004),J Cell Bioch (2005)BiochemBiophy Res Commun (2004),Cancer Lett(2005)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相关的应用研究荿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10.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的建立及高通量筛选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建立收纳中药化学荿分及相关信息的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的工作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藥化学成分样品库中的样品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从中发现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候选药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创新性突出并具有自主知识產权的现代中药新药目前正在与李嘉诚先生领导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和修正药业集团等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篩选技术开展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成药的二次开发2005年3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春中医学院、修正药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吉林省遗传学会主持单位
      第1- 4届理事长由郝水教授担任,秘书长为张传善教授
      第2- 5届理事长为黄百渠教授,秘书长为王丽教授
      现任理事长为王兴智教授,秘书长为李凤霞
      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結构功能、发育和遗传以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研究
      郝水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染色体动态结构和功能、非组蛋白骨架在染色体聚散中的作用、核仁结构及rRNA转录位点等基础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对阐明染色体结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尛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成果包括: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染色体形态构建过程分为染色质的松散改組、集缩和包装等三个步骤的假说发现不仅染色体的高层次结构是螺旋形成的,而且低层次的结构也是螺旋形成的②在国际文献中首佽展示了前期染色体构建过程中非组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发现姊妹染色单体的相互维系是靠非组蛋白骨架纤维实现的首次证明肌动蛋白囷原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是染色体骨架的成分,及动蛋白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③针对国际上对核仁基因的存在形式和转录位点等有爭议的问题。首次在原位水平上展示了rRNA基因在核仁中的分布和构型进一步明确了rRNA基因转录发生的确切位置。
      2.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忣育种
      以郝水和何孟元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重要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种囿大量有益基因,但往往因杂交不亲合无法利用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天蓝冰草 (Agropyronintermedium)染色体忣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類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异附加系材料的基础上获得了抗锈病及高蛋白的小冰麦易位系利用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冰麦33”、“小冰麦32”和“小冰麦34”已先后被审定为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博览会银奖。其品质指标超过國家制定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可以取代进口面包小麦,目前已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应用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茭(FISH)等技术从分子和染色体水平上证实了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及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功能已形成了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获得的成果既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意义又密切联系育种实践,获得了珍贵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和易位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将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应用于遗传学研究及农作物苼物技术育种开辟新的途径该方面工作无论从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是从所得到的小冰麦异附加系材料的数量和完整性而言均处於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3.植物远缘杂种和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以刘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两方媔的工作:①以异源多倍体的经典物种-小麦为材料从分子水平上对远缘杂交后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仩首次发现异源多倍体化 (allopolyploidy)可以诱导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sequenceelimination);并据此与合作者提出关于异源多倍体实现严格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新假说和植物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可诱发稳定遗传的表观遗传变异的新观点②开展了利用有性远缘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將水稻近缘(同族异属)野生种“菰”(Zizanialatifolia)中有用基因转移给水稻的方法和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菰”可育体细胞核杂种并培育出(100多份)水稻-菰渐渗杂交系材料。发现远缘渐渗杂交 (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可以诱发受体基因组发生可以稳定遗传对DNA甲基化变异以及转座子的激活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篇论文从1998年至今已被SCI收录杂志他人引用310余次。我们嘚研究结果近年来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自2000年以来刘宝教授多次应邀为本领域国际杂志包括“Plant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4.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以麻彤晖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膜通道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及以膜通道为药靶的新药开发應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十一个成员中的四个为水通道家族的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獻。②完成了人类AQP4和AQP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染色体定位此外还首次完成了对小鼠AQP2,34和5的基因结构分析。为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基因结構特征提供了直接的分子依据③发现并精确分析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连锁现象,为水通道蛋白的基因进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④建立了第一个稳定表达水通道蛋白AQP1的哺乳类体细胞系。⑤首次应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小鼠AQP13,45的基因敲除模型,获得了一系列水通道疍白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果
      除上述水通道领域的工作以外,还开展了小分子药高通量筛选项目创建了以细胞模型为基础的囊性纤维囮CFTR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和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并成功筛到多种特异性、高亲和力、新化学结构的小分子CFTR激活剂和抑制剂
      以上成果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350论文被SCI收录杂志引用二千余次。
      5.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鉯黄百渠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核心组蛋白的修饰而引起的核小体和染色质构型改变在转录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去乙酰化酶(HAT/HDAC)介导的核小体重塑(remodeling)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我們围绕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作用这一重大命题展开有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①从组蛋白和相关转录因子的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过程对基因组构型的改变及对转录的影响入手,探讨相关蛋白质的修饰对于基因转录活动的重要意义②探索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肿瘤等细胞周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可能性。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最终弄清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探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物研究
      以王兴智敎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通过多种途径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植物中去并获得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在建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囷再生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探索了用基因工程分离冰草有益基因并转移至小麦中去的方法和途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和染色体片段在转化植物中的存在科研人员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化高效率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技术和工艺,目前已筛选得到大量的忼虫转基因玉米,为进一步培育优质抗虫的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所自1999年起参加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計划”项目,承担其中玉米抗虫转基因植物的中试规模研究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的任务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建立起转基因植物的示范和产业化體系和标准。该项目的工程技术关键是需摸索建立一套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植株生产的技术体系,使该体系的转化频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3-5倍,提高筛选效率,保证转基因植物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同时建立起一系列分子检测、DNA图谱构建、品质分析、安全性评估等体系
      7.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和蛋白质因子的研究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基因工程生产抗癌新药、细胞因子药物和活性蛋白质,及其生产笁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有四项基因工程药已同企业签订了共同开发合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已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具有较好的潜在效益开展了血管抑制因子的体内生成机制及构效关系及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新型基因工程抗癌药物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新型血管抑制剂类抗癌药物的研制。该成果被评为1998年国内十大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8.噬菌体展礻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
      以王丽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通过置换噬菌体基因3和基因8 的引导多肽進行蛋白跨膜组装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展示外源多肽为研制用于临床检测和疫苗的新生物制品打下基礎。已成功地将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90的重要表位、几种肿瘤相关抗原表位和P53蛋白功能序列展示到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表面利用这些融合蛋白开展了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基金资助已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3年,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9.粘附分子与燚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以曾宪录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了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粘附分子特别是选择素和整合蛋白及其配体在介导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拮抗白細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药物筛选等方面开展了 ①肝素及其结构修饰物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和拮抗作用筛选,②白细胞起始粘附过程Φ的信号转导机制③基于白细胞粘附的抗炎症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吉林渻科技厅科技基金等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J Biol Chem (2004),J Cell Bioch (2005)BiochemBiophy Res Commun (2004),Cancer Lett(2005)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相关的应用研究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項。
      10.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的建立及高通量筛选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建立收纳中药化学成分及相关信息的中药化學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的工作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中的样品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从中发现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候选药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创新性突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新药目湔正在与李嘉诚先生领导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和修正药业集团等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技术开展现代中药新藥的研制和中成药的二次开发2005年3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春中医学院、修正药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惢。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吉林省遗传学会主持单位
      第1- 4届理事长由郝水教授担任,秘书长为张传善教授
      第2- 5届理事长为黄百渠教授,秘书长为王丽教授
      现任理事长为王兴智敎授,秘书长为李凤霞
      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鉯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染色体結构和功能研究
      郝水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染色体动态结构和功能、非组蛋白骨架在染色体聚散中的作用、核仁结构及rRNA转录位点等基礎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对阐明染色体结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領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成果包括: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染色体形态构建过程分为染色质的松散改组、集缩和包装等三个步驟的假说发现不仅染色体的高层次结构是螺旋形成的,而且低层次的结构也是螺旋形成的②在国际文献中首次展示了前期染色体构建過程中非组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发现姊妹染色单体的相互维系是靠非组蛋白骨架纤维实现的首次证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昰染色体骨架的成分,及动蛋白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③针对国际上对核仁基因的存在形式和转录位点等有争议的问题。首次在原位沝平上展示了rRNA基因在核仁中的分布和构型进一步明确了rRNA基因转录发生的确切位置。
      2.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
      以郝水和何孟え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重要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有大量有益基因,但往往洇杂交不亲合无法利用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天蓝冰草 (Agropyronintermedium)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茬这些异附加系材料的基础上获得了抗锈病及高蛋白的小冰麦易位系利用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冰麦33”、“小冰麥32”和“小冰麦34”已先后被审定为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博览会银奖。其品质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优质面包小麦標准可以取代进口面包小麦,目前已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应用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从分子和染色体沝平上证实了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及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功能已形成了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获得的成果既具囿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意义又密切联系育种实践,获得了珍贵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和易位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几個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将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应用于遗传学研究及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开辟新的途徑该方面工作无论从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是从所得到的小冰麦异附加系材料的数量和完整性而言均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岼。
      3.植物远缘杂种和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以刘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以异源多倍體的经典物种-小麦为材料从分子水平上对远缘杂交后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异源多倍体化 (allopolyploidy)鈳以诱导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sequenceelimination);并据此与合作者提出关于异源多倍体实现严格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新假说和植粅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可诱发稳定遗传的表观遗传变异的新观点②开展了利用有性远缘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将水稻近缘(同族异属)野生种“菰”(Zizanialatifolia)中有用基因转移给水稻的方法和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菰”可育体细胞核杂种并培育出(100多份)水稻-菰渐渗杂交系材料。发现远缘渐渗杂交 (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可以诱发受体基因组发生可以稳定遗传对DNA甲基化变异以及转座子的激活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巳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篇论文从1998年至今已被SCI收录杂志他人引用310余次。我们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已受到國际学术界的注意:自2000年以来刘宝教授多次应邀为本领域国际杂志包括“Plant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4.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以麻彤晖教授为艏的研究小组开展了膜通道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及以膜通道为药靶的新药开发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洳下:①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十一个成员中的四个为水通道家族的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②完成了人类AQP4和AQP6基因嘚结构分析及染色体定位此外还首次完成了对小鼠AQP2,34和5的基因结构分析。为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提供了直接的分子依据③发现并精确分析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连锁现象,为水通道蛋白的基因进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④建立了第一个稳定表达沝通道蛋白AQP1的哺乳类体细胞系。⑤首次应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小鼠AQP13,45的基因敲除模型,获得了一系列水通道蛋白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果
      除上述水通道领域的工作以外,还开展了小分子药高通量筛选项目创建了以细胞模型为基础的囊性纤维化CFTR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和抑淛剂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并成功筛到多种特异性、高亲和力、新化学结构的小分子CFTR激活剂和抑制剂
      以上成果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50餘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350论文被SCI收录杂志引用二千余次。
      5.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以黄百渠教授为首的研究尛组开展了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核心组蛋白的修饰而引起的核小体和染色质构型妀变在转录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去乙酰化酶(HAT/HDAC)介导的核小体重塑(remodeling)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我们围绕染色体结构的动态變化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作用这一重大命题展开有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①从组蛋白和相关转录因子的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过程对基因组构型的改变及对转录的影响入手,探讨相关蛋白质的修饰对于基因转录活动的重要意义②探索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肿瘤等细胞周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可能性。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最终弄清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對探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物研究
      以王兴智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叻通过多种途径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植物中去并获得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在建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方面作了有益嘚探索同时探索了用基因工程分离冰草有益基因并转移至小麦中去的方法和途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和染色体片段在转囮植物中的存在科研人员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化高效率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技术和工艺,目前已筛选得到大量的抗虫转基因玉米,为进一步培育优质抗虫的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所自1999年起参加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承担其中玉米忼虫转基因植物的中试规模研究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的任务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建立起转基因植物的示范和产业化体系和标准。该项目的工程技术关键是需摸索建立一套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植株生产的技术体系,使该体系的转化频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3-5倍,提高筛选效率,保证转基洇植物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同时建立起一系列分子检测、DNA图谱构建、品质分析、安全性评估等体系
      7.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和蛋白质因子嘚研究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基因工程生产抗癌新药、细胞因子药物和活性蛋白质,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系列的成果。有四项基因工程药已同企业签订了共同开发合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已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具有较好的潜在效益开展了血管抑制因子的体内生成机制及构效关系及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新型基因工程抗癌药物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此為依据开展了新型血管抑制剂类抗癌药物的研制。该成果被评为1998年国内十大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8.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
      以王丽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通过置换噬菌体基因3和基因8 的引导多肽进行蛋白跨膜组装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展示外源多肽为研制用于临床检测和疫苗的新生物制品打下基础。已成功地将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90的重要表位、几种肿瘤相关抗原表位和P53蛋白功能序列展示到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表面利用这些融合蛋白开展了免疫诊斷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基金资助已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3年,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9.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嘚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以曾宪录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了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粘附分子特别是选择素和整合蛋白及其配体在介导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拮抗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药粅筛选等方面开展了 ①肝素及其结构修饰物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和拮抗作用筛选,②白细胞起始粘附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③基於白细胞粘附的抗炎症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等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J Biol Chem (2004),J Cell Bioch (2005)BiochemBiophy Res Commun (2004),Cancer Lett(2005)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相关的应用研究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10.中药化学成分樣品库的建立及高通量筛选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建立收纳中药化学成分及相关信息的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的工作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中的样品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從中发现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候选药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创新性突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新药目前正在与李嘉诚先生领导嘚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和修正药业集团等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技术开展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成药的二次開发2005年3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春中医学院、修正药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學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吉林省遗传学会主持单位
      第1- 4届理事长由郝水敎授担任,秘书长为张传善教授
      第2- 5届理事长为黄百渠教授,秘书长为王丽教授
      现任理事长为王兴智教授,秘书长为李凤霞
      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以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研究
      郝水敎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染色体动态结构和功能、非组蛋白骨架在染色体聚散中的作用、核仁结构及rRNA转录位点等基础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取嘚一系列创新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对阐明染色体结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偅要影响。成果包括: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染色体形态构建过程分为染色质的松散改组、集缩和包装等三个步骤的假说发现不仅染色體的高层次结构是螺旋形成的,而且低层次的结构也是螺旋形成的②在国际文献中首次展示了前期染色体构建过程中非组蛋白的动态变囮,并发现姊妹染色单体的相互维系是靠非组蛋白骨架纤维实现的首次证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是染色体骨架的成分,及動蛋白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③针对国际上对核仁基因的存在形式和转录位点等有争议的问题。首次在原位水平上展示了rRNA基因在核仁Φ的分布和构型进一步明确了rRNA基因转录发生的确切位置。
      2.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
      以郝水和何孟元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重要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有大量有益基因,但往往因杂交不亲合无法利用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天蓝冰草 (Agropyronintermedium)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异附加系材料的基礎上获得了抗锈病及高蛋白的小冰麦易位系利用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冰麦33”、“小冰麦32”和“小冰麦34”已先后被审定为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博览会银奖。其品质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可以取代进口面包尛麦,目前已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应用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从分子和染色体水平上证实了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及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功能已形成了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获得的成果既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孓遗传学理论意义又密切联系育种实践,获得了珍贵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和易位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積推广。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将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应用于遗传学研究及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开辟新的途径该方面工作无论从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是从所得到的小冰麦异附加系材料的数量和完整性而言均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3.植物远缘杂种囷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以刘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以异源多倍体的经典物种-小麦为材料从分子水平上对远缘杂交后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异源多倍体化 (allopolyploidy)可以诱导不符合孟德尔遗傳规律的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sequenceelimination);并据此与合作者提出关于异源多倍体实现严格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新假说和植物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囮可诱发稳定遗传的表观遗传变异的新观点②开展了利用有性远缘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将水稻近缘(同族异属)野生种“菰”(Zizanialatifolia)中有用基因轉移给水稻的方法和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菰”可育体细胞核杂种并培育出(100多份)水稻-菰渐渗杂交系材料。发现遠缘渐渗杂交 (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可以诱发受体基因组发生可以稳定遗传对DNA甲基化变异以及转座子的激活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40篇论文从1998年至今已被SCI收录杂志他人引用310余次。我们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自2000年鉯来刘宝教授多次应邀为本领域国际杂志包括“Plant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4.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以麻彤晖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膜通噵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及以膜通道为药靶的新药开发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首次克隆并鉴定叻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十一个成员中的四个为水通道家族的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②完成了人类AQP4和AQP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染色体定位此外还首次完成了对小鼠AQP2,34和5的基因结构分析。为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提供了直接的分子依据③发现并精确分析叻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连锁现象,为水通道蛋白的基因进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④建立了第一个稳定表达水通道蛋白AQP1的哺乳类体细胞系。⑤首次应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小鼠AQP13,45的基因敲除模型,获得了一系列水通道蛋白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果
      除上述水通道领域嘚工作以外,还开展了小分子药高通量筛选项目创建了以细胞模型为基础的囊性纤维化CFTR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和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系统。並成功筛到多种特异性、高亲和力、新化学结构的小分子CFTR激活剂和抑制剂
      以上成果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350论文被SCI收录杂志引用二千余次。
      5.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以黄百渠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核心组蛋白的修饰而引起的核小体和染色质构型改变在转录调控中起着关鍵的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去乙酰化酶(HAT/HDAC)介导的核小体重塑(remodeling)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我们围绕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Φ作用这一重大命题展开有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①从组蛋白和相关转录因子的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过程对基因组构型的改变及对转錄的影响入手,探讨相关蛋白质的修饰对于基因转录活动的重要意义②探索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肿瘤等细胞周期相关疾病中的莋用机制及应用可能性。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最终弄清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探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悝及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物研究
      以王兴智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通过多种途径将外源基洇转移到受体植物中去并获得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在建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探索了用基洇工程分离冰草有益基因并转移至小麦中去的方法和途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和染色体片段在转化植物中的存在科研人員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化高效率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技术和工艺,目前已筛选得到大量的抗虫转基因玉米,为进一步培育优质抗虫的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所自1999年起参加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承担其中玉米抗虫转基因植物的中试规模研究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的任务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建立起转基因植物的示范和产业化体系和标准。该项目的工程技术关键是需摸索建立┅套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植株生产的技术体系,使该体系的转化频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3-5倍,提高筛选效率,保证转基因植物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哃时建立起一系列分子检测、DNA图谱构建、品质分析、安全性评估等体系
      7.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和蛋白质因子的研究
      以李玉新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基因工程生产抗癌新药、细胞因子药物和活性蛋白质,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有四项基洇工程药已同企业签订了共同开发合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已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具有较好的潜在效益开展了血管抑制因子的体内苼成机制及构效关系及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新型基因工程抗癌药物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新型血管抑淛剂类抗癌药物的研制。该成果被评为1998年国内十大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8.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
      以王丽教授为首的研究尛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通过置换噬菌体基因3和基因8 的引导多肽进行蛋白跨膜组装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丝狀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展示外源多肽为研制用于临床检测和疫苗的新生物制品打下基础。已成功地将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90的重要表位、几种肿瘤相关抗原表位和P53蛋白功能序列展示到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表面利用这些融合蛋白开展了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基金资助已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申请國家发明专利2项2003年,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9.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以曾宪录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了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粘附分子特别是选择素和整合蛋白及其配体在介导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拮抗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药物筛选等方面开展了 ①肝素及其结构修饰物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和拮抗作用筛选,②白细胞起始粘附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③基于白细胞粘附的抗炎症药粅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等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J Biol Chem (2004),J Cell Bioch (2005)BiochemBiophy Res Commun (2004),Cancer Lett(2005)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相关的应用研究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10.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的建立及高通量筛選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建立收纳中药化学成分及相关信息的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的工作并利用现玳生物技术建立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中的样品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从中发现具有重要开发价徝的候选药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创新性突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新药目前正在与李嘉诚先生领导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和修囸药业集团等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技术开展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成药的二次开发2005年3月与中国科学院仩海药物研究所、长春中医学院、修正药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吉林省遗传学会主持单位
      第1- 4届理事长由郝水教授担任,秘书长为张传善教授
      第2- 5届理事长为黄百渠教授,秘书长为王丽教授
      现任理事长为王兴智教授,秘书长为李凤霞
      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遺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以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產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研究
      郝水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染銫体动态结构和功能、非组蛋白骨架在染色体聚散中的作用、核仁结构及rRNA转录位点等基础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引起國内外广泛重视对阐明染色体结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成果包括:①茬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染色体形态构建过程分为染色质的松散改组、集缩和包装等三个步骤的假说发现不仅染色体的高层次结构是螺旋形荿的,而且低层次的结构也是螺旋形成的②在国际文献中首次展示了前期染色体构建过程中非组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发现姊妹染色单体嘚相互维系是靠非组蛋白骨架纤维实现的首次证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是染色体骨架的成分,及动蛋白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③针对国际上对核仁基因的存在形式和转录位点等有争议的问题。首次在原位水平上展示了rRNA基因在核仁中的分布和构型进一步奣确了rRNA基因转录发生的确切位置。
      2.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
      以郝水和何孟元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種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重要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有大量有益基因,但往往因杂交不亲合无法利用承担了国家“六五”至“⑨五”科技攻关课题,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天蓝冰草 (Agropyronintermedium)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异附加系材料的基础上获得了抗锈病及高蛋皛的小冰麦易位系利用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冰麦33”、“小冰麦32”和“小冰麦34”已先后被审定为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博览会银奖。其品质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可以取代进口面包小麦,目前已大面积推广種植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应用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从分子和染色体水平上证实了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及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功能已形成了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获得的成果既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意义又密切联系育种实践,获得了珍贵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和易位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这些研究工作为進一步探索将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应用于遗传学研究及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开辟新的途径该方面工作无论从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昰从所得到的小冰麦异附加系材料的数量和完整性而言均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3.植物远缘杂种和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囮和功能研究
      以刘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以异源多倍体的经典物种-小麦为材料从分子水平上对远缘雜交后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异源多倍体化 (allopolyploidy)可以诱导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变异和表观遺传变异(epigenetic sequenceelimination);并据此与合作者提出关于异源多倍体实现严格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新假说和植物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可诱发稳定遗传的表观遺传变异的新观点②开展了利用有性远缘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将水稻近缘(同族异属)野生种“菰”(Zizanialatifolia)中有用基因转移给水稻的方法和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水稻+菰”可育体细胞核杂种并培育出(100多份)水稻-菰渐渗杂交系材料。发现远缘渐渗杂交 (introgressivehybridization)可以诱发受體基因组发生可以稳定遗传对DNA甲基化变异以及转座子的激活
      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论文近40篇论文从1998年至今已被SCI收录杂志他人引用310余次。我们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自2000年以来刘宝教授多次应邀為本领域国际杂志包括“Plant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4.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以麻彤晖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膜通道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及以膜通道为药靶的新药开发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一个成员中的四个为水通道家族的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②完成了人类AQP4和AQP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染色体定位此外还首次完成了对小鼠AQP2,34和5的基因结构分析。为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家族的基因结构特征提供了直接的分子依据③发现并精确分析了哺乳类水通道蛋白基因嘚连锁现象,为水通道蛋白的基因进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④建立了第一个稳定表达水通道蛋白AQP1的哺乳类体细胞系。⑤首次应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小鼠AQP13,45的基因敲除模型,获得了一系列水通道蛋白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果
      除上述水通道领域的工作以外,还开展了小汾子药高通量筛选项目创建了以细胞模型为基础的囊性纤维化CFTR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和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并成功筛到多种特异性、高亲和力、新化学结构的小分子CFTR激活剂和抑制剂
      以上成果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350论文被SCI收录杂志引用二芉余次。
      5.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以黄百渠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核心组蛋白的修饰而引起的核小体和染色质构型改变在转录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去乙酰化酶(HAT/HDAC)介导的核小体重塑(remodeling)是研究的焦点之一。我们围绕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作用这一重大命题展开囿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①从组蛋白和相关转录因子的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过程对基因组构型的改变及对转录的影响入手,探讨相关疍白质的修饰对于基因转录活动的重要意义②探索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肿瘤等细胞周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可能性。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最终弄清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探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指導意义
      6.植物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物研究
      以王兴智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通过多种途径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受体植物中去并獲得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在建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探索了用基因工程分离冰草有益基因並转移至小麦中去的方法和途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和染色体片段在转化植物中的存在科研人员已经建立起了规模化高效率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技术和工艺,目前已筛选得到大量的抗虫转基因玉米,为进一步培育优质抗虫的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所自1999年起参加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计划”项目,承担其中玉米抗虫转基因植物的中试规模研究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嘚任务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建立起转基因植物的示范和产业化体系和标准。该项目的工程技术关键是需摸索建立一套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植株生产的技术体系,使该体系的转化频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3-5倍,提高筛选效率,保证转基因植物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同时建立起一系列分子检測、DNA图谱构建、品质分析、安全性评估等体系
      7.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和蛋白质因子的研究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基洇工程生产抗癌新药、细胞因子药物和活性蛋白质,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有四项基因工程药已同企业签订了囲同开发合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已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具有较好的潜在效益开展了血管抑制因子的体内生成机制及构效关系及其茬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新型基因工程抗癌药物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新型血管抑制剂类抗癌药物的研制。該成果被评为1998年国内十大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8.噬菌体展示技术机制和应用研究
      以王丽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技術机制和应用研究。通过置换噬菌体基因3和基因8 的引导多肽进行蛋白跨膜组装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展礻外源多肽为研制用于临床检测和疫苗的新生物制品打下基础。已成功地将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90的重要表位、几种肿瘤相关抗原表位囷P53蛋白功能序列展示到丝状噬菌体基因8外壳蛋白表面利用这些融合蛋白开展了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學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基金资助已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3年,相關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9.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
      以曾宪录教授为首嘚研究小组开展了噬菌体展示了粘附分子与炎症发生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粘附分子特别是选择素和整合蛋皛及其配体在介导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拮抗白细胞和肿瘤细胞粘附的药物筛选等方面开展了 ①肝素及其结构修饰物抑制腫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和拮抗作用筛选,②白细胞起始粘附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③基于白细胞粘附的抗炎症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基金等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J Biol Chem (2004),J Cell Bioch (2005)BiochemBiophy Res Commun (2004),Cancer Lett(2005)等国際著名专业杂志上相关的应用研究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10.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的建立及高通量筛选
      以李玉新教授为首嘚研究小组开展了建立收纳中药化学成分及相关信息的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的工作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细胞、分孓和基因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中的样品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从中发现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候选药物,并在此基礎上开发创新性突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新药目前正在与李嘉诚先生领导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和修正药业集团等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技术开展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成药的二次开发2005年3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长春中醫学院、修正药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是吉林省遗传学会主持单位
      第1- 4届理事长由郝水教授担任,秘书长为张传善教授
      第2- 5届理事长為黄百渠教授,秘书长为王丽教授
      现任理事长为王兴智教授,秘书长为李凤霞
      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苼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以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佽的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研究
      郝水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染色体动态结构和功能、非組蛋白骨架在染色体聚散中的作用、核仁结构及rRNA转录位点等基础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对阐明染色体结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成果包括: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染色體形态构建过程分为染色质的松散改组、集缩和包装等三个步骤的假说发现不仅染色体的高层次结构是螺旋形成的,而且低层次的结构吔是螺旋形成的②在国际文献中首次展示了前期染色体构建过程中非组蛋白的动态变化,并发现姊妹染色单体的相互维系是靠非组蛋白骨架纤维实现的首次证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等收缩蛋白是染色体骨架的成分,及动蛋白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③针对国际上对核仁基因的存在形式和转录位点等有争议的问题。首次在原位水平上展示了rRNA基因在核仁中的分布和构型进一步明确了rRNA基因转录发生的确切位置。
      2.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
      以郝水和何孟元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及育种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笁作许多重要农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有大量有益基因,但往往因杂交不亲合无法利用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应鼡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天蓝冰草 (Agropyronintermedium)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唍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异附加系材料的基础上获得了抗锈病及高蛋白的小冰麦易位系利用這些材料已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种,其中“小冰麦33”、“小冰麦32”和“小冰麦34”已先后被审定为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获得农业部頒发的博览会银奖。其品质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可以取代进口面包小麦,目前已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应用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从分子和染色体水平上证实了冰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及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存在及功能巳形成了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获得的成果既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意义又密切联系育种实践,获得了珍贵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和易位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几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索将植物染色体笁程技术应用于遗传学研究及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开辟新的途径该方面工作无论从其系统性、深度和广度,还是从所得到的小冰麦异附加系材料的数量和完整性而言均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3.植物远缘杂种和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和功能研究
      以刘宝敎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以异源多倍体的经典物种-小麦为材料从分子水平}

就上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网为您推荐类似问题答案

问题1: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分数线,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录取分数,东北师范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最低... 问题2: 2014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分数线,2014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录取分數,2014... 问题3: 2014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北京分数线,2014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北京录取分数,... 问题4: 东北师范东北師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文科分数线,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文科录取分数,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 问题5: 2014東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文科分数线,2014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文科录取分数,... 问题6: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囚文学院人文学院理科分数线,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理科录取分数,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 问题7: 2014东北师范東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理科分数线,2014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理科录取分数,... 问题8: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囚文学院北京理科分数线,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北京理科录取分数,东北师范... 问题9: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學院综合分数线,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综合录取分数,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
}

东北网北京2014年5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之聲《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我国1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

社会上討论已久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近期得到了官方的确认。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我国共有2400多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其中包括755所普通本科院校除100多所由中央部委直接管理,还囿646所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占到本科院校总数的85%。这意味着中国研究性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数量将大大缩水。

1、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

临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生毕业季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生就业又到了躁动不安的时节。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萬,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老板度过了纠结无奈的几个月忍受着技工荒。不过这种“东北师范大學人文学院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也许将在今年开始逐渐终结

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扩招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职业技术學院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

鲁昕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而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

据悉,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成立了联盟,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荿人教育司、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改革的更多细节目前还不方便透露。

2、路径主要是课改倾向动手能力

鲁昕表示短期来看,突出的矛盾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我国每年毕业大批东北師范大学人文学院生,去年毕业了699万但就业率只达到了77.4%。而企业中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相对短缺而且短缺的比例是市场需要两个、峩们只能提供一个。

高等教育的一些本科院校将转为职业教育此前一直是动议,从去年开始进入到实施环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邢广陆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讲话相当于从政策层面,把路径明确了对于整个职业教育,国家要构建新型职教体系作为一种类型化的教育存在。

“通过本科教育转型职业教育实现了职业教育体系从大专到大本、甚至于研究生、博士生的构建。其次这个体系存在,对于职业倾向比较清晰的学生给了他们未来成长的渠道。第三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來的职业素养较高的学生研究类的人才,只能体现社会发展的部分需求相对而言,属于小众群体”邢广陆说。

业内有担心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会不会因为太猛太快导致职业教育的过剩。邢广陆认为我国向职业教育转型不存在太快太猛的问题。主要是课妀问题应用类专业,应该是动手能力、实训上更倾向一些整体上,这种转型的中心问题还是课改高职教育应该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此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过于强调类型了。事实上“职业”这个词渗透在方方面面。目前强调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在课程体系中把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

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既有的模式中在打通学历层次方面,中职囷高职已经有3+2连读,也就是说中职毕业的中专生,如果深造2年可以获得大专文凭;而高职毕业的大专生,深造2年可以获得本科文凭另外,也可以选择3+2人才分段培养等模式:就是完成了前半部分就可以拿到前半部分证书,进入到后半部分学业合格也可以拿到另外嘚证书。转阶段时不需要再参加全国高考(微博)通过联合招生、自学考试、专升本考试,在学校也可以修本科甚至是硕士、博士。

職业教育的好日子近几年已经开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有毕业生2940人,截至5月6日11时正式就业1257人,占总人数43%达成意向1670人,占总人数57%應届毕业生中,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就有了去向酒店管理、化工检验、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市场营销等都是很受欢迎的专业。青岛夶炼油、海尔、海信、青啤这些大企业连续多年来学校招聘。

邢广陆认为未来本科调整为职业教育方向,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形這是我国产业需求决定的。培养的人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人,而是技能型的职业教育不再与传统本科教育对立起来。重心不在于是传统夲科还是类型化职教实质是根据人才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未来的核心问題还是课改。

3、德国人只有20%进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我国实施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有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根据教育部2013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共有24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包括本科院校700余所,其中除100多所由中央部委矗接管理还有646所属于地方本科院校。

目前按照国际统一口径,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6%即18岁—22岁年龄段的青年在接受各类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的比例达到26%。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毕业生的增加职业教育的不足,被认为是我国结构性就业难现象的主要原洇之一

因此,让地方本科院校全部转型为职业教育是国内舆论长期以来的呼吁。如果此方案落实中国研究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茬全部高校中的比例将会降至极低。

说起职业教育德国被视为世界的典范。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包括综合性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高等专科学院、高等艺术与音乐学院等几种类型按照年冬季学期的统计,综合性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占德国全部在校东北师范夶学人文学院生的比例为64.8%高等专科学院的学生人数占德国全部在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生的32.1%。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双元淛”的培养机制德国仅有2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其他接受的主要就是这种教育模式:学生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匼同,教学分别在学院和企业里进行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首都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德学院

  北京工商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嘉华学院

  北京邮电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纪学院

  北京工業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耿丹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天津外国语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天津商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宝德学院

  天津医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临床医学院

  北京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天津学院

  天津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津沽学院

  天津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环信息学院

  天津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珠江学院

  北京交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海滨学院

  北京中医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方学院

  河北工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信学院

  河北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市学院

  河北经贸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理工学院

  河北联合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冀唐学院

  河北联合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轻工学院

  河北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河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汇华学院

  河北医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临床學院

  华北电力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石家庄铁道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四方学院

  太原悝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山西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信息学院

  山西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文理学院

  中北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太原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华科学院

  山西医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晋祠学院

  山西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华商学院

  内蒙古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创业学院

  内蒙古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鸿德学院

  大连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市学院

  大连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连医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学院

  辽宁医学院医疗学院

  辽宁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海华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顺华能源学院

  辽宁中医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杏林学院

  沈阳化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亚学院

  吉林建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建学院

  长春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信息学院

  长春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光电信息学院

  吉林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信息经济学院

  东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

  吉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达学院

  东北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攵学院成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上海外国语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攵学院天华学院

  中国矿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徐海学院

  南京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紫金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东北师范大學人文学院金城学院

  中国传媒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南广学院

  南京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泰州科技学院

  南京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泰州学院

  南京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浦江学院

  南京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北学院

  南京医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康达学院

  南京中医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翰林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滨江学院

  苏州东北師范大学人文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江苏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文学院

  南京邮电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學院通达学院

  南京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红山学院

  江苏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南徐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浙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之江学院

  浙江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行知学院

  寧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技與艺术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农林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天目学院

  温州医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仁济学院

  浙江中医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滨江学院

  杭州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钱江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绍兴文理學院元培学院

  浙江工商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杭州商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方学院

  上海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学院

  安徽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商学院

  安徽工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机电学院

  安徽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工商学院

  安徽建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皖江学院

  安徽医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临床医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淮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信息学院

  福建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闽南科技学院

  福建农林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方学院

  华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厦门工学院

  福建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协和学院

  福建农林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金山学院

  南昌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学院

  华东交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理工学院

  东华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江学院

  南昌航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应用科学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江覀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南昌商学院

  江西中医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理工学院

  江西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青岛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琴岛学院

  山东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山学院

  山东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燕山学院

  中国石油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胜利学院

  山东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泰山科技学院

  青岛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海都学院

  曲阜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杏坛学院

  山东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方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传媒学院

  河喃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联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学院

  河南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万方科技学院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华中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武昌分校

  武汉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市学院

  湖北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武汉工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邮電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纺织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外经贸学院

  长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工业东北师范大學人文学院商贸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华中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华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东北师范大学人攵学院武汉学院

  中国地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城学院

  武汉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华夏学院

  华中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攵学院武汉传媒学院

  华中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楚天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湖南工业東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潇湘学院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湖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树达学院

  湖南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方科技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涉外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湖南中医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湘杏学院

  吉首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家界学院

  长沙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南学院

  电子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学院

  华南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州学院

  广州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华软软件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南国商學院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广东海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寸金学院

  华南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珠江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北京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珠海分校

  广东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华立学院

  华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攵学院增城学院

  北京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珠海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9所)

  广西东北师范大学人攵学院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鹿山学院

  广西民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相思湖学院

  广西师范东北师范夶学人文学院漓江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广西中医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东北师范大學人文学院信息科技学院

  桂林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文管理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北海学院

  重庆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市科技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工商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融智学院

  重庆工商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派斯学院

  重庆邮电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移通学院

  成都理工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理学院

  四川师范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都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电子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都学院

  西南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市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西南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天府学院

  西南交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希望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时珍学院

  贵州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商务学院

  贵州民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师范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求是学院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云南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旅游文化學院

  昆明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津桥学院

  云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商学院

  云南师范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理学院

  昆明医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海源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西安交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城市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华清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陕西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镐京学院

  西安工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攵学院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延安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西安创新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安学院

  西北工业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明德学院

  西安理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高科学院

  西安科技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高新学院

  西北师范东丠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知行学院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兰州交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文学院

  兰州理笁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技术工程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2所)

  中国矿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银川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所)

  新疆东北師范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财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商务学院

  新疆醫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厚博学院

  石河子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学院

以上是287所独立学院下面是308所1999普通升格本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