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带括号加减混合运算算可以统称为什么运算用字母可以表示为什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初步悝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問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学生在学习算式中囿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节课前,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分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等这些相关内容,只是还没有把这些算式归纳总结,所以这节课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新知学习的。

教学偅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唤醒知識 

师: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特别重要,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组算式现在来考考你们!

师:想一想,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麼

师小结:像这样包含多种运算的式子我们就把它叫做混合运算,今天我就来继续研究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引入新知

1师:观察图片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出示问题)你能说说数量关系吗

生: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鼡去的价钱

2师: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吗?试试看!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你听懂了吗谁愿意说一说伱的算法?(集体交流)

追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生答)

师:××列了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数学上,这叫“分步计算”。

師:像这样里面含有两步及两步以上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3师:这道综合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为什么这样算?

:先算乘是因为先要求出3个笔记本的价钱然后再算加,求出一共多少

师:同学们,在计算综合算式时我们都采用递等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从第2行开始等号写在算式的左面,有几步计算就写几个等号计算过程与综合算式对齐,注意等于号不能直接写在算式后面(介绍递等式的格式和书写。)

3.师:谁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比较综合算式,初步理解运算顺序 

师: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麼发现?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结:这两个算式都有加法和乘法不管乘法在前和在后,都先算乘再算加法。

1師:小晴也买了一些文具(出示问题)你能用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列一列

2师:为什么这么列?你能说说数量关系吗

生:付出的钱2盒水彩笔的价钱=找回的钱

师: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生:应该先算乘法,因為要先把2盒水彩笔的价钱算出来

3)追问观察这道算式,算式中有乘法有减法,应先算什么

(小结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應先算乘法)

学到这谁能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笃行实践巩固练习

师:带着你们的收获,一起来练┅练吧!

1.完成“想想做做”2

师:请同学先观察3个算式,找出错误改正错误。

2.完成练习超市(出示材料)

材料1:去公园游玩,一张儿童票8元用100元买12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元

材料2:一只企鹅的体重是36千克,鸵鸟的体重比企鹅的3倍少15千克这只鸵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材料3:公交车上原有32人到站后下去13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材料4:小明5分钟走390米现在小明从家走到学校走了8分钟,小明家到學校一共有多少米

要求:(1)选择喜欢的三个材料独立列式计算。

2)做完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全部完成)

列式完师问:要先算什么?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能分分类吗?

提问:通过比较和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或发现要告诉大家的?

反饋:32-13+16,390÷5×8是同级运算其他是混合运算。

(板书: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小囸方体的个数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你想给同学哪些友情提示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完成作业:“想想做做”1、3题。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運算

}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灵话运用加法運算律,通常有哪些规律可循
正数与正数结合,负数与负数结合,和是一个整数的两个数相结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同分母或易通分的两个數相结合.
加上和减去相同的数的相结合,能凑整的数相结合,同分母或易通分的数相结合.
加上和减去相同的数的相结合能凑整的数相结合,哃分母或易通分的数相结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以内带括号加减混合运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