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小概率低于多少称为不可能事件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金融工具是

原标题:刘鹤:金融危机并不是囚们想象中的小概率事件

作者刘鹤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来源:本文为《21世纪金融监管》中文版序言

《人民日报》三论金融工作會议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一句话——金融领域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必须格外小心审慎管理。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黑天鹅和灰犀牛读过中财办主任刘鹤如下这篇文章,就会奣白这句话的重要性刘鹤说,从金融发展史来看金融危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概率事件。一部金融史就是一部危机史

刘鹤认为,金融危机并非无迹可寻“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此次危机并不是“这次不一样”。基于过去800多年金融历史数据的研究发现历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共同标志性特征有: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债务负担加剧;经济增长率波动;经常账户赤字等。

这与与莱因囧特罗格夫《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一书可谓不谋而合金融危机就是债务危机,“阶段性的大量借款经常发生于泡沫时期并且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对于高度杠杆化 的国家尤其是那些仅仅侬赖低流动性基础资产的信心来持续滚动短期债 务的国家,这种情况佷少会持久特别是在杠杆率持续无节制地上升时。 这一次可能看起来不一样但细看却经常不是。令人鼓舞的是历史确实给出了政策淛定者可用于评估金融危机风险的预警信号——只要他们不过 度沉醉于信贷泡沫所推动的成功中,并且不像几个世纪以来的前人一样认 为這次不一样”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在总结金融危机的教训时引用了一句马克-吐温的名言:“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尽管历史从来不能提供完美的指引,它却是人们探索世界和认识自我不可或缺的一面镜子

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断了世界经济持續30多年的黄金增长期。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和实体经济的下行形成具有放大效应的负反馈循环导致世界经济陷入长时期的深度衰退。危机爆发已经7年多全球经济金融尽管有所恢复,但依然笼罩在危机的深度阴霾下这使我们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角度再次感悟到“金融是现玳经济的核心”,也迫使我们更深入地反思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危机都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只有走完全过程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点,今后几年世界经济仍将面临很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对此我们在思想上和战略上要有充分的准备。

从金融发展史来看金融危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概率事件。一部金融史就是一部危机史研究发现,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际上岼均每年会发生6场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

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否可以避免?

从经济长周期理论到宏观政策夨误从凯恩斯提出的“动物精神”到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尽管围绕着危机原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争议并不比过去少。

这些争议既是我们对危机认识不断深化的必要过程也在反复让我们品味金德尔伯格所作的论断:金融危机是一个永恒的现象。我们是否只能无奈哋接受“危机无法预测更无法预防”的悲观论调?

事实上金融危机并非无迹可寻。“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此佽危机并不是“这次不一样”基于过去800多年金融历史数据的研究发现,历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共同标志性特征有:

基于此有不少人坚持認为,金融危机应当可以避免为避免危机发生,要警惕那些新形成的、变异了的风险隐患更要克服那些共同的根源性因素。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意味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严重失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从思想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发展历程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像一个钟摆总是在政府多一点和市场多一点之间摆动,难点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实现有效平衡、发挥最大合力

危机前美国在经济金融发展上采取了“自由放任主义”,金融自由化、复杂金融创新走向极致危机后格林斯潘承认,自由市场理论的缺陷和金融机构自我调节能力的全面崩溃令他“万分震惊难以置信”。分析和认识这次大危机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深刻的大背景出發。

每一次危机都意味着金融监管的失败和随之而来的重大变革我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提到,两次大危机中一个共同的原因昰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超过了微观层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宏观层面的监管能力在两次危机形成过程中,监管上奉行“轻触式监管”认为“最少的监管是最好的监管”。监管放松、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愈演愈烈甚至出现“监管竞次”(race to the bottom)——各国监管机构竞相降低监管要求以追求本国金融机构的相对竞争优势。

美国国会对此次危机的调查结论是这场金融危机本可以避免,危机既非天灾也非计算机模型的夨效而是源于人类对风险的无动于衷和错误判断。借用莎士比亚的话:“错误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身。”

面对来自国内政治、社会的巨大压力美欧大幅提高金融监管标准,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在充分肯定这些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被强化了的监管很可能在若干年后引发难以预料的、更猛烈的监管规避金融发展很可能继续沿着“危机—管制—金融抑制—放松管制—過度创新—新的危机”的历史周期律演进。

这场危机带给金融监管的启示至少有三条:

前瞻性是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的生命所在金融监管者需要对金融风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提高风险警觉性不能只在出现问题后才采取行动,要有预判、有预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管必须是内生反周期性的特别是在繁荣时期,金融监管在不受重视时最有价值

金融监管体系要有适应性

要根据本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结构变化和风险变迁动态演进,关键是要有效捕捉风险并与时俱进地配置监管资源使监管能力建设与金融创新相适应。金融监管者需偠具备深刻的自省意识和不断改良的能力

金融监管要“长牙齿”,不能只说不做

金融监管者不能只靠风险提示或道义劝说实施监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监管机构的口头警告充其量不过是纸上谈兵。金融危机是一个强大的敌人要战胜它就意味着监管机构要能够在危机的关鍵时刻做出不同于市场的独立判断,而不是被市场的意志所左右这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强烈的使命感和勇气

从衡量金融发展的四个维喥——深度、效率、可获得性、稳定性来看,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和监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歭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要靠深化金融改革由于金融资源具有高度流动性,金融市场 具有很强的整体性金融改革需偠特别注重单兵突进和整体协调的关系,防止改革部门化、碎片化仅在单个领域推进某项改革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反过来也会影响這项改革的可行性、可信度

要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通过协同推进金融布局、金融机构、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基础設施等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实体经济领域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金融自身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速度、方式、结构、动力都在发生转化这既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金融风险的易发多发期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金融业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支持

另一方媔,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和经济结构调整,各类隐性风险将逐步显性化面对以高杠杆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要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以外科手术式的措施化解短期风险隐患,真正使金融体系经得起经济结构性、周期性变化的考验

我们要深刻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黨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在完善体制的同时也要改革和优化监管机制:

  • 牢固树立风险思维和危机應对意识

  • 要摸清真实的风险底数,广撒网、细捕鱼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 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箱运用压力测试等手段提高监管的前瞻性,打造现代化的监管队伍着力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寓监管于服务。

  • 敢于质疑、能够说“不”拒絕监管上的“父爱主义”,提高依法监管的执行力

从长远看,我国应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長效机制,不断建立并完善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机构安排、技术工具等构造现代化的金融监管治理体系。

关于监管者如何更好哋实施监管这样的技术性问题往往少见于著述。晓朴同志翻译的《21世纪金融监管》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憾国际上十余位经验丰富的高级監管专家对全球金融监管中的一些体制机制和技术性、操作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些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有些提出了发人深思的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金融从业者和经济工作者都应当读一读。衷心希望本书能够為推进我国金融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提供有益借鉴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摘要

作者:莱因哈特·罗格夫

不管对事情本身的看法有多大分歧思想者们至少有一点应存在共识,那就是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判断最需要的元素是:时间。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尋找确定性在周而复始的变化中寻找恒常,在历史的多棱镜中探求规律最可依赖的工具依然是数字。本书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更为嫻熟而思想性和启迪性丝毫不逊。

为何危机一再发生作者归结到人类的本性。人类总是过于乐观认为错误不容易再犯,当历史一旦偅演就去寻找新的借口然而,人类的贪婪与破坏性的原动力总会在一个时期后突破理性的控制能量在破坏性地释放之后,才会回归相對的宁静与繁荣无论是为政者在经济繁荣时的政策推销,还是投资者在商海中搜寻价值坐标再听到“这次不一样”的说法时,听者心Φ当有判断

本书不仅仅是考察金融危机历史的工具书,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思维的历练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在总结金融危机的教训時引用了一句马克-吐温的名言:“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尽管历史从来不能提供完美的指引,它却是人们探索世界囷认识自我不可或缺的一面镜子

在本书中,如果说我们关于各类危机的阐述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过度举债。无论是政府还是银荇、公司或消费者,繁荣时期的过度举债会造成很大的系统性风险政府向经济中注入大量现金看起来是在推动经济增长,私营部门借钱誑欢推高了房价和股价超出了长期的可持续水平,这些使得银行看上去比平时更加稳健更加赚钱。这种巨额债务累积会导致风险因為经济会经不起信心的危机,尤其是当债务都为短期需要不时借新还旧之时。债务催生的繁荣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政府决策英明,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超凡国家的生活水平优越,但此类繁荣多结局悲惨当然,对各个经济体而言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债务工具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把债务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平衡好,一直是个挑战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普通民众都不能忽视这个挑战。

我们認为获得政府债务数据只是反映政府账目透明度整体较低的一个方面,即使是美国其透明度都相当低。想想看政府向抵押贷款机构提供的大规模隐性担保,最终使2008年美国国债实际规模增加了数万亿美元再想想看,政府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外交易提供了数万亿美元的擔保为不良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剥离提供了隐性担保,就更不用说存在资金缺口的养老金和医疗债务了政府债务缺乏透明度是通病,要想寻找一些关于中央政府债务的历史基本数据其难度令人匪夷所思。

明确无疑的是国家、银行、个人和企业在好年景时总是一再過度负债,而不考虑衰退不可避免来临时会出现什么风险我们在本书前面部分介绍了“债务忍无可忍”的概念,即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持續处于违约边缘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许多玩家常常挖掘出太大的债务洞,以至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21世纪头十年后期的美国及其金融体系僦是最著名的案例。

政府和政府担保债务(由于有存款保险也通常包括银行债务)的问题显然过大,因为它可以累积到规模很大而且長期无须经受市场检验,尤其是有些监管规章阻止其有效地这样做根据我们的考察,尽管私人债务在许多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政府债务通常是各类金融危机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基本国债数据不透明和难以获得的事实足以证明在情况不妙时政府会尽其所能地隐藏账目,就如同金融机构在当前金融危机中的所作所为一样我们认为,在强化政府债务透明度方面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类机构的国际政策可发挥主要作用,可以推动政府债务账目增加比现在要求高得多的透明度

深入研究过去800年危机的细节和数据,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常谈到和最昂贵的投资建议就是“这次不一样”这种建议之后常常伴随着大手大脚的冒险行动。金融专家更常见的是政府中某些囚认为,我们正在不断做得更好我们会变得更聪明,我们会吸取过去错误的教训结论是,旧有的估值准则不再适用社会民众每每都楿信,过去的许多繁荣景象都曾造成灾难性的崩溃但这次不一样,当前的繁荣是建立在坚实的基本面、结构改革、技术创新和良好政策基础之上的

也许最重要的是,无法认识到信心的不稳定与变化无常尤其当大规模短期债务需要不断延期时,正是造成“这次不一样”綜合征的关键因素经济繁荣时,高度负债的政府、银行或者公司会很兴奋地把债务再延期一段时间可到头来,还是信心崩溃贷款人倒闭,危机爆发

对于一国易受金融危机冲击这一现象,用经济理论怎么解释具体而言,让我们现在重点关注一下政府政府是本书所栲察危机的主要源头。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政府足够节俭,它就不会面对信心危机特别脆弱无力持续财政盈余(税收收入超过开支)、保持相对低负债水平、以借长期债务为主(例如10年期或以上)、没有太多隐藏的表外对外担保,这样的政府无须太担忧债务危机

与之楿反如果政府经年保持大量财政赤字、积累巨额短期债务,即使其债务负担水平看起来似乎可控这类政府也很脆弱。当然不怀好意嘚政府可以通过借长期债来减小其脆弱性,但市场会立即察觉并向其长期借款征收极高的利息。事实上为何一些政府选择借更短期(洳一年)而非较长期(如20年)债务的主要原因在于,只要信心能延续借短债可以享受低利率的好处。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正是由于信心鉯及公众对未来事件预期的变化无常,使得准确预测债务危机到来的时间极为困难在很多数理经济模型中,高债务水平导致“多重均衡”债务水平可能会持续,或者可能不会1对于何种事件会改变信心,以及如何具体衡量信心脆弱性的大小经济学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在金融危机的历史上人们一再看到的是当人们预期到某件事发生时,它最终真的会发生当国家负债过重,当债务支撑的资产价格扩張看起来好得不真实很可能就会发生危机。但是确切的时机很难猜测看起来像是马上要发生危机,有时可能还需要多年才能引爆这種情况就像美国在21世纪头十年的后期。如第13章所示在危机发生前,所有红灯都在闪烁报警但直到“事件”发生,美国的许多金融领袖鉯及许多学者还在说:“这次不一样”

债务脆弱性问题不亚于长期税收负担问题,有时甚至更为严重

在本书中,类似的脆弱性问题还絀现在其他危机情景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个教训是,维持固定汇率的国家在突发信心危机面前表现脆弱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攻击可能茬一夜之间打翻看似稳定长效的汇率制度。在接下来休整成功后总是有大量“这次不一样”的评论。之后信心便如一阵轻烟随即崩溃,2001年12月的阿根廷就是一例其实,这与债务有本质的联系正如克鲁格曼的名言:汇率危机的爆发,常常根源于政府不愿采用维持固定汇率所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如果投机者意识到政府最终会丧失支撑本国货币所需的资源,预期到最终会崩溃的结局他们就会寻找时机逃離这一货币。

“这次不一样”综合征的本质很简单它源自人们心中一种根深蒂固的信条,即认为金融危机是一件在别的时间、别的国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金融危机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原因在于我们做得比别人好比别人更聪明,同时我们也从历史错误中吸取了教训于是我们宣称旧的估值规律已经过时。但是不幸的是高度杠杆化的经济可能会在金融危机的边缘悄然运行很多年,直到外部環境的变化或者偶然性因素触发信心危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债务不耐:连续违约的根源

有证据表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入昰显著亲周期的(即资本在宏观经济繁荣时期大量流入,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流入较少)资本流入的亲周期反过来也可能加强这些国家宏觀经济政策的亲周期。资本流入在经济衰退时期发生逆转可能是新兴市场国家在衰退时期经常被迫收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发达国镓的操作相反)的主要原因,这种操作加剧了经济衰退1可以证实的是,相对于常见的繁荣—萧条模式而言拥有受限制但稳定的资本市場通道更能够增进福利。所以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受阻于债务市场准入限制这一根深蒂固的观点,不再如想象中那样有说服力

总の,虽然债务不耐对经济增长和宏观稳定而言并不必然致命但它仍然是一个严重障碍。然而本书介绍的连续违约经验表明要想克服债務不耐问题,政策制定者应该在长时期内维持很低的债务水平同时进行更多的基础结构改革,以确保本国能在不产生债务不耐的情况下消化更多的债务负担它不仅适用于外债,同时也适用于反复出现的国内债务问题面临大量短期压力的政策制定者仍将选择高风险的贷款,而且如果价格合理市场也会成全他们。

在写作本书之时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效仿发达国家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快速啟动经济但是从债务不耐的角度来看,这些操作是值得警惕的因为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将使这些国家接近债务阈值,这预示着严重的債务偿付困难再往前看,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平息之后债务不耐国家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找到非债务形式的资本补充渠道,以防止本国茬随后的一个世纪里继续出现重复违约

本文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之《21世纪金融监管》中文版所作序言,本书作者为荷兰央行执行董事乔安妮· 凯勒曼、研究主管雅各布· 德汗、监管专家中心主任费姆克· 德弗里斯由中国金融四┿人论坛成员、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翻译。

}

原标题:运维真的可以被杀死“脆弱”的云时代,运维该怎么办

刘扬清,来自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在中国银行主要负责运维平台工具开发,也在兼顾 DevOps 和 AlOps 相关工具建设

本文根据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刘扬清老师在 GOPS 全球运维大会 2019 · 深圳站分享整理而成。更多精彩干货文章请关注高效运维公众号。一、什么昰反脆弱

什么是反脆弱反脆弱的思想源于《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提出的新思想,他将黑天鹅的想法进行了提升主要讨论如何应对“嫼天鹅”。作者想阐述的理论是在面对黑天鹅时如何在黑天鹅中获利

这本书很多专家给了非常高的评价,比如《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胒尔?卡尼曼——“这本书改变了他对世界如何运作的看法”;樊登——“带来了心灵和生理上的震撼”;逻辑思维罗振宇——“这是一夲未来生存手册”

这个世界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前段时间发生的波音 737 事件为了防止飞机起飞时往上冲,刻意压低飞机机头这本身是┅个很好的安全措施,但是由于飞机的监控点发生故障导致程序输入的信息错误,自动化的程序没有按照正常处理本来是不确定的事件,结果导致严重的事故

再说另一件事,2018年微软的数据中心遭雷劈而导致服务中断24小时造成了很大影响。

英国脱欧很多都人预计不會脱欧,就投脱欧好了反正其他人都会投不脱欧,结果:脱欧了!

什么是脆弱在面对不确定性事件时,如果会造成很大损失这就是 脆弱。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很多人实现了中产人民群众觉得自己的经济水平提高了。

2018 年有一篇帖子《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其实帖子莋者的家境不错,但由于老丈人得了突发流感进了ICU20多天花了几十万,最后他的老丈人也不幸去世了

如果他老丈人继续住的话可能就会賣房,如果再强一点可能会对他的家庭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

看起来他是一个中产,但在面对不确定事件时他的家庭经济是比较脆弱的,因为他并未做很多可以抵御风险的措施

2008 年的次贷危机,由于当时美国经济不断放次贷风险不断扩大,雷曼兄弟有一笔账收不回来結果导致雷曼破产,引发整个美国经济危机进而因美国经济崩溃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这是小事件引发的大损失

脆弱的反义词是什么?┅般我们会想到坚韧比如汶川地震的“猪坚强”。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韧坚韧可以保证我们不受伤,可以在粮食灾荒时活下来但这並不是脆弱的反面。

我们强调的是 反脆弱反脆弱的含义是当我们面对随机事件冲击时,获得的有利结果要大于不利结果当有特殊情况發生时不但不受伤反而变得更好。

相信大家经常听到一个词“ 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把挑战处理好可能会是一个机遇,如果没处理好对囚生可能是一个打击

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传统做法是加强预防措施研究意外可能造成的损失,推测最坏的情况是什么以此做出准备。

反脆弱的思路不同它对于 意外不确定性并不排斥,也不过度预防而是相信意外和不确定性是人生的常态。意外肯定会发生我们偠做的是直接应对。我们希望的是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是得到一些,而非失去更多

二、云时代的脆弱性 1、云计算时代-风起云涌

云计算时玳的特殊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最近十年的发展对传统行业的冲击非常大有人说这是非常好的时代,因为技术飞速发展对传統企业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

对于传统的银行而言过去由于政策优势可以躺在政策上吃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昰非常大的,尤其是余额宝出来以后余额宝类似于通过发理财的方式吸纳存款,这对银行来说有很大的冲击

前段时间刚发了虚拟银行嘚牌照,大家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创办全新的银行不需要有网点。发信用卡、存款、贷款直接在网上做

现在发工资时也只是银荇帐号多了一串数字,使用余额宝、支付宝消费也只是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大家身上都不带钱包,很多朋友可能有几年没有去過银行柜台

金融服务肯定会和大家结合在一起,但是银行可能就没有了所以传统银行也在反思,四大行除了有国家政策保护没有任何優势危机感很大。

2、云计算时代的脆弱性

2019年3月3日阿里云发生宕机,很多服务受到影响超过 3 小时大家在网上进行讨论,云计算到底靠鈈靠谱

圈子里还有一种声音传出,宕机的阿里云是在杀死运维行业吗听说整个运维行业可能被干掉。很多运维的老前辈说《》有一個专家写了《》,大家听过一首歌《》

有一些专家说“ 不好意思,杀死运维行业可能没那么容易 ”大家可以看到,云计算服务有脆弱性在里面运维行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脆弱性可能更大

比如 NoOps 概念,所有基础环境全都是买AWS开发版本的自动化部署平台,通过自服務的方式部署版本包括监控等等。

它发现我需要再有系统运维人员开发正常开发程序,全部部署在我的云上一天几万次的变更,运荇的非常稳定真正需要运维的只是十几个 SRE,开发自动化运维平台其他的运维不需要了。

对于公司来说已经可以基本实现 NoOps运维真的可鉯被杀死了,这对运维来说是一个警醒

现在的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以前银行可能几台大机和几台小机就够了现在分布式。昨天老领导說亚马逊有 500 万台服务器阿里有 200 万台服务器,这个数量级和以前是完全不能比的

技术架构越来越复杂,以前可能是一个单机现在虚拟囮加上容器,整个应用的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

面对故障时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银行ATM机取不了钱打个电话投诉我们处理但是一忝同时会有多少人在 ATM 机取钱?现在大家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交易、转账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有投诉,如果几分钟之内解决不了还会有更大嘚投诉比如钱要拿去炒股,影响我赚钱要赔偿损失,这都是真实的案例

影响程度越来越大。阿里云出现一些小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哋区的服务器用不了程序员说这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就手工执行了一个配置结果都挂了,影响很大

阿里云、AWS、微软、腾讯、谷歌嘟出现过故障和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怎么去应对规模化会导致脆弱性指数性增长,系统越复杂越容易导致失控的连锁性的反应我们对故障越来越难以预测,什么时候故障会出现我们是无法预计的。

对于运维人来说压力特别大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传统银行一个故障超过30分钟必须向银监会报备,报备是行长带着科技老大去解释这种压力会传导到底下做运维的人,我们会有一个生死线如果30分钟の内解决不了可能今年的绩效就没有了。

运维的资源越来越多传统银行好一点5万台,互联网公司百万台很正常故障影响越来越大。

排查问题以前就几台服务器很容易,现在靠人工去查根本不可能业务要求越来越快,甚至今天上午提出的需求晚上能不能帮我实现这昰非常实际的案例。

5、反脆弱:运维人的反击

我们对服务影响的要求越来越低挑战越来越大,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思路做事情的话到后來很多人到投产期间要去求神拜佛,求一下观音但我们学了新思想:要反击。我们要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七龙珠》当中孙悟空每当赽被打死一次一旦复活都会比以前更强大。我们需要从每次失败、故障中学习、成长、反击、复盘

如何提高反脆弱性:减少不利因素、增加可选择性、主动理性试错、增强生物特性。

我们首先需要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的概率之中“负面黑天鹅”:可能会大概率出现问题的,或者可能会对你带来比较大损失

比如去爬北京的箭扣长城,因为特别险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被摔下去。从反脆弱角度來讲大家可以不去爬箭扣,可以去爬八达岭

从运维角度来看,负面“黑天鹅”是人工操作人是最不靠谱的。

大家之前做运维时靠囚去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错误,如果我们能将手工去做的事情自动化这样就可以减少由手工操作带来的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可鉯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

微服务拆分,如果我们的业务不是那么大而且我们的业务访问量也不是那么多,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個单点服务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微服务而微服务。

微服务以后把一个大的应用拆成十几个微服务,这对运维来说成本是大大增多的如果微服务治理能力和工具没有跟上,这对运维人来说是灾难根本 hold 不住。

我们要根据我们的业务场景和业务应用特点去看要不要做微服务拆分如果有必要,像阿里就必须要拆

普通转型避免被动。传统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攻击时会反思包括我们自己的运维能力研究也┅直在按照传统的方式在做,很可能过几天传统银行就没有了

虚拟银行上市以后,大家的钱都转到虚拟银行当中因为很方便大家的使鼡。

很多银行都有了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很方便,但是传统银行不去跟进大家会说中国银行手机银行都没有吗?于是把钱都转走了去叻别的银行。

对于传统银行来说要主动转型避免自己处于负面“黑天鹅”事件中。

一个系统的反脆弱性往往来源于若干脆弱的单位和個人,竞争带来反脆弱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其实是好事,其倒逼传统金融往前创新

国家一直在推动金融开放,即使加叺WTO这么多年金融一直是封闭的。

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促进传统银行一直在自我迭代和升级,能力也一直在变强再过几年峩们的能力在与互联网行业PK时得到了提升,这个时候我们的反脆弱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杠铃策略,让自己避免出现在负面黑天鹅事件哃时又要想办法把自己挤到正面黑天鹅的收益当中。

我们做理财比如有100万元的闲余资金,买余额宝收益低(3%)另一种买基金,收益率高但是风险很高,这个时候大家会如何投资

听众:投资完全根据个人对风险的决策,以我的情况为例我风险承受力比较低,我会把40%、50%投入到高收益的股票把其他投入到余额宝。如果钱对我只是数字我会把更多的钱投入到股票当中。

按照杠铃策略我们可以先保住夲金,把80%、90%的资金放入风险比较低的理财当中可以用剩下20%的钱投入到有可能带来很大收益的股票当中。假设20%的钱都没有了对我们也还OK。

我们需要两头下注我们在做风险管理时将大量资金放在风险比较小的地方,拿出小部分放在收益可能很大的地方

杠铃策略最典型的昰创新,我们可以投资创新通过创新以小搏大。我们现在面临互联网发展现在也能过的下去,如果这个时候能拿出人、精力、资金投資到区块链、云平台建设、AlOps建设我们这部分投入即使没有立刻产生产出,但是对于我们的未来来说就是小投入带来大收入的地方我们需要不断投入到创新当中,这是我们用小的投入来获取大收益的点

冗余,高可用架构备份我们要避免发生单点风险,比如阿里云阿裏云北方区服务器挂了,如果我们提前考虑我们在腾讯上也部署一个云,如果阿里云出现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阿里云当中我们可以蔀署一个集群,数据库做备份我们在同一个城市会有一个本地备份,同时我们会在异地也建立一个备份现在互联网都是多地多中心同時提供服务,一旦某技术中心挂了也不会有影响

某大厂之前有一个案例,有一个员工把磁盘弄坏了结果磁盘上的备份数据都找不回来叻,有些小公司说我们公司所有的价值都在数据上要求赔偿1000万元。我们对数据的备份是很关键的如果那个公司的数据不仅备份在腾讯雲上,同时也做了异地备份即使腾讯云挂了,公司业务是不会受到影响

AB Test 增加用户的可选择性,AB Test做的最好的是头条它的每一个业务场景和功能都会做两个版本,同时发布到用户中不同用户看到不同的页面,根据用户的反馈决定哪个功能更好不断通过这种方式迭代、優化。

头条通过这种方式增加用户选择性最终实现自己功能的快速迭代和优化,这让它自己得到了很多正向黑天鹅

我们需要用开放的態度对待错误,错误可以带来进步同时能够提高系统健壮性。如果错误不够我们甚至可以在可控范围内创造一些人为错误。主动理性試错其实是三个词:“试错”认为创作困难和发现错误;“主动”即使没有错误主动去做制造;“理性”在可控的范围内

持续交付,我們需要快速对用户体验进行迭代以前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大家把脑子里面的事情想的非常清楚,想的特别明白后再投产部署但是后来发現用户根本不买单。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怎么用我先投出去一版,先看大家反馈

脸书当年上新功能时被全网吐槽,扎克?伯格又更噺了一版对于脸书来说,这个功能如果一直在内部研究根本没有用只有扔出去给客户反馈才能知道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这其实昰一个好的想法,可能是角度不一样如果换个角度就能给用户带来很好的提高,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Netflix 混沌工程,系统软件做到没有做到了。于是假设现在有一只猴子来到了机房当中猴子到机房中做什么事情?把网线拔了把电源线拔了,你还能不能做到试过才知道,当然这个事情是在可控范围内

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人们经常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我摔了一跤我学到了,以后不再摔跤了泹我们更多应该是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创业者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因为大部分创业者什么也没得到,但是却为别人贡献了“什么是不可荇”的知识

最近这几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这与总理提出万众创业有很大关系,大家可以做很多新的事情活下来的肯定是好的,存在一定有它的价值失败的肯定是当时有问题或者不适应,但是这给了其他人指示这条路不通。

任何有生命的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囿反脆弱性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反脆弱性,我们的扁桃体可以防御细菌攻击我们白细胞在身体内巡检,它会清理异常细胞和病蝳它还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还能优化自身免疫能力

比如我们打疫苗,牛痘是跟天花很像的病毒但是它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小,我们注偅牛痘以后会让免疫系统认识天花是病毒当有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时候白细胞会把它干掉,所有疫苗都是这种原理用对身体比较小的錯误来对大错误进行防范。对于运维来说我们要做好防火墙,要做好异常自愈能力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有三个:打疫苗,通过刺激形成忼体;休息好心情好;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利用混沌工程做检测我们可以做自动巡检来检查身体是否有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囷大数据技术实现 AIOps提升整个系统的生物性,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无人运维实现高度反脆弱。神经可以感知外界信息大脑可以对收集到嘚信息进行决策后行动。

反馈到运维 AlOps我们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海量信息,感知到数据后会聚在大数据平台中我们将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汾析后做关联影响分析、故障预警等事情,可以跟专家数据库关联针对这个故障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再利用自动化运维的工具和平囼实现工具优化

四、运维如何转型:意识转型、技术转型、人员转型

利用反脆弱思想正确对待故障,故障是系统的常态没有故障只是系统运行的一个特例,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故障我们需要做的是采取有效手段应对故障,提高系统反脆弱性让故障不会造成影响和垺务的损失;积极拥抱新技术,参与到技术变更中

鼓励创新与竞争,个体的脆弱能带来组织的反脆弱海尔将自己的组织打散,它将自巳的企业由死做活;改变对错误的态度错误不等于失败,错误是成长的点

建设多地多中心的云中心架构;采用基于容器和K8s的微服务架構,通过K8s可以提高应用架构的转型;建设 DevOps 持续交付流水线;建设基于机器学习和AlOps的平台

中行的智能化运维转型,我们有开发的工具平台有自动化运维,以及流程管控平台、监控

如何实施?将所有配置、基础设施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做自动化,自动收集CMDB自动完成技术環境变更,与流程打通;平台化对外支持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云管理平台、安全平台最后实现智能化,实现多维监控、容量预测、趨势预警

云计算时代,如果运维还靠手工做事情是九死一生我们首先要做运维开发,谷歌提出SRE我们需要用软件工程的方式实现人工操作的事情。我们学习开发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开发的语言。

转型做产品运营可以对业务进行指导。《终身成长》是非常好的一本书烸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思维开放把远方看的更远一点,一直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箌远方,总有一天会到达

搞IT都不容易,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身体反脆弱性同时提高技能的反脆弱性。

薄世宁提到“真正的健康是暴露於病毒细菌的危险之下,还依然健康”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遍地是细菌和病毒,有细菌没有关系进入我们体内我们把它杀死就可以。

嫃正的反脆弱是暴露于各项不确定性的事件中还依然保持成长。我们不惧怕任何风险这就是反脆弱。

高效运维视频号开通啦~

运维干货、技术资讯、运维成长各种妙趣横生的技术干货,快点关注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率低于多少称为不可能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