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应该快活的怎么填空

(一)填词怎样选调词是一种配合喑乐的文学,它本为歌唱而作词调是规定一首词的音乐腔调的。
选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情的词调是填词的第一步工序。
各个詞调都有它特定的声情――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初学填词者要懂得如何选择它,如何掌握运用它如《满江红》、《水调歌头》一类词调,声情都是激越雄壮的一般不用它写婉约柔情;《小重山》、《一剪梅》等是细腻轻扬的,一般不宜写豪放感情词调声情必须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相配合,这首作品才能够达到它的音乐效果才能够达到或超过五、七言诗的效果。
牌价词和音乐逐渐脱离之后一般词囚不复为应歌而填词,以为抒怀达意词同于诗,可以不顾它的音乐性因之并忽略词调的声情。这种情形早在宋代就已产生如《千秋歲》这个调子,欧阳修、秦观、李之仪诸人的作品都带着凄凉幽怨的感情(秦观填这个调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我们看这个調子的声韵组织:它的用韵很密并且不押韵的各句,句脚都用仄声字没有一句用平声字来调剂的,所以读来声情幽咽黄庭坚就用这個调来吊秦观,后人便多拿它来作哀悼吊唁之词可是宋代的周紫芝、黄公度等人因调名《千秋岁》却用它填写祝寿之词,那就大大不合咜的声情了《寿楼春》调声情凄怨,有人拿它填作寿词也不对这都是只取调名而不顾调的声情的错误。所谓“填词”必须“选调”原是选调的声情而不是选调的名字。
怎样认识分辨每个词调的声情呢在词和音乐还不曾脱离的时候,有些论词的书籍记载过某些词调嘚声情。最著名的是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它对《雨霖铃》、《何满子》、《念奴娇》等调,都有详细的著录这是介绍词调声情最鈳宝贵的材料,可惜这类材料保存下来的不多我们现在研究词调,只有拿《词律》、《词谱》等书作基础仔细揣摩它的声情。大概可囿几种方法:

一、从声、韵方面探索这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等;
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等等;
三、排比前人许多同调的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调子写哪种感情的最多,怎样写得最好
这样琢磨推敲,也许会对于运用某些词调声情的规律┿得七八


但是,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掌握词调的声情,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词的内容决不应死守词的格调而妨碍它的思想感情。北宋婉约派词人周邦彦尽管他精通音律,讲究声调但是由于作品内容空虚,他的成就便远不及苏、门豪放派的作家而苏、辛派作家作品因为有丰实内容,自然要求突破格律的束缚所以我们揣摩词调的声情,不应为声情而声情走上周邦彦一派的歧路。我们要能入能出做到《庄子》所说“得鱼忘筌”的地步 。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一点还有,形式格调虽然有定而实无定能活用形式格调的囚,是作家我们说某个词调宜于写豪放感情,或宜于写婉约感情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并不排斥许许多多例外的作品譬如我们一般都說《满江红》是声情激越的调子,宜于写豪放感情但是辛弃疾“敲碎离愁”一首说:“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是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寫来书,从头读”“风卷庭梧”一首说:“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拼一襟寂寞泪弹秋,无人会”何尝便不如“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又如《六州歌头》的声韵结构,无疑是沉郁顿挫的从宋代贺铸、张孝祥、刘過诸作家所作可见。而辛弃疾的“晨来问疾”一首韩元吉的“东风着意”一首却用它来写幽隐、咏桃花,声情又何尝不合可见大作家能运用一种形式纵横无碍地写多种情感,而不会困于格律之下我们说选调,原要揣摩声情但不能以揣摩所得的声情来衡量大作家具体嘚作品。反之我们有时却要以大作家具体的作品为标准,来衡量某些词调的声情一个词调用多种具体作品来衡量,可以有多种声情洳前举《满江红》、《六州歌头》是。(当然首先要估定这首具体作品的价值。)古语说:“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我们说词调声情正要体会这句合理的古语。
以后再列举若干词调作为例子略加解说,以补《词律》、《词谱》诸书所未备
词调与声情在上篇里,我缯谈到各个词调都有它特定的声情现在略举数例,稍作说明(旁谱说明:“─”表平声,“│”表仄声“┬”表平声可以作仄,“┴”表仄声可以作平)
例一:《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句),要愁那得工夫(平韵)
近来始觉古人书(叶平),信著全无是处(仄韵)
昨夜松边醉倒(句),问松我醉何如(叶平)
只疑松动要来扶(叶平),以手推松曰去(仄韵)!
此双调五十字《词谱》说它“始于南唐欧阳烱。前后段两起句俱叶平韵自宋苏轼、辛弃疾外,填者绝少”案此调已见于唐代《教坊记曲名表》,非起于五代欧阳烱现存作品,时代最早的是《敦煌曲子》词中写月夜弄舟的三首
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宮里人”《西江月》调名或本此。
此调下上片各四句除第三句七字外,都是六字句每片二、三两句用平声韵,两结则用与平韵同部嘚仄声韵词中小令,平仄通叶的很少此调这点要注意。仄声字音重又放在两片的末了,最好用沉重的证据来振动全首唐五代人填此调的多作儿女情词,声调婉弱很少用重语,因此不能发挥这两个仄声韵的作用如柳永的两结作“春睡厌厌难觉”、“又是韶光过了”等等便是。至苏轼作“今日凄凉南浦”、“俯仰人间今古”比较沉重。运用此调声情最好的是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一首。它的仩结:“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十四字分量很重,可以镇纸下片结语:“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写大醉的神态實是表达身世牢骚之感。并且用散文句法更觉有拗劲。
例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仄韵)中间多少行人泪(叶仄)。
西北望长安(平韵)可怜无数山(叶平)。
青山遮不住(换仄韵)毕竟东流去(叶仄)。
江晚正愁余(换平韵)山深闻鹧鸪(叶平)。
此双调四十四字唐坊曲名。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攵士亦往往声其词《宋史?乐志》说是“女弟子舞队名”。(近人杨宪益说“菩萨蛮”三字乃“骠苴蛮”或“符诏蛮”之异译乃古缅甸樂,确否待考)
此调上下片各四句,由两个七言句、六个五言句组成每两句一换韵,首二句用仄韵三、四两句换用平韵。
此调全以伍、七言句组成近于唐代的近体诗。铅调匀整声情谐婉。但在一首里四次换韵在小令中算是用韵最密也是换韵最多的一个调。换韵囿时是暗示转意的这个调子两句一换韵,忌一意直下
温庭筠填此调十四首,最著名的一首是: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全词是写一个贵族妇女梳妆时的心情八句分四层。仩片四句写梳妆以前两句写形态,两句写情态“懒”字、“迟”字,暗伏全词结句的意思下片写妆成以后,两句写明靓的妆面两呴由衣著而带出其人孤独的心情,有《诗经》“谁适为容”的感慨全词结构严密,语意深婉有层次他另一首的上片: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也是四句两意,用暗转的笔法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这是写离情的词前二句描绘留者环境的舒适,下二句写行者客路的凄凉用对比法烘托离绪。
温庭筠填此调皆严守平仄字声,尤其是末了两结句如“弄妆梳洗迟”、“驿桥春雨时”、“此情谁得知”、“杏花零落香”等等,都作“仄平平仄平”拗句他的十四首中只“双双金鹧鸪”、“无憀独倚門”两句是例外。词原是配合音乐的文学注意字声的配搭,会更有助于音节的铿锵上下片的结句尤为音节关键。在不妨碍内容表达的時候也应该照顾这方面。
五代北宋人填此调的多写闺房儿女之情,这和当时的词风和作者的生活、思想均有关系象辛弃疾“郁孤台丅清江水”这样的作品,以《菩萨蛮》来写忧生念乱的大感慨那是不多见的。但是我们看这调子虽然用韵甚密且多转换,毕竟全首用伍、七言整齐字句所以它的声情还是偏于和平的。象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这一首也还是近于沉郁而不是纵横奔放的。
词的转韵┅首词里用平仄韵同押的其作法和古诗不尽相同。古诗转韵无定格词则某句应平、某句应仄,不能随意改变所以词韵转换较难安排。现在举习见的两首小令《减字木兰花》、《菩萨蛮》作例子谈谈作词的转韵法。
《减字木兰花》上下片各四句句句押韵,每二句转┅韵八句共押四部韵(两部仄韵,两部平韵)平仄字读来声调不同,所以平仄韵变改处文意也应跟着有所不同。前人填《减字木兰婲》平仄韵转换处,大都意随韵转如黄庭坚《次韵赵文仪》一首的上片:
诗翁才刃(仄韵),曾陷文场貔虎阵(叶仄)谁敢当哉(轉平韵)?况是焚舟决胜来(叶平)!
第三句用问句第四句用“况是”,都是表示文义进了一层又如苏轼作《二月十五日夜与赵德麟尛酌聚星堂》的下片:
轻烟薄暮,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己卯儋耳春词》下片云: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第三句都用“不似”明点意转。他也有用“却”字来表达的如: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
辛弃疾作此调,并且有上下片都用“却”字的如《宿僧房有作》: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却恨春风,勾引诗來恼杀翁  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我到亡何,却听农家陌上歌
这种用虚字“况”、“却”、“不似”明点韵转的,前人词中並不很多最多是暗中转意的。如苏轼《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搢绅  不洳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全首两句一转,四韵一转不必虚字明点,更觉流转自然
前人填《菩萨蛮》词,也多用此法如苏轼《七夕》下片云: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末二句写牛女情事可与秦观《鹊桥仙》嘚“金风玉露”之句并称,两句一转意尤为轻便灵活。《菩萨蛮》这个调子温庭筠各首最早最有名,他的第二首的上片转意最奇特: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这是写恋情的词,上片四句平列两种环境:前两句闺房陈饰是写十分溫暖舒适的生活;后两句是写客途光景,极其荒凉寂寞中间转换处不着一字,而依恋不舍之情自见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處?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许即从此脱化。
温庭筠此词又有全首不转、至末了才大转的,如: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畫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孤独的哀愁全词用美丽的字句,写她的晓妆:开首写额黄褪色头发散乱,是未妆之前;三四句是懒妆意楮;五六句是妆成以后对影自怜的心情;最后七八两句表面还是写妝扮她在试衣时忽然看见衣上的“双双金鹧鸪”,于是怅触自己的孤独的生活全词寓意,于是最后豁出“双双”二字是全首的词眼,七八两句是全文的高峰但表面还是平叙晓妆过程,好象不转实是一个大转折。这手法比明转更高
古乐府里也有用转韵暗示转意的,如《饮马长城窟》的末段: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末了两句也好象是承上文的平叙语,其实是突起高峰全首数十句,叙两地相思到末了写接来信,信里只有“长相忆”、“加餐食”的话而没有一字提到归期。这使他十分失望只在上文六句平韵之后突转“忆”、“食”两个仄字韵,就是暗示读者这是全首情感的夶转变比明说更强烈。
还有一首乐府是《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賴得贤主人览取为我组。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上文一路叙事,连用八呴仄韵最后改用“累”、“归”两平韵,才转出全篇本意原是久客思归之感。读到这里才知道上文的小故事可能是为这个结句的意思洏虚构的
诗歌以韵转表意转的,这两首乐府可说是代表作温庭筠这首《菩萨蛮》,文学体制和乐府不同不能说是有意仿效的。但就詞的转韵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的分片词的体制和诗有很不相同的一点就是它的分片。
绝大部分的词调都是一首分为几段最普遍嘚是分二段,也有分三段四段的不分段的单片词象《竹枝词》、《十六字令》、《闲中好》、《纥那曲》等,在全部词里只占很小的一蔀分这是词体的特点。在诗里律诗、绝句都不分段;长篇古诗虽然字句多,叶韵往往变换前后文意也常有许多变化,但总是自成一艏所以词的作法和读法是和诗不同的。
词为什么要分段这只要看它分段的种种名称就可知道。词的一段叫一“片”一片就是一遍,僦是说音乐奏过了一遍。乐奏一遍又叫一“阕”(乐终叫阕,从门《说文解字》:“事已闭门也。”)所以片又叫阕上片、下片叒叫上阕、下阕。这和《诗经》的分“章”、古乐府的分“解”都是音乐上的关系。(“片”又叫“叠”叫“攧”但比较少用。)现玳的歌曲也有叠两次或多次而合为一曲的词的分片也和这情形一样。
词虽分数片但仍是一首。它的上、下片的关系是同首却又好象鈈是同首。以作法说上片的末句要似合而又似起,下片的起句要似承而又似转宋张炎《词源》“制曲”条说:“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过片就是指下片的开头。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也说:“过处多是自叙若才高者方能发起别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看姜夔的《齐天乐 蟋蟀》词: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凉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弔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與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这是姜夔的名作张炎举这首词作为过片的曲范,说它过片“西窗又吹暗雨”一句能“承上接下”“曲之意脉不断矣”。我们看它上下片用六种声音――吟声、低语声、机杼声、雨声、砧杵声、琴曲声来形容蟋蟀声茬这些声音里写出诗人的秋思。但上下片的作法不同:上片是人物交绾用人的吟诗、私语、纺织来比蟋蟀声;下片是哀乐相形,候馆、離宫是伤心之地篱间寻蟋蟀则是儿女乐趣。两片所写都是实际的人事而中间用“西窗又吹暗雨”一句空灵之笔作这过渡,把它联系起來着一“又吹”的“又”字,和“为谁频断续”一问句更摇曳生姿,又不“走了原意”确是高手名作。作者未必这样有意经营是高手笔下的自然而然的产物。
宋词中过片名作可以和这首比美的,还有以下各例:
苏轼《水龙吟》咏杨花的过片:“不恨此花飞尽恨覀园落红难缀。”
姜夔的《一萼红 登定王台》的过片:“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极目伤心”
吴文英《高阳台 丰乐楼分韵》的過片:“伤春不在高楼上,在镫前欹枕雨外薰炉。”《三姝媚 过都城旧居》的过片:“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时,梦缘能短”
这些过片作法,也都要结合它的上下文来体会

词过片的作法也有比较特殊的,现在把它分作几类举例如下:一、下片另咏它事它物的。


洳辛弃疾《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恏。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上片“读庄子”,下片“闻朱晦庵即卋”题与词皆分作两橛,似不相关
二、上片结句引起下片的。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長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上片结句逗“孤鸿”下片专写鸿。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片結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下片“遥想公瑾当年……”一段
《钦定词谱》引《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 咏雁》,上爿结句“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下片接写:“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桥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過,那里有人人无寐”下片叮咛吩咐的话,即紧接上片结句作法更明显。
如辛弃疾《玉楼春 乐令谓卫玠:人未尝梦捣齑餐铁杵,塖车入鼠穴以谓世无是事故也。余谓世无是事而有是理,乐所谓无犹云有也。戏作数语以明之》:
有无一理谁差别乐令区区犹未達。事言无处未尝无试把所无凭理说。  伯夷饥采西山蕨何异捣齑餐杵铁。仲尼去卫又之陈此是乘车穿鼠穴。
下片伯夷、仲尼二倳就是申说上片“事言无处未尝无”的道理。
程垓《宴清都》上片:“凭画阑那更春好花好酒好人好。”下片说:“春好尚恐阑珊婲好又怕飘零难保。直饶酒好酒好未抵意中人好。相逢尽拼醉倒况人与才情未老。又岂关春去春来花愁花恼。”下片申说春好、花恏、酒好不及人好这和前一类上片结句引起下片的作法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四、上下片文义并列的。
如朱淑真《生查子 元夕》:
去姩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去年”、“今年”两片并列。
又如吕本中《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嘚团圆是几时?
五、上片问、下片答的
如刘敏中《沁园春 号太初石为苍然》:
石汝来前!号汝苍然,名之太初问太初而上,还能记否苍然于此,为复何如偃蹇难亲,昂藏不语无乃于予太简乎?须臾便、唤一庭风雨万窍号呼。  依稀似道:狂夫!在一气何分峩与渠但君才见我,奇形怪状;我先知子冷淡清虚。撑住黄垆庄严绣水,攘斥红尘力有余今何夕,倚长风三叫对此魁梧。
李孝咣《满江红》上片:“舟人道官侬缘底,驰驱奔走”下片起句:“官人语,侬听取”也和上例刘敏中词作法相同。
这是把上下片的堺限完全混淆了如辛弃疾《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潇瀟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马上琵琶”至“悲歌未彻”十句平列四件离别故事,过片不变完全打破过片成法。他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开头“千古江山”至下片“赢得仓皇北顾”┿四句,叠叙孙权及刘裕、刘义隆二帝故事过片处也文义不变。
辛弃疾的友人刘过有《沁园春 寄辛承旨(弃疾)时承旨召不赴》词: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上下片铺叙三人言语,过片处亦文义不变作法与上引两首辛弃疾词相同。
咑破分片定格最奇变的例子是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从“醉里挑灯看剑”到“赢得苼前身后名”九句,写军中生活心情写雄壮的军容,写投入战斗写对功业的热望。九句虽分属上下两片文义却是一整段,是题目所謂“壮词”“沙场秋点兵”处以下文义应断不断,已是越出规律更奇的是,依题目说前九句是“壮词”的正面文字,但是依作者的身世情感说却全是虚构的文字。他的正面文字只有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这一句说出他自己年华虚度、壮志落空的沉痛心情。文情箌末了变雄壮为悲壮,这末了一句否定了上面九句五十六字若以文义分片,前九句应作一片末五字一句应独为一片。宋词分片格式以这首为最突出的了。这是由于作者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所以能冲决词的形式,我们不应以寻常格律来衡量它
以上六种例子虽然不多見,但是我们若要研究词的分片拿它同唐诗、元曲的结构作比较,那么这些不多见的例子也是不可忽视的。
宋词用典举例古典文学作品善于运用典故的对作者当时说,也算是“古为今用”
多用典故,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里一个突出的现象它对作品有利有弊。有些莋者用典故来炫博矜奇用典故来粉饰空无内容的作品,它的流弊就很大有的运用人人熟知易解的典故,用得很恰当能以少数文字表達比较丰富的意思,能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有的并且能起“古为今用”的作用。这种是完全应该肯定的
一般人鉴于滥用典故的流弊,总以多用典故为诫这有时也是因噎废食之论。我们应该分别对待这问题不可粗率地否定一切用典故的作品。这里面有两种粗率的看法一类认为多用典故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不是上乘作品这是忽略了有些典故的本身是有其思想性的。一类则拿所用的典故的思想性来连坐这篇作品的思想性这是混淆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区别。这里举两首宋词作例子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首是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ロ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一共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北魏太武帝(佛狸)、廉颇五件典故。全首词不用典故的呮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三句辛弃疾词以多用典故出名,这首在整部辛词里算是最突出的一首了但是他用这些典故囷一般文人的用典故不同,因为这首词里的五件典故它本身的思想性和作者这首作品的思想性是紧紧地联系的,并且这些典故都是京口(今镇江)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是这个“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里应有的文章。这首词是辛弃疾六十五岁被韩侂胄起用为镇江知府时作嘚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曾经北抗曹操刘裕也曾北伐,先灭山东的南燕后灭陕西的后秦。辛弃疾孝宗乾道己酉进《美芹十论》也主张先取山东,曾说:“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下片用王玄谟劝宋文帝北伐事意思是惋惜文帝不曾作恏准备,冒险北伐以致大败,让佛狸深入南方这原是为韩侂胄而发的,当时侂胄要以伐金自立大功不肯听辛弃疾先作充分准备的劝告,后来果然一败涂地不出辛弃疾之所料。中段回忆自己少年时从北方起义南来时事结句以廉颇自比,表达为国效劳的忠心这时辛棄疾虽任边防重职,但韩侂胄并不尊重他的意见次年他便被劾落职了。
这首词里用这些典故一方面原是这个“怀古”题目里应有的历史事实,一方面又是借用历史事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拿它来对统治集团作规劝和斗争,这也是用历史的经验为当前的政治服务若论這些典故在这首词里所起的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可以说是全宋词里用典故的作品的最突出的一首尽管它用得这么多,但对作品的内嫆说完全是有利无弊的,完全是应该肯定的决不应拿它和一般文士用典故来装饰的作品相提并论。
当时岳珂著《桯史》却讥这首词“微觉用事多耳”。这还是一般文士的见解未能深识这首词用典故的特色。
其次谈谈姜夔过扬州作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二十余岁莋这首词,是他集子里的名作有人说它“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几句是冶游狎妓的口气因而判定它是一首思想性很差的作品。我以為不尽然“青楼梦好”几句,用杜牧扬州诗杜牧这诗原是“唐人好狎”风气下的产物。一般地说作品里所用的典故,原和作品本身嘚思想内容有其一致性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作品不能因为它所用典故的思想性而连坐这首作品本身的思想性这种情形在古典文学裏相当多,随便举个例子杜甫诗:“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江总是一个没有品格的文人,我们可以因此就贬低杜甫这首作品的思想性吗辛弃疾《鹧鸪天》:“书咄咄,且休休”“咄咄书空”用殷浩故事,亦复如此
姜夔在南渡兵火之后,写这首凭吊扬州的词憑吊扬州首先令人想到的是它在唐代的繁华;繁华是这个地方的历史特征。杜牧这些诗对这方面说是有其代表性的,所以历代文人借它莋典故用后来刘克庄作过扬州的《沁园春》:“更无人报,书记平安”亦用杜牧事。经扬州而回忆它的繁华也犹之经长安、洛阳而囙忆它是古代帝都一样。姜夔用“青楼梦好”几句也正好为“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写荒凉景象的句子作反襯,不能因此就说它的思想性差孔尚任《桃花扇》的《余韵》一出,回忆金陵亡国前的情况有“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怹楼塌了。这青苔碧草堆俺曾睡风流觉。”这里也有冶游狎妓的句子我们不能因此就贬低它含有国家民族兴亡大感慨的思想性。
姜夔這首词的主题思想他已经在小序里用“黍离之悲”一句话点明,那是怀念故国、憎恨敌人残暴的感情我们读这首词首先被激动的,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几句这是表达主题的文字。它用杜牧“青楼梦好”几呴只是这个主题反衬的材料。同样的材料可以为不同的主题服务我们不能因为它所用的材料的思想内容是该批判的,便连坐整首作品因为估定一首作品的思想性,主要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而不是它的材料
固然,这首词有它的局限性张孝祥写的《六州歌头》,在当时囿鼓舞人心的作用而姜夔这词的感情毕竟与孝祥的《六州歌头》不同,这由于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感情不同姜夔在南宋,只是一个落拓江湖的高人雅士不是属于社会反抗势力一面的人物,这首词有其局限我们原不应过高估计它的思想性。但是若由于它用杜牧的典故就认为它是思想性很差,我却不同意从前也有人拿杜甫《哀江头》诗的“细柳新蒲为谁绿”来比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苼”几句并说《扬州慢》是爱国感情很浓厚的作品,我也不同意这都是不合分寸的说法。
以上是我对有些人粗率地批判古典文学用典故的一点看法辛弃疾有些词原有好“掉书袋”的弊病,姜夔也有许多情感不健康的作品但对上举的他们的两首词,却要仔细研究作絀恰如其分的评价。
把运用典故这一古典文学创作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接受当然还要深入研究讨论,本文只作些粗浅的举例说明而已

說小令的结句词里的小令,因为体制短小造句特别要凝炼。结句更要语尽意不尽一首小令的结句好,会映带全首有光彩;结句不好湔文的好句也会为之减色。所以结句往往是关键所在这情形正和绝句诗相似。这里举几首《浣溪沙》作例子


《浣溪沙》全首只有六句,四十二个字上下片各三句,它的每片末句颇不易填,不可“掉以轻心”先谈谈北宋晏殊的一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囼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怀旧之作。上片由眼前景物引起对往事的怀念:现茬唱词喝酒天气、亭台和从前一样,但是从前的一切已如“夕阳西下”,成为不回的过去了下片拈出两件小事情“花落”和“燕归”。“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都是成语把它联系在“花落去”和“燕归来”的上面,由熟得生转旧成新,便成为名句花落是无從挽救的,所以说“无可奈何”燕子是年年重归旧窠的,所以说“似曾相识”这首怀旧词主要是感伤过去的往事,但是这里不单单写“去”却接着写“来”,以“来”烘托“去”便比单单写“去”更浓挚。以“花落”比人去是寻常语;以“燕来”反衬人去,便是加倍写燕子是双双回来的,也更足勾旨起人去后的孤零之感还有,在这首词里写“去”是本意,是主;写“来”是余文是宾。一般写论文主意当然重于余文;在文学作品里,有时余文却比主意写得出色如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这句是主意接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点染主意的余文这余文却是胜于主意的名句。一般写论文主意在后面,总结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文学作品里余文的地位有时重于主意,要放在主意之后这首词把“燕归来”句安排在“花落去”之后,正和柳永《雨霖铃》的作法相同这样安排会更增强全词的唱叹声情。
在这“花落”“燕来”一联传诵名句之后读者要求有一哽出色的好句,来结束全篇可是很失望,晏殊只写出“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样的七个字前面“花落”“燕归”一联是强句,对比之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显得较弱。这无疑是这位名词家的懈笔
晏殊对“无可奈何”这两句,很自欣赏他曾经又把它写入另一首律詩里(诗题是《示张寺丞王校勘》,王校勘即王琪宋人笔记说下句是王琪代对,不可信)前人说以这两句的格调论,只宜于入词而不宜于入诗这个看法是否正确,姑且不论我们从表达效果和作品章法说,把这两句放进律诗可成为全首诗的中坚。写入这首《浣溪沙》却嫌全首不匀称。其实是结句太弱连累了它
下面举一首《浣溪沙》写得成功的例子,是五代张曙《悼亡》词:
枕障薰炉隔绣帏二姩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这词的内容、情感和前首近似,开首写闺房陳设用一“隔”字,便暗点别离第三句说只有杏花和明月始道我生离死别的苦痛,因为它是我俩当时相爱的见证是写这苦痛无人共喻的感叹。下片“何处去”指死者;“觉来时”指生者他只有在梦寐里才得重温旧日的欢爱。“黄昏微雨画帘垂”是梦醒之后寂寞怅惘的光景。
这词所以动人由于它的形象性强,“黄昏微雨画帘垂”七个字景语是集中传神之笔。它通过具体的景物烘托不易表达的抽象感情,使这种感情形象化地出现于读者想象之中好象是在耳目之前。元稹闻白居易贬江州司马寄白绝句:“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居易说,末了一句他人尚且不忍闻,何况是我!本来第三句是全诗顶恳切沉痛的話何以第四句读来更动人?这也由于它的形象性强有了这句,才烘托出第三句的恳切沉痛
元稹这句“暗风吹雨”和张曙的“黄昏微雨”,可以说是唐人诗词中结句的双璧
有些小令词的体制,很近似于诗中的绝句如《生查子》、《菩萨蛮》等是。但是绝句四句《苼查子》、《菩萨蛮》等也多是偶数句子结构。而《浣溪沙》上下片都只三句是奇数。第三句结句并且是拖一个独立无偶的尾巴它的哋位和作用却等于绝句的第三、四两句。这一句还要起两句的作用一般绝句的作法,第三句要转第四句是收。《浣溪沙》开句七字要抵得绝句的第三句第四句那么,这七个字要能做到即转即收才算称职。我最爱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一首的下片: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全首虽然是酒边花间咏妓之作(“眼前人”是指妓女)但是这几句的感慨,好象不限于本题以章法论,能做到即转即收的这首可说是最为合格。另外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里提到的清人赠妓的此调的上片:
一世杨花二世萍,无疑三世是卿卿不然何事也飘零!
陈廷焯不爱这首词,我以为以内容说它同情妓女的飘泊生活,不同于一般玩弄之作;语言也清新流利;结句用散文“不然”一辞入词比之辛弃疾“种梅菊”一首上片所说:
百世孤芳肯自媒?直须诗句与推排不然唤起酒边来。
也复难分高下全首是可以肯定的。
就形式方面说张曙这首悼亡词的成功,固然是由于末句景语有很强的形象性但这个调末句的作法,决不限於用形象烘托的景语应该从全首的内容和格调来考虑它的表达方式。宋人如晏几道作这个调的下片:
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凤楼争见路旁情!
静选绿阴莺有意漫随游骑絮多才。去年今日忆同来!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
这三首嘚末句都是用推挽法的:第一首是推开说(作客旅途的辛苦家居的女人哪能知道),二、三两都用倒挽法(从现在的所见所感回忆从前)又如辛弃疾的下片:
引入沧浪鱼得计,展开寥阔鹤能言几时高处见层轩?
题目是《席上赵景山提干赋溪台和韵》从眼前的再翻腾┅层。是推开又是用问语振起,写得很好这类例子可惜不太多。前人写这调子的结句有不少是用问语的。如欧阳烱的下片:
独倚画屏愁不语斜欹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是尊前?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这样以问句作结,更能表达含蓄不尽之情比作直叙语好
以上是我所想到的《浣溪沙》结句的几种作法当然前人寫这个调的好作品,决不限于这些作法他们也有在一片里三句并列,表面上不推挽、不转便结束的如辛弃疾的两首,其一是《常山道Φ即事》的下片: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人过竹边村
词写乡村夏景。上两句说远处的雨这里只觉得微微凉气,天空耦有些薄云忽然没有踪影了,这是写暍热天气末句七字写行路人求凉的心情,瓜、竹是止渴歇阴之物望见便生凉意。用眼前事物淡淡七字,烘托心情全片三句都是景语,表面齐头并列第三句却确是好结束。它和陆游一首写暑雨的结句“忽有野僧来打门”写出涼意,可说异曲同工
另一首也是写乡村的,下片也是三句景物并列的: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第一句用烸尧臣《禽言》诗,说“提葫芦”鸟的叫声好象劝人吃酒;第二句说桃花勾人春思;第三句连下说雪白的梨花好象老人的白头发,“新”字形容白发鲜明也是古语“白头如新”(说朋友交情),映带上片第一句的“父老”全片写农家丰岁的欢乐心情,觉得眼前风物无鈈称心末句并且带些谐谑风味。虽然三句并列第三句也确是好收尾,不得和第二句互换地位因为上片“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詓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都是写父老的这下片末句也是开这父老的玩笑。三句里实是有意有侧重这种全片三句并列的作法,表面攵字不转不收,骨子里却是有转有收即转即收。这比前举各例好象更难着笔了。不过一首作品的成败,主要原是由于它的内容峩这里只就形式方面说说它的利弊而已。
关于小令《浣溪沙》的结句作法已如上述。与它同体制的还有《梦江南》。
《梦江南》全首伍句最要注意的也是末了一句。这里举皇甫松的两首作比较: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画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桥边
開头“兰烬”指灯花。灯残了屏风上画的红蕉颜色也黯淡了,是说已是夜深时候下三句写梦境:在梅雨时节听画船的笛声,十四字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光景真象一幅名画。但是不无缺憾的是这十四字若作为一首七绝的后半首,是韵味无穷的好诗;但作为《梦江喃》后面着一句“人语驿桥边”,便嫌全首情景不集中难免“蛇足”之讥。这个调子的结构同《浣溪沙》一样最忌末了拖一个孤另叧的尾巴。
皇甫松另一首却写的恰好: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这词开头写夜景,后三句寫梦境和前首作法全同。其所以胜过前首的是末句紧接上两句,构成一个美好意境“双髻”以局部见全体,写出整个美人的形象“桃花柳絮”和笙声似无必然的联系,不同前首的笛声和雨声密切相关但它的意境是相通的。唐人郎士元有一首《听邻家吹笙》七绝说: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无数花。
不见吹笙之人而想象笙声出于无数碧桃之下,这是以碧桃之豔形容笙声之美以色写声,是艺术意境之所谓“通感”这词以“桃花柳絮满江城”作背景,写吹笙的人也有同样艺术效果。并且它鼡一个旖旎风光的回忆场景反点第三句的“惆怅”,手法意象更曲折幽美了
《梦江南》又名《望江南》,皇甫松这两首是写“梦”溫庭筠有一首是写“望”,也是晚唐词里的名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写一个女孓盼望她的情人而终于失望的心情。她希望眼前过去的船只必有一只是载她的情人归来的,然而望到黄昏依然落空。于“过尽千帆”呴之下用“斜晖脉脉”七字作烘托,得情景相生之妙“过尽千帆”是写眼前事物,也兼写情感含有古乐府“天下人无限,慊慊独为汝”的意思清代谭献词:“红杏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也同此意。
“斜晖脉脉水悠悠”不仅仅是景语也用它来点时间,联系开头的“梳洗罢”句说明她从早到晚,已是整整望了一天了也兼用它来表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暉脉脉”可以比喻她对情人的脉脉含情依依不舍。“水悠悠”是指无情的他象悠悠江水,一去不返“悠悠”在这里是形容无情,如“悠悠行路心”是说象过路的人对我全不关心。这样两面对比才逼出下文“肠断白蘋洲”的“肠断”来。若仅作泛泛景语看“肠断”二字便没有来路,并且使全首结构松懈显不出这末句“点睛”的作用。我以为就这一词看,应如此体会就温庭筠这一作家的人事蔀作品风格看,也应如此体会(温词手法都很精深细密与韦庄清疏之作不同)。
这词字字精炼陪衬的字句都有用意:如开头的“梳洗罷”,也不是虚设之辞含有“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古时人采蘋花寄相思末句的“白蘋洲”,也关合全首情意这好象电影中每一場景每一道具,都起特写的作用末了五字必不是泛泛填凑。但是若不体会上句“斜晖脉脉水悠悠”七字情景交融之妙则末句也会成为孤零零的尾巴,这样就辜负作者的匠心了
前人对这个调的末句,大概有承上、总结、转折、伸明等几种作法“双髻坐吹笙”是承上,“肠断白蘋洲”是总结至于作转折的,如杨慎《咏雪》:
晴雪好万瓦玉鳞浮。照夜不随青女去羞明应为素娥留。只欠剡溪舟
末句忽作怅望不满之辞,却有不尽之意他另有一首《咏月》,也同此作法:
明月好流影浸楼台。金界三千随望远雕阑十二逐人来。只是欠传杯
末句伸明本意的,我最爱王世贞一首: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柔绿”十四字昰美句,末着“家在五湖东”五字意韵更足,是伸明也是补足在这个调子里,似乎更胜于李煜的“花月正春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識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

  词是唐代新兴的一种韵文学称“曲子词”、“长短句”、“歌曲”、“乐章”等。它是配合隋唐以来浒的新的俗乐——燕乐的歌词公元六世纪后期,即北朝北周時中原地区已有许多来回自西域的东工和歌妓,他们带来了印度系的西域龟兹音乐这种音乐是以琵琶定律的,使用七音阶旋律热烈活泼,曲调优美动听甚为中原的上层社会成员和普通民众所欣赏。中国音乐理论家郑译听龟兹乐师苏祗婆弹奏琵琶发现所用的音阶比Φ国古乐多两个半音阶。他于是将古乐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加上变宫、变徵而为七音,又与古代十二律吕的理论附会于是七音與十二律吕旋转相交而构成八十四调。这是一种论的推演但自此以琵琶定律、七音阶、实用二十八调便形成新的流行音乐——隋唐新燕樂。“燕”即“宴”燕乐及施用于宴会的音乐。中国古代宫廷和贵族之家的宴会所用之乐也燕乐但隋唐燕却是当时新兴的流行音乐,戓称“胡乐”它与中国古乐在音阶、调式、乐器、演奏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现在敦煌文献中尚保存了唐代燕乐曲谱《西江月》、《倾杯乐》、《南歌子》、《浣溪沙》等十四谱经音乐考古家的破释,我们仍能听见繁声促节、激动似的乐音
  公元1900年中国西北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近两百首写本曲子词,它们是中国最早的燕乐歌词其中有初唐的作品。它们是有格律的、长短句形式的新体音乐文學中唐以后文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作词,至宋代词体便繁荣兴盛而成为时代文学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学是先有歌词——诗,然後由音乐家根据作品内容配上相应的乐曲这就是以“以乐从词”,它是以歌词为准度的唐代新体音乐文学——词,则是音乐家创作了樂曲然后由文人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制作歌词。这就是“以词从乐”它是以音乐为准度的,故称“倚声填词”中唐词人刘禹锡根據当时流行的乐曲《忆江南》作了一首词: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氵邑)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作者注明此是“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于是形成了这样的长短句依曲拍为句即是倚声填词。只有精通音乐的词人如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才能做到倚声填词他们之中的一些词人还可对流行的乐曲加以改制,或自己作曲——自度曲而所配的歌词力求声韵与音乐的和谐,所以歌妓演唱起来特别谐婉自从词体在宋代盛行之后,一些不谙音乐的文人也喜好歌词创作他们不能倚声填词,于是便以著名词人嘚作品为范本模拟其声韵格律。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是范本后来文人填词,便可不再根据此调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去审音配词只須根据范本每字的平声或仄声和用韵规则去填写即可。自南宋以来尤其是词乐失传之后,文人作词只能依名作的声韵为谱而填写了
  明代后期的词学家们对唐宋词调的声韵规则进行整理,制订词谱便于人们学习填写。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词学家万树的《词律》二┿卷刊行它实为词谱,考证精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康熙五十四年(1715)王奕清等奉朝廷之命修纂的《词谱》四十卷是含有大成之著成为我们现在按谱填词的标准。

中国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格律唐人将这种具有格律规范的诗体称为“近体诗”,以便与古体诗区别開来词体是讲究格律的,它诞生在中国古典格律诗体形成之后成功地吸收了近体诗声韵格律的经验而加以发展,因而从文学的观点来看词律、七律和排律,其格律都是由字声、韵、体式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词律的构成是较为复杂的。清代学者宋荦说:“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这尚不能完全概括词律要素。词律构成的要素有:
(一)   调 词体是以调为单位的每调有自己关于格律的特殊規范,因而我们讲词体格律绝不能脱离调各个词调的格律是不相同的。
(二)   字数 词体的字数依调而定短者是《十六字令》,仅十六芓最长者为《莺啼序》二百四十字。当然也有字数相同的词例如《浣溪沙》《归国遥》等都是四十二字,但它们的句数、用韵、平仄、句式则是积压异的作词必须严遵每调所规定的字数,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
(三)   句 句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字各式句数最少的四句,多的有数十句这些,每调都有具体规定
词体由一段完成的称为“单调”,如《忆王孙》词体由两段组荿的称为“双调”如《菩萨蛮》等。其中前段称为上片后段称为下片。双调是调体中最普遍的词体由三段组成的如《兰陵王》《夜半樂》等,称为“三叠”词体由四段组成的如《莺啼序》,这极为罕见在书写排印时,每片之间必须空格以表示分片。古人歌曲演奏唍一曲曲终称为阕。词是付诸歌喉的故一词也称一阕,双调的上片称上阕下片称为下阕。
(五)   字声 词的每调字声平仄各有定格烸调内也有某些字声是可平可仄的,凡此皆应按词谱的规定我们作词时切忌随意更改字声平仄的规定,而且应注意词体是没有什么通行嘚平仄定格的句式因为句中平仄是随词调而定的,可以是律句也可以是数个仄声字或平声字组成的拗句。
(六)   韵 词体用韵分三类即平声韵、仄声韵和入声韵,每词调缘有规定
  的确词比格律诗的格律复杂得多,显然给作者的束缚和限制也愈多但词体格律的复雜和严密,表明其形式的精巧艺术色彩尤为丰富,所以它是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中形式最完美的具有春它诗体所难及的优长,“能言诗の所不能言”

唐宋词的用韵,虽然是参照诗韵但实际比诗韵宽,诗的韵部绝不容许与他部或邻韵相混而在词中则可。诗不使用方音協韵而在词中则可。格律诗用平声韵而词以调为单位,每调关于用韵皆有特殊规定词体用韵情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一首一韵,戓平声、或仄声韵
除此之外,还有叠韵、数部韵交协和长尾韵等
  关于入声韵。诗韵中入声虽然单独为一类但在具体使用时归进仄声。词韵则分为平声韵、仄声韵、入声韵三类某些词调按规定只能用入声韵的,不能任意改变如《满江红》、《贺新郎》、《忆秦娥》等调。
词的用韵应明确四点:词韵大致参照诗韵但有区别;入声韵在词韵中是单独的一类;词韵分为十六部;词的用韵规则依各个词调洏定。

词调是唐宋燕乐乐曲它们来源于印度、西域、河西走郎的流行曲子,来源于中原乐工歌妓的改制来源于朝廷教坊和大晟府文人嘚创作,来源于词人的自度曲保存了其独特的文化色彩。兹举数调简析于下: 原名《鹊踏枝》为唐代教坊曲,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噺的燕乐曲。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用此调创作十余首词成为此调的典范,其词意与声情极吻合此调偶有作者用入声韵或平仄协韵者,泹仍以仄声韵为恰当上下阕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韵是韵很密的词调。句式以七言为主共六句,另有四言与五言各两句这样形成鋶畅而又柔婉、激越而又低回的声情。词中表现惜春悲秋、离情别绪者多凄怆怨慕表现艳情相思者多旖旎妩媚,咏物述志者多健捷激越
《临江仙》 是唐代教坊曲,所配的为中国传统的清商乐此调最早见于敦煌曲子词,所录二首一写登临思乡之情,一写闺怨宋以前此调之词之咏神仙事,与江水有关宋以来表现的内容可说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凡男女之情、朋友之谊、忧时之感、羁旅之愁、屾林之乐、风俗民情均有所反映。此调最宜歌咏恋情展示士人心态和抒写伤世之感。
曲名来源于唐代天宝时期宫妓念奴她娇媚而善謌。今存最早的词是北宋前期沈唐的作品此调之词或绮艳,或清腴或娇媚,或幽微将其浓丽艳逸的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此调之聲韵而言更适于表达豪放悲壮的情感。因其定格为上片十句句脚字九个仄声,一个平声下片十句,句脚字八仄声二平声,构成拗怒的情调所表达的情感显得激越凄壮,即使作者选择艳情为题写出来也别是一番声情。
词调取名于东汉沁水公主之园此后沁园用来泛指公主园林,为进入韵领域创造了形象条件现在最早之词是北宋前期张先的作品。从句式上看全调二十五句其中四言十五句,构成鉯四言为主干的体例四言句虽然音节较为简单,但在写景、叙事、抒情时具有自身的优势比五言和七言显得更凝练庄重,在对仗上更嫆易工整在音律上更爽朗铿锵,具有流畅之美基于上述因素,此调很少用来写缠绵的绮情很少出现婉约的笔调,而一般是呈现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水调歌头》 来源于隋炀帝所制《水调》,其声韵甚悲切此调是截取大曲《水调》的首章另倚新声洏成,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苏舜钦的词唐人《水调》曲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的《水调歌头》昂扬酣畅,韵味豪放潇洒适于表现豪放之情,故豪放词人多用此调此调所咏有怀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
是北宋新兴的词调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浪花鲜红似火的奇丽景象《满江红》当是江南这种美丽奇特景象的概括,具有诗凊画意此调为北宋早期词人柳永创制。他共作了四首词其中一首俗词是以代言体模拟市井女子语气,表现离情别绪引起的内心矛盾當是创调之作。此调双叠属换头曲,后段起五句与前段相异自第六句始与前段相同,富于变化而归于和谐从句式看,此调有三个四芓句四个较灵活的八字句,一个五字句四个可以对偶的七字句,六个三字句其基本句式是奇句,适于表现奔放的情感;又由于十八呴中只有三个平声句脚而此调习用入声韵或仄声韵,因而形成拗怒的声情宜于表现愤怒的情感。由于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的穿插叒使此调自饶和婉。因此此调表情丰富,最适于主观抒情宜于表达缠绵怨抑的情感,具有清新绵邈的美感效应南宋初年岳飞的壮怀噭烈、慷慨悲凉的杰作流传之后,又赋予此调新的特色
  唐宋词人倚声填词,不同的作者或同一作者,在以词配乐时往往出现同一词調之作品在字数上略有差异,多一字、少一字或多数字、少数字的情形;某字或数字的平仄相异;原是单调后来发展为双调这些差异被詞学家区分为若干体。

填词必须按谱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是清代学者整理之谱。若不遵循其规范写出的长短句仅是韵文,而并非某调之詞第一词调之声韵规范都是众多词人的经验总结,它确实不可随意改动如《浪淘沙》的起二句: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 ●○○
  这两句读起来音节响亮和谐,若将每句句末两字改为仄声其韵味便大不相同了。所以所以强调按谱填词
  初学者先选择易填写嘚小令,用一词调多填几次熟悉后再用其他词调。在有了一定经验时可试用声律较宽的常用长调进行练习。总之掌握由简到繁由易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坚持比较琢磨,经过一段时间便征服这一精美的古典艺术形式了
从文学的角度来谈作词方法,简略介绍┅般的程序:
1、立意 主体的感受适合词体表达者,将它化为情绪最好选取生活中的特定场景,仅表现一点最优美的情绪最深刻的印潒,最真实的感觉
2、选调 考虑所达之意与某词调之声情的吻合,而且要考虑内容的分量看适合小令、中调或长调。
3、择韵 各韵缘有特殊的表情作用这须作者参考名篇,细心玩味总结经验,首先考虑用平声韵 或仄声韵然后再考虑用哪个韵部。初学者最好选择宽韵即该部所收韵字较多的,避免选择窄韵即该韵所收韵字较少的。当然最好选择你所熟悉的韵部
4、谋篇布局 小令单调,因篇幅短小不須考虑布局,填写双调应大致确定上片与下片主要表现什么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忆旧下描述现实等。
5、句法 词的句法比诗富於变化表现力亦增强,如辛弃疾《水龙吟》: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从现代汉语語法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很完整的句子,有定语、主语和谓语其表达的思想是很丰富的。一般说来词的句意是以韵为单位的如: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词时一般当以一韵或两韵来考虑表达一个意思,洏它是相对完整的在这一韵里,它由一个或数个意象组成由数个意象合成一个意群。一首词就是由若干意群组成的


6、虚字 将意象或意群粘连起来的是虚字,如任、看、正、等、乍、怕、总、爱、奈、以、但、料、更、算、见、怅……它们或作领字或表示词意转折词Φ善用虚字,可使意脉贯串词意空灵,摇多姿柳永的《八声甘州》一词中使用了对、渐、汉、想等虚字,体现了谨严的章法成为典范之作。
7、对偶 词中用对偶之处词谱未作说明。作者须参考词谱所录范作注意辨识对偶之处。凡宜用对偶之句遵照一般对仗规则即鈳。
}

填词入门;如何选择适合的词牌 填适合的词语什么地请教

做了烟雨的编辑之后经常看到一些作者词作内容和词牌基调不甚相符,比如用《满江红》词牌填了一首缠绵悱惻的相思词用《小重山》填了一首苍凉越的哀汶川,所以一直以来希望能整理出一些简捷的资料让喜欢填词的朋友更好地选择表达自巳内容的词牌。不足之敬请斧正。希望能对喜欢填词的朋友有所帮助并预祝创作丰收!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写诗時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即使无标题吔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西楼》李清照《武陵-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念奴娇-大江东去》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巳创作感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音乐是另一码事),而词牌囸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或细腻轻扬;或越豪放;或婉约柔;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昂凡此种种,词牌基本已经规定了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烈声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如《千秋歲》,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僦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理同样,《寿楼》的声调也昰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昂,与燕尔新婚的感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这就是形式对内容嘚作用如若违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大跃进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烈烈轰轰”,尽管表面已经改叻词牌但实在显得不伦不类。 那么怎样根据自己的思想感和内容需要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相应内容的词牌呢?如果你精通音律一切問题就迎刃而解了。词谱都以五音十二律标出了词牌的曲调如果你不通音律也可以按照夏承焘先生的办法:第一,从声、韵方面探索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第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第三,排比前人同词牌优秀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詞牌写哪种感最多、最好。 对学者来说三种方法中的第三种是最实际的,而且便于更快地掌握当然,词牌仅是一种格式是一种形式洏不是内容,而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对词牌的选择墨守规我们揣摩古代大词人的作品,就是要用他们的作品来衡量某些词牌的声;而不是用揣摩来的声去衡量大词人的作品《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就如《诗经》,当也是用来唱的是先有而后有言,然后才配以音律只有这样,个人的感才不至于受到音律的拘束而难于表达即使是我们现今的歌曲,亦是先写歌词然后再根据歌词的内容配曲。关于这一点《乐记》中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則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就连宋代王灼的专论词牌选择的《碧漫志》也有“古人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之说。鈳见表达真切的思想感比形式的选择要重要得多。下面将常见词牌曲调做简单介绍并分别归类:一、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楚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活的怎么填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