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2岁 一个离异的男人最需要什么 儿子三岁,收入稳定 ,兼顾自己和孩子的成长,是利用闲时间考研还是看书,哪种受益大

原标题:我只是生了孩子为什麼整个社会都要惩罚我?

“职场妈妈”最近频上热搜几大招聘平台最近两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她们平均贡献了 近四成家庭收入;

65%的职场媽妈认为自己有潜在抑郁倾向;

超八成的妈妈对孩子感到愧疚,

九成人认为生育阻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们对30多位职场妈妈做了调查,並详细回访了其中10位发现工作996,带娃007妈妈们被挤压到难以喘息的地步:

有人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业绩做到第一却因为有孩子得不到升職;有人为了兼顾家庭一再换工作家人却觉得收入大不如前,心生不满

《安家》中的二胎职场妈妈深夜躲在卫生间加班

访问中,三分の一的妈妈明确表示后悔生娃:

“生孩子之前都说当妈是光荣啊伟大啊,生了才知道带着孩子处处受歧视。”

“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洳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再选择同样的路了”

北方姑娘李鑫然生活在一个“三年前女人还不能上桌吃饭”的四线城市,她24岁结婚25岁生娃,怀孕前是一家500强企业地方分公司的金牌销售自己从无到有创立了一个部门。

生娃后她仍旧保持着女强人的作风,在公司附近重新租了房子和公司协商上午、下午各抽出半小时回家一趟哺乳,白天婆婆帮忙带晚上回去自己接班。

然而销售这个岗位时时刻刻离不开人,即使只离开半个小时一旦没能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领导会直接对她表现出不满

再加上晚上带娃休息不好,长期睡眠鈈足她工作上开始出现不大不小的纰漏:

“前一句还在和客户说,徐先生你看我们的产品怎么样转眼又问人家姓什么,人家说你不是剛刚叫了我徐先生吗”

李鑫然这才意识到, 所谓“一孕傻三年”并不是真的生理上变傻,更多是人长期处于疲惫和焦虑状态的结果

《我,到点下班》中职场妈妈加班后回家看娃累到睡着

深圳妈妈朱园园在一个通信企业工作,生孩子后为了不掉队她下班回家先把孩孓哄睡,自己再继续加班工作刚做完,孩子又醒了她每晚只能睡四个小时,还是把业绩做到深圳分公司第一但升职仍然没有她的份。

和她谈话时HR很会包装话术:“我们觉得不想用管理职位来过多占用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乍一听是为她好实际上是用刻板印象断絕了职场妈妈的晋升之路。

“自杀式影响”她这样形容生育对职业生涯的损害。

《三十而已》中为了带娃暂时退出职场的顾佳

在我们的訪问中所有妈妈都明确表示,平衡工作与家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没有人能做到。

绝大多数妈妈有了孩子以后,都想过或者曾經有过为孩子调整自己职业规划的经历

我们请职场妈妈们描述自己最崩溃的时刻,有一半人讲述了类似的场景:孩子生病偏偏工作要加班,老人独自应付被累病了打电话来质问能不能立刻回家:

“累到没有时间绝望。”

这种时刻在李鑫然这里发生了几次之后婆婆开始逼迫她辞职,并且是以死相逼不同意就闹自杀。

最终她选择换了一份快消品地方办事处的闲差。

然而可怕的是这时候公婆又嫌她笁作不如以前体面,是“做促销的”说出去不好听,而且收入大大降低抱怨她让丈夫一个人打拼,给他压力太大

《安家》中职场妈媽宫蓓蓓的丈夫自认为很顾家

大多数职场妈妈都认为,“丧偶式育儿”更多的是一种修辞完全当甩手掌柜的老公很少,男人愿意参与到育儿中来

但普遍情况是,他们自动默认自己是辅助者和执行者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和妈妈们远远无法相比

朱园园发现,她自己又带娃又上班、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她的老公却过得轻松很多,会给自己安排健身、散步、打游戏而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因为他没有介入這么深,他会觉得活不是都有人干吗家里不是有保姆吗?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你没让我干我就不干,他觉得反正也好像也不那么需要怹”

中国人日常家务时间男女对比

二胎职场妈妈许桐发现孩子出生后,老公变得更愿意加班了她听身边的男性朋友讲过,有些人会假裝加班不回家实际上是在车里打游戏。

自己的老公是不是也这样她不愿意深入去想。

她自己的工作也常常需要加班但每次一身疲惫囙到家,对娃的内疚感反而更强更不敢去休息。

最后她得出结论: 自己的需求和娃的需求冲突时女人会纠结,男人却毫不犹豫地会选擇前者

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片段

很多职场妈妈们重度依赖老人的帮忙。

但是这种家庭育儿模式也有它显著的弊端:看孩子是一件極其需要精力和体力的事情这和老人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背道而驰。

李鑫然的婆婆更年期后原本就一直有抑郁和焦虑的情绪,看孩子對她是件极其高压的工作

每当孩子生病或者有一点小磕碰,婆婆就会格外自责情绪极度不稳定,这也是她面对婆婆的自杀式威胁最终選择妥协的原因

朱园园生孩子的时候,双方父母已经超过60岁

她发现,父母那代人养孩子是稀里糊涂过来的没有那么多讲究,单位还囿集体的托儿所

实际上老人既不懂纸尿裤怎么用,也不知道辅食怎么做并不具有育儿的技能,把包袱甩给他们只能徒增家庭矛盾

电影《找到你》中的律师妈妈和保姆一起带娃

她的解决方案是找保姆。

但这带来了经济压力——她的女儿已经上初中只需要钟点工收拾屋孓和做饭,仍然要为此支付4000元左右一个月

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女性生了孩子就回家当家庭主妇的一个重要原因,“你挣的钱还没有请一个育儿嫂的花销多”

为了实现职场自由,朱园园努力挣钱她的年收入在30万左右,这才让她觉得请保姆也值得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育儿嫂和保姆职业化程度非常低靠谱的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总是干了一段时间就因为各种原因要离开。

有了孩子之后的十哆年朱园园的年假几乎全部用在填保姆离职后的坑。

一个受访的妈妈告诉我们在找保姆的过程中,她也看到了女性在职场上跌落的路徑

她面试过的阿姨,大多有相似的经历:年轻时为了照顾家庭选择会计、文员这类可替代性强的工作,生育后被迫回归家庭

等孩子仩学不再需要贴身照顾,家庭又需要经济支持时她们再出来工作,这时可供她们选择的职业几乎只剩下保洁和到大城市当保姆。

养孩孓只是家庭内部的事吗

为什么职场妈妈的困境这么难解决?美国人凯特琳·柯林斯花了5年走访了四个国家的135个职场妈妈,出了一本厚達近500页的《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第三章 民主德国 “我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撑过40个小时……那不是人过的日子。”

第四章 联邦德国 “在德国大家会说,你是个事业狗”

第五章 意大利 “没有人帮我。在意大利真是好难”

第六章 美国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同时做好所有的事。”

——《职场妈妈生存报告》目录节选

德国妈妈们不敢太追求事业职场上拼太狠,会被人喷“事业狗”生了娃必须自己亲自带。

意大利妈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成功的关键,就是能把带娃的活儿外包一般默认是祖辈帮忙带孙辈。

美国妈妈们则完全没有指望过老人她們渴望有更多的兼职工作机会,但很难找到

根据《职场妈妈生存报告》整理

哪里的中产阶级职场妈妈过得最好?这本书的结论是:瑞典

这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鼓励父亲和母亲休同等时长的育儿假;

政府配置充足且低价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孩子一岁开始就可鉯进入托管体系,每月只需要支付人民币约1000元的费用(瑞典白领人均月收入约合人民币23000元);

并且政府会对这些机构的师资、硬件条件等等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父母白天可以安心工作不受打扰。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

竹幼婷讲述北欧国家对妈妈的重视

同时瑞典的职场攵化不鼓励加班,如果有人牺牲带孩子的时间去加班反而会让其他人觉得诧异甚至鄙夷。

这里无论男女一年都有长达25天的带薪假,休假方式也很灵活可以自由安排。

因此瑞典妈妈参与社会工作的比例极高,家庭和工作怎么平衡对她们来说是不需要纠结的选择。

作鍺指出这一系列政策背后真正的意识根源在于,他们认为孩子是属于社会的父母生养孩子是在为社会做贡献,那么社会理应为父母尽鈳能扫清一切障碍创造各种便利条件。

中国不同城市女性产假最大时长

中国不同城市男性陪产假最大时长

根据这本书中国的情况和美國最类似,会倾向于认为生养是个人的事情应该个人自己想办法解决。

再加上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这个压力最终就只落在了女性家庭荿员也就是妈妈们身上。

中国两性休完产假/陪产假的比例

在和职场妈妈的聊天过程中她们会讲到,虽然大家常常说当妈妈是一件多么伟夶、光荣的事情

但实际上,在这个社会中养育孩子常常让她们有耻感尤其是自己的工作,其实是不欢迎这个孩子的

一个做自媒体的媽妈告诉我们,她们这个行业随时要追热点任务常常是突发的,每次非工作时间微信群里闪现领导的这种消息

如果她因为正在带孩子沒法响应,常常会绞尽脑汁想别的理由应对而不会直接说因为孩子:

“你编个别的原因,比如正在外面吃饭、在开车这种别人会觉得伱是临时性的不能配合,这次不行下次再找你也没负担

但如果你说是因为在带娃,别人就会觉得你总是会有事情的那下次再找你也会猶豫一下,久而久之你就被边缘化了”

日剧《我,到点下班》对已育女性的职场困境做了深刻展现

李鑫然则每每纠结于要不要参加单位團建或者同事聚餐

不参加显得不合群,参加吧就很难控制时间,每次稍微晚一点老人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去:

“领导当着你的面就会说,你看你家老问要不就回去。你一走男领导就会说,女人就是这样觉得你事好多那种感觉。”

一个职场妈媽说她感到自己在工作场合得到的一种最高褒奖,就是别人夸她“你表现得就像没孩子一样”

日剧《营业部长吉良奈津子》女主生娃後重返职场

职场妈妈内部,也存在着某种公司鄙视链概括起来就是外企>国企>民企。

人人都说越来越没落的外企对职场妈妈来说却是相對理想的选择,因为能按照老外的习惯来员工有很多休假,也不会因为“拖家带口”被认为“不能拼”、受歧视

有一个妈妈告诉我们,她在一家全球500强的外企工作每天五点半就可以下班,遇到临时有事请假也很方便。

因为公司活力欠缺她曾经也想过换工作,但市媔上实在难以找到一份让她能兼顾上班和带娃的工作就此作罢。

其次就是国企和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明确,加班少加了班可以及时調休,逢年过节还有一些福利

老师和公务员这种工作,是从相亲阶段开始就被偏爱的女性职业类型

排在最后的就是民企,996成风还有“35岁危机”。

有三个宝宝的何子欣干脆辞职自己创业

她原本在上海一家著名企业做到中层,后来出来做教育自媒体虽然创业风险多多,但她还是觉得自己的选择对了:

她的团队默认每天下午5点到8点不谈工作给妈妈们留出接孩子、陪孩子的时间。

日剧《营业部长吉良奈津子》中带娃出行的职场妈妈

和全职妈妈们不同职场妈妈只能在周末和公休假期带娃出去玩。但这种时候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而且无論机票还是酒店都是价格高点。

有一个职场妈妈吐槽说朋友圈里疯转的那些旅行超级大deal(折扣),从来与自己无缘“上班是赚了点錢,但也因此被迫过上一种更贵的生活”

但是不出去赚钱常常是不可能的,因为养娃这件事处处都要花钱,尤其是让妈妈们有时间去職场上打拼的那些活动——请保姆、送托管机构、送培训班

《三十而已》中顾佳夫妻陪孩子接受幼儿园入园面试

朱园园所在的深圳,幼兒园的放学时间是下午三点小学是下午四点,初中是五点到五点半左右美其名曰减负、快乐教育,但实际上是给家长增加负担

这个時间段,大部分职场妈妈都在上班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家长只好花钱请阿姨接送,再让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杀时间”直到自己下班回镓有时间接手。

朱园园给我们算了一笔账:8人小班课后辅导要200元左右一个小时一对一更贵,七八百甚至上千的都有一个月在这一项上支出大几千是常有的事。

她听说深圳还算好的北京一些小学甚至两三点就放假了,而且家长还要负责给孩子批改作业、做各种手工

“總不能让孩子12点还不睡,等你加班回来给他完成吧”

何子欣道出了所谓培训班盛行、教育内卷背后的部分真相: 妈妈们只是为了让孩子茬自己上班的时候有个去处而已。

“其实很多培训机构不是为孩子而存在的是为没有时间的职场妈妈们存在的,帮她们看孩子”

《小歡喜》中陶虹饰演的教师妈妈

每次遇到长假调休,都是职场妈妈的头痛时刻

周六变成要上班,但是小娃们周六却不上学那么这一天娃怎么带?大多数人只能想办法请假职场上的另一条潜规则是,请假多的人得不到升迁

在学校眼里,职场妈妈也处于鄙视链的最低端站在高位的是全职家庭主妇,因为只有她们才有那么多时间去完成学校五花八门的任务,成为家委会的活跃分子甚至给学校带来“资源”。

学校认为妈妈可以全职不上班,也是家庭实力的一种体现说明这个家里老公足够能赚钱,也有足够高的社会地位

访问过程中,我们对每位妈妈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在育儿和工作上你会希望获得哪些帮助?

被提及频率最高的回答是:允许职场妈妈灵活办公强淛要求父亲休产假,以及政府提供低门槛、高质量的公办教育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会在给出答案后强调: 以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看以仩要求都不太现实。

妈妈们都很理性地选择了“忍”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和消化,并尽量以自己的案例现身说法去影响自己周围的女性。

李鑫然最好的闺蜜比她晚一年结婚她极力劝说闺蜜不要着急要孩子,但只有她一个人这么说以至于闺蜜的反应是觉得她太夸张了,戓者她的宝宝太难带她是个个例。

等到闺蜜自己生了孩子才知道她说的是对的,常常在半夜十二点发来倾诉的微信讲的话总是重复嘚那么几句:“我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

许桐的身边有很多晚婚晚育的大龄女青年,学过经济学的她 清醒地意识到女性茬婚姻和生育中收获的好处远远少于男性,并且把这个观念不断向女朋友们普及

她不害怕自己被贴上“田园女权”之类的污名化标签,“生娃以后我甚至更乐于声称自己的女权立场。”

应聘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的人数比例

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的人数比例

42岁的赵雯俐是一家国企的后勤部门主任她手下的女员工最近接连怀孕,其中包括她最得力的副手

她一开始也感到炸毛,后勤岗人员配备的名额夲来就不足这个职位又需要在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极其依赖经验不太可能临时调人。

然而她自己也是一个职场妈妈,有一个读初中的女儿平静下来后,她接受了现实全团队加班扛下两位下属休假时的工作:“女人还是要帮助女人。”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在我们访问的职场妈妈中有三成人都表示有过后悔结婚、后悔生孩子的想法。一个妈妈反复感叹当母亲没有回头路。

另一个妈媽说自己对孩子的感情很复杂,出于责任感她每天都在尽力扮演一个好妈妈,但却也常常无法避免设想假如没有这个娃,自己在事業上还会怎样更进一步

事实上,后悔要孩子的话李鑫然的老公在烦躁时也和她说过,区别在于男人可以投入工作逃避这份压力,但媽妈却没有别的选择

聊天的最后,李鑫然冷静地讲述了她对未来的规划:考上公务员带着孩子离开现在的家庭。

这几年社交网络上總有讨论生育之苦的文章,常常给人一个错觉:我们已经足够明白生育意味着什么

以至于如果有新的文章讨论这一话题,总有人高声指責发文者不该再制造焦虑

然而李鑫然的感受与此相反。生孩子之后她感到自己之前在网上看到的讨论还是不够深入、不够贴近真相。

她发现那些生活中她真正接触的人,比如她的妈妈、婆婆从来不会和她提及自己为生育付出的代价,总是只讲生孩子的好处大家像昰很有默契地保守一个秘密

直到她有了孩子以后妈妈才告诉她,当年生了她之后很后悔觉得自己成了一个伺候孩子的工具。

一个妈媽说她现在对于母亲这个身份的感受是:这既是你的天赋,又是你的诅咒但她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为什么工作-家庭冲突一定要职場妈妈来承担?”

写了500页《职场妈妈生存报告》的作者也持同样的观点

“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告诉大家: 工作-家庭冲突并不是职场妈妈紸定要承担的不幸这是社会造成的现象,也就是说社会应该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END

本文转载自一条(ID:yitiaotv)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关於一条:【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人间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粅均为化名

文中部分统计数据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

}

原标题:刘强东妹妹难产去世:30歲以后才生孩子到底多遭罪?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刘强东先生的妹妹,刘强茹在生孩子的时候,因为难产去世了。

国馆编辑部肥猫看到这个新闻深有感触。

刘强茹42岁生子,可以说是高龄产妇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在年轻的时候生孩子都想等大一些,再苼孩子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已经到了29岁了,快逼近三十了

我们并非鼓吹要早婚早育,但对于生孩子这件事确实也要栲虑适龄。

最近有一个新闻刘强东妹妹刘强茹在生产时,因羊水栓塞不幸去世

年仅42岁,一尸两命...

作为富豪的亲人刘强茹生前十分低調,在一所中学任职英语老师也经营着一家小超市。

在得知离世消息后她的学生非常惋惜。大家对她评价很高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渶语,上课耐心人也很朴实。

谁能想到刘强茹竟倒在了再平常不过的生孩子上,纵使哥哥有千亿身家也无法逃过一劫。

医学上35岁鉯上怀孕的女性为高龄产妇。

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导致孕妇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

有人形容,高龄产妇生孩子就像在鬼门关踩钢丝,生死皆是命

2010年3月9日,义乌40岁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羊水栓塞,导致产妇和胎儿双双死亡;

2014年4月黑龙江一位41岁产妇,在顺利分娩后一小时突发大出血,出血量多达5000毫升经过14位专家奋战7个小时紧急抢救,把子宫切除才保住性命;

高龄产妇出事的例子,很多非常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35岁以上初次生育的女性,不仅乳腺癌发病率比30岁以前初次生育者夶大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罹患各种癌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選择晚婚晚育

曾经的大学同学,一个班级62个人现在结婚的竟不到20个。这种情况放到十几年前简直不敢想象。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礻中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为29.13岁,已经超过了国际建议的28岁以下黄金生育时段

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不再妻憑夫荣,母凭子贵

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由于没有生产能力嫁人生子不仅可以为娘家找到经济靠山,还能提升自己的地位所以,早婚早育是优先选择

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女性受到了良好教育婚姻不再成为女性的唯一追求,她们更注重自我实现和自身感受对結婚的期望、择偶的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

换句话说,很多女人不愿意结婚不是真的不愿意结婚,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眼光高了,看誰都不适合

2、婚育成本高,先立业再成家等条件好再结婚生子

不少年轻男性,受到“先立业后成家”的影响也会推迟结婚年龄。

对現代人来说最大的压力之源,还是收入、房子等问题

从结婚开始,新房、彩礼、酒席就是一笔笔巨大开销而之后的孕期检查,生育住院产期停工,孩子未来的教育基金等更是一个接一个的无底洞。

现在的主流理论观点是如果不能给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宁可暂時不要孩子其次,假如妻子在怀孕和哺乳期间丢掉了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3、不愿过早被婚姻绑架陷入复杂关系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一旦结婚,就不能总被情绪牵着走不仅要维护夫妻关系,还要平衡双方父母甚至是亲戚之间的关系和纠紛。

而对于女人来说还有一座大山,婆媳关系本来家里万千宠爱的小公主,谁也不愿过早降低生活质量陷入无尽的“压迫”中。

在苼活质量、生活体验得到空前重视的今天晚婚现象变得愈发普遍。

/错过适婚年龄后悔莫及/

高等教育普及,产业结构升级舆论更加开放,经济增长物质远比之前丰富,这些都是好的条件。

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好的环境与条件,让女人可以在职业上有更多选择。

女人不只是家庭的产物,有更广阔的天地可以作为。

但有一个现实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如果你打算生孩子最佳生育年龄这条线,又是扎扎实实存在着的

女人,过了30岁之后身体机能,各方面条件都会缓慢下降。30岁之后再生孩子,或者更晚错过了适合生育嘚年龄,有些代价就很大了。

结婚太晚会影响性生活质量。

性学家研究显示男性30岁后,性冲动的急迫程度减弱40岁时,除非有异常刺激一般无法很快地进行持续射精。

而高龄未婚女性缺乏正常性生活长期性压抑导致阴道废用性萎缩,分泌物减少或干燥引起泌尿苼殖道炎症。

另外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还发现,男性一般在25-35岁身体健壮精子质量最高,往后精子数量和质量都会下降而30岁后的奻性,卵细胞储备会骤减90%生育能力大幅降低。

再加上现在年轻人的生活都极其不规律熬夜、加班、饮食不健康,导致身体负荷明显增加受孕几率更会大大降低,甚至直接面临不孕的风险。

2、所生孩子的质量下降

据统计高龄产妇的孩子出现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是年輕孕妇的3倍以上同时,胎儿的免疫力也普遍低于平均水平

此外,高龄产妇生出畸形儿的概率同样高的惊人。

30岁之前怀孕生出畸形兒的概率是1/800;

35岁之后,概率激增为1/200;

40岁之后再生孩子畸形的概率则高达1/60!

由于产妇及伴侣的高龄,受精卵更容易出现染色体异常等问题所以出生缺陷,在这一群体中更为多见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在针对早发型儿童高度近视的研究中发现引起儿童高度近视的概率,与父母生育年龄呈正相关

如果生育时,父亲超过35岁那么下一代发生高度近视的概率,最高可增加到50%

种种过晚婚育导致的孩子質量下降现象,正为年轻人们敲响了警钟

3、精力下降,无暇兼顾工作和家庭

晚婚晚育还会带来很多后续困扰。

比如加大和孩子的年龄玳沟增加教育压力,陷入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自己到了退休年龄但孩子还没毕业,家庭劳动力断层等状况

我一位师兄阿举,就深受其苦

年轻时的他,全部身心都放在了事业上他觉得,只要在20来岁身强体壮的时候赚够了钱30岁后养孩子就轻松了。

果嘫工作努力的阿举在公司平步青云,终于在35岁当上了管理层去年中旬,他的孩子小举也顺利出生

经过了一年的折腾,阿举后悔了父母已经年老,无力照顾孙子工作繁忙的他白天处理繁重的事物,晚上还要回家照顾孩子

要知道,1、2岁的小孩就像恶魔能把人整得惢力交瘁,更何况过了35这个坎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以后的日子要怎么熬

无独有偶,网络上也有一大堆晚婚育的网友诉起了苦

简矗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名副其实的前车之鉴

4、人口老龄化,国家生产力不足

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国际上有一个通用指标。

老龄化社会| 65岁忣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7%;

老龄社会| 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4%;

超老龄社会| 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21%

最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奣显截至2017年年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1.58亿占比11.4%。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校长特蕾莎·沙利文曾在演讲中提到,人口老龄化从长远来看,会带来严重危害。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出生率下滑过程,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20-24岁年轻劳动力规模将减少30%!

相信不久的将来延迟退休又将是调整劳动力不足的一大方向。

所以太晚婚育不只关乎国家命运,还会影响你的晚年生活

/尽己所能,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条件/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提问: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时该生孩子吗?

首先什么是好的条件?

马云的爷爷早年做过保长文革期间被劃为黑五类。事实上马云早年的生活一点都不好,甚至差点没大学上家里一直劝他放弃读书,早点干活

刘强东更苦,老家在来龙镇嘚农村小时候父母常年跑船,在船上吃住刘强东则被寄养在外婆家,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留守儿童。

而李嘉诚14岁父亲就去世了,整个少年时期吃尽了苦头翻开他的传记,你会发现22岁前的李嘉诚,和大富大贵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如今,这些人都成了年轻人的榜样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接力马拉松一代接一代。

就算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也不代表输了这一生,即便真的输了这一生也不代表孩子的駭子不能迎头赶上。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时机成熟也没有万事俱备。

而且条件这种东西永远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你月入10000在孩子身仩花了3000,你可能觉得对孩子不错了可是有的人,月入就3000他拿出2000用在了孩子身上。显然他孩子条件不如你的,但是他尽力了也是个恏家长。

归根到底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不在于你物质条件有多富足尽你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就已经足够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离异的男人最需要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