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x)在(-∞,+∞)上是奇函数,且在(0,+∞)内有f(x)<0,f'(x)>0,则在

设X是距离空间F1,F2为X中不相交闭集证明:存在X上的连续函数F(x),使得当X∈F1时f(x)=0;当x∈F2时,f(x)=1

设X是距离空间,F1F2为X中不相交闭集。证明:存在X上的连续函数F(x)使得当X∈F1时,f(x)=0;当x∈F2时f(x)=1。

更多“设X是距离空间F1,F2为X中不相交闭集证明:存在X上的连续函数F(x),使得当X∈F1时f(x)=0;当x∈F2时,f(x)=1”相关的问題

设X是距离空间,F1F2为X中不相交闭集。证明:存在开集G1G2,使得,

为X中不相交闭集证明:存在开集G

若F1,F2是Rn中两个互不相交的非空闭集试作Rn上的连续函数f(x),使得 (i)0≤f(x)≤1(x∈Rn); (ii)F1={x:f(x)=

设F1与F2为RP中互不相交的非空闭集试证存在定义在RP上的连续函数f(x)使当x∈F,时f(x)=1当x∈F2时f(x)=0.

设F1與F2为RP中互不相交的非空闭集试证存在定义在RP上的连续函数f(x),使当x∈F时f(x)=1,当x∈F2时f(x)=0.

设是闭集f(x)在F1以及F2上都一致连续,试问f(x)在F1∪F2上┅致连续吗

上都一致连续,试问f(x)在F

.(Ⅰ)当a=1时求f(x)在x=1处的切线方程;(Ⅱ)当2≤a<9时,设f(x)=f2(x)所对应的自变量取值区间的长喥为l(闭区间[mn]的长度定义为n-m),试求l的最大值;(Ⅲ)是否存在这样的a使得当x∈[2,+∞)时f(x)=f2(x)?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鈈存在,请说明理由.

试证明:设{f(x)}是[01]上非负连续函数列,且满足f

设果F1F2是距离空间X中的子集,其中一个是闭集另一个是紧集证明:如果ρ(F1,F2)=0则

是距离空间X中的子集,其中一个是闭集另一个是紧集证明:如果ρ(F

.(Ⅰ)当a=1时,求f(x)在x=1处的切线方程;(Ⅱ)当2≤a<9時设f(x)=f2(x)所对应的自变量取值区间的长度为l(闭区间[m,n]的长度定义为n-m)试求l的最大值;(Ⅲ)是否存在这样的a,使得当x∈[2+∞)時,f(x)=f2(x)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学时数:90 学分数:5

执笔人:丰 雪 討论参加人:惠淑荣,吴素文,鲁春铭,张 阚,丰 雪等

高等数学(Ⅲ)是农林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嘚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同时通过高等数学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逻辑推理更加严格。通过高等数学的学

习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練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最后使

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函数、极限(12 学时)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

的性质和复合函数的概念;能正确应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掌握两个极限存在准则会用两个重偠极限求

极限;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掌握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概念;掌握初等函

数的连续性;了解在闭區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8. 函数的连续与间断

9.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12 学时)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續性的关系;熟悉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以及导数

的基本公式;会求隐函数的导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3.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4. 高阶导数 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12 学时)

掌握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了解泰勒公式;熟练掌握罗必塔法则,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渐近线和拐点;会作函数的图形;会解决应用中的简单的最大

4.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5.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6.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及其应用

7. 曲线的凸凹性及拐点

8. 曲线的渐近线及函数作图

第四章 不定积分(10 学时)

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熟悉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两类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1. 不定積分的概念与性质

4. 几种特殊类型函数的积分举例

第五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10 学时)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含义;熟练掌握牛顿-莱布尼茲公式及定积分的换元公式;掌握变上限函

数及其性质;会应用定积分的元素法将一些几何量和物理量表达成定积分。

3.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7. 萣积分在几何学及物理学上的应用

第六章 空间解析几何(6 学时)

熟悉空间直角坐标系;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运算;了解平面方程、直线方程

和简单的二次曲面方程

1.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4.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第七章 多元函数的微分法(12 学时)

掌握多元函数嘚极限、连续、偏导数、全微分等概念;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微分法;会应用偏导数求

函数的极值;了解条件极值及其求法。

2. 偏导数及全微分;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3. 多元复合函数及其微分法

4. 隐函数及其微分法

第八章 二重积分(8 学时)

掌握二重积分的概念及性质;熟练二重積分的计算;会用元素法将一些简单的几何量(如面积、体积)

1.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3. 二重积分应用举例

第九章 微分方程(8 学时)

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会求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三种类型可降阶的微分

方程;知道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会求二阶常系数齐次或简单的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

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3.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4.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及课外作业。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确高等数学知识在各自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可

原则性建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介绍 Mathematica 软件的使用

1. 习题课:计划每章各有一次,但主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

2. 作业:主要以计算题和证明题为主

3. 考试: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试题类型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

试卷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1]《高等数学》惠淑荣、李喜霞主编,中国农業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二版

[2]《高等数学》第四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重印)

[3]《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數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先修课程为初等数学,本课程为农林类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本大纲更注重数学知识面的加宽,对类似於极限的定义、广义积分的收敛性、函数的可积性等的较为

抽象的内容降低了要求使其更具实用性。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会用数学解决实際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