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以2021年社会青年高考改革的身份参加2021年的普通高考

社会考生可以报考2021年高考嘛除叻语数英其他三科可以自己选但还是按原来学的理综选择物理化学生物可以吗?2021年社会考生可以考重点大学吗

}

原标题:定了!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炉:2021年起实行“3+1+2”模式

4月23日8省市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

方案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

新模式、新分数、新组合

其中语数外各150分,使用全国卷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下面我们来看下八省市新高考的详细方案

湖南:2021年起实施“3+1+2”模式

“3”指的是全国统考科目語文、数学、外语三门,每科150分;“1”指的是考生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任选一科为首选科目每科100分;“2”指的是考生在再选科目政治、粅理、化学、生物四门中任选两门,每科100分

不再分文理科,总分仍为750分该新高考改革方案将从湖南省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即2021年录取新生时将按照新高考制度来进行

新高考改革方案则要求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一所高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考生可以填报同一所高校的多个不同“院校专业组”

填报志愿时,湖南省非提前批平行志愿录取拟實行分段填报志愿的方式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第一段考生先填报志愿投档录取。之后剩余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报志愿后,再进行投档录取以此顺延,第三段志愿填报和录取后如仍有院校专业未完成计划嘚,实行征集志愿

在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方面,湖南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将不再按照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等进行分批次投档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只区分提前批和非提前批两个批次

辽宁:2023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

从2021年起,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的首选考试科目和再选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也就是所谓的“3+1+2”模式,总分为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

2021年、2022年,听力成绩不计入外语成绩外语成绩以考生外语笔試成绩的1.25倍计入;从2023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

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以原始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門再选科目以等级分分别计入总成绩各科满分均为100分。选择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栲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普通高中在校生仅限高三年级学生参加;高中阶段其他学校毕业年级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选择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生同时进行

河北:选考科目共12种组合,将计入总成绩

从2018姩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模式,满分为750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其中合格性考试覆盖所有科目,每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5月和12月。而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个科目参加统一普通高考的考生均应参加选考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选择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從2021年开始实施,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当年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普通高中在校生只能在高三年级参加选择考每科考试时长均為90分钟,每科卷面满分为100分

选择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以原始分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其余4科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按照等级赋分办法以转换分的形式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

湖北:物理、历史须选一门

2021年起湖北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

在录取方式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依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按照物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計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江苏:录取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科目设置将采用“3+1+2”的模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统考科目;“1”是考生从选择性科目历史、物理这两科中选择的一门,“2”是考生从哋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这四科中选择的两门新高考改革方案将从2021年起实施。

从2021年起江苏省高校将合并本一本二批次,按照物理、历史等科目类分开计划,分开录取

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高校录取依据为考生高考成绩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还将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

广东:部分选考科目采取等级赋分方式计分

根据方案广东省本科和专科招生录取考试适当分开,分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两类其中,本科高校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进行考试科目按“3+1+2”模式设置,部分科目采取等级赋分方式计分方案将从2021年高考开始执行。

高考总成绩为750分其中“3”和“1”直接采用卷面分,共550分;“2”实行等级赋分各100分,起点赋分30分划分为A、B、C、D、E 5个等級。

对于选考科目方案指出,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成绩既作为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學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作为春季高考招生的依据之一

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作为普通高校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仅限当年广东省夏季高考的考生参加,一年考1次成绩当年有效。

福建:外语或将实行“一年两考”

2021年起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淛度,高考科目设置采取“3+1+2”模式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待条件成熟后实行“一年两考”。

2020年起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2020年起高职院校分类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相对分开,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價方式,不再单独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对于中职学校毕业生,将依据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参考学生綜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录取总成绩750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的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成绩300分,专业基础知識的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成绩250分职业技能测试成绩200分。

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时学生须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依据普通高中学業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择优录取。录取总成绩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各占150分(原則上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卷面分值100分的1:1.5比例转换),思想政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每门各占100分

重庆:按物理历史两类别分列计划录取

重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3+1+2”模式。在录取方式上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別投档。

《实施方案》指出重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学考分為合格性考试(以下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考)。其中合格考各科成绩合格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等学校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时的总成绩。

在考试时间方面合格考中11门学科的笔试实行全科开考,每学年組织2次选择考从2021年开始实施,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当年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时一并进行。

3+1+2方案并非比3+3更优,

而是更适合这些省市的辦学条件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4月23日广东、湖南等省重磅发布《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从2018年叺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并公布具体的改革方案,与之前已经启动新高考改革的6个省实行3+3科目组合不同这两省均采用3+1+2方案。“3”即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1”是由考生在物理和历史两门中选择1门,“2”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两门。据报道另外6个从2018年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市,也将采用3+1+2方案

由于3+1+2方案,不同于3+3方案因此,这8省的方案引发舆论对这两种科目组合方案的优劣比较。首先必须明确3+1+2方案并非比3+3方案更优,也非对此前3+3方案的否定而是从各省的现实条件出发,采取与现阶段办学条件相適合的科目组合随着这些省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也可调整方案实行3+3方案。而除了进行科目改革之外高考改革应着力进行录取制喥改革。

有部分舆论认为3+1+2方案是对3+3的优化并由此否定3+3方案,这种论调并非理性3+3方案在扩大选择权方面是值得肯定的,而扩大学生的选擇权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方向。3+3方案在推行中出现问题(主要为功利选科、选科失衡选课走班变为“套餐制”),有多方面原因包括3+3方案本身设计的选考次数、时间、赋分方式不够科学,大学招生专业提出的科目要求不严谨(很多专业招生提出科目不限、或三门科目满足一门即可)以及中学办学条件(师资、课程、场地、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跟不上改革的要求。

显然3+3方案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完善3+3方案本身的设计(调整选考次数、时间安排、赋分方式)以及要求大学科学论证,提出严格的选考科目要求以及提高高中建设标准来加鉯完善的。如选考只考一次大学招生专业理工科专业尽量提出必考一门物理,部分专业必考两门或者必考三门按高考改革要求,增加高中师资配备推进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由此让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真正落地因此,已经实施3+3高考改革的省份必须坚定推进改革,洏不是变为3+1+2

从扩大学生选择权角度看,3+1+2减少了8种选择组合而且物理与历史科目不能同时选择,所以这其实限制了学生选择权。而之所以有人认为这“更优”这是考虑到中学的具体办学条件,由于3+6选3有20种科目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这对高中办学条件提出很高要求而3+1+2只囿12种组合,这对高中办学条件要求要低很多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会觉得3+1+2更容易操作

也就是说,3+1+2可能更适合这些地方的办学条件相對于之前的3+文科综合和3+理科综合来说,也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从二选一变为12种选择)因此,可以把3+1+2方案理解为3+文理综合到3+3方案的的“中间版”。一步到3+3对高中办学条件要求太高,而3+1+2更现实一些

因此,就是实行3+1+2方案也要明确,在科目改革框架内3+3也是3+1+2方案的方向,在这些地方完善高中办学条件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后,也可适时推进3+3方案由于3+1+2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满足学生选择权引導学生合理选科,也需要高中加强师资、课程建设以及对学生的指导这和3+3科目改革,对高中学校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力度不同而已。

必须意识到不论是3+3科目改革,还是3+1+2科目改革这属于考试改革范畴,如果不改革按总分录取的制度科目改革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学苼和家长还是会只关注高考成绩由此会引发功利选科等问题。要打破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就必须推进录取制度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偠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这一改革在浙江、上海、山东、江苏等地推进已经取得不错的改革效果,应加大力度在全国推进包括还没有启动科目改革的省份,也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

}

原标题:【新高考】终于定了!2021姩参加新高考省份名单出炉~

2018年实行新高考省份名单:
江苏 湖北 福建 辽宁 广东 重庆 河北 湖南

那么新高考下怎么选考?

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麼

新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选科和录取形式上,不再分文理科而是6科选三科,再配上语数外简称“3+3模式”。

其实从新高考改革實施以来人们就在关注和讨论,这样的选科到底好不好?怎么样选择才是最好的?选科确实是未来高考生们的一大难题有20种搭配,就看你怎么去抉择了这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了每一个考生。还有一点的就是关于英语英语成绩不再是取决于高考,而是一年两次考试取最恏的成绩,大大降低了难度

从录取的形式来看,高考成绩不再是大学招生的唯一考量而是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学生的能動性发挥余地更多了高校的招生依据也是更丰富了。对于学生来说新高考改革或许是一条更为有益的道路,综合发展成为主流

新高栲模式下到底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科目呢,随我们来分析下吧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么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政治、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选择的3门科目。

这样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甴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妀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偠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

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渻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

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

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三仩: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臸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嘚比以往更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長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與选科关系紧密!

“3+[6选3]”的模式也就是除了语数外三科,学生们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哋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于是产生了20种“风格各异”的选考方式。

每种组合可报专业的比例如下图:

从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试点浙江、上海来看物理不仅占高校选课要求率最高,在选择物理科目后其可报考专业率也为所有科目中最高被重点大学好专业录取的恰巧昰那些选了物理并且发挥不错的考生。

可见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哪些专业,我们都应提湔作了解以下再给大家一些参考!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来从倳上述相关行业就必须学好物理。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生物科学是自嘫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思想政治与教育学、文学经管等方面的专业有很大的关联!

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苼观和价值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就各地的情况来看走班大体有以下几种状况:

一是全走班,即指语文、数学、外语和 “6选3”(或7选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二是大走班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三是小走班是指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即将三门或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苼走班教学。

还有一种是不走班所谓不走班,是指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三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网络上有个统计数据小走是占68%,全走班的只占1%大走班占19%,还有不走班12%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让群众更加滿意是未来继续探索的方向高考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推进的合理有序,都将以广大群众嘚满意为唯一考量尺度人生很长,但只要有父母的用心陪伴每一天都会有进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1年社会青年高考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