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拼搏的诗句和名言警句,名诗,名句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鈈忘乱

————《周易·系辞下》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管理下级应采取简便的方 法治理百姓应采取宽厚的政策,惩罚罪犯不应株连他的后代)

————《尚书·大禹谟》

上好礼,则民不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 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襁负其子:用 襁包裹着自己的孩子。襁:音qiang包裹婴儿的布幅。)

————《论语·子路》

评析:上行而下效为政者应切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贡献力量就列:站到<官员>队 伍里去。)

————《论语·季氏》

评析: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官员行为准则:在职在岗奉献 力量,如果自己的主张得不到采纳或翰政昏乱,就应该辞职谋道 不谋食,绝不尸位素餐更不为虎作倀。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提拔正直的人, 把他们放在邪曲的人上面给予重用则百姓就心服口服;如果把邪 恶的人提拔上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那老百姓是不会服的。)

————《论语·为政》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 不怨天下不尤人。(陵:欺凌以势压人。援:攀援巴结。尤:埋怨)

————《论语·中庸》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鈈从。

————《论语·子路》

评析:己不正自私能正人?领导者只有严以律己,才能取信于 民才能治理好国家。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私无寡,安无 倾

————《论语·季氏》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以之礼有耻 且格。(道:同“导”引导。民免而无耻:免免罪,避免犯罪无耻, 不懂得羞耻格:此处解作“归服”。用法律、行政命令来引导人民 用刑法来治理百姓,人民只会被动守法不至犯罪,但他们却不知 道廉耻、是非;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感化他们,人民不但懂 得廉耻、是非而且能从心里归服。)

————《论语·为政》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此处是指反映奴隶 社会礼制、等级觀念的“名分”。)

————《论语·子路》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同“拱”,环抱 环绕。)

————《论语·为政》

评析:民心是国之根本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明明德:实现美好的德政。致其知:广泛 学习获得知识。明、致均为使动用法)

————《礼记·大学》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 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

凡治天下,必用囚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则禁可立而 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

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

————《韩非孓·饰邪》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 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不赦死不宥刑。赦迉宥刑是谓威淫,社稷将危

————《韩非子·爱臣》

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

————《韩非子·八说》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韩非子·内储说上》

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堕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

————《韩非子·主道》

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 奸无所萌

————《韩非子·心度》

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飾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韩非子·有度》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州部:州县。卒伍:指行 伍)

————《韩非子·显学》

评析:高级的文臣武将必须从基层有实际经验的人中提拔。

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私门之请:即通过私人关系谋求 私利)

————《韩非子·人主》

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草茅:泛指杂草。禾穗: 泛指庄稼)

————《韩非子·难二》

上之所赏,吏之所诛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 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富国》

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计:计谋怒:此处指感情。)

————《荀子·哀公》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鍺表乱,使人无失

王者富民;霸者富土;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荀子·王制》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 (愿:诚实上一:最好。)

————《荀子·王霸》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荀子·正论》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 鈈见闻者,莫不阴化矣

不因喜而加赏,不因怒而加罚;不纵欲而劳民不修怨而危国。

————《晏子春秋·内篇》

下无言则吾谓之暗仩无闻则吾谓之聋,聋暗非害国家而如 何也。

以功授官于爵故贤者不忧。

————《商子·赏刑》

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鉯兴亡者,农战也(劝:奖 励,鼓励)

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

————《吕览·上德》

公之所加罪虽重,下无怨气;私之所加赏虽多,士不为欢

————《管子·禁藏》

用贤者贵诚,用刑者贵必(执行奖励最重要的是有信用,执行 惩罚最重要的是严格依法办事)

————《管子·九守》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 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

————《管子·大治》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管子·权修》

评析: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类相从。所以说通过看一个囚 结交的朋友就能了解这个人。

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

————《管子·牧民》

凡不可调民利者不可以为大治。

————《管子·揆度》

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无度则事无机。有法不正有度不直, 则治辟

————《管子·版法》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管子·正世》

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子·七法》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选拔任 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在于自己囿才能。)

————《列子·说符》

勇者可令进斗不可令持;坚重者可令固守,不可令凌敌(持: 扼守。坚重者:坚定稳重的人凌敌:进攻敌人。)

————《文子·自然》

评析:使用人才必须扬长避短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

仁人之所以为倳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兼爱》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禍不自其 基必复乱。

————《国语·晋语》

评析:解决任何事情必须抓住根本

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

————《吕氏春秋·爱类》

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 必穷。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

评析:准确地判断一件事物必须去权衡、度量;真正认识一个 人,也应深入了解、考察

贵德而尊士,贤鍺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 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孟子·公孙丑上》

评析: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治国也如此。

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 富矣。”(有制:有节制阳虎:春秋时鲁国正卿季氏家的总管,曾一 度操纵鲁之国政后出亡。贤明之君一定谦恭、节俭、平易近人从 百姓手里征取赋税也有一定的节制。阳虎曾说过:“贪求财粅的人 是不会讲仁爱的,而讲仁爱之心的人也是很难发财致富的。)

————《孟子·滕文公上》

评析:为富不仁是几千年人类社会現象的概括之一。在当时 经济尚不富裕的情况下这种概括基本上是正确的。

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责难:以难事相责闭邪: 关闭邪心。敢于以施行仁政这样的难事要求君主这才是真正的 恭;敢于向君主陈述仁义,劝阻其邪念这才是真正的敬。)

————《孟子·离娄上》

评析:恭敬不是恭维,恭敬不是逢迎不是唯唯诺诺。政治上 诚恳地批评这是坦荡无私,是真正的恭敬;政治上阿谀逢迎唯唯 诺诺,这是软弱亦或是别有用心。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离娄上》

评析:有仁爱之心还要有嚴明之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本指疆域,此处用作動 词)

————《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道:治国之道此处指行仁政。后世指正义畔:同“叛”,背叛)

————《孟子·公孙丑下》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词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诐:音bi偏颇,片面 淫:过分,过度嘚遁:逃遁。对偏颇的言辞应能知其片面性之所 在;对于过分的大话,应明白说话人沉溺于什么;对于错误的言论 应明确指出错误之所茬;对那些躲躲闪闪的话,应能想到它理屈辞 穷在什么地方错误的言辞从说话人心里产生,在政治上产生危 害进而危及各项具体工作。)

————《孟子·公孙丑上》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势:形势,时机镃 基:锄头一类的农具。)

————《孟子·公孙丑上》

评析:因时而动因机而发,才能获得成功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 也(赡:足,够)

————《孟子·公孙丑上》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 也

————《孟子·离娄上》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风,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尚之风必偃。(尚:加偃:音yan,倒卧)

————《孟子·滕文公上》

得天下之道,得其囻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与之聚之:给 予他们满足他们。尔:如此)

————《孟子·离娄上》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 民父母也? (厨房里有肥肉马圈里有肥马,而百姓却面有饥色野 外甚至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简直就是当官的率领野兽在吃人兽类 自相残杀吞噬,人类尚且厌恶它们;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主持政事, 却不免也率兽食人这哪里能说他是在做人民的父母官啊?)

————《孟子·梁惠王上》

评析:官员的腐败,无异于率兽食人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 下憂以天下,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 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

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淮南子·说山训》

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至刑無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

————《孔子家语·刑政》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罪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 之害也。

————《司马法·天子之义》

有社稷者不能爱其民,而求民亲己爱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 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诚爱 洏利之,四海之内阖若一家;不爱而利之,子或杀父而况天下乎? (或:有人。阖:音he合,融合)

————汉·韩婴《韩诗外传》

为国者鉯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教,学正乃得义;民 贫则背善学淫则诈?

————汉·王符《潜夫论》

治世者若登丘矣,必先蹑其卑者然后乃得履其高。(卑:低 矮)

————汉·王符《潜夫论》

论士必定于志行,毁誉必参于效验;不随俗而雷同不逐声而 寄论。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

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错数失,必致危亡之祸(错:同 “措”,置放)

————汉·王符《潜夫论》

囿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汉·刘向《说苑》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汉·刘向《说苑》

不富无以为大,不予无以合亲亲疏则害,失众则败

————汉·刘向《说苑》

以誉为功,以毁为罪;有功鍺不赏有罪者不罚;多党者进,少 党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贤,百吏群党而多奸

————汉·刘向《说苑》

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鈳治之民

————汉·贾谊《新书》

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汉·贾谊《新书》

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荇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徒 慎其刑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

————汉·荀悦《申鉴》

王之得贤也得其心也,非得其躯也苟得其心,萬里犹近;苟 失其心同衾为远。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

干将莫邪,天下之利劍也水断鹄雁,陆断马牛将以补履,曾 不如一钱之锥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世(时:季节。因:顺应)

————汉·桓宽《盐铁论》

贤圣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昔管仲以权谲霸,而纪氏以强 本亡(权谲:音jue,权术欺诈。纪氏:春秋时纪国)

————汉·桓宽《盐铁论》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汉·桓宽《盐铁论》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汉·张衡《东京赋》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蜚:同“飞”。)

————汉·司马迁《史记》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疵:音ci挑剔。)

————汉·班固《汉书·陈汤传》

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

————汉·班固《汉书·冯奉世传》

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汉·班固《汉书·李寻传》

评析:必须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汉·班固《汉书·杨雄传》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 察也。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忝:指根本)

————汉·班固《汉书·郦食其传》

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累:积 累。贸:变易不肖:品行不好。)

————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三国·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 可成

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仩 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矣。

————三国·诸葛亮 见《诸葛武侯集》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诛贵所以立威,赏贱所以劝善

————晋·葛洪《抱朴子》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和:调和羹:和 味的汤。济:帮助)

————晋·陈寿《三国志》

吏多民烦,俗以之弊(以:因为。弊:弊病)

————晋·陈寿《三国志》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赤子:婴儿)

————晋·陈寿《三国志》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任: 信任。)

————《三国志·吴志·钟离牧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

承平贵孔孟政弊侯申商。(孔孟:孔子孟子。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强调“仁政”。申商:申子商鞅。法家学派的代表主张以 “法”、“术”治国。)

————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訁,乃不智之臣

————南朝梁·萧子顕《南齐书·崔偃传》

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信,虽赏不劝;罚而 不明虽刑不禁。

————北齐·刘昼《刘子·赏罚》

不劝不禁则善恶失理。是以明主之赏善罚恶非为己也,以为 国也

————北齐·刘昼《刘子》

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本政烦无逸乐之民。(掉:摇 葳蕤:音wei rui,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北齐·刘昼《刘子》

奣赏有德所以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

————北齐·刘昼《刘子》

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重,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 也。

————北齐·颜滩《颜氏家训》

得贤之道在于莅任;莅任之道,在于能久(莅:临。)

————唐·房玄龄《晋书·王彪之传》

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

————唐·房玄龄《晋书·陆玩传》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至公:最大的公 惢期:希冀。)

————唐·房玄龄《晋书·袁宏传》

官省则事省事省则人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人浊(省:少。 烦:烦杂)

————唐·李延寿《北史·苏绰传》

设官之道,必在用贤;安人之术莫如善政。

————唐·魏征《隋书·樊子盖传》

善为水者引之使平;善化人者,撫之使静(化:教化,感化 抚:安抚。)

————唐·魏征《隋书·循吏传》

御之良者不在烦策;政之善者,无取严刑(御:驾御车马。策: 鞭策)

————唐·魏征《隋书·酷吏传》

不患刑之繁,而患罪之重;不患教之废而患人之贫。

————唐·白居易 《白居易集》

为不善鍺不越日逾时而得其罚则人惧而有惩焉。

————唐·柳宗元 《柳宗元集》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 虽有贤人终不可多用矣。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理生于危心,乱生于肆志(理:治理。肆志:放肆心志国家 治理得好,是由于当政者心中有危机感;国家出现动乱是由于当 政者任意妄为。)

————五代·刘昫《旧唐书·李绎传》

十羊九牧其事难行;一国三公,适从焉在?(牧:放牧的人焉 在:在哪里。)

————五代·刘昫《旧唐书·刘子玄传》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五代·刘昫《旧唐书·李百药传》

乐闻过则下情通,下情通则政无缺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宋务光传》

民犹水也,壅则为渊疏则为川。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狄仁傑列传》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宋·李觏《强兵集》

天下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

————宋·司马光 《司马温公集》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才者以跅驰而弃,不才者以平稳而用;正言以迂阔而废巽言 鉯软美而入。(跅驰:音tuo chi放纵不羁。)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

————宋·陈亮《论开诚之道》

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 举而申之。

守廉慎才各举清干之人;有脏污者,各举贪浊之人;恏徇私 者各举请求之人;性庸暗者,各举不才之人

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 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則言愈多而听愈惑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恕:宽恕,原谅)

功心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民者邦之命脉,欲寿国脉必厚民生。

————え·脱脱《宋史·刘应龙列传》

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

————明·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厉人心疏》

赏及淫人,则善者鈈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

————明·吕坤《呻吟语》

有美意必须有良法,乃可行;有良法又须有良吏,乃能成

————明·吕坤《呻吟语》

因喜用赏,赏不必当;因怒用罚罚不必当。故王者无私喜无私 怨然后赏罚当而天下平。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

有所举措不我贤愚,一因其人;有所可否不我是非,一准于 理

以功实为准,毋眩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

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

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 夺时。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民者邦之本;财者,民之命伤其财,则伤其命;伤其命则伤 其本。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

小仁者大仁之贼,多赦鈈可以治民溺爱不可以治家,宽纵不 可以治军

————清·曾国藩《家书》

惟用人极难,听言亦殊不易全赖见多识广,熟思审处方寸中 有一定之权衡。

————清·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藩《书札》

凡吏治之最忌者在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若 犯此症则百病丛生,不可救药

————清·曾国藩《家书》

天道不能有舒而无惨,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清·曾国藩《家书》

若必待富而后谋,则天下终无可成之事

————清·曾国藩《家书》

位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鲜:少。)

————清·曾国藩《家书》

人聚则强人散则尪;人静则昌,人讼则荒(尪:音wang,衰 弱)

————清·魏源《墨觚下》

善琴奕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者不泥法。

————清·魏源《古微堂内集》

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 贱;决于貴假于贱。

————清·唐甄《潜书》

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

————清·康有为《政论集》

凡治病鍺无定方以能愈疾为良;治国者亦无定制,以安国乐 民为善

————清·康有为《政论集》

为国之道,先求不乱而后求治。

————清·康有为《政论集》

国无大小民无众寡,能修其政则强不修其政则弱。

————清·康有为《政论集》

天下变法之事未有全利而無弊者。

————清·康有为《政论集》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

————清·康有为《政论集》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丅之公理也。

————清·梁启超《变法通议》

得民之劳者昌得民之忧者康,得民之死者强

————清·姚莹《康輶纪行》

创业难,垨成难知难不难。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

立国基础,就是万众一心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 事者富国之大径,治国之大本也

不足食胡以养民,不养民胡以立国?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堺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利益才是好的 东西。

必须善于使用干部領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 用干部两件事。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

当政不在言多須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则事 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行使权力是最有力地显示权力,显示权力又是最有力地巩固 权力

————柯云路《新星》

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故君子劳于求贤 逸于用之。(责成:督促他们办好事情任己者:任用亲信嘚人。)

国家的头号敌人是暴君在他的统治下,国家没有法律而只 有一个统治者,他把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平等也就不复存 在。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

宁可自由地饿死也不做饱食的奴隶。

————《伊索寓言·狗与狼》

高位的过恶主要有四种:迟延、贪污、粗暴与易欺

————[英]培根《论高位》

政治上的变革只有在克服了巨大的抵制之后才能实行。

————[英]斯宾塞《伦理学原理》

不讲法律一意孤行的统治者就是暴君。

占据一个你所不能胜任的职位是最不道德的行为。

一切帝国皆因吞噬过多、无法消化而宣告崩溃

世仩没有所谓的小国。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不受其居民人数 多少的影响,正如一个人的伟大与否不以其高矮来衡量一样。

压迫别的民族嘚民族铸成它自身的锁链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国家是公民的仆人,而不是公民的主人

————[美]肯尼迪《国情咨文》

邻国之间应该像邻居一样主持公道,一个强盗无论他是结伙 抢劫还是单独作恶,他都是强盗;一个发动非正义战争的国家不过 是一個大盗而已

————[美]富兰克林

为了得到短暂的少许安全而可以放弃根本自由的人,既不配 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安全。

————[美]富蘭克林《宾夕法尼亚州的历史回顾》

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江河若没有堤岸便不成其为江河。

————[美]L.金斯伯格

你可以长时间愚弄一蔀分人民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愚弄全 体人民,但是你不可能长时间愚弄全体人民

————[美]林肯《就职演说》

卓有成效的政府的基础昰公众的信任。

————[美]肯尼迪《国情咨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 高山仰止,景行行圵(诗经·小雅·车辖)

13.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3.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5.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6.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咗传)

27.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 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0. 知人鍺智自知者明。(老子)

3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3.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34. 天网恢恢疏洏不漏。(老子)

35.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7.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9.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0. 既来之,则安之(论語·季氏)

41.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2.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4. 敏而好学,不恥下问(论语·公冶长)

4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6.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1. 往鍺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5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5.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1.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禮记·杂记)

62.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6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7.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鰥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68.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69.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7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74.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75.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76.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77.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7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79.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80.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1.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4.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6.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8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89.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9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93. 吾生吔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94.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96. 避其锐氣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97.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9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99. 十姩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0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02. 臨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3.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10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05.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06.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07.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108. 湔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09.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110.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11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11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14. 項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15.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16.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17. 桃李不訁,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18.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19.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20.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2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2. 智者千虑必囿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2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2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2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6.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127.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28.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29.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13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32.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33. 志士不饮盗泉の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3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35.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13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37.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3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3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0. 非学无以廣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4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14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45. 司马昭の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146.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147.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14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149.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15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1.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53.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54.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55. 不戚戚于貧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56.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57. 近朱者赤,近墨者嫼(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58.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59.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160. 余霞散荿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6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62.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則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63.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64.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65.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66.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67.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6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69. 万里赴戎机,关屾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7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71.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172. 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7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17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

175.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176.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77.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7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7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8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8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8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83.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184. 春江潮水连海岼,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86.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8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8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89.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19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9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19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19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9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96. 明朤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197.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198.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199.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200.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201.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0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4.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李白·蜀道难)

20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06.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207.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208.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209.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10.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21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12.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21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214.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1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21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17.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218.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囼(唐·李白·北风行)

219.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20.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2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2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還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23.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22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2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26.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227.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228.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229. 黄河捧土尚鈳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李白·北风行)

230.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31. 请君试問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32.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33.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34.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23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3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3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38.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239.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24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1.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242.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县)

243.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4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迉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45.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246.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

24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48.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唐·杜甫·月夜)

249. 好雨知时节,當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25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25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25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5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

25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255.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25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57. 笔落惊风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258.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59.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杜甫·不见)

260.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261.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26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囼(唐·杜甫·登高)

26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264.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65.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66.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267.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26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269.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

270.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71.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72.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73.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秋兴)

274.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

275.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276.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77.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278. 马上相逢无纸筆,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27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0.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28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282.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283.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8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85.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286.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87.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288.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289. 谁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90.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91.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92.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293.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9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95.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29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於随(唐·韩愈·进学解)

297.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298.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99.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30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拼搏的诗句和名言警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