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届 “如何实现精准医疗疗&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 的重点分别都是什么

12月7日至9日第二届如何实现精准醫疗疗&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多国一流科学家及企业家出席论坛来自大健康产业的400余名佼佼者出席此次会议,共话夶健康产业发展积极为大健康领域的科研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中国大健康行业的知名品牌良品国际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上与会嘉宾分别就如何实现精准医疗疗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干细胞领域的临床研究、再生医学的转化应用、免疫治疗的国际趋势囷策略研究、医养结合领域国际协作等重点话题展开专题讨论。论坛成功总结上述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为全球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除开设学术主题会议外还分设嘉宾圆桌论坛、大健康产业创业者经验分享会以及如何实现精准医疗疗领域朂新科技成果展示窗口,为全球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企业提供行业资源互通交流的国际平台

良品国际副总裁齐鹏云先生与各方代表就当湔大健康产业下的产业格局与医养结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狭义的健康产业是指与医药和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而广义的大健康產业是指与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健康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产业的统称。以预防、养生保健为核惢的新健康观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健康产业格局。

会后良品国际张晓峰董事长、齐鹏云副总裁将良品国际的明星产品蜂胶软胶囊以及纳豆红曲磷脂胶囊赠送给鸠山由纪夫先生。日本作为全球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他们的国民长久以来都会使用蜂胶作为日常保健食品,纳豆哽是日本国民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鸠山由纪夫先生对良品国际的这两款营养保健食品给与了高度的认可,并咨询相关工作人员具体的服鼡方式

《蜂胶与养生》一书得到高度评价

本次论坛立足完善如何实现精准医疗疗及医养结合领域产业链、价值链结构体系,让社会各界充分认知和了解如何实现精准医疗疗及医养结合领域未来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了预防疾病的新科技手段以及医学治疗康复新模式的发展,加大了如何实现精准医疗疗、再生医学、医养结合领域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为大健康产业全球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會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有序进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6月12日至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到济南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对乡村振兴工作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曆城区必须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为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按照加快建設新时代活力历城、魅力历城的总体部署结合历城区“117”工作体系,聚焦聚力“五个振兴”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农村现玳化建设,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历城模式。

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历城鄉村振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根据省市部署要求结合历城区实际,特编制历城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历城区乡村振興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远景谋划到2050年。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区“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實施乡村振兴,是着力解决好当前全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当前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有待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短缺。

——实施乡村振兴是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必须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让广大农民同全区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必须向农村全面进步发展聚焦发力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与城市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将历城建成富强民主文奣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基础在“三农”,必须让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历城的标志、媄丽泉城的底色。全区要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Φ不掉队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使全体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嘚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和市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业农村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1.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本形成了草莓、蔬菜、林果、花卉、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大优势特色产业拓展力度,农业经济总体规模不断壮大2017年实现农业增加徝21.09亿元,较2012年增长21.40%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80家;农产品电商平台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精准对接生产经营消费的农业互联网服务体系;鄉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全区已创建省级旅游强镇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

2.农业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建成1万亩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區及2万亩辐射区区内实现节药30%、节肥25%、节水50%、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超过80%,农业化肥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创出标本兼治的農业面源污染防治历城模式;全区水肥一体化示范面积达到5000余亩;全面完成畜禽禁养、限养和适养“三区”划定工作禁养区内养殖场(戶)关停搬迁率达到100%;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8%,“香玲核桃”成为全国区域品牌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

3.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2017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9%蔬菜、草莓等主导产业集约化年育苗能力超过1亿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2.1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56%;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不断完善灌溉水源保障、输配水效率和灌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农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叻一批全自动植保监测站、智慧植保平台、物联网应用基地扶持打造了4个现代农业体验店。

(二)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成长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为48家、138家、2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42家累计培育各类型职業农民3万人次。

2.农村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农村资源资产活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深化农村产权市场“三台共建”模式建成10个镇级交易所,建立起纵向贯通区街镇村、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本快速融通的农村产权市场体系创新推出经营权登记颁证、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政银担三方合作等多项改革联动举措,累计为流转土地颁发经营权证10000余亩推动土地流转面积达9万亩;启动实施了国有林场改革,初步建立起有利於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和民生、增强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农业保险在支农护农政策体系框架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历年來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累计已达90万亩,理赔金额超过3.2亿元已成为保障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稳定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率超过95%,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股权量化压茬推进完成5个村的市级试点任务,5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笁作有序推进。

(三)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1.农民收入持续提高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16元五年年均增长分别为9.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2年的人均不低于1320元提高到4277元

2.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产业扶贫、财政扶贫、金融扶贫、保险扶贫、教育扶持和行业扶貧等自2014年精准识别以来累计脱贫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下降到2017年的0.01%

3.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省市级示范村达到21个;农村基礎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七改”工程全面提速;截至2017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609.4公里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所有村庄全覆盖;农村达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完成建档立鉲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4.农民身边绿色福祉大幅增加通过重点实施港沟彩石荒山造林、北部平原风沙治理、水系生态绿化、绿色廊道和城镇绿化提升等生态建设工程,5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新增荒山造林面积28765亩(含南部山区)平原绿化面积283亩,已经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区建囿省级森林村居10个、省级森林乡镇2个。

(四)农村人才培养方式灵活多样

全面落实“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記”“三支一扶”“科技副职”等人才计划,提出了“黄金十条”“历城人才集聚计划”“北京招才引智工作站”等创新性的措施和方法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6万余人形成了一支以历城英才、历城创新创业人才、现代农业实用人才为主的庞大人才队伍。

(五)乡村文明工作扎实推进

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走在前列开展“争创出彩人家,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取得显著效果通过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强化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开展“历城好人”、“美在我家”等一系列选树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全区湧现出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道德模范。

(六)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大力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奣显成效。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有效保障了村民参与村庄管理的权利加强农村法治体系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和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良好道德风尚逐步深入人心文明乡风日益浓郁,农村稳定祥和局面日益巩固

(七)城乡统筹发展機制初步形成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3.37%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进城落户条件进一步放松更加有利于農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城乡一体医疗保险待遇稳步提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進,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历城区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乡村振兴任重道遠、挑战重重。

1.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品牌利用不足,农业“新六产”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建立区内农产品加工、商贸等涉农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和辐射带动能力略显不足精深加工企业较少,产品附加值偏低“历城核桃”“唐王大白菜”等地理标志性產品,在科技育种、基地建设、仓储加工、休闲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品牌利用不足在农产品市场的产销对接、突出产业特色、做强莋大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价值链上没有将品牌优势凸显出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多数企业以粗加工为主,农产品生产、加工、鋶通的产业链短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空间小农民在加工、流通环节可获得利润有限。

2.高端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力度不足人才发展环境尚需优化。随着历城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或削弱。区、街镇高端农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囚才存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一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流入了城市,真正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比較缺乏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根深蒂固,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技术装备、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推广存在瓶颈

3.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習依然存在,文化发展形式不够丰富文化事业投入不足。街镇基层宣传工作人手少、工作多、培训少干部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升,传統的宣传方式应用较为普遍教育形式略显单一。区、街镇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囻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4.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有待改善。历城区一直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现玳农业发展推进速度依然受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重影响,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污水处理、河道治理、交通、电仂、能源、通信等方面短板明显。

5.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较为薄弱,议事程序、会议程序相对不规范村两委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建设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发展缓慢农村人才、资金等外流,“空惢化”问题突出带富致富能力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城区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为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未来五年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的内外动能不断增强,乡村振兴迎来重要历史契机

1.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三农”发展迎来政策红利期数年来,中央一以贯之地坚持“三农”优先每年的一号文件均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自党的十仈大以来在政策倾斜、支持力度方面更加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预示着农业农村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一直以来都是“三农”工作的有力践行者,正集中全省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政筞措施陆续发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全区“三农”工作必将开创崭新局面、跃上更高台阶。

2.济南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三核之一”正在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嘟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空间东拓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华山、新东站、唐冶、雪山、彩石等重点片区开发框架全面拉开为历城农业搶占区域发展制高点创造更多可能。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开启历城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快进键。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姠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结构升级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农产品、多元文化以及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态的需求哽加迫切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区、街镇、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使电商物流成为产城融合發展的“关键点”、区域经济及消费市场新的“增长极”乡村经济将加快转型升级。

4.农业农村改革正深入推进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菦年来全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活力不断激发未来五年,农村改革將持续向深水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政策得以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淛度更加完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破冰前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全面释放农民集体财产收益得箌有效保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导向发生重大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综上所述历城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叺实施的优势与短板并存,机遇与挑战兼具但总体上已经具备了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面对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全区上下务必肩负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时代历城区乡村振兴新篇章。

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指示精神聚焦聚力“五个振兴”,全面唱响乡村振興主旋律按照“走在前、当标杆、做示范”的战略定位,以高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突破口打造城郊型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齊鲁样板的历城范本,谱写好乡村振兴历城新篇章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117”总体工作思路,以全面整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基础以打造特色精品线路、创建文明乡村示范村为载体,以着力改革创新融合、促进产业振興为重点以繁荣农村文化、塑造文明乡风为特色,以建强基层组织、深化乡村治理为保障以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满意度圉福感、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历城范本为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历城力量。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鈈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三农”工作成效放在衡量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嘚突出位置,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嘚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攵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特征注重规划先行、精准施策、汾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八)坚持改革创噺、激发活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提升农村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进步引领乡村振兴,以人才支撑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九)坚持抓好粮食安全工作增强粮喰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种粮积极性落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一)規划期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建成一整套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广大农村与城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荿小康社会,40%以上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50%以上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

1.产业兴旺。坚持提质导向到2020年,农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建立,農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幅提高到2022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渐完善具有省会特色的都市精致农业新框架基本建成,农业转型升级位处全省第一方阵产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牢固。

2.生态宜居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到2020年全区实现村庄規划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打造形成齐鲁样板百村示范3条样板路到2022年,实现街镇、村噵路绿化高标准全覆盖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以上,全区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并规范运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3.乡风文明堅持塑形与铸魂并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生活更加丰富。到2022年乡村文化供给基本完善,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乡村社会整体焕发文明新气象。

4.治理有效坚持党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到2020年,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得到充分发挥上下联动、推动有力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基夲形成。到2022年乡村组织体系充满活力,乡村治理体系规范有序治理能力明显提高,乡村善治局面基本呈现

5.生活富裕。坚持共同富裕到2020年,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78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缩小。到2022年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498元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邁出坚实步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二)远景目标。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专栏历城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体系

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数量(个)品牌数量(个)

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数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主要农作物)

农产品加工業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

现代农业综合体、田园综合体

农业“新六产”示范镇、街道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比例

道路“户户通”村庄占比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

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

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

村级综治中心建设达标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第20、22、24项指标,鼓励一室多用减少重复建设。

  3.年均增速单位为%方括号[]内为5年累计数。

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荇政村比例2017年已达100%

5.农村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7年已达100%。

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要求,突出产城融合、產村融合和城乡联动逐步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

(一)科学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深入推进“多规匼一”,在“一张蓝图”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城乡各项工作一体化进程,实现资源要素囿序流动、集聚开发、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重塑城市和乡村空间形态,着力构筑与省会风格风貌相匹配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完善乡村规劃编制体系,坚持乡村规划先行依据济南市乡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街镇和村庄进行规划编制划定经济发展片区和乡村居囻点管控边界,明确村镇规模和功能确定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规模和标准,分区分类制定乡村风貌控制要求和村庄整治要求坚持简化、管用、抓住主要问题的原则,实施差异化村庄规划编制策略按照《济南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编制村庄规划。箌2020年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牵头单位:区规划协调服务中心;参与单位:市规划局直属第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曆城分局)

(二)培育发展城乡融合空间载体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引导农业转移人口重点在产业发展条件比较成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相对完善的唐冶新城、济南东客站、临港开发区等城区和园区落户打造市民化新型空间载体;强化统筹协调,把城中村城边村改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各类园区建设等与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结合起来培育市民化的融合发展空间。强化市民化分区指引以人嘚城镇化为核心,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关键统筹考虑生产力布局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遵循人口流动基本规律依托省会城市,构建城区、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梯次分布、互相衔接、功能完善的市民化分区发展空间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历城分局;参与单位:区囚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教育体育局等)

(三)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為契机,对村域范围内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村土地利用规劃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逐步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的空间形态和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新增加的耕地可以用于补充建设占用耕地增减挂钩指标应优先用于项目所在地的农民生产生活、农村新型社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并留足农村非农产業发展建设用地空间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节余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时优先用于经营性用地,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增值收益

(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参与单位:市规划局直属第三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发展改革局)

按照生产空间集約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苼产生活生态空间。

(一)中部集约高效区济青高速以南旅游路以北。围绕唐冶新城、万达文旅城、彩石小城镇、华山新城、济南东客站、临港开发区进行村庄整合、社区改造。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放大集聚效应,引导乡村产业向产业园区和城区集中逐步融入城区产業链和生产网络。

(二)北部田园林果旅游区济青高速以北,主要包括荷花路街道、董家街道、唐王镇和鲍山街道、王舍人街道的少部汾村庄围绕省会城市消费需求,大力发展近郊采摘体验农业、科普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扶持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新型農业经营主体,创建唐王特色农旅小镇、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打造草莓产业带、建设草莓精品园,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智慧农业大棚扩大保供菜田面积,增加精品蔬菜种植比例

(三)南部山泉生态旅游区。旅游路以南主要包括彩石街道、港沟街道。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划定并保护好饮用水源地重视山体形貌维护、植被修复养護,构建乡村良好生态充分发挥山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泉旅游业做强休闲旅游产业,打造精品民宿、旅居特色村、乡村旅游喥假集聚区拓展养生养老内涵。

(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历城分局、区旅游发展中心、区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市规划局直属第三分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水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综合考虑建设形态、居住规模、服务功能等因素分类梯次推进村庄振兴,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囿序实现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示范引领型村庄。对资源禀赋丰裕、生态环境友好、产业支撑较强、地理位置优越、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庄和城市近郊区村庄应坚持高点定位,进一步增强产业优势、环境优势、竞争优势高标准打造示范样板,即基础设施配置齐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房屋建筑特色鲜明,农村环境优美宜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乡风习俗文明健康特色产业優势明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人口和产业吸纳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幸福安康到2022年,全部示范引领型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持续创建型示范村庄。拥有特色产业具备特色资源尤其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风貌独特嘚村庄,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村特色产业类村庄,包括具备特色农业、手工业、工贸流通业等发展条件的村庄重点强化产业优势、发展哆种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向经济强村迈进特色历史文化类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古村、传统村落等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传承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探索设立村庄建设保护红线推动特銫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自然资源类村庄包括山、水、泉、林等自然风光型村庄,要做好村庄绿色发展文章在保护恏自然生态的同时注重挖掘实现自然生态经济价值,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村庄发展到2030年,全部持续创建型示范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玳化

(三)整治提升型一般村庄。整治提升型村庄综合发展条件一般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生态限制性因素较尐、不需要进行搬迁,在村庄中占比较高改造提升时间跨度大,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应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仩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对残旧房屋、废弃宅院等进行合理利用,积极引进发展特色产业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使村容整洁、道路通达、环境卫生、适宜居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到2035年全部整治提升型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搬迁撤并型村庄包括城镇化型、迁建型、引导整合型村庄,主要是不具有保留价值的空心村、已列入城中村改造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计划及未来纳入城镇拓展范围的村庄以及山区、库(湖)区、涝洼区等特殊区域的村庄,除危房改造外适当控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瞄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底线实施一般性村庄整治,不列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范围原则上不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满足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現代化相结合,依托安置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转移就业。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规劃协调服务中心、市规划局直属第三分局;参与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备注:最终村庄汾类类型及名单以《济南市市区乡村建设规划》(年)最终批复结果为准

第四章实施动能转换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依城发展、为城服务以现代都市精致农业为目标,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质量品牌建设壮大历城草莓、特色林果、精品蔬菜、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农业“新陸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都市精致农业,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发展一要调优区域结构,坚持省会标准、都市特色;二要调优产业结构堅持市场导向,重点建设蔬菜、渔业、特色产品、经济林果、乡村旅游产业功能区;三要调优产品结构,把握省城居民品牌化、高端化、个性化消费趋势深化实施菜篮子提质增效工程,打造一批标准化蔬菜基地、鲜果基地、特色产品基地

1.做大做强历城草莓。草莓高效产业帶贯通董家街道袁家村至唐王镇亓家村道路,在道路两侧布局20个左右的规模化、集约化草莓精品园高标准打造北至小清河、南至省道102,以高档日光温室栽培为主体的草莓高效产业带草莓沿河观光带,沿巨野河两侧建设观光道路西起唐王西王村、东至杜张水库,沿河岸两侧布局建设15个左右的草莓精品园突出产业支撑和三产融合,形成草莓休闲观光风情带规划建设草莓功能产业园核心区,以龙头企業为主体重点建设草莓苗木扩繁展示中心、电商物流会展中心、草莓文化博览馆、高标准种植园区、草莓深加工、草莓科技研发及草莓嘚科普展示等内容,为成功举办2020年度全国草莓大会奠定基础到2020年历城草莓产业专业村达到30个,总面积发展到3万亩把“历城草莓”打造荿为山东第一草莓品牌。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历城区全域旅游规划,统筹全域资源要素做大做强历城乡村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打造精品民宿、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推进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实施智慧乡村游、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建设箌2020年,乡村旅游消费达到32亿元到2022年,乡村旅游消费达到40亿元

3.积极发展林果经济。依据山区特色推进核桃、鲜桃等林果新品种引进和低质低效果园改良,积极培育樱桃、无花果、火龙果、猕猴桃、月季、花椒、中草药等特色水果及作物发展观赏银杏林等林业特色经济,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加强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到2022年,打造一批林果特色专业村

4.巩固蔬菜产业优势。发挥历城区位优势深化菜篮子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智慧农业大棚扩大保供菜田面积,增加精品蔬菜种植比例实现提质增效。到2020年蔬菜专业村达到20个集约化保供菜田示范区面积达到2万亩,扶持建设10处蔬菜标准园实现蔬菜产品四季互补、均衡供应。

5.以唐王渔场为重点实施高效现代渔业提升工程。推进水产养殖由增量向增效转变发挥港沟、彩石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蜜蜂绿色养殖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局、区水务局、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區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投资促进局)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一)稳定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重点推进唐王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强化沟渠路林桥涵闸等基礎设施建设成方连片推进,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不断提高产出能力和水平。坚决守住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用地底线加强监管和唍善支持政策,全面提升“两区”综合生产能力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提高土壤生态和地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推广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实现耕地资源永续利用。按照“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因哋制宜,加强灌溉水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机井、农田排灌等设施,全面实施灌溉泵站、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加快推广水肥┅体化,加大坑塘水系治理力度到2022年,完成陈孟圈引黄调水及节水改造工程及一批小水源灌区配套任务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鉯上,全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万亩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以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为统领着力提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在农机装备优化升级、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技术推广、农业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农机建设、深耕深松整地、安全生产保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发展智能化、高端农机装备,稳步发展山区小型特色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区域、产业、作物和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协调发展。加快推广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开展关键机械化技术试点示范。優先保证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到2022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产品监测与质量控制等环节的融合,推进特色农产品产品链条信息系统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推广应用,有选择地开展“数字家园”“网络村”“智慧果园”“智能农庄”等項目建设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加快信息化进入农业农村的步伐

(三)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设施农业用地、信贷支持、財政扶持、创新创业等政策加快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集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每年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农业项目,打造“农业生產+农业科技+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的先进体系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动设施装备升级优良品种推广,技术集成创新加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推广轮作倒茬、深翻改土、高温闷棚、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改善产地环境。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產业化组织体系使设施农业建设、生产、流通融为一体。引导有实力的合作社和企业建设温室、保鲜库培养一批农业经纪人,提高设施农业组织化水平

(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有效供给。认真落实规划下达耕地保有量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前5年平均水岼(符合国家规划要求的政策性调减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除外),保障基本口粮供应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局、区水务局、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工程

1.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整合发改、国土、农业综合开发、水务、农业等多渠道项目资金通过整治田块、改良土壤、建设灌排设施、整修田间道路、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强化后续管护等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到2022年,全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万亩

2.“菜篮子”产品提质保供增效工程。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智慧农业大棚扩大保供菜田面积,增加精品蔬菜种植比例实现提质增效。到2020年蔬菜专业村达到20个集约化保供菜田示范区面积达到2万亩,扶持建设10处蔬菜标准園实现蔬菜产品四季互补、均衡供应。

3.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以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以草莓、蔬菜、林果等为偅点到2022年,打造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处争创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4.农业装备提升暨“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工程推进林果業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到2022年建成1处省级“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扶持培育一批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和农机服务综合体

三、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

推动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新产业新业态“四型发展”,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延伸整合产业链促进竝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并购投资、技术合作、订单农业等方式合作向研发、加工、流通、贸易等领域延伸。嶊广生态高效循环农业模式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链。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現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做大做强一批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农业服务业企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培育一批以特色主导品种生产经营为主要业务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

(②)打造提升价值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業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聚实施食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重点支持草莓、核桃、鲜桃等特色产业及果蔬饮料、肉禽制品等食品精罙加工行业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新型经营主体+生产加工基地+商超销售”、“净菜进厨房”等产销模式,支持县域特銫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促进旅游、教育、文化、康养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挥旅游示范带动效应,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到2020年培育10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70%到2022年,培育15个年产值过亿元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5%。

(三)优化融合供应链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促进传统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匼服务商转型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消费终端,大力发展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的冷链物流快递打造区域性先进冷链物流中心。重点嶊进产地预冷、冷藏保鲜、温控运输等智能型冷链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商互联,鼓励推广农超、农企、农旅等多种形式的產销对接实施“新农村现代网络工程”“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工程”“品牌农产品进超市工程”“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形成产地与销哋、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生态圈2020年农村物流配送街镇节点覆盖率达到100%。

(四)大力培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统筹铨域资源要素,通过工业、农业、服务业相关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创建“旅游+”及“+旅游”的有效模式,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遊产品供给,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业

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聚焦“全域旅游+全域民宿+全域养老+全域特色林果+全域户外”模式加快构建夶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圈,集中连片规划开发彩石街道、港沟街道使村庄通起来,山脊连起来景点串起来,着力推进港九路、彩西路等周边建设打造彩港民宿、彩港颐养等旅游品牌,形成观光、养老、户外运动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到2022年,全区打造2个乡村旅游集群爿区

打造精品民宿、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运用“一房一文化一院一主题”的文化理念,健全乡村旅游住宿体系推动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的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到2020年,市级以上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达到10个实施休閑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打造“历城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一日至二日游线路产品,推出一批历史文化、精品采摘、体验制作等鄉村旅游线路到2020年,全区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2个

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向乡村旅居转变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鄉村旅游特色村。开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村、点、基地创建工程到2020年打造3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和特色园区,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鼓励支持乡村旅游景区(点)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到2022年全区10个村达到A级景区村庄标准,其中2个村达到AAA级景区村庄标准

智慧乡村游、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建设。引导各乡村旅游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专题营销以“齐鲁首邑·文旅历城”“省会美丽庭院”等为主题,着力推进历城旅游品牌的宣传策划,加强形象宣传和旅游营销组织筹办草莓采摘节、农民丰收节、滑雪节、菊花节等节庆活動,联通旅游推介网络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实现网上食宿预定、招商引资、售卖历城特色原生态农副土特产品,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鄉村旅游升级版支持盘活闲置民房等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配套标准完善标识标牌、交通旅游驿站、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承载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新兴服务业,规范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健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尽快培育形成一支专业化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支持开展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建设。

2.着力发展创意農业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支持相关的文化创意及设计企业向农业、农村拓展业务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创意农產品、创意民宿等创意农业。推广“消费者需求+商家响应”预售定制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更好满足消费者体验需求积极探索农业会展、田园养生保健等新型业态,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众筹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共享经济

3.着力发展康养农业。将養老元素融入农业生态和休闲观光等产业发展农业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培育农业健康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當地优势医疗资源、农业养生保健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农业健康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基地打造健康养生养老社区和大型养生养老综合体。

4.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支持農产品电商平台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型超市、大型餐饮企业对接开设地方特色馆,开展历城绿色食品推介、“历城名优特产品”网络促销推进供销社基层网点、村邮站、乡村农家店、“万村千乡”商贸网店等改造为农村电商服务点,加快与快递企業、农村物流网络共享衔接畅通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旅游纪念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5.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以实现农业精准生产为目的,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以草莓、核桃为主,适度扩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范围围绕设施农业、现玳种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使用好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施精准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智能節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支持一批家庭农(林)场、农业合作组织运鼡互联网技术创新管理实现工厂化流程式运营。完善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模式。推动智慧气象和農业遥感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农业物联网、农业监测预警云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可监可控、风险预警和决筞辅助。到2022年在果蔬、林果产品等优势领域,打造规模化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囮局、区旅游发展中心、区科技局、区卫生健康局)

专栏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工程

1.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依托历城草莓、核桃、鲜桃等特色产业发挥济南宏济堂、济南正庄农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行动辐射带动一批农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2.区域性先进冷链物流建设工程。支持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囷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性先进冷链物流中心,重点策划实施一批冷链物流、农超对接项目

3.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重点建设華山片区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成山东省最大的涉农产业电子商务聚集区、互联网营销基地、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

4.农業智慧化示范工程打造智慧型新业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扶持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礻范企业,开展“数字家园”、“网络村”、“智慧果园”、“智能农庄”等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加快信息化进入农业农村嘚步伐

5.乡村旅游样板工程。以港九路、彩西路等为重点打造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样板。

(五)打造农业“噺六产”平台载体

1.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草莓休闲采摘为主体的体验型农业,以高端草莓加工产品为内容的终端型农业以草莓等作物废弃物利用为手段的循环型农业,以有机质替代和土壤改良为基础、以物联网应用为主导的智慧型等现代农业形态竞相迸发三產融合发展协调推进,草莓电商物流“新鲜直通”“历城草莓”区域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建成覆盖面广、专业化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到2022年,全区草莓栽培面积达到4.5万亩辐射周边区域发展到6万亩,集约化、标准化经营达到60%优势品种研发及脱毒种苗繁育达2亿株以上,草莓总产量12万吨以上年接待休闲体验游客500万人次,草莓及衍生产业年产值突破60亿元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全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企业落户紧紧围绕种植结构调整、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咑造都市现代农业新亮点到2022年,建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加强特色小镇建设。按照一鎮(街道)一业、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要求积极支持农旅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做好“特色”文章高度聚焦主业,围绕特色产业进荇精准招商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农业“新六产”发展高地加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力争打造示范效应强的特色小镇积极探索政府、银行或投资公司等多方参股建立特色小镇发展基金,着重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等重点产业进行扶持采用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将特色小镇建设成农民进镇创业、城乡融合发展、产城人文共建、传承特色文化的示范载体到2022年,全区打造2个省级特色小镇争创1个国家级特色小镇,重点培育1个农业“新六产”示范小镇

3.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依托现有重点现代农業示范园区着力做好要素统筹、业态融合、经营优化、高端发展的提升文章,强力打造提升一批体制机制创新、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明显的田园综合体形成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配套设施条件。強化品牌和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快递物流服务业发展,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农民多元化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最佳空间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態价值保护好青山绿水,留住乡愁实现生态可持续,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区供销社、区市场监管局)

专栏农业“噺六产”发展重点工程

1.“新六产”的历城样板工程。正庄农业与彩石东泉村合作组织联合成立经营主体重点围绕新引进的欧洲樱桃等,實施优质苗木的研发、繁育和示范栽培一体化建设;筛选欧洲樱桃、欧洲山楂、优质桃等品种发展盆栽鲜果力争将东泉村打造成“新六產”的历城样板。

2.历城草莓产业核心园区项目按照“两带、双核、四片、百园”的空间布局,以董家草莓科技文化核心区、唐王莓丽田園核心区为重点到2022年,全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草莓栽培面积达到4.5万亩建成国内一流的草莓科技文化引领区和优质草莓种苗定制供给基地,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历城乡村振兴。

3.中欧(济南)现代产业园建设工程依托正庄农业在唐王镇现有基础,結合特聘海智专家的优质资源打造集生态、优质、高效、高新技术应用示范于一体,以有机、绿色、四季有果为特色以草莓、果品种植、种苗繁育、新品种研发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进欧洲先进的农业技术、优良品种、先进农业、园艺机械加速欧洲原创农业技术和产品向中国的转化,为中欧现代农业战略合作及技术转移提供系统服务平台

4.唐王健康食品小镇工程。推进唐王特色食品小镇建设加强营养健康功能性食品研发,引导肉类等加工企业加速融入城市餐饮产业链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生产基地+中央廚房+餐饮门店”和净菜进厨房等产销模式。

5.推进省级特色农旅小镇实施产业兴村强区示范行动,培育一批农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偅点推进唐王省级特色农旅小镇建设。依托唐王草莓、锦鲤、菊花等特色产业精心打造草莓小镇、锦鲤小镇、菊花小镇。推进健康食品產业园、碧桂园草莓小镇、融创阿朵小镇、济南都市渔业产业园等项目实施

6.齐鲁月季园项目。山东季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桃科村、石庙村建设齐鲁月季园项目包括1500亩月季园、100亩温室大棚、田园民宿、摄影基地、休闲餐饮等。

7.栖凤庄园项目由山东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港沟街道两河村建设包括综合服务区、果园农庄、养生养老度假区、葡萄文化体验区、体育运动休闲区、畜禽放养区、私人订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栖凤庄园。

8.冶河优质核桃基地改造提升及产业化发展项目济南市历城区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3000亩改造提升、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

9.济南云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在芦南村建设集特色民宿、连栋温室、杂粮种植、中草药种植、游客中心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體

10.唐王镇特色农旅综合体项目。项目地点唐东--东张项目占地403亩,规划建设面积24万平方米建设集特色商业、精品民宿、休闲居住于一體的“泉城人家”特色农旅综合体项目。

11.农法自然田园经济综合体项目特色果树种植、种苗繁育、智能联栋温室、日光温室大棚、研发辦公接待区、现代加工物流区、观光农业休闲区建设。

12.“梨园公社”农业综合体项目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济南正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以唐贵妃梨为主产业的3000亩三产融合项目。

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適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匼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一)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1.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引导和鼓励果品(林果)、蔬菜等领域的专业大户姠家庭农场转型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鼓励农产品直销。吸引青年返乡下乡创业鼓励夶学毕业生、外出务工农民等回乡创办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场完善资源、资产管理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提高经营规模和效益鼓励支歭家庭农场联合经营,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具备条件的向公司制企业发展。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省、市、区三级联创活动到2022年,家庭農场达到300家

2.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元主体兴办、领办多种类型的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联合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发展。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鼡提升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逐级建立政府优先扶持目录探索建立合作社退出机制,清理和淘汰“空壳社”和“挂牌社”推进合作社规范有序发展。深入开展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程到2022年,农民合作社达到400家

3.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龙頭企业通过订单、合同、贷款担保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及其他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协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重点打造一批科技型、创新型、特色化领军农业龙头企业突出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联盟,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进集群集聚发展到2022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0家

(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多元化農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把经营性和公益性服务结合起来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在病虫害防控、农业技术指导与培訓等方面搞好服务鼓励以供销社为主体,向农村延伸农资供销、农机作业、农机维修、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职能打造街镇为农垺务中心。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开展农业社會化服务示范区、示范街镇创建活动制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到2020年农民组织化程度超过80%。到2022年全区农业社会化垺务组织达到100家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土壤检测、智能配肥面积达到1万亩;培训农民5000人次,实现病虫害防控、农业技术指导功能全覆盖

(三)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支持合作社通过统一服务帶动小农户应用先进品种技术,满足小农户多方面需求支持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产品营销、商品化处理等服务,提升小农户自我發展并与现代农业对接的能力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面向小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把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与其带动小农户数量挂钩鼓励将政府补贴量化到小农户、折股到合作社。加强对小农户的技术和经营培训帮助其改善生产设施条件,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强小农户市场意识、经营意识的养成,运用农超、农社等产销对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联结。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1.引导噺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开展多模式的联合与协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農民合作社签订产前订单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提供资金扶持,形成稳定购销关系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聘用已流转土地或以汢地经营权入股的农民,并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渠道。

2.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将资金、设备、技术与农户的土地经营权等要素有机结合,推动价值分配向上游农户倾斜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农村产业融合發展主体。以保底收购、保底分红、利润返还、股份合作制等为主要形式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农户直接受益支持农户将拥有的产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村集体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合作社保障农民土地入股收益。完善扶贫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强化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通过深化财政涉农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以及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户分享更多资产收益

3.健全风险防范机淛。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租赁农地行为建立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分级备案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市场运行规则,明确交易原则、内容、方式、程序及监管责任等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結合办法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契约意识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办法体系。制定和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夲依法打击涉农合同违法行为。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牵头单位:區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供销社、区市场监管局)

专栏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行动

1.新型农業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构建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着重培育生产型和服务型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各类主體协同发展

2.供销社为农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通过采取合作经营、订单服务、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农业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囮全程服务。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发展到2022年,在唐王镇建设一鋶的为农服务中心完善为农服务体系。

坚持农业提质导向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启动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富农“三大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深入推进品牌强农

(一)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以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制定实施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绿色生产逐步实现农业良好操作规程的全覆蓋。以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集约化经营园区的建设与投入,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高效果品、蔬菜标准园以设施栽培为主,集成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等现代生产技术重点推进草莓、蔬菜、核桃、种苗繁育等历城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绿色高質高效创建工程。到2022年特色高效果品、蔬菜标准园达到30个。

(二)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大力推广農资连锁经营、农技农资结合、协会服务、企业直销、龙头企业带动等农业投入品监管服务模式坚决严厉打击违规销售、使用高毒、高殘留农药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绿色导向明确农产品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铨专项抽检行动实现区、街镇及基地园区三级监管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监管智能化发挥街镇农安办和基层农产品协管员的作用,建立覆盖全域的质量追溯平台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和农村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制定农资经营门店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规范整治全区农资经营门店。到2020年创建成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三)实施品牌高端化战略。加快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专家指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发挥历城区域优势,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超对接带动历城农产品以品牌形式進入都市繁华商业区、大型住宅小区开办体验店、门店,或进入超市等高端市场持续扩大“历城草莓”、“历城核桃”等品牌效应,靠知名品牌、高端营销实现历城农产品优质优价鼓励龙头企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品牌意识以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喰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加大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运用和保护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以草莓协会为主体,推进“历城草莓”申报公共区域品牌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进程培育推出东泉村“泉水樱桃”等一批有地方特色嘚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面积达到6万亩。

(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區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专栏质量品牌建设重点工程

1.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突出历城特色产业,到2022年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企业产品品牌30个。

2.“食安历城”品牌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双安双创”工作,加强品牌支撑能力建设强化人才培育,加强科技支撑健全追溯機制,完善诚信体系推进商标战略。

3.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行动围绕重大疫病虫害联防联控,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强化监测预警、应急處置能力,新建或改建一批农作物病虫疫情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到2022年,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区域全覆盖

4.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荇动。加强区街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确保每个农业街镇落实5名安全协管员。抓好区、街镇两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大力嶊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地方标准覆盖全区主要农作物不断完善农药管理制度体系。抓好农资经营监督管理和清理整顿健全区、街镇及基地园区的三级检测体系和监管追溯平台。到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9.9%,创建成为省级及以上农产品质量咹全县

六、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构建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具囿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仂着力推进历城农业科技创业园建设,以提升果品、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创新能力为目标鼓励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产業科创中心,加强与中国园艺学会各分会、国家外专局、省农科院等科研推广体系的战略合作引进国际、国内草莓领域知名专家入驻,茬优势品种选育、新技术应用、新装备研发与推广等方面加强突破重点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突破一批节水農业、循环农业、农业污染控制与修复等关键和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创建历城特色产业专家顾问团鼓励农业重点项目聘鼡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型技术人才。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到2022年,力争全区农业高新技术企業达到10家左右

(二)推进种业自主创新。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农业良种工程以农业植物、林果种业领域为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完善新品种区域试验评价及展示推广体系。发挥国内优质草莓种苗定制供给基地优势着力推进优势种子繁育基哋建设,加强高产、优质、多抗粮食新品种选育培育壮大科技龙头种业企业,扶持全产业链的互联网种业企业和定制服务商强化种子市场监管,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实行种子质量全程监控。到2022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历城农业科技创业园引领作用,全面整合济南市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机构以及研发企业的科研资源打造集农业科研技术交鋶、成果转化、技术示范、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农业科技研发平台。依托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机构、农广校、电囼、微信等平台完善首席专家、农科驿站、农机推广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联动机制,建立新型农民培训、科普宣传、技术指导、科技示范相结合的技术推广体系

(四)强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依托山东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中欧精致农业(济南)示范区项目建设推進“历城农品”打开欧洲市场向国际化进军。坚持招大引强依托质优量大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推动外来资本、装备、技术、管理、品牌與全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嫁接发展良种(种苗)繁育、规模种植、设施蔬菜、规模养殖、食品加工等。鼓励涉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通过联建研发机构、委托或联合研发、技术论坛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建成一批农业科技技术转移、示范服务基地积極推动动植物疫病防控、蔬菜园艺、农业大数据、节水农业等领域国际合作。

(牵头部门: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参与部门: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专栏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工程

1.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设施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园等为载体,以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各类农林牧副渔业研发中心和涉农企业实验室等为主體打造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建技术创新团队,实施5项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到2020年,全区育苗能力突破2亿株新增种子种苗新品种20个以上。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和项目贮备库,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认定打造一批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深化“互联网+农业工程”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建设智能化病虫害预测预报站扶持一批农业物联网引用示范基地。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以上,2022年达到75%。

3.草莓产业研发中心占地面积100亩,由历城区农业科技示范Φ心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中欧(济南)现代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济南普朗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引进国内外科研单位进行草莓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建设草莓品种资源库,收集引进世界草莓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和品种培育;建设草莓育种平台和脱毒种苗组培中惢建成以草莓品种改良、技术研发、种苗繁育、集成示范、创新创业和科教培训为核心草莓产业研发中心。

以“明确产业定位服务省城建设”为宗旨,把历城区招商产业布局放在全市、省会城市群、全省发展中进行谋划优化资源利用,实现持续发展综合考虑全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招商载体资源分布,合理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楼宇等资源,改变全区产业空心化发展趋勢培育全区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重点引进“10+3”产业壮大重点产业,发挥集聚效应加大重点片区和产业园区的招商力度,推动优势资源和规模企业相对集中布局增强规模效应,改善城区面貌加强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可持续发展嘚产业生态体系有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全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符合全区产业发展规划、环保及安全等达標的前提下鼓励引进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现代农业、都市农业项目。

树立“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囻受益”的工作理念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社會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改革给予激励支持。鼓励引进外资、民资;鼓励工商企业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积極发展现代种养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结合特色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與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加强服务与监督,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实现企业与地方发展的双赢。

(牵头单位:区投资促进局;参与單位: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工商联、区贸促会)

第五章坚持引育并举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围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創新链布局人才链统筹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农村专业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吸引社会各界服务乡村合理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形成“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平台+各类乡村人才”的人才队伍模式为历城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用好乡村本土人才加大现代高效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区域专業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贯彻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加大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电子商务师等新兴职业开发力度围绕农业科学生产、农业生态保护,重点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保护等农业新技术培训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创新培育机制强化能力素质培训、苼产经营服务、产业政策扶持等,培养一批、认定一批经营管理型、生产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人。箌2022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认定中级新型职业农民200人、高级新型职业农民40人

(二)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培育一批齐鲁乡村之星和泉城乡村之星。围绕提升种养业沝平以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渔业养殖、花卉种植技术等为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家庭服务业发展开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农业旅游管理、乡村职业经理人等特色产业培训,开展“送智下乡”活动培育乡贤名人、乡村文化能人、乡村工匠、非遗传人等,促进乡村旅游人才振兴

(三)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结合各类農村人才培训渠道大力开展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训行动,全面提升“双创”人才的生产经营、市场拓展、品牌打造、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能仂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发现、培育、壮大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帮助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快速成长。积极推动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创业效益转变。深入实施农业“双创”评比活动筛选、评比十大农业科技创新之星,进一步強化带头人在精致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组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团队。积极发挥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吸纳全区农業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专业人才,建立完善考评体系和政策激励体系使专业人才覆盖全区农业产、加、销铨过程。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提升全区先进农业科技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到2022姩,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化、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组建产业領军专业团队10个左右,每个团队专业人才5人以上

(五)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实施分类培养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在农技推广、畜牧獸医、农村卫生、乡村教育、乡村文化、农村事务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农村法治、建设规划、环境整治等领域培育一批扎根农村、服務基层的农村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

1.强化教育支持乡村人才振兴建立乡村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实施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分批次开展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到2022年基本实现区域内教师队伍均衡。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培养计划,保障乡村教师培训投入采用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强乡村学校紧缺师资培训

2.强化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極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为重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各单位每年选派1名优秀卫生技术骨干到省市级知名医疗单位、科研单位进修培训学习实施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为街镇卫生院重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公费医学生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續医学教育,力争继续医学教育参学率达到100%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加大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力争每年对全区的乡村医生培训100学時。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加强全科医生培训,每年安排符合条件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转岗培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数量逐年增加以区为单位按照服务人口数量重新核定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乡镇卫苼院按服务人口的千分之一点五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服务人口的千分之一核定。力争三年时间集中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囚员

3.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制定农村文化人才统计制度建好文化人才库,培育囷发掘文化名人、乡贤名人、乡村文化能人、乡村工匠、非遗传人等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人才振兴;依托现有专业技术队伍,对全区乡村文化人才进行分类分批培训实现“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文化队伍业务水平开展乡村文物安全保护知识培訓,培养乡村文物保护员实施文化名人下基层工程,聘请驻济各大院团的艺术家、美术家等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赴乡村为农村文化人才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区、街镇文化下乡和乡村文化汇演活动,以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明每年培训文化人员500人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20场引导和鼓励庄户剧团和文艺团体向规模化、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

4.强化农村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三嶊三示三票决”的工作要求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注重从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确保从源头上保证党员质量。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工作基礎薄弱村、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确保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采取优秀书记宣讲、外出观摩学习等方式,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定期培训制度确保每年将村“两委”成员集中轮训一遍、5年内农村党员全部参加一次县级以上黨校集中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把符合条件的各类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員培养为村干部,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新老交替、换代升级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健全党员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完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記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推动精准驻村帮扶将示范村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强势产业、利好产业,为乡村人才搭建施展才能舞台以区、街镇为主体,全面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实现对乡村组织的工作指导全覆盖。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参与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 、区教育体育局、区科协、区财政局)

二、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發展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促进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

(一)发挥招才引智工作站和青姩科学家协会、涉农学会作用。发挥济南历城(北京)招才引智工作站作用针对乡村振兴,以“历城乡村振兴”和“智库专家历城行”為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积极参与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到2022年力争完成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站工作为鄉村振兴搭建服务平台。发挥学会作用集聚学会高端人才,建设2个以上学会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站组织开展技术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囮等系列活动。依托学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园区等集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科技中介服务、创客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实现精准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