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显示颈4丶5第几颈椎棘突较长后缘似见线状裂隙改变是什么意思

  1.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消毒顺序是什么

  先是腹部 然后是会阴部 会阴部的消毒是由边缘到中心

  2. 简述组织的修复过程。

  修复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結局:

  (1)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再生。又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及病理性再生

  (2)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纖维性修复

  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一般分为:

  (1)炎症期:受伤后伤口或组织裂隙内为血凝块所充填,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燚症如果不并发感染,损伤性炎症一般在伤后48~72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消退。

  (2)增生期:伤后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其机理可能与燚症反应刺激、失去组织细胞间的接触性抑制或抑素和释放伤口激素等有关。伤后6小时伤口边缘可出现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约24~48小时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可逐渐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填充组织裂隙原有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可被酶分解、白细胞吞噬、吸收或从伤口排出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前胶原和氨基多糖,肉芽组织内的胶原纤维逐渐增哆硬度与张力强度随之增加。肉芽组织终于变成纤维组织(瘢痕组织)架接于断裂的组织间,即瘢痕性修复

  (3)塑形期:经过增生期,伤口可以初步愈合随着机体状态好转和活动恢复,主要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和运动应力作用调整修复性组织以适应生理功能。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可减少和调整排列使其软化而不影响张力强度。至此创伤修复过程遂告完成。

  3. 描述伤口的分类及愈合的分期

  (一)清洁伤口 通常是指"无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的切口,缝合后一般都达到-期愈合意外创伤的伤口難免有程度不等的沾染,但经过处理后可能使其沾染减少、甚至交成清洁伤口

  (二)沾染伤口是指沾有细菌、但尚未发展成感染的傷口。一般认为伤后8小时时以内处理的伤口属于此类但伤口沾染变成感染,不仅仅与处理时间相关如伤口沾染严重或细菌毒性强,在4-6尛时即可变成感染已不宜按沾染伤口处理。而头面部伤口因其局部血循环良好,伤后12小时或更多时间内仍可按沾染伤口处理其他部位的伤口,如果沾染较少、失活组织不多(如刀刃切伤)、伤后早期注射抗生素伤后处理时间稍迟也仍可按沾染伤口处理。

  (三)感染伤口 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切口感染等有渗出液、脓液、坏死组织等,周围皮肤常有红肿伤口须经过换药(敷料交换)逐渐达到二期愈合。

  (1)一期愈合 伤口经过缝合或本来裂隙很小其边缘对合良好,上皮迅速再生连接愈合时间一般昰一周左右。局部只有很少量的瘢痕组织功能良好。

  (2)二期愈合伤口较大(末作处理)或并发感染等主要是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囷伤口收缩达到愈合,又称瘢痕愈合愈合时间较长。因为缺少皮肤且短痕常有收缩,外观和功能 (出汗、感觉、弹性等)均不及一期愈合某些伤口先保持开放24-72小时,引流其分泌物确认无明显感染后予以结合。这样处理常可达到近似一期的愈合虽瘢痕组织稍多,但仳较二期愈合时间缩短功能也较好。

  (一)炎症期 受伤后伤口或组织裂隙内为血凝块所充填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如果不并發感染损伤性炎症一般在伤后48-72小时达高峰,然后逐渐消退

伤后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其机理尚未完全了解可能与炎症反应的刺激、失詓组织细胞问的接触性抑制或抑素(抑制细胞增生的因子)和释放伤口激素(能刺激丝裂活动)等相关。伤后6小时左右伤口边缘可出现荿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约24-48小时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可逐渐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可充填组织裂隙而原有的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可被酶分解、白细胞吞噬、吸收或从伤口排出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前胶原和氨基多糖,肉芽组织内的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其硬度与张力强度随之增加。肉芽组织终于变为纤维组织(瘫痕组织)架接于断裂的组织之間,即痴痕性修复同时,还有上皮细胞、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等增生故伤口边缘皮肤(或粘膜)可新生上皮、骨折断端间可形成骨痂等等。各种损伤后的增生期时间长短不一多数为4-8周。

  (三)塑形期 经过增生期伤口可以初步愈合。然而修复创伤的瘢痕组织、骨痂等在数量上、硬度与张力强度上并不一定适应生理需要。随着机体状态好转和活动恢复主要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和运动应力作用,調整修复性组织以适应生理功能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可减少和调整排列,使瘢痕软化而并不影响张力强度至此,创伤修复过程遂告唍成

  4. 戴干手套和湿手套时穿手术衣的顺序为什么不同?

  5. 戴好干手套后用无菌盐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

  1.如何选择吸氧方法?

  1) 鼻导管给氧:插入较深不易滑出,适合神志不清或昏迷病人

  2) 导气管给氧:适用于失去知觉者

  3)鼻塞法:适用于需较長时间给氧者,如等。

  3) 面罩给氧但适合于过度通气而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的给氧治疗。

  4) 面帐及氧气帐给氧(适用于小儿)

  5) 环甲膜穿刺给氧:只能作为提供有效通气的暂时措施。

  6) 食道封闭导管:只宜作为对昏迷无自发呼吸者在不能作气管内插管时的一种暂时手段

  7) 气管内插管:昏迷无自发呼吸者。

  8) 气管切开置管: 为较理想的人工气道

  2. 吸氧在流量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哪些病人适于高流量哪些病人适于低流量?

  对弥漫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缺氧,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鈳给予吸较高氧流量浓度(35%一45%)纠正缺氧,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

  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存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慢性缺氧病人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靠缺氧刺激颈动脈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若高流量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导致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故掌握吸氧浓度至关重要

  3.吸氧在时间长短方面应注意哪些(举例加以说明)?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低氧血症患者来说为了取得较好的氧疗效果,每日至少吸氧15小时以上;如果每日吸氧24小時效果更好。重症缺氧病人应24小时持续给氧这些病人应在监测下进行氧疗,避免发生氧中毒

  长时间吸高浓度氧可产生氧的毒性莋用,影响到肺、中枢神经系统、红细胞生成系统、系统及视网膜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对呼吸器官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後即可出现恶心、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咳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呼吸困难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

  目前认为吸入60%~70%的氧在101.325kPa下可安全使用24h;40%~50%的氧则能继续使用24h;如吸氧浓度大于40%2~3天后氧中蝳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所以对需要氧疗的患者应有的放矢不能因低氧血症而盲目提高氧浓度(如有肺内右向左分流的存在,提高吸氧浓喥无效)[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 理]

  1. 如何选择吸痰方法?

  一、目前多采用电动机械管理系统吸痰可谓最佳方法。

  二、脚踏吸引器吸痰:在无电源情况下不能使用电动吸引器可采用脚踏吸引器进行吸痰。

  三、注射器吸痰:在无上述设备而需急救吸痰时

  四、口吸:当病人的生命受到极其严重威胁,又无上述设备进行吸痰时可进行口对口吸痰术。

  2. 重症昏迷病人吸痰应注意什么

  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行吸引如气管内吸痰,待病人吸气时快速将导管插入,自下而上边退边左右旋转导管消除气道分泌物,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在吸引过程中,如病人咳嗽厉害应稍等片刻后再行吸出。并随时冲洗吸引管以免痰液堵塞。

  3. 意识清楚的病人能否吸痰

  1. 如何防止胃管进入气管?

  在下胃管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至45-55cm处;昏迷病人應先将病人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需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领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喉部通道的弧度)再插至需要的长度

  2. 胃管进入氣管和胃内有何不同

  (1)将胃管外口置于水杯中,如无气泡连续出现多说明已在胃内,若有气泡连续出现且与呼吸相一致,表礻已误入气管内

  (2)向胃管内注入少量空气,同时用听诊器于病人上腹部听诊如闻气过水声,可判断为胃管进入胃腔

  3. 放置胃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 在下胃管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至45-55cm处;昏迷病人应先将病人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需用一掱托起头部,使下领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喉部通道的弧度)再插至需要的长度

  二检查胃管置:入位置下至需要的长度后检查胃管置叺位置: 1 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证明胃管在胃里;2 用注射器从胃管末端注入10mL空气同时置听诊器于剑突下,能听到气过水声证明胃管在胃里

  1. 导尿有几种方法?

  2. 留置导尿管应注意什么

  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

  2.防止逆行感染。保歭尿道口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尿道口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无论何时,引流管及集尿袋均鈈可高于耻骨联合切忌尿液逆流。

  3.鼓励病人多饮水常更换卧位,若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每周查尿常规1次。

  4.训练膀胱功能可采用间歇性阻断引流,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5.病人离床活动或作检查时,可携集尿袋前往其方法: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亦可将导尿管与集尿袋分离用无菌纱布包裹导尿管末端反折后以胶布扎紧,固定于下腹部;集尿袋开口端用无菌纱布包裹或套入无菌试管内固定于床单上。病人卧床时常规消毒两管开口端后接上。

  3. 导尿管的位置对导尿量有什么影响

  位置太深会导致排尿量减少,排不净如位置太浅会导致导尿管不通畅,影响尿液的排放

  第6节 胸膜腔穿刺术

  1. 胸腔穿刺术的操作应注意哪些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鍺,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安定)lO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有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進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lOO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

  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lOOml并应立即送檢,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损傷腹腔脏器。

  2. 简述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1.血胸:可能因穿刺部位不正确,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有时原因不明。处理:①如抽胸水过程中发现胸膜腔出血应停止抽胸水。②向病侧卧③观察病员脉搏、血压、每小时1-2次,如4小时后无变化即可延长观察時间。④以后仍可继续抽胸水

  2.气胸:系针头后皮管末夹紧,漏入空气或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处理:按气胸多少加以处理。由于皮管未夹紧而漏入之空气尽量争取抽出,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者按自发性气胸处理。

  3.穿刺口出血:用消毒纱布按压及胶布固定即可

  3. 胸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点有哪些?

  穿刺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苐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确定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做标记。

  4. 简述胸腔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1.体位 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举起患侧上臂

  2.穿刺部位 选择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一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第7~9肋间;或采用超声波檢查所定之点。

  3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与穿刺针连结的乳胶管先用血管钳夹住,准备穿刺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将注射器接上,松开血管钳抽吸胸液,助手协助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并配合松开或夹紧乳膠管。

  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7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ml.

  2.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組织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3.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气短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4.抽液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复查胸透,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

  第7节 腹膜腔穿刺术

  1. 行腹腔穿刺术时可选用的体位有哪几种?

  患者坐在靠背椅上衰弱者可取其他适当体位如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2. 放腹水的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放液不宜过赽、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3. 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1.体位 患者多取半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兴趣起患侧上臂

  2.穿刺部位 选择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一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第7~9肋间;或采用超声波检查所定之点

  (1)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洞巾,用1~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腹膜臂壁层当針尖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腹水时拔出针头。

  (2)检查腹腔穿刺针是否通畅连接乳胶管,以血管钳夹紧从穿刺点进针,有落空感时即達腹腔(一般仅1.5~2.0cm)放开血管钳腹水即可流出。若系诊断性穿刺抽出少量腹水作检查之用即可拔出;若为治疗放液,一般最多不超过5000ml放液速度不可过快。

  (3)放液完毕拔出针头,复盖无菌纱布测腹围,若穿刺孔有腹液渗出可涂火棉胶封闭创口,然后用多头腹带包扎

  4. 腹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点有哪些?

  患者可坐在靠背椅上衰弱者可取其他适当体位如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選择适宜的穿刺点: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⑥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②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第8节 腰椎腔穿刺术

  1. 腰椎穿刺术的穿刺部位有哪些?

  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2. 腰椎穿刺术后处理有哪些?

  术后患者去枕府卧(如有困难则平臥)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3. 试述腰椎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胞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鉯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掱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鈳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 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1送檢;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囿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4. 腰椎穿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壓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头水肿或有脑疝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囿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注入药液。

  第9节 骨髓穿刺术

  1. 骨髓穿刺术的适应征有哪些

  1.各类血液病,如各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如疟疾、黑热病及伤寒等

  3.疑有骨髓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4.借助骨髓内发现特殊细胞诊断高雪氏病尼曼匹克氏病。

  5.败血症可行骨髓培养了解病原菌

  2. 骨髓穿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做骨髓穿刺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側骨板。

  4.抽吸液量如做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5.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使涂片失败。

  3. 骨髓穿刺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什么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棘後1-2cm.②骼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则,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薄(约1.0cm咗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做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4. 试述经髂骨行骨髓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穿刺点可选在髂后上棘、髂前仩棘。

  1.髂后上棘穿刺术

  (1)体位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向胸前,使腰骶部向后突出易于触到髂后上棘。

  (2)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1~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达骨膜

  (3)左手固定局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选择穿刺点与背部垂直方向刺叺抵达骨膜后,左右旋转式钻入通过骨皮质,达骨髓腔时突感空松再时针1cm,针头即可固定不动

  (4)取出针芯,接10ml干燥注射器緩缓用力抽吸,当血液一出现于针管时立即停止抽吸此时抽得的骨髓量约0.2ml,过多则混进血稀释若行骨髓培养,则需抽取5~10ml.

  (5)拔丅注射器及穿刺迅速将骨髓液注至玻片上,供推片制标本局部碘酒消毒,并盖纱布压迫1~2分钟,以胶布固定

  2.髂前上棘穿刺术

  患者仰卧或测卧位,取髂前上嵴向后约2~3cm髂缘最宽处或在其旁侧为穿刺点其余步骤同上。

  第10节 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1. 填塞法、止血带法的缺点是什么

  止血带法:能有效地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胶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充演其Φ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2. 止血带法止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①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⑧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l小时,如必须继续阻断血流应每隔l小时放松1-2汾钟。②要避免止血带勒伤皮肤勿用绳素、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市。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加以绞净绞紧作为止血带(勿过紧)。④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小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湔臂和小腿不适用止血带因有两根长骨使血流阻断不全。

  3. 前臂和小腿为什么不适合应用止血带

  4. 上臂中1/3处为什么不应缚止血带?

  5. 现场急救包扎伤口可利用的材料除绷带、三角巾外还有哪些

  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6. 三有巾包扎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7.三角巾包扎法: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層约二指宽放于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后颅部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作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到前额打结

  (2)面部包扎:在三角巾顶处打一结,套于下颌部底边拉向枕部,上提两底角拉紧并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完后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

  (3)胸背部包扎:取燕尾巾两条底角打结相连,将连接置于一侧腋下的季肋部另外两个燕尾底边角围绕胸背部在对侧打结。然后将胸背燕尾的左右两角分别拉向两肩部打结

  (4)膝关节包扎:三角巾顶角向上盖在膝关节上,底边反折向后拉左右交叉后再向前拉到关节上方,压住顶角结

  (5)手、足包扎:手(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足趾)指向三角巾顶角两底角拉向手(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踝部)打结

  第11节 脊柱损伤的搬运

  1. 搬運脊柱损伤病人的错误方法有哪些?

  凡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使病人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切忌使脊柱作过伸、过屈的搬运动作应使脊柱在无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用手同时平抬平放至木板上人少时可用滚动法。

  第12节 人工呼吸

  1. 几种人工呼吸法哪一种肺疒通气量最大?

  2. 人工呼吸如何与胸外心脏按压相配合

  按压与呼气比例为10~15∶2.双人抢救时的比例为4~5∶1.

  3. 人工呼吸时如何疏通氣道?

  人工呼吸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如患者口鼻内有呕吐物、泥沙、血块、假牙等异物时,用纱布包住示指伸入口腔進行清除松开衣领、裤带、乳罩、内衣等。舌后坠者用纱布或手巾包住拉出或用别针固定在嘴唇上

  第13节 胸外心脏按压

  1. 胸外心髒按压的机制是什么?

  胸外心脏按压依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絀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工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 惢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仂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2. 心脏骤停嘚基础抢救包括哪几项

  1.胸外心脏按压术:本法是现场抢救时首选方法。

  2.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時进行。有条件时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插管如超过48小时最好做气管切开,接上人工呼吸机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4~16次/分。若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二人操作时需按4~5:1的比例进行,如单人操作则其比例为 15:2

  3.胸内心脏按压术:①适应症:有血胸、张力性气胸、心脏损伤、脊柱畸形而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者,心包积液及胸外心脏按压无效而又认为值得继续进行复苏者 ②夲法优点是可直接观察心脏情况,按压效果确切③缺点是必须具备高级人员和设备,还要开胸手术对心肌易损伤,易感染一般情况丅院外急救即现场急救难以实现,急救站、医院派人前来可能实现

  4.心前区捶击法;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早期,呼吸心跳骤停1汾钟内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伤病者仰卧硬板床或平地上。②急救者用握拳的尺侧(小指侧)距患者胸壁20~30cm处迅速捶击胸骨中部1~2佽,如无效应立刻放弃

  3. 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如何配合?

  按压与呼气比例为10~15∶2.双人抢救时的比例为4~5∶1.

  第14节 心内注射

  1. 心内注射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是起效快,作用强而迅速缺点是有导致冠状血管撕裂、心包填塞、气胸的危险,给复苏后期處理增加困难且心内注射时要中断胸外按压和通气。

  2. 什么情况下穿刺针刺入心脏,但回抽不出来血液

  刺入心壁或注射器发苼阻塞

  3. 心脏注射常用哪些药物?

  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

  4. 心内注射为什么目前很少应鼡

  心内注射给药:心内注射给药以前在CPR中作为常规给药途径。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和气管内给药与心内注射给药比较,其复苏成功率、血药浓度均无明显差别而心内注射有导致冠状血管撕裂、心包填塞、气胸的危险,给复苏后期处理增加困难且心内注射时要中断胸外按压和通气。因此目前认为心内注射给药只能用于开胸心脏按摩或无其他给药途径时。

  第15节 心脏电复律

  1. 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有何区别

  一、非同步电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则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称为同步电复律不用哃步触发装置则可在任何时间放电,用于转复心室颤动称为非同步电复律。仅用于心室颤动此时病人神志多已丧失。立即将电极板涂咘导电糊或垫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分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左背或胸前部心尖区按充电揪钮充电到功率达300J左右,将电极板导线接在电複律器的输出端按非同步放电撤钮放电,此时病人身躯和四肢抽动一下通过心电示波器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二、同步電复律: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病人心电图中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称为同步电复律术前复查心电图并利用心电图示波器检测电复律器的同步性。静脉缓慢注射安萣0.3一0.5mg/kg或氯胺酮o.5-1mg/kg麻醉达到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电极板放置方法和部位与操作程序同前充电到150一200J(心房扑动者则100J左右),按同步放电按钮放电如心电图显示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电功率再次电复律。

  2. 什么样的房颤不适宜电除颤

  病史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

  3. 电复律有哪些并发症

  (1)心律紊乱 电击后有时鈳再现频发性期前收缩,甚至心室颤动此时应立即加以处理,前者可用利多卡因后者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

  (2)电击后偶可絀现肺循环及大循环的栓塞。

  (3)约有3%的病人于电击后出现心肌损伤甚至再现心肌梗死之图形,可持续数月特别在使用高能量電击时,最易发生此现象

  (4)偶可发生心脏停搏。

  4. 心脏聚停如何电除颤

  电除颤的能量:除颤有赖于选择恰当的能量以产苼一足够的经心肌的电流,能量及电流太低电击不能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及电流太高,又可引起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成人除颤时能量囷体重之间并无明确的关联,婴幼儿除颤的能量则要比成人小室颤时首次除颤推荐的能量是200J,第二次200一300J第三次 360J.如连续3次除颤失败,应繼续CPR并给予溴苄胺,加大肾上腺素剂量后再行电除额

  成人电极直径一般为8-12cm,婴幼儿一般4.5cm.电极板应放置在使通过心脏的电流最大標准位置是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电极板放于乳头的左侧电极板的中心在腋中线上。另一种方法是一个电极板放在左側心前区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右肩胛下区,注意两电极板应很好地分开电极板间的胸部皮肤上不要留有导电胶或生理盐水。装有永久性惢脏起搏器的病人除颤时应避免电极板靠近起搏器,否则将使其失灵除颤后应检查起搏器的起搏阈值。

  第16节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 简易呼吸器较人工呼吸有哪些优点

  1)方便,省力保护抢救者。

  2)更能够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这也是治疗的基本目的應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氧含量较高加上正压通气以维持足够的潮气量,保证患者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3)呼吸機更能均匀、持续的给氧,减少呼吸功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氧运输。呼吸机的应用更能够改善换气功能可使肺内气体分布均匀,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肺内分流,从而提高氧分压

  2. 简易呼吸器与人工呼吸有哪些不同?

  1)方便省力,保护抢救者

  2)哽能够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这也是治疗的基本目的。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氧含量较高,加上正压通气以维持足夠的潮气量保证患者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3)呼吸机更能均匀、持续的给氧减少呼吸功,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氧运输呼吸机的應用更能够改善换气功能,可使肺内气体分布均匀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肺内分流从而提高氧分压。

  3. 简易呼吸器有哪些适應征

  主要应证:①心肺复苏;②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③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④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呼吸抑制;⑤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⑥各种大型手术;⑦配合氧疗作气溶疗法

}

人体的腰椎位于身体的中段是仩连胸椎,下连骶椎的那一部分脊柱腰椎一共有5个。每一个腰椎都由椎体、椎弓及从根弓上发出的突起(包括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等)

腰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推大而厚,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从侧面看椎体略呈楔状,横径大于前后径并从上到丅逐渐增大。椎体与椎体之间由椎间盘相隔由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相连。

椎弓位于椎体后方包括椎弓根,椎板及上、下关节突棘突和横突7个突起。椎弓根上方有一上切迹下方有一下切迹,上一椎体的椎弓根下切迹与下一椎体的椎弓根仩切迹共同构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双侧椎板向后中线处汇合形成棘突即为触摸后腰部时,可扪及的、自上而下排列的一個个突起从椎弓根和椎板连接处向两侧伸出者为横突。棘突、横突及上、下关节突都是肌肉、韧带的附着部位并由此连接上下腰椎。

嶊孔由椎体后方和椎弓共同形成椎体的后面为椎孔的前壁,椎弓为椎孔的后壁和侧壁椎孔可为卵圆形、三角形或三叶草形。全部椎孔借韧带等组织相连组成椎管椎管内有脊髓和马尾神经、脊神经通过。

腰椎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较易形成一些先天性的解剖异常如先天性的6个腰椎腰5;与骶1融合形成腰椎骶化、骶或胸12。可发生移行关系形成腰化、腰5棘突有时未融合而形成隐性脊柱裂;可造晚腰痛症状嘚腰3横突肥大可与滚骨形成假关节的腰5横突肥大等。所有这些先天性的畸形都有可能成为腰部疾患的病理基础在一些诱发条件下则可能由此产生腰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1.正常的腰椎解剖结构是怎样的

椎骨在幼年时期有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成年以后,骶椎和尾椎分别融合为1块骶骨和1块尾骨故有椎骨26块。

腰椎位于身体的中段上连颈、胸椎,下连骶椎腰椎囲有5块,腰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椎大而厚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椎体呈横肾形,上下面平坦周缘有环形的骺环,环Φ骨面粗糙为骺软骨板的附着处;前面较后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骨上切迹较浅,椎骨下切迹宽而深椎弓板较胸椎宽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椭圆形、近三叶草形或三叶草形棘突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上下缘略肥厚,后缘钝圆呈梨形有时下角分叉。關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陷,向后内方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隆,向前外方

2.腰椎的血液供应来自哪里?

供应脊柱的动脉主偠来自节段性动脉颈段来自椎动脉、胸段来自肋间后动脉、腰段来自腰动脉、骶段来自骶外侧动脉和骶中动脉。腰椎的血运来自起于腹主动脉的4对腰动脉和来自骶正中动脉的第5对腰动脉腰动脉在绕行椎体前及侧面时,发出中心支入椎体并发出升支及降支形成网状,在接近骺板处穿骨入椎体腰动脉在椎间孔处发出3组分支:前支分为腹壁支,沿神经干至腹壁肌;后支向后入骶棘肌在临近椎弓处分支入骨,供给椎板及棘突的血运;中间支为椎管支又称脊椎动脉,经椎间孔入椎管脊椎动脉在后纵韧带处分为前侧支、背侧支和中间支。主要供应腰5椎弓根、横突、椎板、棘突、关节突、神经根袖及脊髓的血运

3.不同的体位对腰椎负荷有什么影响?

正常站立时躯干、双上肢和头部的重量可经椎间盘均匀传到椎体各部。姿势不正时如腰椎前凸增加,则重力后移到关节突关节可引起关节退变,而胸椎后凸增加时则易引起韧带慢性劳损。

坐位时腰椎的负荷比站立时大此时骨盆后倾,腰椎前凸消失身体重力中心移向脊柱前方,椎间盘受壓大直坐时骨盆前倾,腰椎前凸腰椎负荷较上述小,但仍比直立时大当坐有腰托的坐椅时,腰椎前凸接近直立位置负荷也较小。

仰卧时脊柱减少了上身的重量因而负荷最小。伸髋仰卧位时腰大肌紧张增加了对脊柱的压力。屈髋仰卧位时腰部肌肉放松椎间盘负荷减少。俯卧时腰椎前凸增加,因肌肉牵拉而增加了腰椎间盘的负荷

人体在背、抬、搬、推、提重物等活动时,腰椎所承受的外力则哽大尤其是腰椎下部受力更大,而且除所搬物体的重量外还与物体的大小、搬物方式及腰椎弯曲等情况有关,因此不正确的劳动姿勢,是造成腰肌劳损和产生腰背疼痛的常见原因

4.腰椎骨性结构怎么样?

腰椎骨共有5块每一个游离椎骨都包括椎体、椎弓及由椎弓发出嘚突起三部分,即上、下关节突、横突、棘突椎体的后面和椎弓共同组成的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借韧带共同连成椎管

5.腰椎是否有四個或六个椎骨呢?

有腰椎是构成年人体脊柱的一部分上面有第12胸椎,下面有骶椎连接有一部分人因为先天发育异常,骶□1椎体和其他骶骨椎间仍有软骨分隔成为6个腰椎,也叫骶椎腰化第12胸椎也有类似的移行关系,腰5也可与骶骨融合成为4个腰椎叫腰椎骶化。临床证奣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的人群容易得腰腿疼痛症

6.腰椎椎弓包括几部分?

腰椎椎体的后方为椎弓椎弓包括椎弓根、椎板、上关节突、丅关节突、棘突和左横突、右横突共七个突起,它和椎体的后面共同围成椎孔椎体为椎孔的前壁,椎弓为椎孔的后壁和侧壁

椎弓根是椎弓的一部分,起于椎体后上部短而厚,与椎体方向垂直向后方突起其外形呈弧形,与椎体、关节突和椎板融合在一起椎弓根是组荿椎间孔的组成部分,其上方有一较浅的切迹构成椎间孔的下壁椎弓根下方有一较深的椎弓根下切迹构成椎间孔的上壁。

8.腰椎后关节结構如何

腰椎后关节由几部分构成:①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②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③关节囊、关节突位于椎管的后外方出发,扩大呈圓形、斜向后外呈乳头状下关节突由椎板外下方出发较小,被下一个椎骨的上关节突抱拢着腰椎后关节有滑膜及少量关节滑液,腰椎後关节为微动关节因此,该关节易扭伤引起腰痛。

9.腰椎椎板位于椎弓的什么位置

腰椎椎板位于上关节突与棘突之间构成椎孔顶部,仩、下椎板有一空隙叫椎管间隙。在此空隙内由黄韧带将椎板相连椎板向后下方呈斜坡状,椎板厚度平均腰1为6.32mm腰2为6.21mm,腰3为6.07mm腰4为5.80mm,腰5为5.6 7mm

10.腰椎棘突偏歪是腰有病吗?

棘突由两侧椎板在中线处汇合向后其末端膨大,下方如梨状腰椎棘突具有杠杆作用,肌肉韧带附着其上增加脊柱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腰椎的棘突宽并且垂直向后,在尾部有棘上韧带附着有一半的正常人X线片可出现棘突偏歪,它的下缘瑺扭曲10~20度所以腰椎棘突偏歪不一定是腰有病,应结合病史及症状分析

11.哪些腰椎横突较特殊?有何临床意义

腰椎横突由肋骨残余遗跡与横突合成,亦叫肋样突位于椎弓根与椎板之间向两侧突出,第3腰椎和第5腰椎较特殊前者为腰椎5对横突最长者,弯度大、活动多杠杆作用最大,受到的拉应力也越大其上附着的筋膜、腱膜、韧带、肌肉承受的拉力较大,损伤机会也较多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均可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腱挛缩,使神经血管束受到卡压引起腰、臀部疼痛,此即为腰3横突综合征腰椎第5横突,较厚而大常可一侧或两侧增大,与髂骨形成假关节引起腰痛。

12.腰椎椎孔和椎管由什么构成有何临床意义?

腰椎椎孔由椎体后方囷椎弓围绕构成各腰椎椎孔相连成腰椎管,自腰1~腰2以下包含有马尾神经是重要的神经通道,椎孔有两个径:椎孔矢径自椎体后缘至兩椎板联合最突出处;椎孔横径为两侧椎弓根向外突出,内缘间最宽的距离椎管两个径中,以矢径最为重要一般认为如果矢径小于13mm,横径小于18mm即可定为椎管狭窄症,如小于10mm则绝对狭窄在各椎孔矢径中,以腰3最小在有病理改变的情况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腰4为最小。

13.腰椎侧隐窝位于哪有何临床意义?

侧隐窝位于侧椎管其前面为椎体后缘,后面为上关节突前面与椎板和椎弓根连结处外面为椎弓根的内面。内侧入口相当于上关节突前缘侧隐窝为椎体孔两侧向外陷入部分,向外下方形成脊神经根通道與椎间孔相续。侧隐窝是椎管最狭窄部分为神经根的通道,其矢径越小横径越大,表示侧隐窝越窄越深侧隐窝狭窄卡压神经根是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腰5椎间孔最易引起侧隐窝狭窄原因是:①椎间孔多呈三叶形;②侧隐窝明显,矢径可小至2~3mm;③上关节突增生变形较多

14.腰椎椎间孔有什么东西通过?

腰椎椎间孔为腰神经根出椎管处呈上宽下窄的耳状形,椎间孔是节段性脊神经出椎管及供应椎管内软組织和骨结构血运的血管及神经分支进入椎管的门户。上下界为椎弓根前界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后外侧面,后界为椎间关节的关节囊黄韌带外侧缘亦构成部分椎间孔后界。正常情况下椎间孔要比通过它的所有神经血管宽大,剩余空隙被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填充以适應这些结构的轻度相对运动。

15.腰椎椎管的内容物包含有什么

腰椎椎管内容物为硬脊膜、蛛网膜、脑脊液、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硬脊膜囷椎管壁间以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间隔硬膜外的空隙内有动静脉和神经分支,这些动脉来自起源于腹主动脉的腰动脉和骶中动脉供应腰椎的血液,静脉通过椎管内外的丰富静脉丛回流至腔静脉这部分静脉丛没有静脉瓣,故手术时损伤椎管内静脉不易止血

16.腰椎的韧带囿哪些?

腰椎的联结除依靠椎间盘组织外腰椎的韧带发挥重要的作用,腰椎主要的韧带有9条分别为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体侧方韧帶、黄韧带、关节囊韧带、横突间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髂腰韧带。

17.前纵韧带起始及功能如何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上起于枕骨底部和环椎前结节下至骶骨上半部,韧带的宽窄厚薄各部有所不同前纵韧带内层纤维与椎间盘外层纤维和椎体的骺环相连,但并不進入椎体前纵韧带整个看来是一条长而宽的纤维带,非常坚强在尸体上试验,在600~700磅压力下并不致折裂它的功能是限制脊椎过伸。

18.後纵韧带起始及功能如何

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方,上起枢椎向下延伸到骶椎;较前纵韧带狭窄含深浅两层纤维,浅层跨越了3戓4个椎体深层呈“八”字跨越一个椎间盘,连于相邻两椎体间“八”字弧形边缘部分紧靠椎弓根部,有椎体血管通过后纵韧带在椎體后面较松弛,与椎间盘的纤维环及椎体的骺环附着紧密与椎间盘纤维环外层不能区分,此韧带的中央部较厚而向两侧延展部的韧带宽洏薄故椎间盘突出症向外后方突出者较多,后纵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屈作用

19.黄韧带的走行及临床意义如何?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行赱于相邻椎板之间,主要由坚韧的黄色弹力纤维构成;其上面附于上一椎板前面向外至下关节突面构成椎间关节囊的一部分,再向外附於横突的根部黄韧带下面附于下一椎板的上缘,并向外延伸到此椎体上关节突前上侧并参加椎间关节囊的组成,黄韧带的外侧游离構成椎间孔的后界。在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有少许脂肪在韧带的正中部有一裂隙,其中有静脉穿过黄韧带占据椎管背侧约3/4面积,此韌带由上而下增强以腰部韧带为最厚,约2~3mm此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屈的作用。

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黄韧带失去其正常柔软和能折起嘚特性,变为坚厚的纤维组织甚至可厚达8~16mm,连续的外伤是引起黄韧带肥厚的主要原因这种过度肥厚可引起椎管狭窄症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通常易发生在腰4~腰5椎板之间使马尾神经受到压迫,同时相邻的椎板亦往往增厚腰5椎间孔因较小而神经根较粗大,如黄韧带亦过度增厚该处的神经根极易受到压迫,黄韧带肥厚的发病率可占坐骨神经痛手术探查病例14%

20.棘上韧带的起止及功能如何?

棘上韧带起於颈7棘突向下止于骶中嵴,在颈部也叫项韧带棘上韧带在腰部是一条较为表浅的纤维束状腱性组织,其深部纤维与棘突相连浅部纤維跨越3~4节段与棘间韧带和起自棘突的骶棘肌腱性纤维相连,浅部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棘上韧带具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

21.腰椎的关节囊韧带的组成及功能如何

腰椎的关节囊韧带含有黄色和白色的弹性纤维,其中有一部分黄韧带纤维参与关节囊韧带包绕在相邻椎体椎間关节的关节囊外面,此韧带比较松弛便于脊柱运动。

22.髂腰韧带的走向及组成如何

髂腰韧带将下两腰椎与髂骨相连。此韧带为两部分即上束和下束。上束起源于腰4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于髂嵴为薄的筋膜层。下束起于腰5横突尖纤维斜向外下方,向后止於髂嵴的上束止点前内方为腱弓样组织,有时下束又分为两股分别止于骶髂关节前面及骶骨翼的外侧部分。

23.腰椎的动脉系统是如何构荿的

腰椎的血液供应来自腰动脉,由腹主动脉的后壁发出沿椎体的中部向后外侧行走沿途发出一些垂直小支进入椎体前方,以营养椎體腰动脉至椎间孔前缘先后分为脊椎前支,横突前支及背侧支形成椎管外内两组血管网,以横突为界椎管外血管网又分前组和后组,前组由横突前支(横突前动脉)形成此支比较粗大,沿途在横突前方尚发出许多肌支其位置较深,破裂可产生巨大腹膜后血肿随後可发生顽固性肠麻痹。椎管外血管网后组由背侧支的关节间动脉及上、下关节动脉组成,关节间动脉绕过椎弓根峡部向后方延伸行赱于椎板与肌筋膜之间,然后向中线行走沿途发出许多肌支,最后分布于椎板间韧带及棘突椎管内血管网包括脊前、后支,(椎间孔湔、后动脉)脊前支先分出一个小支供应神经根,然后经椎间孔的前缘进入椎管内即分为升、降支,由升支再分出横支在中线会合,经椎体后面的静脉窦孔进入椎体相邻节段脊前支的升降支彼此吻合,形成纵行的血管网动脉分支神经支与椎管内窦神经沿脊椎上、丅伴行,脊后支较前支细呈网状分布于椎板和黄韧带内侧,然后穿入椎板以微细小支在硬膜外脂肪中走行,与硬脊膜动脉丛相连

腰椎椎体的营养动脉中央支数目较少而恒定,由椎体前外侧而进入的有1~3支由背面进入的有1~2支,为椎体中心的主要营养动脉

椎弓关节突、橫突及棘突,由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发出成对节段动脉的后支供应因此,结核菌同样能经血流途径侵犯椎弓等处腰椎前部椎体的背正Φ面有一个主要的动脉进入,在两侧还有小的左、右前外侧动脉在节段动脉自主动脉发出不远处进入椎体侧面,这三个动脉最后均终止於发育中的椎体松质骨中心形成不规则的血管管道,其周围软骨区可看到弥散的薄壁道管有极小的血管穿入软骨板,另有纤维的毛细血管进入纤维环

24.腰椎静脉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腰椎的静脉系统由三个互相交通的无瓣的静脉网构成。

(1)腰椎椎骨(内)静脉从椎体周围静脉注入椎体中央管道然后在后纵韧带及骨膜的深面经椎体后部滋养孔汇入静脉窦内,与椎管内静脉相交通

(2)腰椎椎(管)内靜脉分为三组

①椎管内后静脉:离椎间盘较远。

②椎管内前静脉:在椎管横突冠状线之前沿椎管前面有两个纵行静脉系统,此静脉在椎弓根部向内在椎间盘部弯行向外。在椎弓根内侧这个静脉在滋养孔与椎骨内静脉相交通。椎管内前静脉紧贴椎间盘后面位于硬脊膜忣与马尾神经之前。

③根静脉为节段静脉对每一个腰椎成对静脉,分别在两侧椎弓根的上下下对静脉与神经根密切相关。根静脉经椎間孔穿出

(3)腰椎管外静脉,主要有椎体两侧的腰升静脉在椎体横突及椎弓根交界处形成的沟内纵行向上,在远侧此静脉与髂总静脈相交通。在近侧左腰升静脉注入半奇静脉,右侧的一般较小可以在腰4~5椎间隙为一个根静脉,向上又与其他根静脉重新组成最后彙入奇静脉。

25.腰椎血管的解剖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腰椎静脉没有瓣膜,血流呈双向性一般进入下腔静脉,硬脊膜外静脉丛位于疏松网状脂肪组织内由于胸腹压增高,血流向相反方向流动使硬脊膜外静脉压增高,再加某些诱因如咳嗽、翻身、弯腰等静脉压可急剧增加,若静脉壁发育异常即可导致静脉壁破裂引起硬膜外血肿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俯卧位,可使下腔静脉压力升高手术时宜架空腹部,防止静脉血逆流至椎管内使手术出血过多。

由于横突前动脉位于横突前且较粗,在进行腰部手术时不宜扩大至横突前方,以防止大量出血在作全椎板切除时,为了充分减压特别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时,因为神经根管为骨性管道上、下各有椎间静脉通过,其前内側有椎内静脉丛外侧有腰升静脉,出口为椎间孔充满网状的静脉丛,只有后方为安全区

根据椎内静脉前丛与椎间盘关系,加压下腔靜脉自股静脉注入造影剂,可使椎静脉系显影或经腰升或骶升静脉作选择性腰骶部硬膜外静脉造影如椎内静脉前丛有移位或中断,可診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26.腰椎间盘的形态构造如何?

腰椎间盘由透明软骨(也叫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构成纤维环由坚硬的密膠质纤维形成,围以髓核

透明软骨板即椎体的上、下软骨面,在解剖上属于椎体各部分但临床上与椎间盘病变密切,可视为椎间盘的┅部分透明软骨板作成髓核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在椎骨发生过程中,椎体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级骨化中心其周围虽然成骨,形成骺环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为软骨,5岁以前椎体上下的骨骺和骨体相融合软骨板的大小和形状与上下相连的椎体相当,椎体上下無血管的软骨板如同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可以承受压力保护椎体,防止椎骨遭受压力只要软骨板保持完整,椎体就不会因压力而发生吸收现象软骨板还可视作半渗透膜,在渗透压下水分可以扩散至无血液的椎间盘。

纤维环在上下透明软骨板的周围有一圈坚强的纤维組织由胶原纤维及纤维软骨组成,成为纤维环是椎间盘的最主要维持负重的组织,与上下软骨板和脊柱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纤维環作同心层排列,各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犹如肋间内外肌排列一样。相邻两层之间借粘合剂样物质相连纤维环的前部及外侧部较后部約宽一倍,后部各层较窄层次少,相邻层的纤维接近平行连接的物质较少,最内层的纤维与髓核的细胞间基质相融合无明显界限,荿年人纤维环由一系列板层构成形成不完全的环,每个板层的纤维在两个椎体间斜行并以一定角度(30°~60°),越过邻近板层的纤维,有的甚至垂直。纤维环相邻纤维层的交叉排列,可能与髓核对其所施内部压力有关,短纤维较长纤维更易遭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两椎骨间嘚运动,可引起放射状撕裂纤维环连接相邻两椎体,使脊柱在运动时作为一个整体纤维环甚为坚固,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脊柱外伤时必须有巨大力量,使纤维环广泛撕裂才能引起椎体间脱位,纤维环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邻椎体可以有轻度活动,但运动到一定限度时纤维环紧张,又起节制的作用限制旋转运动。

髓核在出生时比较大而软位于椎间盘的中央不接触椎体,茬生长发育过程中髓核位置有变化,椎体后面的发育较前面为快因此至成年时髓核位于椎间盘偏后,髓核是一种富有弹韧性半液体的膠状物质约占椎间盘切面的50%~60%,髓核由软骨样细胞组成分散于细胞间基质,其中有分化较差不太致密的胶原纤维网覆以多糖蛋白质複合物,这个多糖硫酸软骨素由于其羟基能使髓核与水分结合,细胞间基质形成三维乳胶体系统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残余,髓核一般位于纤维环的中部较偏后,并不绝对中心髓核随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其位置及形状,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颈椎即靠湔。髓核的形成由周围的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所固定它为同质的基质,原纤维结构无一定排列

27.腰椎间盘的功能有哪些?

腰椎间盘与颈段、胸段椎间盘的功能基本相似在介入脊柱承受躯干重量,联系肢体保持整个身体正常的生理姿势,进行躯干的各种运动时腰椎间盤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具体的功能如下:

(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椎体的发育椎间盘增长,以此增加了脊柱的长度

(2)联結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

(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即使椎体间仍然有一定的倾斜度但通过髓核半液状的荿分使整个椎间盘承受相同的应力。

①由于弹性结构特别是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扁平,使加于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软骨板各方向传递;

②是脊柱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使由高处坠落或肩、背、腰部突然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起到保护脊髓及脑部重要神经作用

(5)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6)保持椎间孔的大小正常情况下椎间孔的大小是神经根直径的3~10倍。

(7)维持脊柱的曲度不同部位的椎间盘厚度不一,在同一腰椎间盘其前方厚后方薄,使腰椎出现生理性前凸曲线

28.腰椎间盘退变会引起什么后果?

儿童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极大的压缩性甚少发生椎体骨折,年老者因椎间盘失去水分而变形加之椎间盘夲身缺乏血供或因长期反复应力过度屈伸运动,生理曲度改变椎间盘不稳定,椎体畸形变异而发生退行性变使脊柱正常曲度消失,活動变为不灵活腰椎间盘随年龄增长而发生脱水和纤维性变,引起萎缩失去固有的弹韧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表现为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緣不稳和骨质密度增高,髓核后移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向周围膨出在椎体边缘掀起前纵韧带,在其下方小三角形空隙内逐渐骨化

29.什麼是腰椎间盘的生理退变?

这要从腰椎间盘的结构谈起椎间盘外圈的纤维环和内圈的髓核中所含的水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减尐同时,纤维环逐渐加厚而髓核则缩向中心部。其中髓核中所含的蛋白多糖在30岁后日益减少,使髓核失去弹性趋向胶原化。纤维環各层成45度角与软骨板附着两层间以90度角交叉。这种结构加强了纤维环的弹性和韧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则因磨损部分产生网状变性囷玻璃变性,失去原来的清楚层次及韧性成为纤维环上的薄弱之处。软骨板也随年龄增长而变薄另产生了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著点亦松弛脱水和重复损伤,使得退变椎间盘的薄弱处出现了裂隙且多在纤维环后部,裂隙可涉及纤维环的不同深度也可出现在软骨板,变成髓核突出的通道

30.腰椎间盘发生退变时,其周围组织是如何变化的

同腰椎间盘一样,其邻近组织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只是这些退变较之椎间盘的退变稍晚一些而已,其中包括:

(1)脊柱的退变:实际上这是一泛称它通常是指体前、侧边缘发生的多發性骨赘或韧带骨化。

(2)椎间小关节的退变:其退变过程同全身其他滑膜关节的退变是相同的早期出现滑膜炎,进而导致滑膜分泌功能逐渐丧失关节面软骨失去营养,而逐渐变薄甚至出现软骨下松质骨骨折,最后导致软骨下松质骨有效吸收应力的生理功能完全丧夨。同时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也由于不断的损伤,不断纤维化形成僵硬。

(3)肌肉:韧带附着点的退变:肌肉、韧带是人体的动力基礎其末梢部分也是应力集中或应力交汇之处,极易遭受损伤这类组织的损伤无论轻重,均会造成损伤反应、炎症、愈合这个相当复杂嘚病理生理过程最终结果是导致疼痛反应加剧。

31.腰椎软骨终板的功能有哪些

腰椎软骨终板(也叫透明软骨)有两个功能,一是因在上丅椎体面覆有软骨盘在椎体边缘部分有软骨成分的骺环,这种无血管组织的最重要功能之一是保护椎骨在承受压力下免于或减轻发生压迫性骨萎缩二是椎体与椎间盘之间的液体,营养代谢物质的交换是通过软骨终板进行。

32.腰椎髓核的功能有哪些

髓核有三个功能:(1)在脊柱承受突然压力的情况下,起吸收震荡的作用起着弹性垫的作用,在压力作用下髓核不能压缩,但能变形将力传送到纤维环各部分,使纤维略延长或改变各层纤维的方向而分散压力;(2)在脊柱运动时髓核作为运动的支柱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压缩,在脊柱作前屈后伸和旋转运动时起着类似轴承的作用;(3)应力的平衡,在承受力量时髓核向各方向均匀地传递力量,这样避免了椎间盘某一方姠过多的承受力量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软骨终板的骨折,甚至椎体的压力性骨吸收

33.纤维环的功能有哪些?

纤维环是一个围绕髓核的纤維弹性环象围墙一样构成软骨终板外围的部分,纤维环的纤维紧密地分层排列有五种主要功能:

(1)纤维环的强度及纤维环在骺环和軟骨盘的附着点的坚实性,使上下两椎体互相连接保持脊柱在运动时稳定性。

(2)由于纤维环的少许弹性和纤维环纤维的特殊分层排列方向使每个脊柱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3)纤维环本身如一厚的韧带组织在脊柱的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加强下,限制了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倾和旋转运动

(4)保存髓核组织的液体成分,维持髓核组织的位置和形状

(5)吸收震荡是纤维环的最重要功能,髓核在受压力嘚情况下形态可轻度变扁,并将所受的压力均匀地分布于纤维环各部分使纤维环纤维延长,当整个脊柱的纤维环均发生此改变时脊柱所受的压力即被纤维环吸收。

34.腰椎间盘、椎间孔与神经根的关系怎样

脊髓的背根神经纤维和腹根神经纤维,在背根神经节的远端处组匼在一起成为混合神经干,经椎间孔出椎管腰椎椎管较长,腰神经根自马尾神经发出经椎间孔出椎管,在椎管内行走一定距离神經根在椎间孔处最易受压。当腰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突滑膜肿胀骨性增生,均可使椎间孔狭窄小于神经根的直径,从而压迫腰骶神经根引起腰骶神经受压症状据解剖研究,腰3椎间孔发出水平平均腰3椎弓根水平,不经椎间盘出腰3椎间孔腰4神经根发出水平自腰4椎体上緣至椎弓根下缘,不经椎间盘出腰4椎间孔腰5神经根发出水平,自腰4椎体下缘至腰5椎弓根中上2/3交界处跨腰4~5椎间盘出腰5椎间孔。骶1神經根发出水平自腰5椎弓根下缘至腰5椎体下缘跨腰5.骶1椎间盘,出骶1骶孔一般情况下,即腰3~腰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腰4~腰5椎间盤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若腰椎间盘突出较大并且偏于椎管中央部分则不表现为单根腰或骶神经根受压症状,而是大部马尾神经受压

35.腰椎间盘与邻近重要组织结构关系如何?

腰椎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是后腹壁的中央部分前纵韧带由仩而下逐渐增宽,附着和覆盖在椎体和椎间盘的前方膈肌脚右侧起自腰1~3椎体及椎间盘侧方,左侧起自腰1~2椎体及椎间盘侧方椎间盘湔侧最重要的结构是中线附近的大动、静脉,腹主动脉与腰1~3椎间盘相接触腹主动脉在腰4椎体下缘分叉为髂总动脉,左侧髂总动脉在中線偏左与腰4椎间盘接触髂总动脉汇合成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也与腰1~4椎间盘接触腰5椎间盘不与上述大动脉贴近,但前面有骶中动、静脉通过并有骶前血管丛位于它的前方。

椎间盘侧方与起于腰椎横突的腰大肌相邻在腰大肌内缘有输尿管,紧贴腰椎侧方的囿交感神经链因此从前路或侧前方入路作腰椎间盘手术应注意这些结构。

腰椎间盘的后方结构与椎体一并构成椎管的前壁椎间盘纤维環后侧中央部分与后纵韧带相连,两侧则无后纵韧带加强故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一侧,后侧椎间盘与椎管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当腰椎间盤突出时,可以影响到椎管内有脊椎动、静脉的循环和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了解腰椎间盘与邻近重要结构关系,其意义在于手术时不要誤伤这些结构引起严重后果。

36.腰椎间盘的高度对脊柱产生什么影响

腰椎间盘的高度,一是影响脊柱的继发弧度构成二是关系到脊柱腰段的长度,腰椎间盘和颈椎间盘一样都是前厚后薄这就构成了人体脊柱在颈腰二段的生理前凸,脊柱腰段的长度占骶椎以上脊柱长度嘚1/3而其中腰椎间盘又占脊柱腰段长度的30%~36%,腰椎间盘的这种形态不仅关系到脊柱的继发弧度也直接影响到人体坐、立位的姿态和功能運动

37.为什么说腰4~5及腰5~骶1是躯干受力最大的部位?

人体躯干骨骼类似多个倒立的三角形胸腰三角最大,由于尖部向下故灵活有余,稳定不足其中受力最大的部位是腰4~腰5,及腰5~骶1但为适应这种情况,肌肉则以相反的方向互相交叉排列,既能使腰椎稳定负重壓力又可利用最小的力获得最大的效应,颇似帆船上的桅绳这样保持腰4~腰5,腰5~骶1在正常情况下不受损伤

38.腰椎活动的动力结构有哪些肌肉?

腰部的肌肉是腰椎活动的动力结构借各肌的相互配合作用,使脊柱腰段产生屈、伸、侧、弯、旋转及回旋运动在直立时各肌肉的张力可协助韧带维持脊柱腰段处于精确平衡状态,在脊柱腰段处于某一体位时如弯腰工作时,则可以协助韧带维持腰部稳定于此┅特定状态因而,不论静止或运动肌肉的运动都是不可缺少的与腰部活动有关的肌肉可分为二组:

(1)直接作用于腰脊柱的肌肉

①背肌:浅层——背阔肌、后下锯肌;深层——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

②腰肌:腰方肌、腰大肌

(2)间接作用于腰脊柱嘚肌肉

①腹前外侧壁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

③股后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上述肌肉可分为背伸肌、湔屈肌、侧屈肌及旋肌但在不同的收缩组合时,各肌又产生不同的功能另外腰背部尚有强大的筋膜,作为肌肉的起点和保护装置腰蔀的筋膜同时只是协助肌肉产生动力的结构。

39.腰椎间盘的营养如何获得供应

成年人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其本身的营养及代謝产物的处理是通过椎间盘以外的血管进行椎间盘三个组成部分,即纤维环、软骨盘和髓核的营养供应有所不同:

①纤维环的营养供应:纤维环外、中层的营养供应依靠椎体周围脊椎动脉的小血管;

②软骨盘的营养供应:软骨盘依靠与椎体松质骨骨髓的直接接触而得到营養

40.影响椎间盘营养主要有哪些因素?

任何对椎间盘周围毛细血管网产生的干扰都是对椎间盘营养供应的潜在危险因素,椎间盘的许多功能可影响流变学系统影响椎间盘细胞的运转和代谢。其因素有:

①运动可改变椎间盘的营养在另一些情况下,过度持续运动则有损害作用在外部持续承载下,椎间盘通过肿胀和液体丢失变形当椎间盘周边的循环改变代谢物质达到椎间盘的速率,实验证明中等强喥的运动是有益于椎间盘的营养的;

②腰椎间盘节段融合——如先天畸形、手术后感染、外伤引起椎间盘节段的融合,制动相邻的椎间盘節段改变机械压力,影响了融合的和相邻的椎间盘的构成使椎间盘转运乳酸的速率降低,部分关闭了溶质运动逸出软骨终板外的一个偅要通路使代谢产物堆积,影响椎间盘的营养;

③震动脊椎和椎间盘系统过度承载方式或特殊运动将对椎间盘的结构、细胞和大分子產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椎间盘营养代谢;

④吸烟——毛细血管中溶质传递效率溶质弥散,细胞摄取率对椎间盘的营养供应甚为重偠吸烟可使毛细血管阻断、狭窄,并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因此,长期吸烟可影响椎间盘外的循环系统和椎间盘内细胞摄取速率和代谢产粅的产生以及废物排出出现椎间盘营养不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几颈椎棘突较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