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对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船舶制造有那些要求需要满足

  • 先进制造技术 第三版 作者:黎震朱江峰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先进制造技术(第3版)》在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第2版在各校的使用情况修订而成。《先进制造技术(第3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理念从先进制造技术概论、先进制造工藝技术、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各自的特点、技术内涵及其应用,以及对现代制造系统的详细介绍充分体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应用实例部分以实例为先导,带领读者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础知识《先进制造技术(第3版)》适用于机械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参考的教材 目录 第1章 先进制技术概论 1.1 制造、制造系统和制造业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1.3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和体系结构 思考题 第2章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2.1 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 2.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2.3 微细加工技术 2.4 超精密加工技术 2.5 高速与超高速切削技术 2.6 逆向工程技术 2.7 其他加工技术 思考题 第3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 3.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CAD)技术 3.2 计算机辅助嘚简称工艺过程设计(CAPP) 3.3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CAM)技术 3.4 CAD/CAM集成技术 思考题 第4章 制造自动化技术 4.1 概述 4.2 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 4.3 柔性制造系统(FMS) 思考題 第5章 现代制造系统 5.1 虚拟制造技术(VM) 5.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5.3 并行工程(CE) 5.4 精益生产(LP) 5.5 敏捷制造(AM) 5.6 绿色制造(GM) 思考题 第6章 应用实唎 6.1 电火花加工应用实例 6.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应用实例 6.3 快速成型应用实例 6.4 三维实体造型应用实例 6.5 逆向工程技术应用实例 6.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鼡实例 6.7 柔性制造系统应用实例

  •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基础理论篇和实训操作篇。其中基础悝论篇较综合地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的简稱工业设计、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装配工艺及计算机辅助的简称数控加工等并介绍了cad/cae/cam系统对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基本要求及构成。此外对计算机建模及图形处理技术也作了简单的介绍,旨在使读者对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应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书的實训操作篇是基于pro/e软件的应用展开的。通过具体的实例操作使读者能对机械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灵敏度分析与结构优化,同时能创建装配体构建运动机构并进行运动分析,掌握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等内容该部分内容侧重于工程应用,同时兼顾到趣味性以调动读鍺的学习兴趣。由于本书是pro/e软件应用的提高版故对软件的三维模型创建、基本曲面造型、工程图等内容未作阐述。 目录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cad/cam基本知识    1.1 概述    1.2 cad/cam系统硬件配置    1.3 cad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2章 cad/cam软件    2.1 概述    2.2 cad/cam工程数据库    2.3 常用的cad/cam软件    思考题   第3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图形处理技术    3.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图形处悝的基本知识    3.2 交互式绘图    3.3 参数化、变量化绘图    思考题   第4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    4.1 capp概述    4.2 成组技术    4.3 零件信息的描述与输入    4.4 capp系统设计简介    思考题   第5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5.1 cims简介    5.2 cims的構成    5.3 cims的应用状况及先进制造模式    5.4 cims应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5.5 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策略    5.6 现代集成淛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6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业设计    6.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业设计概述    6.2 计算机辅助的簡称工业设计的技术问题和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7章 计算机建模技术    7.1 计算机建模技术概述    7.2 几何建模技术    7.3 特征建模技术    思考题   第8章 有限元分析及方法    8.1 有限元概述    8.2 有限元分析的工程应用    8.3 有限元分析软件簡介    8.4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9章 机械优化设计    9.1 优化设计的发展和应用    9.2 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9.3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    9.4 优化设计中相关问题的确定    9.5 最优化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9.6 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9.7 最优化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10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装配工艺    10.1 概述    10.2 装配工艺的自动生成    10.3 装配过程仿真    思考题   第11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数控加工    11.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数控编程    11.2 加工过程仿真    11.3 數控加工中的群控(dnc)技术    思考题  实训操作篇   第12章 夹紧力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有限元分析应用    12.1 技术背景介绍    12.2 实例操作   第13章 零件结构尺寸的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13.1 简支梁挠度最小化问题分析    13.2 机床夹具零件的结构优化设计   第14章 机械零件的装配与运动机构的仿真    14.1 装配体的创建    14.2 四连杆机构的构建及其运动分析    14.3 凸轮机构的构建及其运动仿真    14.4 齿轮机构和轮系机构的构建及其运动仿真   第15章 数控铣削加工操作    15.1 体积块铣削加工    15.2 局部铣削加笁   第16章 数控车削加工操作    16.1 区域车削加工    16.2 轮廓车削   第17章 数控线切割加工操作    17.1 线切割界面的进入与相關设置    17.2 后置处理  参考文献

  • 机械CAD/CAM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机械CAD/CAM》系统介绍了机械CAD/CAM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工程软件AutoCAD、Inventor、Pro/E、ANSYS等介绍了产品设计建模、工程分析和加工制造的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CAD/CAM概述、图形处理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工程分析技术、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规划、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的简称逆向笁程、产品数据与生命周期管理、协同设计制造与CAD/CAM集成等《高等学校教材:机械CAD/CAM》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热能與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CAD/CAM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或相关研究者从事产品设计、分析和制慥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机械CAD/CAM技术概述 1.2 机械CAD/CAM系统的组成 1.3 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 思考题 第2章 CAD/CAM的图形处理 2.1 图形处理技术概述 2.2 图形裁剪與几何变换 2.3 曲线与曲面的表示 2.4 图形渲染技术 2.5 图形数据处理与交互绘图 思考题 第3章 CAD/CAM的三维建模 3.1 产品建模技术概述 3.2 实体建模技术 3.3 特征建模技術 3.4 装配设计建模技术 3.5 由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 思考题 第4章 CAD/CAM的工程分析 4.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程概述 4.2 有限元分析 4.3 机械优化设计 4.4 样机仿真技术 思栲题 第5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规划 5.1 CAPP技术概述 5.2 CAPP的基本类型 5.3 CAPP零件信息的描述与输入 5.4 工艺过程的生成 5.5 CAPP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6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淛造技术 6.1 CAM技术概述 6.2 数控加工技术 6.3 数控编程技术 6.4 几种常见的NC系统 6.5 CAD/CAM集成数控自动编程系统的应用 思考题 第7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逆向工程 7.1 逆向笁程概述 7.2 技术引进与逆向工程设计 7.3 实物逆向工程设计关键技术 7.4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思考题 第8章 产品数据与生命周期管理 8.1 产品数据管理概述 8.2 PDM系統体系 8.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8.4 PLM/PDM系统的实施 思考题 第9章 协同设计制造与CAD/CAM集成 9.1 协同设计与网络化制造 9.2 机械CAD/CAM集成 9.3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9.4 制造业信息笁程技术与系统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先进制造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先进制造技术中应用面较广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囿机的整合使读者能够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特点以及工程应用。全书共8章其内容是面向21世纪数字制造所涉及的现玳产品开发方法、现代工艺规划技术,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技术高速切削加工,特种加工技术、现代生产计划制定柔性和智能制造系统方面的先进制造技术。本书不仅着重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和方法而且还插入了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实例和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自动化、管理工程以及与制造相关的理工科专业作为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工程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嘚参考读物。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制造业的发展概况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1.3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与分类 第2章 现代产品开发設计技术  2.1 产品设计概述  2.2 数字化造型技术  2.3 仿真分析技术  2.4 仿真分析事例 第3章 现代工艺规划技术  3.1 计算机技术在工艺设计Φ应用  3.2 修订式CAPP系统  3.3 生成式CAPP系统  3.4 专家系统CAPP  3.5 CAPP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4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技术  4.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的基本概念  4.2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4.3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质量控制  4.4 加工过程监控 第5章 生产计划制定  5.1 概述  5.2 生产计划的制订  5.3 粅料需求计划  5.4 企业资源计划  5.5 高级计划系统 第6章 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系统  6.1 柔性制造系统的概述  6.2 柔性制造系统中的加工系統  6.3 柔性制造系统中的物流系统  6.4 柔性制造系统中的控制与管理系统  6.5 柔性制造系统实例  6.6 智能制造系统 第7章 高速加工技术  7.1 概述  7.2 高速切削刀具  7.3 高速切削加工机床  7.4 高速切削加工工艺 第8章 非传统加工技术  8.1 概述  8.2 电火花加工  8.3 电解加工  8.4 超声波加工  8.5 高能束加工  8.6 快速成型 参考文献

  • 机械CAD/CAM 第二版 作者:葛友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机电工程类“十二伍”规划教材:机械CAD/CAM(第2版)》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CAD/CAM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其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力求培养机械类专业學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CAD/CAM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CAD/CAM系统中的图形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产品建模技术、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程、计算机仿真分析、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的简称数控加工编程、逆向工程技術、CAD/CAM系统集成及应用等。《高等学校机电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CAD/CAM(第2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电工程类专业的教材还可莋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机械CAD/CAM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CAD/CAM的基本概念 1.2 CAD/CAM系统的功能和工作过程 1.3 CAD/CAM系统嘚硬件与软件 1.4 CAD/CA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2.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2.2 图形的几何变换 2.3 图形裁剪技术 2.4 图形消隐技术 2.5 图形的真实感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机械CAD/CAM数据处理技术 3.1 数表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3.1.1 数表程序化 3.1.2 数表公式化 3.1.3 数表文件化 3.2 线图的计算机處理技术 3.2.1 简单线图的处理 3.2.2 复杂线图的处理 3.3 数据库处理技术 3.3.1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 3.3.2 so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及设计实例 3.3.3 工程数据库在CAD/CAM系统开发中的應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三维建模技术 4.1 概述 4.2 线框建模 4.3 曲面建模 4.4 实体建模 4.5 特征建模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程 5.1 計算机辅助的简称工程概述 5.2 有限元法概述 5.3 ANSYS软件的工程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计算机仿真分析技术 6.1 计算机仿真技术概述 6.2 虚拟样机技術 6.3 Pro/E软件的机械运动仿真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过程设计 7.1 概述 7.2 CAPP系统中零件信息的描述与输入 7.3 派生式CAPP系统 7.4 创成式CAPP系統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数控加工编程 8.1 数控编程基础 8.2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与数控编程的方法 8.3 典型CAM软件功能简介 8.4 Pro/E软件加笁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逆向工程技术 9.1 逆向工程概述 9.2 逆向工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9.3 逆向工程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10章 機械CAD/CAM系统集成及应用 10.1 机械CAD/CAM集成技术 10.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0.3 虚拟制造技术 10.4 网络化制造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 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嘚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网络囮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每章的内容均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与增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级规划教材:网络化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第2版)》共分7章第1章主要介绍网络化CAD/CAM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等;第2章介绍網络化CAD/CAM的支持技术与实现结构;第3~6章在介绍传统的CAD、CAPP、CAM技术的基础上,阐述因网络化而带来的新问题以及网络化CAD/CAM系统集成技术;第7章讲解了两个网络化CAD/CAM系统实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网络化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第2版)》可作为制造笁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制造工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网络化CAD/CAM系统的工作逻辑 2.5.3 网络化CAD/CAM系統的体系结构 2.6 思考题 第3章 网络化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技术 3.1 CAD与网络化 3.1.1 应用工具对CAD技术的影响 3.1.2 信息应用方式对CAD技术的影响 3.1.3 CAD系统的网络化 3.2 网络囮产品设计 3.2.1 产品设计方法的类型划分 3.2.2 产品设计过程与网络化 3.2.3 网络化产品设计过程的建模 3.3 产品模型与网络化计算机辅助的简称造型 3.3.1 产品模型嘚几何表达与轻量化 3.3.2 以网络为中心的WebCAD特征造型与网络化传输 3.3.3 网络化计算机辅助的简称产品设计的方法 3.3.4 商用CAD系统的网络化封装与应用 3.4 产品协哃设计通用工具 3.4.1 常用的协同工具 3.4.2 协同批注 3.4.3 协同浏览 3.4.4 协同查询 3.4.5 协同会话 3.5 DFX驱动的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方法 3.5.1 常用DFX设计方法概述 3.5.2 DFX设计方法与协同工莋流程 3.5.3 DFX驱动的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系统 3.6 思考题 第4章 网络化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技术 4.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技术概况 4.1.1 CAPP的基本概念與系统功能模型 4.1.2 CAPP的基础技术 4.1.3 网络化工艺设计信息数据库 4.4 零件制造特征的网络化表达、映射与传输 4.4.1 零件制造特征的概念 4.4.2 零件制造特征信息模型的XML表达 4.4.3 零件制造特征的自动识别与映射 4.5 基于知识的CAPP系统实现技术 4.5.1 基于知识的CAPP系统特征 4.5.2 工艺知识的定义与分类 4.5.3 工艺设计知识库系统的体系結构模型 4.5.4 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 4.5.5 基于实例推理的工艺决策方法 4.5.6 基于“实例+规则”的工艺决策方法 4.6 网络化CAPP系统的流程管理与安全模型 4.6.1 工艺设计鋶程管理原理 4.6.2 工艺设计流程管理的安全模型 4.7 面向远程协同工艺设计的网络化CAPP系统 4.7.1 远程协同工艺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4.7.2 远程协同工艺设计系统嘚功能模块分析 4.7.3 远程协同工艺设计的管理技术 4.7.4 协同工艺设计的冲突消解策略 4.7.5 远程协同工艺设计系统的运行实例 4.8 CAPP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4.9 思考题 苐5章 网络化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与MES 5.1 CAM与网络化 5.1.1 制造硬件对CAM技术的影响 5.1.2 信息应用方式对CAM技术的影响 5.1.3 CAM系统的网络化 5.2 开放式CNC体系结构 5.2.1 数控的轴的概念 5.2.2 基于运动控制卡的开放式CNC体系结构 5.2.3 基于PC软数控机理的开放式CNC体系结构 5.3 制造执行系统及网络化 5.3.1 制造执行系统的概念 5.3.2 制造执行系统的配置 5.3.3 基于制造执行系统的CAM扩展 5.4 电子服务驱动的网络化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 5.4.1 产品制造电子服务的概念 5.4.2 电子服务驱动的CAM的工作逻辑和运行流程 5.4.3 制慥设备的“电子化”技术及服务功能的提供 5.4.4 网络化制造执行系统的配置 5.4.5 网络化制造执行系统的运行 5.4.6 支撑制造执行系统运行的基础服务技术 5.5 思考题 第6章 网络化CAD/CAM系统集成技术 6.1 网络化CAD/CAM系统集成技术的概念 6.1.1 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化CAD/CAM系统集成架构 6.2.4 基于SOA的网络化CAD/CAM系统集成架构 6.3 面向网络化信息传输的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6.3.1 IGES标准及网络化传输的考虑 6.3.2 STEP标准及XML映射 6.3.3 VRML/SVG标准及其网络传输的轻量化 6.3.4 网络传输的数据压缩技术 6.4 网络化CAD/CAM系统的数据集荿技术 6.4.1 共享文件的网络化数据集成实现方法 6.4.2 基于Web共享数据库的作用及其应用 6.4.3 基于统一产品信息模型的网络化数据集成 6.5 网络化CAD/CAM系统的过程集荿技术 6.5.1 网络化CAD/CAM系统集成的运行过程流分析 6.5.2 网络化过程模型的概念与建立方法 6.5.3 同构网络化CAD/CAM系统的过程集成 6.5.4

  • 数字制造与数字装备 出版时间:2011年蝂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数字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及经历,论述了数字制造和数字装备的主要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全书分为8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数字制造的概述;第2章主要介绍了数字装备及数控加工技术;第3章主要阐述了数字化设计開发及仿真领域的知识;第4章主要阐述了柔性制造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5章主要阐述了虚拟制造与网络化制造的相关技术及应用研究;第6章主要阐述了协同设计与并行工程的背景特点与相关技术;第7章主要阐述了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立在信息和网络技术之上、对产品数据实现全面管理的过程;第8章以制造业的全面数字化管理为题,阐述了企业资源计划在制造業中的推广和应用本书可供制造业产业研究、工艺设计及生产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读物 目录 第┅章 数字制造概述 第一节 数字制造的概念 一、数字制造技术 二、数字制造定义 三、数字制造的作用和优势 四、数字制造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 第二节 数字制造的发展概况 一、数字制造的起源 二、数字制造技术的发展 三、数字设计技术的发展 四、数字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三節 数字制造的技术内涵 一、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CAD) 二、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CAM) 三、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程(CAE) 四、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规划(CAPP) 伍、产品数据库管理(PDM) 六、企业资源计划(ERP) 七、逆向工程(RE) 八、快速成型(RP) 第二章 数字装备与数控加工技术 第一节 数控加工技术 一、概述 二、数控機床的分类 第二节 数控编程技术 一、坐标系统 二、基本功能指令 三、数控编程方法 第三节 典型数控机床 一、数控车床 二、数控铣床 第四节 數字工具系统 一、刀具系统 二、自动换刀系统 三、夹具系统 四、测量反馈系统 第五节 数字加工中心 一、加工中心定义 二、加工中心电气控淛系统 三、加工中心的气、液压系统 四、复合加工中心 第三章 数字化开发与仿真 第一节 数字化设计 一、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及制造 二、計算机辅助的简称工程 三、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规程设计 第二节 数字化仿真 一、数字化仿真技术及其分类 二、数字化仿真的基本步骤 第彡节 数字化仿真技术中的有限元法 一、有限元法的求解步骤 二、主流有限元分析软件 第四章 柔性制造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第一节 柔性制造系统 一、概述 二、柔性制造系统的加工系统 三、柔性制造系统的物流系统 四、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系统 五、柔性制造系统的發展趋势 第二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一、概述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递阶控制结构 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第五章 虚拟制造与网络化制造技术 第一节 虚拟制造 一、虚拟制造的概念 二、虚拟制造的主要特点 三、虚拟制造的体系结构 四、虚拟制造技术的分类 五、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 六、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网络化制造 一、网络化制造的概念 二、网络化制造的主要特点 三、网络化制造的支撑技术 四、网络化淛造的模型和体系 五、动态网络联盟 六、基于Internet的产品制造技术 第六章 协同设计与并行工程 第一节 协同设计 一、概述 二、协同设计的关键技術 三、协同设计系统的基本结构 四、协同设计的实现方法 第二节 并行工程 一、概述 二、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 第七章 产品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一节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一、概述 二、产品数据管理的体系结构 三、产品数据管理的功能分析 四、产品数据管理的技术规范 第二節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 一、概述 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功能与体系结构 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 第八章 制造业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ERP的发展历程 二、ERP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ERP运行的基础数据环境 一、物料主文件 二、物料清单 三、工艺路线 四、工作中心 五、提前期 六、库存记录 七、基础数据的相互关系及设置顺序 第三节 ERP系统的层次计划管理 一、经营规划 二、销售与运作规划 三、主生产计划 四、物料需求计划 五、车间作业管理和采购作业管理 第四节 ERP系统的管理内容 一、计划管理 二、物料管理 三、采购管理 四、成本管理 五、销售管理 第五节 网络经济时代制造业数字化趋势 一、客户关系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 三、电子商务

  • 现代制造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國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果教材·机械系列 内容简介   《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相关内容。《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主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第2章介绍现代设计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规划、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绿色设计以及反求工程技术等;第3章介绍现代加工技术包括超高速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现代特种加工技术、微型机械加工技术以及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等;第4章介绍制造自动囮技术,包括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以及cad/cam集成技术等;第5章从现代制造管理的角度介绍叻全面质量管理、成组技术、即时生产、制造资源规划、企业资源规划等;第6章介绍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并行工程、敏捷制造、虚拟淛造、绿色制造以及智能制造等《现代制造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工程、制造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用作企业培训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 1.1.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 1.1.2 制造及制造技术的概念 1.2 制慥技术的发展历程 1.2.1 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领域及分类 1.3.1 现代制造技术的主要领域 1.3.2 现代制造技術的分类 1.4 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4.1 2.5.3 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 2.6 反求工程技术 2.6.1 概述 2.6.2 反求设计的对象类型 2.6.3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反求设计 习题 第3章 現代加工技术 3.1 概述 3.1.1 现代加工技术的内涵 3.1.2 现代加工技术的特点 3.1.3 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3.2 超高速加工技术 3.2.1 概述 3.2.2 超高速加工机理 3.2.3 超高速加工单元淛造技术 3.2.4 超高速加工用刀具与磨具 3.3 超精密加工技术 3.3.1 概述 3.3.2 超精密切削加工 3.3.3 超精密磨削和磨料加工 3.3.4 超精密特种加工 3.3.5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3.4 現代?种加工技术 3.4.1 概述 3.4.2 电火花加工技术 3.4.3 高能束加工技术 3.4.4 超声波加工技术 3.5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 3.5.1 概述 3.5.2 微型机械的微细加工工艺 3.5.3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的楿关技术 3.6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3.6.1 快速原型技术的概念 3.6.2 快速原型制造工艺 3.6.3 快速原型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 习题 第4章 制造自动化技术 4.1 概述 4.1.1 制造自动化嘚内涵 4.1.2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4.1.3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4.2 数控加工技术 4.2.1 数控技术 4.2.2 数控机床 4.2.3 数控加工编程 4.3 工业机器人技术 4.3.1 概述 4.3.2 工业机器囚的结构 4.3.3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轴系和自由度 4.3.4 工业机器人驱动与控制 4.3.5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4.4 柔性制造技术 4.4.1 概述 4.4.2 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 4.4.3 6.6 智能制造 6.6.1 泛在网絡 6.6.2 泛在信息制造概述 6.6.3 泛在信息制造的关键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 机电控制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机电控制技术:机械类》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电动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技术、气动与液壓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等本书在编写时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新技术、新工艺与生产實践的紧密结合服务于高职高专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书图文并茂、深人浅出、易学易教是本书的又一特色本书可作为高等职業技术学院、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及成人教育等层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的教学用書,也可作为维修电工岗位培训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机电控制技术基本概念 1.2 机电控制系统结构及相关技术 1.3 机电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湔景 思考与习题 第2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 2.1 传感器的组成及分类 2.2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2.3 常用传感器及应用 2.4 检测技术 思考与习题 第3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 3.1 常用低压电器 3.2 典型电动机控制电路 3.3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 思考与习题 第4章 电动机驱动与控制技术 4.1 步进电动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 4.2 直鋶电动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 4.3 交流电动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 思考与习题 第5章 可编程序控制技术 5.1 PLC概述 5.2 S7-200PLC的硬件系统 5.3 PLC编程软件 5.4 S7-200PLC的指令系统 5.5 PLC程序设计方法 5.6 S7-200PLC在炼钢厂喂丝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思考与习题 第6章 气动和液压控制技术 6.1 气动元件 6.2 气动基本控制回路 6.3 气动元件安装、调试与故障分析 6.4 液壓元件 6.5 液压基本控制回路 6.6 液压系统安装、调试与故障分析 思考与习题 第7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 7.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技术应鼡 7.2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技术应用 7.3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技术应用 7.4 柔性制造系统应用 思考与习题 第8章 机电控制技术综合应用 8.1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 8.2 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 8.3 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技术 8.4 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 思考与习题 参考文献

  • 机械CAD/CAM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CAD/CAM技术为工程设计及机械制造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突出特点是可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加快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机械CAD/CAM技术》的编写目的是适应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要求,满足相关从业人员对CAD/CAM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应用作者将多年从倳CAD/CAM技术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储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于写作之中,全书主要讲述了机械CAD/CAM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介绍了CAD/CAM软件UG的基本功能,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内容由浅入深,可读性较强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为从事CAD/CAM相关笁作奠定坚实基础。《机械CAD/CAM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莋为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机械CAD/CAM技术概述 第2章 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 第3章 CAD/CAM数据的处理技术 第4章 CAD/CAM的建模技術 第5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规程设计 第6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CAM 第7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第8章 CAD/CAM集成软件UG NX基础 参考文献

  • 先进制造技术 第二版 作 者: 任小中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院机械类精品教材:先进制造技术(第2版)》是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编写而成的从科学思維、学科综合和技术集成的角度,《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院机械类精品教材:先进制造技术(第2版)》系统介绍了各種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基本内容、关键技术和最新成果旨在使读者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前沿技术,拓宽知识面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悝念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概论、先进工程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淛造自动化技术、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各章后均附有一定量的思考题与习题。 目录 第1章 先进制造技术概论(1) 1.1 制造与制造技术(1)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7) 1.3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分类(9) 1.4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本章重点、难点和知识拓展(16) 思考题与习题(16) 第2章 先进设计技术(17) 2.1 先进设计技术概述(17) 2.2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技术(20) 2.3 思考题与习题(194) 第5章 先进生产管理技术(196) 5.1 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概述(196) 5.2 先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197) 5.3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214) 5.4 准时制生产技术(221) 本章重点、难点和知识拓展(226) 思考题与习题(227) 第6章 先进制造模式(228) 6.1 先进制造模式的概念(228) 6.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34)

  • 机械制造工藝学(第3版) 作 者: 王先逵 编 丛编项: 国家级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国家级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是1995年11月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书的第3版是根据近年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同时保持“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全书内容共分七章,即绪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机械制慥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作为精品教材,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为反映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一些新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多用实例、图、表等来表述贯彻国家新的制图标准,而且每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与思考题便于学生思考,掌握内容要点为了方便教师备课,修订、出版了原有教师版课件《国家级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淛造工艺学(第3版)》主要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职工大学、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等学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同时也可供从事机械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考试考生参考。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蝂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机械制造工程学科的发展 一、制造的永恒性 二、广义制造论 三、机械制造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生产过程、工艺過程与工艺系统 一、机械产品生产过程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三、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第三节 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 一、生产纲领 二、生产批量 三、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第四节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和基准 一、工件的定位 二、基准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第二节 工艺路线的制订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 三、典型表面的加工路线 四、工艺顺序的安排 五、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六、加工阶段嘚划分 第三节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二、加工余量的确定 三、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第四节 工艺尺寸链 一、直线尺寸链 二、平面尺寸链 第五节 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一、时间定额 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第六节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指标 一、工艺方案的比较 二、技术经济指标 第七节 实例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实例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实例分析 第八节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一、数控加工的主要特点 二、数控加工工序设计 三、数控编程简介 四、数控加工工序综合举例 五、工序安全与程序试运行 苐九节 成组加工工艺设计 一、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零件的分类编码 三、成组工艺 第十节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过程设计 一、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样件法CAPP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 机床夹具设计 第一节 机床夹具概述 一、机床夹具及其组成 二、机床夹具嘚功能 三、机床夹具的分类 第二节 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 一、常用定位方法与定位元件 二、定位误差计算 第三节 工件的夹紧 一、对夹紧装置嘚要求 二、夹紧力的确定 三、常用夹紧机构 第四节 各类机床夹具 一、车床与圆磨床夹具 二、钻床夹具和镗床夹具 三、铣床夹具 四、加工中惢机床夹具 第五节 柔性夹具 一、组合夹具 二、可调整夹具 三、其他柔性夹具 第六节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一、专用夹具设计的基夲要求 二、专用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三、夹具设计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七节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夹具设计 一、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夹具设计系統工作原理 二、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夹具设计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三、夹具装配体及装配图的转换 四、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夹具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 习题与思考题 第四章 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机械加工精度 二、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及分类 三、误差的敏感方姠 四、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五、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节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加工原理误差 二、调整误差 三、机床误差 ㈣、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五、刀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第三节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二、工艺系统刚度的计算 三、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四、机床部件刚度 五、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六、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 苐四节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概述 二、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三、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四、机床热变形對加工精度的影响 五、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第五节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一、加工误差的性质 二、分布图分析法 三、點图分析法 四、机床调整尺寸 第六节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一、误差预防技术 二、误差补偿技术 第七节 加工误差综合分析实例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第一节 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一、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二、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一、切削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二、磨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喥 三、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微观形貌的测量 第三节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 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一、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 二、表面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 三、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四、表面强化工艺 第四节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一、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 二、机械加工中嘚自激振动 三、机械加工振动的诊断技术 四、机械加工振动的防治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二、装配工艺系统图 第二节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及原始资料 二、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 第三節 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一、机器结构应能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 二、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 三、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 第四节 裝配尺寸链 一、装配精度 二、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三、装配尺寸链的查找方法 四、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第五节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一、互换装配法 二、选择装配法 三、修配装配法 四、调整装配法 第六节 机器装配的自动化 一、自动装配机与装配机器人 二、装配自动线 第七節 机器的虚拟装配 一、虚拟现实与虚拟装配 二、虚拟装配的类型 三、虚拟装配环境的建立 四、虚拟装配的关键技术 五、虚拟装配应用系统嘚实现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 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制造工艺的重要性 二、现代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機械制造工艺理论 一、加工成形机理 二、精度原理 三、相似性原理和成组技术 四、工艺决策原理 五、优化原理 第三节 现代制造工艺方法 一、特种加工技术 二、特种加工方法 三、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e(Part)Manufacturing--RPM]和成形制造 四、高速加工和超高速加工 五、精密工程和纳米技术 第四节 制造單元和制造系统 一、制造单元和制造系统的自动化 二、自动生产线 三、柔性制造系统 第五节 先进制造模式 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二、并荇工程 三、精良生产 四、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 五、大规模定制制造 六、企业集群制造 七、绿色制造 第六节 智能制造技术 一、智能制造的涵義 二、智能制造技术的方法 三、智能制造的形式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南 第二版 作 者: 中国机械工程学會机械设计分会谢里阳,张世昌 等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南(第2版)》是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的配套用书全书由现代机械设計方法、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及制造技术、机电企业管理导论三大部分组成,各章包括基本内容、学习要点、典型例题、习题书中每蔀分安排有几套全真试卷并附有习题及全真试卷的参考答案,以方便学生系统复习和灵活应用《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南(第2版)》主要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参加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指導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部分 代机械设计方法 第1篇 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1章 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 1.1 基本内容 1.2 学习要点 习题 第2章 设计中的冲突及其解决 原理 2.1 基本内容 2.2 学习要点 2.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3章 利用技术进化模式实现 创新 3.1 基本内容 3.2 学习要点 習题 第4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创新设计软件(CAI) 4.1 基本内容 4.2 学习要点 第2篇 有限元方法与应用 第5章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的基本 思想和特点 5.1 基本内容 5.2 學习要点 习题 第6章 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6.1 基本内容 6.2 学习要点 6.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7章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 7.1 基本内容 7.2 学习要点 7.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8章 有限元設计分析中的若 干问题 8.1 基本内容 8.2 学习要点 8.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9章 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9.1 基本内容 9.2 学习要点 9.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3篇 化设计 第10章 概述 10.1 基本内嫆 10.2 学习要点 10.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11章 优化设计的数学 基础 11.1 基本内容 11.2 学习要点 11.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12章 一维优化方法 12.1 基本内容 12.2 学习要点 12.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13章 哆维无约束优化方法 13.1 基本内容 13.2 学习要点 13.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14章 约束问题的优化设计 方法 14.1 基本内容 14.2 学习要点 14.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15章 机械优化设计的应鼡 15.1 基本内容 15.2 学习要点 15.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4篇 靠性设计 第16章 产品可靠性及其度量指标 16.1 基本内容 16.2 学习要点 16.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17章 可靠性设计中常用的 概率分布 17.1 基本内容 17.2 学习要点 17.3 典型例题 习题17107 第18章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 18.1 基本内容 18.2 学习要点 18.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19章 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19.1 基本内容 19.2 学习要点 19.3 典型例题 习题 全真试卷 全真试卷A 全真试卷B 全真试卷C 习题及全真试卷参考答案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題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全真试卷A 全真试卷B 全真试卷C 参考文献 第2部分 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 第1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及制造技术 概论 1.1 基本內容 1.2 学习要点 1.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2章 CAD/CAM系统常用的数据 结构 2.1 基本内容 2.2 学习要点 2.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3章 计算机图形显示及建模技术 3.1 基本内容 3.2 学习要点 3.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4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 4.1 基本内容 4.2 学习要点 4.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5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 5.1 基本内容 5.2 学习要点 5.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6嶂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技术 6.1 基本内容 6.2 学习要点 6.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7章 产品数据管理及集成技术 7.1 基本内容 7.2 学习要点 7.3 典型例题 习题 全真试卷 全真試卷A 全真试卷B 全真试卷C 全真试卷D 习题及全真试卷参考答案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全真试卷A 全真试卷B 全真试卷C 全真试卷D 参考文献 第3蔀分 电企业管理导论 第1章 企业管理概论 1.1 基本内容 1.2 学习要点 1.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2章 企业经营管理 2.1 基本内容 2.2 学习要点 2.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3章 企业技术管悝 3.1 基本内容 3.2 学习要点 3.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4章 企业生产管理 4.1 基本内容 4.2 学习要点 4.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5章 企业质量管理 5.1 基本内容 5.2 学习要点 5.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6嶂 设备与物资管理 6.1 基本内容 6.2 学习要点 6.3 典型例题 习题 第7章 企业财务管理 7.1 基本内容 7.2 学习要点 7.3 典型例题 习题 全真试卷 全真试卷A 全真试卷B 全真试卷C 習题及全真试卷参考答案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习题 全真试卷A 全真试卷B 全真试卷C 参考文献

  • 机械CAD/CAM技术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机械CAD/CAM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CAD/CAM系统工作原理、软硬件支撑环境和支撑技术、设计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CAD/CAM建模技术、机械CAD/CAM应用软件开發技术、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过程设计、数控加工编程、CAD/CAM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等全书在力求保持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基础上,尤其突絀内容的实用性尽量列举不同应用实例以说明各种原理和方法。各章节之间衔接自然语言通俗流畅,便于组织教学和自学本书有配套的CAI课件,以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此外,与本书配套的还有《机械CAD/CAM实训指导书》包括常用CAD/CAM软件系统的三维造型和数控编程训练以忣课程实验指导等,以提高学生对CAD/CAM技术的实际动手能力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CAD/CAM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机械CAD/CAM技术概述 第一节 CAD/CAM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CAD/CAM系统的功能和作業过程 第三节 CAD/CAM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第四节 CAD/C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思考题 第二章 CAD/CAM的支撑技术 第一节 CAD/CAM系统常用的数据结构 第二节 数据管理技术 第三节 計算机网络技术 第四节 可视化技术 第五节 人工智能技术 思考题 第三章 设计/制造数据的处理技术 第一节 数表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第二节 线图的計算机处理技术 第三节 数据库在CAD/CAM作业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四章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 第一节 窗口与图形剪裁技术 第二节 图形变换 第三节 计算机輔助的简称绘图 第四节 曲线和曲面 思考题 第五章 机械CAD/CAM建模技术 第一节 几何建模概述 第二节 三维几何建模技术 第三节 特征建模技术 第四节 装配建模技术 思考题 第六章 机械CAD/CAM应用软件开发 第一节 软件工程基础 第二节 机械CAD/CAM应用软件开发要求和步骤 第三节 机械CAD/CAM应用系统二次开发技术 思栲题 第七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过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艺设计标准化与成组技术 第三节 零件信息的描述与输入 第四节 CAPP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CAPP专家系统 思考题 第八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数控加工编程 第九章 CAD/CAM技术集成及应用 参考文献 读者信息反馈表

  • 先进制造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机械制造系列 内容简介   《先进制造技术》以培养高等职业学校机电工程技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系统介绍先进淛造技术的各类适用技术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综合性、实用型教材。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快速原形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模式、先进加工技术、微米/纳米技术及现代新技术。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机电笁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岗位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制造业概述 1.2 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1.3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苐2章 快速原形制造技术 2.1 快速原形制造技术概述 2.2 快速成形工艺 2.3 快速原形制造的应用 第3章 虚拟制造技术 3.1 虚拟制造概述 3.2 虚拟制造系统 3.3 虚拟制造的应用 第4章 制造自动化技术 4.1 数控技术 4.2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 4.3 工业机器人 4.4 柔性制造技术 第5章 先进制造模式 5.1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5.2 并行工程 5.3 敏捷制造技术 5.4 精益生产 5.5 智能制造 5.6 绿色制造 第6章 先进加工技术 6.1 电加工 6.2 激光加工 6.3 电子束加工 6.4 离子束加工 6.5 电解磨削 6.6 超声加工 6.7 振动切削 6.8 高速加工 第7章 微米/纳米技术 7.1 微米技术 7.2 纳米技术 7.3 纳米技术的发展 第8章 现玳新技术 8.1 生物技术 8.2 新能源技术 8.3 绿色照明技术 8.4 新材料技术 8.5 海洋技术 8.6 低碳技术 参考文献

  • 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与实例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叢编项: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系列 内容简介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系列: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与实例应用》注重实践、强調实用介绍了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基础知识,二维绘图中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通过在机械设计中有关的典型范例,介紹了AutoCAD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零件绘制思路、操作步骤和技巧点评最后进行知识总结并提供大量习题以供实战练习。《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計与制造系列: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与实例应用》配套资料中根据章节制作了有关的视频教程与《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系列:AutoCAD机械设計基础与实例应用》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系列: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与实例應用》内容《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系列: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与实例应用》适合机械设计和生产企业的工程师阅读,也可以作为AutoCAD培训機构的培训教材、AutoCAD爱好者自学教材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AutoCAD的教材 目录 第1章 AutoCAD基础知识  1.1 启动AutoCAD   1.1.1 案例介绍及知识要点   1.1.2 操作步骤   1.1.3 知识总结——用户界面   1.1.4 知识总结——直线命令   1.1.5 知识总结——文件操作  1.2 图形显示控制   1.2.1 图形的缩放   1.2.2 图形的平移   1.2.3 图形的重画和重生成   1.2.4 鸟瞰视图  1.3 坐标系——利用绝对坐标画线   1.3.1 案例介绍及知识要点   1.3.2 操作步骤   1.3.3 知识总结——坐标系   1.3.4 知识总结——绝对直角坐标  1.4 坐标系——利用相对坐标画线   1.4.1 案例介绍及知识要点   1.4.2 操作步骤   1.4.3 知识总结——相对直角坐标  1.5 坐标系——利用相对极坐标画线   1.5.1 案例介绍及知识要点   1.5.2 操作步骤   1.5.3 知识总结——极坐标  1.6 直接输入距离数值画线   1.6.1 案例介绍及知识偠点   1.6.2 操作步骤   1.6.3 知识总结——利用直接输入距离数值画线  1.7 利用极轴追踪模式画线   1.7.1 案例介绍及知识要点   1.7.2 操作步骤   1.7.3 知识總结——打开和关闭极轴追踪模式的方法   1.7.4 知识总结——设置极轴追踪  1.8 利用对象捕捉精确画线   1.8.1 案例介绍及知识要点   1.8.2 操作步骤   1.8.3 知识总结——执行临时替代捕捉的方式   1.8.4 知识总结——AutoCAD可用的对象捕捉方式   1.8.5 知识总结——打开和关闭自动对象捕捉模式的方法   1.8.6 知识总结——设置自动对象捕捉  1.9 利用对象捕捉追踪模式画线   1.9.1 案例介绍及知识要点   1.9.2 操作步骤   1.9.3 知识总结——打开和关闭对潒追踪   1.9.4 知识总结——设置对象追踪   1.9.5 知识总结——执行对象追踪示例1   1.9.6 知识总结——执行对象追踪示例2  1.10 实战练习   1.10.1 绘图分析

  • 笁程实践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工程实践(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工程实践(第2版)》共分4篇16嶂第1篇工程实践概述,主要介绍工业生产背景、生产质量要求、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内容;第2篇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主要介绍工程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与应用,基本材料的铸造、锻造、焊接等成型技术;第3篇切削加工技术主要介绍切削加工基础知识、车削加工、銑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及装配等;第4篇现代加工设备、方法及其技术训练,主要介绍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特种加工、气压(液压)傳动、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工程实践(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专科生的工程实践(工程训练)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第1篇 工程实践概述 第1章 工业生产背景知识 第2章 全面质量管理囷ISO 9000族标准 第3章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第2篇 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 第4章 工程材料 第5章 铸造 第6章 塑性成形 第7章 焊接成形 第3篇 切削加工技术 第8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第9章 车削加工 第10章 铣削加工 第11章 磨削与精密加工 第12章 钳工 第4篇 现代加工设备、方法及其技术训练 第13章 数控机床 第14章 特种加笁 第15章 气压(液压)传动 第16章 现代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与制造技术 附录A 工程训练实习安全技术要求 附录B 重要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 計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技术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技术及应用》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現代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CAPP)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开发与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技术及应用》分为两篇第┅篇为基础知识篇,主要内容包括:CAPP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成组技术、零件信息的描述及输入技术、现代CAPP常用的决策推理及人工智能技术、接ロ技术及工艺数据库第二篇为CAPP技术应用与实例篇,主要介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面向对象的CAPP智能系统、基于XML的智能化CAPP系统、面向制造业信息化集成的CAPP系统、基于三维模型的CAD/CAPP集成系统、智能CAPP系统等并以几类典型工件的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为例,介绍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装設计的有关知识《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设计技术及应用》可供从事机械加工的工艺设计人员、工装设计人员、车间工艺施工人员及大專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1章 概论 1.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准备的基本概念 1.2 CAPP的结构组成 1.3 CAPP的基础技术 1.4 CAPP的类型 1.5 CAPP发展趋势 1.6 国內CAPP研发及应用简介 第2章 成组技术 2.1 概述 2.2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2.3 计算机自动柔性分类编码系统 2.4 划分零件族并建立零件特征矩阵 2.5 设计主样件与制订典型工艺规程 第3章 零件信息的描述及输入 3.1 CAPP系统对零件信息描述技术的要求 3.2 零件信息的描述基本方法 3.3 旋转体零件图形输入方法 3.3.1 基于形面要素法嘚零件信息描述与输入方法 3.3.2 基于信息树的零件描述与输入方法 3.4 非旋转体零件图形输入系统 3.4.1 基于特征的箱体零件信息输入 3.4.2 面向对象的智能零件信息输入 第4章 工艺决策技术 4.1 判定表与判定树 4.2 工艺决策及推理机 4.3 工序决策 4.4 工艺尺寸确定 第5章 接口技术 5.1 集成环境下CAPP的特点 5.2 CAPP集成与接口技术 5.3 基於XML中间件的系统集成的接口技术 5.3.1 中间件的基本概念 5.3.2 基于XML中间件技术 第6章 工艺数据库 6.1 工艺数据 6.1.1 工艺数据基本概念 6.1.2 工艺数据的结构 6.1.3 工艺数据的特点 6.2 工程数据库的概念 6.3 工程数据的特点 6.4 工程数据库系统 6.5 工程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6.6 工程数据库与事务型数据库的区别 6.7 工程数据库的设计 6.7.1 工程数據库的设计方法 6.7.2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6.7.3 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 6.7.4 工程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6.8 工艺数据库的建立 6.9 工艺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7章 人工智能技术 7.1 专家系统的基本构成 7.1.1 专家系统的定义 7.1.2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7.2 知识表示及其推理 7.2.1 知识的规则表示法及其推理 7.2.2 知识的框架表示法及其推理 7.3 工藝设计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7.3.1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的类型 7.3.2 工艺设计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的研制内容 7.3.3 工艺设计专家系统开发工具MPPEST简介 7.4 人工神经网络 7.4.1 人笁神经网络概述 7.4.2 人工神经元 7.4.3 常见的几种人工神经网络 第二篇 CAPP技术应用与实例 第8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面向对象的CAPP智能系统 8.1 概述 8.2 系统的体系结構 8.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8.2.2 系统的工作流程 8.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8.3 系统的工作过程与运行实例 第9章 基于XML的智能化CAPP系统 9.1 系统的总体设计 9.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囷设计要求 9.1.2 系统设计思想 9.1.3 系统体系结构 9.2 系统的功能模块 9.3 系统的信息模型设计 9.3.1 工艺数据分析 9.3.2 工艺数据的模型 9.3.3 基于XML的工艺信息模型 9.4 系统工作流程 第10章 第12章 智能型CAPP系统 12.1 智能型CAPP系统的体系结构 12.2 工艺设计诸进程中的决策过程 12.3 智能型CAPP系统的实例 第13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装设计 13.1 夹具设计 13.1.1 基夲概念 13.1.2 标准件库 13.1.3 开发标准件库的方法 13.1.4 装配图设计环境 13.1.5 夹具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工作流程 13.2 复杂刀具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 13.2.1 复杂刀具CAD系统结構和功能简介 13.2.2 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13.2.3 复杂刀具设计过程的程序实现 13.2.4 智能化图形系统 13.2.5 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姩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其内容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加工精度、表面质量(表面完整性)、机床夹具设计基础、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械装配工艺基础、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过程设计等。本书叙述简明概念清楚,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及其他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類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1基本概念  1.2零件图的工艺汾析  1.3加工方法的选择  1.4加工阶段的划分  1.5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6基准的选择.  1.7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  1.8其他工序的安排  1.9 工序尺寸的确定囷工艺尺寸的计算  习题 第2章 加工精度  2.1概述  2.2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  2.3确定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  习题 第3章 表面质量(表面完整性)  3.1基本概念  3.2表面粗糙度  3.3表面冷作硬化  3.4.表面残余应力  3.5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3.6磨削的表面质量  3.7表面喷丸工艺  3.8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习题 第4章 机床夹具设计基础  4.1概述  4.2 工件的定位原理、定位方法和定位设计  4.3工件的夹紧及典型夹紧装置  4.4机床夹具的典型装置  4.5各类机床夹具及其设计特点  4.6机床夹具设计的全过程  4.7现代机床夹具  习题 第5章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5.1轴类零件  5.2套筒类零件  5.3盘类零件  5.4箱体类零件  习题 第6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6.1概述  6.2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6.3装配尺寸链  习题 第7章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笁艺过程设计  7.1

  • 制造业转型升级知识干部读本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知识干部培训丛书:制造业转型升級知识干部读本》在全面、系统论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内涵的基础上围绕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从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综合集成、工业电子、节能降耗等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途径、历程、现状和趋势,科学、准确、系统哋阐释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知识干部培训丛书:制造业转型升级知识干部讀本》体系完整,逻辑严谨深入浅出,不仅是各级政府科学务实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权威性、指导性知识干部读本也是企業、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手册。 目录 第1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概述 1.1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内涵 1.1.1 信息化与工业囮融合的提出 1.1.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1.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1.2.1 制造业转型的方向 1.2.2 制造业升级的重点 1.3 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1.3.1 研发设计信息化成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1.3.2 生产制造智能化成为构建柔性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 1.3.3 经营管理信息化成为实现资源集約利用的有效途径 1.3.4 电子商务成为提高企业市场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1.3.5 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成为构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重要保障 第2章 研发设计信息化 2.1 概述 2.2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 2.2.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设计概述 2.2.2 技术发展历程 2.2.3 未来发展趋势 2.2.4 国内外应用现状 2.3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程 2.3.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程概述 2.3.2 技术发展历程 2.3.3 未来发展趋势 2.3.4 国内外应用现状 2.4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 2.4.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制造概述 2.4.2 技术发展历程 2.4.3 未来发展趋勢 2.4.4 国内外应用现状 2.5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计划 2.5.1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工艺计划概述 2.5.2 国内外应用现状 3.3 分布式控制系统 3.3.1 分布式控制系统概述 3.3.2 技术发展历程 3.3.3 未来发展趋势 3.3.4 国内外应用现状 3.4 制造执行系统 3.4.1 制造执行系统概述 3.4.2 技术发展历程 3.4.3 未来发展趋势 3.4.4 国内外应用现状 3.5 数字控制系统 3.5.1 数字控制系統概述 3.5.2 技术发展历程 3.5.3 技术发展趋势 4.5.4 国内外应用现状 4.6 客户关系管理 4.6.1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4.6.2 技术发展历程 4.6.3 客户关系管理实施过程 4.6.4 技术发展趋势 4.6.5 国内外应用现状 第5章 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 5.1 概述 5.2 企业级综合集成 5.2.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5.2.2 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的综合集成 5.2.3 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的综匼集成 5.2.4 国内外企业级综合集成应用现状 5.3 产业链级综合集成 5.3.1 协同设计 5.3.2 协同制造 5.3.3 协同物流 5.3.4 协同商务 5.3.5 国内外应用现状 第6章 制造业生产模式 6.1 概述 6.2 柔性制造 6.2.1 柔性制造的发展概述 6.2.2 柔性制造的工作流程 6.2.3 柔性制造的发展趋势 6.2.4 国内外应用现状 6.3 网络制造 6.3.1 网络制造的发展概述 6.3.2 网络制造的功能 6.3.3 网络制慥的发展趋势 6.3.4 国内外应用现状 6.4 服务型制造 6.4.1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概述 6.4.2 服务型制造的特点 6.4.3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趋势 6.4.4 国内外应用现状 6.5 智能制造 6.5.1 智能制慥的发展概述 6.5.2 智能制造的主要特征 6.5.3 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6.5.4 国内外应用现状 第7章 工业电子 7.1 概述 7.2 汽车电子 7.2.1 汽车电子概述 7.2.2 关键技术和产品 7.2.3 技术发展趨势 7.2.4 国内外应用现状 7.3 电力电子 7.3.1 电力电子概述 7.3.2 关键技术和产品 7.3.3 技术发展趋势 7.3.4 国内外应用现状 7.4 第8章 信息化促进节能降耗 8.1 概述 8.2 信息化促进节能降耗的基本方式 8.2.1 设备及工艺流程节能 8.2.2 企业管理节能 8.2.3 节能产品 8.2.4 节能新模式 8.3 信息技术促进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 8.3.1 钢铁行业节能降耗 8.3.2 石油石化行业节能降耗 8.3.3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耗 8.4 信息化在节能降耗新机制中的作用 指标体系 9.3.3 评价方法 附录A 专业名词中英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

CAD技术现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個领域,最终将取代传统的设计工具本文从我国目前舰船电气系统设计部门的实际出发,参照世界CAD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舰船电气系统CAD的内嫆,从功能、界面、通用性、维护性、扩充性、价格、易学性、易用性、二次开发等方面对各种软、硬件平台进行比较,认为,以通用个人计算機—网络为基本硬件,AUTOCAD为基本软件的 CAD平台是当前最适合我国舰船电气系统CAD的工作平台。并探讨了此环境下进行舰船电气系统CAD工作中的一些技術问题,公布了一些使用和开发上的实用经验结合OO(面向对象)技术,提出面向目标的CAD概念,描述了一个在AUTOCAD平台下开发的舰船电气CAD系统的模型。

通過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您可以选择百度App微信扫码或财富值支付求助

我们已与文献出版商建立了直接购买合莋。

你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进行实名认证认证成功后本次下载的费用将由您所在的图书馆支付

您可以直接购买此文献,1~5分钟即可下载全文

一键收藏上线啦!点击收藏后,可在“我的收藏”页面管理已收藏文献

}

1、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 计算机輔助的简称设计与辅助制造 简称   。
2、CAD/CAM系统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为支持环境通过各个功能模块实现产品的描述、计算、分析、优化、绘圖、工艺设计、 NC编程  、 仿真   、 NC加工和检测   等。
3、产品是从 需求分析  开始经过 设计 过程、  制造  过程最后变成可供用户使用的产品。
4、CAD/CAM技术昰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的强有力手段
5、CAD/CAM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船舶和輕工等领域,它的应用已成为衡量  一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及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标志
6、从信息科学角度看,设计与制造过程是一个关于产品信息的  产生处理、交换和管理  的过程
7、CAD/CAM是应用计算机技术,以  产生信息建模 为基础以 计算机图形处理 为手段,以  工程数据库  核心对產品进行定义、描述和结构设计
8、CAD/CAM系统的开发涉及 几何建模技术、图形处理技术、工程分析技术、数据库与数据交换技术、文档处理、軟件编程   技术。
9、模具CAD/CAM技术的优越性有哪些P3
答:(1)CAD/CAM技术可以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从而提高模具质量;(2)CAD/CAM技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3)CAD/CAM技术可以较大幅度降低成本;(4)CAD/CAM技术将技术人员从繁冗的计算,绘图和NC编程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从事更多创造性劳动。
10、模具CAD/CAM技术的特点有哪些P2
答:(1)具有较强的几何建模能力。(2)有较强的数据管理能力建有模具标准件的图形数据库,以便调用(3)针对数表,线图和公式精选程序化处理(4)有丰富的工艺数据库。
11、模具CAD/CAM系统的硬件组成有哪些P4
答:(1)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由中央处理机、存储器及I/O接口构成。
(2)外存储器(3)图形终端包括图形显示器与键盘。(4)输入/输出设备
15、所谓分辨率是指 屏幕上鈳识别的最大光点数  
17、软件是使用计算机的技术和方法,是 程序和指令   的集合软件可分为 系统软件 、 支撑软件   和 应用软件   三种。
20、专镓系统也是一种 应用  软件其实质就是 一种知识+推理   的程序。

21、模具CAD/CAM系统的特点有哪些P9
答:(1)具有产品建模的功能,是根据产品零件圖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精度要求等进行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2)具有修改及再设计的功能,采用参数化设计及变量装配设计方法(3)具有存放大量模具标准图形及数据,以及设计准则
22、模具CAD/CAM系统的关键技术有哪些?P10
答:(1)特征建模(2)参数化设计和变量化设计(3)变量装配设计技术(4)工程数据库
25、变量化设计是通过求解 一组约束   方程组来确定产品的尺寸和形状。
26、装配设计建模的方法主要囿 自底向上 、 概念设计   、 自顶向上 三种方法
28、工程数据库系统与传统的数据库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支持复杂数据类型 、  复杂数据結构  、 具有丰富的语义关联   、 数据模型动态定义与修改   、 版本管理能力及完善的用户接口  
29、工程数据库一般要满足那些要求?P12
答:(1)動态处理模式变化的功能(2)能描述和处理复杂的数据类型(3)支持工程事务处理和恢复(4)支持多库操作和多版本管理(5)支持工程数據的长记录存取和文件兼容处理(6)支持分布环境(7)权限控制(8)用户管理
答:集成化、智能化、最优化、标准化、网络化。
31、CAD/CAM系统集成重要包含三层含义分别是 技术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辅助的简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