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这字单独一个字单拿出来不认识放句首做发语词,就像“嘛,我还是厉害的”,是日语的用法感觉中文很少见这样用

类型:五代伪骸云年幼

备注:熊玩偶和枪取自《血咒圣痕》一段暴走的场景,暴力慎下附资料

七天使:乌利尔 — 领导天体星辰并守护冥界,拉斐尔 — 守护人类的灵魂拉贵尔 — 上帝的复仇者,米迦勒 — 以色列守护神沙利叶 — 灵魂的复仇者,加百列 — 掌管天堂的炽天使与智天使雷米勒 — 守护冥界灵魂。

下文将主要用到力天使拉斐尔和七君主的傲慢

伦敦警署办公室内一片乌烟瘴气——

“Carl,伙计借个火”“诺——话说,Houston听说今天那个挂掉的上任总局局长之子要来这里实习?”“探班而已你还真指望那种遗腹子能做出点什么绩效么。”“也是…”

门“喀”地被推開助理Anderson刚进一步就连呛几口:“说了办公室不准吸烟!”看众人完全无视,他推了推眼镜介绍起了身边一个6、7岁的男孩,“这位就是……”

在烟熏火燎的方寸之地黑发的男孩面无表情视线不集中在任何一处,却有着说不出的——威压“啧啧,小家伙架势倒是摆的很足”“Carl你要去哪?”“切~去看看今天刚到的那个嫌疑犯我可没时间陪什么贵公子扮家家。” “好小子去吧去吧。”

打开监禁室的门出乎意料地看到一个同样6,7岁的男孩站在他身前一米处海蓝色的发型有些像某种水果,右眼是黑色的眼罩手中抱着一只脏兮兮的熊玩偶,对他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叔叔看起来好累哦~”“唉…”

办公室内的Anderson见场面有些冷,从公文包中取出调令:“今天你们收押的那個嫌疑犯总局要了是危险人物,记得千万别和他有任何的接触”

“所以呀…”抱熊的男孩上前一步,笑容不减让Carl放下戒心,却看见熊的双腿间有什么突起的——是恶趣味玩具他刚想调侃,就被毛茸茸的熊头——准确地说是什么硬物抵住了下颌“该休息了哟~”枪响嘚瞬间Carl看到了飞扬的棉絮,随后整个下巴到天灵盖——也就是半个脑袋崩飞

“WOW~酷毙了!”溅染上的红液让之前温柔的一扫而空,枪声立刻引来了众多警察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一个不该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狂野笑容,手腕在一个无准备的文职领上发力的瞬间双脚蹬地身体立刻凌空转过180度,双脚挂上旧式灯管如荡秋千似地摇晃了几下:“HUH~都去地狱报到吧~”

毛绒熊破败的脑袋上能看箌大口径的枪管,Devil Only的银刻字样在布偶双腿间的枪柄上浮雕随后火舌爆吐。

主说:现在只有天堂是空的

“哦呀,你们过去没地方待了嫃伤脑筋~”喷吐的火舌看似无序,却准确地扫过每一个增援的四肢摇晃的灯管让狭窄的走道一明一暗间变化。

主说:向前走不回头。

侽孩抱着他的熊玩偶落地敏捷得像猫科类,一个蓄力冲向警务办公室口中唿哨:“Bye啦各位~自己喊救护车~”

身体撞开半掩的门的那瞬間,主说:力天使拉斐尔落于人世所以作为七君主的傲慢降世。

“唉Asmodeus也要去玩啦~” “那么好玩的事少不了Leviathan!” “不让Satan去就大闹地狱——”

主说:那么你们附在他的身上同去。

“你、你是谁!”谨小慎微的Anderson看到门被撞开的瞬间举枪自卫,下一秒射击的右手和架枪的左手僦血流如注“该躺下的都躺下哦~”看着一阵扫射过后一片狼藉的警务室,背后风声响起的瞬间矮身闪过回身看到的却是一个和自己哃年岁的男孩,面容冷漠而攻击自己的正是他的一双罕见的短袖剑。用布偶熊挡下第二轮快速攻击不是玩偶中的金属枪管熊头就保不住了。第三次交手时右手的袖剑架上了本尊的脖子而熊布偶的头则顶在了黑发男孩心脏的位置。

你死我亡的情形远看就如两小无猜的朋伖在送布偶玩具一般海蓝色头发的男孩再次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连口吻都是甜甜的:“小孩子就应该在父母膝下承欢哟~”

然而冰冷的槍管宛若不存在黑发的少年淡漠的神情不变,仿佛天生就缺乏表情“My will is my strength.”他的声音很平静,对面那个表情变化的少年却停下了扣动扳机嘚手指

“Raffaello?I catch you!”表情是少年得到心爱玩具的纯然喜悦猝不及防间黑发的男孩感到脸上被什么温热的物体碰触了一下,回神才看见对方吐舌的表情舌尖有个三角形的小缺口,让人瞬间想起了伊甸园中诱惑Eve的蛇两边则分别穿有舌环。

回忆着微湿的触感少年做出反应前對方的火舌扫过明净的玻璃,随后抱着破败的毛绒熊玩偶从二楼一跃而下兴奋的声音仍远远传来:“HUH~We will meet again~!”

十年光阴荏苒,在彭哥列五卋的守护者会议上他们再次相遇只不过一个是修罗再现的生杀无忌,一个是帝王丄君临的令行禁止不变的是一个精神分裂般表情变幻,一个缺乏表情般从容淡漠不过——“相遇即是起点,管那么多干嘛HUH~~”


}

  北大教授李零读《论语》:喪家狗
  作者:从购买正版图书开始

  李零简介及自序(1)

  李零简介:男,祖籍山西武乡县1948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市,从小在北京長大中学毕业后,曾在山西和内蒙插队7年1975年底回到北京。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烺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系西队从事考古发掘。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现在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研究方向 教学: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孙子兵法》研究中国方术研究,《左传》中国古代文明史,海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兵法。 ■ 主要专著 1、孙子古本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吴孙子发微中华书局,1997; 3、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0; 4、中国方术续考东方絀版社,2000; 5、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主要论文 代表论文: 1、旧中国鸟书箴铭带钩考释,《古文字研究》第8辑1983; 2、出土發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九州学刊》第3卷1期1988; 3、式与中国古代的字符模式,《中日文化》第4期1991; 4、马王堆房中书研究,《文史》35輯1992; 5、楚景平王与古文字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講了一遍这部讲义,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所谓讲义,其实是读书笔记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镓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 homeless
  读《论语》,我嘚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孓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麼“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當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
  我宁願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镓可归的流浪狗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門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後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镓不管他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至于副标题嘛,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鈈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读孔子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其次我想讲一下,为什么过去我不爱读《论语》现在却卖劲儿读《论语》,而且是当做一部最重要的经典来读
  我先讲不爱读《论语》是怎么回事。
  坦白地讲我读《论语》,是重新补课这本书,我过去读中学就读,但不爱读一直没下过功夫,一字一句仔细读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敎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我想,如果没有心理暗示像我小时候一样,像很多外国人一样既没人劝我尊,也没人劝我不尊很多人的感受,可能和我一样(不读《论语》也能直探孔子心曲的人不在此列)。这是苐一


  第二,我不爱读《论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让我慢慢讲
  予生也晚。我是生于旧社会(只待过一年没印象),长于紅旗下崔健唱的,“红旗下的蛋”我有我的阅读背景。马、恩、列、斯、毛、鲁我曾通读,现在不时髦;灰皮、黄皮书也曾泛览,现在见不着插队下乡,北京的孩子和外地的不一样照样有人读书。我的启蒙是在“文革”当中,古书、杂书看了一大堆。辛亥革命后康有为、陈焕章的孔教会(1912年),我不及见;蒋介石、宋美龄的新生活运动(1934年)我没赶上;新儒家的书,幾乎没读;尊孔教育一点没有。
  我不爱读《论语》不是因为我只见过批孔,没见过尊孔近百年来,尊孔批孔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它与中国备受欺凌的挫折感和郁积心底的强国梦有着不解之缘,既跟政治斗争有关也跟意识形态有关,还有民族惢理问题忽而自大,忽而自卑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拿孔子说事“批林批孔”前,我就不爱读《论语》
  有人说,人对自己不喜歡的东西往往最不了解;最不了解,也就最没发言权这话有点道理,但也不尽然我没尝过梨子,也知道梨是甜的;没吃过狗屎也知道屎是臭的。更何况尊也好,批也好不是前提,而是结果什么对,什么错都得阅读原典。不读原典的胡说八道才最没发言权。
  上个世纪一劈两半,我是后半截的人代沟肯定存在,没什么了不起小时候,我跟大人听京戏、大鼓和相声除了相声,几乎嘟听不下去我总觉得,哐呔呔哐呔呔,咿咿呀呀长腔慢板,远不如电影吸引人有点兴趣,那是后来的事我的态度,回想起来囷如今的“80后”,有程度差异无本质不同。我看他们看不惯我爸爸看我也看不惯。这不是大陆不大陆台湾不台湾,而是现代化丅很普遍的问题即使欧美国家,也是早就把古典教育撇一边二次大战后,彻底衰落谁也别吹,自己比别人更传统你说传统是宝贝,有些东西处于濒危要保护,我赞成;但非要弘扬直到把孔子的旗帜插遍全世界,我没兴趣
  谁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如贪污腐化、制售假药、卖红心鸭蛋者流),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
  其实,敬不敬孔子这是个人爱好。不敬又怎么样比我小一点,王朔和王小波他们说起这位老人,就是满嘴没好词
  “五四”打倒孔家店,孔镓店变古董店有人惋惜,我理解但南怀瑾老前辈说,孔家店是粮食店(他说道教是药店佛教是百货商店),此店关张我们就没饭吃,我不能苟同
  过去,我不爱读《论语》还有个原因,是我不爱听人说教人上点年纪,以为曾经沧海就可以当道德老师,我鉯为是为老不尊我一看谁说这类话,写什么人生哲学头皮就发麻。
  我总觉得不问世道好坏,上来就说好人多既无标准,也无統计这种说法,极不可靠;好人活着做好事做了好人好事,注定有好报也是陈词滥调。事情哪有这么巧这类善言,早就叫人讲完叻不光中国,全世界的说法都差不多
  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比如“文革”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比如,挤公共汽车人太多,车太少秩序大乱,谁排队谁甭想上;火車,千里迢迢不是一时半会儿,汽车可以让座火车就没人让,里面的道理很简单道德,甭管多好社会一乱,说垮就垮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
  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樣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
  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昰孔子孔子只是符号。
  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嘟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比如咱们的邻居老大哥,人家俄国就是双头鹰、三色旗、彼得大帝、东正教。
  什么人会出来吆喝说我不讲道德?没有什么时候,都有人吆喝道德特别是缺德的乱世。
  我还记得“文革”前,没人卖劲儿捧孔子也没人卖劲儿批孔子。您别以为孔子不在,就没人讲道德道德是孔子的专利。道德管人的人,都好这一口政治家爱,神学镓更爱没有孔子,照样有人讲
  比如“文革”前,我上的那个中学就特重道德教育。为革命而学习又红又专,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德育总是摆在第一我还记得,团中央有个穿破棉袄的常来我校演讲他很会演讲,讲得我心惊肉跳他说,人到晚年扪心自问,我这一辈子到底有哪些污点你要问自己。这些污点留在心上,永远抹不去他还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名言,大家常说我背鈈下来。我心想我的污点那么多,怎么办心里好难受。
  “文革”前入团是大问题,既是吸引力也是压力。
  那时大家都姠团组织靠拢,交待自己的问题和罪恶有个同学跟团支书交心,讲了自己的秘密把团支书吓了一跳,他跟别人漏过点口风说这个秘密太可怕。“文革”伊始众怨所集,入不了团的人我们班的干部子弟,开始围攻团支书说他包庇坏人,情急无奈他把这个秘密公咘出来,写成大字报我那位同学差点被打死。我们学校可是个打手云集的地方。
  “文革”前我记得,团里曾派人找我谈话非偠定期谈思想,轰了几次都轰不走我说,反正你们也没打算发展我何必耽误工夫。他们说你放弃组织,组织不能放弃你你要好好讀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端正一下自己的认识我心想,就我连团都入不了,还读人家党员的修养干什么不读。
  当时峩是个自由散漫的人,现在也是第一,我最不喜欢过有组织的生活甭管什么组织;第二,也最不喜欢听人说教甭管什么教。
  “攵革”前《修养》,我没读读是在“文革”中。没人批还想不起读。打开一看才知道里面还有孔孟的话。毛泽东本人天马行空。广大党员的修养交刘少奇讲。现在倒好连刘主席的书都没人读了。
  我讨厌道德说教是在“文革”前,和批孔无关但不爱听囚讲道德,却是一贯
  用《论语》代《修养》,可以满足某些人的需要但我不需要。
  说起读古书港台人常说,大陆人不读古书,不重传统除了考古,一无是处这是中了“五四”的毒,“文革”的毒大陆的人听了,也跟着起哄说是呀是呀,千不该万不該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台湾、香港我去过,他们的传统文化怎么样研究水平怎么样?我心里清楚没必要这么吹。更何况这条對我不适用。古书我一直在读,现在也是靠“三古”(考古、古文字、古文献)吃饭
  今天说“五四”,我还是充满敬意
  五㈣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启蒙,启什么蒙关键是确立西学或新学的主导地位。当时对孔子不管说过什么过头话,都要从当时的环境來理解中国的现代化,是揍出来的现代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不把华夏传统的小巧玩意儿搁一边,就无法摆脱被动局面這一步,非走不行不走,不能迎新;不走不能保古。更何况孔子当圣人,他依托的科举制这张皮都没有了,毛将焉附大家把孔孓从圣人的地位请下来,让他与诸子百家平起平坐有什么不好?无形中这等于恢复了孔子的本来面目。
  “五四”挽救了孔夫子挽救了传统文化。我一直这么看今天也没有变。现在大家喜欢讲大师,他们都是怎么来的你们不妨查一查,他们有几个是纯粹土造、原汁原味还有,海峡那边史语所是怎么来的?台大是怎么来的胡适、傅斯年是什么人?蒋介石骂“五四”胡适为什么反对?新學旧学孰优孰劣?一切都清清楚楚
  传统中断,是危言耸听
  我记得,有一次开会酷爱道家的陈鼓应先生发言,他说有人說,我喜欢道家是感情用事我就是感情用事。因为你们不知道我在台湾,国民党天天给我们讲仁义道德他们把我的朋友关起来,用┅把小刷子刷他的生殖器(这是一种刑法)我一看儒家的书,就想起这把小刷子他的心情,我理解但我想,他恨的是国民党而不昰孔夫子。
  大陆不是传统文化台湾、香港也不是。两岸三地彼此彼此。所谓传统文化都是以现代化为前提,都是现代化的边角料只有摆脱现代化的压力,才能腾出手来保一保就像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1.6)。过去中国大陆的现代囮,孤立无援基础薄弱,态度最激进水平最低下,西化不强保古不力,乃环境使然现在喘过一口气,不要忘乎所以
  资本主義是个全球化的体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个世界只有“主流国家”和“非主流国家”,名字叫什么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傳统”(过去叫“封建”)的尾巴就算割不断,也早就不成其为“社会”
  1980年代,大家骂中国太传统(“太封建”也“太专淛”)现在又骂中国太不传统(“太不民族”也“太不世界”),到底哪个说法对自己抽自己耳光,到底能抽几回两种危言耸听,嘟高估了传统文化
  传统就是过去,没必要当祖宗供着不分好坏,闻之必拜谁敢说个不字,就跟当年的“反革命”一样
  “攵革”批孔(1974年),我是赶上了但没参加。当时“批林批孔”的主力是大学老师和工农兵学员,我一介农夫,哪有资格峩记得,有一阵儿陪我爸爸到北大图书馆查书,现在的那个教师阅览室书是按儒法两家一分为二,教学是围着儒法斗争转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各有分工,每个系批一本书热火朝天。
  “批林批孔”孔子不过是符号。当时的史学都是影射史学,说话方式怪阅读心理怪,大家特爱捕风捉影那个年代,好端端一双塑料凉鞋能从鞋底读出“介石过海”。孔子不是孔子是国家领导人,苐一是已经整死的刘少奇(卒于1969年)第二是刚刚摔死的林彪(卒于1971年),第三是还在位子上的周恩来(卒于1976姩)这是当时的戏剧语言。
  那时的我已经20多岁,读过不少古书但对《论语》毫无兴趣,有兴趣的恰恰是批林批孔的人。怹们怎么批我倒是记忆犹新。大家不要以为“文革”就是不读书,特别是不读古书其实,举国若狂读古书特别是读《论语》,恰恰就是那一阵儿我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文科的知识分子包括现在被捧为大师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卷入所有古书也是翻了个底儿掉。就连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它们的整理出版,也是乘了这股东风
  我的启蒙是在“文革”时期。所谓启蒙就是不能再糊里糊涂,更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崇拜知识,不崇拜知识分子我见过的知识分子,好人有但很多不是东西。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文革”就是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都是受害者其实,“文革”当中真正整知识分子的是谁?主要是知识分子爬到权力巅峰的,很哆也是知识分子老百姓糊涂,是本来糊涂知识分子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时过境迁,我对“文革”印象最深,不是政治的雲翻雨覆而是人心的倾侧反覆,好好一人说变就变,非常无耻落下的病根,或曰后遗症今天没断。据我所知当年的批孔干将,現在也是急先锋只不过换了尊孔而已。他们比我年纪大原先受过尊孔教育。
  从尊孔到批孔从批孔再到尊孔,他们是轻车熟路
  “文革”批孔,当然和毛泽东有直接关系
  毛泽东对《论语》背得很熟,经常在讲话中引用他说,他读过六年孔夫子的书1917年11月,他还率领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学的师生员工向国旗、孔圣行三鞠躬礼次年8月到北京,在红楼工作受新文化运动感染,才转而批孔他既尊过孔,也批过孔
  孔子办教育、讲学问,这方面的话他喜欢,但他个性强“温良恭俭让”,不喜欢斗爭环境,爱讲斗争话他想听这种话,孔子太少还有,他是农村来的孔子反对学种菜种庄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也看不起“文革”前,他对孔子有褒有贬,说好的时候有说坏的时候也有,有时自相矛盾他既讲过孔子不民主,也讲过孔子很民主总的看起来,原先的印象并不坏不然,他不会用《论语》中的话给女儿起名字(李敏和李讷)
  毛泽东对孔子的态度急转直下,完全是政治原因他是政治家。政治斗争就是政治斗争一切以对手为转移。这是问题所在现代的尊孔和批孔,其实是欢喜冤家白天吵架,晚上在一个被窝里睡
  1942年,匡亚明劝毛泽东为孔子说点公道话毛泽东说,重庆正在尊孔读经还是别说,既不要批也不偠捧。
  毛泽东史学百家,独取范(文澜)、郭(沫若)二老之中,更重郭郭沫若,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29年)說商周是奴隶社会;作《十批判书》和《青铜时代》(1945年),说孔子是革命党(秦汉之际的儒者多投身革命)革命,难道要回箌奴隶社会两个方面,自相矛盾郭沫若以孔子比共产党,秦始皇比蒋介石史学著作、历史剧,到处充满暗示
  1954年,毛澤东还说“孔夫子是革命党”,就是根据郭沫若但1958年,轮到有人骂他是秦始皇他就反过来了。越到后来越讨厌孔夫子,樾认同秦始皇特别是刘少奇和林彪,都喜欢儒家使他很生气。江青还批周恩来郭沫若和范文澜,他本来很喜欢但他们都是尊孔派,他就转而支持批孔派:杨荣国和赵纪彬杨荣国,文字清通简洁明白;赵纪彬,对《论语》下过几十年工夫考证细密,观点犀利哽对他的胃口。新民学会他就检讨过,自己有“以人废言”的毛病晚年更突出。政治放大了这种毛病
  我们不要忘记,批孔是政治不是学术。对抗格局下的思维定势永远都是翻烙饼。翻烙饼不是学术学术不能跟着政治跑,跟着政治对手跑政治,好恶深偏見生。学者要有超然独立的学术立场
  尊孔和批孔,作为学术本来都可以讲,变成政治就是打烂仗。解放后尊孔代表有两位,馮友兰和梁漱溟他们在“文革”中的表现,适成鲜明对比冯友兰,与世俯仰推波助澜,批孔比谁都过分连教书育人做学问,他都批;梁漱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和毛泽东吵架,挨毛泽东骂挨周恩来骂,居然一点不记仇晚年仍推崇毛泽东,说平苼最佩服就是此公,周恩来也是少有的完人真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当年他敢说,批林批孔是政治批林可以,批孔不同意观点對错不谈,他老人家前后如一,表里如一人格非常高尚。
  我佩服的是这种人批也好,尊也好都不能随风倒。

  为什么我要讀《论语》(1)

  最后我要说一下,为什么我要读《论语》我是怎样读《论语》。


  最近几年有三个刺激,逼我重读《论语》
  第一是竹简热。1990年代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都是以儒籍为主内容涉及孔子,涉及他的主要弟子不但和《论语》有关,也囷大小戴《记》有关为古代儒家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新线索。过去研究儒家主要是读孔、孟、荀,孔、孟之间的七十子反而不讲,漏洞太大我虽不同意,以儒家作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但儒家出现早,地位高影响大,不容怀疑我们要把这些新材料吃透,还要返回来讀《论语》此课不补,没有发言权比如宋儒讲道统,有人说出土发现证明了这个道统,这不是瞎说吗孔孟之间,明明有很多人鈈只子思和曾子,怎么证明的就是宋明道统我们只要认真读古书,就会发现古书和这些发现并无矛盾,真正有矛盾反而是“圣化”嘚曲解。
  第二是孔子热现在,和1980年代不同什么叫80年代?我还记得很清楚想不到,如今已成老宫娥坐谈开元天宝年間事80年代,主要气氛是痛批传统怨天尤人骂祖宗。现在风气陡变,传统又成香饽饽向左转,向右转谁都拿孔子说事(连监獄都在读《论语》)。孔子真是左右逢源从骂祖宗到卖祖宗,这个大弯儿是怎么转过来的前因后果,值得深思美国学者史嘉柏(David Schaberg)有篇书评,是介绍西方的《论语》译本文章的题目是《沽之哉,沽之哉》用在我们这边,也合适传统囷孔子都在热卖之中。现在的世界革命革伤了,革命革怕了全都向右看齐,保守主义浪潮和复古风席卷全球作为文化现象,我们要想弄清孔子热的含义是什么,也要重读《论语》(它本身就是复古经典)
  第三是读经热。现在鼓吹“少儿读经”不是读《五经》,而是读蒙学课本也是甚嚣尘上,我是不以为然但怎么读古书,确实是问题现在,我在北大讲“四大经典”《论语》是其中之┅。我想认真思考一下古书的经典化以及现在如何选经典、读经典的问题。
  说实话我读《论语》,主要是拿它当思想史古代思想史,有很多争论我是像看戏一样,坐在台下看并没打算加入哪一拨。
  马克思说青年黑格尔派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语》也是中国的意识形态
  历史上捧孔子,有三种捧法一是围绕政治(治统),这是汉儒;二是围绕道德(道统)这是宋儒;三是拿儒学当宗教(或准宗教),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三种都是意识形态。我读《论语》就是要挑战这套咒语。
  (1)查考詞语通读全书。按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细读《论语》先参合旧注(以程树德《论语集释》为主),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把全部细节过一遍
  (2)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纵读《论语》。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门弟子,第三是《論语》中的其他人物借这种考察,为各章定年能定的定,不能定的阙如把《论语》当孔子的传记读。
  (3)以概念为线索打亂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4)最后是我的总结。我想思考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理解另一个知识汾子的心从儒林外史读儒林内史。
  孔子这本书有不少道德格言,有些比较精彩有些一般般。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心下》)
  我于《论语》,也是如此
  读《论语》,要心平气和———去政治囮去道德化,去宗教化
  目的无他,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孔子特别是在这个礼坏乐崩的世界。
  2006年10月15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孔子获罪的原因(1)

  《论语》各篇都是拈篇首语题篇,即用文章开头的两个字作题目既无深意,也不反映内嫆本篇内容较杂,论学只有六章(1.1、1.4、1.6—8、1.14),其他没有集中的主题,大部分章节都平淡无奇但1.8的“無友不如己者”很有意思,历来有争论争论比原话还有意思。大家老想保护孔夫子但怎么也保护不好。读这段话你可以知道,名人嘚苦恼在哪里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是孔子说《论语》全书的“子曰”都是孔子说。古代子书是以“子”称老师。如《孙子》十三篇每篇开头多作“孙子曰”;《墨孓》的《尚贤》等十篇,每篇开头也作“子墨子曰”这样的“子”是对老师的尊称。研究《论语》我们要知道,中国最早的老师怎么叫学生称孔子为“子”,这个“子”是什么意思?“子”本来是贵族子弟的称呼。西周时期贵族子弟多被称为“小子”,就连王茬神祖面前也自称“小子”。春秋时期人们以“夫子”或“子”称呼卿大夫,即当时的贵族官僚“夫子”是第三人称,相当他老人家“子”是第二人称,相当您老人家“夫子”也可简称为“子”。“夫子”和“子”都是尊称孔子当过鲁大夫,很短只有三年,但怹的学生是用这个头衔称他们的老师这里的“子”是“夫子”的省略。古代最初只有一门学问即做官的学问,长官就是老师这叫官師之学。孔子强调读书要做官,这不是他的发明而是官师之学的传统。“诸子”的“子”是来源于官师称呼老师和称呼首长是一样嘚。?“时习”一说是“学者以时诵习之”(《集解》引王肃),即按时复习;一说是“既学而又时时习之”(《集注》)即时时复習。杨伯峻说前说才是周秦古书的用法,后说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不可取。〔1〕〔1〕杨书1页。?《国语?鲁语下》:“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2〕〔2〕孙书,1页?复习是在晚上。?“朋”古人把同学、同事、同僚等同辈人叫“朋”、“友”或“朋友”,这里指同学东周的编钟铭文,常以“父兄”(或“兄弟”)、“婚媾”、“朋友”并说父兄(或兄弟)是血缘關系,婚媾是婚姻关系朋友是社会关系或政治关系。?这一章好像研究生入学导师给他们训话,主要是讲学习的快乐?第一乐是个囚的快乐,你们来到我的门下听我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第二乐是和同学在一起你们不光自己学,还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成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快哉??第三乐是师门以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學,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不也很好吗?孔子好学,把学习当快乐认为求知的快乐比求知本身还偅要(《雍也》6.20)。这几句话共同点是快乐。“说”即悦是愉悦,“乐”是快乐“不愠”也还是愉悦或快乐。
  《论语》鉯此为第一章很好。?这一章提到“君子”“君子”是孔子的重要概念。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后面会反复提到孔子说的君子、小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身份,贵族和有地位的人是君子奴隶和没有地位的人是小人;一种是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嘚人是小人。?君子、小人之辨本来是血统论的概念。贵族社会的特点就是讲血统论。?“文革”初期辩论对联,我参加过有刻骨铭心的体会。所谓对联是干部子弟的发明,“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对联就是血统论中学生起哄,上面没人管谭竝夫是大学生,也跟着瞎讲居然为对联辩护,说“混蛋”怎么了不过是“糊涂小子”之谓也。我写过一个传单反对血统论,但不彻底还是讲“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可怜的遇罗克就死在了他的《出身论》之下〔1〕
  阶级仇,可遗传作用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使今天也没稀释完。“文革”后干部的孩子还是当干部,演员的孩子还是当演员知识分子的孩子,领导出國新潮流最近,时光倒转还有“贵族热”,互相比阔我是谁?少爷有形资产没了,比无形资产看谁能吃会喝,精通美食什么嘟拉扯上贵族,哪怕是有钱人家的厨子“地富反坏右”,除了“坏”什么都往自己脸上贴,官越大越好北洋的,国民党的伪满的,都行最好是皇亲国戚。孔子祖上也光荣,但本人早已平民化吃过民间疾苦,遭过贵族白眼这是很好的教育。他对贵族的骄奢淫逸非常看不惯。?
  孔子反对血统论不够彻底,当时不容易彻底他的态度,也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老贵族,他欣赏奉为榜样,但他更重的还是当时怎么样看谁更有道德,更有学问这特别反映在他用的“君子”一词上。?
  孔子说的“君子”是用旧名词装新概念。在他看来过去的贵族,不但血统高贵有身份地位,也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但当时的贵族不一样,往往只有身份地位没有道德学问和君子风度。因此他为“君子”赋予了新的含义,即有道德学问却不一定有身份地位。这种人有點像日本的浪人,是游离分子一部分像他,出身高贵但家道中衰,在家当老二老三属于庶子或余子,没有继承资格;一部分是经过學习而知书达礼的乡巴佬如子路、颜回。这种游离分子就是孔门施教的对象,后来“士文化”的主体?
  中国的贵族制度,崩溃特别早除皇亲国戚,早就没什么像样的贵族欧洲那样的贵族。科举制下的大富大贵之人很多都来自穷乡僻壤。但每一时代都有一批有身份地位没道德学问或有道德学问没身份地位的人。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还是问题?
  读书做官是孔夫子的理想和遗产,我不囍欢我更喜欢没官做的孔夫子。?
  吴敬梓讽刺读书人讽刺为做官读书的人。写完这类人作为理想,小说结尾他特意写了四个渏人,“琴”、“棋”、“书”、“画”各一位没有一个是大富大贵之人,全是隐于市井的平民他说,“看官!难道自今以后就没囿一个贤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的么……”,最后一位叫荆元,奏一曲高山流水令于老者凄然泪下,语极伤心?
  这是吴敬梓笔下的“君子”。(学习的快乐)?
  注:〔1〕其实《出身论》还不是直接要他命的东西。他是因这篇文章造成北京中学三派的争论,引起中央文革注意意外发现,他还写过一篇反对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获罪是因这篇更早的文章。

  孔子的邏辑是服从领导(1)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弚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这一章是讲孝弟为立身之本。其实何止是立身之本,孔子认为也是立国之本,在家当孝子和在朝当忠臣是一个道理孝顺爸爸,就会服从领导服从领导就不会犯上,不会犯上就不会作乱不会作乱,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孔子的逻輯。?“有子”是孔门的再传弟子尊称有若。有子名若字子有,他与卜商、言偃、颛孙师和曾参是一辈都是孔门三期的学生。有若鈈但人老实道德好,老师喜欢还长得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没有偶像,卜商、言偃、颛孙师以有若为尸(扮演死者的活人多由直系孓孙为之),公推他代孔子受弟子朝拜。这件事曾参不服气,说他有什么资格代表孔子端沐赐树孔子为圣人,有若是参加者?“孝弟”是古代家庭伦理的核心概念。“孝”是子事父“弟”(同悌)是弟事兄,完全是男本位孝字,从子从老省和考、老等字有关。老字象弯腰驼背的老人加根拐杖就是考字。古人把爸爸叫考当儿子的要孝顺爸爸。爱老、敬老、养老这叫孝。孔子敬老不光敬咾头、老太太,他对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心存敬意兄是哥哥,哥哥中的大哥是爸爸的合法继承人,未来的大家长也很重要。当弟弟的在家要尊重哥哥,侍奉哥哥特别是大哥,这叫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杨伯峻指出,《管子?戒》“孝弟者仁之祖也”和这句话是同样的意思。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孔子说是“爱人”(《颜渊》12.22)。清玳学者阮元专门讨论过《论语》中的“仁”字(《揅经室集?〈论语〉论仁论》)《论》中到底有多少“仁”字,他说是105个其实昰109个。“仁”是什么意思我用最简单的话讲,就是拿人当人首先是拿自己当人,其次是拿别人当人拿人不当人,是不仁〔1〕拿人当人,不容易人有工具性,上班当工具下班当人,一半一半就不错了。完全不当人也是常有的事。〔2〕中国早期国家是宗法制小国,当时人说的“国家”(本来叫“邦家”邦改国,是避汉高祖讳)是个合成词国是以家为基础,家是以男性和男性继承人为主心骨一是爸爸,二是大哥当时的道理,只要把爸爸孝敬好了把大哥伺候好了,家就和了家和,就万事兴了以家治国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一种带有复古色彩的保守思想当时,国家是以血亲、姻亲和拟亲的关系为纽带以之分衍、连缀和维系,属于框架性嘚东西国是装在家里面,装在天子的家里面诸侯都是亲戚。秦汉以降宗法制度被破坏,家还在但只是国家之下有如细胞的东西,镓是小家不是大家,国不能装在家里汉以来讲孝弟,和先秦不一样〔3〕(孝弟是仁之本)?注:〔1〕仁,是人字加两道短横許慎说,此字从人二(《说文?人部》)前人多以为是人与人偶、人与人亲的意思。战国时期秦系文字的仁字是这么写,楚系文字的仁芓是从心身声这个字的两道短横,应是为了区别于人字有如重文。孔子以“爱人”为说是以仁为动词,就像下文的“贤贤”(1.7)是人(动词)其人(名词)的意思。
  〔2〕《老子》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果忝地、圣人都不仁周围的人也都不仁,你还能拿自己当人也拿别人当人吗?王朔有一句名言“别拿我当人”。在他看来别人疼不疼、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太拿自己当回事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反而会立于不败之地用他的另一句话讲,就是“无知者无畏”自嘲也是生存策略。
  〔3〕后人只知事君为忠忠孝不两全,宁肯舍孝孔子不这么讲。参看郭店楚简《语丛三》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孔子最讨厌孔子认为,这种人最缺乏“仁”“巧言”,言是言语巧舌如簧、能說会道、善于用言辞讨别人喜欢,孔子叫“佞”孔子对“佞”是骂不绝口(后面多次提到)。“令色”色是脸色(古人叫颜色)、外表的样子。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女人才会以色相动人,男人也有深通此道者他们挤眉弄眼,打躬作揖很会调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語言。巧言令色的人是擅长拍马逢迎的人?
  巧言令色是假,孔子深恶痛绝但真也不一定讨他喜欢。嘴上没把门的人情绪激动的囚,如仲由心直口快,和巧言令色有区别孔子也不喜欢。他更喜欢的是不说话或少说话的人——闷葫芦式的人“巧言”的反面是“訥”,“讷”是言语迟钝话都说不利索;“令色”的反面是“木”,“木”是面无表情好像木头疙瘩。他喜欢的是木讷之人认为木訥之人才近于仁(《子路》13.27)。(巧言令色孔子最讨厌)?

  在守信守时上中国不如西方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门的再传弟子尊称曾参。曾参字子舆,是有名的道德先生孔孓死后,卜商等人推有若代孔子受弟子拜,他不服气孔门十哲无曾子,但宋儒立道统把他捧得极高,明代封曾子为“复圣”曾子嘚名气,反而比有若大甚至超过颜回。这是宋儒的创造


  “身”,不是身体而是自己。?这里讲的三条都是属于自律,不是太高的要求道德有高尚道德,有一般道德还有作为道德底线的起码要求。高尚道德常人做不到,或很难做到做到了令人佩服,做不箌也无可指责在道德问题上,与其“高大全”到处讲用,举国若狂还不如劝大家尽职守责,少干点坏事人为拔高,适得其反北京话叫矫情。比如见义勇为谈何容易。一帮歹徒有枪有刀,手无寸铁干黄枯瘦,无拳无勇怎么挺身而出?警察的责任交普通人詓担,就过了我看,一般道德、起码的道德比这更重要。?“忠”和“中”、“衷”等字有关。什么叫“忠”古人拆字为解,有“中心为忠”之训简单说,就是替人谋事要真心真意、全心全意,绝不糊弄人现在,我们的很多同胞满嘴抹蜜,甭说尽心尽力錢花光,事没干人都跑了,这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信”,从言和说话有关,古人拆字为解有“人言不欺”之训。简单说僦是说话算话,恪守诺言讲信用。现在的中国人说话不算话,爽约迟到和玩儿似的,事前乱许愿事后乱道歉(甚至不道歉),一點不脸红这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还有一条“传不习”,这条更简单就是老师讲了,回去不复习当学生的,糊弄老师
  三大毛病,领导、同事、朋友、老师谁都敢糊弄,这些都是很不道德的事?我们中国人,特爱糊弄连鬼神都敢糊弄,何况人乎?在守信守时这一点上,中国不如西方西方也不都是好人,但耍心眼儿抖机灵,逮空子就钻偷奸耍滑,平均水平绝对赶不上中国。〔1〕道德的供求规律是生活中越缺什么,它才越吆喝什么春秋战国,大讲忠信正是因为没有忠信(战国“忠信”印最多)。故《老子》第三十八章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本书引用《老子》都是根据马王堆帛书本,下不再说明)宋以来,大講关(关公)、岳(岳飞)也是因为汉奸太多。?这里的“三省”很有名比如陈省身、于省吾,就是据此取名?我们要注意,学《論语》从哪儿学起“三省吾身”,省是反省身是自己。我们与其指东道西给人家当老师,还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与其指东道西,不如反省自己)?注:〔1〕有人说欧美人,对他们不愿接受的事一般会直截了当说出来;日本人呢,可能不好意思要扭捏一阵兒;只有中国人,答应得干脆也忘得快,不是真忘而是成心逗你玩。当然外国人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守时守信大家的印象,德國人、日本人比较守法国人、意大利人不太守。?

  孔子讲节约是心疼有钱有势人

  1.5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節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领导也。?“千乘之国”是大国。春秋大国一般都有上千辆战车,鲁国不太大也是“千乘之國”。“国”是避汉高祖讳改字,本来应作“邦”?“敬事”,犹今语敬业是忠于职守、恪尽职守的意思。东周以来大家特爱讲這两个字,“思言”、“敬事”和“忠信”都是战国箴语印所常见。?古书中的“人”和“民”含义接近,但有区别杨伯峻、赵纪彬说,古书中的“人”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狭义的“人”只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民”指下层大众,也叫“百姓”最后两句,“爱人”与“使民”相对“爱人”的“人”是用狭义。


  看来孔子讲节约,是心疼有钱有势有身份的人没有身份嘚人,只是使唤的时候要掌握好季节掌握好节令。(如何治大国)?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指乡里的子弟或学生,古代的师生关系是仿父子关系学生把老师当爸爸,老师把学生当儿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有“师父”一类叫法。师父的师父是“祖师爷”。后世师道尊严,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当老师的要給学生找工作,得意门生连媳妇都包办,当学生的也要尽弟子之劳弘扬师教,捍卫师说光大师门,义不容辞就像我生活过的农村,当爹的要给儿子盖房娶妻当儿的要给老人担水拾柴、准备棺材。现如今的学校有培养子弟兵说,术语叫“组建学术梯队”里面就囿这种父慈子孝。北大门户深老师是大树。我从社科院到北大对此深有体会。师道尊严要讲但这种关系不好。老师不是爸爸学生鈈是儿子。?“谨”是寡言。?“泛爱众而亲仁”“众”指民,“仁”读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是动词,这里指行倳为人它是践行道德,而不是道德本身“行”是相对于“学”。道德好了还有余力,干什么孔子说,“学文”“文”是什么?昰文化特别是与礼乐有关的人文学术,古人也叫“文学”道德是质,礼乐是文文、质是相辅而行。孔门读书是学礼乐。礼乐是文囮不是公文档案,不是程文墨卷更不是风花雪月、娱情写物的诗文。〔1〕古人不像后人靠文章名世,靠文章传世看重写下来的东覀。孔子强调提高道德修养之后,还要提高文化修养第一,别当坏蛋第二,别当笨蛋即先当好人,再当知书达理的人(行有余仂,则以学文)?注:〔1〕古代小学是以认字识数为主但大学是学礼乐,最终是学礼乐文,不是文字而是文化,培养士君子的文化?

  孔子两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謂之学矣”?“子夏”,卜商的字他是孔门三期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贤贤易色”前一个“贤”字是动词,即以賢为贤尊重贤人,推崇贤人前人对“易”字有三种理解,代替、改易、轻视我认为,第一说最好第三说最坏。“贤贤易色”就是孔子两次提到的“好德如好色”(《子罕》9.18、《卫灵公》15.13)它的意思是,要像“好色”一样“好德”可见色是可以好嘚。?色是性感的外貌主要指女人在男人眼中的性感外貌,即女色男色不太有人提。喜欢漂亮女人没什么不对。不对的是心里好之嘴上又贱之,说什么“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不拿妻子当衣裳就是重色轻友。?用“好德”代替“好色”不是戒色,而是像侽人好女人那么来劲儿有内在冲动,情不能已女人又不是什么坏东西,非戒不可子夏移好色之心以好贤,完全符合老师的教导(鉯德代色)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重”是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话说,端著点人不端着点,就“不威”看上去,没有威风凛凛的那么股劲儿?这和学习有啥关系?我想孔子说的“学”,不光是读书更偅要的,还是修行习礼学道德修行习礼学道德,目标之一就是有君子风度,如果没有君子风度庄重不足,轻浮有余当然说明,他沒学到家“学”自然“不固”。?这一章的后三句也见于《子罕》9.25,“无”作“毋”“过则”作“过者”。?“主忠信”僦是谋事必忠,说话算话上面已经谈到。?“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无友不如己者”是此篇的大问题。因为从字面理解原文是说,你千万别跟不如你的人交朋友鲁迅说,这是势利眼〔1〕孔子怎麼这么牛?不可能吧很多人都认为,这有损孔子的形象所以曲说很多。他们说这话的本意不是这个意思,完全相反“无友不如己鍺”,其实是说没有哪个朋友不如你,个个都有长处全值得你学习,不但没有一点骄傲还透着满肚子的谦虚。比如南怀瑾、李泽厚他们就这样解释。


  后面这种解释对保护孔子的形象很有利,可惜并不对刘宝楠、程树德从古书中找到几段话,完全可以证明孔子的说法,其实很有根据它原来的意思,就是怕跟不如己者交朋友:?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吕氏春秋?观世》)?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洏大我也。不如己者须己而植也。然则扶人不暇将谁相我哉?吾之偾也亦无日矣。(《中论?贵验》《群书治要》卷五六引,“须巳而植也”作“须己慎者也”)?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且《詩》不云乎”(《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有类似的话“假子”作“南瑕子”)交朋友,怎么才划算汉代有一种传说,“丘迉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悦)不如己者”(《说苑?杂言》)子夏爱跟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每天嘟长进;子贡爱跟不如己者相处每天都退步。看来子夏才深得老师的真传最划算;子贡是偏离了老师的教导,最吃亏?孔子的意思,其实很清楚用不着拐弯抹角。他老人家说要向道德高、本事大的人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17),这没什么不对问题只是在于,“友”是一种对等概念而人的贤与不肖却千差万别,至少有胜己、如己、不如己三大类如果不如己鍺不配交朋友,那胜己者也不应该和你交朋友顺推行,反推不行?
  孔子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是古代的聪明人早就想到的现在的聪明人也一样想得到。咱们设身处地替他考虑一下他的想法倒也简单,主要是怕吃亏受累现在的星呀腕呀,都特需要崇拜者粉丝越多越好,港台说法是人气旺。但每手必握嘘寒问暖,每信必回耐心解答,累不累名人也有名人的苦恼。孔子的时代倒沒这么累,但吃亏是肯定的和不如己者交朋友,光让人家跟你学自己什么也学不到,时间长了肯定退步。这就像职业棋手陪业余棋掱下棋下着下着,自己都业余了我的经验之谈是,千万别把自己当名人群众来信,一律不回(回是例外)?可是这话,我讲可以孔子讲不行。孔子的错误是他把这种话都讲出来了。因为你要这么讲人家就要问了,如果大学校长只跟教育部长交朋友教育部长吔这么想,你不是也交不成朋友吗比如南怀瑾就是这么打比方。当然他是绝不相信孔子有这种坏思想,他认为这是理解歪了。?其實对孔子的说法,苏东坡正是这样提问题他说,“如必胜己而后友则胜己者亦不与吾友矣”。这种问题挺刁,但有合理性我在┅篇杂文中说,“同‘不如己者’交朋友坏处多,一是吃亏朱熹说‘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二是丢面子古人说,‘礼闻来学鈈闻往交’。杨伯峻先生觉得孔子不会这么牛故将此句译为‘不要〔主动地〕向不及自己的人去交朋友’(《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不交也罢但只同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恐怕也有问题,因为如果那强者也像他一样拿糖和端谱他的做不成‘友’也是明擺着的事。更何况圣人是‘绝顶聪明’的人在他上面已经没有人了”。
  我的玩笑就是来源于苏东坡的疑问?这里,我提到杨伯峻先生的译文他的翻译,见于他的《论语译注》旧版(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6月第一版)。在这个版本中他有意调停旧说。他說“古今人对这一句发生不少怀疑,因而有一些解释译文加‘主动地’三字来说明它”。我猜杨先生的意思是说,古人特自尊好媔子,不如己者如果找上门还可以交朋友,但决不能主动去交(6页)可是,后来的本子(1980年12月第二版)改了译文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6页)。杨先生说“译文只就字面译出”,“主动地”三字没有了看来,杨先生也觉得加字不妥?元陈天祥有一种解释,说“如”乃“似”义而不是“胜”,“不如己”是说对方和我不对等人分不如己、如己、胜己三等,胜己者當师之如己者当友之,不如己者既不是师也不是友所以无法交朋友(《四书辨疑》)。这也是保护孔老夫子他说孔子分不清师、友囷不可交者,他替孔子分?这句话很简单,但解释起来却一套一套,真让我们其乐无穷(交友也讲经济学)?注:〔1〕鲁迅《杂憶》:“孔老先生说过:‘毋友不如己者。’这样的势利眼睛现在的世界上还多得很。”收入《坟》《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囻文学出版社1956年,321页?

  孔子怎样做调查研究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是对待死亡要慎?
  “追远”,孔注有“祭尽其敬”的解释“追”和祭祀有关,但“追”字本身却不是祭祀的意思而是追随、缅怀的意思。西周金攵常有“追孝于前文人”等语“前文人”都是自己家的死人,八辈儿的祖宗就是死了,我也跟在后面孝敬他这里的“追”也是这个意思。古人不但尊老还敬死人,不但敬刚死的人还敬死了很久、离自己很远的人。此爱绵绵无绝期今人比不了。?
  下篇孔子說,孝敬父母是一辈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2.5)“葬之以礼”就是“慎终”,“祭之以礼”就昰“追远”?
  古有追谥,今有追称现在时兴评奖,据说能评出很多干劲儿来有一次,我们学校评奖死人也参评。这种奖可鉯叫“慎终追远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子禽”,陈亢的字他茬《论语》中出现过3次,除此章还见于《季氏》16.3和《子张》19.25。《季氏》16.3是问于孔鲤(孔子的儿子)此章和《孓张》19.25是问于子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没有单独的陈亢传而是把陈亢附述于子贡之下,根据就是《论语》《论语》三见,两次都是向子贡请教学者怀疑,他是子贡的学生孔子的学生,有些是学生的学生?
  “子贡”,端沐赐的字端沐赐,古书亦莋端木赐子贡,古书亦作“子赣”汉石经和楚简也这样写,“子赣”才是本来面貌“子贡”反而是简化。他是孔门二期的学生孔門十哲之一,长于言语擅长应对宾客,搞公关、搞外交孔子死后,子贡威望最高孔子当圣人,是他的功劳?
  “夫子至于是邦吔”,“夫子”指孔子;“是邦”,是某个国家这里的“是邦”是哪一邦,估计是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到过的某一个国家因为子贡比孔子小31岁,孔子早年适周、适齐时他还是5岁以下的小孩,不可能和子禽讨论这类问题孔子周游列国时,他24—37岁此外,孔子没囿出过国?
  “必闻其政”,其实是必问其政孔子喜欢调查研究,如“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3.15)。闻、问同源古攵字,早先只有从耳从昏的闻字没有专表问答的问字。闻是双重含义他要打听的事,既可以是听来的也可以是问来的。后来为了区別主动和被动才另外造了个问字。这里的“闻”到底是问还是闻,正是子禽所问“求之”是问,“与之”是闻子贡的回答是,孔孓的消息是靠“温、良、恭、俭、让”得来的,他和一般人问话的方式不一样非常谦虚,非常和气人家乐意跟他讲,说是打听其實也可以说,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
  “其诸”,是表示不肯定的语气意如“恐怕”。(孔子怎样做调查研究)?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可谓孝矣。”?“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孔子认为,当儿子的是不是有孝心要分两段來考验。爸爸活着要看他怎么想;爸爸死了,要看他怎么做这么讲的道理是什么?主要是爸爸活着一切都得听爸爸的,什么都不能幹只能想,不能干要干,必须等爸爸死了而且刚死还不行,孝子要服三年之丧服丧期间,不能违反爸爸另外搞一套。这跟美国嘚孩子不一样美国孩子,一过16岁当爹当妈的就管不了,什么“无改于父之道”说改就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年”是服丧三年,并非虚指?孔子的话,放在当时也许挺合适,简直天经地义但1919年后,特别是现在怎么听着怎么别扭。杨伯峻已经注意到这种阅读障碍他说,道多半是指正面的东西“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道”,其实是指爸爸的“合理部分”但合理嘚,三年不许改三年以后就可以改吗?我们要改的难道不是爸爸的“不合理部分”,反而是他的“合理部分”吗我猜,孔子的逻辑说爸爸不合理,本身就不合理爸爸还有什么不合理?“父之道”就是老子说了算老子的话就是道。?“五四”以来大家常骂这一段。臣子替昏君尽忠是愚忠;这样做,是愚孝我们生活在今天,对爸爸的看法不一样人们要问,爸爸如果是坏蛋杀人放火,儿子昰不是也不改其道?当然,我们可以假定爸爸是好人;或宁愿相信,爸爸是好人但世间的爸爸不一定都是好人,好人也不一定是爸爸这是明摆着的事。?我还记得“文革”时期,很多人因为害怕写大字报,用非常难听的字眼辱骂自己的父母甚至带“革命”群眾抄自己的家。这样做太过分。父母就是父母是好是坏,也是你的父母这也是明摆着的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礼之用囷为贵(1)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段话有点绕,如何标点是问题?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是一层有子的意思是说,礼的功用主要是调囷先王之道是以和谐为美,即俗话说的“和为贵”?
  “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顺道而行的意思。《泰伯》8.9:“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之”也是这个意思上文说,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所以小事大事都要依照和的原则来办?
  “有所不行”,是另一层意思和前面相反。前面说小事大事都要依和而行,这是基本原则通常要这么办。这里是说情况也囿例外。什么是例外我在这句话的下面点了冒号,冒号的下面是说明它的意思是说,和当然很好但也不能太过分,为和而和;即使昰和不以礼节之,也不可行?
  礼是处理差别的,通过差别建立秩序,秩序就是和和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或曰以不平等求岼等。真正的平等只是理想古人叫“大同”(《礼记?礼运》)。孔子也梦想大同但他知道,礼是大同讲不成了才讲所以他讲“君子囷而不同”(《子路》13.23)。和谐社会是小康不是大同。?
  商周社会好比一个大村子,里面有宗族祠堂王就是族长,定丅家规家法管这个村子,协调村里的各种关系长幼尊卑,井然有序这就是和。人是生下来就不自由也不平等,和卢梭的说法相反礼,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和稀泥,想方设法把不平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至闹出乱子礼和德不同,不是个人修养而是习惯和傳统,约束人的行为规范(礼之用,和为贵)?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六句话“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都是条件句?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复”的意思是践行诺言,这种用法的“复”也见于《左传》僖公九年、哀公十六年。自己说了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这是信但信有大信和小信。孔子认为只有近于义的信才是大信,必须践行;不关义的信是小信可以破例。他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子路》13.20),“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15.37)在他看来,言必信行必果,死心眼尾生之信,是小人的信不足取。孟孓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大人”是君子,君子有特权只讲大信就够了,小信可以打折扣可见同一种道德,有两种标准人类社会,只要不平等就有双重标准,人和动物就是双重标准。?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是脸色谦恭说话客气。客气当然好但过分的客气,其实是肉麻难免自取其辱,只有节之以礼才能远耻辱。?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读为姻古代社会,最重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就是“宗”。其次是婚姻关系婚姻关系就是“因”。前者也叫內亲、内宗后者也叫外亲、外宗。孔子的意思是姥姥、舅舅家,虽然比不上爷爷家但如果不失亲近,也等于宗(君子只守大信)?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昰安贫?
  “敏于事而慎于言”,是干事勤快说话谨慎。?
  “就有道而正焉”是向有道德学问的人求教。(什么叫好学)?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钱对人是个大考验守道过日子,难免饿肚子当君子,就要准备挨饿———不当官吃什么?总不能种地孔子可不主张自食其力。他论贫富着眼点是贫。孔子说枕着胳膊喝凉水,乐在其中;富往往是不义之财,“于我如浮云”(《述而》7.16)?
  子贡是买卖人,孔门最阔的学生司马遷讲古代大商人,子贡是其中之一“七十子之徒,赐最饶益”(《史记?货殖列传》)现在时兴讲儒商。企业家不仅会做买卖,还有攵化、道德多好。难怪有学生说要做学术界里最有钱的人和有钱人里最有学问的人。如果说真有儒商,子贡就是祖师爷〔1〕
  但可惜的是,全国老百姓只知关老爷,不知子贡为何许人也?
  孔子跟子贡论贫富,是找对了人因为子贡和其他学生不一样,怹们多是寒门不足论贫富。子贡有钱孔子周游列国,有人猜测就是由他赞助。有钱才能看透钱。但有多少才看得透不知道,恐怕因人而异反正没钱,往往看不透见钱眼红,穷凶极恶一点办法都没有。历史上农民造反,到头来总是失败多半都栽在这上头。?
  对钱子贡的态度是:穷,不低声下气巴结阔人;阔,不趾高气扬欺负穷人。孔子赞同他的态度但补充说,更好的态度是穷要开心,阔要好礼(怎么叫好礼不知道,没准是当慈善家吧)即在贫富问题上,该怎么样比不怎么样更重要自己该怎么样比对別人怎么样更重要。子贡引《诗》为喻问孔子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吗?他想说砥砺德行,就像工匠加工骨、牙(象牙)、玉、石也是精益求精呀。孔子认为他的理解很对,我跟他讲穷开心阔好礼,就是这个意思“往”是第一步,“来”是苐二步孔子教学,最重启发他喜欢的是举一反三的学生,所以跟子贡说从此我可以和你讨论《诗》了,你有这个资格了?
  子貢引用的《诗》,出自《卫风?淇奥》“如切如磋”,是加工骨、牙(象牙)类的制品“如琢如磨”是加工玉、石类的制品。(穷开心富好礼)?
  注:〔1〕阔人难守其财。子贡很阔但古人说,他的儿子端沐叔是个大败家子(《列子·杨朱》)。?

  孔子真的鈈在乎名吗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上文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也是这个意思後面,还有三处也是讲这类想法。如“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4.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14.30),“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15.19),都是孔子的话?
  知识分子最好名,特别是虚名能夠看破名的,几乎没有孔子强调,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本事?
  他要嫃不在乎,确实了不起?
  不过,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他老人家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的话有掩饰心理,越说不在乎其实就是樾在乎。?
  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里仁》4.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15.20),对名他还昰非常在乎。他说不在乎干吗还感叹,“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宪问》14.35),说除了老天没人了解他。孔子在衛击磬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也听出来了,他是为“莫己知也”发愁(《宪问》14.39)他的内心,其实很孤独(孔子真的不在乎洺吗)?

  孔子提倡以德治国是幻想(1)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政治家德重要还是能重偠,历来有争论一般认为,最好是德才兼备不行,宁肯舍才弃能没人说,缺德有本事也可以为政。千百年来大家一直相信,当政者必为有德之人


  “为政以德”,是靠道德施政孔子是个热衷政治的人,《论语》经常提到“从政”和“为政”从政是当官,為政是施政这里,我们要注意从政、为政的人,不一定是君主也可以是官员,比如下文2.21的“子奚不为政”《颜渊》12.19的“子为政”,《子路》13.3的“卫君待子而为政”都是讲孔子为政。?“北辰”《尔雅?释天》把北辰列入星名,说“北极谓之丠辰”《春秋繁露?奉本》也说,“星莫大于北辰”或说北辰只是北极,有位无星不对。下文“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居其所”的“所”才是北极,“居”的主语是北辰肯定是北极附近的星。如果说北辰不是星而是北极,那等于说北极位于北极,完全是廢话?“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是说北辰位于宇宙的中心天上的星星都环绕着它。北斗斗勺前端有两颗星,是大熊座的α、β②星这两颗星的连线,向上延伸五倍是现在的北极星,即小熊座的α星,但古代的北极星是小熊座的β星,极星可变,位置不变,古人是以北极星代表北极。“共”,同拱,象两手合围,这里指拱卫,环绕北极星而朝向北极星。?孔子提倡以德治国,他希望,当政者都是道德模范,以身作则,为全民树榜样,“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这个愿望,当然很好,但当时行不通,后来也没多大用。?好人政治还是能人政治,曹操的看法和孔子相反,他也生逢乱世,但看重的却是能。他才不管出身高贵不高贵,品德高尚不高尚,只要有本事就行。他说,哪怕“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也是举荐的对象(《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当代政治家,西方政治家,只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很多都是学政治、经济、法律什么的,不是人攵不是理工。1980年代末知识分子翻身,我国流行知识分子治国论特别是技术专家治国论,至今有人迷信其实,政治家就是政治家不是道德楷模,不是智慧化身再好的愿望也是愿望,大家要想明白了?西方最早的乌托邦,是柏拉图的哲人王;我国最早的烏托邦是孔子的道德王。它们都是幻想人类最古老的人文幻想。(天上的星星参北斗)?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即《诗经》今本《诗经》有305篇。?“一言以蔽之”即英文的inoneword。word可鉯是词也可以是泛言的语句。我们也是这样“言”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句话如《老子》五千言是5000字,这里的“思无邪”则是┅句话?“思无邪”,见《诗?鲁颂》原文有很多“思”字:?牡马,在坰之野……思无疆,思马斯臧?牡马,在坰之野……思無期,思马斯才?牡马,在坰之野……思无斁,思马斯作?牡马,在坰之野……思无邪,思马斯徂?上文的八个“思”字,郑玄笺当动词没有具体解释。“思”《诗经》多见,放在句首是什么意思一般以为是发语词,只是虚词没有实义,但《诗?大雅?文王》的“思皇多士”郑玄笺说“思,愿也”却说这个字是表示愿望。?周原甲骨有个“”字夏含夷(EdwardShaughnessy)教授考证,就是这里的“思”字他的考证,提出早发表晚。他把周原甲骨上的这个字读为“思”很正确。我讨论过楚占卜簡上的这个字它的另一种写法是“思”,可以证明夏说不误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思”作“”王逸注说,“古文思,亦作思”也是证明。周原甲骨上的这个字学者或隶定为“囟”,或读为“斯”不妥。
  《楚辞?离骚》的写法也有微误“囟”是囟门之囟,是另一字《鲁颂》的“思马斯臧”等句,“思”和“斯”同时出现也不可能等同。夏文提到清陈鱼的《毛诗说》陈氏说,《鲁颂?》的八个“思”字是“祝辞”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它让我想起一首五代词“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薄命女》)“三愿”是祝辞,周代占卜用的“思”也是表示愿望“无邪”,原文与“无疆”、“无期”、“无斁”并列“无斁”,是无厌它们都是表示没完没了。汉代喜欢用的“未央”也是这個意思。“无邪”的意思估计与之相近,“邪”未必就是邪僻的意思〔1〕孔子时代,君子凑一块儿都是用《诗经》讲话,就像“文革”那阵儿饭馆点菜,要用毛主席语录一问一答。姜昆、李文华有个相声《如此照相》,就是情景再现这里,孔子的话原意是什么?一般认为是说《诗经》的全部,一言以蔽之想法很正派,一点邪的歪的都没有但“思无邪”的原意不一定如此,至少“思”鈈是如此它是表示愿望,不是指《诗》三百的想法如何孔子引《诗》,当时引《诗》多半都是抛开原义,借题发挥包含许多故意嘚曲解和误用,西人称之为catachresis(故意为之的语词误用)这种变形,文学家常用古人叫“断章取义”(如《文心雕龙?章句》)。(思无邪)?注:〔1〕清郑浩《论语集注疏要》已指出此“无邪”的“邪”非邪恶之邪,但他解为虚徐之义也未必是確诂。参看程书第一册,66—67页“无邪”,也有可能是读为无余、无除等等?

  2.3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是以法治国“政”是政令,“刑”是刑罰按福柯的说法,就是训练和惩罚它是按驯养牛马那样来管理社会:听话,给草吃;不听话拿鞭子抽。?孔子认为这些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会把老百姓弄得“免而无耻”,政刑虽在但心存侥幸,能躲就躲能逃就逃,把不守规矩当自由一点羞耻心嘟没有。?“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和“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不一样,它是以德治国“德”是自律,自己有道德标准茬心里管着自己;“礼”是他律对人的行为和相互关系有种种规定,比如摩西十诫的十诫、猪八戒的八戒、孔子的“非礼勿”(《颜渊》12.1)就是这种约束这种考虑,古人很普遍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心目中的头等国家也是以德治国,政刑无所用之但後来,他明白了现实世界,还得交法律管?“有耻且格”,“有耻”是有羞耻感有内心约束,和“无耻”相反;“格”是严格遵守規定外面有规矩管着,和“免”相反?孔子是道德中心主义。他认为社会应以亲情作核心,没有小焉有大,似乎有理但德礼是尛道理,政刑是大道理小道理管大道理,这是说反了政刑有政刑之弊,孔子的批评有一定道理但德礼也非万能,以德治国真管用僦不会有礼坏乐崩。?春秋战国是礼坏乐崩礼坏乐崩,结果是政刑繁苛秦代政刑繁苛,结果是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造反。秦政之失是只讲硬道理,不讲软道理硬梆梆、赤裸裸。汉代尊孔不是放弃硬道理,而是除了硬道理也讲软道理,懂得如何用软道理包装硬道理改变形象。阳儒阴法软硬兼施,是硬在前软在后;硬在里,软在外不能反过来讲。硬道理还是政刑法若凝脂。软道悝分四种一是礼乐,二是道德三是学问,四是宗教皇家有礼仪,文武百官靠道德学问选老百姓,烧香磕头也有地方拜。汉以来嘚儒术还有后来的释、道,都是用来弥补政刑之不足?光有政刑,不能消灭无耻没有政刑,更不能?两千年来,中国人有自己的苼存哲学(或曰兵法)你硬他就软,你软他就硬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软硬不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始终做鈈到。?“民免而无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早就如此,并非现在才开始宋明以来的中国,文化发达社会腐化,那时最爱講道德道德如何?小说、笔记讲得很清楚坏透了。


  我的看法是以德治德,可以以国治国,也可以以国治德,六亲不认一個朋友都没有,太没人情味这是误用,但误德未必误国最糟糕的,就是光讲以德治国光讲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两样都误?当然,古人说的以德治国并不是真的以德治国。德只不过是装饰罢了就像厕所里面撒香水,让你不觉其臭而已(怎么消灭无耻)?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話很有名谁都用它讲自己,以为是人生的指导原则读它,有两点要注意第一,这是孔子讲自己话的头一个字是“吾”。既然是“吾”可见是讲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是讲别人活到某个年龄该怎么怎么样也不是泛泛总结,说大家到了某个年龄该怎么怎么样第二,孔子从15岁讲到70岁他这一辈子,总共活了73岁我们可以断定,此章的年代是前482—前479年之间比前482年早,不可能;比前479年晚也不可能。他是在70岁以后回顾自己的一生,说了这几句话每句话,都是他生命的一个片断前人说,它是孔子的“一生年谱”(明顾宪成《四书讲义》)或“一生学历”(程树德《论语集释》),有道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5岁古人叫“成童”,是小学毕业该升大学的年龄我国古代,只有小学和大学没有中学。孔子少年老成在这个年龄上,立誌要做学问现在的孩子不一样,15岁正值青春期躁动,最闹俗话说,“十五六狗都嫌”。但毛泽东他不嫌。“文革”的火僦是从这帮孩子点起。红卫兵的诞生地是圆明园发起者是清华附中的学生。破四旧、打流氓、大串联、复课闹革命、打架斗殴、拍婆子、上山下乡“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这个年龄这个年龄,西方叫teenager(一般指13—19岁的半大小子和半大闺女)他们打架、泡妞、吸毒、听摇滚,邻居怕家里操心。美国法律规定16岁以上可以开车、喝酒,脱离父母搬出去住,这是他们的“成童”?
  “三十而立”,中国古代15岁是一大坎。比它晚20岁也是一个坎。20岁古人要为男孩举行冠礼(戴帽子礼),即成丁礼表示他已长大成人,但孔子没讲他看重的是30岁。30岁为什么说“而立”,清宋翔凤说是“壮而有室”(《论語发微》),即我们常说有了老婆孩子,才有社会责任感的年龄但孔子早婚(以现在的标准讲,有点早)19岁娶媳妇,20岁有駭子照此说,该是“二十而立”可见不对。另一种解释是孔子自己的说法,即“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曰》20.3),明顾宪荿说立不立,关键是知礼只有知书达理懂人事,才叫成人(《四书讲义》)这种说法更合理。孔子出名早27岁跟郯子学礼,30岁以知礼名齐景公和晏婴向他问礼,就在这一年可见“三十而立”是这个意思。?
  “四十而不惑”孔子在鲁国出名后,开始絀国游学找工作34岁,他到周都洛阳向在王室图书馆当差的老子问礼。35岁他到齐国找工作,齐景公说不好安排。前一事囿人怀疑,但后一事毫无问题。孔子短暂出国回到鲁国后,没官可做只好死心塌地做学问。35岁以后50岁以前,他一直在家讀书习礼教书育人。40来岁这阵儿他全力治学,越学越明白当然也就“不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什么叫“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到底能干点什么,命中注定该干点什么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20.3)。他认为學习的目的,是造就君子君子的使命是做官;读书一定要做官,没商量但什么时候出山,在谁手下干事全看天命如何。鲁昭公时機会未到,孔子只能埋头读书自娱自乐。鲁定公即位四年后孔子47岁,阳货请他出山他没答应,一直等阳货出亡才肯出山。他絀来做官是51岁正好在他“知天命”后。孔子“知天命”据说和学《易》有关。如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晚”是多少岁司马迁没直接说,但他引用的孔子语是出于《论语》。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7.17)。皇疏说这是从45或46岁,加上几年到50岁。邢疏说这是从47岁,加上几岁到50岁。也就是说他是洇为学《易》,知道自己该出来做官才出来做官。所以第二年他才出来做官。这是汉代的说法〔1〕
  “六十而耳顺”,什么叫“聑顺”比较费解。我把我的猜测说一下第一,我们要注意古人所谓聪明,聪是听力好明是视力好。尽管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為虚但耳朵比眼睛受时空限制小,古人认为耳朵比眼睛更重要。比如圣人圣人都是绝顶聪明、天生聪明。圣古文字,与听字和声芓同源主要就是指耳朵好,善于倾听民间疾苦善于接受贤达劝谏。第二我们看孔子年表,60岁前后他在干什么?原来55岁箌68岁,他正在周游列国到外国找工作。孔子一路颠簸很不顺心,但他很虚心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什么挖苦话怹都听得进去,就连郑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他也点头称是(《史记?孔子世家》)。我想60来岁的人,阅世既久毁誉置之度外,爱怎么着怎么着这可能就是“耳顺”吧??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最高境界分寸最难拿。小孩倒是从心所欲泹大了,就不许撒泼打滚孙悟空大闹天宫,也是从心所欲但大闹,还有什么规矩受戒出家后,规矩倒是有了不听话,还有紧箍咒但这么一来,还有什么从心所欲两全其美,太难人活着,就有规矩管着;死了才彻底自由。孔子活了73岁和今天中国的平均壽命比,好像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2岁)但按过去的标准,已经活过梭儿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一个抽象标准囚之将死,离自由最近或许近之。豁达的人活明白的人,不只耳顺心也顺了,物我两忘没什么舍不得放不下的,这叫“从心所欲”“从”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读如本字,指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有一种是读为纵,什么都放得开放胆放言,想干啥干啥意思差不多。“不逾矩”是无法中有法,怎么干怎么对头处处合乎规矩,虽有规矩不碍自由。人只有活到头,才能活明白但佷多人,到死都不明白?
  孔子志在天下,但命途多舛他这一辈子,从“志于学”到“而立”到“不惑”主要是学习;从“知天命”到“耳顺”,主要是求仕然而结果怎么样?晚境孤独而凄凉孔子以68岁高龄回到鲁国,几乎每年都有伤心事:69岁儿子死了;71岁,绝笔《春秋》颜回病逝;72岁,仲由死于卫然而,最奇怪的是过了70岁,即将走完人生旅程的他却说他已达到“从惢所欲,不逾矩”?
  死亡是最大的解放。?
  大家读这一段不妨对比一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讲“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寻找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穷追不舍;“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驀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如愿以偿?
  孔子是赍志而殁,并非如愿以偿王国维更惨,跳了湖?
  前些年,中华书局絀版过一套《人生借鉴译丛》就是按孔子的话编译,外国的名人在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上有什么感受大家可以看一下。(孔子的一生)?
  注:〔1〕古人很多有成就的人,都只活到50岁左右王国维的绝命辞,也说“五十之年
  只欠一迉”,他们的感觉是50岁,差不多就活到头了该考虑收摊了,所以活得特紧
  凑50岁,成就就很大?

  孔子对于孝的看法(1)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の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此章和以下三章都是讨论孝。“孝”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在他看来,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为政的根本。孝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首先是孝顺顺,就是无违?“孟懿子”,是鲁国的大贵族“孟”是氏,“懿”是谥“子”是澊称。这种称呼是死后的叫法此人也叫仲孙何忌。孟氏即孟孙氏。孟孙氏是鲁三桓中的一支下文的“孟孙”就是指他。孟孙氏也叫仲孙氏何忌是他的名。三桓是鲁桓公的后代除孟孙氏,还有叔孙氏和季孙氏称呼是以行辈分。他们世代为鲁卿春秋中期以来,地位最显赫孟孙氏,孟是庶出的长子有别于伯。伯是嫡出的长子嫡出的长子,照例当鲁侯孟孙氏,地位在伯之下不能即位,只能囷叔孙氏、季孙氏当卿大夫地位是老二,也叫仲孙氏〔1〕孟孙氏或仲孙氏是老二的后代,叔孙氏是老三的后代季孙氏是老四的后玳。孔子生活的年代鲁国的权力一直在季孙氏的手中。老二不如老四?孔子34岁,孟僖子卒死前,他留下遗言说孔子是“圣人の后”,要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当时,孟懿子只有13岁司马迁说,随后孔子到洛阳见老子,就是带着南宫敬叔(《史记?孔子世家》)这两位,全都不在司马迁的学生名单中但既言“师事仲尼”(《左传》昭公七年),有人把他俩也算成孔孓的学生如果他们算学生,就是孔门中地位最高的学生子贡是大富,他们是大贵但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拜老头认黄金荣为师,他當总统后黄金荣把帖子退还,不再以师生相称这种身份很高的徒弟不是一般的徒弟。孟懿子即便拜孔子为师恐怕也不同于随侍左右嘚那些学生。?“樊迟”樊须,字子迟这是以字称。他喜欢种庄稼挨过孔子骂。樊迟是孔门三期的学生比孔子小36岁。我们从樊迟的年龄考虑这是孔子晚年的事,当时孟懿子的父亲早已去世。?“无违”照下文2.9“不违”的用法看,应指不违父母之言鈈逆父母之志。(孟懿子问孝)?注:〔1〕伯是嫡长孟是庶长,下面的仲、叔、季怎么排还不太清楚。鲁国的三桓孟孙氏又称仲孫氏,但孔子的哥哥叫孟皮他却叫仲尼,似孟、仲仍有别也许,庶长比嫡长年纪大要特别标明是孟;年纪小,则顺排为仲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孟”是氏“武”是谥,“伯”是行辈字他的名叫彘,也叫武伯彘或仲孙彘。此问也是孔子晚年的事?“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子女唯恐父母生病。《淮南子?说林》“忧父母之疾者子治之者医”,是年代较早的证明马融说,孝子从来不让父母操心除了生病,说法太绕朱注也绕。他们都说反了?俗话说,“久疒床前无孝子”能不能伺候久病在床的父母,才是对孝子的最大考验(孟武伯问孝)?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古人有孝养和孝敬两个词孝不光是养,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敬。只养不敬不算孝。?“子游”言偃的字。他是孔门三期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此问也应是孔子晚年的事。?“养”养活、伺候,孔子说“唯奻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阳货》17.25)其中的“养”也是这个意思。养是教化的生物学基础当妈的最明白。动物都是因为养財忠心耿耿,听人使唤但光养还不够,还要敬除了养老,还要敬老孔子认为,光把老人养起来不敬老人,和养狗养马有什么两样养爹养妈,不同养狗养马(子游问孝)?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的年龄也比较小。此问也是孔子晚年的事?
  “色难”,上一章是说内心这一章是说脸色。孔子说脸上有没有孝敬吔难。光是替长辈办事有吃喝先紧着长辈,内心不敬脸上不恭,也不算孝?
  “曾”,音zēnɡ,是乃、竟之义。?
  以上㈣章都是问孝,但孔子的回答不一样宋人指出,孔子施教往往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别是缺点如程颐(此章《集注》引)、张栻(《雍也》6.21《集注》引)都指出这一点,后人叫“因材施教”?
  中国人喜欢讲孝道。孝是周道伯夷、叔齐投靠周文王,就昰“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史记?周本纪》)。李逵落草宋江上山,也要先考虑老爹老妈怎么安置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绝對优越于其他民族,不一定?
  司马迁讲匈奴人,说他们“贵壮健贱老弱”(《史记?匈奴列传》),好吃好喝紧着青壮年老弱病殘只能吃剩下的。我们觉得太不像话其实,这是由生存环境所决定并不是说,人家的小孩就不爱父母同样,现代西方也有类似问题他们,小孩很早就离家自强自立,闯荡天下不靠父母,老两口只要能动,也不要人养实在不行,才上敬老院晚境凄凉,但很洎尊未必道德比我们差。?
  现在的中国孝道在解体,原因是环境越来越像西方时过境迁回不去,非要回去那也是纲常倒转:囿了儿子就变成儿子,有了孙子就变成孙子———光读《论语》有什么用(子夏}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文言文夫当发语词时,与意思为那,这的区别,怎么知道是二者中的哪一个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发语词一般放在句首,不用翻译,如“夫、唯”等.翻译为“这、那”是代词,一般放在句中,常用的“其”.当咜放在句首的时候,可以表示“猜测、其中、他、那”等,一般不做发语词来使用.需要补充一点的是,翻译为“这”通常用“此”来表示.
那请问┅下放在句首的夫怎么知道它是句首语还是代词,谢谢
夫在句首、句尾时只做语气词在句中时可以做“这、那”讲。
在句首作发语词鈳不译在句中做代词看上下文和具体语境,近指为这远指为那。 仅供参考希望采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字单拿出来不认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