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再读一个硕士,录用到了四线地级市的普通二本专任教师,实行人事代理,没有编制

很多高校都对新进入其内部工作嘚职工实行而且,这些人目前绝大部分集中在硕士这个层次如果是博士的话,则不实行对于实行人事代理的人员,要和高校签订匼同的期限从1年到3年不等。同时人事代理人员的档案、工资关系、等都由高校委托教委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但是党团关系依然要轉入高校相应的党团支部。合同到期后如果高校和人事代理人员不再续签合同,则双方不再有任何关系
很多高校之所以对硕士实行人倳代理制度,而对博士依然延续传统的事业编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同时这些原因也构成了人事代理制度的特点。

第一伴随前几姩高等院校大规模,高校的师生比例失调教师队伍急需扩大。一开始由于博士稀少,队伍扩充的目标就主要盯在了硕士身上开始的幾年,硕士进入高校还可以享受传统的事业编制他们的名字还会出现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高等院校教师名册上。后来硕士也急剧,旺盛甚至相对过剩而毕业的博士人数也逐年扩大。于是高校就逐渐把“扩军”的目标转移到了博士身上。但是博士毕竟还比较稀少,招收博士依然较为困难可是编制有限,为了日后能够为博士进入留出空间同时也要缓解眼下的人员缺口,所以很多高校便对硕士实行起了。这样新近招收的硕士既不用占用高校事业编制,为更高层次的人才流出位子又有效地缓解了高校的人员需求,所以制度大受歡迎。

第二人事代理制度有效地减轻了高校的用人成本。进入传统的事业编制的教师如果不出,即使平时在教学科研上有个磕磕绊绊也不会被辞退。同时事业编制的教师的生老病死全部都由高校和财政担负起来。但是人事代理的教师就不同。高校会像公司一样為他们缴纳社会保障费用,会从高校自己的账户上为这些人员支付工资这个群体与教育行政主管机关的在编教师名册没有任何关系,他們只和其工作的高校有关系如果这些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稍有错误,他们就要担心高校是不是会解除和其签订的他们也会担忧,等到合哃到期的时候高校是不是还会和其续约。高校也会在自身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维持聘用在财政缩紧的时候辞掉这批人。这种十分灵活嘚用人方式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中国多年来经济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综上高校中的人事代理制度将教师分为两个群体,鼡形象的比喻说那就是进入传统事业编制的教师就好像是“”,而教师就如同“游击队”、“民兵”、“土八路”用中国劳动领域的術语称,那就是前者是“正式工”后者是“”。正是这一特点直接导致了人事代理人员的各种显性和隐性危机。

首先在目前以及今後很长时间内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明显大于需的情况下,由于担心合同被解除和日后合同的续订问题所以人事代理人员普遍不敢对院系的倳务直言不讳的发表意见,而是变得谨小慎微在这种谨小慎微的过程中,高校的教学科研纪律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但是人事代理人员的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也同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和高校提倡思想自由格格不入

其次,高校可以抓住人事代理人员的这种“天生的弱势”在某些待遇上采取歧视性措施。例如参加科研学术会议的名额、晋升高级职称的人选等等。而人事代理人员碍于“保住”饭碗的考虑未必敢对高校的做法提出强烈的异议。

再次即使人事代理人员兢兢业业的完成了工作任务,他们头上的紧箍咒依然不能去除随着博壵供应的增加,高校今后的录用人员将只能是博士这对提高整体学历水平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不能绝对,因为有很多博士的和教課能力实在让人也有很多博士,虽然头顶着博士学位但是其科研能力甚至不如很多硕士)。如果人员不能在段时间内取得博士学位,那么等到高校院系新进入的博士越来越多、师生比平衡之后高校很可能就会对尚未取得博士学位的人事代理人员实行“一刀切”似的裁员。

复次一旦不能和高校续订合同,那么人事代理人员将可能会面临再就业的难题劳动者在上竞争力如何,取决于几个因素:学历、工作经验、年龄、社会阅历等在学历上,这个群体不占劣势但是,在目前高学历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再像其刚刚毕业時那样占有或多或少的优势。在工作经验上这个群体有着较为丰富的高校教学科研经验。但是这个工作经验如果不用在寻找高校工作領域,那么其价值大打折扣毕竟,人家公司、企业等招收的是工作的员工而不是天天给老板上课的先生。在年龄上这个群体中的一蔀分人将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失去当初的年龄优势在社会阅历上,由于高校中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所以一旦踏入复杂的外部社会,洳何适应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另外,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聘任制”和“”前几天,国家发布消息明年开始在全国所有的事業单位中推行聘任制。这里的聘任制是指单位职工依然属于事业编制只是在具体的岗位实行聘任。例如一位教授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会被高校聘任在副教授的岗位上;一个助教可能被聘任到教学行政岗位上。但是不管聘任到什么岗位上,都不是高校辞退职工或者接触与職工的劳动关系不会产生所发生的效力。在和单位的关系上依然稳定可是,则不然高校如果在内不满意该人员,可以通过付出微小玳价或者不付出代价而解除该在合同到期后,高校也可以非常主动地选择不再续签聘用合同从而使人员“失业”。

同时鉴于中国社會由来已久的正式工、非正式工之分,加上《》颁布后出现的种种令劳动者担忧的现象所以,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人员身上潜藏着各种危机,不可不察

}

编外教师就和合同工一样待遇差正式的教师好多,干的活一点也不少唯一有点念想的就是有转正的机会,也一样要考如果,有别的好点的选择还是去别的地方吧。

}

来源:青塔人才——青塔人才官方公众号

25岁的硕士毕业再读一个硕士生小张默默按下了屏幕右上角的红叉退出了某硕博线上招聘会网站。他甚至连投出简历的机会都没囿

“说是硕博专场,可是我意向的高校几乎没有面向硕士的岗位够得上的岗位,离家又太远”他沮丧地说。

上一次被“碾压”是和┅群本科生一起投简历某企业招聘负责人对他的研究生学历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一脸漠然地说:“不论本科还是硕士底薪4000元,其余靠提成”

最近收到不少应届硕士的抱怨,企业裁员春招缩水,想进高校找一份教职不求高薪,但求稳定和体面2020,硕士进高校难度幾何

硕士在贬值,门槛在提高

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硕士作为学术圈的底层、科研界的农民工,洗瓶子、插枪头、配试剂、跑腿报账......取代了读研之前幻想的高大上成为了他们每天的日常。

硕士第一年赶功课第二年赶论文,最后半年找工作的培养方式也似乎并没有凸顯出太多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

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岗位缩水硕士大扩招,增加了入学机会也意味着学历一定程度的贬值。传统吸纳研究生的单位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提供的专业技术的进入门槛却水涨船高就业前景依旧很不明朗。连博士都在高校门前排队占坑硕士还能有一席之地吗?

如今硕士毕业再读一个硕士后想继续读博基本上要通过申请-考核的方式,申请考核的学校对於考生的生源水平、研究成果、论文篇数一般有明确限制想通过读博继续深造的路也将“越来越窄”。

硕士毕业再读一个硕士往往陷叺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一本高校教职非博士不要看学科

一本高校非博士不要?其实并非如此以青塔人才网检索一本高校2020姩发布的学位要求硕士及以上的岗位数据为例:

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小众专业具有丰富对口经验的稀缺人才,招聘要求会楿应放宽对学历的限制但对于热门专业的专任教师招聘,硕士及以下学位的同学基本不会成为考虑对象

艺体教学岗的录用人员以硕士居多,对于他们的考核主要侧重专业技能所以会在学历方面相对放宽。

部分一本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岗也会考虑硕士学位的人才但附加偠求也会更加严苛。

总的来说想要在一本高校任教,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说博士学位是基础的敲门砖。对于紧缺专业或冷门专业来说┅本高校会招收硕士任教是现实条件下非最优,也非最差的选择

名校硕士,专科讲师:可曾感到挫败

硕士能进什么样的高校除了跟专業有关,也和学校的层次、地域等因素有关高职类院校招聘硕士学历的讲师居多。当然一些地理位置相对欠佳的本科院校有时也会降低要求招聘“优秀硕士”。哪怕是专科讲师也要经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最终择优录取。

“我本科时的老师大多也是硕士,讲师級别的一些大课很水,大家在下面各做各事曾经也会为老师的卖力演讲而不忍,没想到多年之后却面临同样的窘境。”

这种挫败感┅方面来自于工作氛围没想到一堂课下来还要为课堂纪律而头疼,但哪怕为了其中一两个想学习的学生也要硬着头皮讲下去另一方面,自己原来的期望与现实差距实在太大。

编制是博士的硕士什么也没有

在高校全面取消编制的趋势下,一些二本及中西部高校还保留著事业编的岗位但热闹是博士的,硕士什么也没有硕士能够享有的是“人事代理”和“同工同酬”。

高校中的人事代理下的教师用“臨时工”来比喻较为贴切人事代理人员存在天生的弱势,在某些待遇上就是差人一等例如,参加科研学术会议的名额、晋升高级职称嘚人选等等而人事代理人员基于混口饭吃的考虑,未必敢对高校的做法提出强烈的异议即使人事代理人员勤勤恳恳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他们头上的紧箍咒依然不能去除随着博士数量的增加,硕士层次的岗位必将越来越少这对提高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但人事代理人员不能在危机来临前取得博士学位高校很可能就会对尚未取得博士学位的人事代理人员实行“一刀切”似的裁员。硕士進高校实在有些尴尬想往前走最终还是得去读个博。

2020硕士依然能进高校,随着今年的大扩招往后进高校难度只会逐年递增。但对于紟年毕业的硕士则是十分幸运的。就在不久前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国家主动出手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将向高校毕业生傾斜,给予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职博士招收的院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