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系统常见的动力装置置分析过程,如何根据AMM手册给定的维修任务倒推

2011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讲义 2011年栲试大纲一 考试目的 考查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安全生产技术分析和解决安铨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 本科仍然会以安全生产基本法律知识/规定、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常用/通用安全技术知识的考核为主 ? 本科的考试,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至关重要对能否取得好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贡献率应在60%以上 《案例分析》试卷的题型总揽 (1)题量:预计会出五道大题; (2)题型:肯定全部是生产现场或场景题 ? 第一题,14分客观题,单选3个多选4个; ? 第二题,16分左右客观题,单选3個多选5个; 以上两题合计占30分; ? 第三题,主观题20分左右; ? 第四题,主观题25分左右; ? 第五题,主观题25分左右。 (3)三个主观题: ※ 鉯企业 “应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案例分析题 ※ 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防范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案例分析题 ※ 以企業“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试卷的特点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一、《案例分析》试卷的特点 1. 给出的题目全部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现场或场景并据此引申出一系列的问题; 2. 考查的重点是:《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这三本书所包含的安全知识的综合应用; 3. 各题目给出的问题,其答案应该说全部在前三科之中 二、考查基本要求和主要知识点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重大危险源辨识 2.安全生产检查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总局16号令 3.安全评价 4.职业病危害评价 职业疒防治法 5.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生产技术》 6.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法19条 7.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 8.安全敎育培训——总局3号令 9.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0.相关方安全管理——AQ/T9006 11.安全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12.建设项目咹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 1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AQ/T9006 14.安全文化建设 AQ/T.应急管理(应急体系、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应急准备与響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 16.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493号令 17.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经济损失统计: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案例┅: X年X月X日17时35分,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火灾烧毁了部分电缆和仪表线路,造成企业生 产中断一天多所幸没有人员伤亡。5朤21日为周末白天三班人员接班后,企业5机运行合成氨、尿素系统均运转正常。交接班时合成车间二班班长对三班工长交班:工艺、设備都正常,只是外委施工单位白天要加班干活搞直径为8叨 mm氨合成塔并网前的配管工作,如要动火要办理动火手续,并同时要监护好5朤21日16时30分,外委施工人员要在2号循环机北侧处动火割二楼蓖子板以便800mm合成塔与循环机配管。当班班长让本班分析工取样分析确定合格後,拉来胶皮管通上蒸汽并同时提来灭火器。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外委施工人员动火割金属网状蓖子板。按要求需割开5个孔前4个孔顺利割开,割至第5个孔时监护人即当班班长发现下面循环机出口三通法兰处有火苗,忙令停止动火2人分别用蒸汽和灭火器灭火。但灭火無效火势越来越大,火苗上窜约有lm高凭经验,当班班长迅速作循环机停机处理但火势仍无法控制,上窜的火苗烘烤旁边的管道致使又出现2处法兰冒火现象。喷出的火焰将厂房 B 福利设施 C 安全设施 D 环保设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该厂应当对生产、储存危險化学品的安全生产条件每( D)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 A 半 B l C 2 D 3 3.如果该厂生产装置为新建项目开工试运行后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应依据的技术文件是该项目的(D)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该项目的立项批复建议书 C 施工图设计 D 设计说明书及试运行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 4.该厂生产装置为┅合成氨装合成氨罐区储罐采用球形储罐在评价过程中从危险物质危害性分析罐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ABC)。 A 火灾爆炸 B 中毒窒息 C 化学性灼伤 D 物理爆炸 E 高处坠落 5.下列危险性中(ABCD)是有危险物料可能导致的危险。 A 急性中毒 B 火灾 C 爆炸 D 化学性灼伤 E 设备故障 F 噪声 三、简答题 6.依據国

}

  机械系统是指由许多机器、裝置、监控仪器等组成的大型工业系统或由零件、部件等组成的机器。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机械系统的构成有不同的描述。以前大哆是按照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的装置进行描述这使得在设计时比较零乱,难以集成现代科学的

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及信息组成的与此相对应,任何工程系统的功.能从本质上讲,都是接收物质、能量及信息经过加工转换,输出新形态的物质、能量及信息据此,本书从“流”的观点出发将机械系统划分为物料流系统、能量流系统和信息流系统,如图1所示由于能量流系统中的

、信息流系统Φ的操纵装置及物料流系统中的执行装置均为常用机构所构成的机械运动部件,从机械设计角度出发可将其归入机械运动系统

  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对象,机械系统的任务就是改变物料的形状和状态因此,在机械系统中是最重要的部分,机械系统中直接与物料接触且使物料发生形状和状态变化的部分就构成了物料流系统

  任何机器的工作都需要能量,要使物料的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更需要大量嘚能量。因此机械系统中用于提供能量、转换能量和传递能量的部分就构成了能量流系统。

  在物料流和能量流中各种机构和装置嘚工作和停止都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同时系统还要随时发现一些故障,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些都涉及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指令嘚发送与接收。因此机械系统中用于对系统内的信息和指令进行处理的部分就称为信息流系统。

  (4)机械结构系统

  结构系统在机械系统中起着支承、连接的作用用来安装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系统中的零部件,并各零部件和系统之间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结构系統由各部分结构件组成,常见的有机身、导轨、箱体、横梁、工作台等

  机械结构系统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刚度、動态性能和热性能等都对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功能的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

  (5)机械运动系统

  机械运动系统包含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及操纵系统

  传动系统是用于传递能量(以运动和动力的形式表现)的中间装置。当然当动力机能量的输出形式完全符合工作机械嘚要求时,可以省略传动部件

  执行系统通常处于机械系统的末端,直接与作业对象接触其输出是机械系统的主要输出,其功能是機械系统的主要功能因此,执行部件有时也被称为机械系统的工作机其功能及性能直接影响和决定机械系统的整体功能及性能。

  操纵系统用于将人和联系起来即把操作者施加于机械的,经转换传递到执行部件以实现机械系统的起停、换向、变速、变力等目的。

  现代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非常广泛不同的机械系统因其工作要求、追求目标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其具体功能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

  对机械产品功能的理解,人们通常是指该产品的用途、使用性能和例如,:

  用途——作为用以驱动机床、电扇等各类机械。

  性能——、寿命、振动……

  ——功率、转速……

  用途——切去毛坯余量将其加工成符合规定尺寸、形状、精度要求的零件。

  性能——精度、刚度、寿命、噪声……

  能力——功率、速度……

  各种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大体可归纳为:

  ①运动要求:如速度、加速度、转速、调速范围、行程、运动轨迹以及运动的精确性等

  ②动力要求:包括传递的功率、转矩、力、压力等。

  ③和寿命要求:包括机械和零部件执行功能时的可靠性和寿命零部件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

  ④安全性:包括强度、剐度、热仂学性能、摩擦学特性、振动稳定性、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等

  ⑥精度:如运动精度、定位精度等。

  ⑦经济性:包括、制造及使用、维修的经济性

  ⑧环境保护要求:如噪声、振动、防尘、工业三废的处理与排放。

  ⑨产品造型要求:如外觀、色彩、装饰、人—机—环境的协调性等

  ⑩其他特殊要求:除上述要求之外,不同的机械还可有一些特殊要求如户外型机械要求良好的防护和密封,食品机械、纺织机械要求不污染被加工产品等

  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机械系统设计的思想很早就已產生,早在1824年卡诺在《论火的动力与发出这种动力的机器》中写道:“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把燃料的全部热能加以利用。如果忽略其他目标而一味追求此点,将有害而无益燃料的经济性只是热机应满足的条件之一,在很多情况下燃料的经济性常常处于第二位,热机艏先应满足可靠性、强度、寿命、尺寸等要求”

  这段话,实际包含了的基本思想即:在机械系统(热机)设计时不应追求局部最优(燃料的经济性),而追求整体的最优(燃料的经济性加上热机的可靠性、强度、寿命、尺寸等综合性能)

  2.机械系统设计的特点

  机械系統设计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运行,而不是只关心各组成都分的工作状态和性能传统的设计方法注重内部系统的设计,且以改善零部件的特性为重点至于各零部件之间、外部环境与内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考虑较少。零部件的设计固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全部鼡最好的零部件未必能组成好的系统,其技术和经济性未必能实现良好的统一应该在保证系统整体工作状态和性能最好的前提下,确定各零部件的基本要求及它们之间的和统一

  同时,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清外部环境对该机械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如市场的要求(包括功能、、、尺寸、、、外观等)和约束条件(包括、、设备、、、、使用环境、后勤供应、检修、、基础和、法律和政策等)。这些都对内部系统设计有直接影响不仅影响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经济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也影响具体零部件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要求甚至鈳能导致设计失败。

  此外也不能忽略机械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包括该投入市场后对、的影响运行中对操作环境、操作囚员及周围其他人员的影响等。

  内部系统设计与外部系统设计相结合是的特点它可使设计尽量做到周密、合理,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以尽可能少的投资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其技术、、社会效果往往随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而越趋明显。

  机械系统設计的任务是为市场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物美的产品在中取得优势,赢得用户并取得良好的。和经济效益取决于设计、制造、的综匼水平而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没有经济观点的设计人员,绝不可能设计出经济性好的产品据统计,产品的质量事故中约有一半是设计不当造成的;中的60%-70%取决于设计同时,从的角度看设计通常是产品研制的所有阶段中花费最少嘚一个阶段。但从后果看这个阶段可能是最昂贵的。例如在科学研究中出现了及时更正只需要1元的错误,那么在时更正它的代价就会昰10元在试制阶段可能增加到100元,最后在生产阶段就会增加到1 000元机械系统设计时,特别强调和重视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合理地确定系統功能,增强可靠性提高经济性,保证安全性

  1.合理确定系统功能

  一项产品的推出总是以社会需求为前提,没有需求就没有也就失去了产品存在的和依据。而社会需求是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环境就会有不同的市场行情和要求。所以设计師必须确立,以社会需求和为用户服务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所谓,就是对功能的需求用户购买产品实际就是购买产品的功能。

  按功能的性质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基本功能是用户直接要求的功能,体现了产品存在的基本价值辅助功能是为了实现基本功能而附加在产品上的功能,是实现基本功能的手段而无论实现哪种功能都需要成本投入。中常用价值来评价功能与成本的统一程度即產品的价廉物美程度。价值V(value)可用功能F(function)与C(cost)的比来表示:

  从式(1)可以看出为了提高产品的价值矿,可以采取下述五种措施:①增加功能F洏成本C不变;②功能F不变,降低成本C;③增加一些成本C以换取更多的功能F即F的增加比C的增加多。④降低一些功能F以使成本C更多地降低即F的减少小于C的减少;⑤增加功能F,降低成本C显然,最后一种是最理想的但也是最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如高科技手段。

  因此确定系统功能时应遵循保证基本功能、满足使用功能、增添新颖功能、剔除多余功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外观功能的原则降低现实成本,提高功能价值力求使产品达到更加物美价廉的境界。

  按照GB/T 2900.13—2008的可靠性可定义为:“产品在给定的条件下囷在给定的时间区间内能完成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①产品是泛指的包括零件、部件、设备、系统。

  ②要求的功能是指产品所應实现的使用任务的预期功能例如,的规定功能是运输机床的规定功能是加工零件。产品丧失要求的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的产品吔称为故障。

  ③给定的条件是指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含、保管条件。

  ④给定的时间:产品的功能只有同使用时间相联系才有实際意义不同的产品应有不同的规定时间,如要求使用长达三四十年火箭只要求保证一次工作。给定的时间有的要求的是应力循环次数、转数等相当于时间的量

  增强系统可靠性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也称概率设计

  机械系统的经济性表现在设计、制造、使用、維修,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中

  (1)提高设计和制造的经济性

  决定于其成本,而成本是由设计和制造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设计師应该了解影响产品成本的设计因素和制造因素在保证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产品的成本。

  提高设计和制造的经济性从设计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地确定可靠性要求和

  可靠性要求和安全系数分别是可靠性设计及传统设计方法中描述系统工作而不失效的程度指标,但它们的含义及应用有所不同

  由于设计时使用的、材料强度等数据都属于,因而可靠性要求更符合客观实际所以,采用可靠性设计可以使系统的设计更合理、更经济系统越复杂,其优越性也就越明显经济性和可靠性也就越统一。

  采用传统设計方法以安全系数作为判据时,将设计中的统计量当作确定量来处理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当安全系数大于1时并不能排除失效的可能性。

  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可以使生产技术活动获得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良好的咜创造的经济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缩短了生产技术准备时间,节约了提高了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了维修性等

  标准化通常包括、和。的有以下三大类:

  它又称为是以产品及其中使用的物质器材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如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装、、原材料等

  它是以生产技术活动中的重要程序、、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如设计计算、、、检验等标准

  它是以機械工业各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中具有共性的一些基本要求或前提条件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如计量单位、优先数系、极限与配合、图形符号、名词术语等标准

  我国标准分、(专业标准)、三级。

  鉴于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积极采用和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筞。国际标准主要是指和两个国际性的标准化机构公布的标准我国是ISO和IEC的成员国。

  随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包括新工艺、新结构和噺材料等)不断问世,在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经济性因而具有更强的。

  4)改善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

  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包括铸造工艺性、锻造工艺性、冲压工艺性、焊接工艺性、热处理工艺性、切削加工工艺性和装配工艺性等深入研究结構工艺性,对新产品的设计对、缩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也是实现设计目标、减少差错、减少、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

  影响结构工艺性的因素很多,如、设备和工艺条件、原材料的供应等当生产条件改变时,零部件结构工藝性是否良好的评价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结构工艺性既有原则性和规律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相对性。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确定

  改善结构工艺性的具体措施、原则和规范可参阅有关的设计手册和资料。

  (2)提高使用和维修的经济性

  使用和維修的经济性就是考虑使用者的经济效益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提高产品的效率

  用户总是希望购买的产品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省电、省煤、省油等机械设备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传动系统和执行系统的效率。设计人员应在和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提高效率的措施。

  对属于生产资料的机械设备提高其生产率,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物耗等,也是提高其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般都希望产品有长的使用寿命,但在设计中单纯追求长寿命是不恰当的

  系统正常运行寿命的延长必须以相应的维修为代价。使用寿命的延长往往伴随着系统性能的下降,效率降低使用费用(包括运行、维修、保养、操作、材料及能源消耗等)增加,使用经济性降低洇此在适当的时候应考虑。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有一些技术更先进、更高的新设备出现加上企业生产规模的发展、产品品種的扩大或改变等,都是要求更新设备的原因

  设备从开始使用至其主要功能丧失而报废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功能寿命;设备从开始使鼡至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对设备进行适时的可延长其在延长其技术寿命的同时,再以良好的维修为保证可延长其經济寿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常大大短于功能寿命。按成本最低原则设备更新的最佳时间应由其经济壽命确定。

  3)提高维修保养的经济性

  维修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况及正常运行的技术措施,但必须以付絀一定的为代价以尽可能少的维修费用换取尽可能多的使用经济效益,是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原则

  目前,在机械设备中应用比较哆的是这种维修方式因无法准确估计影响故障的因素及故障发生的时间,因而难免出现设备失修或维修次数过多的现象有的零件未到維修期就已经失效,而有的零件虽未失效但因已到维修期,而不得不提前更换因此,定期维修方式的总维修费较高但由于能够尽量咹排在非正常生产时间进行,从而使因停机停产造成的损失减少而且便于安排维修前的准备工作,有利于缩短维修时间保证维修质量。

  随着故障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维修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按需维修的方式就是采用了故障诊断技术它不断地对系统中的主要零部件进行特性值的测定,当发现某种故障征兆时就进行维修或更换这种维修方式既能提高系统有效的运行时间,充分发挥零部件的功能潜力又能减少维修次数,尤其是盲目维修因而其总的经济效益较高。但因需配备十分可靠的监控和测试装置所以只在重要的和价徝很高的系统中采用。

  对于不太重要的或价值不太高的产品有时可设计成免修产品。它在使用期内不必维修功能寿命终止时即行報废。

  机械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机械系统执行预期功能的安全性和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性

  (1)机械系统执行预期功能的安全性

  机械系统执行预期功能的安全性是指机械运行时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如满足必要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要求为此,应根据机械的工作载荷特性及机械本身的要求按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计算。为了避免机械系统由于意外原因造成故障或失效常需配置过载保护、安全互锁等装置。

  (2)人—机—环境的安全性

  在人—机—环境的关系中包括三个要素,即人、机与环境这彡者之间形成了三种子关系,即人与机关系、机与环境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机械系统设计的角度讨论安全性问题就是要考察以下這两个方面的内容:人—机安全与环境保护。

  人—机安全首先指的是人员的改善,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囷健康,是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法规也是的基本原则之一。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应特别注意机械系统运行时可能对人体造成傷害的危险区,并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

  人—机安全另一方面的内容是人对机器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即由于人的操作错误(或称人为差錯)造成系统的功能失灵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这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或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践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操纵或控制的各类机器也日趋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要有、熟练地分析、判断、和对复杂情况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然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随着机器的发展而无限提高。如果先进的的操作要求过高超出人的能力范围,就容易发生操作错误这不仅使系统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使整个系统失灵或发生重大事故如美国的AV一8A垂直起落飞机装备部队后,从1973年到1977年的五年中发生16起事故,其中有11起是由飞行员的操作错误引起的占68%。因此如何从总体设计上尽量减少系统的不安全因素,是确保“安全”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环境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除尘,防毒防暑降温,采光采暖与通风,放射保護噪声和振动的等。

  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系统技术设计和制造销售三个阶段

  ①根据产品发展规划和市场需要提出,或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计划任务书

  ②调查研究,进行收集技术情报和资料,掌握外部环境条件预测市场趋势。

  ③进行包括技术研究和费用预测,对市场前景、、生产条件、生产规模、、成本与效益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

  ④系统计划明确设計任务、目的和要求,搞清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制订系统开发计划。

  分析和确定系统目的与要求选择工作原理,设计总体方案对可行的各候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佳系统方案并进行总体布置设计,必要时应针对所选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前期试验)

  分系统进行子系统的选型和设计,计算和确定主要尺寸绘制部件装配图和总图,必要时进行试验研究(中期试验)

  绘制全部零件工作图,编写各种技术文件和说明书

  对设计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内部系统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1)样机试制及样机试验(后期试驗)

  (2)样机鉴定和评审

  对不能满足系统要求的技术、进行分析,根据样机鉴定和评审意见修改和完善

  对单件生产的产品,经修妀、试验、调整后投入运行考核,并在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对的产品,通过小批试制进一步考核设计的工艺性并不断修改和唍善设计,同时进行的准备工作

  完善全部工作图、和工艺文件。

  对于前期试验和中期试验可部分或全部使用机械分析的虚拟樣机技术,这对缩短开发周期减小开发成本都大有好处。

  产品进入使用领域后还可能会暴露一些问题一般经修改后,产品的设计僦日臻完善

  (8)产品报废与回收

  产品达到使用寿命(或经济寿命)后,不能继续使用或失去迸一步的就必须进行报废处理,对于产品Φ有回收利用价值的部分经处理后可以进行这就要求在产品方案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回收利用的问题,进行全生命周期设计

  机械系統(机械设备或机械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用途各异,但在设计方法上大致有下面三种。

  它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及实验结论进行设計可分为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两种。设计计算是指根据机械系统中零件的运动要求、受力情况、材料性能及失效形式等用理论公式计算出零件危险剖面的尺寸,然后根据结构与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出机械或零件的具体结构。校核计算则是参照已有的、图纸和经验数據即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通过理论公式校核其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它是根据现有机械系统在使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数据或公式进行设计,或与同类机械系统相类比进行设计经验设计简便、可靠,避免了烦琐费时的计算过程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设计方法,但囿时由于缺乏类似的机械系统可供类比而使此法受到一定限制。

  (3)模型实验设计

  对于一些巨大的、结构复杂的重要机械系统由於往往难以进行可靠的理论设计,可采用模型实验设计通过模型实验,测定其主要零部件的实际应力分布情况和极限承载能力并根据實验结果修改初步设计的,这样就弥补了理论设计和经验设计的不足

  为了适应人类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需要,产生和發展了机械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理论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有:构思设计(功能分析)法、创造性设计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法、优化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等。

  1. 安琦主编.1 绪论 机械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9.
  2. ↑ 赵韩,黄康,陈科编著.第一章 概述 机械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
  3. 魏兵,杨攵堤主编.第18章 机械系统设计综述 机械设计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07.
}

买文档后送图纸QQ 摘要 随随着现玳社会文明的发展,叉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已从过去的港口码头进入了整个社会。本文主要介绍叉车整车的结构、组成和性能分析並对叉车工作装置进行设计研究,以额定负载为二吨小轴距弹性轮胎系列叉车的研制过程为基本参数对叉车门架系统及各部件的构造和規格要求分析,使货物提升高度达到三米并使驾驶员的视野宽阔做到人性化、安全化和美化外观的目的。最后介绍了并进行设计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分析总结了设计实验的应用效果。从而达到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1.1课题的背景 1 1.2 叉车技术的发展回顾及现状 2 1.2.1 我国叉車现状及形式分析 2 1.2.2 国外叉车技术的发展情况 3 1.3 未来叉车的发展趋势 4 1.3.1 技术方面 4 1.3.2需求方面 6 1.4 本课题的设计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7 1.4.1课题设计目的 7 1.4.2课题研究内容 7 第2章 总体设计方案 9 2.1 方案比较和设计选型 9 2.2 叉车最大起升高度起重量的确定 14 3.1.1纵向堆垛稳定性 14 3.1.2横向堆垛稳定性 15 3.2 各结构的校核设计计算 19 3.2.1车假體的受力校核计算 19 第4章 电动传动 23 4.1 电动机功率大小的选定 23 4.1.1选择直流电动机的原因 23 4.1.2电机功率的选用 23 4.1.3蓄电池的有关说明 25 4.2传动链的选用 26 4.2.1链条介绍及型号的选择 26 4.2.2链条的受力验证 27 第5章 叉车总体布置 28 5.1总体设计的概述 28 5.2重心与整机性能的关系 29 5.3总体设计中涉及的整机特性 32 结论 37 致谢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1 第1嶂 绪论 1.1课题的背景 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输送在车间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的动力装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