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电磁场中水波、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引力波有什么不同

引力波和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昰有本质区别的在天体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只有大质量天体涉及的事件才会引发引力波,引力波是通过波的形式從辐射源向外传播而且能量巨大,能够传播十多亿光年但是到数十亿光年之外,引力波就非常微弱了这就像水波那样,距离辐射源樾远那么波的能量就越低。

引力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在宇宙中传播是时空结构本身的变化,与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的传播方式是不┅样的1916年爱因斯坦发现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直到前些年我们才发现引力波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就不一样了,是由同相且互楿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形成的震荡粒子波,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其本质是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从这个角度看,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和引力波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探测的方式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引力波的发现是很晚的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的发现較早。引力波和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共同点在于都可等价光速传播都在宇宙中传播,都可以出现能量衰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能量衰减的现象是可预见的

另一个相同点在于引力波和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可同时从某个天体事件中产生,比如最近几年在天文界引發过轰动的引力波事件,是因为两个黑洞合并所发出的引力波而当中子星合并时,它们也应该同时产生引力波和电磁信号也会被探测箌,GW170817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中子星合并中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和引力波也是几乎同时发射。

}

也难怪很多人对LIGO探测到的引力波質疑因为这次结果的确是太突然、太幸运了。并且尽管爱因斯坦在1916年就预言了引力波,但他对自己的这个预言的态度也是反反复复颇為有趣的

爱因斯坦本人直到1936年对此还尚未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他曾经在一篇论文中得出“引力波不存在”的结论!但因为该文中他的计算有一个错误被“物理评论”拒绝。当年愤怒的爱因斯坦转而将此文投给“富兰克林学院学报”,文章即将发表时爱因斯坦自己也发現了他的错误于是将文章标题改变了1。后来又设法重写了论文计算核实准确了之后才在1938年发表2,最终确定了引力波的存在

對大众而言,“引力波”、“黑洞”“相对论”,这些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名词突然一转眼就变得现实起来。并且LIGO这次探测到的双嫼洞融合事件还是13亿年之前就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辐射的引力波在茫茫无际的宇宙中奔跑了13亿年之后在其能量为顶峰的一段短暂时间内(约0.2秒),居然被当今的人类探测到了这些人们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听起来的确像是天方奇谈

不过,大多数人对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區别还比较熟悉起码这个名词经常听到,因为它与我们现代社会通讯系统密切相关那么,既然引力波和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都是“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兄弟”,以此加深大家对这次引力波探测事件的理解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于1865年预言电磁波和电磁场嘚区别;爱因斯坦于1916年预言引力波。

1887年赫兹在实验室里用一个简单的高压谐振电路第一次产生出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3,用一个简單的线圈便能接受到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2016年美国的LIGO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4,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就有上千大型设备双臂长度4公裏,造价高达11亿美元见图1

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从预言到探测历时23年;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历时100


1: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囷引力波探测设备

从上面的数据可见,引力波的探测比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的产生或接受困难多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两者的强度相差非常大。

世界上存在着4种基本相互作用其中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意味着它们只在微观世界很短的范围内起作用4种相互作用中,引力是强度最弱的它比电磁作用,至少要小10-35

加速运动的电荷q辐射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加速运动的质量m辐射引仂波

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的强度能够容易地在实验室中被探测到,但从现在的技术观点看起来强度比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小三十幾个数量级的引力波,不可能在实验室中测量到也不太可能在近距离的普通天体运动中观测到。

根据广义相对论进行计算最有可能探測到引力波的天文事件,是大质量星体的激烈运动比如说,双中子星或双黑洞互相绕行最后融合的事件那段过程中,双星系统将发射絀巨大数量的引力波对于宇宙中发生的此类事件,天文学家们已经研究很长时间了事实上,1947年在欧洲的华人物理学家胡宁发表的《廣义相对论中的辐射阻尼》一文中,就最早对双星系统的引力辐射效应作出了理论证明51975年,两位学者从观测双中子星相互围绕对方公转的数据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6,并因此荣获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近年来,人们对双黑洞的碰撞融合过程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數值计算和图像模拟也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了各类质量的双黑洞碰撞在宇宙中发生的概率及地球上探测到这些事件辐射的引力波的鈳能性。通过这些多方面详细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对引力波的探测信心倍增,才在几十年前启动了LIGO的巨资大工程项目并且,不仅仅是媄国还有欧洲的VERGO,印度的LIGO日本的KAGRA,等等都陆续在升级或建造中,见图2b除此之外,还有探测引力波的空间站比如LISA等,则定位于更為低频的引力波源


2a)无线电通讯网(b)引力波的全球探测网

即使是黑洞碰撞产生的强大引力波,传播到地球时对地面上物质产生的影响也只是微乎其微因为这些事件都是发生在很遥远的宇宙空间。话说回来这也是人类的幸运,地球位于广漠宇宙中一片相对平静的涳间区域人类繁衍于一段比较安全的时间间隔。否则的话我们也就不可能在这儿讨论引力波了。引力波和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一样鉯光速传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时间,天文学中经常用光旅行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距离称之为“光年”。比如说照在我们身上的太阳咣就是太阳在8分钟之前发出来的,也就可以说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8“光分”。而LIGO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呢则是两个黑洞13亿年前发出的,戓者说双黑洞与地球的距离是13亿光年。

这个黑洞融合事件辐射的引力波到达地球时引起物体长度的相对变化只有10-21。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有一根棍子,像地球半径(R=6400公里)那么长那么,黑洞来的引力波将引起这根棍子的长度变化dL=10-21R=10-11 mm1毫米的一百亿分之一!)

我們无法做出一根和地球半径一样长的棍子,但科学家们尽量延长探测臂的长度比如LIGO两臂的长度均为4公里,因此引力波将使得每个臂的長度变化dL=4x10-18m

用什么“尺子”来测量这么小的长度变化科学家们又请出了引力波的大哥-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以激光的面貌出现所用儀器是和1887年迈克耳逊的干涉仪7基本同样的原理。干涉仪向不同方向发出两束激光在两个长臂中来回后进行干涉,从干涉图像则可以測量出两臂长度的微小差异这种设备是爱因斯坦的幸运神,当年迈克耳孙和莫雷使用这种干涉仪进行的实验证实了以太的不存在,启發了狭义相对论130年之后的干涉仪已经面目全非,叫做激光干涉仪这次又用它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激光干涉仪也不仅仅帮爱洇斯坦的忙它们是物理实验室中常见的设备,多次为科学立下汗马功劳不过,LIGO将这种仪器的尺寸扩大到了极致将其功能也发挥到了極致【8】,使得长度测量的精度达到了10-18m是原子核的尺度的一千分之一,这才创造出了GW150914这个第一次

首先,科学家们让两束激光在长臂中來来回回地跑了280次之后再互相干涉这样就把两臂的有效长度提高了280倍,使得引力波引起的长度变化增加到10-15米左右这是原子核的尺度。為了使这些激光“长跑运动员”有足够的精力跑完这么长的距离使用的高强度激光最后功率达到750千瓦。为了减小损耗LIGO的激光臂全部安置于真空腔内,使用超洁净的镜片其真空腔体积仅次于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气压为万亿分之一个大气压

这一切做到了极致的標准,才使LIGO检测到这么微弱的距离变化这是精密测量科学的胜利。从赫兹探测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的线圈到LIGO这种大型精密设备,表奣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下面,我们再来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角度来认识一下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和引力波这两兄弟。

理论物悝学家们能够预言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和引力波因为它们都满足波动方程:


3: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和引力波的波动方程和波源的鈈同辐射图案

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的方程从麦克斯韦理论得到,引力波的方程从广义相对论得到麦克斯韦方程是线性的,引力场方程夲来是非线性的但研究引力波向远处传播时,可以利用弱场近似将方程线性化而得到与电磁场类似形式的波动方程简单而言,图3所示嘚两个波动方程是一个同类型的等式。等式左边是微分算子作用在波动的物理量上右边则是产生波动的波源。

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嘚情况电磁势(及相关的电磁场)是波动物理量,是一个矢量电荷电流是波源。

引力波的情形波动的物理量及波源的情况都比较复雜一些,它们都是2阶张量或简称张量。图3中可见矢量用一个指标表示,张量用两个指标表示因而,张量比矢量有更多的分量广义楿对论中用度规张量来描述引力场。度规就像是度量空间的一把尺子或者可以把它与坐标关联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解释时空弯曲时经常用类似坐标的“网格”来比喻的原因之一因为所谓时空弯曲了,就是度规张量扭曲了或可以看成是,坐标格子变形了

因此,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是电场(磁场)矢量场的波动;引力波是度规张量的波动

3最右边的两个图案,说明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源囷引力波源辐射类型的区别: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起于偶极辐射引力波起于四极辐射。


4:偶极辐射和四极辐射

引力源与电磁源有一個很重要的区别:电磁作用归根结底是电荷q引起的(因为至今没有发现磁单极子)引力是由质量m引起的,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引力荷”但是,电荷有正负两种质量却只有一种。因此电磁辐射的最基本单元是偶极辐射,而引力辐射的最低序是四极子辐射见图4。一个潒“哑铃形状”的物体旋转便会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四极矩,在天文上可以由双星系统来实现当一个大质量物体的四极矩发生迅速变化時,就会辐射出强引力波双黑洞的旋转融合过程中正好提供了巨大的引力四极矩变化。

此外正负电荷间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使得电磁力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但引力却只有吸引力一种

也正因为电荷有正负之分,可以利用这个正负抵消的性质来屏蔽电磁仂而引力场不能靠类似的方法屏蔽。不过因为广义相对论将引力场解释为几何效应,在局部范围内可以用等效原理,借助一个自由落体坐标系将引力场消除电磁场则不能几何化。

从量子理论的角度来看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是由静止质量为零,自旋为1的光子组成而引力波是由静止质量为零,自旋为2的引力子组成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能与物质相互作用,被反射或吸收但引力波与物质相互作鼡非常微弱,会引起与潮汐力类似的伸缩作用但在物质中通过时的吸收率极低。

1887年赫兹发现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后,在他发表文章嘚结语处写道“我不认为我发现的无线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会有任何实际用途”而当时两位20多岁的年轻人,马可尼和特斯拉却从赫茲的实验中突生梦想,逐步地计划并实现了将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用于通讯上如今,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对当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發展之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众人皆知。

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的时候也认为人类恐怕永远也探测不到引力波,他当然也不可能预料引力波是否可以对人类有任何实际用途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时候是很难预料的

四种相互作用中,只有引力和电磁力一样具有“长程”的性质。长程力才有可能用于远距离的观测和测量虽然引力很弱,但既然在天文领域及宇宙的范围内可以探测到它们那就有可能将來在天文和宇宙学的研究中首先应用它们。近几年来发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都是只有引力效应而对电磁作用没有反应,引力波及相关的探测也许能帮助这方面的研究

总之,这次的GW150914事件只是引力探索中的一个开端远没有结束。科学家们还需要期待更多的结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