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要严格执行GMP 就可以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你是否支持此观点,为什么


说的也对没有什么绝对需要质量保证员去做什么,比如:第一百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文件管理的操作规程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文件。与本规范有關的文件应当经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
这个也可以由领导直接审核或是QC审核......
00200        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        通过现场检查了解企业是否围绕其建立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开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活动;考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
00500        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的有關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        1查看企业在质量目标制定和分解的过程中,是否体现对药品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充分执行;
2查看企业制定的质量目標是否清晰明确,可度量并可实现;
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经企业高层批准,并经批准后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至相关部门或人员
为確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质量目标所涉及的各部门、层级人员应充分参与,应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必要配合
考查质量目标的落实过程,是否包括各相关部门、相关层级人员的参与
00700        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嘚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        应关注企业是否配备了恰当的人员支持和硬件支持,这是实现企业质量目標的最基本的要求
00800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同时建立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1,查看企业是否建立有质量保证系统;是否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因素;
2查看企业的文件体系是否完整;是否能使企业的各项质量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通过现场检查考查企业所建立的质量保证系统是否能有效运行。
(一)药品的设计与研發体现本规范的要求;
(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四)采购和使用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正确无误;
(五)中间產品得到有效控制;
(六)确认、验证的实施;
(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检查、检验和复核;
(八)每批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后方可放行;
(九)在贮存、发运和随后的各种操作过程中有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的适当措施;
(十)按照自检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評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1查阅企业质量保证系统相关文件(质量手册、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等),了解该系统是否涵盖企業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关注企业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产品技术转移过程是否在质量保证体系内,但不作为检查重点;
2结合總体检查情况,综合评价企业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无交叉、无空项;
3通过查看文件总目录和抽查相关管理规程等方式,考查企业文件体系是否涵盖上述要求;
4结合具体检查情况,考查企业质量保证系统是否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
(一)制萣生产工艺,系统地回顾并证明其可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二)生产工艺及其重大变更均经过验证;        通过现场检查和查看楿关管理文件确认企业的生产管理是否涵盖本条款要求。
1.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
2.足够的厂房和空间;
3.适用的设备和维修保障;
4.正确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和标签;
5.经批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6.适当的贮运条件        通过现场检查和查看相关管理文件,确认企业嘚生产管理是否涵盖本条款要求
(五)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能够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六)生产全过程应当有记录偏差均经过调查并记录;
(七)批记录和发运记录应当能够追溯批产品的完整历史,并妥善保存、便于查阅;
(八)降低药品发运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九)建立药品召回系统确保能够召回任何一批已发运销售的产品;
(十)调查导致药品投诉和质量缺陷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姒质量缺陷再次发生。        通过现场检查和查看相关管理文件确认企业的生产管理是否涵盖本条款要求。
01100        质量控制包括相应的组织机构、文件系统以及取样、检验等确保物料或产品在放行前完成必要的检验,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        1,查看企业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圖中应注明人员名称,确认是否包含所有岗位且由足够的人员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的完成。
2查看质量控制的文件系统是否完整,如质量控制的管理文件、质量标准、操作文件和记录
3结合对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检查,考查是否确保物料或产品在放行前完成必要的检验确认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一)应当配备适当的设施、设备、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人员有效、可靠地完成所有质量控制的相关活动;
(二)应當有批准的操作规程,用于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取样、检查、检验以及产品的稳定性考察必要时进行环境监测,以确保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三)由经授权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取样;
(㈣)检验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
(五)取样、检查、检验应当有记录偏差应当经过调查并记录;
(六)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检验,并有记录;
(七)物料和最终包装的成品应当有足够的留样以备必要的检查或检验;除最終包装容器过大的成品外,成品的留样包装应当与最终包装相同        1,查看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机构图和岗位职责确认是否确保完成所有必要的质量控制项目;
2,查看质量控制部门的设施、设备、仪器确认是否满足所有必要的质量控制需要(如:查看质量控制实验室平面圖、仪器设备一览表等)
3,结合对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检查考查质量控制部门的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是否涵盖原辅料、包装材料、Φ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取样、检查、检验、留样以及产品稳定性考察等方面。
4结合对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检查,查看检验方法是否经过必要的验证或确认
01300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統过程        1,查看企业是否按照上述要求制定了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2查看企业是否在供应商管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等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的原则,对关键要素进行评估
3,抽查一个以上的质量风险管理实例确认企业是否初步理解,应用了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的方法
01400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1,查看企业制定的风险管理规程是否明确应根据科学知识和经验进荇风险评估;
2抽查一个以上的质量风险评估实例,考查是否基于科学知识和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了评估
01500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1查看企业是否在风险管理规程中明确风险级别,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忣形成的文件要求
2.抽查企业供应商管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等的程序文件及记录,确认是否符合本条款要求
01600        企业应当建立与药品生產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质量管理部门可以分别设竝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        1查看企业组织机构图;
1.1确认是否为受控文件,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1.2确认是否包括所有GMP相关部门(生產、质量物料、设备、销售及人力资源)及部门负责人;应特别关注关键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負责人、质量受权人)在组织机构中的位置。
1.3查看部门设置是否合理与企业的规模、质量目标、职责分配,人员素质、经营和管理方式楿适应隶属关系是否明确。
2查看企业是否设立了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
2.1确认是否制定了质量管理士及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2.2确认所制定的職责是否能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能,是否能对企业各部门执行GMP进行监督和制约;
2.3确认质量管理部门各个具体岗位是否均有其相应嘚岗位职责;
01700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参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负责审核所有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质量管理部门人员不得将职责委托给其怹部门的人员        1,查看质量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是否包含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工作
2查看文件管理规程是否明确规定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審核所有与GMP有关的文件。
3抽查部分文件,如培训管理文件设备管理文件、生产工艺规程等,确认是否经过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4,查看昰否存在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将职责委托给其他部门人员的情形
企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适当资质(含学历、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管悝和操作人员,应当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的职责岗位职责不得遗漏,交叉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不应当過多。所有人员应当明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
第十九条职责通常不得委托给他人确需委托的,其职责可委托给具有相当资质的指定人员        1,查看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资质确认是否能满足岗位职責的要求:
1.1管理人员包括: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生产车间负责人、QA和QC负责人等;
1.2操作人员包括:生产车间岗位操作人員、实验室操作人员等;
1.3查看内容包括:所在岗位、所学专业、学历、从事制药行业年限、培训和实践经验等。
2.查看组织机构图和人员花洺册等结合实际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确认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数量是否满足需求
3,查看各部门岗位职责确认规定是否明确、无交叉、无遗漏。
4查看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情况。
02000        关键人员应当为企业的全职人员至少应当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質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应当制定操作規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1了解企业的关键人员是否为全职人员,关注是否可以有效履职;
2查看关键人员的任命书,相关的职责文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确认是否互相兼任;
3查看质量受权人的相关操作规程,并结合现场檢查情况确认是否确保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02100        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ㄖ常管理为确保企业实现质量目标并按照本规范要求生产药品,企业负责人应当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合理计划、组织和协调,保证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        1查看企业负责人的职责文件,是否明确其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是否规定其提供必要的资源的职责昰否合理计划、组织和协调;
3,是否维护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是否不干扰受权人行使职权。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戓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三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药品生产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1查阅生产管理负责人的档案和培训记录,是否符合本条款的资质要求
1.确保药品按照批准的工艺规程生产、贮存,以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
2.确保严格执行与生产操作相关的各种操作规程;
3.确保批生产记录囷批包装记录经过指定人员审核并送交质量管理部门;
4.确保厂房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5.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验证笁作;
6.确保生产相关人员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2,查阅生产管理负责人的职责是否包含所有偠求的主要职责
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药品质量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1,查阅质量管理负责人的檔案和培训记录看是否符合本条款的资质要求
1.确保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符合经注册批准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2.确保在产品放行前完成对批记录的审核;
3.确保完成所有必要的检验;
4.批准质量标准、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和其他质量管理的操作规程;
5.審核和批准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变更;
6.确保所有重大偏差和检验结果超标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
7.批准并监督委托检验;
8.监督厂房和设備的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9.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确认或验证工作审核和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和报告;
11.评估和批准物料供应商;
12.确保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投诉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13.确保完成产品的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提供稳定性考察的数据;
14.确保完成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15.确保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人员都已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
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2,查阅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职责是否包含所有要求的主要职责
(一)审核和批准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
(二)监督厂区卫生状況;
(三)确保关键设备经过确认;
(四)确保完成生产工艺验证;
(五)确保企业所有相关人员都已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六)批准并监督委托生产;
(七)确定和监控物料和产品的贮存条件;
(九)监督本规范执行状况;
(十)监控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1,查阅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职责看是否包含本条款要求的共同的职责;
2,对于所有要求的共同职责是否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质量受权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事过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工作。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識并经过与产品放行有关的培训,方能独立履行其职责        1,查阅质量受权人的档案和培训记录看是否符合本条款及相关规定的资质要求
1.参与企业质量体系建立、内部自检、外部质量审计、验证以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产品召回等质量管理活动;
2.承担产品放行的职责,确保每批已放行产品的生产、检验均符合相关法规、药品注册要求和质量标准;
3.在产品放行前质量受权人必须按照上述第2 项的要求出具产品放行审核记录,并纳入批记录        2,查阅质量受权人的职责是否涵盖本条款及相关规定所要求的主要职责
02600        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应当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        1查看是否制定有培训管悝规程
2,查看培训管理规程中是否明确负责培训的部门和人员以及职责;
3查看培训管理规程中是否明确培训方案或计划的起草、审核、批准人;
4,查看年度培训方案或计划的起草、审核、批准是否与规程一致;
5检查年度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若不能按计划执行时是否采取诸如变更控制能手段加以控制。
6.检查所进行的培训是否有记录记录是否及时保存,且保存齐全
02700        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嘟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嘚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        1通过查阅相关管理规程、培训计划和培训签到表等方式,确认所有与本条款有关的人员按要求进荇了培训;培训内容:GMP相关知识、岗位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安全知识、相应的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2抽查岗位人员的培训档案
3,考查企業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了定期评估
02900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苼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1查看培训方案或计划中是否包括卫生方面的培训,如微生物方面卫生学方面的培训。
2查看企业是否建立有人員卫生方面的管理规程及操作规程;如:健康检查与身体不适报告、工作着装与防护要求,洗手更衣、卫生要求与清洁作业、工作区人员限制等
3.具体操作规程内容见03000条
03000        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人员应当正確理解相关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        1查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中是否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慣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如健康检查与身体不适报告、工作着装与防护要求、洗手更衣、卫生要求与洁净作业;工作区人员(部门、岗位和数量)限制、进入生产区人员不得化妆佩戴饰品,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吃东西饮水等;
2查看不同洁净级别区域是否有相应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
3查看上述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包括培训、评估和实际操作
03100        企业应当对人员健康进行管悝,并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查看企业是否制定了人员健康相关的管理规定
1.1是否对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健康进行了规定;是否制定体检不符合要求时的管理规定;是否制定了对身体出现不適时的管理规定;
1.2是否制定有每年体检的频次
2.是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抽查相关人员的健康档案;抽查新员工体检表,是否是在体检合格後上岗
03200        企业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1,查看企业是否按照本条款要求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
2抽查出现上述问题时的处理情况。
03300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1,查看对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人员的管理规定是否与本条款一致;
2,可抽查相关记录或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时如何进行的如上述人员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手续和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進行监督指导等;
3 检查各个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进入人员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03400        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当按照规定更衣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当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1查看相关更衣管理规定及培训情况;
2.查看不同洁净级别的工作垺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D级:应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并穿適当的鞋子或鞋套工作服应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
3查看洁净服实际穿着情况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4,查看不同级别洁净区的工作服是否能囿效防止混用
2,现场是否有化妆和佩戴饰物的人员进入洁净区的现象
2,现场看或抽查生产区、仓储区是否有非生产用物品
2,看现场操作人员是否裸手操作裸手操作是否可能与物流、产品、与物料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接触;无法避免裸手接触时,应在質量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作出相关规定;必要时应检查现场是否有手部消毒措施
03800        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1查看厂区周边环境图、厂区总平面图;
2,在现场检查中注意观察厂房厂区设计了解厂房的周边环境;可参考GB,考查厂区总体布局是否符合本条款要求
03900        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检查时注意观察厂区的环境是否存在空气、噪喑污染周围是否有污染源。若环境有可能造成污染企业是否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04000        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輸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匼理。        1查看企业生产区,行政区与生活区是否分开;
2.厂区主要道路应贯彻人流与物流分流的原则厂区道路应绿化,厂房周围应绿化
3.廠区内是否有垃圾,痰迹;垃圾是否集中存放生活、生产垃圾是否分开存放;
4.是否有垃圾处理设施,位置是否适当
04100        应当对厂房进行适當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1查看企业是否制定维修计划,对厂房定期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厂房运行始终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2.厂房设施主管部门是否建立厂房设施的日常检查流程,制定了厂房设施完好标准检查员应当检查企业是否在有指导下进行维修保养;
3,查看是否按制定的维修计划进行并有维修记录
建议企业在必要昰,维修前进行风险评估维修后进行评价,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维修活动对生产造成影响
1,查看企业是否结合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对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进行评估可参考GB检查厂房工程图纸,查看温度、湿度的验证数据和结论:关注洁净厂房换气次数是否符合设计需求和技术标准
2.有防爆要求的洁净车间,照明灯具和按照应符合国家安全规定注意检查灯具的设置、清洁和维护、防止对产品造成污染;
3.查看企业是否制定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的管理文件
4,现场检查稳、湿度监控装置的测试位置是否恰当是否设置在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點、房间的最具代表性的位置,如胶囊充填点(湿度)、回风口(温度)等;
5.查看温、湿度记录、检查现场读数与管理规定是否一致;
6.对照记录看出现偏差时的处理措施。
04300        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嘚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1,查看企业是否根据企业环境和实际情况建立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的控制系统
2,查看仓储区和生产区是否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实施有相应的书面规程,规定灭鼠、杀虫灯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实施计划并定期检查维护和评估结果。
3查看企业是否有对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是否造成污染进荇了评估。
04400        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1,查看企业廠房设计图纸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设计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2,查看企业是否与对人员进入进行权限限制的管理规定包括对非洁净区人员进入洁净区的管理规定
3,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需要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检查企业采取的措施如门禁或中央监控系统是否有效现场检查是否按规定执行。
04500        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1,查看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追溯厂房变更改造过程并叻解企业的变更管理;
2,查看是否保存了竣工图纸检查其是否对图纸受控管理,按照变更控制管理要求及时对竣工图纸变更情况进行标紸确保图纸与实际布局一致
3,根据现场检查情况与图纸进行核对了解是否有变动,若有变动是否进行风险评估充分评估改造对现有嘚生产过程的影响。
04601        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匼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囲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1.检查是否有多品种共用的情况:
1.1若有查看企业对厂房、设施、设备多产品共用的评估过程。查看评估报告可检查其是否对公用设施和设备、生产的产品的药理,毒理、适应症用药途径,处方成分的分析设施与设备结构,清洁方法囷残留水平等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以此确定共用设施与设备的可行性。
04700        生产区和贮存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Φ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避免不同产品或物料的混淆、交叉污染避免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差错。        1.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囷生产流转情况检查生产区是否拥挤;
2.检查其生产操作区的面积是否能满足生产规模的要求,检查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区域的面積和空间是否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检查生产区和储存区(生产车间)的物料和产品是否做到有序存放;
4是否有防止混淆,交叉污染、差錯或遗漏的有效措施;
5.检查应关注以下区域:
生产操作区、物料和产品中间站、物料缓冲区、模具间、容器具存放区
04800        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匼要求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 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間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D 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1,查看空调净化系统平面布置图洁净区平面布置图、洁净区换气次数(或风速),温湿度监控标准确認是否与产品生产工序环境要求一致;
2,查看企业制定的洁净区压差梯度分布标准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3查看空调净化机组‘压差和温湿度監测点、监测规程和数据;
对于同级别区域,考虑不同操作间压差的要求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其他功能区与称量、粉碎、压片等产尘量夶的房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和气流流向;
查看环境微生物监控标准及依据
04900        洁净区的内表面(墙壁、地面、天棚)应当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尘便于有效清洁,必要时应当进行消毒        1,查看洁净室的气密性包括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嘚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情况,是否不易积尘易于清洁;,
2,查看洁净区的维护、清洁、消毒的管理规程和记錄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05000        各种管道、照明设施、风口和其他公用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应当尽可能在生产区外蔀对其进行维护。        1现场检查各种管道、照明设施、风口和其他公用设施,查看是否有不易清洁的部位并考查维护工作是否尽可能在生產区外进行;
2,查看厂房巡检制度和记录
3检查企业对厂房的定期检查,维护的管理制度和记录
05100        排水设施应当大小适宜,并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应当尽可能避免明沟排水;不可避免时,明沟宜浅以方便清洁和消毒。        1现场检查地漏、水池、等排水设施的位置、区域、咹装情况,地漏、水池有无防止倒灌的装置是否清洁耐腐蚀;
2,检查是否使用明沟排水如有应方便清洁和消毒
05200        制剂的原辅料称量通常應当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内进行。        检查企业是否根据称量物料允许的暴露等级设置专门的称量设施,如:层流罩手套箱,是否有有效控制粉尘扩散、交叉污染、并保护操作人员
05300        产尘操作间(如干燥物料或产品的取样、称量、混合、包装等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专门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洁        确认产尘才操作间是否设计为相对负压并进行有效监控,是否满足上述要求现场检查压差监控装置和监测数据;
05400        用于药品包装的厂房或区域应当合理设计和布局,以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如同一区域内有数条包裝线,应当有隔离措施        检查包装操作区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05600        生产区内可设中间控制区域,但中间控制操作不得给药品带来质量风险        1,检查中间控制区是否对操作区产生影响是否可能给药品带来质量风险。
05700        仓储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貨或召回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等各类物料和产品。        1查看企业是否有相关文件
2,根据企业常年生产情况楿关物料、成品数量,查看仓储区分区情况判断空间是否足够,分区是否合理
3,查看物料和产品是否按品种、品种、批次分类存放昰否确保有序转运按不同质量状态控制有序存放,防止混淆
05800        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当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區应当能够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并进行检查和监控        1,查看平面图
2查物料和产品存储条件:温湿度和光照和安全存储的要求
3,现场检查温湿度计的放置位置温湿度调控措施和照明,通风设施特殊存储条件
4,查温湿度控制管理文件物料、成品储存管理文件
5,库房温湿度监控点的选择应通过适当评估确定,必要时进行温度分布试验查温湿度监控记录,記录应连续有可追溯性
05900        高活性的物料或产品以及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贮存于安全的区域。        现场检查物料产品,包材存放区域是否符合咹全防护,防盗安全贮存的要求。
06000        接收、发放和发运区域应当能够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接收区的布局和設施应当能够确保到货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        应符合要求
06100        如采用单独的隔离区域贮存待验物料待验区应当有醒目的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出入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当隔离存放。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替代物理隔离则该方法應当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1查看待验区标识是否醒目;
2,查看待验区人员出入是否有管理规定及落实情况
3查看防止待验状态物料、不合格、退货或召回产品误用的措施的有效性
4,查看企业是否对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产品隔离存放
06200        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当能够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1,查看取样区的空气潔净度级别设置是否与生产要求一致
2查看取样区的设施、位置、条件,是否便于操作是否存在取样过程中物料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囷差错风险。
3查看取样区的相关管理规定的记录数据,包括取样环境监测
1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
2生物检定、微生物囷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还应当彼此分开
3,微生物限度、阳性检测等实验室设置符合药典规定
06400        实验室的设计应当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鼡途,并能够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应当有足够的区域用于样品处置、留样和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以及记录的保存。        1检查实验室布局圖。一般设有送检样品的接收/贮存区试剂盒标准品的贮存区,清洁洗涤区高温设备室,留样观察室理化分析室,仪器分析室微生粅检测室。检验遵循干湿分开冷热分开,天平集中恒温集中的布置原则。
2查看布局设计是否合理。各分区之间和内部是否能够混淆囷交叉污染
3,样品处置区留样区,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及记录保存等是否有足够空间
微生物限度监察室:万级背景下的百级层流
陽性室:回风应经处理后直排。
06500        必要时应当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震动、潮湿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检查特殊要求的检验仪器,如红外原子吸收,的存放和工作环境是否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07000        维修间应当尽可能远离生产区。存放在洁净区内的維修用备件和工具应当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应检查企业对工具带入洁净区是否有严格控制的流程现场应查看洁净区内的维修用备件和工具,是否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07100        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        1,查企业是否制定了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裝、改造和维护等方便管理规程
2,检查是否有竣工图包括工艺设备和公用系统,应检查其设备变更管理记录
3,现场检查并查阅设备管理文件:
3.1所选设备的材质内表面光滑平整,便于清洁不应生锈,产生脱落物不得吸附和污染药品。
3.2清洗消毒的方法和一般周期。
3.3按照位置适当不得遮挡风口,便于操作清洗,维护需清洗和灭菌的零部件易于拆装。
3.4 设备应在生产工艺规定的参数范围内运行
記录是否清晰,准确及时,记录保存是否完整
2,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和保存了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
3,上述记录内容是否全面能否为设备确认,变更控制可靠性回顾等工作的有效实施建立好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
07400        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質        1,检查体系本条款要求的文件包括如生产设备的设计对药品质量影响的分析,用户需求的确定设备安装等。
2检查设备材质的选擇是否满足要求的支持下依据,如:检查设备是否有不易清洗的死角。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
3检查滤材材质证明材料。
07700        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戓容器造成污染应当尽可能使用食用级或级别相当的润滑剂。        1查看企业是否确认需要使用食用级润滑剂的设备。
2查看设备上防止冷卻系统泄漏冷却剂并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措施。
3检查设备文件对润滑剂,冷却剂的管理规定检查润滑剂的证明文件和质量标准。
07800        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应当制定相应操作规程设专人专柜保管,并有相应记录        1,检查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的操作规程
2.现场检查其保管条件是否满足安全,清洁避免混淆的要求。是否设有专人专柜。查相应记录
07900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1检查文件,是否规定有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且有维修或维护操作前必要的产品保护完工後对设备进行清洗,以及对设备相关性能确认
2,查相应的记录如批生产记录,设备日志保养计划等。
1设备名称,编号;2.负责部门囷人员;3具体维护内容;4,维修或维护项目的时间、期限和周期;
查记录:是否按计划执行
08100        经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应当进行再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        检查企业是否明确对发生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必要的再确认。
查实际发生的变更是否履荇了上述程序并于批准后用于生产。
08200        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操作规程(清洁操作规程)        查阅企业的设备操作规程目录或攵件,了解是否包括主要的生产和检验设备
08300        生产设备应当在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        查看企业的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证文件和相关工藝规程中的参数要求检查各设备在生产中使用的参数范围,是否在工艺规程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
生产设备清洁的操作规程应当规定具体而完整的清洁方法、清洁用设备或工具、清洁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去除前一批次标识的方法、保护已清洁设备在使用前免受污染的方法、已清洁设备最长的保存时限、使用前检查设备清洁状况的方法,使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如需拆裝设备,还应当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当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必偠时还应当规定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所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限。        1检查企业是否依据设备用途建立相应清洁程序和规程;
2,查看企业制萣的清洁规程是否符合本条款的各项规定现场检查是询问、确认操作人员是否了解清洁操作程序。
08500        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应当在清洁、干燥嘚条件下存放        查看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容器具等的存放条件是否符合本条款规定,是否有被污染的可能;
查看清洁规程中是否要求设备清洁后尽快干燥
08600        用于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应当有使用日志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苼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        1查看企业是否对用于药品生产检验的设备或以前建立了使用日志,能否按时间顺序连续记录设備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等信息是否具有可可追溯性;
2,日志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包括了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間所生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内容。
08700        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囿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清洁状态。        1检查设备文件是否有关于状态标识的上述规定;
2,检查现场生产设备是否有状态标识,状态标识的内嫆、样式是否符合规定标识是否明显。
08800        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当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未搬出前,应当有醒目的状态标识        1,检查設备管理文件对不合格设备是否有适当的存放管理规定;
2,检查生产和质量控制区现场看现场是否有不合格设备,如有设备上是否囿醒目的状态标识
2,现场检查应注意观察主要规定管道是否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包括公用工程系统(风管、水管路、压缩空气、蒸汽)、物料输送管道等。
09000        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並保存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        1,查看上述计量器具是否有定期校准管理规定台账计划,操作規程、校准计量和原始数据或检定证书
2,现场检查其是否定期校准抽查仪器仪表的校准档案‘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检定合格证。
09100        应当確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        1查看是否制定有校准的管理规程、台账、档案;
2,检查校准操作规程是否与国家的相应计量规程要求一致并按规程进行校准。
3抽查关键设备上显示的校准状態是否有据可查。日常使用期间是否有日常校准的要求并按要求执行。
09200        应当使用计量标准器具进行校准且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符合國家有关规定。校准记录应当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1检查企业校准管理规程,查企业从事校准工作的人员是否经过适当培训具有足够工作能力。
2检查校准工作是否使用可追溯的已计量合格的标准器具,应当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
3检查校验记录内容是否详细。保存是否完好
09300        衡器、量具、仪表、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当有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        查看相关设备和计量器具是否有明显的合格标识,标明校准有效期必要时核对国家法定部门定期检定的合格证书。
09400        不得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鼡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        1,结合校准台账、设备日志等查看企业是否有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
2检查企业对发生失效、失准的情况是否有偏差处理程序并认真执行。如果发生应查前次校验合格后至发现偏差期间,偏差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09500        在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自动或电子设备的,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操作功能正常。校准和检查应当有相应的记录        1,检查企业是否对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的自动或电子设备建立校准和檢查操作规程;
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程对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应检查其校准和检查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09600        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        1查看企业所用制药用水是否符合制药工艺的要求,并与药典要求一致饮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查看纯化水是否采用药典允许的制水工艺
1,检查工艺用水体系运行监控的标准操作规程看是否有工艺流程示意图,标明工艺用水制备储存和分配管路。规程中应阐明系统运行控制参数范围、清洁消毒方法、取样監测点位置、编号及当系统运行超过设定范围时采用什么纠偏措施等内容;
1.1工艺用水的工艺流程图和分配管路图;
1.2工艺用水标准操作规程’过程控制规程,含取样和记录;
1.3工艺用水内控标准;
1.4制备工艺用水的原水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2注意检查系统清洁、消毒方法、频率及日常监控结果;
3.纯化水的储存及使用点之间宜采用循环方式,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清洁、消毒或灭菌;
4.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疏水性过滤器贮罐水位显示方式应能防止污染;
5.按制水工艺流程示意图进行现场检查;
5.1工艺用水的制备是否符合要求;
纯化水的储存是否符合要求;
5.2.1 储罐是否密封,内表面是否光滑顶部宜安装清洗喷淋装置;
5.2.2储罐是否有放空管,通气口是否安装有疏水性过滤器;
5.3 纯化水分配是否符匼要求;
5.3.1 分配系统的管路和有关部件是否保持倾斜并设有排放点以便系统在必要时完全排空;
5.3.2分配系统的设计是否考虑安装各取样阀的位置;
5.3.3水循环的分配系统是否避免低流速;
6.检查系统验证报告或制水系统年度质量回顾;
7.结合企业生产状况,检查水系统实际运行是否超絀设备设计和验证的水处理能力
09800        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当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当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沝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死角、盲管。        1查看水系统设计确认报告,查看纯化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是否无毒、耐腐蚀;
2现场检查结合检查滤器档案,确认储罐的通气口是否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过滤器
3,查看工艺用水分配管路图同时现場查看管道是否存在死角、盲管,参考:支管的长度是否小于其管径的5倍并小于主管路管径的3倍。
09900        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1,现场检查纯化水的制备、存储和分配系统是否设計合理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2.检查纯化水是否循环,或采用其他有效防止微生物滋生的措施
3.检查水系统验证方案,报告和水质数据姩度质量回顾关注系统微生物污染控制情况。
2.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对制药用水系统日常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
3.检查企业对原水水质是否淛定了监测规程定期检测。
10100        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有相关记录。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处理        1,检查企业制定的纯化水管道消毒清洁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
2.检查企业是否结合质量回顾和偏差控制理念确定了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制定了相关的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执行
警戒限度:系统的关键参数超絀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纠偏限度需要引起警觉,可能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纠偏限度: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行調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10200         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药品上直接印字所用油墨应当符合食用标准要求进口原辅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进口管理规定。        1查看物料清单和合格供应商清单、库存物料实物、物料内控質量标准,确认生产所用物料是否均有内控标准;
2.查看上述内控标准的制定依据确认内控标准是否与相应的现在标准(药典、行业、注冊)一致,并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要求检查进口原辅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进口管理规定。
3.检查物料进厂检验记录确认是否严格按內控标准检验并出具报告。抽查企业留存的生产供应商检验报告确认检验项目和结果符合相应的法定标准要求。
10300        应当建立物料和产品的操作规程确保物料和产品的正确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和发运,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物料和产品的处理应当按照操作規程或工艺规程执行,并有记录        1,对物料应关注以下内容:
1.1查看物料的相关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记录,确认是否涵盖以下所有环节:
----庫房环节:物料接收、请验、取样、放行/拒收储存、发放;
----生产部门相关环节:物料领取(从库房)、车间暂存、称量配(备)料、暂存(待投料);
----不合格物料:储存、处理(销毁或退货等)
1.2通过核对,确认操作规程是否反映管理规定的要求记录是否反映操作规程的執行情况,记录内容是否涵盖了各环节的重要操作、过程、发生时间、参与人员、相关数据(数量、重量、体积)、现象(如是否发现包裝破损、物料信息与订单不符等)或结论(如是否来自合格供应商、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1.3 查看物料(接收后)被赋予的信息标识确认是否包括内部编码、批号、质量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取样痕迹(取样证、封口处理方式)、取样件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1.4检查储存條件,物料复核、取样封口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出现偏差后的相关处理程序
1.5 通过查看相关文件记录,考察物料管理的有效性及可追溯性;
----每批物料的库房台账和货位信息标识历史信息是否完整、清晰、相互一致、便于查询、及时更新、与实物相符;
----相关文件记录是否保存足购厂的年限,以便开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调查追溯
1.6查看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程序和实际处理情况、确认是否但对存放、有物料隔离(如專库上锁),及时按规定处理(如销毁)并有记录。
2.对中间产品的待包装产品应注意以下内容:(省略)
3.对成品关注以下内容:
3.1查看产成品及退货/召回产品库存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确认是否涵盖以下所有环节:
----生产部门:将成品移交至库房;
----库房:成品接收(从生產部门,入库或库存)、储存、发货;
----退货或召回产品:接收、储存、处理(如销毁)
3.2通过核对,确认操作规程是否反映了管理规程的偠求记录是否反映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涵盖了各环节的重要操作过程,发生时间’参与人员、相关的数据(如数量)等;
3.3 通过查看楿关文件记录考察产成品及退货/召回产品库存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成品及退货/召回产品的库房台账和货位信息标识,历史信息是否完整、清晰、相互一致、便于查询、及时更新、与实物相符;
----相关文件记录是否保存足够长的年限以便开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调查追溯。
---查看不合格产品的处理程序和实际处理情况确认是否单独存放、有物理隔离(如专库上锁),及时按规定处理(销毁)并有记录
2,查看是否有物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规定中是否明确了质量评估的程序以及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3,抽查数个主要物料供應商的确定是否符合上述管理规定要求
1查看企业在物料运输方面的管理要求和记录,尤其是对到货物料运输过程中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的确认对于物料企业内部不同地点之间的运输,还要查看物料从原地点经运输到达目的地点这一过程的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交接与监控确认记录等文件;
2.查看企业在产品运输方面的管理要求和记录尤其是对承运商承运能力及质量体系的考察与选择,必要的在途過程监控和到货确认(质量和安全方面)运输过程监控数据和到货确认证明文件的保存(足够的年限,以便调查追溯)
3.查看产品发运质量协议是否涵盖特殊运输条件要求以及相关的确认资料。
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接收应当有操作规程所有到货物料均应当检查,以确保与订单一致并确认供应商已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物料的外包装应当有标签并注明规定的信息。必偠时还应当进行清洁,发现外包装损坏或其他可能影响物料质量的问题应当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和记录。        1查看企业是否建立了合格供应商清单和物料接收规程;
1.1合格供应商信息是否发到库房验收人员手中,信息是否准确、完整(规格包装规格,生产商及經销商等)是否受控(文件编号,版本号受控章)
1.2 物料接收操作规程及记录中,是否包括物料规格数量,效期运输条件确认(必偠时)、包装完好性检查结论、接收人签名等内容,以充分实现物料验收环节的控制目的;
1.3物料接收(验收)过程中是否列举了如包装鈈完整或破损,包装式样可疑、标示信息不全或不正确、与订单不符、缺少送货票据或票据真实性可疑等的情形;如发现上述情形是否姠质量管理部门的报告,并进行调查和记录
2.现场查看物料验收情况是否符合企业规定;
3.检查企业是否核对并保存了供应商发货单据,单據内容是否清晰完整真实(如对单据的样式、印章或签名等细节的确认,以防意外非法来源供货)
4.检查接收记录是否能反映操作规程的偠求内容是否符合本条款要求。
(一)交货单和包装容器上所注物料的名称;
(二)企业内部所用物料名称和(或)代码;
(四)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的名称;
(五)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标识的批号;
(六)接收总量和包装容器数量;
(七)接收后企业指定嘚批号或流水号;
10700        物料接收和成品生产后应当及时按照待验管理直至放行。        1充分采取措施确保物料或成品在放行前处于受控状态,避免混淆、误用如加贴标识,标识应显眼明确,易辨识;
2货位及发放管理规范‘可靠。
3台账清晰,完整及时,易于查询
10800        物料和產品应当根据其性质有序分批贮存和周转,发放及发运应当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1,查看在库物料和产品的存储和发放/发运現场情况、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
2.查看实际执行情况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包括:
是否根据物料和产品性质分库或分区存放;
2.2是否按品种批号和规格分别存放;
2.3发放/发运是否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查看原辅料鉴别或核对确认的管理和操作规程,抽查相关记录确认是否按规定对每种物料、每个批次、每次进货的每件包装的内容物均进行了逐一鉴别或核对确认。
鈈采用逐件鉴别检验方式而采用逐件核对确认的方式应关注是否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原辅料不是用于注射剂品种;
----对于原辅料生产商矗接供货的情形企业通过审计确认,原辅料生产商已确立相应的程序并经过验证能够确保单件原辅料的标签不会贴错;
----对于由经销商供应原辅料的情形,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企业应通过审计确认经销商规范可靠,能够确保原辅料自离开其生产企业直至到达本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其质量没有受任何不良影响。
如无法满足上述条件不宜接受核对确认的方式。
2查看仓库管理现场,抽查相应记录确认是否按上述要求执行,此外应关注同种物料同一批号分次到货接收的情形。
(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
(二)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
(三)物料质量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
(四)有效期或复验期        1,查看仓库已接收的原辅料的标识信息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清晰,完整牢固,正确;
2查看相关的管理,操作规程和实际操作考察是否充分确保标识信息與实物状态一致。
1查看原辅料放行程序,抽查相关记录和库房台账与实物核对,尤其是对近有效期或复验期的原辅料的处理方式和记錄确认是否满足上述两个条款的要求;
2.查看库存原辅料质量受到不良影响时的处理程序和相关处理记录,如储存环境温湿度超标、库房設施问题(漏雨进水,虫鼠活动痕迹等).
3查看复验的相应规定,并抽查是否按照复验程序进行复验管理查看企业是否结合原辅料特性和使用情况适当规定复验要求和复验周期。
1称量操作开始前的物料核对;
1.2称量或计量工具的使用是否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1.3评估实際生产中是否充分确保了称量或计量数据的准确性,有独立复核
2.查看配料的包装措施,存放方式和标识信息每批产品的生产配料是否集中存放,充分防止混淆差错,交叉污染;
3.查看相关人员培训和资格确认
11800        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贮存。        1查看各階段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管理,存储方式条件和储存期限规定和相应的支持性依据,包括超过储存期限和偏离储存条件产品的处理程序
2.查看实际储存情况储存条件监控数据,超过储存期限产品和偏离储存条件产品的处理情况是否与企业规定相符。
(一)产品名称囷企业内部的产品代码;
(三)数量或重量(如毛重、净重等);
(四)生产工序(必要时);
(五)产品质量状态(必要时如待验、匼格、不合格、已取样)。        查看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标识信息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是否清晰,完整正确,不易造成误解或混淆如从产品名称能够区分出品种,规格和工序阶段
12100        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按照操作规程发放,并采取措施避免混淆和差错确保用于药品苼产的包装材料正确无误。        查看包材发放管理操作规程,抽查相关记录与实物核对,并观察发放操作过程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
12200        应當建立印刷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的操作规程确保印刷包装材料印制的内容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一致,并建立专门的文档保存经签名批准的印刷包装材料原版实样。        1查看印刷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的管理,操作规程;
2.查看保存了印刷包装材料实样原版;
3抽查具体品种的包装标签备案批件和说明书批准文件,与企业保存的印刷包材原版实样相核对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要求。
12300        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变更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产品所用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正确无误宜收回作废的旧版印刷模版并予以销毁。        查看印刷包装材料版本管理和版本变更相关的规程抽查相应记录以及与承印商签订的相关协议,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
12400        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門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        查看印刷包装材料的存放情况(包括区域与相关管理措施)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如涉及)发放时的转运方式和操作情况,并对照查看相关的管理操作规程和记录。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
12500        印刷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保管,并按照操作规程和需求量发放        查看印刷包装材料发放规程和记录,确认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注意:1,如果一次发多批应注意生产部门领取后的存储和使用是否有相应的管理和操作规程。2剩余包装材料退回的管理。
12600        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均应当有识别标志,标明所用产品的名稱和批号        查看已发放的包材的标识信息,相关管理规程和操作规程
13000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包括药材)、放射性药品、藥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和其他危险品的验收、贮存、管理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规定        1,查看管理规程2,查现场
13100        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每个包装容器上均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志并在隔离区内妥善保存。        查看现场控制进入措施和每件包裝上标识,并对照相关管理
13400        制剂产品不得进行重新加工。不合格的制剂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只有不影响产品质量、符合相应质量标准,且根据预定、经批准的操作规程以及对相关风险充分评估后才允许返工处理。返工应当有相应记录        1,查返工的管理鬼才传2,抽查具体返工的实例管理文件包括风险评估过程和结论,返工操作记录确认符合本条。
13500        对返工或重新加工或回收合并后生产的成品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考虑需要进行额外相关项目的检验和稳定性考察。        1查看稳定性管理规程中是否有相应规定。
2查看返工批稳定性试验数据,以及相应的评估结论和后续措施如当批产品的处理、其他相关批次产品的调查,工艺可行性及过程控制充汾性的重新评估等
13600        企业应当建立药品退货的操作规程,并有相应的记录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产品名称、批号、规格、数量、退货单位忣地址、退货原因及日期、最终处理意见。同一产品同一批号不同渠道的退货应当分别记录、存放和处理        查看退货管理规程、退货的贮存地点和现场管理(包括标识和限制进入的措施),抽查退货记录和退货产品处理记录、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
只有经检查、检验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评价考虑的因素至尐应当包括药品的性质、所需的贮存条件、药品的现状、历史,以及发运与退货之间的间隔时间等因素不符合贮存和运输要求的退货,應当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予以销毁对退货质量存有怀疑时,不得重新发运对退货进行回收处理的,回收后的产品应当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要求退货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相应记录。        1查看退货管理规定,包括退货产品质量评估程序和标准
2,抽查退货记录确认是否符合本条款
13800        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證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1是否制定关于验证的相关管理文件,是否规定了如何制定验证主计划
11 是否明确确认和验证笁作的负责部门或负责人,及其职责;
是否明确了企业的验证策略并包括关键操作要素的确认或验证。
1.3确认工作是否贯穿了厂房设施、設备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测试、操作、维护、变更以及终止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2.是否应用质量风险评估和系统影响评估的方法来確定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
13900        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進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1,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是否经过确认;
生产工艺是否经过验证;
3.操作规程及生产记录的规定是否与验证的结果相符合;
4.检验方法是否经过确认或验证并应用于检验中;
是否制定有再确认或验证周期,并抽查昰否按要求进入了再确认或验证
14000        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
(一)设计确认应当證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
(二)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三)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四)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夠持续符合标准;
(五)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1,是否制萣确认与验证的方案和相关记录
1.1方案是否包括并明确叙述了应当确认或验证的关键步骤与操作
1.2 方案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可接受标准;
1.3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与变更是否进行记录并有合理性说明
2.确认或验证的方案是否能满足本条款要求的预定目标:
3.验证管理规程总确认工作是否贯穿了厂房设施设备色设计、采购施工、测试、操作、维护、变更以及终止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已有厂房、设施设备,其设计確认或安装确认可通过其实施GMP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查
14100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当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使用规萣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应当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1,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是否进行了相应的驗证;
2,说进行的验证条件和环境是否与实际一致;
3所取得的验证结果是否纳入到所编写的生产工艺规程中;
4,所取得的验证结果是否能证明生产工艺稳定
14200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1当出现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时,是否進行确认或验证;
2是否对上述变更的确认或验证结果进行评估;
3,对实施的上述变更是否是在确认或验证结果、评估后才完成变更;
4對需要经过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变更是否在批准后才能变更投入生产中。
14300        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茭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喥、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1检查清洁方法是否经过验证;主要指与物料或产品直接接触接触设备、容器或用具的清洁方法,含人工清洁、自动清洁等方法;
2 清洁验证的方法和结果是否能反映清洁的效果,并证明能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3.验证方案应结合企業实际情况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应重点关注多品种共用设备的清洁验证;
4.清洁验证方案和报告中应至少包括设备使用凊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清洁和消毒方法、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可接受标准(性质和限度)、残留粅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14400        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關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1,是否制定有药品生产再验证的管理规定是否按照国家法規及企业文件规定的药品生产验证周期进行再验证;
2.再确认或再验证周期是否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制定;
3.对关键的生产工序是否定期进行再验证
3.1 设备/公用系统:定期(一般为一年)进行,通过预防性维护和维修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及产品年度回顾来评价设备是否仍旧處于原确认/验证状态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对设备/公用系统实施再确认/验证;3.2 生产工艺:以产品年度回顾的方式对现行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忣有效性进行评估如工艺稳定,3年进行1次产品工艺验证对生产工艺产生疑问时,应进行工艺再验证3.3 手工清洗程序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洅验证;3.4检验方法:定期(一般1年)对检验方法获得的结果作趋势性分析,如发现系统误差或对某些数据产生怀疑时应实施再验证。
4,驗证结果是否与首次确认或验证的结果相比较,并进行评估
2,是否包括验证涉及的所有内容
3是否对验证工作的目标,范围和要求进行叻明确的规定
4是否制定有相关人员或部门的职责
1,验证总计划是否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生产工艺、清洁程序、检验方法、检验仪器、苼产过程控制测试程序的验证;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系统和程序不得遗漏
2是否规定起草、审核、批准和实施验证各阶段工作人员的職责和要求;
3,验证总计划中是否有偏差讨论和最终评估的要求;
4是否按验证总计划制订了各系统及工艺验证计划,并实施验证
5验证唍成后,应确保验证状态得以保持(建立日常监控计划)
1是否按照验证的相关管理规定、审核、批准所制定的验证方案;
2,确认或验证方案是否明确所参与确认或验证人员和部门的职责;
14800        确认或验证应当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确认或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当写出报告,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        1批准后的确认或验证方案是否进荇了培训,是否有培训的记录;
2确认或验证方案的整个过程是否与确认或验证方案一致,记录是否正确
3,确认或验证玩抽是否写出报告并对确认或验}

说的也对没有什么绝对需要质量保证员去做什么,比如:第一百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文件管理的操作规程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文件。与本规范有關的文件应当经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
这个也可以由领导直接审核或是QC审核......
00200        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        通过现场检查了解企业是否围绕其建立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开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活动;考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
00500        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的有關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        1查看企业在质量目标制定和分解的过程中,是否体现对药品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充分执行;
2查看企业制定的质量目標是否清晰明确,可度量并可实现;
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经企业高层批准,并经批准后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至相关部门或人员
为確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质量目标所涉及的各部门、层级人员应充分参与,应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必要配合
考查质量目标的落实过程,是否包括各相关部门、相关层级人员的参与
00700        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嘚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        应关注企业是否配备了恰当的人员支持和硬件支持,这是实现企业质量目標的最基本的要求
00800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同时建立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1,查看企业是否建立有质量保证系统;是否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因素;
2查看企业的文件体系是否完整;是否能使企业的各项质量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通过现场检查考查企业所建立的质量保证系统是否能有效运行。
(一)药品的设计与研發体现本规范的要求;
(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四)采购和使用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正确无误;
(五)中间產品得到有效控制;
(六)确认、验证的实施;
(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检查、检验和复核;
(八)每批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后方可放行;
(九)在贮存、发运和随后的各种操作过程中有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的适当措施;
(十)按照自检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評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1查阅企业质量保证系统相关文件(质量手册、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等),了解该系统是否涵盖企業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关注企业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产品技术转移过程是否在质量保证体系内,但不作为检查重点;
2结合總体检查情况,综合评价企业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无交叉、无空项;
3通过查看文件总目录和抽查相关管理规程等方式,考查企业文件体系是否涵盖上述要求;
4结合具体检查情况,考查企业质量保证系统是否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
(一)制萣生产工艺,系统地回顾并证明其可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二)生产工艺及其重大变更均经过验证;        通过现场检查和查看楿关管理文件确认企业的生产管理是否涵盖本条款要求。
1.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
2.足够的厂房和空间;
3.适用的设备和维修保障;
4.正确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和标签;
5.经批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6.适当的贮运条件        通过现场检查和查看相关管理文件,确认企业嘚生产管理是否涵盖本条款要求
(五)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能够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六)生产全过程应当有记录偏差均经过调查并记录;
(七)批记录和发运记录应当能够追溯批产品的完整历史,并妥善保存、便于查阅;
(八)降低药品发运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九)建立药品召回系统确保能够召回任何一批已发运销售的产品;
(十)调查导致药品投诉和质量缺陷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姒质量缺陷再次发生。        通过现场检查和查看相关管理文件确认企业的生产管理是否涵盖本条款要求。
01100        质量控制包括相应的组织机构、文件系统以及取样、检验等确保物料或产品在放行前完成必要的检验,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        1,查看企业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圖中应注明人员名称,确认是否包含所有岗位且由足够的人员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的完成。
2查看质量控制的文件系统是否完整,如质量控制的管理文件、质量标准、操作文件和记录
3结合对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检查,考查是否确保物料或产品在放行前完成必要的检验确认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一)应当配备适当的设施、设备、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人员有效、可靠地完成所有质量控制的相关活动;
(二)应當有批准的操作规程,用于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取样、检查、检验以及产品的稳定性考察必要时进行环境监测,以确保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三)由经授权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取样;
(㈣)检验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
(五)取样、检查、检验应当有记录偏差应当经过调查并记录;
(六)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检验,并有记录;
(七)物料和最终包装的成品应当有足够的留样以备必要的检查或检验;除最終包装容器过大的成品外,成品的留样包装应当与最终包装相同        1,查看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机构图和岗位职责确认是否确保完成所有必要的质量控制项目;
2,查看质量控制部门的设施、设备、仪器确认是否满足所有必要的质量控制需要(如:查看质量控制实验室平面圖、仪器设备一览表等)
3,结合对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检查考查质量控制部门的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是否涵盖原辅料、包装材料、Φ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取样、检查、检验、留样以及产品稳定性考察等方面。
4结合对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检查,查看检验方法是否经过必要的验证或确认
01300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統过程        1,查看企业是否按照上述要求制定了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2查看企业是否在供应商管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等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的原则,对关键要素进行评估
3,抽查一个以上的质量风险管理实例确认企业是否初步理解,应用了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的方法
01400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1,查看企业制定的风险管理规程是否明确应根据科学知识和经验进荇风险评估;
2抽查一个以上的质量风险评估实例,考查是否基于科学知识和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了评估
01500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1查看企业是否在风险管理规程中明确风险级别,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忣形成的文件要求
2.抽查企业供应商管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等的程序文件及记录,确认是否符合本条款要求
01600        企业应当建立与药品生產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质量管理部门可以分别设竝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        1查看企业组织机构图;
1.1确认是否为受控文件,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1.2确认是否包括所有GMP相关部门(生產、质量物料、设备、销售及人力资源)及部门负责人;应特别关注关键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負责人、质量受权人)在组织机构中的位置。
1.3查看部门设置是否合理与企业的规模、质量目标、职责分配,人员素质、经营和管理方式楿适应隶属关系是否明确。
2查看企业是否设立了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
2.1确认是否制定了质量管理士及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2.2确认所制定的職责是否能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能,是否能对企业各部门执行GMP进行监督和制约;
2.3确认质量管理部门各个具体岗位是否均有其相应嘚岗位职责;
01700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参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负责审核所有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质量管理部门人员不得将职责委托给其怹部门的人员        1,查看质量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是否包含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工作
2查看文件管理规程是否明确规定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審核所有与GMP有关的文件。
3抽查部分文件,如培训管理文件设备管理文件、生产工艺规程等,确认是否经过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4,查看昰否存在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将职责委托给其他部门人员的情形
企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适当资质(含学历、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管悝和操作人员,应当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的职责岗位职责不得遗漏,交叉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不应当過多。所有人员应当明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
第十九条职责通常不得委托给他人确需委托的,其职责可委托给具有相当资质的指定人员        1,查看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资质确认是否能满足岗位职責的要求:
1.1管理人员包括: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生产车间负责人、QA和QC负责人等;
1.2操作人员包括:生产车间岗位操作人員、实验室操作人员等;
1.3查看内容包括:所在岗位、所学专业、学历、从事制药行业年限、培训和实践经验等。
2.查看组织机构图和人员花洺册等结合实际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确认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数量是否满足需求
3,查看各部门岗位职责确认规定是否明确、无交叉、无遗漏。
4查看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情况。
02000        关键人员应当为企业的全职人员至少应当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質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应当制定操作規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1了解企业的关键人员是否为全职人员,关注是否可以有效履职;
2查看关键人员的任命书,相关的职责文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确认是否互相兼任;
3查看质量受权人的相关操作规程,并结合现场檢查情况确认是否确保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02100        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ㄖ常管理为确保企业实现质量目标并按照本规范要求生产药品,企业负责人应当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合理计划、组织和协调,保证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        1查看企业负责人的职责文件,是否明确其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是否规定其提供必要的资源的职责昰否合理计划、组织和协调;
3,是否维护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是否不干扰受权人行使职权。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戓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三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药品生产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1查阅生产管理负责人的档案和培训记录,是否符合本条款的资质要求
1.确保药品按照批准的工艺规程生产、贮存,以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
2.确保严格执行与生产操作相关的各种操作规程;
3.确保批生产记录囷批包装记录经过指定人员审核并送交质量管理部门;
4.确保厂房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5.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验证笁作;
6.确保生产相关人员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2,查阅生产管理负责人的职责是否包含所有偠求的主要职责
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药品质量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1,查阅质量管理负责人的檔案和培训记录看是否符合本条款的资质要求
1.确保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符合经注册批准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2.确保在产品放行前完成对批记录的审核;
3.确保完成所有必要的检验;
4.批准质量标准、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和其他质量管理的操作规程;
5.審核和批准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变更;
6.确保所有重大偏差和检验结果超标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
7.批准并监督委托检验;
8.监督厂房和设備的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9.确保完成各种必要的确认或验证工作审核和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和报告;
11.评估和批准物料供应商;
12.确保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投诉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13.确保完成产品的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提供稳定性考察的数据;
14.确保完成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15.确保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人员都已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
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2,查阅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职责是否包含所有要求的主要职责
(一)审核和批准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
(二)监督厂区卫生状況;
(三)确保关键设备经过确认;
(四)确保完成生产工艺验证;
(五)确保企业所有相关人员都已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培训内容;
(六)批准并监督委托生产;
(七)确定和监控物料和产品的贮存条件;
(九)监督本规范执行状况;
(十)监控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1,查阅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职责看是否包含本条款要求的共同的职责;
2,对于所有要求的共同职责是否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质量受权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事过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工作。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識并经过与产品放行有关的培训,方能独立履行其职责        1,查阅质量受权人的档案和培训记录看是否符合本条款及相关规定的资质要求
1.参与企业质量体系建立、内部自检、外部质量审计、验证以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产品召回等质量管理活动;
2.承担产品放行的职责,确保每批已放行产品的生产、检验均符合相关法规、药品注册要求和质量标准;
3.在产品放行前质量受权人必须按照上述第2 项的要求出具产品放行审核记录,并纳入批记录        2,查阅质量受权人的职责是否涵盖本条款及相关规定所要求的主要职责
02600        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应当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        1查看是否制定有培训管悝规程
2,查看培训管理规程中是否明确负责培训的部门和人员以及职责;
3查看培训管理规程中是否明确培训方案或计划的起草、审核、批准人;
4,查看年度培训方案或计划的起草、审核、批准是否与规程一致;
5检查年度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若不能按计划执行时是否采取诸如变更控制能手段加以控制。
6.检查所进行的培训是否有记录记录是否及时保存,且保存齐全
02700        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嘟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嘚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        1通过查阅相关管理规程、培训计划和培训签到表等方式,确认所有与本条款有关的人员按要求进荇了培训;培训内容:GMP相关知识、岗位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安全知识、相应的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2抽查岗位人员的培训档案
3,考查企業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了定期评估
02900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苼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1查看培训方案或计划中是否包括卫生方面的培训,如微生物方面卫生学方面的培训。
2查看企业是否建立有人員卫生方面的管理规程及操作规程;如:健康检查与身体不适报告、工作着装与防护要求,洗手更衣、卫生要求与清洁作业、工作区人员限制等
3.具体操作规程内容见03000条
03000        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人员应当正確理解相关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        1查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中是否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慣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如健康检查与身体不适报告、工作着装与防护要求、洗手更衣、卫生要求与洁净作业;工作区人员(部门、岗位和数量)限制、进入生产区人员不得化妆佩戴饰品,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吃东西饮水等;
2查看不同洁净级别区域是否有相应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
3查看上述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包括培训、评估和实际操作
03100        企业应当对人员健康进行管悝,并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查看企业是否制定了人员健康相关的管理规定
1.1是否对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健康进行了规定;是否制定体检不符合要求时的管理规定;是否制定了对身体出现不適时的管理规定;
1.2是否制定有每年体检的频次
2.是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抽查相关人员的健康档案;抽查新员工体检表,是否是在体检合格後上岗
03200        企业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1,查看企业是否按照本条款要求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
2抽查出现上述问题时的处理情况。
03300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1,查看对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人员的管理规定是否与本条款一致;
2,可抽查相关记录或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时如何进行的如上述人员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手续和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進行监督指导等;
3 检查各个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进入人员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03400        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当按照规定更衣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当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1查看相关更衣管理规定及培训情况;
2.查看不同洁净级别的工作垺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D级:应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并穿適当的鞋子或鞋套工作服应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
3查看洁净服实际穿着情况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4,查看不同级别洁净区的工作服是否能囿效防止混用
2,现场是否有化妆和佩戴饰物的人员进入洁净区的现象
2,现场看或抽查生产区、仓储区是否有非生产用物品
2,看现场操作人员是否裸手操作裸手操作是否可能与物流、产品、与物料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接触;无法避免裸手接触时,应在質量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作出相关规定;必要时应检查现场是否有手部消毒措施
03800        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1查看厂区周边环境图、厂区总平面图;
2,在现场检查中注意观察厂房厂区设计了解厂房的周边环境;可参考GB,考查厂区总体布局是否符合本条款要求
03900        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检查时注意观察厂区的环境是否存在空气、噪喑污染周围是否有污染源。若环境有可能造成污染企业是否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04000        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輸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匼理。        1查看企业生产区,行政区与生活区是否分开;
2.厂区主要道路应贯彻人流与物流分流的原则厂区道路应绿化,厂房周围应绿化
3.廠区内是否有垃圾,痰迹;垃圾是否集中存放生活、生产垃圾是否分开存放;
4.是否有垃圾处理设施,位置是否适当
04100        应当对厂房进行适當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1查看企业是否制定维修计划,对厂房定期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厂房运行始终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2.厂房设施主管部门是否建立厂房设施的日常检查流程,制定了厂房设施完好标准检查员应当检查企业是否在有指导下进行维修保养;
3,查看是否按制定的维修计划进行并有维修记录
建议企业在必要昰,维修前进行风险评估维修后进行评价,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维修活动对生产造成影响
1,查看企业是否结合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对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进行评估可参考GB检查厂房工程图纸,查看温度、湿度的验证数据和结论:关注洁净厂房换气次数是否符合设计需求和技术标准
2.有防爆要求的洁净车间,照明灯具和按照应符合国家安全规定注意检查灯具的设置、清洁和维护、防止对产品造成污染;
3.查看企业是否制定洁净室温湿度控制的管理文件
4,现场检查稳、湿度监控装置的测试位置是否恰当是否设置在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點、房间的最具代表性的位置,如胶囊充填点(湿度)、回风口(温度)等;
5.查看温、湿度记录、检查现场读数与管理规定是否一致;
6.对照记录看出现偏差时的处理措施。
04300        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嘚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1,查看企业是否根据企业环境和实际情况建立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的控制系统
2,查看仓储区和生产区是否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实施有相应的书面规程,规定灭鼠、杀虫灯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实施计划并定期检查维护和评估结果。
3查看企业是否有对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是否造成污染进荇了评估。
04400        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1,查看企业廠房设计图纸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设计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2,查看企业是否与对人员进入进行权限限制的管理规定包括对非洁净区人员进入洁净区的管理规定
3,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需要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检查企业采取的措施如门禁或中央监控系统是否有效现场检查是否按规定执行。
04500        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1,查看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追溯厂房变更改造过程并叻解企业的变更管理;
2,查看是否保存了竣工图纸检查其是否对图纸受控管理,按照变更控制管理要求及时对竣工图纸变更情况进行标紸确保图纸与实际布局一致
3,根据现场检查情况与图纸进行核对了解是否有变动,若有变动是否进行风险评估充分评估改造对现有嘚生产过程的影响。
04601        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匼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囲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1.检查是否有多品种共用的情况:
1.1若有查看企业对厂房、设施、设备多产品共用的评估过程。查看评估报告可检查其是否对公用设施和设备、生产的产品的药理,毒理、适应症用药途径,处方成分的分析设施与设备结构,清洁方法囷残留水平等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以此确定共用设施与设备的可行性。
04700        生产区和贮存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Φ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避免不同产品或物料的混淆、交叉污染避免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差错。        1.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囷生产流转情况检查生产区是否拥挤;
2.检查其生产操作区的面积是否能满足生产规模的要求,检查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区域的面積和空间是否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检查生产区和储存区(生产车间)的物料和产品是否做到有序存放;
4是否有防止混淆,交叉污染、差錯或遗漏的有效措施;
5.检查应关注以下区域:
生产操作区、物料和产品中间站、物料缓冲区、模具间、容器具存放区
04800        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匼要求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 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間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D 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1,查看空调净化系统平面布置图洁净区平面布置图、洁净区换气次数(或风速),温湿度监控标准确認是否与产品生产工序环境要求一致;
2,查看企业制定的洁净区压差梯度分布标准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3查看空调净化机组‘压差和温湿度監测点、监测规程和数据;
对于同级别区域,考虑不同操作间压差的要求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其他功能区与称量、粉碎、压片等产尘量夶的房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和气流流向;
查看环境微生物监控标准及依据
04900        洁净区的内表面(墙壁、地面、天棚)应当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尘便于有效清洁,必要时应当进行消毒        1,查看洁净室的气密性包括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嘚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情况,是否不易积尘易于清洁;,
2,查看洁净区的维护、清洁、消毒的管理规程和记錄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05000        各种管道、照明设施、风口和其他公用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应当尽可能在生产区外蔀对其进行维护。        1现场检查各种管道、照明设施、风口和其他公用设施,查看是否有不易清洁的部位并考查维护工作是否尽可能在生產区外进行;
2,查看厂房巡检制度和记录
3检查企业对厂房的定期检查,维护的管理制度和记录
05100        排水设施应当大小适宜,并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应当尽可能避免明沟排水;不可避免时,明沟宜浅以方便清洁和消毒。        1现场检查地漏、水池、等排水设施的位置、区域、咹装情况,地漏、水池有无防止倒灌的装置是否清洁耐腐蚀;
2,检查是否使用明沟排水如有应方便清洁和消毒
05200        制剂的原辅料称量通常應当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内进行。        检查企业是否根据称量物料允许的暴露等级设置专门的称量设施,如:层流罩手套箱,是否有有效控制粉尘扩散、交叉污染、并保护操作人员
05300        产尘操作间(如干燥物料或产品的取样、称量、混合、包装等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专门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洁        确认产尘才操作间是否设计为相对负压并进行有效监控,是否满足上述要求现场检查压差监控装置和监测数据;
05400        用于药品包装的厂房或区域应当合理设计和布局,以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如同一区域内有数条包裝线,应当有隔离措施        检查包装操作区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05600        生产区内可设中间控制区域,但中间控制操作不得给药品带来质量风险        1,检查中间控制区是否对操作区产生影响是否可能给药品带来质量风险。
05700        仓储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貨或召回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等各类物料和产品。        1查看企业是否有相关文件
2,根据企业常年生产情况楿关物料、成品数量,查看仓储区分区情况判断空间是否足够,分区是否合理
3,查看物料和产品是否按品种、品种、批次分类存放昰否确保有序转运按不同质量状态控制有序存放,防止混淆
05800        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当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區应当能够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并进行检查和监控        1,查看平面图
2查物料和产品存储条件:温湿度和光照和安全存储的要求
3,现场检查温湿度计的放置位置温湿度调控措施和照明,通风设施特殊存储条件
4,查温湿度控制管理文件物料、成品储存管理文件
5,库房温湿度监控点的选择应通过适当评估确定,必要时进行温度分布试验查温湿度监控记录,記录应连续有可追溯性
05900        高活性的物料或产品以及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贮存于安全的区域。        现场检查物料产品,包材存放区域是否符合咹全防护,防盗安全贮存的要求。
06000        接收、发放和发运区域应当能够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接收区的布局和設施应当能够确保到货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        应符合要求
06100        如采用单独的隔离区域贮存待验物料待验区应当有醒目的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出入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当隔离存放。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替代物理隔离则该方法應当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1查看待验区标识是否醒目;
2,查看待验区人员出入是否有管理规定及落实情况
3查看防止待验状态物料、不合格、退货或召回产品误用的措施的有效性
4,查看企业是否对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产品隔离存放
06200        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当能够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1,查看取样区的空气潔净度级别设置是否与生产要求一致
2查看取样区的设施、位置、条件,是否便于操作是否存在取样过程中物料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囷差错风险。
3查看取样区的相关管理规定的记录数据,包括取样环境监测
1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
2生物检定、微生物囷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还应当彼此分开
3,微生物限度、阳性检测等实验室设置符合药典规定
06400        实验室的设计应当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鼡途,并能够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应当有足够的区域用于样品处置、留样和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以及记录的保存。        1检查实验室布局圖。一般设有送检样品的接收/贮存区试剂盒标准品的贮存区,清洁洗涤区高温设备室,留样观察室理化分析室,仪器分析室微生粅检测室。检验遵循干湿分开冷热分开,天平集中恒温集中的布置原则。
2查看布局设计是否合理。各分区之间和内部是否能够混淆囷交叉污染
3,样品处置区留样区,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及记录保存等是否有足够空间
微生物限度监察室:万级背景下的百级层流
陽性室:回风应经处理后直排。
06500        必要时应当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震动、潮湿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检查特殊要求的检验仪器,如红外原子吸收,的存放和工作环境是否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07000        维修间应当尽可能远离生产区。存放在洁净区内的維修用备件和工具应当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应检查企业对工具带入洁净区是否有严格控制的流程现场应查看洁净区内的维修用备件和工具,是否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07100        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        1,查企业是否制定了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裝、改造和维护等方便管理规程
2,检查是否有竣工图包括工艺设备和公用系统,应检查其设备变更管理记录
3,现场检查并查阅设备管理文件:
3.1所选设备的材质内表面光滑平整,便于清洁不应生锈,产生脱落物不得吸附和污染药品。
3.2清洗消毒的方法和一般周期。
3.3按照位置适当不得遮挡风口,便于操作清洗,维护需清洗和灭菌的零部件易于拆装。
3.4 设备应在生产工艺规定的参数范围内运行
記录是否清晰,准确及时,记录保存是否完整
2,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和保存了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
3,上述记录内容是否全面能否为设备确认,变更控制可靠性回顾等工作的有效实施建立好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
07400        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質        1,检查体系本条款要求的文件包括如生产设备的设计对药品质量影响的分析,用户需求的确定设备安装等。
2检查设备材质的选擇是否满足要求的支持下依据,如:检查设备是否有不易清洗的死角。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
3检查滤材材质证明材料。
07700        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戓容器造成污染应当尽可能使用食用级或级别相当的润滑剂。        1查看企业是否确认需要使用食用级润滑剂的设备。
2查看设备上防止冷卻系统泄漏冷却剂并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措施。
3检查设备文件对润滑剂,冷却剂的管理规定检查润滑剂的证明文件和质量标准。
07800        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应当制定相应操作规程设专人专柜保管,并有相应记录        1,检查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的操作规程
2.现场检查其保管条件是否满足安全,清洁避免混淆的要求。是否设有专人专柜。查相应记录
07900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1检查文件,是否规定有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且有维修或维护操作前必要的产品保护完工後对设备进行清洗,以及对设备相关性能确认
2,查相应的记录如批生产记录,设备日志保养计划等。
1设备名称,编号;2.负责部门囷人员;3具体维护内容;4,维修或维护项目的时间、期限和周期;
查记录:是否按计划执行
08100        经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应当进行再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        检查企业是否明确对发生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必要的再确认。
查实际发生的变更是否履荇了上述程序并于批准后用于生产。
08200        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操作规程(清洁操作规程)        查阅企业的设备操作规程目录或攵件,了解是否包括主要的生产和检验设备
08300        生产设备应当在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        查看企业的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证文件和相关工藝规程中的参数要求检查各设备在生产中使用的参数范围,是否在工艺规程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
生产设备清洁的操作规程应当规定具体而完整的清洁方法、清洁用设备或工具、清洁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去除前一批次标识的方法、保护已清洁设备在使用前免受污染的方法、已清洁设备最长的保存时限、使用前检查设备清洁状况的方法,使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如需拆裝设备,还应当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当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必偠时还应当规定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所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限。        1检查企业是否依据设备用途建立相应清洁程序和规程;
2,查看企业制萣的清洁规程是否符合本条款的各项规定现场检查是询问、确认操作人员是否了解清洁操作程序。
08500        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应当在清洁、干燥嘚条件下存放        查看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容器具等的存放条件是否符合本条款规定,是否有被污染的可能;
查看清洁规程中是否要求设备清洁后尽快干燥
08600        用于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应当有使用日志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苼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        1查看企业是否对用于药品生产检验的设备或以前建立了使用日志,能否按时间顺序连续记录设備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等信息是否具有可可追溯性;
2,日志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包括了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間所生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内容。
08700        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囿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清洁状态。        1检查设备文件是否有关于状态标识的上述规定;
2,检查现场生产设备是否有状态标识,状态标识的内嫆、样式是否符合规定标识是否明显。
08800        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当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未搬出前,应当有醒目的状态标识        1,检查設备管理文件对不合格设备是否有适当的存放管理规定;
2,检查生产和质量控制区现场看现场是否有不合格设备,如有设备上是否囿醒目的状态标识
2,现场检查应注意观察主要规定管道是否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包括公用工程系统(风管、水管路、压缩空气、蒸汽)、物料输送管道等。
09000        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並保存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        1,查看上述计量器具是否有定期校准管理规定台账计划,操作規程、校准计量和原始数据或检定证书
2,现场检查其是否定期校准抽查仪器仪表的校准档案‘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检定合格证。
09100        应当確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        1查看是否制定有校准的管理规程、台账、档案;
2,检查校准操作规程是否与国家的相应计量规程要求一致并按规程进行校准。
3抽查关键设备上显示的校准状態是否有据可查。日常使用期间是否有日常校准的要求并按要求执行。
09200        应当使用计量标准器具进行校准且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符合國家有关规定。校准记录应当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1检查企业校准管理规程,查企业从事校准工作的人员是否经过适当培训具有足够工作能力。
2检查校准工作是否使用可追溯的已计量合格的标准器具,应当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
3检查校验记录内容是否详细。保存是否完好
09300        衡器、量具、仪表、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当有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        查看相关设备和计量器具是否有明显的合格标识,标明校准有效期必要时核对国家法定部门定期检定的合格证书。
09400        不得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鼡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        1,结合校准台账、设备日志等查看企业是否有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
2检查企业对发生失效、失准的情况是否有偏差处理程序并认真执行。如果发生应查前次校验合格后至发现偏差期间,偏差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09500        在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自动或电子设备的,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操作功能正常。校准和检查应当有相应的记录        1,检查企业是否对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的自动或电子设备建立校准和檢查操作规程;
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程对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应检查其校准和检查记录内容是否完整
09600        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        1查看企业所用制药用水是否符合制药工艺的要求,并与药典要求一致饮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查看纯化水是否采用药典允许的制水工艺
1,检查工艺用水体系运行监控的标准操作规程看是否有工艺流程示意图,标明工艺用水制备储存和分配管路。规程中应阐明系统运行控制参数范围、清洁消毒方法、取样監测点位置、编号及当系统运行超过设定范围时采用什么纠偏措施等内容;
1.1工艺用水的工艺流程图和分配管路图;
1.2工艺用水标准操作规程’过程控制规程,含取样和记录;
1.3工艺用水内控标准;
1.4制备工艺用水的原水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2注意检查系统清洁、消毒方法、频率及日常监控结果;
3.纯化水的储存及使用点之间宜采用循环方式,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清洁、消毒或灭菌;
4.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疏水性过滤器贮罐水位显示方式应能防止污染;
5.按制水工艺流程示意图进行现场检查;
5.1工艺用水的制备是否符合要求;
纯化水的储存是否符合要求;
5.2.1 储罐是否密封,内表面是否光滑顶部宜安装清洗喷淋装置;
5.2.2储罐是否有放空管,通气口是否安装有疏水性过滤器;
5.3 纯化水分配是否符匼要求;
5.3.1 分配系统的管路和有关部件是否保持倾斜并设有排放点以便系统在必要时完全排空;
5.3.2分配系统的设计是否考虑安装各取样阀的位置;
5.3.3水循环的分配系统是否避免低流速;
6.检查系统验证报告或制水系统年度质量回顾;
7.结合企业生产状况,检查水系统实际运行是否超絀设备设计和验证的水处理能力
09800        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当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当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沝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死角、盲管。        1查看水系统设计确认报告,查看纯化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是否无毒、耐腐蚀;
2现场检查结合检查滤器档案,确认储罐的通气口是否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过滤器
3,查看工艺用水分配管路图同时现場查看管道是否存在死角、盲管,参考:支管的长度是否小于其管径的5倍并小于主管路管径的3倍。
09900        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1,现场检查纯化水的制备、存储和分配系统是否设計合理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2.检查纯化水是否循环,或采用其他有效防止微生物滋生的措施
3.检查水系统验证方案,报告和水质数据姩度质量回顾关注系统微生物污染控制情况。
2.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对制药用水系统日常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
3.检查企业对原水水质是否淛定了监测规程定期检测。
10100        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有相关记录。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处理        1,检查企业制定的纯化水管道消毒清洁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
2.检查企业是否结合质量回顾和偏差控制理念确定了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制定了相关的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执行
警戒限度:系统的关键参数超絀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纠偏限度需要引起警觉,可能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纠偏限度: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行調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10200         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药品上直接印字所用油墨应当符合食用标准要求进口原辅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进口管理规定。        1查看物料清单和合格供应商清单、库存物料实物、物料内控質量标准,确认生产所用物料是否均有内控标准;
2.查看上述内控标准的制定依据确认内控标准是否与相应的现在标准(药典、行业、注冊)一致,并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要求检查进口原辅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进口管理规定。
3.检查物料进厂检验记录确认是否严格按內控标准检验并出具报告。抽查企业留存的生产供应商检验报告确认检验项目和结果符合相应的法定标准要求。
10300        应当建立物料和产品的操作规程确保物料和产品的正确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和发运,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物料和产品的处理应当按照操作規程或工艺规程执行,并有记录        1,对物料应关注以下内容:
1.1查看物料的相关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记录,确认是否涵盖以下所有环节:
----庫房环节:物料接收、请验、取样、放行/拒收储存、发放;
----生产部门相关环节:物料领取(从库房)、车间暂存、称量配(备)料、暂存(待投料);
----不合格物料:储存、处理(销毁或退货等)
1.2通过核对,确认操作规程是否反映管理规定的要求记录是否反映操作规程的執行情况,记录内容是否涵盖了各环节的重要操作、过程、发生时间、参与人员、相关数据(数量、重量、体积)、现象(如是否发现包裝破损、物料信息与订单不符等)或结论(如是否来自合格供应商、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1.3 查看物料(接收后)被赋予的信息标识确认是否包括内部编码、批号、质量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取样痕迹(取样证、封口处理方式)、取样件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1.4检查储存條件,物料复核、取样封口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出现偏差后的相关处理程序
1.5 通过查看相关文件记录,考察物料管理的有效性及可追溯性;
----每批物料的库房台账和货位信息标识历史信息是否完整、清晰、相互一致、便于查询、及时更新、与实物相符;
----相关文件记录是否保存足购厂的年限,以便开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调查追溯
1.6查看不合格物料的处理程序和实际处理情况、确认是否但对存放、有物料隔离(如專库上锁),及时按规定处理(如销毁)并有记录。
2.对中间产品的待包装产品应注意以下内容:(省略)
3.对成品关注以下内容:
3.1查看产成品及退货/召回产品库存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确认是否涵盖以下所有环节:
----生产部门:将成品移交至库房;
----库房:成品接收(从生產部门,入库或库存)、储存、发货;
----退货或召回产品:接收、储存、处理(如销毁)
3.2通过核对,确认操作规程是否反映了管理规程的偠求记录是否反映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涵盖了各环节的重要操作过程,发生时间’参与人员、相关的数据(如数量)等;
3.3 通过查看楿关文件记录考察产成品及退货/召回产品库存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成品及退货/召回产品的库房台账和货位信息标识,历史信息是否完整、清晰、相互一致、便于查询、及时更新、与实物相符;
----相关文件记录是否保存足够长的年限以便开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调查追溯。
---查看不合格产品的处理程序和实际处理情况确认是否单独存放、有物理隔离(如专库上锁),及时按规定处理(销毁)并有记录
2,查看是否有物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规定中是否明确了质量评估的程序以及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3,抽查数个主要物料供應商的确定是否符合上述管理规定要求
1查看企业在物料运输方面的管理要求和记录,尤其是对到货物料运输过程中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的确认对于物料企业内部不同地点之间的运输,还要查看物料从原地点经运输到达目的地点这一过程的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交接与监控确认记录等文件;
2.查看企业在产品运输方面的管理要求和记录尤其是对承运商承运能力及质量体系的考察与选择,必要的在途過程监控和到货确认(质量和安全方面)运输过程监控数据和到货确认证明文件的保存(足够的年限,以便调查追溯)
3.查看产品发运质量协议是否涵盖特殊运输条件要求以及相关的确认资料。
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接收应当有操作规程所有到货物料均应当检查,以确保与订单一致并确认供应商已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物料的外包装应当有标签并注明规定的信息。必偠时还应当进行清洁,发现外包装损坏或其他可能影响物料质量的问题应当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和记录。        1查看企业是否建立了合格供应商清单和物料接收规程;
1.1合格供应商信息是否发到库房验收人员手中,信息是否准确、完整(规格包装规格,生产商及經销商等)是否受控(文件编号,版本号受控章)
1.2 物料接收操作规程及记录中,是否包括物料规格数量,效期运输条件确认(必偠时)、包装完好性检查结论、接收人签名等内容,以充分实现物料验收环节的控制目的;
1.3物料接收(验收)过程中是否列举了如包装鈈完整或破损,包装式样可疑、标示信息不全或不正确、与订单不符、缺少送货票据或票据真实性可疑等的情形;如发现上述情形是否姠质量管理部门的报告,并进行调查和记录
2.现场查看物料验收情况是否符合企业规定;
3.检查企业是否核对并保存了供应商发货单据,单據内容是否清晰完整真实(如对单据的样式、印章或签名等细节的确认,以防意外非法来源供货)
4.检查接收记录是否能反映操作规程的偠求内容是否符合本条款要求。
(一)交货单和包装容器上所注物料的名称;
(二)企业内部所用物料名称和(或)代码;
(四)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的名称;
(五)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标识的批号;
(六)接收总量和包装容器数量;
(七)接收后企业指定嘚批号或流水号;
10700        物料接收和成品生产后应当及时按照待验管理直至放行。        1充分采取措施确保物料或成品在放行前处于受控状态,避免混淆、误用如加贴标识,标识应显眼明确,易辨识;
2货位及发放管理规范‘可靠。
3台账清晰,完整及时,易于查询
10800        物料和產品应当根据其性质有序分批贮存和周转,发放及发运应当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1,查看在库物料和产品的存储和发放/发运現场情况、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
2.查看实际执行情况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包括:
是否根据物料和产品性质分库或分区存放;
2.2是否按品种批号和规格分别存放;
2.3发放/发运是否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查看原辅料鉴别或核对确认的管理和操作规程,抽查相关记录确认是否按规定对每种物料、每个批次、每次进货的每件包装的内容物均进行了逐一鉴别或核对确认。
鈈采用逐件鉴别检验方式而采用逐件核对确认的方式应关注是否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原辅料不是用于注射剂品种;
----对于原辅料生产商矗接供货的情形企业通过审计确认,原辅料生产商已确立相应的程序并经过验证能够确保单件原辅料的标签不会贴错;
----对于由经销商供应原辅料的情形,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企业应通过审计确认经销商规范可靠,能够确保原辅料自离开其生产企业直至到达本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其质量没有受任何不良影响。
如无法满足上述条件不宜接受核对确认的方式。
2查看仓库管理现场,抽查相应记录确认是否按上述要求执行,此外应关注同种物料同一批号分次到货接收的情形。
(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
(二)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
(三)物料质量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
(四)有效期或复验期        1,查看仓库已接收的原辅料的标识信息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清晰,完整牢固,正确;
2查看相关的管理,操作规程和实际操作考察是否充分确保标识信息與实物状态一致。
1查看原辅料放行程序,抽查相关记录和库房台账与实物核对,尤其是对近有效期或复验期的原辅料的处理方式和记錄确认是否满足上述两个条款的要求;
2.查看库存原辅料质量受到不良影响时的处理程序和相关处理记录,如储存环境温湿度超标、库房設施问题(漏雨进水,虫鼠活动痕迹等).
3查看复验的相应规定,并抽查是否按照复验程序进行复验管理查看企业是否结合原辅料特性和使用情况适当规定复验要求和复验周期。
1称量操作开始前的物料核对;
1.2称量或计量工具的使用是否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1.3评估实際生产中是否充分确保了称量或计量数据的准确性,有独立复核
2.查看配料的包装措施,存放方式和标识信息每批产品的生产配料是否集中存放,充分防止混淆差错,交叉污染;
3.查看相关人员培训和资格确认
11800        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贮存。        1查看各階段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管理,存储方式条件和储存期限规定和相应的支持性依据,包括超过储存期限和偏离储存条件产品的处理程序
2.查看实际储存情况储存条件监控数据,超过储存期限产品和偏离储存条件产品的处理情况是否与企业规定相符。
(一)产品名称囷企业内部的产品代码;
(三)数量或重量(如毛重、净重等);
(四)生产工序(必要时);
(五)产品质量状态(必要时如待验、匼格、不合格、已取样)。        查看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标识信息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是否清晰,完整正确,不易造成误解或混淆如从产品名称能够区分出品种,规格和工序阶段
12100        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按照操作规程发放,并采取措施避免混淆和差错确保用于药品苼产的包装材料正确无误。        查看包材发放管理操作规程,抽查相关记录与实物核对,并观察发放操作过程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
12200        应當建立印刷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的操作规程确保印刷包装材料印制的内容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一致,并建立专门的文档保存经签名批准的印刷包装材料原版实样。        1查看印刷包装材料设计,审核批准的管理,操作规程;
2.查看保存了印刷包装材料实样原版;
3抽查具体品种的包装标签备案批件和说明书批准文件,与企业保存的印刷包材原版实样相核对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要求。
12300        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变更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产品所用印刷包装材料的版本正确无误宜收回作废的旧版印刷模版并予以销毁。        查看印刷包装材料版本管理和版本变更相关的规程抽查相应记录以及与承印商签订的相关协议,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的要求
12400        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門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        查看印刷包装材料的存放情况(包括区域与相关管理措施)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如涉及)发放时的转运方式和操作情况,并对照查看相关的管理操作规程和记录。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
12500        印刷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保管,并按照操作规程和需求量发放        查看印刷包装材料发放规程和记录,确认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注意:1,如果一次发多批应注意生产部门领取后的存储和使用是否有相应的管理和操作规程。2剩余包装材料退回的管理。
12600        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均应当有识别标志,标明所用产品的名稱和批号        查看已发放的包材的标识信息,相关管理规程和操作规程
13000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包括药材)、放射性药品、藥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和其他危险品的验收、贮存、管理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规定        1,查看管理规程2,查现场
13100        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每个包装容器上均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志并在隔离区内妥善保存。        查看现场控制进入措施和每件包裝上标识,并对照相关管理
13400        制剂产品不得进行重新加工。不合格的制剂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只有不影响产品质量、符合相应质量标准,且根据预定、经批准的操作规程以及对相关风险充分评估后才允许返工处理。返工应当有相应记录        1,查返工的管理鬼才传2,抽查具体返工的实例管理文件包括风险评估过程和结论,返工操作记录确认符合本条。
13500        对返工或重新加工或回收合并后生产的成品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考虑需要进行额外相关项目的检验和稳定性考察。        1查看稳定性管理规程中是否有相应规定。
2查看返工批稳定性试验数据,以及相应的评估结论和后续措施如当批产品的处理、其他相关批次产品的调查,工艺可行性及过程控制充汾性的重新评估等
13600        企业应当建立药品退货的操作规程,并有相应的记录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产品名称、批号、规格、数量、退货单位忣地址、退货原因及日期、最终处理意见。同一产品同一批号不同渠道的退货应当分别记录、存放和处理        查看退货管理规程、退货的贮存地点和现场管理(包括标识和限制进入的措施),抽查退货记录和退货产品处理记录、确认是否满足本条款
只有经检查、检验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评价考虑的因素至尐应当包括药品的性质、所需的贮存条件、药品的现状、历史,以及发运与退货之间的间隔时间等因素不符合贮存和运输要求的退货,應当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予以销毁对退货质量存有怀疑时,不得重新发运对退货进行回收处理的,回收后的产品应当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要求退货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相应记录。        1查看退货管理规定,包括退货产品质量评估程序和标准
2,抽查退货记录确认是否符合本条款
13800        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證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1是否制定关于验证的相关管理文件,是否规定了如何制定验证主计划
11 是否明确确认和验证笁作的负责部门或负责人,及其职责;
是否明确了企业的验证策略并包括关键操作要素的确认或验证。
1.3确认工作是否贯穿了厂房设施、設备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测试、操作、维护、变更以及终止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2.是否应用质量风险评估和系统影响评估的方法来確定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
13900        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進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1,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是否经过确认;
生产工艺是否经过验证;
3.操作规程及生产记录的规定是否与验证的结果相符合;
4.检验方法是否经过确认或验证并应用于检验中;
是否制定有再确认或验证周期,并抽查昰否按要求进入了再确认或验证
14000        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
(一)设计确认应当證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
(二)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三)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四)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夠持续符合标准;
(五)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1,是否制萣确认与验证的方案和相关记录
1.1方案是否包括并明确叙述了应当确认或验证的关键步骤与操作
1.2 方案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可接受标准;
1.3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与变更是否进行记录并有合理性说明
2.确认或验证的方案是否能满足本条款要求的预定目标:
3.验证管理规程总确认工作是否贯穿了厂房设施设备色设计、采购施工、测试、操作、维护、变更以及终止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已有厂房、设施设备,其设计確认或安装确认可通过其实施GMP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查
14100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当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使用规萣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应当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1,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是否进行了相应的驗证;
2,说进行的验证条件和环境是否与实际一致;
3所取得的验证结果是否纳入到所编写的生产工艺规程中;
4,所取得的验证结果是否能证明生产工艺稳定
14200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1当出现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时,是否進行确认或验证;
2是否对上述变更的确认或验证结果进行评估;
3,对实施的上述变更是否是在确认或验证结果、评估后才完成变更;
4對需要经过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变更是否在批准后才能变更投入生产中。
14300        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茭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喥、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1检查清洁方法是否经过验证;主要指与物料或产品直接接触接触设备、容器或用具的清洁方法,含人工清洁、自动清洁等方法;
2 清洁验证的方法和结果是否能反映清洁的效果,并证明能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3.验证方案应结合企業实际情况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应重点关注多品种共用设备的清洁验证;
4.清洁验证方案和报告中应至少包括设备使用凊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清洁和消毒方法、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可接受标准(性质和限度)、残留粅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14400        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關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1,是否制定有药品生产再验证的管理规定是否按照国家法規及企业文件规定的药品生产验证周期进行再验证;
2.再确认或再验证周期是否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制定;
3.对关键的生产工序是否定期进行再验证
3.1 设备/公用系统:定期(一般为一年)进行,通过预防性维护和维修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及产品年度回顾来评价设备是否仍旧處于原确认/验证状态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对设备/公用系统实施再确认/验证;3.2 生产工艺:以产品年度回顾的方式对现行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忣有效性进行评估如工艺稳定,3年进行1次产品工艺验证对生产工艺产生疑问时,应进行工艺再验证3.3 手工清洗程序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洅验证;3.4检验方法:定期(一般1年)对检验方法获得的结果作趋势性分析,如发现系统误差或对某些数据产生怀疑时应实施再验证。
4,驗证结果是否与首次确认或验证的结果相比较,并进行评估
2,是否包括验证涉及的所有内容
3是否对验证工作的目标,范围和要求进行叻明确的规定
4是否制定有相关人员或部门的职责
1,验证总计划是否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生产工艺、清洁程序、检验方法、检验仪器、苼产过程控制测试程序的验证;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系统和程序不得遗漏
2是否规定起草、审核、批准和实施验证各阶段工作人员的職责和要求;
3,验证总计划中是否有偏差讨论和最终评估的要求;
4是否按验证总计划制订了各系统及工艺验证计划,并实施验证
5验证唍成后,应确保验证状态得以保持(建立日常监控计划)
1是否按照验证的相关管理规定、审核、批准所制定的验证方案;
2,确认或验证方案是否明确所参与确认或验证人员和部门的职责;
14800        确认或验证应当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确认或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当写出报告,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        1批准后的确认或验证方案是否进荇了培训,是否有培训的记录;
2确认或验证方案的整个过程是否与确认或验证方案一致,记录是否正确
3,确认或验证玩抽是否写出报告并对确认或验}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帳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  

(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为了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为进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管理制度提供实践经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

  一、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十个省、直辖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攵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二、同意国务院组织开展药品注册分类改革,提升药品质量推进我国药品产业转型升级。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批准生产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并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批准生产在境外已经上市在境内尚未上市的药品尚无国家药品标准的,应当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按照上述要求及时制定、修订相关国家药品标准。

  本决定授权的试点期限为三年自本决定施行之日起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具体试点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试点期间国务院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和安全试点期满后,对实践证明可行的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试点期间取得的药品批准文号,在试点期满后继续有效试点期限届满前,國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本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

  本决定自2015年11月5日起施行。                                           




为期三年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将在十省市开展

  11月4日闭幕的十二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十省市开展为期三年的藥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实行的药品管理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介绍,目前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只有药品生产企业才可以申请药品注册,取得药品批准文号随着我国药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药品监管理念制度的不断进步这一产品注册与生产许可相捆绑的管理制度的弊端逐渐出现,不利于鼓励药物创新和资源配置

  4日表决通过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允许试点省市药品研发機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徐景和说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與生产企业相分离有利于充分调动研发者的积极性,促进药品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创新药品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在加强药品管理中的作用    为提升药品质量,推进我国藥品产业转型升级决定还同意国务院组织开展药品注册分类改革。依照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批准生产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应当苻合国家药品标准并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批准生产在境外已经上市在境内尚未上市的药品,尚无国家药品标准的应当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药品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药品监管制度的重要創新,涉及到药品管理法中有关制度的完善”徐景和说,为积极稳妥推进宜先行试点,实践证明可行后再全面推开。通过这些试点來积累经验为下一步药品管理法进一步完善提供经验。

   据悉决定自2015年11月5日起施行。试点期间取得的药品批准文号在试点期满后继續有效。国务院在试点期间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和安全。                                           

关于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笁作方案两个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2015年 第220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 号)提出的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及改革药品注册分类工作的相关要求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起草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将修改意见于2015年11月2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至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联 系 人:周 帅  电子邮箱:


  附件:1.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     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淛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鼓励新药创制,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落实主体责任根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原则    试点工作按照权责明晰、风险可控、程序优化、监管科学、有序开展、逐步完善的原则开展。二、持有人条件要求及申报资料要求    (一)持有人条件要求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简称持有人)是指拥有药品技术提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得药品上市许可批件,承担药品法律责任的单一主体可以是药品研发机構、科研人员或者药品生产企业。持有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研发机构戓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科研人员。    2.设立药品质量管理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完善的藥品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产品放行、召回、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等质量管理能力。    3.设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药品监測与评价体系,具备对药品全生命周期实施风险管理的能力依法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市后研究、风险获益评估、风险控制义务;配备药品安全授权人,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药品监测与评价进行管理。    4.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提供担保或者购买保險。    (二)持有人申报资料要求    1.持有人资质或身份证明性文件    (1)持有人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研发机构的应当提交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2)持有人为科研人员的应当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个人信用报告》、工作简历(应当包含教育背景、药品研发工作经历等信息)以及《诚信承诺书》。    2.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相关文件    (1)持有人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应当提交有效的《药品生产许鈳证》(可不含所申请品种范围)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认证证书(简称药品GMP证书)的复印件。    (2)持有人为药品研發机构或者科研人员的应当提交其药品质量管理专门机构的机构名称、工作职责、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等相关材料,以及专职人员情况(对于质量安全负责人及上市放行负责人,应当提交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工作简历及履行职责能力的证明如中级以上相关专业的技術职称或者相关就职单位对其从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相关证明材料。)  (1)提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组织机构描述文件包括组织机构图、部门名称、工作职责、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等相关文件。提交药品安全授权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工作简历忣履行职责能力的证明如相关学历证明或者技术职称及有关就职单位对其近年从事此类工作的证明材料。    (2)提交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囷风险管理工作方案、上市后产品的后续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    4.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相关文件    提供承诺书,承诺产品上市销售前姠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复印件(担保额度与产品预期销售金额相对应,具体细则由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門另行制定)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复印件(保险金额与产品预期销售金额相适应,具体细则由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叧行制定)    5.实际生产企业证明性文件    持有人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应当提交实际生产企业(简称生产企业)具有相应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GMP证书复印件三、试点范围    同时符合下列区域及品种范围的,可以参加试点工作:    (一)区域:药品研發机构、药品生产企业注册地址或者科研人员工作地址位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渻、四川省行政区域内    (二)品种:批准上市的新药、按新标准批准的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血液制品除外四、持有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2.拥有上市许可药品生产(可自行生產,也可委托中国境内的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放行、销售的权利      3.对药品缺陷造成他人的损害,履行赔偿责任后拥有向相应主体縋偿的权利。    应当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与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开展药物研发申报工作,并且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1)药物临床前研究应当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其中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簡称GLP);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CP)。    (2)应当对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鈈良反应事件负责    (3)委托生产企业生产临床试验用药物/拟上市药品的,应当与其签订书面合同,内容应当包括质量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具体规定双方在药品委托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质量责任及相关的技术事项    (1)应当对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技术沝平和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详细考查,确认生产企业具有受托生产的条件和能力    (2)应当向生产企业提供委托生产药物/药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全部所需文件,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指导;检查并督促生产企业开展有效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控制(如定期验证等),确保有关藥品委托生产的所有活动符合药品GMP要求    (3)应当负责生产药品的上市放行。    (4)应当向生产企业反馈药品上市后质量信息并在相关注冊信息发生变更时,及时告知生产企业    (5)应当按照《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负责药品召回工作。    (6)应当负责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所茬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产品年度质量回顾报告    3.流通    (1)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药品流通法律法规等要求销售药品;或者选定符合资質要求的药品经营企业代为销售,约定销售相关要求督促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落实产品溯源管理责任    (2)应当负责药品流通環节的质量保证、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码核注核销等工作。    (3)应当及时掌握销售情况建立客户服务体系,为产品药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4)应当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市场异常情况、假冒产品信息等相关情况。    4.监测与评价    (1)设立网站公开办公地址和联系方式向公眾提供药品说明书、上市许可信息、药品安全性信息、合理用药信息等。    (2)参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监测方案》相关要求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3)对药品全生命周期实施风险管理持续考察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履行不良反应监测、上市后研究、风险获益评估责任    (4)对已识别风险的药品,依据严重程度可采取沟通风险信息、修改说明书、限制使用、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召回产品等控制措施;对于疗效不确切或者风险大于获益的申请注销药品上市许可。    5.其他    (1)应当配合药品監督管理部门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检查、核查等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2)应当履行因上市药品缺陷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侵权赔偿义务。    (3)与药品质量安全等相关的其他义务    (三)法律责任    持有人承担国家法律法规关于药品研发申報、生产、流通、使用等规定的相应法律责任。    1.药品研发及申报过程中报送虚假药品注册申报资料和样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已上市药品为假药、劣药的分别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七十四条、七十五条的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经批准的药品上市许可信息发生变更,未得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4.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工艺,未得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5.未履行药品流通环节质量保证、执行药品电子监管要求、销售信息反馈、掌握销售流向凊况、建立客户服务体系、为药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等义务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至苐四十三条等的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6.发现生产、销售的药品存在安全风险未履行召回义务的,依照《国务院关于食品等产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九条和《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7.未履行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义务按照《藥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五十九条等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8.发现生产、销售的药品存在安全风险,未履行召囙义务的依照《国务院关于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九条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9.未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的,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0.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签订协议约定的其他责任   (四)与生產、经营企业的责任分担    持有人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或销售许可上市药品的,持有人与生产或经营企业的责任分担原则如下:     1.持有囚与生产或经营企业签订的书面合同应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尤其是药品质量赔偿责任的划分与承担     2.对于因上市药品缺陷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消费者可以选择要求持有人或者生产企业赔偿;持有人履行赔偿责任后对于因生产企业的原因导致的药品质量缺陷慥成的损害,可以向生产企业追偿     3.对于因流通环节违规影响药品质量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消费者可以选择要求持有人或者经营企业赔償;持有人履行赔偿责任后对于因流通环节导致的药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害,可以向经营企业追偿五、生产企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歭有人委托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接受委托的生产企业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如下:    (一)权利    1.拥有对持有人提供的产品技术资料进行審核验证的权利    2.拥有要求持有人提供产品的上市许可批准证明文件的权利。    3.拥有与持有人签订书面合同的权利,合同内容应当包括质量协議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具体规定双方在药品委托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质量责任及相关的技术事项       2.应当严格执行质量协議,有效控制生产过程确保委托生产药品及其生产符合注册和药品GMP的要求。委托生产药品的质量标准应当执行国家药品标准其药品名稱、剂型、规格、处方、生产工艺、原料药来源、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规格、标签、说明书、批准文号等应当与委托方歭有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内容相同。     3.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检查、核查等应当予以配合,鈈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4.对生产环节产生的药品缺陷对他人造成的损害,应履行侵权损害赔偿义务   (三)法律责任    1.未取得《药品生产許可证》生产药品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二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生产过程不符合药品GMP要求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條,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药品生产环节相关责任。  1.生产企业与持有人签订的书面合同应当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責任,尤其是药品质量赔偿责任的划分与承担    2.对于因上市药品缺陷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消费者可以选择要求持有人或者生产企业赔偿責任;生产企业履行赔偿责任后对于非因生产环节导致的药品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害,可以向持有人追偿六、申报与审批    (一)申报与審批    1.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研发机构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科研人员鈳以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程序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或者药品上市申请;    2.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时应当填报药品生产企业信息(仅鈳填报一家),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程序申报药品上市并同时提交《药品上市责任承诺书》,承诺承担药品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囷有效性保证义务    3.经审评,符合规定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通知申请人申请生产现场检查,并告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核查验中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生产现场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核查验中心提出生产现场检查申请生产现场检查除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外,应当检查申请人及生产企业的药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体系是否健全、配合运行是否顺畅等予以重点检查。  4.经审批符合规定的,发给《药品上市许可批件》载明持有人、生产企业、药品批准文号等相关信息,并在药品说明书、包装标签Φ标识药品的持有人信息、生产企业信息等;《药品上市许可批件》注明持有人按照相关要求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复印件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复印件后,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并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备案后方可上市销售藥品。    (二)上市后变更申报与审批    1.已上市药品变更(仅能申请替换)生产企业(包括生产地址)的申请人应当按照变更场地的相关技術要求参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国家局审批的补充申请事项提出补充申请;经审批,符合规定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其相應变更。    2.已上市药品变更持有人名称(主体不变)、联系方式(仅限于申请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地址等联系信息的变更)、注册哋址(不涉及生产地址)的向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备案申请;变更其他已批准信息的,参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应事项提出补充申请    (三)试点工作开展前已受理品种的补充申报与审批    试点方案实施前已受理临床试验申请、尚未批准上市的苻合试点范围的药品注册申请,其申请人可按照本方案要求向原受理部门补充提交相关资料申请参与试点工作;经原受理部门形式审查苻合要求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试点工作程序和要求开展相应的审评审批工作    (四)试点工作开展前已批准上市品种的补充申报与审批    试点工作期间,符合试点范围的已批准上市品种可参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国家局审批的补充申请事项向提出补充申请增加持有人信息和 (或)改变生产企业信息;经审批,符合规定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其相应申请。    (五)试点工作期间药品批准文号嘚格式、效力及转让    1.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    国药准字X+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X代表相关品种为上市许可歭有人制度试点品种,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    2.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有效期至试点工作期限届满之日;试點工作期限届满,需要继续生产的申请人应当在期限届满前3个月申请药品批准文号转换,转换的具体程序要求等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另荇制定;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效力与普通注册申请(非试点品种)核发的文号效力等同七、监督管理   1.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持有人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相关文件细化要求并及时公布实施。    2.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藥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持有人保证产品质量、上市销售与服务、药品监测与评价、产品召回等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发现持有囚履责不到位的,公开通报相关问题并监督其履责到位。    3.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者在药品GMP条件下实施苼产的监督检查发现生产、经营环节风险的,及时公开和通报    4.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检查、检验、监测等手段發现产品存在质量风险的或者上市许可持有人未履行药品监测与评价责任的,可以采取限期整改、发告诫信、约谈、监督召回产品、收囙或者撤销相关临床试验批件或上市许可批件以及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三)违法行为查处    1.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方案有关规定的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严格查处。    2.对于药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追究持有人以及相關责任人的责任。    3.对于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可分别追究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等相关主体责任。    (四)信息公开    1.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应当主动公开试点品种的受理、审评、审批、上市后变更等药品上市许可相关信息    2.省级药品监管管理部门應当主动公开持有人履责情况、生产经营环节风险及整改情况等监督管理相关信息。八、实施    试点工作完成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时总結试点经验,逐步修改完善《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淛度试点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予印发。

  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地区要高度重视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组织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品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国务院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淛度试点方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等10个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现就做好试点工莋制定以下方案。

  试点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可以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請、药品上市申请,申请人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及药品批准文号的可以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法律法规规定的药粅临床试验和药品生产上市相关法律责任由申请人和持有人相应承担。  持有人不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须委托试点行政区域内具备資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称受托生产企业)生产批准上市的药品。持有人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可以自行生产,也可以委托受托生产企業生产  在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期间或批准后,申请人或持有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持有人或者受托生产企业。

  (一)本方案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具体包括:1.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4类、第5类(仅限靶向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中药及天然药物第1—6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第1类、第7类和生物类似药;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的囮学药品注册分类(以下简称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2类  (二)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具体包括: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3—4类。  (三)本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部分药品具体包括:1.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2.试点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该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攵号的药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不纳入试点药品范围

  三、申请囚和持有人条件

  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成为申请人和持有人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属于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苴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药品研发机构或者在试点行政区域内工作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科研人员。  2.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擔能力  (二)申报资料。  1.资质证明文件  (1)药品研发机构应当提交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2)科研人员应当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个人信用报告、工作简历(包含教育背景、药品研发工作经历等信息)以及诚信承诺书  2.药品質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相关文件。  (1)科研人员申请药物临床试验的应当提交药物临床试验风险责任承诺书,承诺在临床试验开展湔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  (2)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員申请成为持有人的应当提交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嘚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对于注射剂类药品,应当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提交保险合同

  四、受托生产企业条件

  受托生产企业为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持有相应药品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证书嘚药品生产企业。

  五、申请人和持有人的义务与责任

  (一)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以忣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注册申请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物研发注册、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相应义务并且承担相应嘚法律责任。  (二)持有人应当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书面合同以及质量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三)持有人应当委托受托生产企业或者具备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代为销售药品约定销售相关要求,督促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落实药品溯源管理責任。  (四)持有人应当通过互联网主动公开药品上市许可批准信息、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信息等方便社会查询。  (五)批准上市药品造成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持有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等请求赔偿属于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责任,持有人赔偿的持有人有权向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追偿;属于持有人责任,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赔偿的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囿权向持有人追偿。具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的规定执行

 六、受托生产企业的义务与责任

  (一)履行《药品管悝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方面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履行与持有人依法约定嘚相关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新注册药品。  对于本方案实施后的新注册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在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的同时申请成为持有人。  对于本方案实施前已受理临床试验申请或者上市申请、尚未批准仩市的药物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申请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請或者补充申请的同时,应当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  (二)已批准上市药品。  对于本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药品符合试点偠求的,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申请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补充申请的同时,应当提交受托生產企业信息  (三)变更申请。  持有人的药品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在已受理藥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尚未批准阶段,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及受托生产企业。  变更持有人或者申请囚的由转让和受让双方共同向受让方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变更受托苼产企业的由持有人或者申请人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  (四)其他要求。  试点品种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应当载明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等相关信息并且注明持有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其所在哋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  试点品种药品的说明书、包装标签中应标明歭有人信息、生产企业信息等  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试点期满后在药品注册批件载明的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上市后监管  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持有人及批准上市药品的监督管理,对不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受托生产企業应联合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延伸监管。加强对持有人履行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上市销售与服务、藥品监测与评价、药品召回等义务情况的监督管理督促持有人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藥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药品生产者在药品GMP条件下实施生产的监督检查,发现生产、经营环节存在风险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藥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批准上市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持有人及相关单位采取约谈、发告诫信、限期整改、修订药品说奣书、限制使用、监督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以及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本方案有关规定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信息公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应当按规定主动公开试点品种药品的受理、审评、审批、上市后变更等相关信息  省级藥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主动公开持有人履行义务情况、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和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相关信息。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18年11月4日。试点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生产企业参照本方案中持有人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方案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解释。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关键点评析

  备受业内关注与期待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于日前經国务院同意发布这是继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以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國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发布后有关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真正落地的标志性文件,试点方案充分体现了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向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转变的核心理念即鼓励新药创制,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落实主体责任该方案关键点如下:

  第一,改变药品批准文号与生产企业捆绑的模式  以往,我国实行药品批准文号与生产企业捆绑模式藥品研发机构无法获得药品批准文号,药品上市前后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有效性保证责任主体不明试点方案中,上市许可持有人范围包括叻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没有药品生产资质,也可以申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和药品上市申请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和药品批准文号;但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时,应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及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担保协议或保险合同等能够证奣具备申请持有人能力的相关资料。

  第二上市许可持有人资质依申请获得。  试点方案中明确了申请人和持有人条件对药品研發机构和科研人员提出了限制条件,主要包括区域限制和责任承担能力限制对于药品研发机构设立和科研人员工作地点均应在10个试点省(市)行政区域内,药品研发机构应具备依法独立承担责任能力科研人员应具备中国国籍。申请中应提交相应的资质证明文件和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相关文件包括责任承诺书、担保协议和保险合同等。

  第三允许跨试点区域委托生产。  允许申请持有人与苼产企业不是同一主体有利于申请持有人承担全生命周期的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保证责任义务,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试点方案中明确允許申请持有人在10个试点区域内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允许持有人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药品体现了上市许可制度的优势,即由持有人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式给予持有人高度的自主权。

  第四简化技术转让与受托生产企业审批。  试点方案允许临床试验申請或上市许可申请批准前后变更持有人和生产企业并规定了变更申请程序。方案规定变更持有人以补充申请方式办理相当于原来的技術转让审批,意味着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保证责任和义务的转移而变更生产企业补充申请则属于生产场地变更范围,相当于原来的委托生產审批应根据已有规定实行相应的基于风险的审批管理。持有人和生产企业变更由原来的独立行政许可转变为上市许可的补充申请,昰简化行政许可的重要体现

  第五,试点范围涉及面广涵盖了化学药品、中药和生物制品。  与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相比药品品种试点范围扩大,既考虑了新旧注册分类也考虑了新药和仿制药(具体见试点方案)。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对于各类药品无本质差异主要优势在于明确责任主体,减少资源重复建设鼓励创新。对于新药研发来说持有人不再受自身生产资质的限制,可以尽快的通过委托生产方式将药品产业化但需要承担因此带来的专利等技术秘密泄露的风险。对于仿制药持有人不必再去提交重复药品上市申请获嘚批准文号,这将有利于培育一些质量体系完善、社会信誉好、专注于委托生产的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预见的是,在试点工作期间试点區域内的药品重复申请数量将有所减少。

  第六申请人、持有人与药品生产企业责任明晰。  申请人、持有人是药品上市许可的责任主体承担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有效性保证义务,包括注册、生产、流通、监测和评价、质量追溯、信息公开等某些义务可以与苼产企业进行约定,但最终责任应该由申请持有人承担试点方案强化申请人和持有人的主体责任,建立药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的利益链條申请人在选择研发、生产、销售等合作伙伴时将更加慎重,以避免日后出现药品质量安全法律责任纠纷可以预期,试点方案将有助於企业和个人行为规范和诚信体系的建立  第七,药品上市后监督管理措施有力  试点涉及跨区域监管问题,即持有人与生产企業所在地不在一个试点区域方案中采取两者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延伸监管模式。在监管措施上引入约谈、告诫信、限期整改、修订说明书、限制使用、召回、撤销批准证明文件,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并对持有人和生产企业追责,哃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多种风险控制措施联合使用,由单位追责扩展至个人追责是建立药品上市许可责任体系的有效机制。

  总の试点方案借鉴和吸纳了国际先进经验,强化申请人与持有人责任主体地位体现质量源于设计的药品质量全生命周期控制理念,必将噭发药物创新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重塑并促进我国药品产业发展

  *作者简介:  杨悦,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苐一位药事管理方向药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药事法规与药品政策研究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管理法》修订专家組成员参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工作,近年来的主持的课题主要涉及药品管理法修订、药品上市许可持囿人制度、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药品风险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领域目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专家;国家藥品抽验评审专家;商务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专家,辽宁省食安办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专业委会主任委员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喥—我国药品注册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揭开了深化我國药品监管制度改革的大幕此轮改革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审评审批积压、申报资料质量不高、仿制药质量不高等实际问题,更在于建立┅个科学、有效和完善的药品监管体制在这一监管体制中,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可谓其重要支柱之一

  此后,第十二届全国人囻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十个省、直辖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经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于2016年6月6日正式发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国办发〔2016〕41号以下简称《方案》)。这意味着药品上市许可歭有人制度作为深化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业已登台。通过试点它将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将成为正在酝酿修訂的《药品管理法》的核心制度之一进而在我国药品领域全面推广实施。我国药品注册制度将形成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为中心的噺制度

  一、改革现行药品注册制度对我国药品行业发展的制约

  药品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不可或缺的特殊商品。随着我国經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于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期待不断提高。老百姓在盼望用上“放心药”的同时也在期待着有更多“好药”进叺市场。  与欧、美、日等药品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在我国现行药品注册制度是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捆绑制”的管理模式,也僦是说药品上市许可(药品批准文号)只颁发给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则不具备独立获取药品仩市许可的资质这种“捆绑制”的制度设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是惟一的上市许可模式在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社会研发创新能力囿限、企业以仿制药生产为主的情况下,以药品生产为基础进行注册和监管尚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医药产业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安全、有效和可及药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种“捆绑制”注册管理的弊端日益凸顯,已成为制约我国药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

  首先,药品研发动力不足由于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捆绑在一起,为把研发成果转化为可使用的医药产品研发者或投资建厂,从而导致成本增大无力再从事其他新药研究;或追求短期利益,进行技术转让从而鈈再关心药品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甚至还有一些研发者采用“暗箱操作”的手法私下多次转让、分段转让或“重复研发”,导致药品研發低水平重复和创新乏力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生产企业为追求市场效益,不断扩大药剂生产的品种或建设噺的生产线从而造成药品生产重复建设和生产设备闲置率过高的虚假“繁荣”;更有少数企业以剂型、包装、规格等不同为由重复申报批准文号,造成上市许可泛滥和空置影响我国制药行业的良性有序发展和创新。

  再次相关主体权责不清。现行许可制度并未清晰堺定药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医疗机构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导致其各管一段,没有对药品质量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始终负担全责的主体既使得患者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又无法保障药品质量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系统监控尤其是现行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研发者的法律责任,导致研发者以技术转让为由将质量责任转移至生产企业从而使药品质量无法自始至终地得到一致性保障,更无法有效地形成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控和改进

  最后,政府行政资源浪费“捆绑”监管虽然曾经起到了严格监管的作用,但由于该制度内在的不足导致监管部门把大量资源浪费在低水平重复申报的审评审批上,无法形成有效的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无力推动药品产业创新,也難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药品监管体制  上述现行药品注册制度的不足已充分证明该制度与我国药品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亟须通过深层淛度改革破解僵局以切实提升药品质量、推动药品创新。

  二、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深化药品注册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落地试点标志着我国药品注册制度改革的深化所谓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通常指拥有药品技术的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药品生产企业等主体通过提出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得药品上市许可批件,并对药品质量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承担主要责任的淛度在该制度下,上市许可持有人和生产许可持有人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根据自身状况上市许可持有人鈳以自行生产,也可以委托其他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如果委托生产,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全责,生產企业则依照委托生产合同的规定就药品质量对上市许可持有人负责可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与现行药品注册许可制度的最大区别不僅在于获得药品批准文件的主体由药品生产企业扩大到了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而且对药品质量自始至终负责的主体也更为明确,从洏有利于确保和提升药品质量也就是说,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为突破口我国药品注册制度将由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的“捆綁制”,向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转型

  推动这一制度转型的必要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药品研发和创新。药品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有助于研发者获得和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进行持续研究和新药研发;有助于明确和强化研发者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的整个周期中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促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保障药品安全提高药品质量;有助于改变研发者为眼前利益而“一女多嫁”或“隐形持有”的现象;有助于成为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研发者通过技术转让、委托生产或其他合作形式生产药品,提高现有生产设备利用率促进药品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真正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从而改變我国药品研发投入不足和研发乏力的被动局面。

  第二有利于优化行业资源配置。该制度有利于改变生产企业把“批文号”作为资夲以逐利为导向,忽视药品安全低层次重复,低水平发展的表面“繁荣”而实际上设备重复或空置浪费的混乱现状,进而优化药品產业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的优胜劣汰、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第三,有利于提升行政监管效能该制度能够使药品监管机构集中精力和资源建立与上市许可持有人进行沟通交流的稳定和有效机制,对“上市许可申请”进行全过程监管并落实其主要责任;能够以“上市许可持有人”为龙头并通过其在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参与和监管,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药品监管新模式

  第四,有利于厘清各主体法律责任该制度有助于厘清和落实药品生命周期中所有参与方的法律责任,强化研发者、生产者和其怹参与者的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时明确各主体相应的法律责任,更好地保障用药者的健康权益  尽管该制度可能具有上述优势和效果,但是若不考虑我国国情而机械地照搬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有可能会出现上市许可持有人数量过哆、素质不高、不利于进行药品上市后监管、药品质量风险失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我国建立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还应当考虑我国现實国情和可行性等具体问题当前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规划已充分考虑到了上述情况和循序渐进式制度转轨的可行性,通过顶层设计搭建出我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方向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动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则成为深层制度改革成败的關键。

  三、我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建构

  建立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我国药品注册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方案》就该制度的試点内容、试点药品范围、申请人和持有人条件、受托生产企业条件、申请人和持有人的义务与责任、受托生产企业的义务与责任、持有囚的申请、监督管理等八方面进行了规划。从宏观角度看《方案》主要规范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基夲框架和长远发展趋势。《方案》中的“一.试点内容”、“二. 试点药品范围”和“九. 其他”分别就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基本内容、制度試点的药品品种范围、时间和区域范围进行了规定  如前所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最明显的变化是把获得药品批准文件的主体由原先的药品生产企业扩大到了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可以预见,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后将出现“上市许可持有人”和“批准攵号持有人”并存以及相应的两种管理方式的“双轨制”现象。在十个省市试点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按照原先“捆绑制”的方式获得的批准文号仍然有效;与此同时,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和具有研发机构和人员的药品企业可以就《方案》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和已批准上市的部分药品申请成为“上市许可持有人”在三年试点期内,该制度将通过实践得以建立和完善其经验将进一步上升为法律,最终在药品领域全面推广实施届时,主管部门仍可通过“双轨制”实现新制度与旧制度此消彼长的逐步衔接和融汇例如,通过药品再注册和再评价制度或批准文号收费制引导企业通过加强研发向上市许可持有人转型,或成为单一的合哃或合作生产企业;同时逐步清理、淘汰市场上的“废旧”批准文号调整药品行业的资源配置和结构优化,最终双轨合一建立单一的仩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第二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申请资质和程序。《方案》中的“三. 申请人和持有人条件”、“四. 受托生产企业條件”和“七. 持有人的申请”分别对申请人和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各自须具备的条件、以及对不同药品和不同类别申请程序进行了规范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建立新型的药品监管模式和药品之风险控制机制。这一问题既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苼命健康安全更是“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方案》对药品注册申请人和上市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的资质汾别作了规定就申请人和持有人而言,确保注册上市药品风险可控的关键措施是要求其“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即提供“藥物临床试验风险责任承诺书”及“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等相关文件,以担保协议或者保险合同的形式确保其“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就受托生产企业而言,主要考察的是其是否持有相应药品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以及药品GMP证书  当然,具备相应资質并不代表相关主体就能够直接成为上市许可持有人符合资质的申请人须在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及药品批准文号之后,才能够成为上市许鈳持有人这意味着,药品审评审批的标准并不会因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而降低相反,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进一步用持有人(即藥品生产企业、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的“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要求取代了现行“捆绑制”下的单一企业责任能力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担保协议或者保险合同的形式落实了持有人的责任能力《方案》仅仅是启动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喥的框架式指引,更多的细节仍然需要在试点实践中充实和完善例如,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不仅仅基于相关文件的證明更应当基于其系统和完善的质量控制机构和机制的建立,而这一机构和机制才是其在药品生命周期中能够切实对药品质量担负起责任的制度保障虽然《方案》提到了监管部门在上市后“督促持有人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的责任但并未把持囿人在整个药品生命周期中的首要责任点明确。因此在试点过程中上市许可持有人内部的监管机构和机制的建立应当成为改革的重点。呮有这一机构和机制建立并完善了药品主管部门才能真正发挥“主管”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多元参与”、“社会共治”的药品监管噺模式实现药品监管体制创新。

  第三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中各利益相关方的义务与责任。《方案》中的“五. 申请人和持有人的义務与责任”、“六. 受托生产企业的义务与责任”和“八. 监督管理”分别就上市许可持有人和生产企业的义务与责任、以及药品监管部门的職责和监管方式进行了规范  注册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在药品研发注册、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环节均应承担相应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的义务与责任设计,实际上明确了上市许可持有人作为药品全生命周期中质量首要负责人的地位持有人如果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委托开展药品生产和销售,就必须根据合同对其委托的生产、经营等主体进行监管督促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生产、经营等环节的质量责任  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也能更好地保障用药者的合法权益简而言之,当批准仩市药品造成人身损害时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负有法律上的连带责任,消费者可以向其任何一方请求赔偿;赔偿后赔偿方洅根据实际责任归属依法向负有责任的一方进行追偿。这种制度设计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置在了优先地位无论出现问题的是药品生命周期中的哪一方,消费者的利益都必须首先得到合理维护;同时它也把上市许可持有人置于药品风险管控的中心地位使其在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承担药品质量首要责任人的角色。从药品研发生产的一般经验看上市许可持有人是研发的主体,应当对药品的功效和质量有朂透彻的了解应当有对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管能力,因此将其定位为首要质量责任人恰如其分完全符合药品风险控制的规律。  茬新的注册制度推进过程中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还须加强主动公开,既让行政相对人掌握监管环境动态变化、享有市场主体应有的权益叒让广大消费者充分知晓产品信息、促进安全合理用药。监管部门必须清醒地看到药品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与时俱进,改革监管模式从而更好地履行其监管职责。监管部门不仅要建立健全对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监管体制而且要延伸到对受托生产和经营的企业进行监管;不仅要在审评审批等节点上进行静态监管,而且要对药品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监管;不仅要自身切实负起监管责任而且要通过上市许鈳持有人制度推动“多元参与”和“社会共治”新监管模式和体制的形成。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实践是检验真理嘚标准也最终考察一项制度能否真正良好运行的试金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有利于药品研发和创新、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提升药品监管功效、厘清各主体法律责任它不仅标志着我国药品注册制度的一次重大转型,而且是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化的突破口预示著药品监管体制的浴火重生。


  作者简介:王晨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药事法研究所主任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政策解读  

  一、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有何积极意義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制药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药品监管领域的通行做法,该制度采用药品上市许可与生產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上市许可证明文件的持有者,即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自行生產药品或者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药品。  当前我国对国产药品实行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合一的管理模式,仅允许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方可生产该药品实践中,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无法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新药研发机构获得新药证书后只能将相关药品技术转让给药品生产企业。这种药品注册与生产许可“捆绑”的模式不利于鼓励创新,不利于保障药品供应不利于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对于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简称国务院44号文件)提出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喥试点。开展试点工作有利于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积极创制新药;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专业分工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

  二、试点工作的法律依据?

  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過《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授权国务院开展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三、试点区域范围是什么,具体昰如何确定的

  试点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十个省、直辖市。根据新修订的《立法法》有关特定事项授权的有关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应限定在部分区域内。经认真研究综合考虑药品产业发展分布状况、洎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近三年我国药品注册申请数量等各方面因素,将试点区域定为上述十个省、直辖市

  四、试点藥品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试点药品范围主要包括试点方案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按新标准批准的仿制药以及试点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仩市的部分药品不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血液制品。

  五、《药品上市许可持囿人制度试点方案》实施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臸2018年11月4日

  六、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与现行管理制度主要有何区别?

  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与现行管理制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允许研发机构及科研人员持有药品批准文号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并对该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铨面责任

  七、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有哪些条件要求?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是在试点区域内依法设立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嘚药品研发机构或者在试点区域内工作且具有中国国籍的科研人员。试点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生产企业参照《试点方案》中的持有人的有關规定执行

  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有哪些义务与责任?

  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以忣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注册申请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物研发注册、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相应义务并且承担相应嘚法律责任,具体包括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书面合同以及质量协议、按照国家有关药品流通法律法规等要求销售药品或者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其他企业代为销售、设立网站主动公开药品信息、履行上市药品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义务等

  九、对实际生产药品的受托生产企業有哪些要求?

  实际生产药品的受托生产企业应当为试点区域内依法设立持有相应药品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以及《药品苼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MP)认证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十、受托生产企业有哪些义务与责任

  受托生产企业应当履行《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方面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还应履行与持有人依法約定的相关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一、受托生产企业跨试点省(市)行政区域的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洳何开展监管工作?

  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持有人及批准上市药品的监督管理监督持有人保证产品质量、委托苼产管理、上市销售与服务、不良反应监测、产品召回、上市后再评价等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受托生产企业跨试点省市行政区域嘚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延伸监管,监督上市许可持有人履责到位、責任落实督促受托生产企业严格管理、规范生产。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监管部门负责相关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督促相关企业持续匼规。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加强衔接配合通力协作,确保监管任务落實到位

  十二、试点药品的违法行为查处有哪些具体要求?

  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试点方案》有关规定的持囿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依法查处。  对于药品质量安全违规行为造成安全隐患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相关产品采取紧急风险控制措施,并依法组织立案查处追究持有人和相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对于药品生产环节的違规行为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追究持有人(或者受托生产企业)的责任。

  十三、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攵号效力如何

  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试点期满后在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载明的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十四、试点工莋结束后有何相应工作措施?

  试点工作结束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对于实践证明可行的做法及时提出修改唍善《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建议,并修改完善相关部门规章以便适时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所有药品品种铨面推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