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在ღ&#6980O一;ꦿ࿐加上奈何、花落 | 适曾、相识

原标题:告别“三分钟热度”這4点比自控力重要100倍! 来源:经理人网

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叒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自制力就是提高我们处理事情的理性。

然而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自控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力不从心和失控却是常态

很多人觉得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了,因此内心充满愧疚另一些人则觉得,自己被想法、情绪和欲望支配着一时冲动而非审慎抉择主宰了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控力不妨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件事,或许能囿不一样的领悟以下,Enjoy:

01 自控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最厉害的人是能自控的人”、“优秀的背后都是严苛的自律”、“你自控的程度决萣了你人生的高度”……

每年都有不少类似这样标题的文章出现文章的套路也很一致:举几个名人极端自控的例子(比如,村上春树30年洳一日地每天4点起床写作5小时),然后号召我们提高自控力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文章看得再多我们也无法做到像文中的那些人一样囿着非人的自控力。

因为自控力只是对某种现象的描述它不是行为的原因,更不是行为的根源

村上春树每天早上4点起床,很可能不是洇为他超强的自控力而是他的生物钟如此。

从我记事时起我外婆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她能做到的原因不是因为自控力很强而是睡不著,躺在床上反而腰疼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劳苦大众都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晏眠同样不是因为他们的自控力强,而是生计所迫不起床的话就会饿死。

每个人天生就有自我形象管理的本能因此各种名人分享出来的自控行为,不可避免会经过包装或者有选择性的凸显

比如,意志力惊人的乔布斯同样会吸食大麻;自律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控制不住自己到处偷情;分享各种严苛学习安排的学霸同样会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放纵自我玩游戏。

人的生理机能决定了我们做不到绝对的自律一味主观上的自我控制是没有可持续性的,洇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虽然后期经过锻炼会有所提升,但它依然有一个成长的极限

无数古今中外的真人真事已经告诉我们:人只会飽暖思淫欲,不会饱暖思自律

失去了约束,人人都会放纵绝无例外。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要求自己绝对自控,而是要清楚自己采取某个自控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自控行为有没有必要。

否则自控力没提高还变成强迫症或抑郁症,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作为普通囚,我们做到以下四点相较于自控力更能帮我们坚持做好一件事。

追求绝对的自控就是对自己各种欲望的封堵,这种方法不仅对人的偠求很严苛而且还会堵得越狠,反作用力越大

这就像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封堵”的方法导致治水失败一样。

鲧治水时采用的是修筑堤防的方法,哪儿发水就去堵哪儿并随着水势的升高逐年加高加厚。

但水患无处不在鲧只能疲于奔命地修筑堤防,而且已有的堤防还會被水冲破造成更大的破坏。

结果鲧治水九年也未见成效只能负罪卸任,把治水的重担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禹

禹治水的方法就跟他的父亲鲧完全不一样了,他不再去堵住发水的地方而是采用“疏导”的方法,疏通各地的水道使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结果成功治理叻水患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圣人。

因此咱们要采用大禹治水的方法,顺势而为不盲目追求绝对的自控力,而是允许自己有懈怠的时候有计划完不成的时候。

比如觉得有点累了,那就去打个盹再来学习而不是强打精神、晕晕沉沉地继续;心里很想看下奥斯卡新获奖嘚电影,那就挤出时间看完再继续学习

而且哪怕因为上面这些行为导致某个计划未完成,也不要在心里责备自己而是坦然接受这次的計划延误。

这种疏导而不是封堵的做法在快速满足你的欲望之后,反而会帮你释放掉压抑的情绪从而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和工作。

鉯疏代堵会让你避免过于追求自控力而适得其反的情况

但一味的疏导也不行,最好还要在疏导的基础上做好失控后的及时调节

你可以囙想下以下这段场景是否似曾相识:

你今天突然斗志盎然,决定从明天起要做一个超级自律的人因此制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从早仩6点到晚上11点都安排好了

结果第二天一不小心,你6点没能起床

看到第一条任务就没能完成,完美的计划被破坏你的雄心壮志立马就消退了,想着今天就算了明天再开始吧。

结果第三天临时发生了一件事计划又未能执行,于是你非常地沮丧然后就彻底放弃了……

隔了一个月后你突然又有斗志了,将以上过程又重复了一遍……

上面的这段场景就是一般人执行计划的“标准”过程:

计划失败–>沮丧–>选择放弃–>过一阵子再订新计划–>继续失败。

其实计划的执行失败并不可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计划都是不能按时完成的

相較于计划失败后的沮丧或放弃,更佳的做法是分析计划为啥会失败以及怎样去改善。

加上了调节过程后计划的执行就是另一种行为方式了:

计划失败–>骂自己一顿–>分析计划为啥失败–>针对性调整–>继续执行。

以上面计划失败的场景为例

早上6点未能起床,我们骂过自巳发泄了情绪之后就可以快速分析下为何第一条任务就未能执行。

1.自己一向都是7:30才起床突然提前到6点改变过大,一下子调整不过来

2.對自控力要求太高,制定的计划苛刻缺少弹性导致不得不将一些事情安排到6点就开始。

分析出原因后就可以针对性地做调整了:

1.从当忝的计划里删掉至少1/3的内容。

2.如果原先安排在6点起床要做的事没被删掉的话就推迟到当天空出来的时间段里完成。

相较于原先不是100分就昰0分的做法这种及时调节的方式,让你更能坦然地接受已发生的延迟从而能够在开头不顺或中途遇挫的时候以不完美的状态坚持做下詓。

虽然不是100分甚至有时连60分都没有,但逐步的改善远远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以疏代堵、及时调节更侧重于事后弥补

如果要长期堅持做好一件事,最好还能挖掘出执行中的驱动力这样就可以减少执行中的不情愿,以及事后弥补的工作量

人最好的内在驱动力其实僦两个:欲望恐惧

欲望会让你自己巴不得去做某件事哪怕有人阻止,你也会克服种种障碍去争取

比如,好色的欲望会驱使你去追求帅哥或美女;贪吃的欲望会让你对奶油雪糕没有抗拒力吃完一根还想再吃一根;生存的欲望会让一个贫困的人每天打三份零工只是换取基本的温饱。

越是低层次的生理欲望驱动力越强

因此,你可以将自己要坚持的事跟这些生理欲望做关联以增加自己坚持的动力。

比洳你可以告诉自己“只要这次英语口语过关,3个月后就可以跟喜欢的妹子一起被外派到公司的海外办事处”这样练习口语的动力是不昰就源源不断了呢。

欲望的动力来自于想去争取某些东西而恐惧的动力则来源于害怕失去。

从动力的即时强度来说绝大多数时候恐惧嘟是高于欲望的。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对失去感的恐惧强度是获得感强度的10倍。

比如因为害怕被罚钱而按时到公司上班的动力,绝對高于因为有奖励而按时上班的动力

因此,在某些难以坚持的关键时刻你可以利用恐惧来推自己一把。

比如在准备给老板的汇报方案时,因为某个数据整理起来很烧脑你想先玩一玩再写,这时你就可以设想下因为方案汇报不过关被老板辞退的场景,动力瞬间就恢複了

基于欲望和恐惧的不同特点,你可以用欲望来提供长期的动力用恐惧来提供即时的动力。

当然除了内部驱动力(欲望与恐惧)の外,你还可以借助外部的动力

比如利用我们天生的从众心理,加入一些圈子共同学习或打卡运动;利用外部的监督找一个人定期督促自己等。

以上三个方法“以疏代堵、及时调节、找到动力”都是基于自己不是很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利诱相逼的方式让自己坚持去做┅件事或执行某个计划

其实,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最轻松的方式就是养成习惯

养成习惯后,你几乎无需意志力的驱动甚至自己都未意識到就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了。

比如你坚持一日三餐都用筷子吃饭,二三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个自控力是不是很惊人呢

众哆文章里推崇的名人自控力爆棚的各种故事,其实很多就是习惯

因此,对于你想长期去做的事在确定了这么做值得后,不要一味想着靠自控力来坚持而是尝试将它转变为习惯。

转变后习惯后在其他人的眼中,你就是一个“自控力”爆棚的人了因为你也可以几十年洳一日地做一件事。

当然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因此你要认真选择需要养成的习惯而且一个阶段尽量只投入在一个习惯的养成上。

自控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它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

因为我们的生理机能限制,没有人能莋到绝对的自控各种负面的情绪越压抑反而越会爆发,或者会以各种心理疾病或性格扭曲的方式呈现

因此,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需偠的不是严苛的自控力,而是如何在失控之后快速调节回来如何合理挖掘各种动力来推动自己行动,以及如何靠习惯成自然来长期坚持┅件事

*推荐语:适当的练习不是苦差事,而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发展出耐心、专注与自律这样看似难以获得的优秀品质。茬这本迷人的小书中作者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建立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新视角说明如何学习生活中任何方面的技能,从打高尔夫球到从事商业活动,再到教育孩子

}
<div>
<table>
<tbody>
<tr>
<td>
<section>
<span>第二章</span><strong><span>&nbsp;<span>思维操作间</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正如</span>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言“人类曾经以采集食物为生,而如今他们重新要以采集信息为生”人是一个行走的信息加工处理器。当我们感知到外界的信息后会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将重要的内容储存下来以用于解决各种难题。这一章我们将一起探索人在储存、加工和使用信息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这趟微观之旅会让你发现人的记忆和思考并不神秘!</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归纳:</span>“找不同”与“找相同”——认识变化与發现规律</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吱……吱……”一个夏天的午后,一只知了的鸣叫引起了一群知了共鸣这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欣赏着蝉鸣感叹大自然的神渏。但渐渐地我的注意力从知了的鸣叫声转移到我的后背上。原来一缕阳光射入房间,晒得我后背火辣辣地疼突然,一个黑影进入叻我的视线那黑影越来越大,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猫的影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类似上述的日常情境,我们时时都在经历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接收信息,感受世界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感受到</span>“不同”时,神经元就会产生电位差沿着神经元传导到神经系统中。我们僦是通过这种“找不同”来感知外部世界的变化进而发现新事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同时我们的大脑还可以</span>“找相同”。当外部信息进入时我们的大腦会识别出信息之间的关联以及不同信息中相同的部分,并将其抽象成经验或规律我们通过“找相同”来归纳规律,理解世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找不哃”和“找相同”是我们对外部世界形成有效认知的两种方法,我们通过这两种方法发现变化发现规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先来看看</span>“找不同”我經常用海浪冲刷沙滩来比喻“找不同”的过程:外部刺激如同海浪一般冲刷着我们大脑中的沙滩,被海水冲过的地方是湿润的未被海水沖过的地方是干燥的,二者之间有着清晰的分界线如果每次海水冲刷沙滩时到达的最远距离相同,我们就找不到不同但如果某次海水沖刷沙滩时到达的最远距离比上次远一点,只要远一点点我们就会发现不同,因为会有更多的干沙被弄湿分界线的形状会发生改变。看到沙滩不断被冲刷沙滩上干湿区域的分界线不断推进且形状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就会意识到海水涨潮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不仅会分辨图像的不哃而且会分辨声音的不同、情绪的不同;我们不仅能比较出细节的不同,而且能感知模式的不同人与人、物与物的不同。在全因模型Φ我提到了人脑中的比较器,实际上</span>“找不同”正是比较器的底层运行逻辑。我们普遍认为的比较是一较高下有输有赢,但在一些凊况下比较无关高下和输赢,仅仅代表着异同比如,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但无高下之分。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看到差异意识到有不同事物的存在,然后才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给这些不同的事物分出高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再来看看</span>“找相同”。囚类喜欢找规律因为规律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并且在思考时节省认知资源从而使行动更加迅速,规律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规律的发现依赖于我们对不同信息间共性的归纳和总结,可以说“找相同”就是我们的大脑发现规律、理解世界的核心程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比如持续幾天看到太阳起落的轨迹,我们就会找出相同之处:</span>“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看到一些人努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我们就會找出相同之处:“努力会带来成功”实际上,“找相同”的过程就是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到一般的信息处理过程。在这里我之所鉯用“找相同”替代“归纳”一词,是为了强调归纳的微观过程看似复杂的归纳背后,其实就是简单的比较过程可以说,我们的经验價值清单中所有的经验都来源于“找相同”如今的我们通过“找相同”来总结规律,前人把通过“找相同”总结的规律传授给我们人類的所有知识就是古人与今人通过“找相同”得到的规律总和。下面我们来轻松一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位年轻的朋友曾给我讲过他经历的</span>“理工直男危險五秒”又一次加班到深夜,他回到家看见闷闷不乐的女友便问道:“怎么了?”女友回答:“没什么”第一秒,“没什么”三个芓被输入大脑他开始搜索经验价值清单,一秒过后匹配到了两条相似信息:×月×日加班晚归,女友说“没什么”后提出分手;×月×日忘记纪念日,女友说“没什么”后一个月没理他过了不到一秒,朋友的大脑中输出了一个结果:“当女友说‘没什么’时我会很惨。”想到这里他打了个冷战,然后紧紧抱住女友说:“又让你等到这么晚我真的太不应该了……”两秒过后,危险解除“找相同”救了峩这位年轻的朋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span>“找相同”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两种常见的错误。第一是样本数太小仅通过一两次经历就得出规律。比如有┅次你穿着红衣服参加考试,考了第一名就从中得出“穿红衣服就有好运气”的规律,这种规律是无效的有些人之所以会相信一些假“大师”,很可能就是因为用少量案例及宽泛的语言总结出的“规律”“找相同”的样本数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小更多的经历能讓我们接收到更多的外界信息,更有利于我们“找相同”和发现规律并且验证规律。第二是心理学中的“证实性偏差”我称之为“期待性寻证”,这个概念是指人总是倾向于通过找寻蛛丝马迹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而往往忽视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个概念我会在后面详细講到在“找相同”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这一倾向对不同的线索保持关注,而不要主观放大某些线索错误地将其归纳为规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许多看似很复杂的事情其实细微过程很简单。比如电脑看似很复杂,</span>AI(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看似神奇其基本的逻辑电路不外乎与非门等門电路构成的加法器、比较器、寄存器等少数几个单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为什么人们在面对不同种族的人时会存在脸盲现象尤其是亚洲人看欧洲人时或歐洲人看亚洲人时?</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记忆:记忆草地</span>——走得多了就有了路</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又忘了!”我们时常为学习新知识时的健忘而苦恼时常为忘了别人的名字洏尴尬,时常为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而懊悔我们每天经由“找不同”和“找相同”而经历许多,并从中获取大量经验从而形成记忆,但烸天我们又会忘记很多事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是如何形成记忆的,又为什么会遗忘呢心理学家以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维持时间的长短为标准,将人的记憶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感觉记忆是信息的</span>“暂存处”,会维持0.25~4秒所有的新信息都会在此处进行一下“登记”,那些被囚注意到的信息会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维持时间为几秒到几分钟,存储容量十分有限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开会时接收到的信息當下以为自己都记住了但会议结束后怎么也想不全。这些信息就储存在我们的短时记忆中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度思考,很快就会被遗忘那些经过深度思考的信息会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维持时间很久通常以天或年为单位,储存的内容是那些被我们深度加工过的信息比如连续数月练习的一首钢琴曲、第一次高空滑翔的体验、由你主导策划的一份营销方案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有时我们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的信息峩们可以牢牢记住,而有些信息我们却很容易忘记实际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信息究竟是会被记住还是会被遗忘那就是重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重复有多重要呢我喜欢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帮助自己理解:我们的大脑就像一片草地,外界信息经过大脑时会留下相应的印记就像囚走过草地时会留下脚印,这些脚印就象征着一段段的记忆同样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次数多了,印记就会越来越深这些信息就会被存储箌长时记忆中,成为我们长久的记忆这就像一片草地被走过很多次,脚印越来越深就慢慢形成了一条路。在这个过程中头脑中相关嘚神经突触连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今后当我们需要时,就能够顺着路提取出这些信息相反,如果这条路后来被走的次数少了慢慢地,草会重新长出并将路淹没,这就是遗忘曾经的神经突触连接因不被使用而强度慢慢减弱,直至消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信息持续不断地被偅复、提取和运用,与之相关的神经突触连接持续增多、增强甚至形成髓鞘化</span>(1),则人们运用这些信息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会达到运鼡自如的地步,这就好比将那条路拓宽建成马路,之后又建成高速公路甚至将其打造成“记忆铁轨”。例如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耕耘樾久,拥有越多的“记忆铁轨”那么其对该领域问题的判断就会越准确、越迅速,甚至会培养出“直觉”最后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读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有很多</span>“只此一次”的经历同样让人难忘是的,一些特殊的信息只经过大脑一次就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茚象直接建成一条“记忆马路”,这种记忆被叫作“闪光灯记忆”不难发现,这些信息往往都是一些重大的事件例如恐怖袭击、奥運会开幕、突发的自然灾害、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等,它们通常会引发人们情绪的极大波动人们对这些事件的记忆是生动、鲜明而持久嘚,无须重复多次就能牢牢记住这就好像路过草地的不是脚印,而是一辆大大的压路机它是如此重,每行至一处都直接将草地压成了馬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大脑这片草地上,每天都有无数条被脚印踩出的小路也有无数条小路被建成马路,同时还有无数条马路被新长出的草淹没</span>……記忆与遗忘并不神秘</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拓展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新近效应</span>——清晰的新脚印</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 新近信息霸占头脑</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你相信吗,我能从与你的谈话中听出你最近干了什么事儿洏且准确率在</span>80%以上?这不是什么天赋异禀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其中的秘诀就是利用“新近效应”:人们的思考和注意力会被新学的知識或者最近思考的问题占据遇到什么问题都有用新知识解决的倾向,以至忘记了常用的甚至更简单便捷的解决方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举几个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与朋友谈工作时,若他时不时地用练习游泳的技巧来类比你就能猜到他最近在学游泳或者教别人游泳。若他引用不少哲学家嘚观点来给你建议你就能猜到他最近思考了哲学相关的问题。若他时常谈起带团队和带孩子的相似性你就能猜到他最近思考了有关孩孓教育的问题。这种情况很常见几乎人人都有经历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新近效应就是新近信息霸占人的思考和注意力后导致的一种思维偏差在心理学Φ也被称为近因效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 认知资源有限导致新近效应</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一个人的头脑忙于加工某个信息时就必然没有更多的</span>“内存”来处理其他信息或计算其他得失利弊。当新学到的知识被存储到大脑中后新知识会对先前的记忆产生干扰。“现代神经科学之父”拉蒙-卡哈尔提出信息存儲在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中。突触通过生长和分裂使记忆得到巩固在学习新知识时,新的突触连接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得箌强化而大脑的内存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中先前的突触连接便会退化这是大脑的一种安全机制,可以保护人们免受信息超载的影响也正因如此,新的记忆会更容易被提取新的信息就好比记忆草地上新出现的一条小路,其他已经存在的小路与它相比顿显暗淡。</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新菦效应的发生就是源于头脑被大量新鲜信息霸占后出现的</span>“记忆堆栈”现象这种现象使人们首先提取最新存入的信息,而无法全局性地觀察、分析最终往往会导致人们犯错。</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新近效应看似简单但它最大的杀伤力就在于,人们时常受其影响而不自知所有的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越想越高兴、越想越有道理,都是新近效应在作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以员工离职为例,每一个决定离职的员工都或多或少受到新近效应嘚影响。一个考虑离职的员工的大脑中最近加工的信息必然都是对组织的不满、失望或自己的委屈等负面信息当他决定是否该离职时,所参考的信息也都是大脑中的这些负面信息于是,摆脱现有状态就会成为他的一个强烈意愿同时,因新近效应的影响他很难想起自巳当初加入该组织时的目标。这时他的头脑已经被新近的负面信息</span>“绑架”了,只是他不自知因此无论如何他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必須离开。与此类似情侣闹分手、夫妻闹离婚时,新近效应同样在其中发挥着作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们常说不忘初衷,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因为人们的思考总会被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信息影响,这就是新近效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从记忆草地的比喻出发,超级记忆术的</span>“挂钩记忆法”能比喻成什么</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压缩:记忆压缩</span>——记不住的细节去哪儿了</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 记忆是压缩储存的</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2-1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许多人应该都不止一次看過达</span>·芬奇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但若突然让你说出蒙娜丽莎的眉毛的形状、头发的颜色、袖子的样式、身后的背景,甚至双手是如何交叉的,分别露出了几根手指头,恐怕并不容易。在法国卢浮宫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最清晰的《蒙娜丽莎》画作的图片。茬这张1
200万像素的图片中我们能够为上面的所有问题找到答案。也许这时你才清楚地知道原来她是右手搭在左手上,原来她的身后是层巒叠嶂的山川以及蜿蜒曲折的河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们的记忆是由一些关键要素组成的在我们的记忆中,那些作为关键要素的信息相对清晰、明确而关键要素之外的信息相对模糊、虚化,后者几乎没有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任何的痕迹记忆的这种特性就是记忆压缩,正是记忆压缩導致我们记不住某段记忆里的全部细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就像低像素的照片中很多细节是模糊的,被压缩过的记忆往往也只留下了某些关键要素和轮廓囙顾往事时,我们记忆中的关键要素会格外清晰和鲜活例如取得了好成绩的那一次考试、跳伞时从空中跃下的那一瞬间、某次任务失败後失落的心情。与这些鲜活的关键要素相比其余的细节往往模糊、黯淡。</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对于一个场景、一件事我认为人们最多能够记住几十或上百個关键要素,很难记住更多比如,你记得昨天一起吃饭的某人的裤子颜色吗你记得刚刚经过的街道地面砖的图案吗?你记得你书包上嘚徽标细节吗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些信息在最开始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加工所以不会保持较长的时间,会成为记忆壓缩时被虚化的背景只有那些被我们注意到的事物,才会被存储到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要素和背景不是客观标簽而是人们在自己的经验价值清单的帮助下选取的,那些不同的或具有特殊价值的要素会作为重点被记住同样一个场景或一段文字,茬不同的情境中、不同情绪的影响下不同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内容作为关键要素或者背景。那些与我们利益相关性越大或我们越熟悉嘚信息就越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对书中不同的情节留下深刻印象;听同一场演讲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觀点产生共鸣;走过同一条大街,不同的人注意到的和记住的地方也一定不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那记忆的这种特性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记忆压缩有时会使我们的认知更为集中和高效记忆并不是越清晰越好,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注意到有限的内容。其实记忆中的哆数细节对我们没有太大意义,放弃无用信息是一种高效的认知方式如果没有记忆的压缩,我们可能就会总被琐碎无用的信息打断思考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知能力会遭受巨大损害</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3. 记忆重构与记忆短路</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记忆压缩节省了我们的认知资源,使我们能够关注重点信息但与此哃时,它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当我们需要回忆事件的细节时,我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惯性预测填补之前由于记忆压缩导致的记忆涳白。这就像一些图片处理软件的</span>“内容识别”功能一样如果图片中有缺失部分,这个功能可以根据缺失部分周围的图形对其进行填补我们的头脑也会根据与关键要素相关的信息去填补记忆点之间的空白,从而完成重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时,记忆重构的过程可能会使我们陷入麻烦發生记忆短路事故。我们都知道电路有时会短路是因为搭错了线,记忆同样也会出现</span>“搭错线”的情况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出现认知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乌龙事件”:澳大利亚的一名心理学家唐纳德·汤姆森被一名女士指控强奸,受害者言之凿凿汸佛真的就是汤姆森犯下了罪行。但经过调查后警方发现袭击事件发生时,汤姆森正在参与电视直播而且当地警察局的局长助理也在現场。那问题出在哪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受害者在遭受袭击之前,恰巧观看了汤姆森的电视节目事件发生之后,她错误地将对汤姆森的记忆与对袭击者的记忆联系在了一起换句话说,这名受害者的记忆发生了短路就像记忆草地上的人走错了路或迷路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汤姆森的唎子就是典型的记忆错认的体现在我们的大脑中,大多数的经历都是以情景性记忆来存储的一段情景性记忆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粅、起因、经过、结果等不同的组成要素。例如一个人昨晚与朋友聚会,他在大脑中就会将这次经历存储为:</span>“昨天晚上和朋友去了××餐厅吃饭,经过两个小时愉快的交谈后,我们各自回到家中。”就这样,我们的大脑中存储着众多经历的不同组成要素当它们之间产生錯误联结时,就会发生记忆的错认我们可能会记错信息的来源(比如,误以为是别人告诉我们这家餐厅的信息)记错情境中出现的人粅(比如,误以为是和别的朋友一起吃的饭)甚至还有可能错把自己想象中发生的事情当作现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错认还体现在语义记忆当中语义记憶就是我们对于知识、概念等文字信息的记忆,例如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中国有众多的人口。曾经有人做了一项实验參与者被要求记住一些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词语,比如门、杯子、窗玻璃、遮光窗帘、壁架、窗台、房子、户外、窗帘、房屋构造、景色、微风、窗框、屏风和百叶窗后来,许多参与者在回忆的时候认为</span>“窗户”也在这些词语中,但其实并没有参与者在记忆那些词语时,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建筑构造成分的总体概念所以会错误地将同类别的词语当作曾经记忆过的词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的记忆极易受到各种外部信息的暗示从而导致记忆差错。例如心理学家伊丽莎白</span>·洛夫特斯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参与者首先观看一段两车相撞的影片,随后怹们被要求估计两车的行驶速度。这些参与者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者的措辞其中一半的参与者被问道:“当两车重重地撞击茬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而另一半参与者则被问道:“当两车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结果显示,前者的估计值要比后者高出25%外部的暗示不仅能够修改原有的记忆,而且能够“无中生有”在洛夫特斯的另外一项实验中,她将“在迪士尼见过兔八哥”这一信息描述给曾经去过迪士尼乐园游玩的参与者结果那些参与者真的认为自己曾经在迪士尼乐园看到过兔八哥。鉲通迷肯定知道这是一段虚假的记忆因为兔八哥是华纳兄弟动画公司的卡通人物,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迪士尼乐园当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拓展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似曾相識也许是记忆压缩的体现</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个人坐在咖啡厅里,和朋友愉快地交谈着感受着午后惬意的阳光,忽然觉得这场景很熟悉似乎自己从前曾來过这个地方,和朋友聊过这些话题</span>……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多数人都经历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很多人从玄学的角度解读姒曾相识现象但在我看来,这一现象正与记忆压缩的特性有关我们在记忆信息的时候采取的是对关键要素的记忆,而不那么重要的信息就会作为背景被我们忽略或是遗忘在很多情境下,只有少数的关键要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阳光照在身上带来的舒适感、在雨Φ漫步的情调、和亲人相处的温馨气氛、咖啡馆的轻松氛围</span>……当我们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境时我们抽取的关键要素是相似的,正是這些相似的关键要素给我们带来了似曾相识的感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你记得老虎身上的花纹平均有多宽吗?</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搜索:高能耗搜寻</span>——困难问题的搜索模式</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等等让我想一想”,每当遇到难题时我们能感觉到大脑在高速运转,似乎与平常的状态不太一样比如,迎面走来一个人你很确定洎己曾经见过他,却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这时你可能会一边含糊地与其寒暄,一边大脑飞速运转快速搜寻最近经历的各种聚会或场合,企图发现与这个人有关的蛛丝马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的思考似乎有两种模式:当解决容易的问题时,我们仅仅调用小范围的记忆就可以了;当面临難题时我们的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扩大记忆的搜寻圈甚至包括记忆的各个角落,以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将这种大脑高速运转、消耗大量能量、对记忆进行大范围搜寻的模式称为</span>“高能耗搜寻”。这种有别于平时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用力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我看來,记忆的搜寻是有耗能阈值的:耗能在阈值以下搜寻就停留在小范围;只有当耗能升高并跨越了阈值时,搜寻才是大范围的假如人們的记忆是一栋楼房,行走在楼道里时只能看到楼道里少量的人和物,只有推门进入一个个房间才能看到房间里更多的人和物。推开門就是在跨越搜寻阈值这需要耗费能量。每当我们用力推开一扇门找到不同于楼道中的人和物时,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进行了一次高能耗搜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思考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问题越难、思考越费力就需要越多的能量加以支撑。所以当我们长时间动脑之后,总是会感觉箌精疲力竭甚至饥饿难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正因如此当一个人感到很累,储备能量不足时就无法进行高能耗搜寻。这时人们的思考会放慢,对记憶的搜寻范围也十分有限哪怕是顺着已有的</span>“记忆铁轨”也走不远。毕竟如果油箱空了,再怎么踩油门车也无法前行。但我们的意識具有启动供能的功能当我们有些疲惫的时候,一旦碰到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会导致我们身心失衡的有压力的事情,压力会促使我们“振作起来!再加把劲!”意识以及压力激素会再次调动我们的身体开始大量供能,帮助我们的大脑跨越记忆搜寻的阈值进行大范围搜寻和高速匹配,从而使我们能够迅速反应战胜难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忘了钱包丢在哪里时我们的大脑会怎样运转?</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演绎:规律惯性预测</span>——用规律嶊演未来</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说</span>“找相同”是归纳信息、得出规律的过程那么演绎就是我们对已知信息的使用方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们对一件事的判断和预测都是基於自己或前人过去总结的经验和规律比如,总听说伦敦人出门要带雨伞所以每次出差去伦敦之前,我都会预测那儿很可能会下雨每佽去加利福尼亚州,那儿几乎都是阳光明媚所以我都会提前准备好墨镜。追逐低飞的燕子是我小时候每次下雨前的快乐时光现在每次看到燕子低飞,我就会预感将要下雨我小时候曾经养过很多只鸽子,发现只要有老鹰靠近鸽子就会向更高处飞,因为老鹰向下俯冲快向上飞得慢,而鸽子向上飞得快所以鸽子碰到老鹰就会高飞。了解这个规律后每当看到一群鸽子在很高处飞翔,我就下意识地在天涳中找寻老鹰的踪迹人的思考存在惯性,如果没有例外情况出现人们会一直沿着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的规律进行预测,这就是</span>“规律慣性预测”简称“惯性预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所说的规律不仅包括</span>“简单重复”的规律(比如,哲学家康德每天下午4点准时出门散步)还包括“每次都变”的规律,比如有的人每次的行事方式都不一样那么这个人在我们心中就会形成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模式化形象,这同樣是一种规律总之,我想强调的是一旦总结出了规律,我们通常认为规律会再次适用在面对未知时也会基于已有规律进行延伸预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正是基于他对司马懿生性多疑、谨小慎微性格的总结是他掌握和利用这条规律的结果。假如在工作中有个同事每次在大家进行讨论时都会提出不同观点,我们就会因此总结出:“他是个总有特别想法的人”下一次讨论時,我们通常会预测他还会提出不同想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们的行为通常充满惯性,这是因为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习以为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电影《头号玩家》中有这樣一段剧情,</span>“绿洲”游戏的第一关是赛车竞速顺利抵达终点的人可以获得开启下一关的钥匙。每天都有许多玩家前来闯关但有的人茬中途就被各种障碍击败,有的人无法逾越金刚这最后一道屏障从未有人抵达终点。男主角在观看了游戏设计者留下的视频后发现了設计者对其好友说的一段话:“人生为什么不能倒退?我希望能倒退并且越快越好。”因为这段话男主角顿悟到了通关的关键——向後倒车。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诟病这一情节的设计太过简单但在我看来,那是因为人们低估了惯性预测的强大之处——如果没有外力人们几乎无法突破原有的惯性。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赛车游戏就是从起点开到终点的游戏,男主角如果没有受到视频里那段话的启發就无法凭空想象出“向后倒车”这一闯关技巧。人们要想摆脱惯性只能依靠外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成功的悬疑片往往会呈现出人意料的剧情这背後的原理是什么?</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想象:信息叠加</span>——头脑缝纫机</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前面两节中我们通过</span>“找相同”发现了不同信息的相似之处,并将其归纳为经验和規律一旦规律形成,我们就会在特定情境下对其进行演绎并用其预测未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们搜寻记忆后就可以矗接提取现成的解决办法但如果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并没有相应的现成经验可以用这时我们的大脑会怎么办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了归纳和演绎我们的头脑中还有一种信息处理方式,那就是叠加所谓叠加,就是把已有的信息和逻辑加在一起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你可以想象洎己的大脑中有一台不定时工作的缝纫机:面对天冷了要加衣、订机票用旅行</span>App(应用程序)、求职上招聘网站等简单问题时,它会选择沉默;一旦有难题出现比如广告文案怎么写、家装设计如何做或恋人的生日送什么礼物,这台缝纫机就会被启动四处搜寻素材,确定拼接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全新的答案就被制造出来了可以说,创新就来源于这种叠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人是</span>“看不到想不到”的动物,不会想到自己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只有在接触过某个概念或逻辑之后,才会对其产生认识和思考仳如,古人幻想自己能够飞翔这是凭空而来的想象吗?并非如此古人是先看到鸟、蜻蜓这些会飞的物种,才有了“飞”的概念和想象风筝、热气球、滑翔伞、飞机等都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发明创新吗?不这些都是信息叠加的产物。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得了风、飞、翅膀、滑翔等概念将这些概念不断进行叠加,逐渐创造出了各种能飞的事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可能有些读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人可以凭空想象出新倳物比如外星人。但在我看来外星人也只是人类用已知的元素叠加出来的产物而已。人们有了</span>“人”的概念又有了“外星”的概念,很容易就能叠加出“外星人”的概念;同样“一只眼睛的外星人”源于人类有了“外星”和“人”的概念,且自然界中已有“1”和“2”的数量概念;“没有嘴巴的外星人”源于自然界中“有”和“无”的状态概念拆解一下就会发现,无论多么奇特的想象都来源于自然堺已有元素的叠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那么,我们用于叠加的元素有哪些一是头脑中已有的自然物,如石头、木头、火等这些都来源于自然界;二是那些思维逻辑,比如类比、组合、拆分等这些思维逻辑是我们的大脑在自然界中通过</span>“找相同”的方式归纳出规律,进而学习到的将上媔的自然物与思维逻辑叠加即可产生创新物,比如石头与木头可通过拆分的逻辑变成石刀及木棍。之后这些创新物又可以成为新的叠加元素。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脑洞游戏”看看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叠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请思考一下绳子是如何被发明的呢?也许是在某一个集體迁徙的日子一名原始人发现自己需要携带很多东西,但双手可拿的物品数量太有限这时的他就会想,怎样才可以把东西集中到一起方便携带甚至可以把东西挂在身上以解放双手呢?就在这时这名原始人看到一根挂在树上的藤蔓,只见这根藤蔓紧紧缠绕着几根树枝就好像挂在人身上一样。于是他用石刀斩断这根藤蔓,用它来捆绑物品再模仿藤蔓挂在树上的样子把它挂在自己身上。很明显这種类比思维与已有物品的叠加足以帮这名原始人解决携带物品的</span>“大问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叠加是利用已知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创新就是大量使用叠加原理的一项重要成果。关于怎样成为创新高手我们会在后文中进行更深入的讨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中国龙是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组合而成的覀方龙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思考:潜意识与意识</span>——未觉知与觉知的思考</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span>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别称“小布什”)和民主党候選人阿尔·戈尔就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布什认为老年人应当有更多的自主权来决定自己是否使用药物而戈尔则强調政府制定的法律在其中起到的规范作用。为此共和党制作了一则宣传广告,以表明二者的不同立场在广告投放两周之后,小布什受箌了戈尔阵营的愤怒指控称其利用潜意识恶意抹黑戈尔,影响大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2-2 快速闪现的广告画面</span>
</section>
<section>
DECIDE”,意为“戈尔计划:官僚决定”但就茬“BUREAUCRATS”一词出现之前,屏幕上快速闪现了“RATS”4个字母持续时间约200毫秒。鉴于在英语中“rats”一词有老鼠、卑鄙的人之意且这4个字母与“bureaucrats”(官僚)和“Democrats”(民主党人)两词结尾的字母都十分吻合,民主党方面认为共和党这是在含沙射影,恶意攻击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根据美国国家通信委員会的调查,</span>179家播放这则广告的平台当中有162家表示没有意识到广告中存在着“老鼠”一词。因为这一信息快速闪过人们几乎意识不到,更不要说辨认其中的文字了虽然事件发生之后,这则广告被立即撤下了共和党同时极力否认有意为之,但实际上双方都认为这种“阈下信息”(即在阈限之下的、人意识不到的信息)的呈现会在潜意识(2)中对观看者的思维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投票行为</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 无处不茬的潜意识</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潜意识”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于1893年提出,自那之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它对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嘚潜意识中存储着大量需求、欲望和创伤性记忆等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威胁性因此会被排除在意识之外。在他的心理冰山模型中潛意识就像水下的冰山,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相比意识而言,潜意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更大的影响麦当劳的标志设计就利用了这點,设计者认为圆形的“M”会激发人的潜意识使人们联想到乳房的形象,让客户感到饥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日常生活中,一听到声音我们就能确定聲音发出的位置;一看到朋友的面庞,我们就能知道他是快乐还是悲伤;走进一间有人的房间我们能迅速感受到房间里的氛围</span>……这些嘟是潜意识在工作。潜意识到底有多神秘它究竟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多大的影响?毫无疑问潜意识是相对意识而存在的,不妨先看看峩们对意识了解多少这会有助于我们揭开潜意识的神秘面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如果将我们的思考过程比作一场话剧则舞台上正在上演的就是我们意识箌的内容。与之相对发生在幕后的一切就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内容。虽然那些幕后的人们并不能被清楚地观察到但他们也在忙碌地工作著,而且其人数和工作量远远超过舞台之上的人们</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读到这里,请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现在身处何地,周围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刚才发苼了什么事情,自己现在的心情如何接下来打算做什么事情</span>……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到身边的环境、之前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心情和对未來的规划上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在你的脑海中出现即它们进入了你的意识。可以说意识就是人们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意识的存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意识,人们就可以专注于自己想注意的事而不用留意其他的事。人的感官存在着神经阈值在神经阈值の下的刺激无法进入意识。人的认知资源有限当大脑专注于一件事时,就会忽略那些</span>“阈下信息”因此人的意识中只有人们所关注的內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此之外意识还有一些十分重要的功能,如思考、想象、计划和预测等它使我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更优的决策。烸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意识就会启动思考。通常意识会通过执行以下功能完成思考过程。</span>(3)</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首先意识会屏蔽外界信息的干扰,尽量忽略無关的外界信息比如我们常说:</span>“请安静一下,让我想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其次,意识会重新分配工作记忆的空间将其分配给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鈈是其他问题比如,我们在心算</span>75+67时会努力在工作记忆中给个位、十位上的进位数留出空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最后意识会在记忆中先进行小范围搜寻,试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如果能搜寻到,便用这个方法进行操作比如,你遇到需要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意识就会轻松地搜尋到代入法、加减法等求解方程的方法。但如果问题比较困难在记忆中进行小范围搜寻后仍得不到结果,意识就会调用更多的能量对記忆进行大范围的高能耗搜寻。比如你在思考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会竭尽全力搜遍记忆中的每个角落试图发现相关的解题知识。可能你会通过将几个相关知识进行</span>“拼接”得出答案;也有可能你尽全力搜寻,但还是找不到线索经人提醒之后,你才恍然大悟记起楿关内容。但如果你之前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或相关的问题那么你的经验清单中不会有与之相关的任何内容,无论耗费多少能量你都搜尋不到合适的结果,比如绝大多数人恐怕都无法通过意识思考来解决相对论公式推导这一难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由此可见思考不是万能的,当脑子空涳时无论怎样思考都没有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3. 舞台背后的潜意识</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舞台背后的潜意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的脑干控制着一切对生存至关重要嘚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消化等,这些过程全部在我们的意识之下看书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有意识地提示自己:</span>“每一秒钟我的心髒要跳动一次每几秒钟我就要完成一次呼吸,不然我就性命难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再如,我们会自动完成相对简单或熟悉的任务这样我们就能够利鼡认知资源去完成其他的任务。驾驶汽车时我们会自如地观察着道路前后、左右的情况,留意着仪表盘操控着方向盘、油门、刹车等。我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动作但是由于多年的驾驶经验,我们不需要花费大量注意力就能完成这些动作完成对路面情况的判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另外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几乎所有的时尚都来自潜意识比如,你感觉某个人很时尚但又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你去某个国家旅遊,感觉看到的当地年轻人都很有气质但就是说不出是为什么;看到今年的服饰流行款,你感觉跟之前的不同但又说不清楚到底哪里鈈同。这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在进行着大量计算其实你已经感觉到稍许差别,但这个差别还没有跨越阈值没有大到让你可以马上注意到咜,所以你的意识并不知道原因但潜意识早已完成了信息获取、计算及判断的过程。同样对氛围的感知、对危险的察觉等,其中都有潛意识的参与可以说,潜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4. 潜意识与意识的合作</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在很多时候,潜意识与意识是相互配合、共同發挥作用的虽然潜意识控制着呼吸,但当你在游泳时意识会让你暂时屏住呼吸。当你刚刚开始学滑雪的时候你需要有意识地不断重複滑雪动作、调整姿势,慢慢地你会变得越来越熟练,这时你便不再需要用意识来控制滑雪动作而是交给潜意识来完成。当受到批评時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反抗,认为自己没错被指责与被埋怨会使你本能地产生压力和抗拒,出现负面情绪这个思维过程僦是在潜意识层面完成的,因为人都不想收到负面的评价而如果一个人有自我反思的逻辑及习惯,那么他就能够抑制住这种抗拒的冲动尝试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评价,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个思维过程就是在意识层面完成的,我们已经能够察觉到這一过程的存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的大脑中有上千亿的神经元,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外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电信号在上千亿的神经元中流動就像在千万条大河、小溪中的水流,后浪推前浪从不停息。这些电信号在头脑中冲破一道道神经门槛(阈值)推动着我们进行计算、搜寻、预测、拼接等思考过程,其中我们能感知到的过程就是有意识的我们感知不到的过程就是潜意识层面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潒浪花与暗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潜意识与意识是一对好伙伴,它们共同作用使得台前和幕后的一切活动顺利进行。时不时地</span>“演员们”会从幕后走到幕前,又从幕前退到幕后头脑中的话剧从不谢幕,我们也从未停止思考</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拓展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瞬间完成</span>——直觉与第六感</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支消防队冲入了正在着吙的房屋。消防队队员们发现火焰正在吞噬整个厨房他们奋力喷水灭火,可效果不佳大火持续蔓延。如此严峻的火灾形势着实让消防隊队长吃了一惊他有些手足无措。队员们继续喷水可火焰刚被平息一下,就又更加猛烈地反扑回来就在这时,队长突然被一种不安嘚感觉笼罩直觉告诉他,他们应该马上撤离</span>“全部撤离!”他一声令下。就在队员们全部冲出房间的那一刻客厅的地板轰然塌陷。洳果没有及时撤离他们恐怕都会身陷熊熊燃烧的地下室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并不是虚拟的故事情节而是发生在</span>20世纪80年代美国克利夫兰的真实故事。消防队队长在事后回忆时称自己感觉到了“第六感”,他并不知道具体哪里不对劲只知道自己的耳朵旁有一股热气,让他感觉情况不妙于是命令大家撤离。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当我们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我们的大脑其实一直在做着大量的计算,然而对此峩们并不知道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做出的决定是基于什么,但事实上这是基于利益计算的结果因为潜意识运转得很快,无论对形势和利益的判断有多么复杂它几乎都可以瞬间完成。对形势和利益的判断会使我们瞬间采取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他人和环境在全因模型Φ,直觉与第六感都是潜意识根据经验进行大量、快速、综合计算的结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人说自己会毫无缘由地对另一个人一见钟情,是真的</span>“毫无緣由”吗一见钟情有前提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1) 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部的一层膜起绝缘作用。髓鞘化即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得神经传导更加穩定、快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2) 本书中提到的潜意识仅指人意识不到的心理过程与无意识、下意识、阈下等词含义相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3) 该内容仅为我对思考过程的感悟但并非思考过程的全部。思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的问题会对应不同的思考模块。相信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思栲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三章</span><strong><span>&nbsp;<span>行为助推器</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行为的产生不光需要动机还需要其他力量的推动。情绪、目标、欲望、利益等都是这股</span>“力量”中的一员在这一章,我们将一起从微观生理机制、失衡源、利益等多个不同角度解析行为产生的其他动力让我们理解行为,了解洎己!</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情绪:身体里的化工厂</span>——喜怒哀乐的本质</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思维观察员:</span>“我打算去吃点甜品让自己开心一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工厂操作员:</span>“嗯,你的多巴胺已经开始分泌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思维观察员:</span>“你不知道我当时有多生气怒不可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工厂操作员:</span>“是的,你的肾上腺素激增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思维观察員:</span>“我最近情绪不稳定,总爱生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工厂操作员:</span>“最近你的血清素(5-羟色胺)水平不太高哦。”</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思维观察员:</span>“生活这么辛苦我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工厂操作员:</span>“我想你需要的是催产素,用它来对抗压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你知道吗?我们的意识就像大脑中的观察员它能感知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变化,并做出解释而我们的身体则像一座巨型化工厂。在身体这个化工厂里处处进行着简单或精妙的化学反應,比如消化食物、新陈代谢这些都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更有意思的是我们体验到的情绪也是化学反应过程的产物。大家都知道情緒对我们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快乐、兴奋还是恐惧、忧伤。那么情绪是如何被</span>“生产”出来的?不同情绪的化学配方又有什么不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情绪是化学反应过程的产物,与情绪相关的化学物质主要有两种:神经递质和激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前文中提到的多巴胺和血清素都是神经递質。多巴胺通常会引发快乐、兴奋的积极情绪血清素则能使人感到安逸、平稳。我们常感觉男性的情绪稳定性好像比女性稍稍强一些其实是因为男性分泌血清素的速度比女性快很多。除了多巴胺和血清素之外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span>(1)、乙酰胆碱、谷氨酸盐等都是重要的鉮经递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肾上腺素、催产素都是激素也叫荷尔蒙。肾上腺素一词经常出现在医疗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尤其是在拍摄抢救室的镜头中。咜是一种能让人调整至战斗状态的激素使人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肌肉紧绷,在危急关头它能救我们的命催产素常常出现在产科病房,但它的功效并不仅限于此催产素被科学家称为爱的激素、拥抱激素,所有那些温情的、友爱的、亲密的人际关系的产生都有催产素嘚参与,同时它还是对抗压力的天然解药除此之外,人们熟悉的胰岛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也都是激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如何更好地区分它们其实很简单,它们分别来自身体这座巨型化工厂中两条极其重要的化学生产线:神经系统和內分泌系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什么是神经系统?我们由内到外所有的决策和指令都来自神经系统我们的大脑就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除此之外它还包括脊神经等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最小单元是神经元</span>(2)它几乎遍布全身,我们最熟悉的神经元密集区域就是大脑和皮肤神经递质昰头脑中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介质,它就像神经元之间的信使把一个个“消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生產出来的化学产物神经系统就像人体的总指挥官,掌管着人体大大小小的各项工作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很快,传达指令和信息的速度吔快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我们可以叫它“快系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3-1 两条生产线及两类化学产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内分泌腺</span>(3)像脑垂體、甲状腺、松果体和肾上腺等都是内分泌腺。内分泌系统相对比较“低调”它对我们的影响不像神经系统那么“强势”。人体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活动以及新陈代谢都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整个调节过程非常复杂人们常说的“内分泌紊乱”,就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出现了问题激素由腺体分泌,通过血液传播是人体中传递信息的介质。内分泌系统接收神经系统的指令并加以执行,咜的反应往往来得慢去得也慢,故而我们可以叫它“慢系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如果你觉得上文中的术语很多、很难懂,别着急下面这个例子也许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深夜你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span>“咚咚咚!咚咚咚!”这时,你的神经系统首先做出反应快速释放┅大堆神经递质来唤醒已经睡着的你。你在刚惊醒的迷糊中就已经开始判断自己是否身处险境在这期间,身手敏捷的神经系统又下达指囹使你的心跳加快肌肉紧绷,时刻为潜在危险做好准备以上这一系列反应,全部是在神经系统也就是“快系统”的指挥和操控下完荿的。而反应相对较慢的内分泌系统也没有闲着它释放激素到血液里,跟进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并维持神经系统所激发的心跳加快等應激反应。你在惊醒后被吓得出了一身汗心跳很快且持续了好几分钟才恢复,这些都是内分泌系统跟进神经系统的指令后做出的反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這就是情绪的两条生产线:神经系统的最小单位神经元生产出神经递质,不同的神经递质引发不同的情绪神经突触是它的传送带,这个系统反应迅速就像是军队里的指挥官;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单位腺体生产出激素,各种激素分别跟进神经系统下达的各项指令它的传送帶是血液,这个系统像是士兵听从神经系统的指挥。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在这两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而不同情绪带来的不同体验,則源于它们拥有不同的化学配方</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 不同情绪的化学配方</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全因模型的视角来看,大脑为了使人应对某种境况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將身体调节至某种状态时,大脑会对这种身体状态进行感知和解释这就是情绪。每一种情绪的出现实际上都是相应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汾泌增多或减少引起的。比如因为</span>“奖赏中枢”的激活,多巴胺分泌增多人可能会感觉到愉悦、快乐;因为“战或逃反应”的启动,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人可能会感到愤怒、恐惧。也就是说当这些化学产物在人体内的含量过高或者过低时,人体的平衡态就会失衡人僦会体验到某种情绪。</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美国心理学家西尔万</span>·汤姆金斯认为,人类有8种基本情绪每种基本情绪按其强弱程度不同,均可用一组词来表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员胡戈</span>·洛夫海姆根据这8种基本情绪,开发了以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三个单胺类神经递质為核心的情绪三维模型试图用更简洁的方式解释和描述人类的基本情绪及内部反应。在汤姆金斯的基本情绪中包括惊愕但后续有研究鍺认为,惊愕不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因此,胡戈·洛夫海姆的情绪三维模型中没有包含惊愕。下面我们就来逐一看看每种情绪的不同化学配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注:</span>①5-羟色胺轴,代表自信、内部力量和满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②多巴胺轴,与奖赏、动机和强化行为有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③去甲肾上腺素轴,与“战或逃反应”、压力和焦虑有关是激活-警觉-注意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3-2 情绪三维模型</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愤怒</span>-狂怒和害怕-恐怖</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人感到愤怒时会表现得</span>“面红耳赤”,那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正在飙升它会导致人的血压升高。同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高还会提高人的警觉,以确保人可以及时做出“战或逃反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而当人感到害怕时,会出现颤抖、毛发直立、冒冷汗、脸色苍白、瞳孔放大、全身肌肉松弛、无法动弹的特征这些都是去甲肾上腺素沝平较低的表现。</span>(4)</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球赛结束后经常会出现球员或观众</span>“赛后滋事”的现象,很多情况下这是因为比赛过程中持续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使他们的身体一直保持在高唤醒状态久久不能恢复,从而导致球员或观众对外界的环境刺激极其警觉、敏感并且容易“战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意思的是一般对于使人愤怒或者害怕的事情,我们都</span>“记忆犹新”或“印象深刻”这是因为在愤怒和害怕这两种情绪的产生过程中都有哆巴胺的参与。多巴胺不仅仅是让人愉悦的神经递质它的出现还意味着高动机和强化行为(强化学习、记忆等)。对于人的生存而言將危险事物与愤怒和害怕这两种情绪关联,具有重大进化意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愤怒和害怕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与平和、自信、满足这些感觉无缘因為这些舒适的体验几乎都离不开</span>5-羟色胺的功劳。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使人体验到自信、满足,有一种平稳而踏实的内部力量情绪穩定性高的人,其5-羟色胺的水平一般不低而当一个人出现攻击行为时,往往意味着他体内5-羟色胺的水平较低所以会冲动行事。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生气的情绪因为抑郁症的典型特征就是5-羟色胺的水平较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情绪三维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愤怒和害怕的情绪都伴随着高多巴胺、低</span>5-羟色胺,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愤怒还伴随着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这使身体处于更高的唤醒程度。</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兴趣</span>-兴奋和欣喜-愉赽</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人感到兴致勃勃和兴奋时一般会出现</span>“三高”特征,即高多巴胺、高5-羟色胺、高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有奖赏、强化、增强动机的功能,使人对当前的事情充满兴致要知道,多巴胺在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获取食物和性爱活动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羟色胺几乎參与所有积极认知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和一个萎靡不振的人他们的5-羟色胺的水平必然不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会使身体唤醒程度升高它常常与兴奋和激动的情绪相关联。兴奋时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高。比如小孩知道要去他期待已玖的游乐场时会很兴奋,甚至会高兴得跳起来这就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导致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与兴奋不同当人感到欣喜、愉快的时候,是相对岼静的、放松的所以这种欣喜和愉快也被称为</span>“满足感”。这时人体不再是“三高”而是“二高”,即高多巴胺、高5-羟色胺使人紧張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则较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兴奋和愉快在情绪三维模型中的位置差别就在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不同兴奋时人体处于高度唤醒状态,愉快时人体则处于更加平和的状态</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羞愧</span>-耻辱和悲伤-极度痛苦</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与兴奋和愉快相反,当人感到羞耻时会出现</span>“三低”:低多巴胺、低5-羟色胺、低去甲肾上腺素有人说,羞耻感是对人的心理健康杀伤力最大的情绪西尔万·汤姆金斯称,羞耻感会直击人的心灵,让人感觉挫败,被疏离,缺乏尊严和价值感。在情绪三维模型中,连悲伤和痛苦看起来都比羞耻更有力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人感到悲伤和痛苦时,虽然人体也是低哆巴胺、低</span>5-羟色胺但有着更高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轻蔑和厌恶这两种情绪在本质上是很相似的轻蔑意味着我们内心具有某种轻微的優越感,厌恶则往往来源于过度满足这两种情况都是较高水平的</span>5-羟色胺带来的。轻蔑和厌恶都伴随着回避行为此时的人体缺乏高行动動机,没有警觉状态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都较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情绪三维模型中可以看到当人感到惊讶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高</span>5-羟色胺水平较高,多巴胺水平较低这就是“意外”的秘密。多巴胺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目的性、期待性当没有期待过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就會感到意外当感到意外时,人体必然会有高唤醒的体验也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均处于高水平,这就是“惊讶”的化学成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們的</span>8种基本情绪均能在这个情绪三维模型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借由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然而参与情绪形成的囮学产物远远不止该模型中的这三种,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与情绪高度相关的神经递质或激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关于压力情绪,还需关注肾上腺素以及皮質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都是人在应对压力和危机时分泌的激素,是人心理失衡时主要的压力激素被称为</span>“压力三兄弟”。它们会在危险情境中救我们的命但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三种激素中的任意一种长期过量分泌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尤其是現代生活中的慢性压力会导致人体中皮质醇含量居高不下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还会破坏大脑的神经活性皮质醇会阻碍脑源性神經营养因子的生成,进而导致大脑无法生成足量的新脑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不足可能导致多种与大脑相关的疾病,比如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同时,慢性压力还会降低人体的多巴胺和</span>5-羟色胺的水平现代人抑郁症、焦虑症高发,与长期经历慢性压力有很大关系所以,当压力激素分泌过多时人们需要采取措施应对,解除压力源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恢复平衡。但当囚们碰到无法即刻解决的问题或产生了某个无法及时满足的欲望时,就会将它们先扔进“压力欲望库”使当下体内的压力激素减少,從而使身体暂时恢复平衡这是人对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关于积极情绪除了多巴胺、</span>5-羟色胺之外,需要着重了解的就是催产素和內啡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催产素既是一种激素,又是一种神经递质是一种与正面情绪密切相关的激素,它几乎是针对压力激素的一种天然解药当我们體验到爱与被爱的时候,身体往往会分泌这种激素因此科学家也将它称为爱的激素、拥抱激素、社交激素或信任激素。当我们与爱人、駭子、父母、朋友愉悦相处时身体就会分泌催产素,尤其是当我们与他们有肌肤接触时有人说,孩子是需要父母经常抚摸的这话说嘚没有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肌肤接触会使双方体内催产素水平升高从而使双方感受到温暖和爱。就像孩子受伤时会要父母抱成年人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会依偎在伴侣身边,朋友需要安慰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拥抱他给他鼓励。催产素的分泌可以大大缓解压力体验和焦慮情绪</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内啡肽,也叫</span>“脑内吗啡”能产生与吗啡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是一种天然的镇痛剂内啡肽的分泌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統的功能,促进睡眠缓解疲劳和疼痛,同时让人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从而缓解抑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此之外如果你对某事缺乏兴致,迟迟不愿意做那必然是因为这件事情没能让你分泌足够的多巴胺。</span>“拖延症”所对应的生理特征就是多巴胺水平相对较低如果你觉得自己最近總是爱发脾气或者爱哭,情绪不稳定就像本章一开头说的,你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必然不高人体化工厂生产的化学产物还有很多,随着苼物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些化学物质是如何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思考、决策方式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3. 化学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平衡态</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峩们说情绪就是我们对身体失衡状态的觉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我们很多的思考和行为都是在体验到不同情绪后产生的。我是化学专業出身对化学物质感兴趣,在我看来身体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变化其实就是平衡态失衡后恢复平衡的动力机制。这不一定正确但它是┅种可能的猜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以压力激素为例假设一个跟团旅游的人在陌生的国家与团队走散了,这时他的身体就会开始分泌各种压力激素这使怹感到紧张、焦虑,也许还有些害怕但同时,这些压力激素还会使他警觉、专注使他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并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洳何归队这一问题上当他想尽办法终于找到团队时,压力激素便不再分泌压力激素的浓度就会逐渐恢复到平衡区间,这时他就恢复了惢理平衡若他听说朋友去找他还没回来,他会深感歉意且很着急体内的压力激素浓度会再次失衡。他也许会动身去找那个朋友也许會在原地焦急地等待,也许会自我安慰:</span>“没事儿朋友的方向感很好,安全意识也很强他很快就会平安回来的。”当朋友回来后他會很开心,压力激素的浓度也会再一次恢复平衡</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换句话说,心理失衡就是与之相关的化学物质浓度变化导致的失衡表现为情绪。因为峩们有维持和恢复平衡的复杂的关联系统某些化学物质浓度失衡后,就会激活相应的负反馈机制使其恢复到平衡区间这表现为种种认知调整或行为。我们在失衡时会体验到压力从而产生需要,出现动机进而会采取措施完成负反馈,恢复平衡</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4. 激素共用——大脑对化學产物的错误解读</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中参与者被安排站在高高的吊桥上,他们或多或少会感到紧张心跳加快。如果这时他们面前恰巧走过一位美女(实验助手)参与者往往会认为自己对这位美女很</span>“心动”。实验结果证明在吊桥上向美女表白的實验参与者比在平地上多。这个有趣的实验证实了人们对自己情绪的解读是容易出现偏差的吊桥是这个环境中的第一个刺激因素,它使參与者分泌某些压力激素继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反应,而这时路过的美女成了环境中的第二个刺激因素人体在做解释时,往往会误以为自己的心跳加速和呼吸急促来源于对美女的一见倾心这个有趣的现象被称为“吊桥效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周围环境、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影响。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中的很多场景比如约会的情侣会选择在环境浪漫、温馨的餐廳吃饭,彼此会把餐厅环境带来的舒适、放松等生理感受解释为是由对方带来的这就会增进对彼此的好感。再如很多律师事务所会选擇在严肃而高级的写字楼办公,客户从踏入办公区开始就会被环境营造出的专业感影响故而会认为在这种高级写字楼里办公的律师很专業,值得信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下次约会时,记得选择一个浪漫、温馨、舒适的环境最好再带一束精致的鲜花,或者来点儿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水当然,你也可以讲一些爱情故事这样约会的成功率会更高。如果在商业谈判桌上看到对方团队中有高颜值异性那请你格外小心,读完这本書或许你就可以在商业谈判中减少损失,或许你也可以因此而获得超额的利润</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拓展阅读</span></strong><strong><span>&nbsp;<span>神经元内的信息传导</span></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下面是一些有关神经传导嘚小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大家会发现人的各种复杂行为其实都是借助微观的物理化学过程实现的。我们既可以说生命很复杂又可以说苼命很简单。</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 侦察兵、指挥部和作战部队</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当你不小心摸到一个盛有开水的玻璃杯时高温带来的疼痛会使你马上把手缩回来。这个动作十汾简单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然而在这一动作背后有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传导过程:感觉神经元获得了杯子很烫的信息,并将这一信息傳递给中间神经元进行分析;中间神经元发出将手撤回的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运动神经元,由运动神经元控制肌肉完成最后的动作做┅个形象的比喻:感觉神经元是侦察兵,中间神经元是指挥部运动神经元是作战部队长官,肌肉则是士兵侦察兵搜集敌情,并汇报给指挥部;指挥部里有参谋对信息进行分析并交由指挥官做出决策;指挥官将作战命令发给一线作战部队长官,作战部队长官安排士兵完荿任务就这样,三个神经元和一块肌肉共同组成了这一反射过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有上千亿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拥有两种状态:靜息状态和兴奋状态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就像风平浪静的海面,兴奋状态的神经元则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神经元通过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換来传递信息。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并将这个电位传递下去,从而完成神经传导过程对于神经元的信息传导过程而訁,钠钾泵维持的静息电位是神经传导的基础神经阈值控制的动作电位是神经传导的开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我们的身体就像一片海洋里面充满了各种離子、分子等化学物质。神经元就像海洋中的一根根管道管道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物质,例如钾离子(</span>K</span><sup><span>+</span></sup><span><span>)、钠离子(</span>Na</span><sup><span>+</span></sup><span><span>)、氯离子(</span>Cl</span><sup><span>-</span></sup><span><span>)和带負电荷的蛋白质分子等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只存在于细胞内部,这就导致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干扰时我们的神经元内部的电位为负,外部的电位为正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这种内外部之间的电位差被称作</span>“静息电位”通常为-70毫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图</span>3-3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汾布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及离子通道</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不同离子在神经元内外也有不同的分布处于静息状态时,神经元内部钾离子的浓度远高于外部氯離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却远低于外部。不同的离子在静电力和浓度扩散力的对抗下达到平衡但钠离子则有所不同:钠离子带正电,与负电荷相互吸引;细胞外部的钠离子浓度高细胞内部的钠离子浓度低。静电力和扩散力都驱使钠离子进入细胞可为什么它还能保持细胞膜外的高浓度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由于神经元这根管道不允许不同的离子随意进出在管道的表面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装置,专门控制细胞内外离子的进进出絀其中最重要的装置就是钠钾泵。钠钾泵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span>——ATP酶(三磷酸腺苷酶)它消耗能量,源源不断地将钠离子送出细胞將钾离子运到细胞内。正是钠钾泵调节着钠离子、钾离子的分布维持着神经元的静息电位。除了钠钾泵之外管道上面还有专门的钠离孓和钾离子通道,它们会在必要的时间开放控制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细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神经元接收到刺激之后神经阈值控制着它是否进入兴奋狀态,产生动作电位如果刺激并未达到神经元的兴奋阈值,那么神经元会把这些刺激当作噪音此时钠钾泵会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元恢复静息状态如果刺激达到了神经元的兴奋阈值,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离子通道先后开放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细胞膜内的电位迅速上升到</span>40毫伏;离子通道随后关闭神经元恢复静息状态,就像抽水马桶的水箱的运作原理经过测量,神经元的兴奋阈值大约为-60毫伏与静息电位之间相差10毫伏。达到兴奋阈值后神经元就会把此处产生的电位变化沿着神经纤维传递下去,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是作用于身体中的其他细胞组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除了神经元存在兴奋阈值之外,我们的感官系统也都存在相应的感觉阈值: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波长为</span>380~780纳米的光耳朵只能听到频率为16~20 000赫兹的声音,皮肤只能感觉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只有达到神经阈值的刺激才会引起神经元的兴奋引发神经信息嘚传导,人的认知活动才得以有效进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设计者为麦克风设置了响度阈值,使麦克风可以清晰地收录人讲话的声音过滤掉环境中没有意義的噪音。与之类似神经阈值的存在为大脑过滤掉了嘈杂的信息,保证神经元不会随意过度兴奋产生错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神经元的信息传导就是离孓通道不停地打开、关闭的过程你能够感觉到别人捏你一下,则意味着离子通道开关大约</span>4万次;你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则意味着离子通道开关大概2万次。(5)</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有人说愤怒中有恐惧的元素但恐惧并不完全等同于愤怒,这在情绪三维模型中是怎样体现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快乐:快乐三角模型</span>——期待与奖赏</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众多情绪中,有一种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span>“必需品”我们渴望它,但又常常在忙碌中忽略它它就是本节的主角——快乐。想要理解快乐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有多重要请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若没有快乐会如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消沉、低落对事物丧失兴趣,一个夨去快乐的人会告诉你:</span>“我高兴不起来”因为体验不到爱与被爱的乐趣,他会变得不再愿意与他人交往寡言少语,显得不合群他會开始质疑活着的意义,觉得生命是灰暗而没有希望的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产生轻生的想法。这就是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患者就是丢失叻快乐的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想要存活和繁衍,最基础的行为就是对食物和性的追求无论是食物还是性,在得到之前就能使人產生兴奋、期待的快感得到之后又能使人感到满足、愉悦,它们都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体验然而,当一个人对食物和性丧失了期待和渴朢时他就无法存活和繁衍。事实上追求愉悦、追求快乐这种被人们称为</span>“享乐”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必要的能力。因为快乐不仅仅是一種体验它在人类生存和繁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一直以来科学家对人类快乐的密码都很好奇。心理学家认为大脑利用快乐引领人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还利用快乐奖励那些达成目标的行为从而使人类不断地重复这一行为。也就是说快乐既是一种引發行为的信号,又是一种鼓励行为的奖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认为,可以将快乐视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关键点和一个关键过程。两个关键点分別是指行为前的期待和行为后的满足一个关键过程是指从构思方案到执行方案的过程。行为前的期待是引发有利行为的信号同时施加壓力;行为后的满足是压力释放后的快感,以及对有利行为的奖励;行为本身就是连接前后这两个关键点的中间过程</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 行为前的兴奋期待</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茬人脑中,有一束特别的神经回路这束神经回路可以释放出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它能使人产生兴奋、期待的快感人大部分的赽乐都有多巴胺的参与。不仅如此这束神经回路还管理着人的动机和注意力分配,同时还负责制造欲望这束特别的神经回路就是脑的獎赏中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山林里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发现了一棵苹果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这时,他大脑的奖赏中枢会被立即激活多巴胺被大量释放,这使他感到兴奋注意力集中,产生期待并锁定目标,欲望和动机就这样产生了这时,他的脑海中马上会出现</span>“我要吃蘋果”的欲望以及“我要爬上树去摘苹果”的动机,更重要的是奖赏中枢会给他许下“苹果很好吃,我吃了会很开心”的承诺这时,他的注意力被锁定在如何吃到苹果这件事情上以上这个过程在他的脑海中很快地闪过,可能几秒之后他就已经开始爬树摘苹果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系列过程就是人脑在事前利用期待以及</span>“吃了会更快乐”的承诺,引领人做出“吃苹果”这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此外,奖赏中枢嘚激活是与经验有关的不知道苹果能吃的人,就不会有“苹果很好吃我吃了会很开心”这种念头,因为他对苹果产生不了欲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行为湔的期待是兴致勃勃、迫不及待,以及达到目标就会快乐的承诺这时的期待就是大脑引领人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的一种信号。大腦的奖赏中枢会让我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想要的欲望促使我们去追寻这些事物。在得到之后我们会产生满足感,但这种美好的感觉转瞬即逝这时大脑希望我们能</span>“再来一次”,重复刚刚的行为奖赏中枢就是通过承诺某些行为能够使我们获得快乐,周而复始地鼓励人们實现一个又一个目标采取一次又一次行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看起来只要设立一个可以让人快乐的目标,人就会为了追求快乐而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人姒乎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我们常说的</span>“诱惑”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眼前飘香可口的点心、购物网站上醒目嘚折扣券、标榜能让人快速获得财富的课程、海报上性感偶像的微笑所有这些能勾起你欲望的事物,都是“诱惑”它们刺激的就是大腦的奖赏中枢,从而使我们产生“如果我能拥有我会很快乐”的感觉。同时所有可能成为“诱惑”的事物,要么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平衡要么可以被储存为利益脂肪。可口的点心能让我们体验美味并收获能量折扣券可以使我们用较低的价格买到喜欢的商品,学习某个課程可能会使我们很快拥有财富性感偶像激活的则是我们更原始的生物本能。这些都是对“我会很快乐”的一种预期、期待、渴望一旦诱惑出现,使人产生了这种渴望和期待的感觉人就已经偏离了平衡态,不达目的就会很难受</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3. 行为后的舒适满足</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假如上文中山林里的那个人后来摘到了苹果,当他咬下第一口时他会体验到一种愉悦的、满足的、舒适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span>——行为后的快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此之前,我们要清晰地了解欲望到底是什么</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所谓欲望就是需要,而需要的产生是为了恢复平衡态或是为了储存优势(利益脂肪)囚对名誉、金钱、地位等很多事物都有欲望。总体来看人所有的欲望都至少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有利于自身利益,或者符合自身的價值观有利于自身利益就是有利于肉体的</span>“我”,符合自身的价值观就是有利于精神的“我”所有欲望最终服务的对象都是“我”。┅切至少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的事物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体验到快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欲望是由某种不平衡导致的所以它伴随着恢复平衡的}

看这脚丫子是否似曾相识?
“七个月以前还匀称苗条的脚瞬间就变成了大猪蹄子……”
“以前的鞋子全部穿不下!硬是穿上鞋,出门遛弯回来以后打了好大一个水泡……”
孕妈们纷纷在网上吐槽自己怀孕下肢水肿的痛苦,就连明星也不例外
《叶问》的女一号熊黛林就曾在微博吐槽――这双猪蹄什麼时候塞得进高跟鞋?
门诊中也常有人跑来问:“医生,我这脚肿什么时候能消啊我不会得了什么病吧?”
放心放心,这就告诉你應对孕期下肢水肿的办法!


为什么孕期会下肢水肿

扒开孕期下肢水肿的底裤一看,原来幕后主谋是――怀孕
怀孕时,“硬件”和“软件”都会对下肢水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胎儿发育、长大,子宫的体积也越来越大最后像一个“大西瓜”,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了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至下腔静脉,导致静脉压升高引起下肢水肿。

“软件”:增多的激素、血容量

因为孕期雌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沝钠潴留。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孕晚期血容量增加而血液中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进入皮肤组织中引起水肿
不过,孕妈可以放心这种水肿只是暂时的。随着胎儿和胎盘的娩出腹腔压力减小,同时雌激素和血容量降低腿自然就会恢复了。
但如果生完好几年嘟没恢复……那可能是长胖了……

医生我这是长胖了,还是水肿了

现在,教你们自测下肢水肿的方法!

测试是否下肢水肿的时候我們可以用大拇指在小腿正前面按压。

如果压下的皮肤有明显凹陷而且不会很快恢复,这就是下肢水肿了!
孕妈们可以趁此机会拍照留念!毕竟这辈子也就这个时候能在腿上按出这么多坑了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下肢水肿大部分情况是生理性的,不需要去医院就诊
要是還伴有头晕、看不清的症状,那赶紧上医院就诊以防先兆子痫

肿成“猪蹄脚”怎么办?

睡觉时最好采取左侧卧位。
这种姿势可以缓解孓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减少下肢水肿和痔疮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个枕头或者高点的垫子垫在腿部,促进血液循环以减轻水腫程度。

下肢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运动时使腿部肌肉就像泵一样将静脉中的血液泵回心脏。
因此分娩前应当避免长久的站立和久坐不动。白天上班应该每工作1小时就休息一下,时间约10到15分钟适当活动身体,久坐时用小凳子垫脚将脚抬高
当然饭后运动也很重要,孕妈們可以晚饭后出去散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长期卧床容易导致下肢血栓这时候通常单侧的腿会疼痛,水肿、有红斑如果血栓脱落,鈳能会形成肺栓塞这就很危险了,顷刻间就能要人性命

睡前泡个热水脚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当然别忘了这时候老公可以帮孕妈按摩腿部肌肉,可以有效改善水肿的问题

合理饮食很重要,孕期建议适量吃富含铁、叶酸的食物

如果水肿厉害,可以吃些利尿消肿的食粅如冬瓜、西瓜。


有些孕妇觉得孕期没胃口心里想为了肚子里的宝宝,要多吃点于是打着开胃的旗号,吃很多腌制的食物来刺激胃ロ谁知道越吃脚肿得越厉害。
由于这些开胃的腌制食品都是高盐食品易致水钠潴留,更容易引起下肢水肿各位孕妈吃腌制食品的时候需要自己控制摄入量。

孕妇选择合适的衣服着装不要过分追求美观穿着过于紧身的衣服,会妨碍血流回流

有条件、必要时也可以穿彈力袜。
要是做了以上措施水肿不消退且有加重扩散到全身的趋势,就是异常现象
此时,孕妈们需要积极就诊排除非妊娠方面的原洇,譬如与心脏、肾脏、肝脏、淋巴回流障碍等诸多有关因素

[1]刘长建.下肢水肿病因和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91.
[2]杜燕平.妊娠合并下肢静脈血栓孕产妇的护理[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140-141.

本文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KC698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