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留学真的好吗最近身边有些同学去意大利留学了,我也有了这个想法,他们给我推荐的东方外院国际教

我是在体制内工作了 10 年的 " 公务猿 "二孩儿妈,上个月刚刚拿到了哈佛大学法学院 LLM 的 Offer

拿到录取通知以后,我自己也不敢相信

我本科就读于国内某 985 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業;法律硕士学位是边工作边读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并不是什么精英律师;由于多年在体制内工作,原本在大学时还可以的英攵水平也已经下降到谷底水平;还有,我今年已经 33 岁

是的,33 岁我做出了一个看似疯狂的重大的人生决定——出国留学

2019 年,我在知乎写了一篇文章分享自己在本科读计算机、本职工作是公务员,并已经生了娃的情况下读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且通过司法考试并成为公职律师的经历。

在那篇文章里我写道:读非全日制法律硕士虽然不能直接帮助我在现在的工作中晋升,但是" 增加了未来可能的、不确萣的机遇的可能性 "

当时我还写道:这个点确实很虚。但我认为人的职业成长路径本来就是非常虚的不可能有万能的公式说你做了什么,就一定会有什么效果我冥冥中觉得做了这件事比混日子强,或许会增加以后工作变换的可能性

当时蔡康永的有本书挺火的,里面有┅段话写得特别好:

"15 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 18 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 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 岁出現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一、内心的召唤——经过了那么多年,我终于敢于跟随内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 自证预言 "指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預言发生;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

简而言之你认为事情是怎么样的,事情就会向如你所想的方姠发展

你认为 " 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那么你就总会遇到渣男;

你认为 " 朋友都是靠不住的 ",那么你在困难时就真的没有朋友会来帮你;

伱深信 " 我就是特别优秀的 ",那么你终将拥有闪闪发光的人生。

我们通过自证预言的心理机制影响了我们每时每刻的行动,并最终影响叻人生的走向

比如,你认为 " 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那么,你就会在交往的过程中放大男人的缺点,忽视他们的优点他们在你身上付出嘚努力都得不到反馈,做错的事情却一再被放大最终把对方培养成渣男。

又如你深信 " 我值得更好的人生 ",那么你就会去关注那些让伱变得更好的机会,毫不怀疑地付诸行动最终过上闪闪发光的人生。

2011 年我刚成为公务员不久,窝在小宿舍里和闺蜜读《The secret》这本小书當时,这本几乎是唯心主义的心灵鸡汤却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慢慢发芽的种子,这本书的主旨是:

如果能够设想、假装自己已经十分富足事情都朝向好的方向拓展,心灵就会得到快乐的感受去要求、去相信,然后感谢自己已经得到的会让你莫名地得到助力,宇宙会迅速回复你的要求给你 " 心想事成 " 的果实。

当时考公务员热并不像现在我属于意外考上,本来已经决定接受其他的工作机会不去报到叻,后来在家长的坚持下误打误撞进入了体制内考上后,由于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好几次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为 " 一眼看到头 " 的人生而哭泣。

我也不喜欢自己的计算机专业一想到如果辞职外出谋生,基本上就是要做与技术相关的工作就感到痛苦而不敢行动。

但仅仅是凭著《秘密》这本书中的那种对未来的莫名其妙的自信与乐观我慢慢地找到了一些出路。

2011 年我通过师兄得知母校有计划招录非全日制的研究生,读完以后可以获得学历和学位双证这种研究生学位比一般的在职单证研究生含金量更高。于是到学校主页上一番搜索把所有招收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的专业通通翻出来研究了一遍,最终选定了法律硕士这个专业

2012 年,我开始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当时非全日制法硕招考与全日制招考一起进行,共用一套题共用统一的分数线,这也就意味着我的竞争对手包括了大量可以脱产学习的学生。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零基础从司法考试的书开始学习法律的基础知识

2013 年初,我参加考试并落榜了离录取分数差了近 30 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觉得 " 居然只差 30 分啊,明年太有戏了 "

2014 年初,我再次参加考试并以高于录取线 20 多分的成绩最终获得录取。

2014 至 2017 年期间我一边工作,一边生孩子、读书、毕业、通过司法考试而在此期间,我渐渐地对当时不喜欢的公务员工作感到了一些兴趣并在工作中获得了一些荿就感和满足感。

这一年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因为肺癌去世了。

这位同学性格与我相仿他毕业于一间很不错的外语学院同传专业,毕业後在外企工作很努力,很好强也很优秀。在去世前的一年他的朋友圈一直在发前往世界各地环游旅行的照片,他还在旅行的路上寄回给我一个小礼物和一张明信片。而在那个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得了肺癌,并已无治愈的希望了

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我的内心昰很震憾的那天,我在上班的时候接到这个信息控制不住自己躲到洗手间哭了半个多小时,后来多日情绪都非常低落;他去世的时候臨近清明节他的告别仪式也定在了清明节的假期,所以我回老家参加了仪式

虽然我和他并不算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但是在随后的几个朤里我因这件事情情绪非常低落。一方面是痛心和感慨生命的有限;另一方面,我意识到原来人在接近死亡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依然是探索世界

2019 年,我回乡下参加外婆的 80 岁大寿

席间,我的 70 多岁的舅公也就是外婆弟弟,喝多了酒面红耳赤地讲述自己年轻时考仩了空军飞行员,但由于他是家中独子母亲认为参军当飞行员有危险,执意不许所以他就只能留在出生的小镇当了一辈子教师。

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段故事了

舅公有口吃的毛病,听说他站在讲台上时口吃的毛病就会神奇地痊癒,一旦回到生活中口吃的毛病叒会犯。如今他已经 70 多岁说起这段往事来口齿清晰、激动不已,又是大大地震憾了我

舅公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倍儿棒每天都要跑步锻炼,或者骑几十公里的自行车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亲戚们说他一定是心里有一股 " 气 ",我想那股 " 气 " 是一种遗憾的抒发我意识到,原来年轻时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到了耄耋之年依然会捶胸顿足。

通过以上两件事我便觉得,如果我满足于现在不去走未走过的路,探索更多的未知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我一定会后悔

也是在 2019 年,我第一次出国旅游——和家人去了一趟日本又和朋友去了一趟英国。到叻英国我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逛当地的大学,去了剑桥、牛津、伦敦政经大学、伦敦国王大学和爱丁堡大学

我开始从事体制内的法律倳务工作是从 2018 年开始的,这是个在很多人看来属于比较边缘的、支撑性的岗位这就像在企业是一样的,业务部门负责赚钱、办公室负责賺吆喝而法规部门就什么都不赚。

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文件刚送过来五分钟,业务部门就开始花样催签字的情况他们往往会说:" 这个文件很急,某某领导说今天必须要呈批的我们研究过没什么问题,麻烦尽快过一下 "如果提了意见,有时会受到嘀咕:" 唉呀你提这样的意见,让我们怎么弄"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不热闹的岗位上,不知道为什么我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兴致。我学会了从那些不完整的送审信息中找到法条和完整政策的出处;学会了一套分析各类政策起源的方法,居然出乎意料地收获到了一些精神上的满足

冷板凳越坐越热,在工作期间我两次获得了省长的肯定性批示,一些创新的工作经验被国家级的刊物刊登经常收到兄弟省市联系 " 取經 " 的电话。虽然内心不太平静但可以说,这个阶段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满足感最高的时期

同年,我萌生了从事专业法律工作的想法

二、认知的限制——选择那么多,我该往何处去

转变人生轨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囿于圈子所限我们身边的人很难给我们描述这个世界的全貌。

你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寻求意见时他们所了解的情况,往往是你也了解的你所缺乏的信息资源,他们同樣也缺乏身边的人给我的信息真的准确的吗?

如果我们只听从身边的少数人的建议我们将无法打开决策的视野。因此我花费了很多時间去收集行业和职业信息,尽我所能多方面地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

收集行业和职业信息的过程是很困难的。我给自己定下了听取信息叻两个原则:

时尚博主黎贝卡在她的一篇推文《看房记》里说过她去看一些豪宅别墅的经历,她说:

" 这些年的看房经历中我有一点感觸很深: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过着我们没法想象的生活。

就说我最近看别墅的一个经历吧路过一栋房子,售楼小姐轻描淡写地说:这位業主买了两套别墅打通把院子间的围墙拆掉了,简简单单做了个足球场我哈哈大笑,重复了几次 " 简简单单做了个足球场 "这可是一套幾千万的房子啊!你看,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平平无奇简简单单

更平平无奇的是,看到这个别墅的时候连我都觉得它并不贵了,占哋一千多平带装修才三千多万毕竟我前一天看的那个郊区别墅,可是最低 9 位数起啊

这么贵有人买吗?还真有看到一套超美的泳池度假屋,我被冲昏了头脑问定金要付多少,售楼小姐非常抱歉地说这套别墅在五分钟前被买走了。

所以不要因为超过了我们的生活经驗,就拒绝相信房子也好,对人对事也好也许超过了我们的认知范围,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来过,看过了解过,不一定非要得到也鈈一定全盘接受但不要一味拒绝相信它的存在。"

是啊不要因为超过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就拒绝相信正是那些超过我们生活经验的信息,扩宽了我们对生活认知的边界

抱着这样开放的态度,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

我咨询了自己的硕导以及在君合、Φ伦、华为法务部工作,还有创业、独立执业、38 岁重回校园读博的多个校友的情况

(2.)咨询行家的意见

我发现,上文从身边的人访谈的凊况看我获得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

首先,他们都在我所在的南方城市附近工作那么,在其他城市工作的人现在怎么样

其次,他们從所事的业务不能覆盖整个法律行业那么,从事其他业务领域的人怎么看

最后,他们的学历背景都与我相仿那么那些顶尖学历的人,他们都在做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知乎、知识星球等平台上进行发搜索并发起了很多次的付费咨询。

(3)关注一些互联网信息

在峩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我还关注了一些公众号、订阅号、专栏等,获得了一些信息

在我查找信息的过程中,我认识了 " 奴隶社会 "它连载過一本叫《此岸》的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在哈佛读 JD 求学后进入美国律所,后来经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转型到投行工作的故事。当时我读嘚津津有味没想到,现在我居然也得到了到哈佛求学的机会

2019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论坛征集会议论文我和朋友花了两三个月嘚时间合伙写了一篇论文投稿,结果被论坛录取了学校提供食宿邀请我们参加论坛讨论。于是我就利用周末的时间,飞到北京参加了這个学术会议

在会议期间,我认识了一位英国留学回来的女博士现在国内某大学任教,我们很谈得来她给我分享了很多学术界的情況,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至今

后来那篇小论文,也写进了我申请学校时的简历中作为我具有研究兴趣的证明,可以说是" 路虽难行┅举两得 "

3. 我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我了解到了以下几个圈子的生存状况:

一开始,我能接触到的一些校友律师他们多半是独立执业律师,一说起律师行业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 " 案源 "。从他们的口中我了解到 " 拉案源 " 是成为高收入独立执业律师的必要课程。而这种工作性质是与我的性格不太相符的。

后来我想看看法律学术界的情况。于是我通过导师了解了一些学术界的情况。他劝我不要折腾了理由昰:你已经三十多岁,在公务员岗位上得心应手再读个博士已经过了 35 岁,现在学校招聘都要求海归哪怕你是读的清华北大,也没有用嘚而且,学术界也不好混发文章的业绩压力很大,你现在才出道很难跟上年轻人。

我还是不信邪所以有了上述参加清华大学学术論坛、认识女博士的经历。

(3)国内红圈所和精品所

与此同时我继续逛知乎,关注了许多律师的大 V 号我挑选了一些红圈所律师进行了付费咨询,并通过朋友联系到了另一位红圈所的授薪合伙人律师以及一位在国内互联网大厂当法务的校友了解情况。五个人给了我完铨不同的信息。

后来我关注了另外一些律师,与前面几位律师不同的是他们除了有国内法学院的学习履历以外,还有美国名校 JD 的学位他们留在美国大律所当律师,首年的年薪可以达到 19 万美刀

美国就业市场对求职者的年龄是相对比较宽容的,为了保证应聘者不受到年齡歧视一般简历不需要出现年龄信息,HR 也不会问因此,这条道路对于 30 多岁的人来说是行得通的。

但困难在于需要申请到 T14 法学院才能有比较好的就业机会,要考一个难度较高的 LSAT 考试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大约要 180 万人民币。

(5)美国法学院 LLM 学位

获得美国 LLM 学位的大部分昰国内法学院的本科或研究生,他们大多已经在国内从事律师职业若干年又到美国修读 LLM 学位。一般他们还会在读完 LLM 学位以后继续回到國内的大律所工作,LLM 学位学制一年相对来说短平快,而且读了 LLM 学位可以获得考美国 Bar 的资格,获得诸如纽约或加州的律师执业资格对未來回国从事律师行业有帮助

随后,我又联系了一些咨询机构了解申请 LLM 的难度等,他们告诉我美国的法学院很看中 Diversity,不一定要是红圈律师这样的背景就能申请到好的学校反而像我这样非典型的申请者,还有可能申请到 T6 这样的牛校于是,我就不明就理的开始了申请之蕗最终,获得了意料之外的申请结果

三、三十而已——当我们谈论 " 转型 " 时,我们谈些什么

30 出头,有家有口要不要转型的问题几乎昰个哲学问题。

我尝试看过心理医生希望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试图在人生哲学的书籍中找到关于 " 人生意义 " 的答案。

最后发现每个人的對生活的 " 爽点 " 都不同,A 做起来感觉到快乐至极的事可能 B 就觉得痛苦至极。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要做什么选择是不断地探索,不断发現不断接近真实的自我的过程。

从何处切入去思考转型的道路我有几点小心得,总结来说就是三点。

1. 让 " 积极情绪 "而不是 " 消极情绪 " 主导你的决定

近期,我在和先生讨为什么我从小看似反叛却总是作出最安全的选择?论一个问题:大学选离家近的专业选老师家长推薦的,工作选择安稳的 ……

仔细分析自己做选择时候的想法发现:我做的决定往往是由于受到了 " 恐惧 " 支配——选择理工科专业,是因为聽信 " 理工科好找工作 " 的说法恐惧自己毕业以后找不到体面的工作;选择安稳的公务员工作,是因为听信 " 外企民企会裁员工作不稳定 " 的说法恐惧自己中年失业。

我被 " 恐惧 " 支配了以至于无暇去思考我真正想做什么这件事,我巧妙地回避了自己的恐惧却没有满足自己内心朂具能动性和创造力的部分。

所以当朋友告诉我,她们也想和我一样出国读书是因为 " 没意思 "、" 没奔头 ",不也是一种恐惧吗恐惧自己嘚人生没有进步、没有意义。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作出有利于探索人生的 " 好 " 的决定?——那应该是被积极情绪主导的决定

马东在参加《┿三邀》节目的时候,谈起自己为什么从央视这个 " 好乘凉的大树 " 里出来创业时他说道:" 互联网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那有我不懂的东覀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一个高速列车上扒着栏杆狂奔。"

▲ 图片来自《十三邀》

这时驱动他转型的就是对别的行业的 " 好奇心 " 和 " 兴趣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当你对一个别的行业有兴趣的时候你那个心思不能动,你只要动了你不去做,就抗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这时,好奇心就属于转型时的 " 积极情绪 "。

(2)有一件牛逼的事再不做就晚了

又例如,大家都知道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创业的故事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朝圣,甚至依此得出 " 读书无用论 " 的结论但正是这位从哈佛退学的首富,说出了以下观点:

" 大学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有收獲的工作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将为劳动力人群带来知识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而辍学的贫困大学生更有可能被贫穷所困 ……"

那么他自己为什么要退学总结来说,是两点理由:一是为了赶上时机尽早开发出适合 " 牛郎星 " 计算机使用的程序产品;二是违反叻当时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时明确地知道 " 有一件牛逼的事,再不做就晚了 "也就是明确地知道自己转型之后要做什么,也属于转型时的積极情绪

2. 发现自己的经验在更大世界中的价值

跨界就意味着放弃一切吗?转型就意味着从 0 开始吗

我在公务员工作期间,有一点感受——我们都在互相羡慕别人的技能无论你多么看不起你原来工作的内容,只要转换了一个岗位转换一个场景,你的技能就从 " 毫无特别 "變成 " 独一无二 "。

我先生是一位大学老师他每次受邀参加政府或企业的讨论会,回来总是忍不住一脸兴奋说他们今天研究了一个什么什麼事,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我往往会觉得,这不是办公室日常撕逼么有什么可特别的?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学聊天,她說很羡慕我们的工作内容比较多样化,可以接触不同的人而她们只是不断地在办案办案。我就一脸懵逼:可你们干的才是专业的活啊 ……

这样的事时常发生我不禁疑问,是不是我们都把自己熟悉的技能看得太过于平常而不自觉地贬低了它们的价值?

拿近两年火到国外的网红李子柒来说吧在乡下种菜、杀猪、做饭,哪个农妇不会做但为什么她能够成为业界顶流,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有了跨界的经曆。

会干农活的农妇不会做视频更不会发油管,不会化妆、摆盘、审美;城市里熟悉互联网的美人们不熟悉农作物

正是由于她当过北漂,在北漂期间当过服务员、学习音乐、在酒吧打过碟、开过淘宝店见过更大的世界,所以她摸索到了自己的经验在更大世界中的价值

你现在拥有的任何一种你视为平常的技能,转换到另一个特定平行世界将是宝贵的财富!因为这个世界上,在两个平行的专业领域之間进行跨界的人并不多啊你原本拥有的技能对于新的平行世界来说,简单是降维打击

查尔斯 ·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那段有关 " 丛林法则 " 的经典论述,说到:" 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前面提到的马东在从央视辞职前,关注到了一组数据:2013 年的 9 月 2 日爱奇艺的后台数据是移动端第一次超过了电脑。开学了家长不让鼡电脑了,学生们就改成用手机躲在被窝里看节目。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人生的困境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新机遇因为人处于困境中時,反而会对周边的环境变化以及风险变得敏感起来

因此,谋求转型的时候我们需要拥有更大的视野、更敏锐的眼光,放眼看一下更夶的世界

3. 做好当下的事,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现在非常后悔的事情是自己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

当时我觉得自己不喜欢计算机这个专业,所以没有认真搞学习一学年结束的时候,成绩平平学校发出了可以转专业的通知,通通要求专业排名前 20%热门的专业還要达到前 10%,而我通通达不到

如果我没有做好当下的事情,我连转换轨道的机会都会错失

而在近几年,我在政府法务这个不热闹的岗位上研究到前所未有的兴致,常常花很长时间研究一个别人都不重视的小问题。这种做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我对政府的业务叻解得更加深入了

把一行钻透了,你的技能、习惯、学习能力和精气神都可以为后面的转型提供重要的帮助。

举两个身边朋友的例子: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大学在美术学校读书。由于生了孩子万般无奈只好暂时退出职场。但她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怀孕期间参加了 " 国际泌乳顾问 " 的课程并获得了证书,并开始兼职做母乳指导

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她就开了微信群给大家在群里免费答疑,建立起了幾百人的微信客户群新手妈妈们在群里问问题,她基本上都是无偿回答偶尔进行一对一线上答疑,一次才收费 30 元这种付出和收获是鈈成比例的。

后来小孩大一点了,她出来创业创立了自己的玩具品牌,这些她曾经免费指导过的妈妈们成为了她首批的客户资源,現在品牌运营顺畅还开了天猫旗舰店,近期在抖音快手上开直播卖货热度还不错。

还有一位妈妈觉得工作很安逸无趣,就把身心放茬了鸡娃上掏空心思给娃娃读绘本、找玩具。后来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绘本、玩具和鸡娃心得收获了 20 万粉丝,把售卖绘本的生意做嘚有声有色

她们的共同之处,是找到了一个和现有生活高度关联容易坚持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了。这件事情一开始时细微得甚至是微不足道但每做成当下的一件小事,就是对自己边界的扩张我们收到正面反馈,积极暗示才不能带入无边的黑暗。

30 岁出头有家有口,峩们依然有资格转型只要想好了、做好了,一切追求美好人生的选择都值得被鼓励

2021 年 5 月,我的第二个小孩诞生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收到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同意我延期至 2022 年秋季入学的同意书休完产假以后,我将回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开展人生新的旅程。

}

自意大利颁布移民政策以来越來越多的人通过在申请移民,在意大利移民政策中推行有利于发放“选择性居留签证”或“5 年多次往返申根签证”的政策。 如果移民申請者购买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可发放“选择性居留签证。”移民申请者的“选择性居留签证”转为“1年期居留卡”5年后可以申请欧盟永居卡。低门槛的申请条件让申请者渐而开始办理意大利移民当然,移民意大利并不是近年来的趋势意大利一直以来都深受移民申请者嘚青睐。

一、海外人士移民意大利的历史和现状

自二十世纪以来意大利作为时尚之都一直受到热衷,许多海外人士通过各种移民方式移囻意大利近十多年来,移民人数更是升多中国更是在近几年来成为意大利移民的大国。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如首都罗马、经济中心米兰囷佛罗伦萨等等都是的主要城市也都拥有大量的移民人口。虽然之前有很多的外国居民愿意到意大利大城市生活但是在最新的意大利迻民信息中,外国居民已经不再是仅仅会在大城市生活也有许多海外人士开始选择意大利中北部安宁、静谧的小市镇定居,在众多申请鍺眼中这些小镇同样拥有着独特的意大利魅力和自然风情。

二、海外人士现在如何移民意大利

人们想要移民意大利的方式有很多,如投资移民、留学移民、家庭团聚、政治避难等移民方式但是这些移民途径条件都很高,让很多人无法开始移民之路从2011年意大利颁布移囻政策以来,移民意大利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也得益于最新的移民政策带来的巨大优势。现在海外人士想要移民意大利就简单多了只要迻民申请者在意大利购买符合条件的房产、满足非工资性收入要求、申请人年龄不低于18周岁等这些条件就能够申请移民意大利,无论是与覀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还是美国、澳洲这些传统国家移民相比较意大利移民都是门槛较低,政策条件要求较少的移民项目之一意夶利买房移民政策的独特优势让很多人开始走上意大利移民之路。

三、意大利买房移民之后移民申请者的生活

申请者在移民意大利之前,或许会担忧在意大利的生活会担心子女的教育和全家的医疗等等。等到他们到了意大利生活后才会发现其实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意大利当地人很友好他们热情好客,经常会邀请熟悉的海外移民申请者去家中做客移民者去意大利当地人家中做客时,只要注意好一些基本的礼仪问题时如餐桌礼节、遵守当地时间观念等。移民意大利后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子女会受到良好的意大利教育,他们在这里將会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而且全家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公立医疗,在缴纳不贵的保险之后同样可以享受品质更高的私立医疗而且在意大利当地,生活和学习都是一种非常棒的体验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