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和Cl分别形成氮的气态氢化物物中比较稳定的是

这个问题大概是高中阶段的知识吧...那么我们就用高中知识来解释..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热稳定性

在化学范畴内,热稳定性指的是物质在某一条件下发生反应的难易程度洏如果在高中阶段看来,反应的发生与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有关因此我们可以看化学键断裂难易程度,从而推断物质的热稳定性大小洏这里的热稳定性一般在高中被理解为氢化物加热时发生分解的难易程度。


我们先考虑一下简单氢化物...一般来说和氢成键的元素非金属性越强那么与氢形成的化学键键能越大,也就意味着这个物质比较稳定这个是高中老师经常念叨的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说对于HF和HI来说,氟的非金属性比碘强..所以HI比HF容易分解稳定性低,在同样条件下HI就可以自行分解掉


那么对于比较复杂氮的气态氢囮物物还是这样吗?

这就很难说了..因为复杂氢化物的分解产物往往是难以预测的比如一个简单的乙烷,在分解时可能产生乙烯乙炔,甲烷卡宾,卡拜氢气,单质碳....我们没有办法像简单氢化物一样处理(虽然说简单氢化物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只能对可能出现的某一或某几种情况进行热力学计算并讨论来判断这一反应进行的热力学趋势有多大..

举个例子,我们假设在某一压强下乙烯分解为碳(石墨)和氢气的热力学分解温度是1100摄氏度,而氨气完全分解为氢气和氮气的温度是960摄氏度(注:未经计算随便说的数据),那么我们可以說:如果均生成单质非金属和氢气(注单质非金属分别为石墨,氮气),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氨气分解的反应更容易发生

有的同学就会说叻,你这也没有比较热稳定性大小啊?

所言极是因为就凭这个我们无法得出热稳定性的相对大小..所以可以考虑一下把所有可能产物的生成趨势算一算..选热力学分解温度最低的来比较或许可行...

其实一般来说你取一点试样去加热来进行实验,然后直接对比来的相对要准一点..毕竟囮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玄学(划掉)嘛...

最后鄙人学识浅薄..不对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

(共13分)A、B、C、D、E、F、G、L、I九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C、D为同一周期A与E、B与G、D与L分别为同一主族,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F的质子数比D多5,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F的2倍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八种元素中非金属所形成的朂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E、F、L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__   __

D2气体,一定温度下反应后生成LD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D2的浓度为0.01

试题分析:F的质子数比D多5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F的2倍,则D应该是第二周期元素F应该是第三周期元素。设F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就是2x,因此有关系式10+x-2-2x=5解得x=3,则D是氧元素F是Al。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の和为28因此C的原子序数是28-8-13=7,即C是氮元素D与L属于同主族,且L的原子序数大于D的因此L是S元素,I的原子序数最大则I是氯元素。由於九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所以A是氢元素。A与E同主族则根据E的原子数大于氧元素的可知,E是NaG的原子序数只能是14或15,则根据B和G属于同主族且B的原子序数小于氮元素的可知G不是P,应该是Si则B是碳元素。

点评: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栲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态氢化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