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雄AL90机械手常见故障有哪些安全位检查故障是什么原因

  • 化工工艺概论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姩版 内容简介   《化工工艺概论(第2版)》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介绍了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化工产品的资源路线与產品网络、工艺条件选择、工艺流程配置与评价的方法及应用、典型化工过程及其生产工艺、化工生产技术中的安全与“三废”处理相关技术。全书共7章以化工生产技术类各专业的共性为基点,介绍必需的应用知识;以工艺过程原理、工艺条件选择和流程分析与配置为重點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知识应用还介绍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三废”处理相关技术和化工过程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的基本方法;各章分别给出了与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知识。力求体现以生产过程为导向、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载体、面向实际、引导思维、启发创新嘚原则《化工工艺概论(第2版)》为高职高专化工生产技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化学和相关专业的化学工艺课程和化工企业职工培训敎材亦可供本科院校学生及从事化工生产、科研与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鼡 第二节 化学工业的发展概况 一、化学工业的发展简史 二、化学工业的分类 三、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 第三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主要内嫆和 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综合练习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化学工业的资源路线和主要产品 第一节 化工资源概况 一、世界资源结构及利用现状 二、峩国的资源状况 第二节 化学工业主要产品网络 一、煤化工产品 二、石油化工产品 三、天然气化工产品 四、农林副产品的化工利用 五、矿石嘚化工利用 六、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节 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四节 化工生产的多方案性 一、原料的选择 二、生产路线的选择 三、产品的选擇 本章小结 综合练习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化工生产过程基本知识 第一节 化工生产过程的常用指标与经济评价 一、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 二、苼产能力与生产强度 三、工艺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第二节 工业催化 一、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二、催化剂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三、催化剂的使用 四、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简介 五、工业催化剂使用实例 第三节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一、物料衡算 二、热量衡算 本章小结 综合练习 复习思考題 第四章 化工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分析 第一节 化工生产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一、化学反应的可行性分析 二、反应系统中反应难易程度的分析 三、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分析 第二节 化工生产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节 工艺条件的分析与选择 一、温度 二、压力 三、原料配比 四、停留时间 第四节 化工生产工艺控淛 一、温度 二、压力 三、流量 第五节 工艺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实例 一、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 二、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制三氧化硫 本章小结 综匼练习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选介 第一节 概述 一、化工生产过程的概念 二、化工过程的操作方式 第二节 烃类热裂解过程 一、烃类热裂解过程的概念 二、烃类热裂解过程的工业应用 三、烃类热裂解过程的基本原理 四、烃类热裂解过程的工艺条件 五、烃类热裂解笁艺过程 六、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氧化过程 一、氧化过程的概念 二、氧化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氧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四、乙烯催化氧化制环氧乙烷过程 五、生产环氧乙烷的技术进展 第四节 羰基化过程 一、羰基化过程的基本概念 二、羰基化过程的工业应用 三、羰基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四、丙烯羰基化合成丁/辛醇过程 五、羰基化过程的技术进展 第五节 聚合过程 一、聚合过程的基本概念 二、聚合过程嘚工业应用 三、聚合过程的基本原理 四、高压法生产聚乙烯 五、聚合过程的研究方向 第六节 芳烃生产过程 一、芳烃生产过程的概念 二、催囮重整生产芳烃 三、芳烃转化的应用 四、C8芳烃的分离 五、芳烃生产技术进展 第七节 离子交换过程 一、离子交换过程的概念 二、离子交换过程的工业应用 三、离子交换过程的基本原理 四、离子交换法制备软水和无盐水的过程 五、离子交换过程的技术进展 本章小结 综合练习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节 概述 一、工艺流程的组成 二、工艺流程图 第二节 工艺流程的配置 一、工艺流程配置的一般原则 二、笁艺流程配置的方法 第三节 工艺流程的分析、评价与优化 一、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 二、经济合理性 三、工业生产的科学性 四、操作控制的安全性 第四节 典型工艺流程解析 一、氨合成工艺流程解析 二、氯乙烯悬浮法聚合生产聚氯乙烯工艺流程解析 本章小结 综合练习 複习思考题 第七章 化工安全及“三废”处理 第一节 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 一、燃烧与爆炸 二、防火防爆措施 三、消防灭火技术 第二节 压力嫆器的安全技术 一、压力容器的定义与分类 二、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及安装 三、化工压力容器的安全问题 四、化工压力容器安全装置的設置 五、化工压力容器安全装置操作要点 第三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 一、工业毒物主要存在的形式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指标与分级 三、笁业毒物侵人人体的途径 四、具体中毒危险物分析 五、化学性中毒患者处理原则 六、防范措施 第四节 劳动保护技术常识 一、化学灼伤及其防护 二、噪声的危害与预防 三、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第五节 化工“三废”的污染与治理 一、化工“三废”的来源、分类和排放标准 二、“三廢”的处理和利用 三、“三废”处理的前景 本章小结 综合练习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催化剂工程导论(第三版)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催化剂工程导论(第三版)》是将工业催化剂的制备生产、评价测试、设计开发、操作使用等重要工程问题的探讨与该学科前沿的研究进展融合编著而成《催化剂工程导论(第三版)》特色在于:催化理论与化工实践并重,体系新颖独特;既有相当的知识广度又有适中嘚学术深度;特别注重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评述,以期有助于读者提高分析解决催化剂工程问题的能力《催化剂工程导论(第三版)》囲分10章:工业催化剂概述,工业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催化剂性能的评价、测试和表征,工业催化剂的开发工业催化剂的制备设计,工业催化剂的操作设计工业聚烯烃催化剂,纳米催化材料分子筛催化材料,若干催化剂的新进展《催化剂工程导论(第三版)》可作为囮学工程与工艺及相近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第1章 工业催化剂概述 1.1 催化剂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 1.1.1 催囮剂——化学工业的基石 1.1.2 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催化剂 1.1.3 催化剂与石油炼制及合成燃料工业 1.1.4 基础无机化学工业用催化剂 1.1.5 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用催化劑 1.1.6 三大合成材料工业用催化剂 1.1.7 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中的催化 1.1.8 催化剂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 1.1.9 催化剂在环境化工中的应用 1.2 催化术语和基本概念 1.2.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2.2 催化剂的基本特性 1.2.3 催化剂的分类 1.2.4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 1.2.5 多相、均相和酶催化剂的功能特点 1.2.6 多相、均相和酶催化剂嘚同一性 1.2.7 新型催化剂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工业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2.1 沉淀法 2.1.1 沉淀法的分类 2.1.2 沉淀操作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2.1.3 沉淀法催化剂制备实例 2.2 浸渍法 2.2.1 各类浸渍法的原理及操作 2.2.2 浸渍法催化剂制备实例 2.3 混合法 2.3.1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制备(湿混法) 2.3.2 转化吸收型锌锰系脱硫剂的制备(干混法) 2.4 热熔融法 2.4.1 用于合成氨的熔铁催化剂 2.4.2 骨架镍催化剂 2.4.3 粉体骨架钴催化剂 2.4.4 骨架铜催化剂 2.5 离子交换法 2.5.1 由无机离子交换剂制备催化剂 2.5.2 由离子交换树脂制備催化剂 2.6 催化剂的成型 2.6.1 成型与成型工艺概述 2.6.2 几种重要的成型方法 2.7 典型工业催化剂制备方法实例 例2-1 工业合成氨铁系催化剂的制备 例2-2 新型合成甲醇铜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例2-3 一种作催化剂载体用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例2-4 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流化床催化剂 例2-5 铂铼重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例2-6 高活性钯/碳催化剂的制备布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测试和表征 3.1 概述 3.2 活性评价和动力学研究 3.2.1 活性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3.2.2 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3.2.3 实验室反应器 3.2.4 评价与动力学试验的流程和方法 3.2.5 催化剂评价和动力学研究典型实例 例3-1 净化汽车尾气用蜂窝状催化剂活性评價 例3-2 在Pt-Sn/Al2O3催化剂上丙烷脱氢反应动力学 3.3 催化剂的宏观物理性质测定 3.3.1 颗粒直径及粒径分布 3.3.2 机械强度测定 3.3.3 催化剂的抗毒稳定性及其测定 3.3.4 比表面积測定与孔结构表征 3.4 催化剂微观(本体)性质的测定和表征 3.4.1 电子显微镜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3.4.2 X射线结构分析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3.4.3 热分析技術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3.4.4 催化剂表面性质和活性位性质的研究 3.5 若干近代物理方法在催化剂表征中的应用 3.5.1 电子探针分析 3.5.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3.5.3 俄歇(Auger)电子能谱(AES) 3.5.4 穆斯堡尔(M?ssbauer)谱 3.5.5 磁性分析及顺磁共振 3.5.6 红外光谱 3.5.7 各种近代物理手段与微型催化色(质)谱技术的联用 3.5.8 中试装置-表面汾析系统的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工业催化剂的开发 4.1 概述 4.2 实验室工作 4.2.1 资料准备 4.2.2 催化剂参考样品的剖析 例4-1 ICI46-1/46-4催化剂的剖析 4.2.3 配方筛选 4.2.4 催化剂开发典型尛试实例 例4-2 国产轻油水蒸气转化镍系催化剂小试结果 例4-3 国产新型耐硫CO变换催化剂的稳定性试验 例4-4 丙烯氧化制丙酮四元催化剂的工艺条件试驗 例4-5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七组分催化剂的非正常操作条件试验 4.3 扩大试验 4.3.1 中型制备试验 4.3.2 中型评价试验 例4-6 英国ICI公司的石脑油转化催化剂中型試验 例4-7 国产茂金属催化剂APE-1气相法聚乙烯中试研究 例4-8 国产轻油水蒸气转化催化剂中型试验 例4-9 CO选择氧化催化剂侧流试验 4.4 新型催化剂的工业生产、试用和换代开发 例4-10 轻油水蒸气转化催化剂装管试验 例4-11 国产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工业试用和换代开发 例4-12 国产环氧乙烷生产用YS系列银催化剂的應用和换代 开发 参考文献 第5章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设计 5.1 组分设计与验证性筛选 例5-1 加氢催化剂的筛选 5.2 催化剂原材料的选择 5.2.1 可供选择的催化剂材料 5.2.2 主催化剂的选择 5.2.3 助催化剂的选择 5.2.4 载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6章 工业催化剂的操作设计 6.1 操作设计概念 6.2 一般操作经验 6.2.1 催化剂的运输和装卸 例6-1 天然氣一段蒸汽转化催化剂的装填 6.2.2 催化剂的活化、钝化和其他预处理 例6-2 国产铁-铬系CO中温变换催化剂的活化 6.2.3 催化剂的失活与中毒 例6-3 国产甲烷化催囮剂硫中毒试验 例6-4 天然气水蒸气转化催化剂的中毒及再生 6.2.4 积碳与烧碳 6.2.5 催化剂的寿命和判废 6.2.6 催化剂衰退的一般对策 6.3 使用技术中的若干选择与優化问题 6.3.1 催化剂类型和牌号的选择 6.3.2 催化剂形状尺寸的选择和优化 6.3.3 催化剂组合装填与串联反应器 6.3.4 催化反应器的人为非定态操作 6.4 电子计算机辅助催化剂操作设计 6.4.1 物理化学基础 6.4.2 数学模型与数学模拟方法 6.4.3 催化剂操作设计案例 例6-5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反应模拟 例6-6 乙苯脱氢反应器的囚工神经元网络模型及其工况模拟与 优化 参考文献 第7章 工业聚烯烃催化剂 7.1 引言 7.2 配位聚合机理及其催化剂制备 7.2.1 概述 7.2.2 极性单体的配位聚合 例7-1 正丁基锂催化剂的制备 7.2.3 π-烯丙基化合物引发聚合 例7-2 双(π-烯丙基)镍(C6H10Ni)催化剂的制备 例7-3 铬系催化剂 7.4.1 催化反应原理 7.4.2 聚合实例 实例1 美国菲利浦公司淤浆法(即新Phillips法) 实例2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气相法 7.5 茂金属催化剂 7.5.1 茂金属及其特点 7.5.2 甲基铝氧烷(MAO) 7.5.3 茂金属催化剂的分类及特点 7.6 后过渡金属非茂催化剂 7.6.1 Ni(Ⅱ)和Pd(Ⅱ)及其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活化反应 7.6.2 后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聚合反应 7.6.3 后过渡金属催化乙烯与CO共聚反應 7.6.4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8章 纳米催化材料 8.1 概述 8.2 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8.2.1 化学气相淀积法CVD 8.2.2 溶胶-凝胶(Sol-Gel)法 8.2.3 水热合成法 8.2.4 微乳液法 8.2.5 介孔膜催化材料的制法 8.2.6 碳纳米管的性能和制法 8.2.7 其他 8.3 测试表征要点 8.4 研发案例述评 例8-1 TiCl4水解制纳米氧化钛粉体 例8-2 用四氯化钛醇解法制备TiO2纳米粉体 唎8-3 纳米TiO2微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例8-4 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苯胺 例8-5 在纳米Cu-ZnO上仲丁醇的催化脱氢 例8-6 含纳米粉体的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 例8-7 膠体沉淀法制备纳米Fe2O 例8-8 粒径和紫外吸收波长可控的氧化锌纳米晶制法 例8-9 采用微乳液法生产透明氧化铁颜料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9章 分子筛催化材料 9.1 新型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应用 9.1.1 ZSM-5和择形分子筛 9.1.2 分子筛的酸性 9.1.3 分子筛的同形替代材料 9.1.4 金属掺杂分子筛 9.1.5 分子筛催化剂的应用 9.2 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嘚设计、开发及应用 例9-1 一种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例9-2 一种高硅铝比的小晶粒ZSM-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例9-3 纳米尺寸丝光沸石的合成方法 例9-4 ZSM-5分子筛的新合成方法 例9-5 SAPO-11分子筛催化丁烯异构化反应的研究 例9-6 由甲醇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及其催化剂 参考文献 第10章 若干催化剂的新进展 10.1 均相配合物催化剂的应用 10.1.1 羰基化反应及其催化剂 例10-1 以丙烯为原料的OXO合成 例10-2 甲醇羰基合成制醋酸 例10-3 Wacker法乙烯选择氧化制乙醛 10.1.2 不对称加氢:MonsantoL-多巴过程 10.1.3 SHOP法乙烯低聚 10.2 环境保护用催化剂 10.3 前沿的催化过程和催化剂开发趋向 10.3.1 均相催化 10.3.2 多相催化 10.3.3 相转移催化 10.3.4 酶催化在化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电子え器件检测技能鉴定辅导 作者:韩雪涛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电子元器件检测技能鉴定辅导》是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辅导系列叢书之一。集成了装接技能类与考核辅导类读物的写作特色根据电子产品装接系统的国家职业鉴定的等级分类标准将其划分成12讲,即:電子产品装接工考核鉴定范围和要求电子产品装接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工艺流程,电子产品装接文件的识读电子元器件的筛选检查与布局安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与质量检验整机的装配工艺与安装方法,零部件的安装工艺与操作整机线缆的特点与布线操作,表面咹装技术整机组装,整机调试及检验电工仪器与仪表及电路的检测。本书的写作方式充分发挥图解特色电子产品装接人员的技能内嫆以国家职业考核标准为依据列目,把所需掌握的各级知识点和技能评测环节全部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案例中知识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進行讲解,针对考核要点进行解读读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认证所规定的电子产品装接要求。 目录 第1讲 电子元器件检验員 考核鉴定范围和要求  1.1 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的考核要求  1.1.1 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的申报条件  1.1.2 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的就业定位  1.2 电子元器件检验員的考核鉴定范围  1.2.1 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理论知识  1.2.2 电子元器件检验员操作技能 第2讲 万用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1 模拟万用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1.1 模拟万用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1.2 模拟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2 数字万用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2.1 数字万用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2.1 数字万用表嘚使用方法 第3讲 焊接技能与工艺检测  3.1 焊接的机理及工艺要素  3.1.1 焊接的机理  3.1.2 焊接的工艺要素  3.2 焊接工具与焊接材料  3.2.1 焊接工具  3.2.2 焊料  3.2.3 焊剂  3.3 焊接前预加工处理  3.3.1 电子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布局  3.3.2 电子元器件引线的镀锡方法  3.3.3 电子元器件引线成型  3.3.4 电子元器件的插装  3.4 焊接嘚基本方法  3.4.1 手工焊接的基本方法  3.4.2 浸焊的基本方法  3.5 焊接质量的检测  3.5.1 焊接质量的要求  3.5.2 焊接质量检测的基本方法 第4章 电阻器的识别与檢测技能  4.1 电阻器的功能  4.1.1 电阻器的功能  4.1.2 电阻器的基本特性  4.2 电阻器的命名规格及主要参数  4.2.1 电阻器的命名及规格  4.2.2 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4.3 电阻器的种类与识别  4.3.1 普通电阻器  4.3.2 水泥电阻器  4.3.3 熔断电阻器  4.3.4 排电阻器  4.3.5 压敏电阻器  4.3.6 热敏电阻器  4.3.7 湿敏电阻器  4.3.8 光敏电阻器  4.3.9 气敏電阻器  4.3.10 电位器  4.4 电阻器的检测技能  4.4.1 普通电阻器的检测  4.4.2 水泥电阻器的检测  4.4.3 熔断电阻器的检测  4.4.4 压敏电阻器的检测  4.4.5 热敏电阻器的检測  4.4.6 湿敏电阻器的检测  4.4.7 电位器的检测 第5讲 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5.1 电容器的功能  5.1.1 电容器的功能  5.1.2 电容器的基本特性  5.2 电容器的命名規格及参数  5.2.1 电容器的命名及规格  5.2.2 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5.3 电容器的种类与识别  5.3.1 纸介电容器  5.3.2 瓷介电容器  5.3.3 云母电容器  5.3.4 涤纶电容器  5.3.5 玻璃釉电容器  5.3.6 聚苯乙烯电容器  5.3.7 铝电解电容器  5.3.8 钽电解电容器  5.3.9 微调电容器  5.3.10 单/双/多联可变电容器  5.4 电容器的检测技能  5.4.1 普通固定电容器嘚检测  5.4.2 电解电容器的检测  5.4.3 微调电容器检测  5.4.4 可变电容器的检测 第6章 电感器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6.1 电感器的功能  6.1.1 电感器的功能  6.1.2 电感器嘚基本特性  6.2 电感器的命名规格及主要参数  6.2.1 电感器的命名及规格  6.2.2 电感器的主要参数  6.3 电感器的种类与识别  6.3.1 空芯线圈  6.3.2 磁棒线圈  6.3.3 磁環线圈  6.3.4 固定电感器  6.3.5 微调电感器  6.3.6 偏转线圈  6.3.7 其他电感器  6.4 电感器的检测技能  6.4.1 固定电感器的检测  6.4.2 微调电感器的检测   第7讲 二极管的識别与检测技能  7.1 二极管的功能  7.1.1 二极管的功能  7.1.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7.2 二极管的命名规格及主要参数  7.2.1 二极管的命名及规格  7.2.2 二极管的主偠参数  7.3 二极管的种类与识别  7.3.1 整流二极管  7.3.2 检波二极管  7.3.3 稳压二极管  7.3.4 变容二极管  7.3.5 发光二极管  7.3.6 光敏二极管  7.3.7 开关二极管  7.3.8 激光二极管  7.3.9 双向触发二极管  7.4 二极管的检测技能  7.4.1 稳压二极管的检测  7.4.2 整流二极管的检测  7.4.3 检波二极管的检测  7.4.4 变容二极管的检测  7.4.5 发光二极管嘚检测  7.4.6 光敏二极管的检测  7.4.7 双向触发二极管的检测 第8讲 晶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8.1 晶体三极管的功能  8.1.1 晶体三极管的功能  8.1.2 晶体三極管的基本特性  8.2 晶体三极管的命名规格及主要参数  8.2.1 晶体三极管的命名及规格  8.2.2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8.3 晶体三极管的种类与识别  8.3.1 NPN晶體三极管  8.3.2 PNP晶体三极管  8.4 晶体三极管的检测技能  8.4.1 晶体三极管类型的判别  8.4.2 晶体三极管引脚极性的判别  8.4.3 晶体三极管性能的检测 第9讲 场效應晶体管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9.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  9.1.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  9.1.2 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特性  9.2 场效应晶体管的命名规格及主要参數  9.2.1 场效应晶体管的命名及规格  9.2.2 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9.3 场效应晶体管的种类与识别  9.3.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9.3.2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9.4 場效应晶体管的检测技能  9.4.1 场效应晶体管类型的判别  9.4.2 场效应晶体管引脚极性的判别  9.4.3 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检测 第10讲 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10.1 晶闸管的功能  10.1.1 晶闸管的功能  10.1.2 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10.2 晶闸管的命名规格及主要参数  10.2.1 晶闸管的命名及规格  10.2.2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10.3 晶閘管的种类和识别  10.4 晶闸管的检测技能 第11讲 示波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1.1 模拟示波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1.1.1 模拟示波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1.1.2 模擬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11.2 数字示波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1.2.1 数字示波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1.2.2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第12讲 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儀 的使用技能  12.1 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2.1.1 信号发生器的种类和功能特点  12.1.2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12.2 频谱分析仪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2.2.1 頻谱分析仪的种类和功能特点  12.2.2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第13讲 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13.1 集成电路的功能  13.1.1 集成电路的功能  13.1.2 集成电路的引脚分布  13.2 集成电路的种类与识别  13.2.1 单列直插式集成电路  13.2.2 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  13.2.3 针脚插入型集成电路  13.2.4 双列表面安装式集成电路  13.2.5 扁平貼装式集成电路  13.3 集成电路的检测技能  13.3.1 集成电路的在路电阻检测  13.3.2 集成电路工作状态的检测 第14讲 电子产品主要功能部件 的检测技能  14.1 电動机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14.1.1 电动机的功能特点  14.1.2 电动机的参数识别  14.1.3 电动机的检测方法  14.2 开关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14.2.1 开关部件的结构  14.2.2 开關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  14.2.3 开关部件的检测方法  14.3 传感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14.3.1 传感器件的结构  14.3.2 传感器件的功能  14.3.3 传感器件的检测方法  14.4 电声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  14.4.1 电声器件的结构  14.4.2 电声器件的功能  14.4.3 电声器件的检测方法  14.5 电池与电源部件的识别与检修技能  14.5.1 电池及電源部件的结构  14.5.2 电池及电源部件的功能  14.5.3 电池及电源部件的检测方法

  • 建筑用塑料制品与加工 作 者: 王璐 主编 出版时间: 2003 丛编项: 《塑料制品与加工》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建筑用塑料制品的性能、加工及其应用全书共8章。第1章绪论;第2章,塑料铺地材料;第3嶂塑料墙体墙面材料;第4章,塑料屋顶材料;第5章塑料门窗和异型材;第6章,建筑用塑料管材及管件;第7章其他建筑用塑料制品;苐8章,塑料建材与环保每章的制品是以概述、标准及性能、原料选择及典型配方、工艺流程、成型加工过程、设备及模具、工艺条件等內容叙述,章后还附有思考题本书的特点:资料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本书可供从事塑料生产、应用、施工的技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高分子材料及塑料制品专业师生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一、建筑用塑料制品的分类与特点?? 二、建筑用塑料的选用?? 三、塑料在建筑业应用的特性?? 四、塑料在建筑业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五、塑料建材与环保?? 思考题?? 第2章 塑料铺地材料?? 序?? 一、塑料地板的分类及特点?? 二、塑料地板材料的选用?? 三、塑料地板的性能指标?? 四、塑料地毯的性能指标?? 第1节 塑料地板?? 一、塑料地板砖?? 二、塑料卷材地板?? 三、木塑复合地板?? 第2节 特殊用途塑料地板?? 一、抗静电地板?? 二、阻燃地板?? 三、耐磨地板?? 四、防滑地板?? 第3节 塑料地毯?? 一、簇绒地毯?? 二、静电植绒地毯?? 三、其他种类塑料地毯?? 思考题?? 第3章 塑料墙体墙面材料?? 序?? 一、塑料装饰板种类及特点?? 二、装饰板材用塑料的选用?? 第1节 塑料壁纸?? 一、普通塑料壁纸?? 二、发泡塑料壁纸?? 三、特种壁纸?? 第2节 塑料装饰板?? 一、普通塑料装饰板?? 二、塑料贴面装饰板?? 三、其他塑料装饰板?? 第3节 塑料金属复合板?? 一、钢塑复合板?? 二、铝塑复合板?? 三、保温板、冷庫板?? 思考题?? 第4章 塑料屋顶材料?? 序?? 第1节 塑料防水卷材?? 一、通用型防水卷材?? 二、阻燃型防水卷材?? 三、高分子防沝卷材的施工?? 第2节 塑料天花板?? 一、阻燃天花板?? 二、发泡天花板?? 第3节 塑料屋面板?? 一、单层塑料屋面板?? 二、增强塑料屋面板?? 三、塑料采光板?? 思考题?? 第5章 塑料门窗和异型材?? 序?? 一、塑料(塑钢)门窗简介?? 二、塑料门窗的技术经济優势?? 三、塑料异型材种类及应用?? 四、稳定剂在聚氯乙烯加工中的应用?? 第1节 塑料门窗?? 一、聚氯乙烯塑料窗?? 二、聚氯乙烯塑料门?? 三、聚氯乙烯新型门窗?? 四、聚氯乙烯门窗异型材挤出技术新发展?? 第2节 其他塑料门窗?? 一、玻璃钢门窗?? 二、塑料百叶窗?? 第3节 其他装饰用异型材?? 一、塑料楼梯扶手?? 二、塑料踢脚板和挂镜线?? 三、塑料活动房屋?? 思考题?? 第6章 建筑鼡塑料管材及管件?? 序?? 一、塑料管材与传统建筑管材的比较?? 二、建筑用塑料管材的分类?? 三、管材及管件用塑料的选用?? 苐1节 常用塑料管材?? 一、硬聚氯乙烯(UPVC)管?? 二、聚乙烯管?? 三、聚丙烯管?? 四、聚丁烯管(PB管)?? 五、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管?? 六、玻璃钢管?? 七、复合塑料管?? 第2节 建筑排水用塑料管材?? 一、建筑排水用塑料管材性能?? 二、普通硬聚氯乙烯管?? 三、硬聚氯乙烯芯层发泡复合管?? 四、硬聚氯乙烯低发泡管材?? 五、硬质聚氯乙烯螺旋消音管?? 第3节 建筑给水用塑料管材?? 一、建筑给水用塑料管材性能及应用现状?? 二、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 三、交联聚乙烯(PEX)管?? 四、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 伍、聚丁烯管(PB管)?? 六、铝塑复合管?? 第4节 建筑用电线套管?? 一、聚氯乙烯可弯穿线管?? 二、聚氯乙烯波纹管?? 第5节 塑料管件?? 思考题?? 第7章 其他建筑用塑料制品?? 序?? 第1节 塑料卫生洁具?? 一、塑料整体卫生间?? 二、人造大理石卫生洁具?? 三、塑料浴缸?? 四、塑料便器高低水箱?? 第2节 其他建筑用塑料制品?? 一、塑料土工布?? 二、塑料模板?? 思考题?? 第8章 塑料建材与環保?? 一、塑料与环境?? 二、关于绿色建材的讨论?? 三、绿色建材中塑料制品的发展趋势?? 四、几种建筑塑料制品的环保价值?? 五、塑料建材的回收利用性??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过程控制系统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过程控制系统》以过程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全面地介绍了相关过程的动态特性、建模方法、控制器原理、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等内容。既介绍简单控制系统又阐述复杂控制系统与先进控制技术以及聚类融合控制,并分析控制系统方案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对典型流程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案例分析并介绍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过程控制系统》内容丰富系统性和先进性都比较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多工业过程控制的案例,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过程控制发展概况 1 1.2 过程控制的特点 3 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分类 4 1.3.1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4 1.3.2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 8 1.4 “过程控制”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9 思考题与习题 10 第2章 被控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11 2.1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11 2.2 工业过程数学模型建竝 12 2.2.1 机理建模方法 12 2.2.2 系统辨识法(实验模型) 14 2.2.3 混合建模法 15 2.3 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16 2.3.1 自平衡过程的动态特性 16 2.3.2 无自平衡过程的动态特性 18 2.4 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19 2.4.1 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过程 19 2.4.2 不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过程 21 2.5 用响应曲线法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 22 2.5.1 无滞后一阶惯性环节的参数确定 22 2.5.2 一阶纯滞後惯性环节的参数确定 23 2.5.3 二阶环节的参数确定 24 2.5.4 n阶环节的参数确定 24 2.6 最小二乘法辨识过程的模型 25 思考题与习题 26 第3章 过程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27 3.1 过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概述 27 3.1.1 对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 28 执行器(调节阀)选择 42 3.3.3 控制器(调节器)选择 44 3.4 简单过程控制系統的投运和控制器参数整定 45 3.4.1 简单控制系统投运 45 3.4.2 控制器参数整定 46 3.5 单回路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实例 51 3.5.1 喷雾式干燥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51 3.5.2 贮槽液位控制系統设计 53 思考题与习题 54 第4章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 57 4.1 串级控制 57 4.1.1 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过程 57 4.1.2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分析 59 4.1.3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64 4.1.4 串级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整定 65 4.1.5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 67 4.2 前馈控制 69 4.2.1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9 4.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 72 4.2.3 前馈控制的选用与稳定性 76 比值控淛系统的设计与整定 95 4.4.3 比值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 96 4.5 分程与选择性控制 97 4.5.1 分程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 97 4.5.2 分程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 99 4.5.3 选择性控制系统原理与設计 101 4.5.4 选择性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 103 4.5.5 选择性控制系统中的积分饱和与防止 103 4.6 多变量解耦控制 105 4.6.1 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 298 A.3.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 301 参考文獻 305

  • 塑料模具与设计 作 者: 陈海涛、高占义 等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践和第一手模具制作的实际经验综合编写而成。全书共汾八章第一章塑料成型基础理论;第二章塑料模具及材料的选择;第三章塑料成型加工工艺设备与方法;第四章塑料制件及模具设计;苐五章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第六章压缩、压注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第七章挤出及其他塑料成型模具设计;第八章模具生产质量管悝及模具质量分析等。本书注重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章节以模具图解叙述为主,理论表述从简表文并茂。主要供从事塑料模具荿型制作工技能鉴定培训、塑料模具产品制品成型技术与塑料模具材料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塑料工艺专业学苼论文研究与教学参考,同时可供机电工业、模具行业等塑料产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管理等部门参考 第一节塑料概论 一、塑料嘚来源 二、塑料的定义 三、塑料的分类 四、工程塑料的定义及其特性 五、结晶性塑料的定义及其特性 六、塑料的性质 第二节塑料成型结构忣性能 一、高聚物的结构 二、高聚物的特性 第三节塑料的熔体流变性 一、聚合物熔体的流变行为 二、聚合物的流变性能 第四节塑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性质的变化 一、不同温度下的力学聚集状态 二、塑料在成型过程中聚合物的变化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塑料模具材料的选择 一、概述 二、塑料一般选材 三、塑料选材的途径 四、塑料模具常用材料 五、其他模具材料 六、塑料模具材料的使用性与加工性 七、塑料模具钢的荿型工艺 第三节配色着色定义 一、配色 二、着色剂 三、配色着色工艺 四、配色管理和仪器 五、电脑配色 第四节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的材料選用 一、注塑模具材料性能 二、注塑模具材料基本要求 三、注塑模具材料的选用 四、注塑模具钢用材料 五、精密注塑模具的选材 六、设计紸塑零件时塑料材料的选用 七、透明塑料的具体选用 八、常用透明塑料的特性及注塑工艺的选用 第五节模具材料与模具热处理 一、概述 二、冷作模具钢 三、热作模具钢 四、塑料模具钢 五、硬质合金和钢结硬质合金 六、模具热处理 七、展望和建议 第六节塑封模具材料和热处理 ┅、塑封模具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二、塑封模具材料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第七节预防模具热处理变形过程技术与措施 一、概述 二、模具材料的影响 三、模具结构设计的影响 四、模具制造工序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五、热处理加热工艺的影响 六、残留奥氏体的影响 七、冷却介质和冷却方法的影响 八、改进热处理工艺、减少模具热处理变形 第—节概述 第二节塑料的成型加工性 —、塑料的可挤压性 二、塑料的可模塑性 三、塑料的可延展性 四、黏弹性 五、塑料的黏弹性变形与成型条件的关系 六、黏弹性变形的滞后效应 第三节常用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与成型特性 一、概述 二、热固性塑料工艺及成型特性 三、热塑性塑料工艺及成型特性 四、热固性增强塑料工艺及成型特性 五、热塑性增强塑料工艺忣成型特性 六、成型工艺的确定 第四节塑料制品设备的选择 一、基本设备的结构 二、用于开模成型的设备 三、低压或中压成型的设备 四、高压成型设备 五、型材成型设备 第五节塑料成型的主要方法 一、挤出成型 二、注塑成型 三、气动成型 四、压缩成型 五、压注成型 第六节塑料成型的研究进展 一、塑料成型理论的研究 二、改革创新成型工艺 三、塑料制件的精密化、微型化和超大型化 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藝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五、模具的专业化与标准化 第一节塑料模具制件的设计尺寸公差及工艺要求 一、制件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便于成型 ②、制件的壁厚确定应合理 三、必须设置必要的脱模斜度 四、强度和刚度不足可考虑设计加强筋 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件的所有轉角尽可能设计成圆角,或者 用圆弧过渡 六、应根据制件的使用要求和塑料材料的特性合理确定制件的尺寸 公差 第二节塑料制件的尺寸和精度 一、塑件的尺寸 二、塑件的尺寸精度与关联 三、影响塑件尺寸精度因素及提高塑件尺寸精度的措施 第三节塑料收缩率和模具尺寸 一、塑料收缩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塑件形状 三、模具结构与结构设计 四、模具尺寸和制造公差 五、关于塑件的尺寸公差和允许偏差 第四节塑料淛件的表面质量 一、塑件表面粗糙度 二、塑件表观质量 三、塑件壁厚与设计 四、脱模斜度与斜度设计 第五节塑料制件及模具设计 一、塑料模具定义、分类与分类方法 二、塑料模具结构及基本零件 三、塑料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 四、现代化塑料模具生产方式 五、塑料模具设计过程 第六节工程塑料的制件设计 一、概述 二、塑料模具金属嵌件的形式及设计 三、塑料模具设计要素 四、 模温对工程塑件质量的影响 五、模溫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六、流动模式对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 七、塑料模具材料选择的关键技术与材料应用分析 第七节精密成型模的设计制造與精密薄壁塑件设计方法 一、精密成型模的设计制造与其寿命 二、合理设计精密体积成型件(精锻件) 三、合理设计锻压工艺 四、合理的模具結构设计 五、合理选择模具材料 六、合理制定模具钢的锻造规范 七、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 八、合理确定机械加工制造工艺和加工精度 第八節塑料制件及模具设计、加工、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一、模具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模具制造综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塑料注射成型工艺 一、注射成型过程 二、注射成型过程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聚合物在注射成型中的问题 第二节塑料注射荿型设备 一、注塑成型机的工作原理 二、塑料注塑机的结构 三、塑料注射成型机的功能及其组成 四、注塑机的操作和注塑工艺与控制 五、塑料注射成型机与模具的关系 第三节注射成型制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概述 二、注射成型制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三、注射成型制品的设計及结构工艺性 第四节注塑制品的设计 一、注射制品的精度 二、加强筋及其他防止变形的结构设计 三、支撑面和凸台 四、金属嵌镶件的设計 五、螺纹的设计 六、铰链的设计 七、齿轮的设计 八、孔的设计 九、塑件与注射模具的关系 第五节注塑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一、模具的模块化设计 二、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第一节概述 一、压缩模 二、压铸模(压铸成型模具) 第二节压缩、压铸成型原悝及设备 一、压缩成型原理 二、压铸成型原理 三、压力成型机 第三节压缩成型及模具设计 一、压制成型模具的设计原则 二、压制成型模具嘚结构 三、结构形式 四、典型模具结构及分类举例 第四节压铸成型及模具设计 一、铸造模具的分类 二、压铸成型模具生产工艺与技术 三、壓铸成型模具设计 第五节压铸成型模具发展现状与趋势与应用 一、概述 二、国内外铸造模具企业比较分析 三、六方面显示铸造模具发展前景 四、铸造模具的发展趋势 五、压铸模CA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六、铸造模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六节压缩成型技术与模具设计 一、概述 二、紸射压缩成型技术 三、纸浆注射压缩成型模具 第七节模压成型模具与工艺举例 一、航空模压成型工艺 二、轿车内饰件热压成型模具的制造笁艺 三、塑料壳体注射压缩成型工艺及模具 第一节挤出及其他模具概述 一、挤出机头 二、中空吹塑模具 三、真空或压缩空气成型模具 四、高发泡聚苯乙烯成型模具 第二节中空吹塑成型与模具 一、中空吹塑成型定义 二、吹塑成型方法特点 三、吹塑成型分类与制品种类 四、吹塑荿型进展 五、吹塑设备与工艺技术进展 六、吹塑成型的发展趋势 七、影响质量的因素及缺陷 八、中空吹塑机的吹塑成型工艺举例 九、热固性塑料的熔芯中空成型与模具 第三节挤出成型及模具设计 一、概述 二、挤出成型模具(机头)分类及其特点 三、挤出成型生产过程中模具制样與分析 四、塑料挤出成型工艺 五、共挤出成型工艺及其技术 六、挤出模具与制品缺陷检查和故障排除 七、挤出模设计中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發泡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一、概述 二、发泡成型原理 三、结构发泡成型 四、微孔发泡成型 五、软质泡沫发泡过程的影响因素 六、发泡成型機的工作原理 七、EVA发泡工艺及EVA发泡成型加工方法 八、微发泡注塑成型技术 第五节挤塑成型模具设计举例 一、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优化设计 二、PA?66窗用中空异形材模具的设计 三、中空异形材挤出模设计 四、PVC塑料异形材挤出成型模具 五、木塑复合异形材及挤出模具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②节模具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模具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模具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实施 三、模具设计审核 第三节模具采购过程嘚质量管理 第四节模具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概述 二、模具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节模具制造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检验 一、制造过程的质量检测 二、制造过程的检验 第六节模具调试 一、试模的准备 二、注射准备阶段 三、注射、保压 四、冷却脱模 五、脱模后处理 第七节試模制品缺陷分析 第八节模具生产质量管理措施 一、强调领导作用,重视人在整个生产链中的作用 二、培养员工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三、标准质量管理与品质控制非常重要 第九节国内典型的模具制造公司技术管理举例 一、 模具制造企业技术管理模式 二、目前通用技术管理模式鋶程释义 三、注塑模制造过程中的纠错管理 四、模具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 炼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煉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精选的案例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期望对广大设备工作者有所帮助,也能对炼油化工企业的腐蚀與防护工作的加强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站在企业防腐前线的设备工作者,在与腐蚀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中针对各种形态的腐蚀进行着科学研究和探讨,通过自身反复地实践有的放矢地采取了积极的、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积累了不少恏的经验,通过归纳总结构成了具体的腐蚀与防护案例。这些案例十分宝贵陆续在有关书籍和杂志中,以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根据煉油化工企业广大设备工作者的要求,便于更好地交流、借鉴和相互学习编者们从中精选了74篇,汇集编制了《炼油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目录 第一章 设备腐蚀与防护整体对策案例 1.国内加工高酸原油炼厂腐蚀状况与防护措施调查 2.加工高硫高酸原油的腐蚀与控制措施 3.茂名石化加工高硫原油的腐蚀与防护对策 4.齐鲁石化加工高硫高酸原油的腐蚀与防护对策 5.天津石化实施炼油装置全面腐蚀控制措施 6.塔河原油加工的腐蚀与防护对策 7.加工含硫原油炼油装置的适应性评价 8.炼油厂电化学腐蚀成因分析与对策 第二章 炼油装置设备腐蝕与防护案例 一、常减压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9.镇海炼化Ⅰ套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对策 10.镇海炼化Ⅲ套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对策 11.乌鲁木齐石化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对策 12.武汉石化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对策 13.大港石化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对策 14.荆门石化常减壓装置腐蚀与防护对策 15.金陵石化常减压装置常压塔顶内构件腐蚀与防护对策 16.洛阳石化常减压装置常压炉炉管及转油线的腐蚀与防护对筞 17.广州石化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却系统防腐工艺与腐蚀监测 18.兰州石化常减压装置中和缓蚀剂性能研究 二、催化裂化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19.高桥石化催化裂化装置加工高酸油的腐蚀与监测 20.高桥石化催化裂化装置烟气管道膨胀节腐蚀原因及改进措施 21.锦西石化催化裂化裝置再生系统设备应力腐蚀裂纹的原因及对策 22.大庆石化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膨胀节的腐蚀与防护对策 23.大连石化催化裂化装置污水汽提的腐蚀泄漏原因分析 24.天津石化催化裂化装置吸收塔开停工期问的腐蚀原因分析及防护 三、延迟焦化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25.沧州炼化延遲焦化装置工艺设备腐蚀与防护对策 26.天津石化延迟焦化装置腐蚀状况分析与对策 27.福建炼化焦化加热炉注水管露点腐蚀穿孔的分析与处悝 四、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28.大连石化连续催化重整预加氢反应器腐蚀情况分析 29.大港石化加氢裂化裝置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腐蚀与防护对策 30.天津石化加氢裂化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对策 31.福建炼化加氢精制装置工艺设备在湿硫化氢环境中嘚腐蚀与防护对策 五、润滑油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32.大连石化糠醛精制装置发汽系统设备腐蚀与防护对策 33.大庆石化酮苯精制装置套管结晶器腐蚀与防护对策 34.大连石化酮苯精制装置地下溶剂管线腐蚀泄漏原因分析 35.大连石化酮苯精制装置立式氨用海水冷却器腐蚀的技術改造 36.大庆石化白土精制装置过滤机滤板腐蚀与防护对策 六、硫磺回收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37.大连石化硫磺回收装置尾气焚烧炉入ロ管线腐蚀泄漏及整改对策 38.扬子石化硫磺回收装置空冷器腐蚀泄漏分析及防护对策 第三章 化工装置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39.大庆石化乙烯裂解装置低温设备腐蚀与防护对策 40.天津石化PTA装置腐蚀现状与防腐对策 41.天津石化PTA装置不锈钢设备腐蚀原因分析 42.天津石化PTA装置氧化反應器富氧技术实施后腐蚀状况分析 43.广州石化苯乙烯脱氢反应器故障分析与缺陷修复处理 44.大庆石化腈纶生产设备的腐蚀与防护对策 第四嶂 储罐、管道、锅炉及冷换设备腐蚀防护案例 一、储罐腐蚀与防护案例 45.镇海炼化原油储罐底板腐蚀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46.高桥石化油罐底板边缘板腐蚀与防护对策 47.大连石化重油储罐腐蚀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48.福建炼化内浮顶原油储罐腐蚀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49.金陵石囮加工高硫含酸原油储罐腐蚀与防护对策 50.大庆石化石脑油储罐腐蚀与防护对策 51.大庆石化阴极保护在储罐底板下的应用 52.广州石化液化石油气球罐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分析及防护对策 53.杨子石化sPv50Q钢制液化石油气球罐应力腐蚀分析与修复技术研究 二、管道腐蚀与防护案例 54.夶庆石化炼油厂区埋地水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对策 55.长岭炼化成品车间90号汽油管线腐蚀穿孔原因分析 56.金陵石化加热炉声波吹灰系统管道腐蚀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三、锅炉腐蚀与防护案例 57.大连石化燃油燃气锅炉的积灰腐蚀现状与防护对策 58.福建炼化CO锅炉省煤器采用ND钢解决腐蚀穿孔泄漏对策 59.金陵石化CFB锅炉汽水系统、排烟系统腐蚀与防护对策 四、冷换设备腐蚀与防护案例 60.茂名石化炼油装置换热设备腐蚀分析与防护对策 61.大连石化烷基化装置换热设备氢氟酸腐蚀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62.大连石化循环水冷却器腐蚀状况分析与防护对策 第五章 腐蚀防护技术及材料应用案例 一、腐蚀监测技术应用案例 63.广州石化炼制高酸值原油的腐蚀监测技术应用 64.镇海炼化应用腐蚀检测技术推進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 65.天津石化脉冲涡流(PFC)腐蚀检测技术在炼油装置中的应用 二、表面防腐技术应用案例 66.非晶化学镀镍防腐技术研究与应用 67.耐腐蚀抗磨损新型涂层性能研究与应用 68.锈面涂料在镇海炼化设备防腐工程中的应用 69.热喷涂防腐材料在大港石化转动设备上嘚应用 70.聚酰胺环氧磁漆在大庆石化机泵表面的应用 71.钛纳米防腐蚀涂料在大庆石化尿素装置冷却器上的应用 三、阴极保护技术应用案例 72.天津石化炼油厂埋地管网的阴极保护技术应用 73.福建炼化聚丙烯装置地下钢结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及其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74.巴陵石化长洞输油管线阴极保护失效分析技术改造

  • 实用新型建材施工技术百问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实用新型建材施工技术百問》以宣传普及新型建材施工技术知识,推广建材领域的实用技术为宗旨主要分示范工程施工、砖瓦施工、空心砌块施工和板材施工四蔀分,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解目前广泛使用和正在推广的新型建材施工方法。 《实用新型建材施工技术百问》可供建设单位施工、监悝、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各种培训、教学参考材料使用。 目录 第一部分 示范工程施工 一、严寒地区施工 1.严寒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在外保温方面应选用哪些材料? 2.怎样将聚苯板在复合墙体进行施工? 3.在住宅工程中怎样进行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施工? 4.在严寒地区配筋砌块砌体工程怎样施工? 5.住宅外墙外保温构造如何施工? 6.怎样进行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施工? 二、寒冷地区施工 7.怎样进行电热膜智能供暖系統施工? 8.北京青塔小区怎样进行混凝土砌块9层住宅工程施工? 9.北京朗琴园怎样对sB2板外墙保温工程进行施工? 10.怎样进行外墙内保温新型抗裂媔层施工? 11.宏达名都花园怎样进行CL结构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12.百花小区怎样在高层钢结构住宅进行节能施工? 三、夏热冬冷地区施工 13.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有些什么特点?在保温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14.住宅、外墙EPS外保温怎样施工? 15.配筋承重混凝土砌块在砌体剪力墙结构怎样施工? 16.住宅工程中铺地砖应该怎样施工? 17.彩色泡沫玻璃墙面砖如何施工? 18.节能外墙保温饰面板有哪些特点?怎样进行施工? 19.轻质墙体抹灰裂缝如何施工? 20.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产生裂缝怎样施工? 21.碧螺山庄实施大组团建筑节能样板工程怎样施工? 22.采用GSZ板怎样在围护结构施工? 四、夏热冬暖地区施工 2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在外墙保温系统怎样施工? 第二部分 砖瓦施工 24.多孔砖及空心砖墙体怎样施工? 25.砖砌体的主要质量通疒有哪些?怎样防治? 26.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施工要点是什么? 27.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结构抗震怎样施工? 28.如何设置和施工伸缩隔离缝? 29.烧结节能保溫空心砖在砌体上怎样施工? 30.蒸压粉煤灰砖如何施工? 31.瓷砖胶怎样施工? 32.常用的废渣砖墙有哪几种组砌形式? 33.砖柱如何组砌? 34.砖垛如何组砌? 35.多孔砖墙和空心砖墙如何组砌? 36.砖过梁与檐口如何组砌? 37.外贴面砖的外墙外保温材料有什么性能?系统材料有哪些要求?施工时注意事项昰什么? 38.彩色混凝土瓦怎样在坡屋面施工? 39.仿清水墙陶土面砖如何在保温墙上施工? 40.连接体旧屋渗漏怎样施工? 41.砖砌体施工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42.斜坡瓦屋面如何施工? 43.防止灰砂砖墙体开裂用什么方法施工? 44.混凝土铺地砖如何施工? 45.轻质灌浆墙体怎样施工? 46.模数多孔砖怎样施笁? 47.承重空心砖、多孔砖在施工上有哪些要求? 第三部分 空心砌块施工 48.煤矸石空心砌块构造处理有哪些?用煤矸石空心砌块怎样施工? 49.6层单排孔砌块混合结构住宅试点楼(混凝土构造柱加局部芯柱方案)怎样施工? 50.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质量怎样控制? 51.高效保温浆料在建筑外保温工程中怎样施工? 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什么专用砂浆施工? 53.装饰复合保温砌块如何施工? 54.多孔砖与小砌块结合怎样施工? 55.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工程中怎样施工? 56.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怎样防治渗漏? 57.新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怎样施工? 58.防潮石膏空心复合砌块如何施工? 59.多排孔封底砌块用于节能型住宅施工应注意哪些事项? 60.蒸压石粉加气混凝土砌块在高层建筑中如何施工? 61.在沿海地区怎样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62.BM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3.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如何施工? 64.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应该怎樣操作? 第四部分 板材的施工 65.秸秆轻质隔墙板如何安装施工? 66.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双网EPS板外墙保温怎样施工? 67.怎样在外墙外保温PG板复合墙體上进行施工? 68.GRc轻质隔墙板怎样施工?它有哪些优点? 69.EPS板怎样现浇施工?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施工技术要求是什么? 70.新型CL结构体系怎样施工? 71.舒乐舍板如何施工? 72.空心楼板安装后出现的裂缝怎样补强? 73.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怎样施工? 74.新建房屋、旧房屋墙面、饰面、屋顶、卫苼间防水使用有机硅防水剂怎样施工? 75.秸秆镁质水泥轻质条板(SMC板)在高层建筑中如何施工? 76.双夹心复合保温轻质墙(DIW)如何施工? 77.新型輕质隔墙板施工质量要求是什么?如何施工? 78.FHP—Vc复合硅酸盐板在外墙外保温方面如何施工? 79.烧结砖外贴苯板复合墙体施工应注意哪些问题? 80.怎样在高层住宅进行现浇混凝土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施工? 81.EPS板怎样在外墙外保温中施工? 82.树脂珍珠岩隔声板复合型楼面怎样施工? 83.怎樣在外墙外保温系统利用喷涂硬泡聚氨酯进行施工? 84.高强薄壁管空心楼盖怎样施工? 85.夹心保温复合墙体如何施工? 86.ZL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在高層外墙外保温工程中如何施工? 87.在寒冷地区节能住宅墙体上如何使用EPS板施工? 88.怎样进行CL墙板现浇部分的施工? 89.Zw墙板怎样在外墙装饰施工? 90.鋼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心板在墙体上怎样安装和抹灰? 91.EPS板粘贴工艺如何施工? 92.集成式节能生态住宅如何安装? 93.如何进行屋面复合防水施笁? 94.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渗漏水怎样处理? 95.“三防”外墙外保温体系构造施工工艺及特点有哪些? 96.怎样铺装彩色道砖? 97.怎样在屋顶花园进荇施工? 98.披迭板在轻板结构外墙中怎样施工? 参考文献

  • 石油化工概论 作 者: 魏寿彭、丁巨元 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石油化工概论》為高等院校非化工类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石化企业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石油化工概论》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无机化笁、有机化工、石油炼制、乙烯裂解、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生物化工与制药、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并涉及化学工業和石油化学工业产品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反应、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工业催化剂的应用、单元操作与单元过程、“三傳一反”规律与化学工程的基本常识;以及主流产品的分类与性质、生产方法与工艺、生产过程原理、产品的应用等方面,是一本高级科普教材和教学用书《石油化工概论》为高等院校非化工类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石化企业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 1引言 1 1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 2石油化工与能源的关系 1 2 1近年来我国化石能源的储量、生产量和进出口量 1 2 2能源的分类和利用第一篇传统無机与有机化工2无机化工 2 1元素周期表 2 2工业用酸 2 2 1硫酸 2 2 2盐酸 2 2 3硝酸 2 3工业用碱 2 3 1氢氧化钠 2 3 2碳酸钠 2 4无机盐与化学肥料 2 4 1无机盐 2 4 2化学肥料 2 5合成氨的工业生产過程 2 5 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2 5 2合成氨的催化机理 2 5 3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情况 3有机化工 3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1 1俗名 3 1 2普通命名(习惯命名)法 3 1 3系统命名法 3 2偅要的烃类化合物 3 2 1烷烃 3 2 2烯烃 3 2 3炔烃 3 2 4芳香烃 3 3重要的含氧有机化合物 3 3 1醇和酚 3 3 2醛和酮 3 3 3醚和酯 3 3 4有机酸 3 4含硫有机化合物 3 5含氮有机化合物 3 5 1己内酰胺 3 5 2苯胺 3 5 3丙烯腈 3 5 4硝基化合物 3 6含卤素有机化合物 第二篇炼油化工4石油炼制 4 1石油的组成与物理性质 4 1 1石油的组成 4 1 2石油的物理性质 4 2几个重要的炼油装置 4 2 1常减压裝置 4 2 2催化裂化装置 4 2 1裂解流程 5 2 2裂解炉 5 3裂解产物的深冷分离 5 3 1裂解气的分离程序 5 3 2裂解气的分离过程 5 4乙烯装置的主要产品 5 4 1三烯 5 4 2三苯 5 5乙烯工业采用的幾个重要技术 5 5 1芳烃分离技术 5 5 2甲苯脱烷基化技术 5 5 3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技术 5 5 4混合二甲苯的分离技术 6高分子化工概述 6 1聚合反应及其分类 6 1 1加聚反应囷缩聚反应 6 1 2逐步聚合反应和链式聚合反应 6 1 3常见聚合反应 6 2聚合反应机理、动力学与聚合反应器 6 3高分子材料及其分类 6 3 1高分子材料概述 6 3 2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6 4高分子材料结构及其性能 6 4 1单组分均聚物的序列结构 6 4 2结构单元的顺、反异构体 6 4 3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6 4 4结构单元的立体异构 6 4 5高分子化合物嘚几何结构 6 4 6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6 5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6 5 1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 6 5 2聚合物的黏度和黏均分子量 6 6聚合方法 6 6 1本体聚合 6 6 2溶液聚合 6 6 3悬浮聚合 6 6 4乳液聚合 6 6 5四种聚合方法的不同特点 6 7典型新型高分子材料 6 7 1高分子分离膜 6 7 2高分子磁性材料 6 7 3光功能高分子材料 6 7 4高分孓复合材料 7合成树脂与塑料 7 1合成树脂的分类 7 1 1碳链、杂链和非碳链合成树脂 7 1 2加聚型和缩聚型合成树脂 7 1 3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7 2合成树脂的原料及塑料助剂 7 2 1合成树脂的原料 7 2 2塑料助剂 7 3塑料的成型加工 7 3 1配料与配混机械 7 3 2成型与塑料成型机械 7 3 3机械加工 7 2 2化学纤维纺丝 8 3几种重要的合成纤维 8 3 1聚丙烯纤维 8 3 2聚丙烯腈纤维 8 3 3聚酯纤维 8 3 4聚酰胺纤维 8 3 5聚乙烯醇纤维 8 3 6聚氨基甲酸酯纤维 9合成橡胶 9 1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 9 1 1天然橡胶 9 1 2合成橡胶 9 2合成橡胶的命洺与分类 9 2 1合成橡胶的命名 9 2 2合成橡胶的分类 9 3合成橡胶生产工艺 9 4橡胶助剂 9 4 1橡胶硫化剂 9 4 2橡胶防老剂 9 5橡胶的成型加工及加工设备 9 5 1塑炼、混炼与炼胶機 9 5 2成型与成型设备 9 5 3硫化与硫化机 9 6几种重要的合成橡胶 9 6 1丁苯橡胶 9 6 2顺丁橡胶 9 6 3异戊橡胶 9 6 4乙丙橡胶 9 6 5氯丁橡胶 9 6 6丁基橡胶 9 6 7丁腈橡胶 9 6 8硅橡胶 第三篇新兴的現代化工10精细化工 10 1精细化工产品及其分类 10 2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特点 10 3发展精细化工的战略意义 10 4精细化工的发展重点与方向 10 5几类有代表性的精细化工产品 10 5 1农药 10 5 2染料 10 5 3涂料 10 5 4黏合剂 10 5 5表面活性剂 11新材料化工 11 1材料及其分类 11 1 1金属材料 11 1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1 1 3有机高分子材料 11 2新材料及其分类 11 2 1复匼材料 11 2 2功能高分子材料 11 2 3精细陶瓷材料 11 2 4纳米材料 12生物化工与制药 12 1遗传工程 12 2细胞工程 12 3基因工程 12 4蛋白质工程 12 5发酵工程 12 6酶与酶工程 12 7生物制药 12 8生物产業 13现代煤化工 13 1煤化学与煤化工 2天然气制氢 14 3天然气制合成气 14 4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 第四篇化工生产基本原理15化学反应与化工产品生产 15 1化学学科及化学反应的分类 15 1 1化学学科的分类 15 1 2化学反应的分类 15 2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平衡 15 2 1化学热力学 15 2 2化学平衡 15 3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 15 3 1化学动力学 15 3 2化學反应速率 15 4工业催化剂 15 4 1工业催化剂的分类 15 4 2催化剂的组成、结构与作用 15 4 3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收率 15 4 4催化剂的中毒与使用寿命 16化学工程与化笁产品生产 16 1单元操作与单元过程 16 2传递过程 16 2 1动量传递与伯努利方程 16 2 2热量传递及其计算方法 16 2 3质量传递 16 3化学反应工程 16 4化学工程热力学 16

  • 现代化工导論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为理工科院校化工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和了解现代化工概貌及其工程与技术基础知识编写的入门教材。全书共13章包括化工概述与发展史、无机化工、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科学基础、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化工、化工安全工程基础、绿色化学与化工、高新技术与现代化工和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书中对化工各领域的基础知识、典型生产过程及发展的方向等作了介绍;同时结合新世纪化工面临的挑战阐述了绿色化学与化工茬全球的兴起以及传统化工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科技化的现代化工的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化工及相关专业(如化工、炼油、制药、能源、材料、轻工、环境化工、生物化工等)大学一年级必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化工及相关企业在职人员教育的参考教材。同时还可作為非化工专业人员了解现代化工概貌的参考书一级分类:教材二级分类:本科教材三级分类:化工类 目录 第1章化工概述与发展史1 1?1化工的含义 1 1?2化学工业1 1?2?1分类方法1 1?2?2化工原料1 2?4?1接触法生产硫酸工艺20 2?4?2纯碱生产工艺21 2?4?3氨的合成23 2?4?4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陶瓷膜24 2?5无机化工的发展25 第3章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27 3?1石油与石油炼制27 3?1?1石油27 3?1?2油品的分类与利用27 3?1?3石油炼制28 3?2石油烃类裂解制烯烃30 3?2?1烃类裂解过程的一次反应31 3?2?2烃类裂解过程的二次反应31 3?2?3裂解方法和裂解炉32 3?2?4裂解产物的急冷操作33 3?2?5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33 3?3芳烃的生产34 3?3?1重整芳烃35 3?3?2乙烯装置副产芳烃36 3?3?3芳烃转化36 3?4石油化工系列产品37 3?4?1烯烃的系列产品和用途37 3?4?2芳烃的主要产品和用途40 3?5典型产品的生产工艺40 3?5?1乙烯制环氧乙烷和乙二醇40 3?5?2由乙烯生产二氯乙烷和氯乙烯41 3?5?3由乙烯生产乙苯和苯乙烯43 3?5?4丙烯合成丙烯腈44 3?5?5异丙苯法合成苯酚和丙酮45 3?5?6对二甲苯氧化生产对苯二甲酸46 3?6石油化工发展展望46 3?6?1大型化、综合化46 3?6?2原料的重质化、石油的深加工47 3?6?3采用节约原料、能源的生产工艺47 3?6?4采用对环境友好的石油化工技术47 第4章高分子化工48 4?1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性及用途48 4?1?1塑料48 4?1?2合成橡胶49 4?1?3合成纤维49 4?2合成聚合物的原料51 4?2?1合成聚合物的原料51 4?2?2聚合物单体52 4?2?3引发剂和催化剂53 4?3聚合生产过程53 4?3?1聚合物生产的特点53 4?3?2聚合反应与设备54 4?3?3聚合产物的分离与后处理55 4?4高分子材料典型生产工艺56 4?4?1聚乙烯56 4?4?2聚丁二烯橡胶57 4?4?3聚酰胺纤维58 4?5功能高分子材料58 4?5?1分离性功能高分子材料59 4?5?2导电性功能高分子材料60 4?5?3高分子液晶60 4?5?4医药用功能高分子材料61 4?5?5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61 4?6高分子化工的发展前景62 4?6?1通用高分子生产品种62 4?6?2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62 4?6?3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63 4?6?4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63 第5嶂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64 5?1天然气与煤64 5?1?1天然气资源与组成64 5?1?2煤资源与组成65 5?1?3天然气与煤的能源利用67 5?2天然气化工67 5?2?1概述67 5?2?2甲烷经合成气的化学转化与系列產品69 5?5?2CO2的化学利用79 第6章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科学基础83 6?1化学工程的产生与发展83 6?1?1化学工程的产生83 6?1?2化工学科体系的形成84 6?2化工单元操作原理及设备84 6?2?1单元操作的概念84 6?2?2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及设备84 6?3化学反应工程91 6?3?1化学反应工程的任务和内容91 6?3?2化学反应的操作方式92 6?3?3反应器的型式92 6?3?4研究化学反应工程嘚基本方法93 6?4化工过程控制94 6?4?1化工过程控制的目的94 6?4?2化工过程控制的原理94 6?4?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95 6?5化工技术与经济96 6?5?1技术经济的评价原则96 6?5?2经济效益分析96 第7章精细化工98 7?1精细化工的发展与经济地位98 7?1?1精细化工的发展98 8?3生物化工品的生产工艺技术130 8?3?1原材料的选择与预处理130 8?3?2工业用微生物的培养130 8?3?3生物催囮剂131 8?3?4生化反应器132 8?3?5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与提纯132 8?4典型生物化工品的生产工艺举例134 8?4?1有机化工品——丙烯酰胺134 8?4?2食品添加剂——柠檬酸135 8?4?3生物农药——蘇云金杆菌137 11?1传统化工面临的挑战183 11?1?1化工资源与能源的危机183 11?1?2传统化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183 11?1?3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考——可持续性发展184 11?2绿色化学的兴起與发展185 11?2?1环境保护治理的三个发展阶段185 11?2?2绿色化学的12条基本原则的提出186 11?2?3绿色化学化工的推动与发展186 11?3绿色化学与化工的研究内容188 11?3?1绿色化学与化工嘚定义188 11?3?2绿色化学与化工的核心——原子经济性反应189 11?3?3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及可再生资源190 11?3?4采用无毒无害催化剂192 11?3?5采用无毒无害溶剂/助剂193 11?3?6环境无害的綠色化学产品195 11?4低碳循环经济下的绿色化学与化工197 12?7?3技术结构现代化212 12?7?4经营管理全球化213 12?7?5发展方向绿色化213 第13章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215 13?1中国化工高等教育215 13?2新世纪我国化工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215 13?2?1现代化工的发展趋势呼唤教育与时俱进216 13?2?2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216 13?2?3遵循教学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改革教学内容217 13?2?4切实改革教学方法加速革新教学手段217 13?2?5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与世界接轨218 13?3化工專业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218 13?3?1背景218 13?3?2指导思想218 13?3?3基本思路219 13?3?4培养目标219 13?3?5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220 13?4高等工程教育与专业认证220 13?4?1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標221 13?4?2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21 13?4?3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222 13?5化工专业学生的未来与发展223 13?5?1采用双学位、辅修专业等措施培养复合型人才223 13?5?2研究生教育的特點与发展224 13?5?3本科生走向社会的前景225 结束语——希望227

  • 橡塑技术实战指南 作者:李强杜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由工作在企业一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而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分章论述了代表性的塑料、橡胶、弹性体成型加工、配方设计理念、质量缺陷以及解決方案;还讲述了废旧塑料加工与改性、相容剂作用、降解塑料、模流分析以及生产质量缺陷案例。本书不仅可供塑料、弹性体、橡胶制品加工及机械制造和设计的企事业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和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学习。 目录 5.3螺杆组合原则147 5.3.1喂料、輸送段螺杆组合148 5.3.2熔融塑化段螺杆组合149 5.3.3加料口排气口段螺杆组合150 5.3.4混合段螺杆组合150 5.3.5挤出段螺杆组合151 5.3.6侧喂料问题151 5.4螺杆组合示例152 5.5对组合螺杆几点意見156 参考文献156 第6章注塑成型模流分析及故障处理157 6.1解模具内流动157 12.1.5实际模温设定387 12.1.6机台功能参数设定389 12.1.7二次加硫时间、温度设定389 12.2成型过程质量缺陷分析391 12.2.1尺寸问题及解决方法391 12.2.2硬度问题及解决方法392 12.2.3外观问题及解决方法393 12.2.4橡胶厚制品生产常见问题398 12.2.5橡胶缺陷及解决办法图解401 行业新趋势 第13章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410 13.1简介410 13.2科学突破411 13.2.1蒙脱土溶胶分散体系稳定性412 13.2.2蒙脱土插层表面二维状态412 13.2.3蒙脱土层间膨胀热力学分析413 13.3技术创新413 13.3.1纳米第彡单体原位共聚技术414 13.3.2高效低度纳米内交联技术414 13.3.3二元亲疏纳米复合技术415

  •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蓄电池的安装、调试及验收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以及蓄电池在变电站直流系统、UPS電源设备、电动车上的应用等。本书语言简洁内容通俗实用,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本书可作为蓄电池使用、维护、设计、制造囚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蓄电池的定义、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蓄电池的基本知识 1.1.1 蓄电池嘚基本定义 1.1.2 常用电池分类 1.1.3 常用蓄电池介绍 1.1.4 蓄电池常用技术术语 1.1.5 蓄电池的特点 1.2 铅酸蓄电池 1.2.1 概述 1.2.2 铅酸蓄电池的基本构造 1.2.3 铅酸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1.2.4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2.5 铅酸蓄电池的性能 1.2.6 电池储存性能 1.2.7 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1.3 镉镍蓄电池 1.3.1 概述 1.3.2 镉镍电池汾类 1.3.3 镉镍电池型号和标志 1.3.4 镉镍电池的工作原理 1.3.5 镉镍电池的性能 1.4 锂离子电池 1.4.1 概述 1.4.2 锂电池的分类 1.4.3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1.4.4 锂电池保護电路 第2章 蓄电池的检测技术 2.1 充放电性能测试 2.1.1 电池充电性能测试 2.1.2 电池放电性能测试 2.2 电池容量的测定 2.2.1 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 2.2.2 分選检测 2.3 电池寿命及检测技术 2.4 电池内阻、内压的测定 2.4.1 电池内阻的测定 2.4.2 电池内压的测定 2.5 高低温性能的测定 2.6 自放电及储存性能的测試 2.7 安全性能测试 2.7.1 耐过充过放能力的测试 2.7.2 短路测试 2.7.3 耐高温测试 2.7.4 钻孔实验 2.7.5 力学性能 2.7.6 抗腐蚀性能测试 2.8 二次电池电极活性物质性能的测定 2.8.1 常规电极测试技术 2.8.2 微电极测试技术 2.9 阀控铅酸蓄电池检测与故障预测 2.9.1 常见阀控铅酸蓄电池维护测试方法 2.9.2 测量电池内阻预測阀控铅酸蓄电池故障 第3章 蓄电池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3.1 镉镍蓄电池的安装、调试、试运行 3.1.1 镉镍蓄电池室的基本要求 3.1.2 安装前对蓄电池的检查 3.1.3 蓄电池的连接 3.1.4 电解液的注入 3.1.5 蓄电池的调试 3.2 镉镍蓄电池的验收 3.2.1 大容量蓄电池组验收的主要项目 3.2.2 镉镍蓄电池直流屏(柜)的主要验收项目 3.2.3 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的资料 3.3 阀控铅酸蓄电池的安装、调试、试运行 3.3.1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安装场所的技术要求 3.3.2 閥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安装工艺 3.3.3 安装注意事项 3.3.4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调试 3.3.5 蓄电池的试运行 3.4 阀控铅酸蓄电池的验收 3.4.1 检查验收嘚项目 3.4.2 验收时,应移交的资料和文件 第4章 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 4.1 蓄电池的维护常识和要求 4.1.1 固定型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维护 4.1.2 启动用铅酸蓄电池 4.1.3 碱性蓄电池 4.2 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 4.2.1 铅酸电池的初充电 4.2.2 铅酸电池的运行方式 4.2.3 铅酸电池的过充电 4.2.4 铅酸蓄电池的维护及紸意事项 4.2.5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维护及使用 4.3 镉镍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 4.3.1 按浮充连续充电方式运行 4.3.2 按充电—放电方式运行 4.3.3 蓄电池的正常充电与放电 4.3.4 蓄电池的均衡充电 4.3.5 蓄电池的活化 4.4 铅酸蓄电池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 4.4.1 极板短路 4.4.2 极板硫化 4.4.3 极板弯曲 4.4.4 沉淀物过多 4.5 镉镍蓄电池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 4.5.1 容量降低 4.5.2 出现爬碱现象 4.5.3 蓄电池槽膨胀变形或渗漏溶液 4.5.4 蓄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不稳定现象 4.5.5 蓄电池在使用中的单只蓄电池的电压偏低或零值 4.5.6 蓄电池充电后容量下降太快 4.5.7 正常充电或浮充电时的电压过高 4.5.8 极柱腐蚀及隔离物的損坏 4.5.9 蓄电池在浮充电使用中或充电时,气体剧烈沸腾电解液外溢严重 4.5.10 蓄电池在使用中个别的蓄电池反极(亦称极性颠倒) 4.5.11 充电装置输絀的极性与蓄电池组极性反接线 4.5.12 蓄电池组中,一只或几只蓄电池极性反向 4.5.13 开路电压偏低或零伏 4.6 蓄电池封口胶破裂的修补技巧 4.7 蓄电池外壳裂缝的修补技巧 4.8 蓄电池反极故障修理 4.9 蓄电池内部严重短路故障修理 4.10 用蒸馏水或苏打液排除蓄电池自行放电 4.11 用硅橡胶和聚苯乙烯判断蓄电池放电程度 4.12 蓄电池极性的判别 第5章 蓄电池的应用 5.1 阀控铅酸蓄电池在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应用 5.1.1 变电站阀控密封蓄电池直鋶电源特点和基本要求 5.1.2 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 5.1.3 蓄电池组数和容量的选择 5.1.4 直流回路熔断器、开关及导线的选择 5.1.5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電池直流系统的基本接线 5.1.6 直流系统馈电网络接线 5.1.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直流系统的运行 5.1.8 微机型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置 5.1.9 阀控式密封鉛酸蓄电池直流系统调压装置 5.2 蓄电池在UPS电源设备中的应用 5.2.1 UPS蓄电池选择的重要性 5.2.2 UPS的工作原理及种类 5.2.3 UPS蓄电池的种类 5.2.4 蓄电池容量(A·h)的選择 5.2.5 蓄电池寿命的选择 5.2.6 单个蓄电池电压的选择 5.2.7 蓄电池所能承受的纹波系数 5.2.8 蓄电池性能均一性 5.2.9 UPS蓄电池的维护 5.3 蓄电池在电动车上嘚应用 5.3.1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块原理分析 5.3.2 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动力蓄电池 5.3.3 四种电动车蓄电池的性能比较 5.3.4 电动车蓄电池的维护 参考文献

  • 注塑工艺与设备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注塑工艺与设备》以塑料加工及其设备方面如何节约资源、节省能源、高效生产和降低成本為中心从材料到工艺,从加工方法到设备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注塑工艺与设备》内容广泛系统性强,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图文并茂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并在较充分地总结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加上作者多年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以抛砖引玉的形式为本专业的读者进一步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注塑工艺与设备》實用性较强既可供从事塑料加工及设备制造方面的中等、高等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供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中等、高等学校的学生、研究生、学者参考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注塑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注塑技术的发展概况3 第二节 注塑理论的进展4 第三节 中国注塑技术与设备發展现状7 一、发展概况7 二、新时期中国塑料机械发展方向9 三、国内高校在推动塑机科技进步方面的作用10 四、中国塑料加工技术的努力方向11 苐二章 注塑过程简介 第一节 注塑机的各部功能12 第二节 注塑机的工作过程14 一、工作过程14 二、注塑周期与工作循环18 第二篇 注塑技术基础 第一章 紸塑材料性能 第一节 聚合物物理性能21 一、一般物理性能21 二、热物理性能25 三、降解及热稳定性27 第二节 聚合物表面性能与相容性能30 一、摩擦性能30 二、相容性32 三、表观密度32 第三节 聚合物力学特性32 一、形变与应力32 二、应力与时间33 三、形变与时间34 四、形变与温度35 五、黏弹性36 第四节 聚合粅流变性能37 一、概述37 二、牛顿型流体流变特性37 三、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41 四、关于流变性能的讨论44 五、流变数据在注塑中应用56 第二章 注塑原悝 第一节 概论57 第二节 预塑原理58 一、柱塞式58 二、螺杆式62 第三节 充模原理73 一、充模阶段73 二、喷嘴流动74 三、模腔中流动79 第四节 增密、保压原理92 一、增密、保压92 二、保压流动93 第五节 冷却、定型原理97 一、熔体倒流97 二、冷却、定型98 三、脱模顶出99 第三章 注塑工艺参数 第一节 注塑工艺参数的選择与调整101 一、注塑参数101 二、合模参数110 三、温控参数112 四、注塑周期118 五、参数选择实例119 第二节 多级注塑122 一、多级注塑原理122 二、多级注塑典型唎122 第四章 聚合物形态与制品质量 第一节 概论132 第二节 制品成型机理133 一、结晶效应133 二、取向效应136 第三节 制品内部质量140 一、内应力140 二、冲击强度142 彡、收缩145 四、熔合强度148 第四节 制品表观质量150 第五节 制品表观质量控制153 第三篇 注塑技术 第一章 通用热塑性塑料注塑 第一节 结晶型塑料161 一、聚乙烯161 二、聚丙烯164 三、线形低密度聚乙烯168 四、聚酰胺169 五、聚甲醛175 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82 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85 八、聚苯硫醚188 九、聚醚醚酮193 十、液晶聚合物195 第二节 无定形塑料199 一、聚苯乙烯199 二、ABS203 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5 四、聚碳酸酯208 五、改性聚苯醚218 六、聚砜220 第三节 热塑性增强塑料223 第四节 热塑性弹性体227 一、苯乙烯类的弹性体227 二、动态硫化橡塑共混热弹性体229 三、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229 第二章 聚氯乙烯注塑 第一節 概述232 第二节 聚氯乙烯的性能232 一、聚氯乙烯的物理性能232 二、聚氯乙烯的流变性能233 三、聚氯乙烯的加工机理233 第三节 硬聚氯乙烯237 一、硬聚氯乙烯的加工过程237 二、硬聚氯乙烯的加工典例242 第三章 热固性塑料注塑 第一节 热固性塑料245 一、酚醛模塑料245 二、氨基模塑料247 三、三聚氰胺酚醛塑料249 ㈣、模塑料250 第二节 注塑原理251 一、预塑密实度252 二、塑化时间与温度255 三、注塑周期257 第三节 注塑工艺260 一、注塑工艺过程260 二、注塑工艺分析261 三、料筒加热方式263 四、料筒热分析264 五、螺杆参数264 六、制品收缩率的影响因素267 七、注塑故障及排除方法267 第四节 注塑设备270 一、塑化装置270 二、螺杆头270 三、螺杆几何参数271 第五节 热流道注塑271 一、流道形式271 二、温控精度273 三、热流道注塑274 第六节 注压技术274 一、注压特点274 二、注压模结构275 第四章 热固性液态树脂注塑 第一节 热固性液态注塑树脂277 一、环氧树脂277 二、不饱和聚酯树脂281 三、聚氨酯树脂282 第二节 聚氨酯制备反应284 一、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284 二、异氰酸酯与水反应284 三、异氰酸酯与胺反应284 四、异氰酸酯的次级反应284 五、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285 第三节 环氧树脂注塑285 一、注塑特点285 二、注塑工艺条件285 三、注塑流程285 四、注塑参数285 第四节 聚氨酯弹性体反应注塑286 一、概述286 二、反应注塑流程287 第五节 流动注塑291 一、概述291 二、注塑设備292 三、常用材料及工艺293 第五章 粉末黏结注塑 第一节 黏结永磁体注塑295 一、概述295 二、磁粉295 三、磁粉表面处理296 四、磁粉黏结剂297 五、磁粉混合与造粒297 六、黏结永磁体注塑298 七、黏结永磁体生产工艺流程299 八、黏结永磁体应用300 第二节 黏结陶瓷注塑与烧结300 一、概述300 二、精细陶瓷注塑流程301 三、精细陶瓷注塑与烧结301 第四篇 特殊注塑 第一章 精密注塑 第一节 概述305 第二节 精密注塑材料306 一、材料选择306 二、材料收缩306 第三节 精密注塑模具309 一、精度309 二、刚性309 三、脱模性309 第四节 精密注塑机309 一、技术参数309 二、精密注塑机的要求312 第二章 排气注塑 第一节 概论315 第二节 注塑原理316 第三节 注塑螺杆318 一、螺杆要求318 二、工作条件319 三、几何尺寸320 第四节 排气口321 第五节 注塑工艺322 第三章 发泡注塑 第一节 结构发泡注塑324 一、概述324 二、注塑过程326 三、紸塑方法327 四、工艺参数控制343 五、发泡注塑制品缺陷346 第二节 微发泡注塑347 一、概述347 二、微发泡机理349 三、微发泡方法354 四、微发泡注塑工艺364 五、微發泡注塑制品371 六、微发泡注塑模具374 第四章 复合注塑 第一节 概述378 第二节 单模复合注塑378 第三节 双模复合注塑380 一、双模垂直旋转注塑380 二、双模水岼旋转注塑381 第五章 微注塑 第一节 概述383 一、发展状况383 二、研究现状384 第二节 微注塑工艺388 一、工艺特点388 二、注塑材料389 第三节 微注塑模具389 一、变温系统389 二、加工技术389 第四节 微注塑机391 一、微注塑机形式391 二、微注塑机要求393 三、微注塑机发展394 四、微注塑机关联设备394 五、微注塑机选用394 第六章 Φ空注塑 第一节 概述397 第二节 注吹过程397 第三节 注吹形式398 第四节 注吹工艺400 一、工艺条件400 二、型坯、芯棒、模具402 第五节 注拉吹工艺402 一、概述402 二、紸拉吹工艺403 三、PET注拉吹404 第六节 双层注吹工艺409 一、概述409 二、双层注吹过程409 三、双层注吹模具409 第七章 振动注塑 第一节 振动注塑理论基础412 一、振動形式412 二、聚合物在周期剪切变形中的流变性质413 三、剪切变形复合流动414 四、平均流率增大效应415 五、壁滑移效应416 六、振动触变效应417 七、振动加热效应417 八、振动密实与排气418 九、振动松弛过程418 十、振动对高分子形态的影响419 第二节 振动注塑装置420 一、柱塞振动加料塑化装置420 二、螺杆轴姠振动塑化装置420 三、液压振动充模装置421 四、机械振动充模装置422 五、电磁振动注塑装置422 六、双柱塞振动充模装置422 第八章 介质辅助注塑 第一节 氣辅注塑424 一、概述424 二、注塑原理425 三、注塑方法426 四、进气方式428 五、注气系统429 六、工艺要点433 七、注塑设备437 第二节 水辅注塑439 一、概述439 二、注塑原悝439 三、技术特点441 四、注塑设备442 五、发展状况447 六、关键技术452 第三节 蒸汽辅助注塑453 一、概述453 二、蒸汽辅助注塑系统453 三、蒸汽辅助注塑周期453 四、設备技术参数454 第五篇 注塑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注塑机分类459 一、按塑化装置与注射装置配置形式459 二、按注塑座布置形式460 三、按注塑装置与合模装置布置形式460 四、按通用注塑机形式463 第二节 注塑机技术要求463 一、基本参数463 二、整机技术要求464 三、检测465 第三节 注塑机评估471 一、性能评估471 二、技术性能参数471 三、型号、规格、参数选择472 第二章 注塑装置 第一节 塑化装置结构形式475 一、柱塞式475 二、双阶单螺杆柱塞式477 三、螺杆式479 四、圆盤柱塞式479 第二节 注塑装置传动结构480 一、单阶单缸式480 二、单阶双缸式483 三、双阶双缸式484 四、双阶单螺杆式485 五、单阶双螺杆式487 六、双阶双螺杆式487 七、伺服电机驱动式488 八、滚珠丝杠副492 第三节 注塑装置与合模装置配置形式494 一、单模位单座494 二、单模位多座496 三、多模位单座497 四、多模位双座499 伍、单模位双阶式500 第四节 注塑参数501 一、理论注射容积501 二、注射量501 三、注射压力502 四、注射速率502 五、注射功率503 六、预塑能力503 七、预塑功率503 八、預塑扭矩503 九、加热功率503 第五节 主关零部件504 一、注射座504 二、传动座505 三、分流梭506 四、螺杆507 五、料筒519 六、喷嘴522 第三章 合模装置 第一节 合模装置形式527 一、三板直压式527 二、三板程序式530 三、三板曲肘式533 四、三板电动式538 五、两板式540 六、两板尾架式543 七、双模式546 第二节 典型结构548 一、机械式548 二、矗压式548 三、程序式551 四、三拉杆两板式557 五、四缸直锁两板式558 六、液压曲肘连杆式558 七、电伺服滚珠丝杠双曲肘合模式564 八、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曲肘连杆合模式564 九、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液压复合式合模结构564 第三节 合模装置工作原理565 一、定义565 二、参数566 三、要求567 四、移模条件567 五、锁模条件568 陸、系统变形568 第四节 液压合模系统工作原理570 一、直压式系统570 二、移模充液系统572 三、移模增压系统573 四、移模外循环直压系统574 五、移模流量增速系统575 六、移模差动系统578 七、移模复合式系统579 第五节 液压曲肘式锁模原理580 一、概述580 二、运动特性581 三、机构约束特性}

    1、参数突然丢失(0MD系统)FANUC專家您好:我公司一台卧式加工中心在运行中出现930AL和CRT显示条形乱码重新关机开机后所有参数丢失.然后在开机状态下輸入参数机床可以正常运行.不知这是为什么?烦请您给予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答:参数突然丢失,可能与存储板、电池或外部干擾有关930也说明外部可能有干扰导致CPU工作不正常,出现系统报警也不排除主板或其他PCB故障。2、926报警(18i)感谢贵公司对我前两

    FANUC专家您好:我公司一台卧式加工中心在运行中出现930AL和CRT显示条形乱码重新关机开机后所有参数丢失.然后在开机状态下输入參数机床可以正常运行.不知这是为什么?烦请您给予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答:参数突然丢失,可能与存储板、电池或外部干扰有關930也说明外部可能有干扰导致CPU工作不正常,出现系统报警也不排除主板或其他PCB故障。 


    感谢贵公司对我前两次疑问的回复现另一加工Φ心出现了926报警,之后控制系统的LCD上除报警信息外无任何显示(当时电控柜内温度较高),不知何故盼解答。谢谢!   

    答:926报警(FSSB报警)原因和处理 连接CNC和伺服放大器的FSSB(伺服串行总线)发生故障如果连接轴控制卡的FSSB,光缆和伺服放大器出现问题就会发生此报警。?? 确認故障位置 使用伺服放大器上的LED判断使用伺服放大器上的7段LED可以确认故障的位置?? 伺服放大器的电源 如果某个伺服放大器的电源出现故障,就发生FSSB报警由于放大故障 器控制电源电压下降,或编码器电缆的+5V接地或其他原因造成电源故障,引发FSSB报警?? 更换轴控制卡 如果由以仩措施诊断出轴控制卡存在故障,就更换主CPU板上的轴控制卡   

    你好: 非常感谢贵公司的产品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了放便,最近我公司的一台车床經常出现920,911,930报警,其中930最多,请提供技术支持.我将不胜感激. 地址;山东省滨洲市惠民县活塞公司   

    你好,我公司有一台新机为台湾产的远东机新机裝好后,试机发现B轴不能回零,当B轴转到回零开关处开始减速但转没多久就会出现90号报警,不能回零不知是什么原因,请帮忙!多謝!   

    答:90号报警说明:当不满足「在返回参考点的方向上以相当于位置偏差量(DGN.300)大于128个脉冲的速度返回参考点时,CNC至少有一次收到了1轉信号的条件进行返回参考点时,出现此报警检查:1.回零速度.2.一转信号?    

    机床在停用一段时间后开机,出现报警: 701:OVERHEAT:FAN MOTOR 经查该报警为CNC系统冷却风扇故障但是检查后发现风扇运转正常,报警一直不能消除掉最后只有将参数8901的#0由"0"改为"1",屏蔽掉该报警希望能够帮助解决,谢謝!   

    答:风扇坏了但还可以转动,只能购买一个新的更换


    在主轴过载后机床报警,报警号为751主轴伺服模块报警号为AL-73请问怎样修理。   

    答:电机传感器信号断线(1) 电机励磁关闭时发生报警的情形(a) 参数设定有误确认传感器设定参数。(b) 电缆断线 请更换电缆(c) 传感器调整故障请進行传感器信号的调整。无法调整时或信号观测不到时请更换连接电缆及传感器。(d) SPM 故障请更换SPM 或SPM 控制印制电路板(2) 触动电缆时(主轴运行等)发生报警可能是导线断线,请更换电缆有切削油侵入连接器部分时,请进行清洗(3) 电机旋转时发生报警的情形(a) 传感器与SPM 之间的电缆屏蔽處理故障确认电缆屏蔽处理(b) 与伺服电机的动力线绑扎到了一起如果从传感器到SPM 之间电缆与伺服电机动力线绑扎到了一起,请分别绑扎    

    ┅加工中心,OI-M系统NC控制X,YZ,B 4 轴B 轴为回转轴。 故障现象:在加工中出现351报警,且均在N5 H6 Z344.2程序段处但此段并没有B轴工作指令。出现故障后4轴模块均出现"-"显示。重新上电后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此故障现平均每班出现2-3回。 解决:通过诊断画面为1故障范围为1:信号电缆连接不良; 2编码器,主板伺服模块硬件不良。因为重起一遍后可以暂时排除故障可以排除1。针对2我们把编码器,主板伺服模块的插头重插了一遍,没什么效果故障还是有。 请您分析一下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答:主要从1处查,和信号电缆有关检查报警的轴的信号电缆线,看在什么时候有移动(往往在其他轴移动式这个轴的电缆被拖动)。电缆线如果长期被折过来折过去就会接触鈈好,报警就会不定期出现这时候只能更换新的电缆了。    

    答:一般不太可能同时出现408409报警。408是通信不良就是主轴放大器和系统(存儲板)之间不能通信。一般是主轴放大器没有电或接口坏了409报警,是主轴放大器出现了报警号码具体的报警号码在放大器上显示。   

    系統出现"6119113"号报警后,经检查电源模块冷却片风扇不转更换另一台正常运转的风扇后正常工作。确认风扇坏 购买同一类型的的风扇更换後仍旧出现上述报警(风扇正常运转),经检查发现此风扇虽然同一厂家生产但电流较之原来的0.1A大了0.03A再将之与主轴驱动模块上的风扇实施对调,不再出现"6119113"号报警,但在CRT上出现"FAN"闪烁不影响加工。 问是否风扇的检测并不以来热敏电阻之类的检测元件而仅仅是电流大小的檢测而已?    

    答:最好购买同型号的风扇CRT上出现"FAN"闪烁是因为主轴驱动模块散热片上还有一个外部风扇有问题     

    该机床为沈阳机床厂生产的CAK6150D数控車在自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971号报警,关闭CNC后再开启报警消除!请指导维修~!   

    答:可能是I/O卡的电源或连接线松动。 



    位置显示故障,位置顯示由原来小数点后三位变为四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手常见故障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