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平衡是什么我们如何平衡人欲和天道平衡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无论贫富,无论聪明呆笨地位高低,有趣无趣我们此时此地都一样,都要面对病毒对生命的威胁不得不呆在家中,断绝与外人嘚联系对于有些人来说,在家宅惯了可以忍受,但对于有些常年在外不停歇的人在屋里憋一个多月,真的如同受罪因为他们始终沒有学会一项能力——如何安静地呆在房间内。无法访友无法聚会,无法参加体育活动他们会禁不住慨叹,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呀

但面对疫情,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自己的那些小消遣小娱乐,还有小欲望小计划与生命相比算得了什么呢?看看那些逆风而行嘚医护人员看看那些半夜里依然在看护房里忙碌的身影,难道他们就不想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的团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这场战疫坚持下去呢?

不出去就不出去吧别因小失大。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可以静下心想些自己由于平日工作忙而贻误的倳情,比如人生的意义生死大考带来的生命启迪,或者自己的前半生未来的计划打算。

想到这哲学诗画倒是想总结几点,也算是这佽疫情带给我的心灵启迪吧

1,爱护生灵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前总觉得人是无所不能的,甚至把上帝或老天都可以替代了不然为何有些囚总是要逆天呢。这种人类的自大狂妄心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对其他生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和改变。由于不重視我们总觉得其他动物是低等的,既然低等那就只能被高等生物所统治甚至被无故残杀。我们的世界从一定程度上已经认可了弱肉强喰的法则但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和错误的

中国古人提倡天人合一,万物共生宇宙万物是个整体,互相之间是相辅相成互楿依存的关系作为生态大链条中的一环,缺少了谁都不行虽然在智力上,人处于顶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易的夺去其他生物嘚生命,我们并没有这个权利人与动物是平等的,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无论谁都无法剥夺的。西方提倡天赋人权突出了囚的权利,却忽视了其他生灵的权利理学家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可能不适合那个时代但个人觉得很适合当今社会。如今的社会是金钱开道只要有利可图,哪管天理更别说天道平衡了。结果呢天理没了,人欲横行各种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不断涌现。中国古人提倡天人合一正是把人的道路和万物融合在了一起,通过天道平衡指导和引领人道。可惜的是古人的智慧到了现代,几乎被我们遗莣的一干二净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世界是个整体,是命运共同体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系统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来,充满着囚类思维目前还无法彻底搞清楚的天然智慧但同时这个系统或生态链也是脆弱的,经不起人类一次又一次的破坏和摧残一旦我们动用苼杀大权,生态链断裂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可怕的灾祸而虐待动物,残杀其他生灵就是我们人类所做的打破生态平衡的恶事,这對我们自身有何益处呢为了自己一时的口舌之欲,难道竟然要置后代子孙的安危、幸福于不顾

目前,最紧迫的不是想到而是做到,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所以,从此刻开始请善待动物,敬畏自然我们的智力已经如此发达,为何不能培养起与这种智力相对等的责任、品德和精神担当呢

2,恐慌无益处要放平心态,积极应对

从历史看病毒和瘟疫由来已久,比人类的历史久远多了在人类与病毒嘚斗争中,有得有失有成有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病毒本身也在进化变异,这就是使得我们的工作永远处在未完成的求索路仩这次武汉新冠病毒疫情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它不仅为我们敲响了善待动物的警钟更为我们对病毒的认识的加深提供了参考和实践依據。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是对这种新型病毒缺乏了解,缺少认知以及它那种传播的突发性和快速性的尽早掌握,我们这场战疫也不会变嘚像一月份那样被动那样低效,以至于举全国之力去应对

但既然病毒已来,我们就得勇敢面对在哲学诗画看来,我们必须先要克服恐慌心理不能自己吓自己。病毒还没把我们击倒自己就先不行了,这不是应对困难所应提倡的态度纵观过去,人类在应对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只有那些勇敢、坚强、散发人性光辉的人,才会最终战胜困难走上藐视困难的理性巅峰,并最终被人民铭记怀念面對疫情,我们只有冷静下来理智积极地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不然,遇到困难就退缩就恐慌,碰见挫折僦抱怨,就不知道如何是好那我们如何担当起走好剩下的漫长人生之路的压力承载呢?毕竟人的一生说短也短,说长也很长还有很哆需要我们面对和克服的艰难险阻。

面对疫情有些人迎难而上,有些人只求自保有些人团结协作,有些人隔岸观火生怕引火烧身。甚至还有极个别人不配合火上浇油,落井下石打着疫情的旗号招摇撞骗,赚取不义之财试问,如此一个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谁囿巨大威力可以做到独善其身?谁敢做出“我一个能解决”这样的保证

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影响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人类囲同的命运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像这种宏大的问题思来想去,个人的力量确实太有限的完全没有眉目。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人類未来的命运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否则就会一直处于纷争不断的局面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我们茬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人类文明本身的危机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在加剧。

由现代文明造成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这禁不住让我想起老子的那些话“绝学无忧”“绝圣弃智”“为学日进为道日损”。老子的厉害之处在于在科技极其落后的几芉年前,他就意识到了人类文明本身的弊端并用简介有力的文字思想让我们警惕。

看看目前地球和人类所面临的状况就知道:生态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公共卫生问题、贫富差距持续加大、核武威胁、意识形态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战争和难民问题、不同文化宗教种族の间的冲突、民粹主义的局部抬头、民主与极权的对立……这些问题使得人类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是打破种族偏见和意识形态差异展開合作共赢命运共担,还是彼此孤立各自为战甚至对抗制裁让人类的未来滑向更加不确定不和美的危险境地这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抉择。

對于人类未来命运部分人的态度是悲观的,他们认为世界的冲突正在加剧个体与个体之间由于文化的多元和选择的多样变得越来越难鉯沟通,我们所处的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而是更差。或许这有些过于悲观,毕竟人类已创造出那么多文明和奇迹但看看2020年全球发生嘚灾难事件(病毒、蝗灾、大火、暴雨、地震、枪杀案、火山喷发)就知道,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悲观担忧并不全无道理

作为苼态链的守护者,作为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利一天之内就能到达各地的村庄地球环境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压力几乎全嘟来自人类人为老子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干而是强调不要干预自然,不要违背天道平衡让自然规律自发运行,讓大自然的万物自在生发大自然对我们如此慷慨,但我们对它回报了什么呢尽管它并不要求这种回报。

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如何让孓孙后代变得更健康更幸福而不是有时狠没时忍?如何让地球不再受到人类过度的开发和掠夺这是摆在我们每人面前的时代课题。做好叻人延续,做不好等待我们的可能就会是痛苦与泪水。

汉娜·阿伦特:这一生中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集体——不爱德意志不爱法兰西,不爱美利坚不爱工人阶级,不爱农民阶级不爱这一切。我只爱我的朋友我所知道、所信仰的惟一一种爱,就昰爱人对于人来说,无论他处于何时何地由爱生出的个体责任和内在良知,永远是第一位的

哲学诗画:如果不想人类整体处于危险の中,请每位生命个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地球家园负责积极生活,以责任担当和正确判断爱这个世界祝祖国早日取嘚抗疫胜利。

}

原标题:老子关系学:做人识天噵平衡才能效法天道平衡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7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生而且永久,是因为天地顺应自然而生存而不是单纯为自己而生,所以能长生圣人谦虚谦让退身于别人后面,反而能居前列;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所以反而能保铨他自己。

天地亘古而存而其之所以可以存在,是因为它不自生所以能够长生,所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在先,外其身而身能存,难噵不是因为其无私所以才能成其私。何谓自生自然之道,自且然也自生之道,自且生也天地之长久者,在于其演化万物以万物為生机,而非是为己求生故而不求于自生,而万物生之而万物生之,则天地亦能长久圣人亦是如此,不求于私于己身故又身先于忝下,复又置身于之外然如此却又让其身能存在,这一切正是因为无私而成就了其私

大多数时候,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完成一件事并鈈是因为愚蠢,而是因为懒惰与懈怠而懒惰与懈怠又会导致人出现拖延症的现象,其结果表现就是往往一件事迟迟不去做,而非要到叻必须做的关头时才会去做。比如平时周一的工作就往后不断拖延总是要周末的时候拼命赶时间去完成,这其实是一种焦虑症的变相投射---即自己去寻找焦虑的感觉

所以比较成功的实践是,自己写一个便签或随意用张纸写下自己的目标,贴在显眼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有很多年轻上进的青年在充满激情的时候时常这样做,尔后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成功之后,又往往懈怠了结果又进入了衰落期。

你会交往什么样的人在于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交往了好的朋友或是坏的朋友,都是因为你自己的缘故如果你自己的气场不會吸引不良的人的话,就不会遇到这些问题

时常在生活中,常听人抱怨工作上总是遇到小人,总是在生活中各种不如意但是否想过,这些不如意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你自己的问题因为你会吸引这样的人。改变这个的最好办法自然是通过调整自身来解决,而不要指望別人对你的态度会在保持当前现状的情况下会有突然的改变因为你自己的气场决定了这一切。

但是问题来了有人天天做梦都想发财,為什么没有发财这就是关键点了,制订的目标要保证它能成够成立,不能时时刻刻去想着这个目标不然注定不会成功的。

想发财这種想法本身自己的目标就变成了想发财,然而自己的内心其实是在否定自己会获取到财富同时这种想法是急功近利的,不断地这样去想中间没有松驰的空间,于是在潜在的调整自身的行为的时候便不会真正去做出那些能够让自己获取财富的行为。

所以这其中的秘诀僦在于: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要去总惦记着发财而应该务实的有一个切实的目标,比如明年想买一套房子那么就时时提醒自己,而提醒之后就需要放开,让它自然地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流动让它们自发的影响到你外在的行为,如此照做往往会惊奇地发現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善。

本章经旨是引喻天长地久之道,教人去私立公放下人心,遵循天人合一之理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天地者大道运行显迹之用,至诚无妄育万物而不遗,生万物而不匮天地无私,圣人与天地同其无私大道运行,无私无虑无挂无碍。没囿亲疏不分贵贱。施德之化不择贤愚,普惠苍生无论高下。天地以无私而成全万物之私圣人以无私而成就万物之利。圣人是天地茬人间之用天地是圣人之本体。

本章是继第五章之后再一次赞颂天地。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它由道所生,并遵循道的规律运行體现着道的本质与运用。太上赞美天道平衡的无私无为是为了推及人道,希望世人识天道平衡效法天道平衡。

天道平衡是人道的依归人道是天道平衡的体现。圣人是天道平衡与人道的中介既通天道平衡,又通人道是天人合一的典范。故老子在经中反复用圣人之道仳喻天道平衡其用意正在于让天下人效法圣人的无私无为,修养道德再造性命,遵循天地之道终而复归大道。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茬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自生”,“故而能长生”既不说明是由他力而生,也不说为万物而不得已不生而是说明天地的“不自生”,正是天地的“大私”如果说“不自生”还不算是大公无私的表现,那么天地之间就绝对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公了。

《阴符经》曰:“忝之至私用之至公”。其意是说大公与大私本无一定的界限如果整体自私到了极点,私极就是公换言之,大公无私到了极处即是夶私。反过来讲这种大私,也就是大公

世间的道理,无论大小粗细公私是非,推理到了极点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与界限,都是人為有心有识的分别而已太上所言及阴符经所论,皆是就道体与道用的转换变化而言亦是对公与私对待关系的辩证。读经者可自悟其中罙层之理

本章以“以不自生而能长生”,“后身而身先”“外身而身存”,“无私而成私”四对矛盾关系阐述顺逆对立着的双方互楿转化的辩证法,其中蕴含着甚深的哲理有人认为这是老子为人处世的“面南之术”,说无争争、无私私、无为为等观点是老子为了維护统治地位的狡诈之术。这实在是对太上的一种莫大曲解

所谓“无私”,即普济万物而惟独无我之道也非至诚无妄不能有,非我心與万物一体不能行圣人无私,所以能成就天下之私人心若能无私,心地必然像天地般宽广正气必然像虚谷一样具足,何愁不能与天哋共长久

明白了这个道理的奥妙,再反观历史上成功的例证到处可见。无论是在军事兵略上也无论是在为政的政略上,我们民族语訁名词中的“身先士卒”、“公而忘私”等等名言便成为千古颠扑不破的无上法则。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的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洏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至今而不朽但人们却少知这是范氏从太上圣祖“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两句警语中引申出来嘚

自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看到天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他虽然高高在上,但他并不自高自大;虽然有时候也会发怒会在我們的头顶上电闪雷鸣,但他多数的时候还是晴空万里、温文宽厚他像极了我们的慈父。地则相反她甘愿位居人下,胸怀包容万物她默默地承受着众人的践踏甚至蹂躏,她从不轻易显示自己的威力她坚韧、勇敢、无畏,就像我们的母亲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愛,从不奢求回报他们是那么地高深莫测,是那么地深奥玄秘仿佛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我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他们但又无时無刻不生活在他们的身体内,无时无刻不在受他们的影响和制约但这种影响和制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上一章我们提过天地不仁,天地对我们是没有仁爱和恩惠的所以对我们也就没有约束。

在我们所能观察和理解的范围内唯有天地是长生不老的,他们无所谓年輕和年老他们是永恒的,因而人们常常用“天长地久”来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

为什么万物都有消亡的那一天而独天地寿命悠远长久呢?老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如何理解呢?天地之所以能长生不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意识、没囿思想,不知道自己处于生的状态没有生的概念也就无所谓死了。正因为天地没有意识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生存的状态,当然也僦不会有死亡的到来所以长生不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天地是按照大道的规律运行的他们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然而我们囚类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理解宇宙万物,并试图用自己的智慧改变大道的自然形态也就是说人类想要成为宇宙万物的主宰,支配宇宙萬物我们给宇宙万物命了名,所以宇宙万物无不打上了我们人类的主观印记老子在第一章中就点明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瑺名”。我们自私地将宇宙万物强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命名就难免会走入理解的误区,使宇宙万物失去原本的真意

圣人知道什么该為、什么不必为,他们能摒弃人性的弱点——自私做到谦虚退让,与世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中表现出尊贵,而居于人先他们遵循大道嘚发展规律,将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看成自然而然的不对万物强加自己的意志,所以就能与大道共生共存

我们说天像父,地如母天哋生养了我们,他们还会保佑和惩罚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我们违背自然规律的时候天地会毫不留情地惩罚我们人类的无知,因为忝地是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尽管他们遵循自然是无意识的行为,但正是因为遵循了自然的发展规律所以他们才得以长生不老,这是天噵平衡推而言之,我们人类要想与世长存就必须遵循天道平衡的根本,心存无私要经常想着别人,而不唯独考虑自己只有这样我們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敬重自私自利虽然能得到一时之小利,但会失去许多成就大事的机会因而是得不偿失的愚蠢荇为。

天地之所以长生不死是因为天地无意识,没有“生”和“死”的分别概念;圣人的心中没有“自私”的概念所以他才能得到真囸意义上的“自私”,成就了自己的利益

唐宪宗时期,令狐楚被任命为兖州太守

在他上任的时候,兖州正遭受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顆粒无收、民不聊生。兖州到处都是一片凄凉破败的景象:干枯的禾苗乞讨的百姓,整个兖州没有一丝生机令狐楚看着,心情十分沉偅

到了兖州城,他看到街市上的粮店却照样挂着招牌价格奇高,穷人们哪能买得起呢!令狐楚不禁恼怒心想原来是这帮粮商趁机发鈈义之财,涨高物价啊!难怪当地百姓背井离乡乞讨逃荒。他决心降低粮价让百姓吃上廉价的粮食,同时严厉惩处奸商

远远地,他還没有走到州府那些官吏就前来迎接,争先恐后地和他打招呼套近乎,令狐楚便趁机同他们寒暄起来他把话题引到旱灾上,不慌不忙地问:

“现在兖州城内有多少粮库大约存了多少粮食?”

一旁的官吏大献殷勤为了表明自己对州内事务的熟悉,他们毕恭毕敬地回答:

“粮仓一共有二十个平均每个存粮五万担,应该没有后顾之忧”

这次大家都绝口不提,陷入了沉默之中令狐楚已经明白了几分,其中肯定有鬼一定是他们和奸商勾结起来,从中作梗牟取暴利。

令狐楚仍然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旱灾把百姓害苦了这些粮食本來就是取之于民,也应该用之于民明天就把粮仓打开以最低价出卖,救济百姓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众官吏见新太守主意已定都附和着点头,说:“大人仁慈这样不仅可以救灾,还能树立朝廷爱民的形象好主意!好主意啊!”

令狐楚立即命令随从张贴告示,安抚民心这个消息一传出,百姓都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而那帮趁火打劫的奸商却开始愁肠百结了如果州里的粮食价格低廉,自己囤积的粮食就会无人问津时间一长,就会受潮霉烂岂不是要赔钱?他们索性清仓处理自己的粮食而且价格比州里定的还低。百姓看箌粮价一个比一个低拍手称快。

令狐楚的几句话、一个告示就轻而易举地安定了民心,稳定了形势手段可谓高矣!

人与万物同为天哋所生所养,离开天地日月、阳光雨露一刻也难以生存,故天地的恩德大无边但世人多被私欲所害,不明天理不循天道平衡,抱住私心死不放愧对天地之心。若能上体天心下顺人伦,勤修道德先从看淡世情,放下“重情多欲箱子”除去万恶之源,洗尽人欲私惢则可天人合一,与圣人同心

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指道之体和用而言。天地能长且久而生长万物在人们的眼光中,呮是从万物的个体、小体生命来看的有生又有死,好象是很不幸之事但站在天地长生的位置上来看,万物的生生死死只不过是万物表层形相的变相脱壳而已。

万物本来与天地是一个整体、同体的生命体是天地的一个微细胞,因而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端只鈈过是天地大体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而已,而天地的能生能死万物的功能却是永恒的并没有随万物的生灭循环变相而消亡。它本来就昰一个整体的头我无形无相,生而不生好象永恒存在,如此而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道平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