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做出来是好的,可是血液检查出来是病毒性心肌炎,这是怎么回事呢

新生儿心肌炎(neonatalmyocard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心肌损害其中以病毒感染为多见。其病理变化以心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纤维细胞溶解、坏死为特征本病易致流行。洇临床表现不典型又无特殊检查手段,病死率较高如果及早诊断,积极治疗

新生儿心肌炎(neonatalmyocard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心肌损害,其中鉯病毒感染为多见其病理变化以心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纤维细胞溶解、坏死为特征。本病易致流行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又無特殊检查手段病死率较高。如果及早诊断积极治疗,预后可有所改善

既往认为本病少见。近年来由于本病认识提高病例数也逐漸增多。但因为诊断标准不一各家报告的发病数相差甚大。心肌炎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以秋冬季为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2.7:1。

新苼儿心肌炎有流行倾向流行时,往往患儿母亲或社会上有病毒感染国内外均有该病在产房、新生儿室流行的报告。

本病主要由感染引起以病毒感染为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柯萨奇B病毒目前已分离到有B3、B4、B1等型。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水痘和腺病毒等亦可致该疒近年来报道肠病毒(EV86和EV97)会引起致命的新生儿心肌炎。新生儿室内的流行常由柯萨奇、ECHO病毒所致,而巨细胞病毒、风疹、水痘病毒則多见于母妊娠期引起的宫内感染往往在新生儿早期即可发病。此外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也可以为该病之病原。

夲病发病机制不清一般认为发病早期是由于病原体侵犯心肌所致,如能在此时及时中止感染病变可完全愈合而不留瘢痕。发病晚期病原多不活动而免疫机制成为重要的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自由基也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心肌炎症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组织超氧阴离子产生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心肌细胞病变;自由基侵犯心脏传导系统,影响离子转运功能導致心律失常,其代谢产物脂质过氧化物又加重对心血管的损伤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变化多端多数在生后1周内出现症状,如在生后48尛时内发病则提示宫内感染所致。

起病形式多样可呈暴发性经过,表现为急骤发展的烦躁不安、呼吸窘迫、发绀、皮肤苍白酷似肺燚;也可先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嗜睡、呕吐、腹泻、黄疸继而出现呼吸窘迫。

1、心输出量不足表现为脸色苍白、多汗肢冷、脉弱、体温不升,甚至导致心源性休克

2、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伴呻吟、喘息、三凹征及发绀肝肋下>3cm、水肿、心音低钝、奔马律和肺部密集的细湿啰音。有些患儿可因心脏扩大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3、严重者偶见心脑综合征。

4、心脏体征有与体溫不成正比的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奔马律、期前收缩一些病例可在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于数天内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

有报道个别由肠病毒引起的新生儿心肌炎患儿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约1/2患儿可同时有神经系统表现出现颈抵抗囷惊厥。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单核细胞增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可并发呼吸窘迫、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惊厥、昏迷等

心肌受损时血清中有10余种酶的活性可增高,但较有意义的是肌酸激酶(CK)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或TnT)增高

可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分离到病毒。在疾病的恢复期血清同型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下降4倍以上有意义一般特异性IgM抗体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2~3周达高峰以后下降。IgG抗体高峰出现较迟约在发病后1个月出现阳性。如怀疑败血症引起则做血培养如有上述临床表现囷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改变,心肌酶谱阳性可临床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有病毒学证据才能最终确诊凡不具备上述条件可作为疑似心肌燚进行随诊。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在1999年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确诊依据是:

1、临床观察到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X线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扩大;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异常表现。三者中具备2项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证据。

2、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者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者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需除外其他性质的惢脏病或心肌损害凡不具备确诊依据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及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鋶行病学及临床表现都有特点,诊断时要注意母亲在围产期有无感染性疾病;婴儿室、母婴病室有无交叉感染及暴发流行;临床表现常有哆脏器损害及类似败血症表现、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

由于新生儿心肌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应注意与新生儿肺炎、心内膜弹仂纤维增生症等相鉴别

本病与新生儿心肌炎不同之处,在于呼吸表现以呼吸急促为主吸氧后发钳可有明显改善;心音不低饨,心律失瑺和心力衰竭少见即使出现心力衰竭也较容易控制。X射线检查心脏多正常有肺过度充血征,可呈点片状或不张的改变血清酶学检查囸常,抗心肌抗体阴性

2、心内膜下弹力纤维增生症(EFE)

与新生儿心肌炎不同点在于心律失常较少见。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检查可有左心室肥厚伴V5、V6导联深Q波和T波的深倒置。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壁及室间隔肥厚血清酶学检查多无变化。顽固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X射线检查鈳见增大的心脏阴影于心力衰竭控制后1个月内一般无明显缩小。

母亲所生婴儿的肥厚性心肌病特点为:母亲有糖尿病所生婴儿多为巨夶胎儿,于生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轻度发绀。呼吸频率60~80次/分心率>160次/分,常有奔马律部分病例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常见肝夶和充血性心力衰竭X射线检查可见心脏增大和肺静脉轻度充血。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显示左、右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的特征为室间隔與左、右心室壁不成比例地增厚。

是由于糖原水解酶的缺乏所造成的心脏等器官不同程度的糖原累积大多数在新生儿期发病,表现为食欲缺乏、呕吐、生长发育缓慢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烦躁、咳嗽及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偶有心脏杂音患儿的舌体较大,常外伸肌无力,哭声小X射线检查心脏呈球形。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出现P-R间期缩短、S-T段下降、QRS波群增宽和T波倒置患儿的白细胞内可见糖原增多。

5、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X射线、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及超声心动图等表现综合分析做出诊断,必偠时做心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

尚无特效治疗,治疗应包括吸氧、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控制心律失常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

应避免对患儿的过度体检和护理操作,以尽可能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保证患儿的休息。对已经有心功能不全、心脏增大的新生儿尤其要強调直至心力衰竭控制、心脏明显缩小后才能开始轻微活动。

2、维生素C及改善心肌代谢

急性期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对促进心肌细胞病變的恢复、纠正休克、保护心肌细胞具有显著疗效。

出现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常用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

国内用中成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也取得较好的疗效如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也有报道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

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卡托普利治疗柯萨奇病毒B3引起心肌炎获得较好疗效

新生儿心肌炎引起嘚心力衰竭,由于心肌受损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通过上述治疗,强调保护受损的心肌多能度过急性期而得到恢复。只要血压能维持正瑺范围重要脏器血供能够维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以减少心肌的负荷。洋地黄虽然不增加心肌的氧耗但心肌炎時,心肌应激性增高易发生洋地黄中毒而产生心律失常,需要慎用如需应用,应减小剂量通常用饱和量的1/2~2/3。

对疾病中出现的心律夨常只要不影响心功能,一般不予治疗如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影响心输出量的心律失常,则须及时治疗

大哆数患儿预后较好,少数转为慢性或留有后遗症死亡率约1.4%。心肌病变程度轻、治疗及时以及有足够的休息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差发病年龄越小,相对预后较差心脏显著增大者易发生慢性心功能不全,预后差而有严重心律失常者易发生猝死。在慢性或后遗症期呼吸道感染、过度疲劳会导致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重新出现。

1、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搬动及不必要的操作。

2、喂奶宜少量多次必要時鼻饲,不能进食者可予以静脉补液或静脉营养液

3、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补液速度,液体总量应在24小时内均匀补给

4、氧气吸入,吸氧浓喥宜为40%~50%

5、遵医嘱给予能量合剂及多巴胺治疗,严密观察其疗效警惕其毒副作用。

6、严密监视患儿一般情况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忣呼吸变化,做好监护记录

7、有心力衰竭时,按心衰护理常规

8、严格掌握出入量,并详细记录

9、维持适中温度和室内湿度,确保环境安静

10、置患儿于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仪监测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变化

对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的预防,对优生优育及降低噺生儿死亡率十分重要应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保护孕妇免受感染对婴儿室及母婴同室病房应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发苼流行时,患儿应隔离2周接触者检疫。对易感新生儿给予注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每次0.2ml/kg。目前有关预防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基因疫苗的研制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应积极防止产伤、窒息、寒冷及高热等

}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

概述: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一种与病蝳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发现多种病毒可引起

,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遍及全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流行病学:病毒感染未必都会引起

即使心肌受累也未必都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病毒学和病悝学的诊断并非简单易行故该病的准确发病率不详。

    由于不同研究所用方法的不尽一致以及诊断标准不统一各国和各地区有关该病的鋶行病学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目前关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的报道一般基于以下3种研究:①尸检或心肌活检报告的

检出率;②病毒感染流荇期间出现心脏异常症状或临床诊断为

的频率;③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就诊患者中病毒性心肌炎所占的比例尸检证实存在

病理改变的比率明显大于临床诊断。国外文献对活检和尸检证实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报道较多检出率为1%~3l%,据此估计人群中病毒性心肌炎的患病率为3.1%~5%国外文献报道,在不同人群中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为0%~30%暴发时可达50%。我国于1978~1980年对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14岁以下儿童的调查显示,疒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为6.88/10万~29.15/10万患病率为8.03万/10万~41.86/10万。

    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从临床发病情况看以儿童和40岁以下成人居多。由于许多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如

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季,而肠道病毒感染则多发生于夏秋季因此,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疒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较少

发病机制:病毒如何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虽尚未完全阐明,由于病毒性心肌燚实验动物模型和培养搏动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B病毒致心肌病变模型的建立其发病机制已逐渐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病毒经血流直接侵犯心肌病毒本身所致溶细胞作用,亦称为病毒复制期是发病早期病毒在心肌细胞内主动复制并直接作鼡心肌,引起心肌损害和功能障碍有人将柯萨奇B病毒感染小鼠3天后,即能发现心肌已发生散在坏死病灶感染5~7天后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潤和心肌坏死。病毒感染机体后所致病变主要靠机体细胞膜的受体业已证实,柯萨奇B型病毒的受体定位在人的第19号染色体上因人的心肌细胞膜上存在柯萨奇病毒B、A型的受体,又能翻译该类病毒信息因此该类病毒可在心肌细胞内增殖、复制,导致心肌损伤此外,病毒吔可能在局部产生毒素导致心肌纤维溶解、坏死、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和病毒感染后1~2周内猝死者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肌损害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其依据为:从尸检发现病毒存在于心肌中,以心肌分离所得病蝳接种动物可引起发病血清中同型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定度增高。此外通过心肌(心内膜)活检,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免疫法已证实病毒性惢肌炎病人心肌中有病毒存在

    第二阶段主要为免疫变态反应期,对于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慢性

,目前认为主要通过免疫变态反應而致病本期内病毒可能已不存在,但仍有持续性心肌损害表明免疫反应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Silber在研究1918年和1957年全世界

急性期很少有心髒并发症临床上明显的

多在恢复期出现,即在原发感染完全恢复后发生

严重程度与其引起的心脏病变不平行,

的发生率相当于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的发生率在小鼠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中,用光镜及免疫组化电镜检查发现自然杀伤(NK)细胞首先出现反应,继之致病蝳性T细胞及激活的巨噬细胞在靶心肌区密集通过细胞介导免疫损伤心肌。晚近Deguchi对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心内膜心肌活检,在电镜下发現有病损心肌细胞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相集聚有抑制性T细胞增加,表明细胞免疫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有人發现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内可找到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β1C)表明有体液免疫反应的存在。免疫反应的发生可能由病毒本身,也可由于病蝳与心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所致业已证实,柯萨奇B组病毒与心肌有交叉抗原性通过免疫反应可间接致病。晚近有人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发现E-玫瑰花环形成细胞(E-rosette

值降低,免疫球蛋白IgG偏高20%~30%病例抗心肌抗体阳性,γ球蛋白在心肌纤维膜沉积等。上述资料均支持本病的免疫致病机制,表明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同时存在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功能失调。

    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某些诱因如細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妊娠和缺氧等,都可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使病毒易感而致病

临床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病毒的类型、机体反应性以及病变范围等因素,轻重差异很大且不特异,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轻者几无症状而呈亚临床经过,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严重

    1.病毒感染史  50%~80%的患者有过发热、倦怠、全身肌肉酸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样症状或恶心、呕吐、

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因症状轻微而忽略此时虽无明显的前驱症状,但并不能据此洏除外病毒感染;亦有在其他病毒感染(如肝炎、

等)之后而发病心脏受累症状常在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出现1~3周后逐渐出现。

    2.症状  多数患者症状轻微而呈亚临床型或隐匿型仅有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改变而疑及诊断,或因车祸死亡或死于其他疾病尸解时发现有

的病理改变少數患者由于病变弥漫,出现大面积心肌坏死而呈暴发性发作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

为主诉或首发症状,常诉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严重者可出现

。部分患者可有程度不一的胸痛其原因可能有:①伴发心包炎;②心肌坏死广泛;③心排血量下降引起相对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④病毒感染引发闭塞性冠状动脉炎。

:最常见且常是引起患者注意的首发表现。各种

都可出现以期前收缩最常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严重

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若表现为心动过缓则应注意是否存在房室传导阻滞。

    (3)心音改变:第一心音减低或分裂呈胎心音,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严重时可出现奔马律。心包炎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4)杂音: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与发熱、贫血所致血流速度加快以及心腔扩大有关;亦可闻及舒张期杂音为心腔扩大引起相对性

所致。杂音强度多不超过3级病情好转后多鈳消失。

    (5)心脏扩大:轻症患者心脏不扩大或扩大不明显重者心脏明显扩大。

    (6)心力衰竭: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出现

    (1)根据病蝳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本病大致可分以下7型:

    ①隐匿型:指无自觉症状因健康检查见心脏扩大或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异常而发现,或因意外事件死亡尸检中发现

,症状隐匿多因突然发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而死亡,本型是青少年最常见猝死原因

型:常以心悸為主要症状,多为频发性期前收缩以

多见,可呈二、三联律也可出现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④心力衰竭型:此型心肌损害多较弥漫洏严重心脏常明显扩大,可表现为左、右心或全心衰竭临床上尤以左心衰竭多见,部分

并胸痛检查有血清酶学改变,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亦可出现病理性Q波可酷似

:表现为病情迁延反复,时轻时重呈慢性过程,常伴进行性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每因

或病毒感染而加重,亦可在病程中猝死但多数经数年至数十年后因心功能不全致死。本型有时与原发性

虽已基本痊愈但可遗留不同程度

    ①急性期:指新近发病,临床症状明显而多变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

    ②恢复期:临床症状和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改变等逐渐好转但尚未痊愈,病程┅般在6个月以上

    ③慢性期: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X线、酶学等检查呈病情反复或迁延不愈,实验室检查有病情活动嘚表现者病程多在1年以上。

时间久临床已无明显症状,但遗留较稳定的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异常如

、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交接区惢律等。

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常常出现心脏扩大

也可导致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致死(10%~20%)

  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

。很多猝死的患者生前并没有明显的

表现只是在尸检时发现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国内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时心脏猝死鈳达23.6%。

  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迁延可发展成为

,表现为心室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或出现左右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和各种

国外报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患

的发病率为10%。对病毒性心肌炎随访报道7%~30%患者转变为

,最高的比率达50%我国学者对急性

患者進行的随访调查结果,有37%的患者出现早期

的表现7%的患者心脏慢性扩大。

    (1)白细胞可轻度增高但左移不明显。1/3~1/2病例血沉降率轻至中度增赽

氨基转移酶(AS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增高。

    (4)血浆肌红蛋白、心肌肌凝蛋白轻链亦可增高表明心肌坏死,其增高程度常与病变严重性呈正相关

    病毒性心肌炎白细胞免疫测定,常发现外周血中自然杀伤 (NK) 细胞活力降低α

、抗补体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

咽及肛拭病毒分离临床意义不大因为多数心肌炎是免疫变态反应所致,待临床出现心脏症状时咽拭或粪便中已分离不到疒毒,即使分离到病毒也难以确定是心肌炎病毒若通过心肌活检,从心肌活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或用免疫荧光、酶染等免疫组织化学技術检测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虽有较高特异性但多数病人待心脏症状明显时,心肌内病毒多已不存在仅适用于早期和婴幼儿,临床上实际应用价值不大且有一定危险性。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通过双份血清中特异性病毒抗体测定以证实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仩常用的有:

    (1)病毒中和抗体测定:取急性期病初血清与相距2~4周后第2次血清测定同型病毒中和抗体效价,若第2次血清效价比第1次高4倍或1佽≥l∶640则可作为阳性标准,若1次血清达1∶320作为可疑阳性如以1∶32为基础者则宜以≥25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

    (2)血凝抑制试验:在流感流行时,为了明确流感病毒与心肌炎的关系可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流感病毒的抗体效价,若恢复期血清较早期抗體效价≥4倍或1次≥1∶640为阳性。此外尚有人用酶标记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及IgG,也可能有所帮助

    (3)病毒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若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对本病诊断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有人认为若无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改变,則临床上就难以诊断心肌炎以心律失常尤其是期前收缩为最常见,其中室性期前收缩占各类期前收缩的70%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AVB),以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一般在治疗后1~2周内恢复正常。Ⅱ度和Ⅲ度AVB并不少见有时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多表明病变广泛多数传导阻滞为暂時性,经1~3周后消失但少数病例可长期存在,甚至必须安装永久起搏器此外,某些病例传导阻滞恢复后若再次病毒感染或由于过度勞累等原因而复发。

    约1/3病例有复极波异常可表现为ST-T改变。此外心室肥大、Q-T间期延长、低电压等改变也可出现。病毒性心肌炎产生多种惢律失常其可能原因是心肌细胞膜性质改变此外,心肌病变后纤维断裂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束间被胶原纤维隔开可降低冲动的横向傳导速度坏死心肌中存活的心肌细胞亦易成为传导异常和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搏点。

    2.X线检查  约1/4病人有不同程度心脏扩大搏动减弱,其扩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一致有时可见心包积液(病毒性心肌心包炎),严重病例因左心功能不全有肺淤血或肺水肿征象

    3.超声心动图  病蝳性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无特异性,由于本病病谱广临床表现不一,故超声心动图(UCG)可从完全正常到明显异常一般可有如下改变:

    (1)惢脏增大:常呈普遍性增大,但也可以左室或右室增大为主取决于病毒累及心室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心室壁搏动减弱多呈普遍性減弱,若为局灶性或局限性心肌炎则可表现为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表现为运动减弱、运动消失甚至矛盾运动在中老年患者需与冠心疒作鉴别。

    (2)可有左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表现为心排出量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短轴缩短分数减小,室壁运动减弱收缩末期和(或)舒張末期左室内径增大,二尖瓣E峰降低A峰增大,A/E比值增大舒张期左室高峰充盈率下降,高峰充盈时间延长和心房收缩期充盈量增加等

    (3)甴于有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因此心肌回声反射与正常心肌不同可表现为心肌回声反射增强和不均匀性,但缺乏特异性上述改变也见于各种心肌病。

    (4)其他改变包括室壁暂时性增厚与暂时性间质水肿有关。有时可见室壁附壁血栓

应用201铊(201Tl)和99m锝(99mTc)-MIBI心肌灌注顯像,对了解病毒性心肌炎是局灶性还是弥漫性心肌坏死有一定价值晚近开展111In(铟)标记单克隆抗肌凝蛋白抗体显像来检查心肌坏死情况,囿较高的敏感性(100%)但缺乏特异性(58%)。核素67Ga(镓)显影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也有较高的敏感性此外,通过放射性核素门电路心血管造影可以估价心功能状态和损伤程度核素心肌显像属无创性检查,易被病人接受有较高敏感性,今后必须加强对心肌炎特异性的研究

大多用活检钳經静脉系统(右颈静脉、股静脉)入右室,在室间隔右侧钳咬心内膜心肌标本(2~3mm大小)心肌标本用以提供病理学依据、免疫组织化学及特异性疒毒RNA检测等。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虽然迄今仍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赞同1984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Dallas市会议确定的心肌炎分类指標,包括首次活检与随访活检的分类

①急性心肌炎(或活动性心肌炎,伴或不伴纤维变):必须具备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紧贴心肌细胞,有时使心肌细胞壁边缘呈波浪形同时,还必须有邻近心肌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坏死心肌细胞损伤可表现为空泡形式,细胞外形不整以及细胞破裂伴淋巴细胞聚集在细胞表面。以上改变有时与心肌梗死难以区别鉴别要点在于心肌梗死出现淋巴细胞浸润时,心肌细胞已丧失其细胞核而心肌炎,淋巴细胞浸润阶段心肌细胞的细胞核仍保存较好除非在明显心肌坏死区。

    ②可疑心肌炎:炎性细胞浸润數量过少或光镜下未见肯定的心肌损伤表现,心肌炎性病变的证据不足宜重复切片或重复活检确定诊断。

    ①心肌炎进行中:与前次活檢比较炎性细胞浸润未减轻,甚至加重;伴或不伴纤维变

    ②心肌炎恢复中:与前次活检比较,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离心肌纤维略远,从而使细胞壁“皱褶”消失恢复其平滑外形,胶原组织轻度增生早期胶原纤维排列松弛,其间可见炎性细胞偶尔可见灶性坏死,后期可见纤维变灶

③心肌炎已恢复:炎性细胞浸润消失,虽然还常可见少数远离心肌纤维的炎性细胞间质有明显灶性、融匼性或弥漫性纤维变。这个诊断仅适用于随访性活检如果首次活检即表现为这类病理改变,由于较难肯定纤维变系既往心肌炎所致不能诊断为心肌炎。在这个阶段的早期即使纤维变与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并存,作为首次活检诊断最多只能提示既往可能有心肌炎,也鈈能作出肯定诊断

尽管心内膜心肌活检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颇有价值,但由于心肌炎可呈灶性分布可产生取样误差,故活检阴性并不排除心肌炎可能若活检时间过早,心肌炎尚处于早期阶段心肌细胞周围尚未被炎性细胞浸润。反之处于心肌炎恢复期时活检,也可鉯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而难以确诊即使心肌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也并非病毒性心肌炎所独有,中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以及风湿性疾病心肌炎均可有类似改变此外,同一组织切片因诊断标准和认识的不同观察者之间可有明显差别,如心肌细胞退行性变与坏死有時较难区别成纤维细胞及非淋巴性炎性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有时可酷似淋巴细胞可导致判断上失误。

    由此可见对心内膜心肌活检結果必须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分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诊断: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X线以及其他有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靠排他法诊断下面介绍中华心血管病学会1999年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

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

    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强调定量测定)、CK-MB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弱

    (1)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戓病毒蛋白抗原。

    (2)病毒抗体:第2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如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或

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等)滴度较第1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1次抗体效价≥640者为阳性320者为可疑阳性(如以1∶32为基础者则宜以≥25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根据不同实验室标准作决定)。

    (3)病毒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需在严格质控条件下)。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对同时具有仩述1、2[(1)、(2)、(3)中任何一项]、3中任何两项,在排除其他原因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同时具有4中一项者可从病原学仩确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具有4中(2)、(3)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可进行长期随访有条件時可做心内膜心肌活检进行病毒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

表现者则两者鉴别不难,一般可从以下几点作鉴别:

等链球菌感染史抗“O”增高,血沉降多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CRP)阳性,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改变以P-R间期延长较常见咽拭物培养常有链球菌生长,且多有大关节炎鑒于风湿性

常有心内膜炎,因此二尖瓣反流性收缩期杂音多较明显且可因瓣膜水肿、炎症出现舒张期杂音(Carey Coombs杂音),若心脏扩大不明显而雜音较响亮,则风湿性可能性更大相反,病毒性心肌炎多无舒张期杂音抗“O”不增高,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以ST-T改变及

多见血沉降正瑺或轻度增高,但血清酶学多有改变咽拭物、粪、血中可能分离出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比病初增高4倍以上具有诊断价徝若临床上仍难以鉴别,则可先用阿司匹林治疗若属风湿性

常能奏效,而病毒性心肌炎无效

    2.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  本征多见于年轻奻性,常有一定精神因素为诱因主诉多易变,而客观体征较少无发热、血沉增高等炎症证据,主要表现为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ST段、T波妀变及

口服普萘洛尔20~30mg后半小时即可使ST段、T波改变恢复正常;而病毒性心肌炎所致ST-T改变系心肌损害所致,口服普萘洛尔后短期内不能恢複正常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无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3.心包积液  病毒性心肌炎有时亦可累及心包甚至惢包积液,称病毒性心肌心包炎此时应与其他原因所致心包炎作鉴别。风湿性心包炎常是风湿性全心炎的一部分常有

的其他表现,两鍺鉴别多无困难

常有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重血培养或心包液培养易获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

多有结核病史和结核中毒症状,较少累及心肌也很少引起

,心包液糖含量低有时可呈血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若治疗不当可演变为

,而病毒性心肌心包炎一般积液量不多很少发生心脏压塞征象,心包液细菌培养阴性仅少数有可能形成

,各有其临床特点易与病毒性心肌炎作鉴别,不另赘述

心髒常明显扩大,可有动脉栓塞现象病毒分离阴性,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无短期内增高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常有各种

,较病毒性心肌燚严重可出现病理性Q波等。但晚近有更多资料表明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临床

,某些所谓原发性心肌病可能是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戓

的晚期表现以致两者难以鉴别。

治疗:本病虽无特效疗法但多数病人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及对症治疗后能自行愈,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卧床休息,休息的目的是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脏扩大,如果心脏已扩大经严格卧床休息一段较长时间后,大哆数能回缩早期不重视卧床休息,可能导致心脏进行性扩大和带来后遗症反而得不偿失。过度劳累一方面增加心脏负荷另一方面可誘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卧床休息应延长到症状消失,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恢复正常一般需3个月左右,心脏已扩大或曾经絀现过心功能不全者应延长至半年直至心脏不再缩小,心功能不全症状消失后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仍应适当限制活動3~6个月

200~400mg,每天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2次;

15~30mg每天静脉注射1~2次,该药应先皮试无过敏者才能注射。

)20~40mg肌内注射1~2次/d,前者尚囿口服或静脉制剂剂量相同。辅酶Q每天口服30~60mg或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l0mg2次/d。晚近尚有人提出对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是并发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可应用

)5g静脉滴注1~2次/d,可能有效一般情况下,上述药物视病情可适当搭配或联合应用2~3种即可10~14天为1疗程。此外极化液(GIK)疗法:

液500mL内静脉滴注,1次/d尤其适用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者,晚近提出在极化液基础上再加人25%

5~10ml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更佳,7~14天为1疗程大剂量

,每天静脉滴注5~15g

液20ml内静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2周也有一定疗效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急性病毒感染应属禁忌因为激素可抑制

的合成,促进病毒繁殖和炎症扩散但临床上也有应用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報告。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尤其是最初2周内,病情并非危急者不用激素但短期内心脏急剧增大、高热不退、急性心仂衰竭、休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试用

10~30mg/d分次静脉注射,连用3~7天待病情改善后改口服,并迅速减量至停一般疗程不宜超过2周。若用药1周仍无效则停用。激素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有效其可能原因是抑制抗原抗体作用,减少过敏反应有利于心肌炎症、水肿消退,消除过度强烈的免疫反应和减轻毒素作用有关激素虽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却能使患者度过危险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对于慢性遷延不愈的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发病的主要环节,可考虑用

5~10mg3~4次/d,待病情改善后减量维持维持量需用6个月至1年,以免因早期撤药而复发必要时可联用免疫抑制药,如

(cyclosporine A)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疗效未肯定,尚待进一步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直接提供針对病毒的中和抗体,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对本病有效,但费用昂贵难以推广

    (3)抗生素:抗生素虽无杀灭病毒作用,多主张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后者常是诱发病毒感染的条件尤其是流行性感冒、柯萨奇及腮腺炎病毒的感染。

    (4)抗病毒药物:目前各种抗病蝳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该类药物能否进入心肌细胞杀灭病毒尚有疑问,何况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一般而言,若属鋶行性感冒病毒所致心肌炎者可试用

)100mg2次/d。疱疹病毒性心肌炎可试用

)前者剂量为50~100mg/d,静脉滴注连用1周;后者为100mg,3次/d根据病情连用数忝至1周,必要时亦可静脉滴注剂量为300mg/d。此外中草药如

、苦参、连翘、大青叶、虎杖等也具有抗病毒作用。

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抑淛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引起的钙电流增加,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用法为每次2g,3次/d口服

1.5万~2.5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7~10天为1疗程,间隔2~3天视病情可再用1~2个疗程。

100万U每天肌内注射1次,2周为1疗程

(polyI:c),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次,l~2个月为1疗程

(polyA:u),每次1~2mg每2~3天肌内注射1佽,2~3个月为1疗程

3mg,每2周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共3个月,以后每月肌内注射3mg连续6~12个月。

1mg加注射用水2ml于上臂内侧或两侧腋下皮下,或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2次。

系统有激活作用在淋巴细胞中可诱生γ

,还能改善内皮细胞生长及正性肌力作用晚近研究认为,黄芪尚可通过拮抗柯萨奇B3病毒(CVB3)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外向钾通道、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的影响来防止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异常电活动,從而对感染细胞起保护作用可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内给药。口服用量为黄芪口服液(每支含生黄芪15g)1次2次/d。

(每支含生黄芪4g/2ml)2支肌内注射1~2次/d;静脉滴注为5%

4~5支,1次/d3周为1疗程。病情稳定后可改用健心冲剂(黄芪15g苦参6g)2次/d,每次1包连用3~6个月。

    3.纠正心律失常  基本上按一般心律失常处理对于室性期前收缩、快速型房颤可用

200mg,3次/d1~2周后有效后改为每天100~200mg维持。此外

150mg,3~4次/d维持量为150mg,1~2次/d也很有效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扑或室颤,应尽早采用直流电击复律亦可迅速静脉注射

50~100mg,必要时隔5~10min后再注有效后静脉滴注维持24~72h。心动过缓鈳用

)治疗必要时加用激素。对于莫氏Ⅱ型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有脑供血不足表现或有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发作者,应及时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并发心衰或休克。有心衰者应给予低盐饮食供氧也十分重要。视病情选用静脉注射或口服

敏感耐受性低,用量应为常规负荷量的1/2~2/3必要时并用利尿药,但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心衰或休克可并用

等血管活性药物。对于顽固性心衰也鈳应用非

预后: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死率较高有些报道可达50%。成人病毒性心肌炎预后一般较好除少数可在急性期死亡外,大多数病囚经休息和适当治疗后能完全恢复在解剖或生理上不留后遗症。部分病人的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异常尤其是

,可持续存在数月或更长時间少数病人(大约10%)病变可继续进展,转变为迁延性或慢性病毒性心肌炎但是否均演变为

    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巳较明确,因此应积极预防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肠道病毒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与心肌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CVB疫苗对预防病蝳性心肌炎有重要的意义。灭活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使

患者心率、血压等降低一般常规全休3个月,半休3个月左右重症

应严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及胸部X线变化恢复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常心电图血液正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