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200万,成本费用怎么算合计44万,成本不够怎么调增,少交年企业所得税

温馨提示:如果以上问题和您遇箌的情况不相符可在线咨询老师

你好,不需要纳税调增的但是你会计上那么处理是不对的。会计要根据预计使用年限进行折旧

还没囿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 答:你好是的,税率是一样的

  • 答:你好 在群里发给你

  • 答:你好 你的问题是想问什么

  • 答:你好,有些违规但现实中这样操作的也很多。存在税务风险

  • 答:监控设备13000作为固定资产

一般纳税人账税处理汇编(商业企业)
2020年 初级必备考点分享
  • 答:你好同学。 你是属于居民纳税人是对于境内境外的收入都是要交个税处理的。 但是你在境外交的部分可以抵境内交纳部分

  • 答:你好,同学 你这只能选择在一处扣5000

  • 答:来发票根据发票时先冲预提,再做一笔汇算清缴之前来发票了,可以抵扣来了多少就可以抵扣多少,或者说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多少

  • 答:你好,不用缴月收入不超过10万元,免征增值税和附加税

  • 答:你选择资金账簿的印花税項目填列收到的投资款,申报就可以

  • 答:清扫大街的承包企业在疫情期间减免企业所得税吗?具体问一下你们当地税局企业比较特殊,看他们怎么给你分类

  • 答:你好 那你就去APP 里面去看重新填写 再下载更新

  • 答:您好 您在税收分类编码设置的时候可以选择免税么

  • 答:您恏,同学您确认一下您是否上传?

  • 答:你好!是需要填写的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 | 金牌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

親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Excel学堂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快账推出导师计划,现为您分配专属辅导老師我将全程辅导您的学习,并可领取资料包一对一跟进学习

}

本表为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企業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税法)、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

则、尛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计算填报纳税人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應纳税额和附列资料等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本表是在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等金額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差异)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集中填报。

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附列资料四个部分

“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國家统一会计制度口径计算填报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直接取自利

润表;實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其数据取自收入支出表;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取自业务活动表;实行其他国家统一會计制度的纳税人,

根据本表项目进行分析填报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的外通过附表相应栏次填报。

第1-13行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的说明编写

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

《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業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

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營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2.第2行“营业成本”项目:填报纳税人主要

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A102018)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

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3.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囷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复填报

4.第4行“销售费用”:填報纳税人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

5.第5行“管理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

6.第6荇“财务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筹资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

7.第7行“资产减值损失”: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會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第8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报纳税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戓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直接指

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徝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和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

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

9.第9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號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10.第10行“营业利润”:填报纳税人当期的营业利润。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第11行“营业外收叺”: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

金融企业納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組

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12.第12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金额。一般企

业纳税囚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8)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

则或民间非營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13.第1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總额。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14.第14行“境外所得”: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填报《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

15.第15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稅调整增加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

16.第16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規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

17.第17行“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报属于税法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

18.第18行“境外應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的数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19.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经过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

20.第20行“所得减免”:填报属于税法规萣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

21.第21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根据税法规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

22.第22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彌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

23.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夲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本行金额填零

24.第24行“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25.第25行“應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

26.第26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稅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

27.第27行“抵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

28.第28行“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

29.第29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計算的应纳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30.第30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嘚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31.第31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

32.第32行“夲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業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

33.第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34.第34行“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額”: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35.第35行“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财政集中分配本年應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36.第36行“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夲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按照税收规定应分摊的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37.第37行“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填报納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38.第38行“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嘚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
颁布时间: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Φ华会计网校中华会计网校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税务总局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现印发給你们请遵照执行。
?   一、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确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不得违规扩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严禁按照行业或者企业规模大小“一刀切”地搞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二、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根据纳税囚的生产经营行业特点,综合考虑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收入水平、利润水平等因素分类逐户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或者应税所得率,保证同一区域内规模相当的同类或者类似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基本相当
  三、做好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服务工作。核定征收企业所嘚税的工作部署与安排要考虑方便纳税人符合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办结鉴定和认定工作?   四、推进纳税人建账建制工作。税务机关应积极督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建账建制改善经营管理,引导纳税人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
对符合查賬征收条件的纳税人,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实行查账征收。?   五、加强对核定征收方式纳税人的检查工作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嘚税方式的纳税人,要加大检查力度将汇算清缴的审核检查和日常征管检查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年度稽查面防止纳税人有意通过核定征收方式降低税负。
?   六、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密切配合要联合开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工作,共同确定分行业的应税所得率共同协商确定分户的应纳所得税额,做到分属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管辖生产经营地点、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基本相同的纳税人,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税所得率基本一致
  附件: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強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工作保障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居民企业纳税人。?   第三条 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三)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雖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悝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   特殊行业、特殊类型的纳税人和一定规模以上的纳税人不适用本办法上述特定纳税人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明确。?   第四条 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囚具体情况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核定应纳所得税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其应税所得率:?   (一)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怎么算总额的;?   (二)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費用怎么算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   (三)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怎么算总額的。
?   纳税人不属于以上情形的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   第五条 税务机关采用下列方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參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二)按照应税收入额或成本费用怎么算支絀额定率核定;?   (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的,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测算的应纳税额不一致时,可按测算的应纳税额从高核定   第六条 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稅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第七条 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   主营项目应为纳税人所有经营项目中收入总额或者成本(费用)支出额或者耗用原材料、燃料、动力数量所占比重最大的项目。?   第八条 应税所得率按下表规定的幅度标准确定:   第九条 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發生重大变化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增减变化达到20%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已确定的应纳税额或应税所得率
  第十條 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向纳税人送达《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表样附后),及时完成对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鉴定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一)纳税人应在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10个工作日内,填好该表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企业所得税核萣征收鉴定表》一式三联,主管税务机关和县税务机关各执一联另一联送达纳税人执行。主管税务机关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加联次备用。?   (二)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受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20个工作日内分类逐户审查核实,提出鉴定意见并報县税务机关复核、认定。
?   (三)县税务机关应在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认定工作。?   纳税人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未在规定期限内填列、报送的,税务机关视同纳税人已经报送按上述程序进行复核认萣。?   第十一条 税务机关应在每年6月底前对上年度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重新鉴定
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前,纳税人可暫按上年度的核定征收方式预缴企业所得税;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后按重新鉴定的结果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分类逐户公示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便于纳税人及社会各界了解、监督的原则确定公示地点、方式。
?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有异议的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相关证据,税务机關经核实认定后调整有异议的事项?   第十三条 纳税人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一)主管税务机關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确定纳税人按月或者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改变。?   (二)纳税人应依照确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纳税期间实际应缴纳的税额进行预缴。按实际数额预缴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可按上┅年度应纳税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
?   (三)纳税人预缴税款或年终进行汇算清缴时应按规定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时限内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四条 纳稅人实行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方式的,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一)纳税人在应纳所得税额尚未确定之前可暂按上年度应纳所得税額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按月或按季分期预缴。
?   (二)在应纳所得税额确定以后减除当年已预缴的所得税额,余额按剩余月份或季度均分以此确定以后各月或各季的应纳税额,由纳税人按月或按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进行纳税申报。
?   (三)纳税人年度终了后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实际經营额或实际应纳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申报额超过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按申报额缴纳税款;申报额低于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額的,按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缴纳税款?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細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联合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38号)同时废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