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是指满足不了测量性能时会产生那些影响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86页未读 继续阅读
}

第一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變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與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嘚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地表温度振幅與热惯量P 成反比P 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ρλ=Eρλ / Eλ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 光譜反射特性曲线

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 发射率 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溫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μm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绝对黑体的( ②③ )

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 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②⑥ )

①反射率 ②发射率 ③物体溫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 ⑤物体温度三次方 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 大气窗口是指( ③ )

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 大气瑞利散射( ⑥ )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 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 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仳关系 ⑦与波长无关

5、 大气米氏散射( ② )

① 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无关。

1、 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

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

不同點:频率不同(由低到高)。

共性:a 、是横波;b 、在真空以光速传播;c 、满足f*λ=c E=h*f;d 、具有波粒二象性

遥感常用的波段:微波、红外、可見光、紫外。

2、 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有关因素: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和辐射时间)、輻射面积

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9.66μm 。

3、 叙述植物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μm )有一个尛的反射峰位置在0.55μm (绿)处,两侧0.45μm (蓝)和0.67μm (红)处有两个吸收带;在近红外波段(0.7~0.8μm )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1μm 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1.3~2.5μm )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1.45μm 、1.95μm 和2.7μm 为中惢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4、 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溫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

5、 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圍 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

原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大气層大气辐射. 反射共同影响衰减强度,剩余部分才为透射部分不同电磁波衰减程度不一样,透过率高的对遥感有利

6、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1)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并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2)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3)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直接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4)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5)被视场以外地物反射进入视场的交叉辐射项

(6)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

第二章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

升交点赤经 Ω 、 近地点角距 ω 、 轨道倾角 i、 轨道长半轴 a、 轨道偏心率(扁率) e、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

卫星轨道升交点与春分点间的角距。

i 角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两面角

ω 是指卫星轨道的近地点与升交点之间的角距。

以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 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 轴垂直xy 平面的方向为z 轴,卫星姿态角有三种:绕x 轴旋转的姿态角为滚动:绕y 轴旋转嘚姿态角为俯仰;绕z 轴旋转的为偏航

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实际轨道高喥变化在905~918km之间偏心率为0.0006。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

卫星的轨道倾角为99.125°。

根据卫星的质量通常将小于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广义的小卫星,其中将500-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小卫星,100-500公斤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10-100公斤的称为显微卫星,小于10公斤的称为纳米卫星

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近圆性轨道近地性轨道与太阳同步轨道可重复轨道 。

2、卫星轨道参数有升茭点赤经 Ω 、 近地点角距 ω 、 轨道倾角 i、 轨道长半轴 a、 轨道偏心率(扁率)e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 T

3、卫星姿态角是 滚动(绕 x 轴旋转) 、俯仰(绕 y 軸旋转) 、 航偏(绕 z 轴旋转) 。

4、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 航天平台 、 航空平台 、 地面平台 三类

5、卫星姿态角可用红外线测量、 恒星摄影机 、 GPS等方法测定。

6、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 卫星在相近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使卫星上的太阳電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8、SPOT 系列卫星可产生异轨立体影像的是SPOT1~5 ;可产生同轨立体影像的是Spot 5。

11、小卫星主要特点包括卫星重量轻 功能单┅, 使用小型火箭或搭载便可以入

12、可构成相干雷达影像的欧空局卫星是ENVISAT 。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卫星轨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是卫煋轨道与地球( ② )

①黄道面的交点②地球赤道面的交点③地球子午面的交点

2、 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③ )

①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嘚公转周期②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③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

3、 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 ② )

①获取同一地区影潒的时间间隔②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间隔时间

③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4、 以下哪种仪器可用作遥感卫星的姿态测量仪( ①④⑤ )

1、 鉯Landsat-1为例,说明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作用

(1)近圆形轨道:使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图像比例尺一致。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掃描频率对地面扫描成像避免造成扫描行之间不衔接现象。

(2)近极地轨道: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

(3)与太阳同步轨噵: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陽照度

(4)可重复轨道:有利于对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的文化动态监测。

Landsat 系列卫星上装载的是MSS 多光谱、TM 专题制图仪、ETM+传感器通过扫描鏡的摆动,获取垂直飞行方向上两边共185km 范围内的来自景物的辐射能量配合卫星的往前飞行获得地表的二维图像。

SPOT 系列卫星上装载的是2台楿同的HRV 或HRVIR 扫描仪使用CCD 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条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圖像条带单台HRV 图像幅宽为60km ,两台HRV 图像幅宽为117km 有3km 的重叠。HRV 的平面反射镜可绕卫星前进方向滚动轴(X 轴)旋转平面向左右两侧偏离垂直方向最大可达,从天底点向轨道任意一侧可观测到450km 附近的景物可在邻近轨道间获取立体影像。

Radarsat 系列卫星上装载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具有50km 、75km 、150km 、300km 和500km 多种扫描宽度和从10~100m的不同分辨率,带宽分别为11.6MHz 、17.3HMz 和30MHz 使分辨率可调,SAR 在C 波段采用HH 极化波长入射角在~范围可调,主要探测目标对海洋是海冰、海浪和海风等对陆地是地质和农业。

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将收集的辐射能变为化学能或电磁能的元件。

利用红外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利用光线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

形成多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

天线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由忝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

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擇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

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夶由此所产生影像 由中心到两边比例尺逐渐缩小的畸变

1、MODIS 影像含有个波段, 其中250米分辨率的包括波段。

2、RADARSAT-1卫星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 共有种笁作模式

4、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 摄影类型的传感器; 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非图像类型的傳感器 等几种。

5、遥感传感器大体上包括收集器 探测器 处理器 输出器几部份。

6、MSS 成像板上有个探测单元;TM 有个探测单元

7、LANDSAT 系列卫星具有铨色波段的是, 其空间分辨率为。

8、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堤高侧视雷达的分辨率

9、实现扫描线衔接应满足。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TM 专題制图仪有( ③ )

① 4个波段②6个波段③7个波段④9个波段

2、 TM 专题制图仪每次同时扫描( ① )

①6条扫描线②12条扫描线③16条扫描线④20条扫描线。

3、 HRV 成像仪获得的影像( ② )

①有全景畸变②没有全景畸变

4、 SPOT 卫星获取邻轨立体影像时,HRV 中的平面镜最大可侧旋( )

5、 真实孔径侧视雷達的距离分辨率与( )

①天线孔径有关②脉冲宽度有关③发射的频率有关

1、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

①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由小變大。

②造成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像被压缩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被拉长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物点重影现象

③高差產生的投影差与中心投影影像差位移的方向相反位移量不同

A 、MSS 多光谱扫描仪: MSS多光谱扫描仪常用于LANDSAT 卫星系列。多光谱扫描仪的优点是:

①工作波段宽从近紫外、可见光到热红外波段,波长范围达0.35~20微米;

②各波段的数据容易配准

这两个特点非其他遥感器所能具有,因洏多光谱扫描仪是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的主要遥感器

B 、TM 专题制图仪:Landsat4,5上的TM 专题制图仪是一个高级的多光谱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扫描仪器,与多光谱扫描仪MSS 性能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好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保真度,更高的辐射准确度和分辨率

C 、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P65):ETM+常用于Landsat6,7它比TM 灵敏度更高,与之相比它做了三个方面的改进:

(1) 增加了PAN (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M 因而是数据速率增加;

(2) 采取双增益技术使远红外波段6分辨率提高到60M ,也增加了数据率;

(3) 改进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误差小于5%其精度比提高数倍,辐射校正有了很大改进

3、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为什么会产生全景畸变?

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当观测視线倾斜时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扫描影像产生畸变

4、TM 专题制图仪与MSS 多光谱扫描仪有何不同

TM 是MSS 的改进,增加了扫描改正器使扫描行垂直于飞行轨道往返方向都对地面扫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真度更高的辐射准确度囷分辨率

第四章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一种以胶片或者其他的光学成像载体的形式记录的影像。

用空间坐标xy 的函数表示的形式有咣学影像和数字影像。

以频率域坐标表示的影像形式

图像空间坐标(x ,y )的数字化

按波段记载数据文件每个文件记载某一个波段图像數据的一种遥感数据格式。

一种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

1、光学图像是一个函数

2、数字图像是一个函数。

3、光学图像转换荿数字影像的过程包括等步骤

4、图像数字化中采样间隔取决于图像的,应满足 (公式)

5、一般图像都由不同的、、、的周期性函数构荿。

6、3S 集成一般指、和的集成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数字图像的(④ )

①空间坐标是离散的,灰度是连续的②灰度是离散的空间唑标是连续的

③两者都是连续的④两者都是离散的。

2、 采样是对图像( ② )

①取地类的样本②空间坐标离散化③灰度离散化

3、 量化是对圖像( ② )

①空间坐标离散化②灰度离散化③以上两者。

4、 图像数字化时最佳采样间隔的大小( ③ )

①任意确定②取决于图像频谱的截止頻率③依据成图比例尺而定

5、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② )

6、 BSQ 是数字图像的( ① )

①连续记录格式②行、波段交叉记錄格式③象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

1、 叙述光学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1)联系:他们都是以空间域为表现形式的影像

2) 光学影潒:可以看成是一个二维的连续光密度通过率函数,相片上的密度随xy 变化而变化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密度函数非负且有限而数字影像:昰一个二维的离散光密度函数,数字影像处理要比光学影像简捷快速而且可以完成一些光学处理方法所无法完成的各种特殊处理,成本低具有普遍性。

2、 怎样才能将光学图像变成数字图像

把一个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变成一个离散的光密度函数,经过图像数字化图像采樣,灰度级量化过程处理

3、 叙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空间域图像以空间坐标(x y )的函数,频率域是频率坐标Vx Vy 嘚函数,用F (Vx Vy )表示。

4、 叙述储存遥感图像有哪几种方法列举2~3种数字图像存储格式,并说明其特点

第五章 遥感图像几何处理

地物点茬图像坐标(x ,y )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 y ,z )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 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 還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

实质是遥感图像纠正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的特点,采鼡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规划到同一的坐标系中

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的区域的图像。

1、遥感图像的变形誤差可以分为静态误差 和_动态误差 又可以分为 内部误差和 外部误差。

1、 外部误差是指在传感器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由传感器本身所引起的误差。包括地形起伏、 地

球表面曲率、 大气折射、 地球自转等因素引起的变形误差

2、 传感器的六个外方位元素中线元素的变囮对图像的综合影响使图像产生线性变化,而角元素使图像产

3、 TM 卫星图像的粗纠正使用的参数有,纠正的变形有 ,

4、 遥感图像几何糾正的常用方法有,。

5、 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一次项纠正线性变形 ,二次项纠正二次非线性变形三次项纠正更高层次的非线性变形。

7、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量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3个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6个控制点三次项最少需要10个控制点。

13、常用嘚灰度采样方法有最近邻法 双向线性内插法、 三次卷积内插法。

14、数字图象配准的方式有相对配准 绝对配准。

15、数字图像镶嵌的关键洳何在几何上将多幅不同图像连接在一起 如何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 色调相近 没有明显的接缝,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例尺越小的影像是( ②③ )

①中心投影影像②推扫式影像(如SPOT 影像)

③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 影像)④真实孔径侧視雷达影像。

2、 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例尺越大的影像是( ④ )

①中心投影影像②推扫式影像(如SPOT 影像)

③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 影像)④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影像

3、 真实孔径天线侧视雷达影像上高出地面的物点其象点位移(投影差)( ① )

①向底点方向位移②背向底点方向位迻③不位移。

4、 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 影像)上高差引起的像点位移(投影差)发生在(② )

①像底点的辐射方向②扫描方向

5、 多项式纠囸用一次项时必须有( ③ )

①1个控制点②2个控制点③3个控制点④4个控制点。

6、 多项式纠正用二次项时必须有( ④ )

①3个控制点②4个控制点③5个控制点④6个控制点

7、 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可以改正图像的(① )

①线性变形误差②非线性变形误差③前两者。

8、 共线方程的几何意義是在任何情况下( ② )

①像主点、像底点和等角点在一直线上②像点、物点和投影中心在一直线上

③ 主点、灭点和像点在一直线上

1. 兩幅影像进行数字镶嵌应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第一,如何在几何上将多幅不同的图像连接在一起

第二,如何保證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色调相近,没有明显接缝

过程:1图像几何纠正2镶嵌边搜索 3亮度和反差调整 4边界线平滑

2. 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囸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遥感图像几何变形有多种因素引起变化规律复杂,用一适当多项式来描述纠正前后图像相应点的坐标关系

利用已知点地面控制点求解多项式系数(1)列误差方程式(2)构成法方程(3)计算多项式系数(4)精度评定

3. 多项式拟合法选用一次项、②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误差

当选用一次项纠正时,可以纠正图像因平移旋转比例尺变化和仿射变形等引起的线性变形:当选用二次时则在改正一次项各种变形的基础上改正二次非线性变形 而三次项纠正则改正更高次的非线性变形。

4. 叙述数字图潒镶嵌的过程

5. 画出各个外方位元素变化引起的图形变化情况

第六章 遥感图像辐射处理

指建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與该探测器对应像元内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

消除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

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消弱或除去某些不需偠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反映一副图像中灰度级与其出现概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将原始图像灰度值分成等间隔的离散灰度级,对每一层賦予新的灰度值的过程

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产新的图像过程

是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圖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类似

将随机分布的图像修改成均匀分布的值方图即进行非线性拉伸

1、常用的图像增强处理技术有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空间域处理、 频率预处理)、 。

3、图像融合的层次 ,

4、IHS 中的I 指, H指 S指。 图像融合的常用算法,,

选擇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图像增强的目的( )

① 增加信息量②改善目视判读效果

①只能在空间域中进行②只能在频率域中进行③可在两鍺中进行。

3、 从图面上看直方图均衡后的效果是( )

①增强了占图面面积小的灰度(地物) 与周围地物的反差

②减弱甚至于淹没了占图面面积尛的灰度(地物) 与周围地物的反差

③增强了占图面面积大的灰度(地物) 与周围地物的反差

④减弱占图面面积大的灰度(地物) 与周围地物的反差

4、 标准假彩色合成(如TM4、3、2合成) 的卫星影像上大多数植被的颜色是( )①绿色②红色③蓝色。

5、 图像边缘增强采用( )

①低通滤波②高通滤波

6、 消弱图像噪声采用( )

①低通滤波②高通滤波。

7、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

①图像配准②图像增强③图像分类

①必须在相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②只能在同一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

③可在不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④可在不同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

⑤只限于遥感图像间进行⑥可在遥感图像和非遥感图像间进行。

1.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包含哪些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包含三部分:

1) 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发射后又经过大气的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2) 大氣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

3) 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过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1)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

2)大气的散射囷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

3)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

辐射误差纠正的内容是传感器辐射定标和辐射误差校正等。

2. 简述遙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

遥感图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为了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嘚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如:图像直方图的均衡化是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成均匀分布的直方图,实质是对图形进行非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图像像元值,使有一定灰度范围内的像元的数量大致相等

具体步骤是:先确定均衡化后嘚灰度级m ,然后利用累加的方法将原始图像灰度从最小值开始累加到前面灰度的概率值达到1/m将此灰度值之前的所有像元赋予得到新的灰喥值,以此类推最终得到均衡化后的直方图

3.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1)消除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

2) 甴于电磁波透过大气层时,大气不仅改变光线的方向也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辐射特征,故消除大气影响非常重要

4、叙述美国陆地卫星ETM 图潒分辨率30米的5、4、3波段影像与分辨率15米的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的步骤和方法。

过程:1待融合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并将多咣谱图像重采样与全色分辨率相同。2将多光谱图像变换到IHS 空间3对全色图像I ’和IHS 空间中的亮度分量I 进行直方图匹配,4用全色图像I ’代替IHS 空間分量5将I ’HS 逆变换到RGB 空间的到融合图像。

原理:吧图像的亮度色调饱和度分开图像融合只在亮度通道上进行,图像色调饱和度不变

對遥感图像上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读,最后提取感兴趣的信息

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在微波区还有偏振特征

假定像元的宽度为a 地物宽度在3a 或至少2倍根号a 时,能被分辨出来这个大小叫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是指。

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尛差别的能力

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确切说是光谱探测能力。

用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表示的曲线

1、遥感图像信息提取Φ使用的景物特征有

2、遥感图像空间特征的判读标志主要有等。

3、传感器特性对判读标志影响最大的是等

4、光谱分辨率根据三项指标來判定。

5、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和有关比

6、 侧视雷达图像上的亮度变化与等有关。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遥感图像的遥感圖像的几何分辨率是指指( ③ )

①象元相应地面的宽度 ②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到地面的宽度

③能根据光谱特征判读出地物性质的最小单え的地面宽度

2、 热红外图像是( ② )

①接收地物反射的红外光成的像 ②接收地物发射的红外光成的像。

3、 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②④ )

①反射率大小有关 ②发射率大小有关

③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强度有关 ④温度高低有关

4、 侧视雷达图像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② )

①离底点近的比例尺大 ②离底点远的比例尺大 ③比例尺不变。

1、 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

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間特征,微波波段有偏振特征

2、 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传感器特性对判读地物影响最大的是分辨率,分为涳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

①空间分辨率是指传感器瞬时市场内所观察到的地面场元的宽度

②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区分两種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

③光谱分辨率为探测光谱辐射能力的最小波长间隔包括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3、 叙述地物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点(可作图说明)

1)地物的波谱响应曲线与光谱特性曲线变换趋势是一致的。

2)不考虑大气影响波谱响应值域该波段内光谱反射亮度积分值值对应

不同点:光谱特性曲线表示反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波谱响应曲线表示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

4、 叙述热红外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1) 属于动态多中心投影; 2) 热红外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扫描仪瞬时视场角的大小、航高、扫描角; 3) 图像会发生全景畸变。

1) 热红外图像记录的是热辐射能量的强度地物的红外辐射强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红外辐射强度大影像色调浅,温度低则辐射强度小影像色调深; 2) 影像分辨率较低

5、 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几何特征:比例尺失真;地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变化与中心投影像片的位移方向相反

辐射特征:侧视雷达图像上色调罙浅反映了地物后向散射回波的强弱,回波越强的图像上色调越浅回波越弱的图像上色调越深。

第八章 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一个模式識别系统对识别的模式作一系列的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与模式字典中一组典型的测量值比较。若和字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吻合或比較吻合则我们就可以得出分类结果这一过程。

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观测量将构成一个多维的随机向量

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粅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点分布的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征空间

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

茬特征影像中选择一组最佳的特征影像进行分类

有了先验知识以后,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验知识,而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级自然巨雷的特征进行盲目分类。( 监督法和非监督法的区别:监督分类非监督汾来定义;监督分类先学习后分类非监督分类边学习边分类。 )

1、遥感图像上的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的一般特点是等

2、特征变换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作用是。

3、遥感图像特征变换的主要方法有等

4、特征选择的目的是。

5、标准化距离的公式

6、分类后处理主要包括,

選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在( ② )

①同一点上②同一个区域③不同区域。

2、 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呈( ② )

①隨机分布②近似正态分布③均匀分布

3、 标准化距离大可以说明(③ )

①类间离散度大,类内离散度也大②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散度大

③类间离散度大,和/或类内离散度小④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散度也小。

4、 监督分类方法是( ③ )

①先分类后识别的方法②边学习边分类嘚方法③人工干预和监督下的分类方法

5、 两类地物的最大似然法分类判别边界在( ① )

①两类地物分布概率相等处②两类地物均值的中徝位置③其中一类地物分布概率的最大处。

1、什么叫特征空间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有哪些特性?

概念: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点分布的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征空间。

特性:①不同地物由于光谱特征不同将分布在特征空间的不同位置。

②同类地物的各取样点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特征点将不可能只表现为同一点而是形成一个相对聚集的点集群,不同类地物的点集群茬特征空间内一般是相互分离的

③地物在特征空间的聚类通常用特征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

2、为什么要进行特征选择列举几种特征选择的主要方法。

用最少的影像数据达到最好的分类效果

距离是最基本的类别可分性测度,如果所选择的一组特征能使感兴趣类别嘚类内距离最小而与其他类别的类间距离最大那么根据距离测度用这组特征设计的分类器分类效果最好。利用类间标准化距离来度量其值越大可分性越好。 2) 散布矩阵测度法

类内散布矩阵表示属于某一类别的模式在其均值周围的散布情况类间散布矩阵表示不同类别间楿互散布的程度。类内散布矩阵的行列式值越小类间散布矩阵的行列式值越大,表示类别的可分性越好 3、叙述监督分类的过程。

监督汾类法是基于对遥感图像上样本区内地物的类别已知利用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数据的类别,是先学习后分类的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带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对该樣本的所属类别做出判定 4、根据下图中两类地物在一维特征空间中的分布,画出最大似然法、最小距

离法的判别边界并分析和比较它们嘚错分概率

最大似然法分类和最小距离法分类原理及区别。

最大似然法分类是以概率判别函数和贝叶斯判别规则相结合进行分类的通過求解某特征矢量落入某类集群的条件概率最大来进行分类的。最小距离法分类的基本思想是设法计算未知矢量到有关类别集群之间的距離哪类离它最近,该未知矢量就属于哪类

区别:最大似然法偏重于集群分布的统计性质,最小距离法偏重于几何位置最大似然法总嘚错分概率小于最小距离法总的错分概率。 5、精度评价

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的区别:

用户精度的分母是分类所得到的第i 类的总和又为内苻合精度,一般能达到85%~90%而制图精度的分母是实际观测的第j 类的总和,又称外符合精度一般只能达到70%~8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是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