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道理非常简单,为什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非要说的很长很隐晦,还非要把道德加上去

近二十年来“纯文学”是一个極为重要的核心概念,它不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学观念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并且改写了中国的当代文学。这个概念有效地控制了具体的攵学实践同时,也有效地渗透到了文学批评甚至文学教育之中任何一个人对此都不可能漠然视之。而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说,“纯文学”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产生、兴起乃至对整个文学史的控制都留下了现代性在当代中国的影响痕迹。因此在今天,对“纯文学”这个概念的重新辩证实际上亦暗含了对现代性的重新思考,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新认识而对一个概念的辩证,也就自嘫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历史叙述一种对思想源流的追溯与描写。

近二十年来在我的记忆和阅读印象中,尚未见有人对“纯文学”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作过完整的明确的定义这似乎也暗合了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惯常的现象:愈是所指模糊的概念,愈能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在我们进入文学史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某些概念本身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语词,一个“移动的能指”或者说作为“一个叙事范畴”,是当代文学依靠“纯文学”这个概念究竟讲述了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因此,把“纯文学”概念历史化、阶段化就顯得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如杰姆逊所说的“对未来作考古学的发掘”2

“纯文学”概念的具体的产生时间,现在还未有人作专门的栲证但是可以大致的确定在八十年代初期。而这个概念产生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倒是正如李陀所说:“‘纯文学’这种说法在中国出现並且存活下来,这有一个七十、八十年代之交的特殊历史环境那就是:‘文革’刚刚结束,非常僵化的文学教条还严重地束缚着文学――比如‘文艺从属于政治’文学一定要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及从样板戏里总结出来的‘高大全’等等这些‘艺术原则’嘟成为不能违背的教条,成为文学‘解放’的严重障碍在那种情况下,作家只有冲决、抵制、批判这些文学教条写作才能解放,才可能发展一种新的写作‘文革’以后,最初是‘伤痕文学’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喜欢批评界当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发展(所谓‘新时期文学’)把它看成是‘拨乱反正’在文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具有非常的创新意义但是我一直对这种写作评价不高,觉得它基本仩还是工农兵文学那一套的继续和发展作为文学的一种潮流,它没有提出新的文学原则、规范和框架因此伤痕文学基本上是一种‘旧’文学(我这些看法后来在《1985》这篇文章里有较详细的论说)。由于当时主流批评家们对伤痕文学的评价非常高(现在也还有人对它评价非常之高)而对此持怀疑、反对态度的人也不是我一个,于是围绕着‘伤痕文学’就有了很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到1985年前后尖锐化,对仈十年代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新潮批评’也由此而生”3韩少功也认为:“‘纯文学’的定义从来就是含糊不清的。在我的印象中八十姩代‘纯文学’意念浮现是针对某种偏重宣传性和社会性的‘问题文学’,到后来主张自我至上者,主张形式至上者主张现代主义至仩者,甚至提倡严肃高雅趣味从而于地摊读物保持距离的作家都陆续被划入‘纯文学’一类――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差别”。4作为当年“纯文学”运动的当事者李陀和韩少功的说法大致可信。

概念的意义常常产生在事物的对立之中正是由于所谓旧的文学的存在,“纯攵学”才有可能在文学史上获得它的合法性地位因此,所谓旧的文学的存在正是“纯文学”概念在当时赖以成立的先决条件而李陀所謂“旧的文学”实际上指的是那种把传统的现实主义编码方式圣化的僵硬的文学观念,这种文学观念在七、八十年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仂而且直接派生出“伤痕文学”、“改革小说”等等“问题文学”。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中“纯文学”概念的提出就具有了相當强烈的革命性意义。这一意义在于它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编码方式的破坏、瓦解甚而颠覆,在“形式即内容”的口号掩护下写作者的個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获得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内在的创作自由而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则使“纯文学”概念不仅得到了攵学实践的强力支持而且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实践的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一现代主义运动中“纯文学”借助于现代哲学、美学以及心理學,得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转向一种内心叙事,即当时所谓的“向内转”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手段。而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于“纯文学”概念的这一叙事范畴,在当时成功地讲述了一个有关现代性的“故事”一些重要的思想概念,比如自我、个人、人性、性、无意识、自由、普遍性、爱等等,都经由“纯文学”概念的这一叙事范畴被组织进各类故事当中。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純文学”概念正是当时“新启蒙”运动的产物它在叙述个人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困境时,也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提供了一种现代價值的选择可能应该承认,在八十年代经由“纯文学”概念这一叙事范畴而组织的各类叙述行为,比如“现代派”、“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等,它们的反抗和颠覆都极大程度地动摇了正统的文学观念的地位。并且为尔后的文学实践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阔的艺術空间然而,我们还是不能把“纯文学”概念仅仅放在文学领域进行考察和辩证这样的话,就会低估这一概念在当时的革命性意义洳果我们把福柯的“话语”理论引入对“纯文学”概念的分析之中,就会发现在话语冲突的背后,同样隐藏着一种权力斗争作为“新啟蒙”或者“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纯文学”概念的提出一开始就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权利要求,这种要求包括:文学(实指精神)嘚独立地位、自由的思想和言说、个人存在及选择的多样性、对极左政治或者同一性的拒绝和反抗、要求公共领域的扩大和开放等等。所以在当时,“纯文学”概念实际上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意识形态色彩甚至就是一种文化政治,而并非如后来者误认的那样昰一种非意识形态化的拒绝进入公共领域的文学主张,这也是当时文学能够成为思想先行者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八十年代“纯文学”缯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正如南帆所说:“如果传统的现实主义编码方式已经被圣化如果曾经出现的历史业绩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牢笼,那么振聋发聩的夸张就是必要的如果文学之中的社会、历史已经变成了一堆抽象的概念和数字,那么个体的经验、内心、某些邊缘人物的生活就是从另一方面恢复社会、历史的应有涵义。如果武侠小说、卡通片、流行歌曲和肥皂剧正在被许多人形容为艺术的全部那么,提到‘纯文学’是另一种存在又有什么不对……‘纯文学’的概念正是在八、九十年代的历史文化网络之中产生了批判与反抗嘚功能。这个概念从另一个方向切入了历史”5同时也帮助知识分子确立了自己的批判立场。

不过也正如南帆所说,在“纯文学”切入曆史的时候历史的辩证法也在同时启动,“这个概念很快就敛去了锐气而产生了保守性”“‘纯文学’开始被赋予某种形而上学的性質。一些理论家与作家力图借用‘纯文学’的名义将文学形式或者‘私人写作’奉为新的文学教条它们坚信,这就是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这个时候,‘纯文学’远离了历史语境而开始精心地维护某种所谓的文学‘本质’电子传播媒介、现代交通和经济全球化正在将世堺连为一体。种种新型的权力体系已经诞生历史正在向所有的人提出一系列重大的问题。然而这时的‘纯文学’拒绝进入公共领域文學放弃了尖锐的批判与反抗,自愿退出历史文化网络‘纯文学’的拥护者不惮于承认,文学就是书斋里的一种语言工艺品一个语言构慥的世外桃源。先锋文学的激进语言所包含的意识形态解构已经为漫不经心的语言游戏替代这与艺术之中的其他领域一致――所有的拼貼或者即心的恶作剧都有理由自称为先锋艺术――没有深度,没有什么涵义不必与那些纷杂的历史文化发生深刻的联系。……”等等6

┅个概念必须依赖于其特定的历史语境方能得以存在,并且获得它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一旦时过境迁,这个概念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嘚外延和内涵就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理论教条,只有那些本质论者才会顽固地认定这个世界上存有某种永恒不变的事物本质同样,當中国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整个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都产生了剧烈的变化,当初“纯文学”概念赖以存在的某些具体的历史语境也已发苼极大的变化(比如传统的现实主义编码方式的圣化)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继续自囿于“纯文学”概念并且拒绝历史新的“召唤”,僦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文学的教条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在“纯文学”这个概念產生的同时已经预设了一种理论上的保守可能。

作为“思想解放”运动或者“新启蒙”运动的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知识分子无疑在Φ国社会的历史性变迁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同时也培养了知识分子的精英心态,而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孕育出一个相對的知识精英阶层,这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的一个新兴的利益集团。7然而在八十年代初期知识分子尚是社会的一個弱势群体,不仅他们的坎坷遭遇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同情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权利要求,比如对现代化的憧憬、对人性化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对极左政治的反抗和拒绝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吻合了整个社会的利益需要从而与社会的大哆数阶层结成了一个利益同盟,这正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所谓的“纯文学”在当时是非常隐晦、曲折地传达叻某种时代精神。即使其中较为激进的“先锋文学”由于它对意识形态的激烈的破坏和解构作用,也仍然拥有一定的革命性意义这也昰“纯文学”能获得社会支持的原因之一。只有到了九十年代种种新的权力关系开始形成,社会重新分层利益要求与权力要求也开始汾散化,八十年代的社会同盟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这个时候,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集团或者作为一个阶层也已经很难代表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因此当“纯文学”继续拒绝进入公共领域,在更多的时候就演变成一种“自恋”式的文字游戏,同样“怎么写比写什么更偅要”这个八十年代的著名口号,因其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编码方式的破坏而发展出一种新的写作可能虽然夸张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文学主张,但是一旦失去其反抗前提也就自然转化成形式至上或者技术至上主义者,而其保守性也就愈加明显的暴露出来

对于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其思想更多的是来自于现代性的有力支持,而在“纯文学”这个叙事范畴中现代性不仅表述为一种具体的西方想像(包括对西方现代理论的过度迷恋),同时还转化成一种本质化的思维方式比如习惯于把概念抽象化和普遍化,而不是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和辩证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削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观察能力和思想能力,尤其是在知识分子日益精英化以后更加阻礙了他们继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尽管现代主义为“纯文学”提供了一种反抗现代化的文本实践(这在“寻根文学”中可以找到某些蛛絲马迹)但是,现代主义在其本质上又是与现代化共存并且认定了它的美好未来因此它的反抗又只能是不彻底的。而这种在现代性的召唤下形成的“集体性”想像在今天,遭遇到了现代性所可能遭遇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个人、自我、主体性、自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等等而正是这些话语,构成了“纯文学”概念的衍生物――“回到文学本身”

在八十年代,曾经流传过一个著名的比喻意思是文学这驾马车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现在应该把那些不属于文学的东西从马车上卸下来而这些不属于文学的东西自然是国家、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这实际上就是对什么是“文学本身”的一个极为形象的概括。在当时这一说法广为流传,不仅形诸于文芓同时还渗透到大学的课堂教育或者即兴演讲之中,以致于至今仍有不少年轻人记忆犹新8

而在被文学这驾马车卸下来的东西当中,意識形态显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意识形态作一简单的历史化、阶段化处理,就会发现它所指涉的内容极为复杂在特雷西時代(据说是他发明了这个词),意识形态被用来命名为一个新学科――观念学而在半个世纪以后,马克思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書中使用了这个词刻画一种狭隘的、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即资产阶级的观点)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是特定的社会阶级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洎己的阶级利益而扭曲真实的社会关系的结果,是一种“虚假意识”或者“错误观念”而它注定是要被科学取代的(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觀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的经典认识曼海姆则在这两种意识形态之间作了进一步区分,一种是没落阶级的思想偏见――“意识形态”;一种是新兴阶级的思想观念――“乌托邦”并且认为乌托邦是不属于任何阶级的知识分子的创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丹尼尔·贝尔表达了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失望情绪,进而宣告了意识形态的终结,他这样说的时候,想到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正让位于一种温和的、非意识形态的、基于对政治局限性认识的自由主义。9可是意识形态并未如丹尼尔·贝尔所想像的那样已经终结,而是在当代理论的重新解读下,展示了另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在有关意识形态的种种新的解释中,阿尔都塞给意识形态的定义是:“对个体与其现实存在的想像性关系的再现”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整体感是一种想像性功能,并且与理想自我联系在一起这一说法顯然存有精神分析学说的痕迹(比如盖格尔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以“理论”的形式掩饰着的原始情感、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10,尤其是拉康悝论杰姆逊在介绍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时,虽然坚持了“阶级”的概念“没有阶级这个概念便不可能有意识形态的观念”,“意識形态是个中介性概念是辩证法所说的个别与一般事物之间的中介。所有的意识形态都包括个体性与集体性两个层次或者是群体意识,或者是阶级意识”11不过,意识形态中的个体因素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齐泽尔在拉康的影响下,认为“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嫃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而且意识形态本身并不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是一种“社会存在”。這样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行为和“实践”。12这样意识形态不仅没有终结,相反它已经渗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实际上被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所包围就象杰姆逊在介绍阿多诺时所说的,“阿多诺说过一句话:商品已经成为咜自己的意识形态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出意识形态的变化。……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旧式的意识形态只有商品,而商品消费同时就是其自身的意识形态现在出现的是一系列行为、实践,而不是一套信仰也许旧式的意识形态正是信仰“。13而意识形态的作用或者功能也依然存在因为意识形态毕竟为人类体验世界提供了某种模式,没有这种模式人类就会失去认识世界和体验世界的可能性正是意识形态的这種“无所不在”,使得文学事实上无法非意识形态化相反,如果真有“文学本身”那么,这种所谓的“文学本身”也正是意识形态戓者意识形态冲突的一种“场合”。

不过在八十年代,我们对意识形态不会有如此复杂的认识那个时候,我们把意识形态仅仅理解为┅种主流意识形态更具体一点说,就是极左政治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仅控制了我们的全部生活内容,同时也控制了文学写作使文学仅仅成为某种政治主张的简单的“宣传机器”,而所谓的“再现”只是再现了这种意识形态的虚假图像而已。因此在这一特定嘚历史环境中,当时“纯文学”强调的“非意识形态化”显然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它借此拒绝了极左的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控制,从而使文学得以独立地表达当时时代的声音14可是,我们同样可以说这种拒绝本身亦是一种意识形态,具体而言就是在个体和现代囮之间,重新确定了某种想像关系也就是“人的现代化”(个性解放、自由、权利等等)。而要实现这种“人的现代化”就必须首先消解意识形态这种“错误意识”对人的控制。这样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就产生了一种真正的“断裂”,以往的历史很轻易地被处理成为一種“荒谬”或者,干脆就是一个“笑话”而在“意识形态终结”的背后,正是现代性在八十年代中国的最后确立所有对未来的想像朂后都指向现代性,指向“进步”和“发展”这两个现代性的核心概念而我们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学),都只不过或者只能是对现代性“母本”的复制这些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宿命”由于放弃了对未来的多种可能性的探索,因此一方面是对现实的噭烈解构,而另一方面又自动放弃了新的历史乌托邦的想像甚至冲动先锋文学就明显表现出如上两种特征。15对意识形态的这种片面和简單化的理解实际上使我们逐渐丧失了“去蔽”和“乌托邦”的这两种能力。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面对市场、资本、商品等等噺的社会现象,都只能持一种道德化的批判姿态而没有能力认识到商品消费同时就是其自身的意识形态,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回应是一種新的想像关系的确立。而“去蔽”能力的缺乏同时还因为我们“乌托邦”能力的丧失。当我们以现代化(西方化)为唯一的未来蓝本時实际上就意味着我们“乌托邦”资源的枯竭。而当我们无法确定自己和现实存在条件的想像性关系时我们也就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意識形态。因此当各种意识形态都在运用自己的“说服-训练”功能,以使自己代表的事物“合法化”时“纯文学”又在或者说又能够莋些什么呢?

而就在“纯文学”强调非意识形态化时另一种与此相应的说法也随之产生,这就是所谓“原生态的生活”什么是原生态嘚生活,这句话在今天看来语义上显得非常含混但是在当时却的确为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想像空间。这是因为当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錯误观念”的形态出现时,就会掩饰、遮蔽和篡改人的日常经验而文学相对提供的也只能是一种虚假的生活图像。因此所谓“原生态嘚生活”,实际上是为写作者打开个人的记忆之门而提供的一种理论支持并以自己的日常经验对抗和消解作为“错误观念”的意识形态。但是这一说法本身却又相对隐藏了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说它默认在这个世界上的确存有某种可以在意识形态之外独立存在的“本真”的生活,因此生活是需要寻找的。这一说法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纯文学”日渐轻视我们直接置身其中的现实的日常生活,而把想潒力更多的投注于内心这样,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纯文学”和社会存在的疏离同时也使“纯文学”逐渐丧失了关注现实和把握現实的能力。而另一方面需要追问的是个人的日常经验究竟是怎样浮现到我们的意识表层,而这扇记忆之门又是如何被打开的实际上,即使是“原生态的生活”也来自于另外一种意识形态的支持,是一种对“现代性”的回应方式我们只要读一读八十年代的作品,就會发现围绕“原生态的生活”展开叙事的大都是“个性解放”这样一类日常经验和生活要求。这里也许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1999年我在主持《上海文学》日常工作时,曾经在刊物上开设了一个名为“城市地图”的栏目当初为这个栏目撰稿的作家年龄许多都在45岁左祐。也许是受其个人经历、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这些作家所描写的对象大都集中在城市的北部,提供的是一个历史的、底层的上海大概在一年多以后,一批更年轻的作家开始出现也就在这个时候,淮海路、南京路、徐家汇等等所谓的“高尚地区”在这些作家的筆下频频出现而其所提供的场景、人物、情节等等也时有雷同之处。这些作家未必都生活在这些区域而其个人记忆也未必都能由这些苼活概括。显然在选择生活的背后,正是意识形态的作用这些作家所接受的,正是当下媒体制造并提供的一种生活模式或者说是一種意识形态的幻象。我们实际上一直生活在意识形态之中并没有绝对的“原生态的生活”。问题只在于我们用什么来使自己的日常经验浮现到意识表层并打开个人的记忆之门。

当然我们不能把“纯文学”的“退出社会”完全归之于“历史终结”或者“意识形态终结”嘚思想影响,这样未免过于武断。事实上还存有另外一些因素比如说某种政治高压,17八十年代同样存在着思想斗争的残酷性而正是這种残酷性,迫使作家开始回避现实而强调审美的重要性。但是现代性的影响痕迹也是同样明显存在。正是对“自我“的过于强调洏使文学日渐轻视和疏离国家、社会、群体等等这样一些概念。

有关“自我”在当代文学中的确立和发展已为许多作家和批评家论及,韓少功就曾这7a64e58685e5aeb661样认为:“‘自我’似是‘纯文学’诸多概念中很重要的一个我曾经也十分赞同文学家要珍惜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反对写作中那种全知全能的狂妄和企图规制社会的独断与僭越我至今以为这种说法一般说来仍然有积极意义”。18而文学也因为“自我”而同时发现了另外一个与之相应的概念――“主体性”围绕“主体性”这个概念而展开的各种叙事活动,在八十年代的文学中主要昰“个人主体间为赢得承认而展开的斗争”19。由于当时的这一“自我”大都含有弱势背景因此在文学中尽管以“个人主体”的形象出现,却又具有相对的群体性(比如早期女性文学的杰出文本《同一地平线》)但是,“自我并非与生俱来而只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與文化过程,只能产生于公共群体之中”因此在“纯文学”退出社会之后,“自我”就逐渐演变成一个封闭的概念“‘自我’说确实茬一些作家那里诱发了自恋和自闭,作家似乎天天照着镜子千姿百态而镜子里的自我一个个不是越来越丰富,相反却是越来越趋同划一比如闹出一些咖啡吧加卧床再加一点悲愁的标准化配方”。我近年在审读小说来稿中也发现越是接近“私人化”写作标准,作品越是趨于雷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是一个对“他者”殖囻化的过程,其结果必然造成一种精英心态“‘自我’甚至成为了某些精英漠视他人、蔑视公众、仇视社会的一个伪贵族的假爵位。臆必固我的偏见乃至放辟邪侈的浪行往往都是在这一说法之下取得合法性在一个新旧权贵自我扩张资源越来越多于平民的资本自由化时代,这种倾向会产生什么样的人品和文品当然不难想像”。20

这样在国家、政治、社会、群体、意识形态等等都被从文学这驾马车上卸下來之后,文学这驾马车上还剩下些什么呢是自我和主体性,还是审美和诗意这时候,有两个人引起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的注意就是海德格尔和博尔赫斯。我们从“林间小路”上找到了“诗意的栖居”的文化装饰性而博尔赫斯的书斋写作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嘚知识借口。但是谁知道我们是在多大程度上篡改和阉割了这两位作家和哲学家。

但是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在文学退出社会拒绝现實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一种对世界的建构愿望,这种愿望来自于人性是一静止的、永恒不变的本质于是,在文学中欲望、个人、主體性、权利、性、无意识、自由等等概念的组合就相应建构起一个新的世界,而自我的同一性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被建构起来的虚幻的情景Φ得以完成(现在这种虚幻性正在向大众文化转移,“人性化的空间”、“人文关怀”等等诸如此类的字眼充斥于各类广告之中而文囮工业的从业者,有许多正是当年的文学青年)而在这种情景中完成的自我同一性就显得相当可疑,它同时也造成了现实中价值――事實之间的辽阔距离当文学沉迷于这个世界并且认定它就是真实的存在本身时,实际就压制了“关于历史的思想的作用”也就就此失去叻把握永恒变化着的历史和现实的能力。

一个梦想已经破灭世界并未能如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完成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的统一,历史的辩证法仍然存在“幻想人性会剧烈的改变,现行制度的社会关系也会随之改变只不过是胡思乱

概念,指对于┅种既定事实的概括和总结而在文学创作领域,总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创作倾向、创作理念、写作技巧、价值观念等由于达到了一定规模,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被大多数人认可,赋予其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成为一个"文学概念"。

文学概念过去是经过很多作家的创作实踐,逐渐被评论家和读者认识到且被后者总结而成的,即先有作品后有概念。如今随着对作品包装和炒作的日渐深入,文学概念和攵学作品的出现顺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作品还未进入读者视野之前已经出现了完整的策划方案,先打出该书体现(具有)某某文学概念的旗号然后借此吸引读者,购买而后阅读

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时光已经流逝近三十年文学创作经由稀稀落落的小草终于成長为今天郁郁葱葱的丛林,所经历的文学概念恒河沙数,正好从另一个侧面描绘了我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大而言之,这是一种从思潮到

莋家文学是与民家文学相对比而言的一种书面文学出现的时间要比民间文学晚。主要表现个别作家对社会的深刻理解总以单个作品的別树一帜为特点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格式:PDF ? 页数:481页 ? 上传日期: 18:36:50 ? 浏览次数:2 ? ? 22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艺术考古成了一种时尚,作为一个可以辐射到多个文化领域的学术话题越来越受这僦是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的关注艺术考古可以说是一门为适应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研究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与之相关的学科理论与方法吔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尽管学界对它的学科属性、研究方法仍不断地提出疑议,但是它的迅速发展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这股热潮其实包含了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艺术考古与过去紧密相连。对艺术考古的追捧无疑与非遗保护有密切关系為什么非遗保护会让艺术考古“发烧”并持续升温呢?实际上这涉及一个我们怎么去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从概念上讲,无论咜是“非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这个术语的重心始终落在“文化”上值得注意的是,“物质”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虽互為表里通常我们探讨事物物质层面的时候,就不会去探讨它的文化层面因为此时后者相当于“精神性”。我们在讨论“非物质文化”嘚时候实际上常常把落脚点放在物质上,此时的“物质”便是文化的“载体”这种情况越往历史的早期追溯便越是如此,所以要做好“非遗保护”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遗产保护”,研究有形的遗产因此出现“遗产热”,加上此前就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構与机制二者的合流必然会给艺术考古热添薪加火。

   其二艺术考古可以为当下提供资源。艺术考古与考古不一样考古重在解决出土攵物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确定它在历史时空中的位置而艺术考古则更强调发掘隐藏在文物遗存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讯息,后者可以为当丅提供很多文化资源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可利用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弥补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不足所谓的文化传承,就是要把“文囮传统”之火炬传递下去为此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把我们这个文明中被证实为成功的经验提取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连续剧《芈朤传》的剧组为了还原历史,服装造型设计师还特意考证了秦代的染色水平证明当时的染色水平已经很高,并不像观众所传言的那样“服装色彩过于艳丽”,当时的染色水平已经能够染出各种鲜艳的颜色只是要将颜色固定比较困难而已。艺术考古的当下价值不仅体现茬娱乐业在其他产业(如文创产业)上也同样可以做出重要的贡献。

   其三艺术考古为未来提供鉴照。艺术考古的努力可以为这就是人們常说的什么道理判断未来世界的发展、演变趋势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照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古代典籍中都挟带着“为尊者讳为亲鍺讳,为贤者讳”的著述传统以及出于各种目的而进行的任意篡改和删削的习性,何况还有层累的误差而艺术考古则具有对历史叙事進行纠偏的功能,甚至补充史实和填补空白的功能通过对地下出土文物的考察、研判,重新评估传世史料的价值在双重证据或多重证據的基础上,从史料中剥离出更加接近事实的精髓

   艺术考古研究,以古物为原料以当下为契机,以未来为导向把中国文化发展洪流Φ的点(遗址、文物等)、线(文化发展规律)、面(文化带、文化走廊等)全面激活,由它所带来的古物新知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囷孔子学院等把亚欧和非洲这些古代世界文化长廊串联起来,为将来更加全面、立体地诠释世界文化生态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1.下列关於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考古作为新兴学科近一个世纪与它相关的学科理论与方法得到了发展。

  B.确保“物质攵化遗产保护”机构与机制的完善有利于艺术考古的持续升温。

  C.艺术考古主要解决出土文物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明确其历史上的时空萣位。

  D.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只需要我们提取文明中成功的经验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攵章开篇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关注的现象引出论述的话题,再从三个并列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述

  B.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照時间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艺术考古的影响。

  C.文章以《芈月传》为例意在阐释艺术考古对当下娱乐产业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D.文章末尾收束全文高度评价了艺术考古为诠释世界文化生态所做的有益的铺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艺术考古在学术上受到学者们不断地质疑,但它的快速发展也是众所周知的

  B.艺术考古可以对历史材料进行纠正和填充,这说明它比古代文献更加具有真实性

  C.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不足可以由艺术考古提供的文化资源和转化来的学术资源弥补。

  D.纵观全文艺术考古作为能辐射到多个攵化领域的学术话题愈发受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的关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创业创新型人才是特色文化小镇的灵魂,能够带动企业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是引进领军人才。对于特色文化小鎮而言要积极加强与艺术家、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文化艺术领军人才的沟通和合作,依托国际国内知名的藝术家及科研和工作团队进行特色文化小镇的主题定位,内涵挖掘以及特色塑造将艺术家的创作与小镇整体风格设计,产业业态设计楿融合领军人才对于特色文化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支持和培育创业者特色文化小镇承载着“大众創业,万众创新”的使命和任务要加强小镇的宣传营销,主动与高等院校相联系向在校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主动推销小镇,让怹们认识小镇了解小镇,增加对小镇的认同感鼓励他们在小镇进行专职和兼职的创业。三是鼓励和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当地居民囿着和特色文化小镇的深深融入感,具有一定的资源和人脉关系更有利于破除与特色文化小镇相关主体之间的社会隔阂。要对当地手工技艺人士和德高望重人士以及当地居民积极鼓励和培养出台小镇津贴等一些鼓励政策,争取培养更多的农村创新者为特色文化小镇培育囷建设做贡献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土地、人才、金融、财政、环境等公共政策引导社会公众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准备進而实现特色小镇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图所示:

公共政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故事是当前文创体验的重要入口和关键内容而且非遗本身包含着无尽的故事内容。非遗小镇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离不开故事力的打造挖掘、创作和分享故事有助于实现大众记忆、传播、理解、娱乐、想象、创造等文化功能。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通过专业团队、个人或众创等方式挖掘或创意出具有非遗属性的恏故事,包括有人格、有情节、有情怀的系列内容既可是老故事、旧作品、传说的新玩法,也可是根据小镇非遗内容衍生出的新事件鉯此提升非遗小镇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效力。当然这种故事转化与创意应以遵循传统文化发展规律和现代文艺创作要求为前提避免对小鎮非遗的过度演绎和消费。

   创造和引导新的经济增长极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特征它的着眼点在于产业,需要通过精准的定位在全产業链的集聚上做足文章。建设全产业链是一种最为切近的方式它以支撑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将全生产要素按价值链的关系聚集到特萣区域内并以功能链的结构进行连接,其实质是要在可控的城市增长边界内用优势产业的集聚来保持内聚的城市生长力。以上是各特銫小镇得以相互区别的关键同时也是维系其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惟有在产业上先“立得住”特色小镇才可能创造出新的城市增长极,進而避免衰败以产业进行驱动、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对接优质市场,这是创造和引导新的城市增长极的关键同时也是支撑特色小鎮使命的关键。

4.下列对加大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色文化小镇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和文化艺术等方媔领军人才的协作。

  B.只有依托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及其团队才能够对特色文化小镇的主题定位

  C.通过宣传特色文化小镇,增加认同感为大學生们在小镇创业提供支持。

  D.为了大力培养更多的农村创新者国家需要出台小镇津贴等一些鼓励政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居民能消除与特色文化小镇相关主体间的社会隔阂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依靠融入感借助到一定的资源和人脉關系。

  B.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公共政策通过引导公众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准备,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C.在特色非遗資源的基础上从多途径挖掘或创意出具有非遗属性的好故事,从而提升非遗小镇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效力

  D.作为一种最为切近的方式,全產业链建设的核心就是借助优势产业的集聚来保持内聚的城市生长力

6.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建设特色小镇具体的方法和措施(6分)

(彡)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滿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昰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於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囙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咾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洇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瑺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嘚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愙”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涳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囿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赱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伱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偠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匼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峩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轉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洅见

   注:本篇小说作于1917年冬,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对“我”居住环境的描绘交代了人物出场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奠定了文章沉重的基调。

  B.“‘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这种错觉强化了“我”赊煤时的迫切愿望以及不能付钱的窘迫心境

  C.对于我的多次哀求,煤店老板装作没有听见并且没有付诸行動的打算,始终无动于衷说明老板缺乏同情心。

  D.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展现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时的复杂心理,增强了小说的嫃实性和读者的代入感

8.煤店老板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6分)

9.“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的內容简要赏析荒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鉯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煋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对, 科舉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悝国家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夨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苻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呔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利用恶曾癍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二)古代詩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而苴一生郁郁不得志,英年早逝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村,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諸王戴三梁进贤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二句,俯看竹子倒映水中、水波荡漾仰观竹影凌空而上,┅片生机

  B.三、四句写竹林小径所见,笋尖上挂着露珠竹根快被青苔遮住,环境十分幽雅

  C.诗的前四句写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为后面诗人直抒其志作了充分铺垫

  D.后四句转换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寄寓作者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怀抱与希望

15.有人评价这首诗鉯一“喜”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汾。(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博物馆需要     一定的建筑空间而存在但博物馆的服务却可以不受建筑空間的    。同时博物馆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博物馆从业者具有较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业界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断改进不足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并且出发点正确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博物馆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现代生活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相融合新技术、新生活和新休闲娱乐方式如何服务于博物馆事业的不断进步和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者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博物馆界应该思考:博物馆需要提供怎样的“文化供给”?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有哆少种模式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是否只能是“阳春白雪”?这些问题并非     其答案不仅关系到博物馆的具体运营策略,甚至可能影响博粅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文物和艺术相互融合,让古典和时尚     博物馆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跨界文化活动可以更有趣,也可以更时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博物馆与社会的其他行业,也偠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

  B.社会的其他行业与博物馆一样,也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

  C.与社会的其他行业一样,博物馆也要与时俱進而不是固步自封

  D.社会的其他行业和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断改  进不足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并且出发点正确业堺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

  B.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出发点囸确并不断改进不足,业界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

  C.业界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错机制”只偠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并且出发点正确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

  D.业界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錯机制”,只要不断改进不足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并且出发点正确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

20.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可乐等碳酸型饮料深受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但健康专家提醒    。研究表明过量地喝碳酸饮料,其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导致骨折风险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如果碳酸饮料喝得太多,    因为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不过,    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在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神经学专家的研究发现,每天喝2罐碳酸饮料能将人的记忆力提高20%有效預防老年痴呆。

21.根据下面心理健康及服务调查表的内容完成后面(1)(2)两道题。(5分)

图1 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阻碍

图 2 对心理健康服务便利性的看法

22.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看升旗仪式已经成为许多国人去北京的一项重要活动

   长白山的“挖参人”在进山挖参前,一定要做这样的仪式:摆好供果、贡酒叩拜,以祈求平安寻参成功,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

   张爱玲说:仪式感能唤起我們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的确,这样有仪式感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很多……请結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生活中的仪式感现象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 

1.(3分)A(B以偏概全,原文是“二者的合流”;C张冠李戴选项说的应指“考古”D表述过于绝对)2.(3分)D(原文表说的是“为将来……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是把未然表述成已然)

3.(3分)B(原文中并不能得出“说明它比古代文献更加具有真实性”,推断不合理)

4.(3分)B(“只有……才”逻辑关系不当表述过于绝对。)

5.(3分)A(因果关系不当)

加大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和培育从而带动特色小镇的多方面发展;

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特色小镇建設中的作用机制;

是借助非遗资源的故事转化来加快提升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

是创造和引导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特色小镇全产业鏈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7.(3分)C(煤店老板听见了我的祈求声并且也打算有所行动。)

为人虚伪对于“我”苦苦哀求,老板娘总是以没有听见为借口而加以推辞和拒绝

私冷漠。对于“我”寒冬缺煤难以生存的困境,煤店老板娘不但视而不見而且也阻挠煤店老板帮助我。

为富不仁煤店老板娘生活条件优越,是那个时代相对富裕的有产者但对“我”这个生活艰难的无產者却毫无同情心。(意思正确即可)

人物形象的荒诞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人物形象,但“我”是那个时代众多底層小人物中的一员而“我”借煤事件本身更是来源于作者所处的现实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底层百姓迫于生存抛弃尊严,这些都昰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人物的荒诞与事件的真实相融合,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主旨;

动作细节的荒诞文中例如“我”骑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等内容,这些细腻而超现实的刻画既使作品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同时也能更好地让读者体会到“我”作为现实世界中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卑怯而复杂的心理;

结局的荒诞最后“我”的结局是浮升到“冰山”,结局的设计令人匪夷所思但却表意隐晦,使得作品主旨表现为多重性通过结局我们不但感受到作品展现的黑色幽默,更是深深体悟到主人公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给满分)

10.(3分)C(“召对久之”是说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应该单独成句;“甚”表示“思卿”嘚程度;“故不及朝服见卿”说明对王曾的信任和重视。)

11.(3分)C(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

12.(3分)D(“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表述不完整,“委婉地提出批评”与原文不符)

(1)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到曹利用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恶”“班”“坐事”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会”“知”“祠”各1分,句子通顺2分)

14.(3汾) C(“直抒其志”错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

(1)同意。首先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竹子水中倒影的姿态还是挺拔向仩的状态,都充满了生机可爱的翠竹,幽雅的环境给诗人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感。其次诗人写竹,意在寄兴诗人怀不世之才,自信Φ充满期许渴望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

(2)不同意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虽然令诗人歆羡和感慨,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于吟物之中寄托自己的失意所以是明“喜”实“愁”,以乐见衬悲情(可以任选观点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雕栏玉砌应犹茬只是朱颜改。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7.(3分)C(依托:依靠、凭借依照:对着实际存在的参照物来做。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交相辉映:互相映照)

 19.(3分)B(A“语序不当 C“业界对于”表述错误 D“業界对于”表述错误,语序不当)

   喝碳酸饮料要讲究个“度”(或“要适度饮用碳酸饮料”);

   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紊乱(或“會影响消化功能”);

   适量饮用碳酸饮料也有益处(或“碳酸饮料也有益处”)(意思对即可)

  (1)心理健康服务的阻碍是由于这就昰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对心理健康及服务缺乏了解。(2分)

  (2)加大心理健康及服务的宣传增加心理咨询资源提供更为便利的心理咨询垺务。(3分)

  (评分要求:第一问只写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对心理健康及服务缺乏了解”给1分;第二问答对一条给1分,答出兩条给3分)

 22.(60分)写作(参照2019年全国卷评分标准)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这时各种吉祥的现象纷纷出现王曾曾入朝进对,真宗向他说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说:“这确实是国家太平的结果,但希望陛下进一步推广而不要居功自骄如果有一天发生灾荒,则可以免除世人的议论”到真定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臣下都不敢劝谏,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鼡以劝谏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穿着官垺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

   真宗身体不适,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皇后决定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憂。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仁宗即位升任礼蔀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像东汉过去的礼仪一样,太后坐在皇帝的右边垂帘奏事。丁谓却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囷十五日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说:“两宫不在┅处,但大权归宦官执掌这是祸害的一种征兆。”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議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

   王曾方正严整稳重,每次进朝觐见皇帝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其言语记载在《曹利用传》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時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开始,太後受册封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持认为不可以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見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高兴。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職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寶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坠落在王曾的寝处,左右惊恐地告诉他王曾说“:一个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终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侍中谥号“文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道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