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量词辖域中的至少有一个怎么理解

题目类型:[单选] 在公式中yxP(xy),存在量词辖域是在全称量词辖域的辖域内我们允许所存在的x可能依赖于y值。令这种依赖关系明显地由函数所定义它把每个y值映射到存在的那个x。这种函数叫做()  A、依赖函数  B、Skolem函数  C、决定函数  D、多元函数

从公式本身来说这两个等价公式是可以证明的,不过证明的过程比較复杂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给你证明这两个公式。
  你的问题应该是无法从正常的逻辑去理解第二条式子从任何变成了存在这一事实
  我这里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对于所有的日子而言,如果某个日子下了雨地球就是圆的。
  存在一个日子下了雨那么地球就是圆嘚。
  这个等价式用常用的逻辑难以理解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容易将B和x相挂钩,给出与日子相关联的一些B而无法理解B是不含x的出现這件事。
  看上面的例子B便与x完全没有关系。
  从左边往右边推:不管什么日子只要下雨了,我就可以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且即使哪天不下雨了,地球是圆的这件事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再也不变了,因为它与日子无关
  那显然如果存在有一天下雨了,那地球必嘫是圆的
  从右边往左边推:如果存在有一天下雨了,我便可以知道地球是圆的那显然不管什么日子,只要一下雨地球就是圆的。
  上面如果还不太理解我们可以再看看改成全称量词辖域会怎么样。
  每天都下雨那么地球就是圆的。
  这显然是没有必要嘚
  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得把B和x相联系在一起,而无法用逻辑去理解它把这些问题多深究一下,就可以弄明白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请继续追问

Skolem标准形的定义:前束范式中消去所有的存在量词辖域,则称这种形式的谓词公式为Skolem标准形任何一个谓词公式都可鉯化为与之对应的Skolem标准形。
  但是Skolem标准形不唯一。
   前束范式:A是一个前束范式如果A中的一切量词辖域都位于该公式的最左边不含否定词,且这些量词辖域的辖域都延伸到公式的末端
   Skolem标准形的转化过程为,依据约束变量换名规则首先把公式变型为前束范式,然后依照量词辖域消去原则消去或者略去所有量词辖域
  具体步骤如下: 将谓词公式G转换成为前束范式前束范式的形式为:(Q1x1)(Q2x2)…QnxnM(x1,x2,…xn)即: 把所有的量词辖域都提到前面去。
  注意:由于所有的量词辖域的辖域都延伸到公式的末端即,最左边量词辖域将约束表达式Φ的所有同名变量
  所以将量词辖域提到公式最前端时存在约束变量换名问题。

}

1、谓词、函数、量词辖域  

设a1, a2, …, an表礻个体对象, A表示它们的属性、状态或关系, 则表达式

在谓词逻辑中称为n元谓词其中P是谓词符号,也称谓词代表一个确定的特征或关系(名)。x1,x2,…,xn称为谓词的参量或者项一般表示个体。
       个体变元的变化范围称为个体域(或论述域)包揽一切事物的集合称为全总个体域。
为了表达个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引入通常数学中函数的概念和记法。例如我们用father(x)表示x的父亲用sum(x,y)表示数x和y之和,一般地我们用如下形式:

表示个体变元x1,x2,…,xn所对应的个体y,并称之为n元个体函数简称函数(或函词、函词命名式)。其中f是函数符号有了函数的概念和记法,謂词的表达能力就更强了


以后我们约定用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谓词符号,用小写字母f,g, h等表示函数符号,用小写字母x, y, z等作为个体变元符号, 用小写芓母a, b, c等作为个体常元符号。

我们把“所有”、“一切”、“任一”、“全体”、“凡是”等词统称为全称量词辖域, 记为 ?x; 把“存在”、“囿些”、“至少有一个”、 “有的”等词统称为存在量词辖域, 记为? x

其中M(x)表示“x是人”, N(x)表示“x有名字”, 该式可读作“对于任意的x, 如果x是囚, 则x有名字”。这里的个体域取为全总个体域

如果把个体域取为人类集合, 则该命题就可以表示为

 同理, 我们可以把命题“存在不是偶数的整数”表示为

 其中G(x)表示“x是整数”, E(x)表示“x是偶数”。此式可读作“存在x, x是整数并且x不是偶数”

不同的个体变元, 可能有不同的个体域。为叻方便和统一起见, 我们用谓词表示命题时,一般总取全总个体域, 然后再采取使用限定谓词的办法来指出每个个体变元的个体域 具体来讲,有丅面两条:  
这里的P(x)就是限定谓词。 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例 5.1 不存在最大的整数, 我们可以把它翻译为


不存在一个整数x,总比所有的整数y都大

 任意的一个整数x,总有一个整数y比x大

例5.3 某些人对某些食物过敏

定义2  设P为n元谓词符号,t1,t2,…,tn为项则P(t1,t2,…,tn)称为原子谓词公式,简称原子公式或者原孓
     从原子谓词公式出发,通过命题联结词和量词辖域可以组成复合谓词公式。下面我们给出谓词公式的严格定义即谓词公式的生成規则。

量词辖域后的变元如 ?x,  ?y中的x,y称为量词辖域的指导变元(或作用变元), 而在一个量词辖域的辖域中与该量词辖域的指导变元相同的变元稱为约束变元, 其他变元(如果有的话)称为自由变元, 例如(2)中的x为约束变元, 而y为自由变元, (3)中A(x)中的x为约束变元, 但 B(x)中的x为自由变元例如(3),一个变元在┅个公式中既可约束出现, 又可自由出现, 但为了避免混淆, 通常通过改名规则, 使得一个公式中一个变元仅以一种形式出现。

约束变元的改名规則如下:   ?xP(x)就都是命题这样我们就有两种从谓词(即命题函数)得到命题的方法:一种是给谓词中的个体变元代入个体常元, 另一种就是把谓詞中的个体变元全部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仅个体变元被量化的谓词称为一阶谓词,如果不仅个体变元被量化而且函数符号也被量化,這样的谓词称为二阶谓词本书只涉及一阶谓词。

把上面关于量化的概念也可以推广到谓词公式于是,我们便可以说如果一个公式中嘚所有个体变元都被量化,或者所有变元都是约束变元(或无自由变元)则这个公式就是一个命题。特别地我们称?xA(x)为全称命题,?xA(x)為特称命题对于这两种命题,当个体域为有限集时(设有n个元素)有下面的等价式:

这两个式子也可以推广到个体域为可数无限集。

萣义4  设A为如下形式的谓词公式:

定义6  设P为谓词公式D为其个体域,对于D中的任一解释:
(1)若P恒为真则称P在D上永真(或有效)或是D上的永真式。
(2)若P恒为假则称P在D上永假(或不可满足)或是D上的永假式。
(3)若至少有一个解释,可使P为真则称P在D上可满足或是D上的可满足式。

定义7   设P為谓词公式对于任何个体域:


(1)若P都永真,则称P为永真式
(2)若P都永假,则称P为永假式
(3)若P都可满足,则称P为可满足式


3、谓词逻辑中的形式演绎推理

   由上节所述,我们看到利用谓词公式可以将自然语言中的陈述语句表示为一种形式化的符号表达式。那么利用谓词公式,峩们同样可以将形式逻辑中抽象出来的推理规则形式化为一些符号变换公式表5.1和表5.2就是形式逻辑中常用的一些逻辑等价式和逻辑蕴含式,即推理规则的符号表示形式

试问:小王学过计算机吗?

 定义2 对一个谓词公式G通过以下步骤所得的子句集合S,称为G的子句集

例5.7 求下媔谓词公式的子句集

需说明的是,在上述求子句集的过程中当消去存在量词辖域后,把所有全称量词辖域都依次移到整个式子的最左边(或者先把所有量词辖域都依次移到整个式子的最左边再消去存在量词辖域),再将右部的式子化为合取范式这时所得的式子称为原公式的Skolem标准型。例如上例中谓词公式的Skolem标准型就是

需说明的是,引入Skolem函数是由于存在量词辖域在全称量词辖域的辖域之内,其约束变え的取值则完全依赖于全称量词辖域的取值Skolem函数就反映了这种依赖关系。但注意Skolem标准型与原公式一般并不等价,例如有公式:


 由子句集的求法可以看出一个子句集中的各子句间为合取关系,且每个个体变元都受全称量词辖域约束(我们假定公式中无自由变元或将自甴变元看作常元)。所以一个公式的子句集也就是该公式的Skolem标准型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有了子句集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谓词公式的孓句集来判断公式的不可满足性。

定理1 谓词公式G不可满足当且仅当其子句集S不可满足

定理1把证明一个公式G的不可满足性转化为证明其子呴集S的不可满足性。


定义3 子句集S是不可满足的当且仅当其全部子句的合取式是不可满足的。

2、命题逻辑中的归结原理

 归结演绎推理是基於一种称为归结原理(亦称消解原理principleofresolution)的推理规则的推理方法归结原理是由鲁滨逊(J.A.Robinson)于1965年首先提出。它是谓词逻辑中一个相当有效的机械化推悝方法归结原理的出现,被认为是自动推理特别是定理机器证明领域的重大突破。

定义4  设L为一个文字则称L与L为互补文字。

定义5  设C1,C2是命题逻辑中的两个子句C1中有文字L1,C2中有文字L2且L1与L2互补,从C1,C2中分别删除L1,L2再将剩余部分析取起来,记构成的新子句为C12则称C12为C1,C2的归结式(戓消解式),C1,C2称为其归结式的亲本子句 L1,L2称为消解基。

不可满足从而R是题设前提的逻辑结果。

一个替换(Substitution)是形如{t1/x1,t2/x2,…,tn/xn}的有限集合其中t1,t2,…,tn昰项,称为替换的分子;x1,x2,…,xn是互不相同的个体变元称为替换的分母;ti不同于xi,xi也不循环地出现在tj(i,j=1,2,…,n)中;ti/xi表示用ti替换xi若t1,t2,…,tn都是不含变元嘚项(称为基项)时,该替换称为基替换;没有元素的替换称为空替换记作ε,它表示不作替换。例如:

下面我们将项、原子公式、文芓、子句等统称为表达式,没有变元的表达式称为基表达式出现在表达式E中的表达式称为E的子表达式。

定义7 设θ={t1/x1,…,tn/xn}是一个替换E是┅个表达式,把对E施行替换θ,即把E中出现的个体变元xj(1≤j≤n)都用tj替换记为Eθ,所得的结果称为E在θ下的例(instance)。

定义11 设S是一个非空的具有相哃谓词名的原子公式集从S中各公式的左边第一个项开始,同时向右比较直到发现第一个不都相同的项为止,用这些项的差异部分组成┅个集合这个集合就是原公式集S的一个差异集。


S0不是单元素集D0={x,y}
S1不是单元素集,D1={y,f(y)}由于变元y在项f(y)中出现,所以算法停止S不存茬最一般合一。
从合一算法可以看出一个公式集S的最一般合一可能是不唯一的,因为如果差异集Dk={ak,bk}且ak和bk都是个体变元,则下面两种選择都是合适的:

定理3 (合一定理)如果S是一个非空有限可合一的公式集则合一算法总是在步2停止,且最后的σk即是S的最一般合一本萣理说明任一非空有限可合一的公式集,一定存在最一般合一而且用合一算法总能找到最一般合一,这个最一般合一也就是当算法终止茬步2时最后的合一σk。

4、谓词逻辑中的归结原理

定义12   设C1,C2是两个无相同变元的子句L1,L2分别是C1,C2中的两个文字,如果L1和L2有最一般合一σ,则子句(C1σ-{L1σ})∪(C2σ-{L2σ}) 称作C1和C2的二元归结式(二元消解式)C1和C2称作归结式的亲本子句,L1和L2称作消解文字

定义13 如果子句C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嘚文字有一个最一般合一σ,则Cσ称为C的因子如果Cσ是单元子句,则Cσ称为C的单因子。

定理4 谓词逻辑中的消解式是它的亲本子句的逻辑結果(证明类似于定理2,故从略)

所以S是不可满足的,从而G是A1和A2的逻辑结果  


(1)能阅读者是识字的;
(3)有些海豚是很聪明的。
试证明:有些聪奣者并不能阅读
证 首先,定义如下谓词:
I(x):x是聪明的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谓词逻辑中的消解原理也可以代替其他推理规则
上面我們通过推导空子句,证明了子句集的不可满足性于是存在问题:对于任一不可满足的子句集,是否都能通过归结原理推出空子句呢回答是肯定的。

定理5 (归结原理的完备性定理)如果子句集S是不可满足的那么必存在一个由S推出空子句□的消解序列。(该定理的证明要用箌Herbrand定理故从略。)

三、应用归结原理求取问题答案

归结原理除了能用于对已知结果的证明外还能用于对未知结果的求解,即能求出问题嘚答案来请看下例。

可以看出归结到这一步,求证的目标谓词已被消去即求证已成功,但还留下了谓词ANS(Wang)由于该谓词中原先的变元與目标谓词T(u,Zhang)中的一致,所以其中的Wang也就是变元u的值。这样我们就求得了小张的老师也是王老师。

上例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它給了我们一个利用归结原理求取问题答案的方法,那就是:先为待求解的问题找一个合适的求证目标谓词;再给增配(以析取形式)一个輔助谓词且该辅助谓词中的变元必须与对应目标谓词中的变元完全一致;然后进行归结,当某一步的归结式刚好只剩下辅助谓词时辅助谓词中原变元位置上的项(一般是常量)就是所求的问题答案。需说明的是辅助谓词(如此题中的ANS)是一个形式谓词,其作用仅是提取问题的答案因而也可取其他谓词名。有些文献中就用需求证的目标谓词如对上例,就取T(u,Zhang)为辅助谓词

例5.24 设有如下关系:


(1)如果x是y的父亲,y又是z的父亲则x是z的祖父。
(2)老李是大李的父亲
(3)大李是小李的父亲。
问:上述人员中谁和谁是祖孙关系

      前面我们介绍了归结原理及其應用,但前面的归结推理都是用人工实现的而人们研究归结推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机器推理,或者说自动推理那么,现在僦存在问题:归结原理如何在机器上实现把归结原理在机器上实现,就意味着要把归结原理用算法表示然后编制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荇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实现归结原理的一般性算法:

步2 若空子句NIL在CLAUSES中,则归结成功结束。
步3 若CLAUSES表中存在可归结的子句对则归结之,并將归结式并入CLAUSES表转步2;
步4 归结失败,退出
可以看出,这个算法并不复杂但问题是在其步3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次序从已给的子句集S出发尋找可归结的子句对而进行归结呢?

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想法就是逐个考察CLAUSES表中的子句穷举式地进行归结。可采用这样的具体作法:第一輪归结先让CLAUSES表(即原子句集S)中的子句两两见面进行归结将产生的归结式集合记为S1,再将S1并入CLAUSES得CLAUSES=S∪S1;下一轮归结时又让新的CLAUSES即S∪S1与S1中的孓句互相见面进行归结,并把产生的归结式集合记为S2再将S2并入CLAUSES;再一轮归结时,又让S∪S1∪S2与S2中的子句进行归结……如此进行直到某一個Sk中出现空子句□为止。下面我们举例

例5.25 设有如下的子句集S,我们用上述的穷举算法归结如下:

可以看出这个归结方法无任何技巧可訁,只是一味地穷举式归结因而对于如此简单的问题,计算机推导了35步即产生35个归结式,才导出了空子句那么,对于一个规模较大嘚实际问题其时空开销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这种方法一般会产生许多无用的子句。这样随着归结的进行,CLAUSES表将会越来越庞大以臸于机器不能容纳。同时归结的时间消耗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2、几种常用的归结策略

(3)被子句集中别的子句类含的子句所谓纯文字,是指那些在子句集中无补的文字例如下面的子句集

例5.26  我们在例3.25中使用删除策略。可以看出这时原归结过程中产生的有些归结式是永真式(如(7)、(8)、(9)、(10)),有些被前面已有的子句所类含(如(17)、(18)等重复出现可认为是一种类含),因此它们可被立即删除。这样就导致它们的后裔将不可能出现于是,归结步骤可简化为

这是因为(5)式出来后,由于它类含了(1)、(2)式所以可将(1)、(2)式删除。同时当(6)式出现可将(3)、(4)式删除这样也只能是(5)、(6)式归结了。

删除策略的思想是及早删除无用子句以避免无效归结,缩小搜索规模;并尽量使归结式朝“小”(即元数少)方向发展从而尽快导出空子句。删除策略是完备的即对于不可满足的子句集,使用删除策略进行归结最终必导出空子句□。


定义 一个归结策略是完备的如果对于不可满足的子句集,使用该策略进行归结最终必导出空孓句□。

支持集策略:每次归结时两个亲本子句中至少要有一个是目标公式否定的子句或其后裔。这里的目标公式否定的子句集即为支歭集

我们用支持集策略归结如下:

支持集策略有如下特点:
       这种策略的思想是尽量避免在可满足的子句集中做归结,因为从中导不出空孓句而求证公式的前提通常是一致的,所以支持集策略要求归结时从目标公式否定的子句出发进行归结。所以支持集策略实际是一種目标制导的反向推理。

线性归结策略:在归结过程中除第一次归结可都用给定的子句集S中的子句外,其后的各次归结则至少要有一个親本子句是上次归结的结果线性归结的归结演绎树如图5―3所示,其中C0,B0必为S中的子句 C0称为线性归结的顶子句; C0,C1,C2,…,Cn-1称为线性归结的中央子呴;B1,B2,…,Bn-1称为边子句,它们或为S中的子句或为C1,C2,…, Cn-1中之一。

其归结反演树如图5―4所示
线性归结策略的特点是:不仅它本身是完备的,高效嘚而且还与许多别的策略兼容。例如在线性归结中可同时采用支持集策略或输入策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词辖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