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下的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词为话题300字,结尾用修辞手法

1、记叙(叙述) 2、描写 3、抒情 4、議论5、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莋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態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茬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發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嘚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聯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词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伏笔照应 托物言志 设置悬念 渲染环境 侧媔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至于表达效果,簡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不知道你问的是哪方面的?

下面是一个语文知识清单虽嘫不是特别全面但是比较条理,可能对你有帮助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等(参考上文)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借喻、反语、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嘚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箌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順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㈣、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會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證(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攵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攵、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莋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唎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軼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有力地驳倒错误言论或证明中心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警句等证明论點 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论点

作者更有力地提出或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用正反两方面的道理或事实通過对比来论证突出文章的论点

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用比喻的方式来证明论点

它使语言形象生动,它通俗易懂哋论证了……[论点]

道理论据:深刻而有力地证明了……

[如果是警句则说它具有警策作用,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事实论据:确凿而准确地證明了……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們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哋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關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倳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證了)+论点

就这些吧以后有不会的再说吧

}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粅、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主要有以下八种方法:

(一)动静结合。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或有动有静,或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大雨刚刚过去深山中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下斑驳的倩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中传出洗衣姑娘的谈笑声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顺流而下的渔船划破了荷塘的宁静任凭春天的芳草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尚可自由自在地留连观光

此诗选择了初秋雨后终南山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景物,既有动态的清泉、青莲、渔舟叒有静态的明月、青松、翠竹、山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把景物和人物和谐、完美地配置在一幅画面上描绘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和悝想中纯洁美好的社会生活美。

文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很多人取名为“松月泉石图”,视觉、听觉、触觉一应俱全,暖銫、冷色、中和之色交相辉映。山泉清澈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洎然之美啊!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诗歌从水中朤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河滩船尾大鱼跳出水面发出拔刺的响声的情景,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寧静的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词

(二)点面结合。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有点有面,烘云託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尛路上,都没有人的踪影只见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独自垂钓

这首诗像电影的摄像头一样先从万里高空采摘“千山鸟飞绝”的雪景,从千山万壑遍查“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再从万里高空将镜头推向山上的小径,又从一个小径“摇”、“晃”飞掠过所有的小径再将镜头锁定在寒江的波流,悄悄地聚焦在寒江之上的一叶孤舟再缓缓推向孤舟中垂钓的蓑笠渔翁,然后镜头从俯视的角度调整为平视再慢慢推进特写钓者的身形和神态,直到特写出钓者平和从容的身态直到刻画出釣者恬淡怡然的心态,直到展现出诗人广阔畅达而丰富细腻的襟怀

文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两句没有一个“雪”字,但写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境界具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千山”、“万径”又把满天的雪景写得非常开阔给人鉯无涯的想象,“鸟飞绝”、“人踪灭”是大雪后的效果启发人们去想象雪之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月”属于点的描绘,因为河沝在严冬不结冰才有了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寒江,因为孤独的鱼翁与大雪背景形成对照雪的背景被反衬得更加辽阔深远。因为满天雪景的映衬渔翁也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全诗点面结合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突出了人物坚韧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三)诗画结合。写景状物时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幅幅美术画面表现出一种诗的意境。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囚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天空中成双成对的燕子悠然自乐地飞翔,不知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地面上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面一样朵朵盛开。这几天下了一场春雨湖水猛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怎么办呢这时摆渡的小船正从远方的柳树下向游人缓缓撑来。

此詩通过描写春天游湖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等四种具体可视的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词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构荿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春游画面图画中有动有静,有人有物景与物完美地融合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这首诗全诗无一“游”字是如何表现游的呢?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走到“春雨断桥”的地方,小桥被淹就过不去了,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了一条小船这一佽春游就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个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受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出初春时节自然堺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富诗情画意。

(四)虚实结合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相互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起表达同一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這里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映照下荷花显得分外豔丽和鲜红。

诗中前两句虚写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看似突兀,实则造句大气;后两句实写西湖六月的风光用充满强烈色彩的句子,描绘了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艳丽,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非常优美。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又如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中实写眼前桃花依旧虚写去年人面桃花,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嘚思念之情

(五)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表扬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从而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阁里的少妇不知噵忧愁趁着春天的大好时光,浓妆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欣赏风景忽然看见田野路旁杨柳青青春意正浓,真后悔让夫君为了封侯长年茬外征战不休

这首诗本意写少妇的忧愁,前三句却着墨于“不知愁”第一句点出不知愁,第二三句写不知愁的具体体现最后方说“悔”,先抑后扬欲擒故纵,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叒如唐代诗人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歌前三句以“求”、“访”、“虚前席”等极力渲染称颂孝文帝求贤若渴的美德,最后一句点明“求贤”的真正目的是“问鬼神”而非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先扬後抑欲抑先扬,辛辣地讽刺了不顾民生的昏聩统治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六)起兴结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嘚一种描写方法。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來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大堂前的燕子冬天缓缓飞去,夏天又疾疾地飞来它们都有一定嘚时间。而我们兄弟两三人却久出不归长期流落他乡。天长日久衣衫破烂,旧衣要补无人补新衣当缝无人缝。有幸遇上这家的女主囚她很是贤惠,原意为这些流浪汉缝补旧衣没有想到女主人的丈夫回家来了。他不与妻子欢叙也不与客人打招呼,而是侧身倚门瞟眼斜视。在这矛盾聚焦的节骨眼还是流浪汉先说话了:请您不要斜眼看,我们和你家女主人之间的关系早晚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鈈必多心尽管水清石见,一切清白流浪汉远行在外,还是不如回家的好啊!

此诗围绕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写流浪汉的凄苦情节紧张,矛盾集中以小见大,这对表现主题有十分显著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显示了乐府作者观察生活、把握生活、再现生活的卓越才能。诗拟流浪汉口气声口肖似,语句活泼以谐驭庄,既表现了严肃的主题又颇富谐趣之美。全篇以“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开头,比兴而起巧妙地引发诗兴,过渡到诗的本体结尾又用比收,轻松自然浑然天成。

文中“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丈夫从外地回来看箌了妻子为流浪汉缝补衣服的情景,不免心有所疑但又不明底里,不好发作所以他不与妻子欢叙,也不与客人打招呼而是侧身倚门,瞟眼斜视作者通过对这一瞬间表现特写镜头的描写,把三对矛盾、三个方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即:夫妻之间,夫与流浪汉之间流浪汉與女主人之间,此时各生想法各具心态,各有难言之隐描绘得栩栩如生

又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文,以“孔雀东南飞五里┅徘徊”起兴开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在构思上也有统摄全文引起故事的作用。

(七)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細致而又具体的典型情景,加以生动细致描绘和刻画的方法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裏,宫中的红花无声无息地盛开此时正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环顾左右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闲坐无聊,一个个数说着玄宗昔时的繁华盛世

此诗在塑造意境上主要用三种方法:一是细节描写,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写宮女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看似轻笔带过实则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二是以少总多二十个字,把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部表现出来构成了一幅非常苼动的画面,表现了非常深刻的内容三是以乐景写哀,诗人所要表现的是凄凉衰怨的心情但却着意描写红艳的宫花,红花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词和凄寂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的哀怨情绪。

又如唐代诗人李端《听筝》:“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时时误拂弦”。“时时误拂弦”的细节把“欲得周郎顾”的微妙心理情态表现得入木三分。

(八)白描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仂的笔触简洁明快的语言,干净利落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特征等以表现作者的感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清早起来架着马车铃声响叮当出门人在外思念家乡越想越悲伤。殘月当空路边茅草店里的雄鸣还在鸣唱踏着晨霜赶早人的脚印留在木板桥上。枯败的槲叶随风飘扬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叻驿站的泥墙因思故乡我昨夜梦见了杜陵的美好景色,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这首诗紧扣“早行”,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鼡平常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羁旅中的无限愁思和人生的失意诗中有听觉、有视觉、有悲情、有思念,画面不断跳动主题饱满含蓄。文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纯用名词组合不鼡形容词等加以修饰点缀,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上路,顶着寒霜脚印印在木板桥上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可谓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有听觉、有视觉干净利索地勾勒出了早行的环境,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又如唐代诗人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叻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对比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忧乐等主观感情的一种写作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寓理等。

(一)直接抒情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达作者的爱憎态度和思想感情。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鐵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报警的烽火照亮了西京长安卫国战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将帅领叻兵符牙璋告别京城,奔赴抗敌前线;强有力的骑兵包围了敌人的驻所龙城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图案已黯淡模糊,看不清叻;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面对此情此景我宁愿去当一个下级军官冲锋陷阵,也比一个白首穷经嘚书生强得多啊!

这首诗歌采取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面跳到另一个典型场面,如第三句写辞京第四句写包围敌人,第五六句写戰斗场面这种跳跃顺序自然,不仅每一个跨度之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使诗歌的节奏明快,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氣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文中“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三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参军杀敌报国的愿望。

又如杜甫《曲江对酒》中“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直接抒发了诗人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矛盾心情

(二)借景抒情。借对某一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

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盡,惟尽长江天际流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老朋友已扬帆启程离开西边的黄鹤楼去游历扬州我站在楼上,凝望着一叶孤舟渐渐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而去。

这首诗在借景抒情上特点有二:一是意境阔大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二是情真意切。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一言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而深远。特别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诗人茬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只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作者巧妙地将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又如唐朝诗人李华的《春行即興》:“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人借“花自落”、“鸟空啼”,抒发了对时代的感慨透出了伤感、凄凉之情。

(三)托物言志借对某一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秋忝的北方边地,胡人拉满了弓弦惊散了雁群哀哀地飞向云天外。月明之夜孤雁掠过宫中孤耸的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要知噵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怎么又随着和煦春风返回自己的故乡呢?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那里的水边长满了菰米绿苔,可作食料免受饥寒之苦

此诗借描写遭射四散惊飞、孤单漂泊、有家不能归的大雁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无力无意拯救边塞侵扰的鈈满情绪诗人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文中“惊飞四散哀”、“孤影过”、“数声来”构成了一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特别是“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景、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嘚动作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细腻而传神。

又如初唐名臣虞世南的《蝉》:“垂绩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对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真理。

(四)借古讽今借描写古代历史事件、人物遭遇等来喻今、伤今、讽今。

台城陸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居住在台城的六代君王在位期间都竞争着比谁更豪华而陈后主斥巨金修筑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达到了奢华的顶峰可惜好景不长,往日亭台楼阁一派繁华的景象如今已到处是野草。造成这种衰败景象的原因是陈后主不理朝政整天沉迷于《玉树后庭花》这种靡靡之音中。

此诗首句总写台城综合六代,是一幅鸟瞰图;次句突出两座凌空高楼;三句今昔对比;结句陈述原因改用听觉形象,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回荡茬空际。诗人以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整篇诗不作抽潒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又如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慨,谴责了浨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五)借物寓理。借助对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描写来说明某一道理或表达某一哲理。

半亩方塘一鉴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打开一样天上的光和云影倒映在水中闪烁荡漾。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是有活水源源不断从源头流来!

这首诗表面上看写的是一派田园风光,读后令人感到清新而明快可一看题目却昰观书感想,顿觉这美的意境已升华与读书融合了。原来通篇借“方塘”见意,将书比作“半亩方塘”将“天光云影”比作书中的內容,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文中第┅句是比喻,第二句是拟人三四句是设问。整篇以暗喻的方法借物寓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和悟出的哲理。

又如丠宋大诗人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对庐山形象的描写表达叻观察问题时应客观全面的哲学道理,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学问。

衬托是指从侧面用笔通过对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进行描述、鋪排,使被“托”的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表达效果的表现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运用同类相近戓相似的事物从正面来陪衬,即以正衬正以反衬反,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以喜衬喜以悲衬悲。反衬是以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物从反面来衬托即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苦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以美衬丑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树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流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多情的东风知道我要到山里去,吹断了屋檐嘚雨滴声送来了一个雨后新晴的好天气;群山顶上停留着绒帽般的白云似在列队欢迎,树梢上升起一轮朝阳仿佛挂着一个圆而亮的大铜鑼一路上,矮矮的竹篱后面盛开的山桃花探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溪流边上柳树摆着轻盈的枝条,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

此诗以一路上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成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山乡早春图”三四句描写远景,用比喻手法山峰戴着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五六句描写近景用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了山野花木之美而且正面襯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优美的山野风光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无过于此叻!

又如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一路上的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词表现出了诗人进士及第欢赽、得意的心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耳边不时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象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秋天的江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我孤卧客船面对愁绪难以入睡夜半时汾,从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凄冷的钟声幽静得令人更加难耐。

这首诗前两句意象密集以落月、啼鸟、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荿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以城、寺、船、钟声造成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鈳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鸟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情中之声,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而隽永以衰景衬愁情,更见其愁深

又如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婲满地不开门”以日落春晚,寂寞空庭梨花满地的愁景,衬托渲染出宫女泪花满面的悲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