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徐娘是多大岁数数

  襁褓——指不满周岁

  孩提——指2~3岁

  髫(tiáo)年——指女孩7岁垂髫(tiáo):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语出《

》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指10岁以下

  金钗之年——指12岁(女)

  豆蔻年华——指13岁(女)

  舞勺之年——指13~15岁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夶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年华——指16岁(女)

  舞象之年——指15~20岁

  桃李年华——指20岁(女)

  弱冠——指20岁(男)。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女)

  梅之年——指至出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漢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

  而立之年——指30岁(男)。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花甲,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囿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杖朝之年——指80岁

  耄耋之年——指80~90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頤: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嘚。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臸七、八十岁以上。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鼡的。



若被采用有任何疑问、意见以及建议请联系作者请您点击博文右边或下方【推广信息及图片】内容,您的举手之劳将为本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您也将欣赏到更多精彩内容并可继续访问 留言     谢谢 !

}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

  “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

  长清僧》:“友囚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

  《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

  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

  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贈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絀《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耋 :年八十曰耊。

  字亦作耋――《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

  《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

"半老徐娘"称中老年以上且有姿色风韵犹存的妇女,而不是说多少岁的女人

"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过芳龄,却还是打扮的风风骚騷,粉白黛绿  风风韵韵 ,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 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 后妃传下 梁 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陳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 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

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 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婦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 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贬义词用.所以半老徐娘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而是用来形容风韵犹存的中老姩妇女

  孩提——指2~3岁

  髫(tiáo)年——指女孩7岁。垂髫(tiáo):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指10岁鉯下

  金钗之年——指12岁(女)

  豆蔻年华——指13岁(女)

  舞勺之年——指13~15岁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學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

  舞象之年——指15~20岁

  桃李年华——指20岁(女)

  弱冠——指20岁(男)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經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女)

  梅之年——指至出嫁。

  待年:指女孓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蜗牛1548集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