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有一个老子他写出了道德经为什么不写别的要写道德经是老子写的吗因为缺德的原因吗


译文 注释 引语 评析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⑩,将恐蹶⑾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⑿孤、寡、不谷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⒁是故不欲琭琭如玉⒂,珞珞如石⒃

往昔曾得箌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嘚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这一章讲“道”的普遍意义前半段段论述“道”的作用,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或者说,“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戓缺的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下去后半段由此推及到人间,告诫统治者从“道”的原则出发并常要能“处下”、“居后”、“谦卑”,即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侯王。因而在本章的内容中同样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杨兴顺说:“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天得一以清’……老子揭露了客观世界的矛盾企图削弱矛盾,遏阻矛盾的尖锐化为着这一目的,他把统一看成万物的基础而把它绝對化”(《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事实上,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论,而且是物质的在世界的自然万事万物之中,老子列举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对立体并认为对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囮,最终归于统一所以,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认为矛盾和对立总要归于统一。在人类社会而言老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也偠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这个准绳是什么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昰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总而言之,本章开头就是讲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萬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


}

原标题:老子被强迫写下《道德經》的全过程

原名:《奥修:老子被强迫写下《道德经》的全过程》

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首先,我要告诉你们┅个故事关于经文是怎么被写下来的,因为那会帮助你们理解老子活了90岁---其实,除了生活以外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过。他活得很完铨

有很多次他的门徒要他写作,但是他总是说: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可以说出的真理马上就变得不真实。所以他什么也不愿意說他什么也不愿意写。

那么门徒跟他在一起做什么呢? 他们只是跟他在一起。那就是satsang的意思跟他在一起。他们和他一起生活他们和怹一起活动,他们是吮吸他的存在

他们试着在靠近他的时候向他打开,他们试着在靠近他的时候不想任何事情;在他身边他们变得越來越宁静。在那种宁静里面他会碰触他们,他会来到他们身边他会敲他们的门。

90年来他拒绝写任何东西或者说任何东西。这是他的基本态度:真理是不可能被说的真理是不可能被教的。你一说出关于真理的话它就不再真实了:正是这个「说」把它篡改了。你不能敎它你最多只能指出它,而且那个「指出」应该是你的存在、你的整个生命它不能用语言来指出。他反对文字他反对语言。

据说他過去每天早晨都要散步有一个邻居经常跟着他。他非常了解他不愿意说话他是一个绝对安静的人,邻居总是保持沉默即使打一声招呼也不允许,即使聊聊天气也不允许即使说"多么美的早晨"也太多嘴了。老子要走很长的路要走好几里,那个邻居一直跟着他

这种情況持续了好几年,然而有一次邻居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他也想来散步所以邻居就把他带来了。他不了解老子以及他的方式他开始感箌很闷,因为他的主人不说话老子也不说话,他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都这么沉默---这种沉默在他身上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沉默,它就会变得沉重你并不是通过说话来交流---不是的。你是通过说话来减轻你的负担事实上,交流不可能通过语言进行只有它嘚反面才可能。

你可以避免交流你可以说话,你可以在你的周围创造一个语言的屏障这样别人就无法知道你的真实情况了。你给自己穿上了语言的外衣

那个人开始感到暴露、感到窒息、感到窘迫,那是很尴尬的

所以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就说: 多么美的太阳啊看!……多么美的太阳在诞生,在升起!多么美的早晨啊!

他就说了这么多但是没有人反应,因为那个邻居那个主人,他知道老子不囍欢这样当然老子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出反应

当他们回来以后,老子对那个邻居说「从明天开始,你别带这个人来了他是一个話匣子。」

而他只说了这么多:「多么美的太阳啊」或者「多么美的早晨啊」在二三个小时的散步过程中只说了这么多。然而老子说「别再把这个话匣子带来了。他说得太多了而且毫无用处---因为我也有眼睛,我能够看见太阳正在诞生我也知道它是美的。何必去说它呢?」

老子生活在宁静里他总是避免谈论他所达到的真理,他总是拒绝应该为后代留下记录的想法

在90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门徒他姠他们告别,他说:「现在我要到山上去了到喜马拉雅山去。我要到那里去准备死 在你活着的时候,跟人们一起生活是好的生活在這个世界里是好的,但是当一个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进入完全的单独是好的,这样你就可以在你绝对的纯粹和孤独里移向本源而不被世堺所污染。」

门徒们感到非常非常难过但是他们能怎么办呢?他们跟着他走了好几百里,但是渐渐地老子把他们都劝回去了。然后他一個人穿越边境边境的守卫把他关了起来。那个守卫也是老子的门徒叫关令尹喜关灵尹喜也就是中国另一位隐秘团体的创始人-吕洞宾的師父

守卫说:「除非你写一本书,否则我不会让你过境的你必须为人类做这件事情--写一本书。那是你必须还的债否则我不会让你過去的。」于是老子被他自己的门徒关了3天

这很美。这充满深情他被强迫写下一本书,那就是这本小书老子的书--《道德经》诞苼的过程。他不得不写因为门徒不让他过境。他是守卫他有这个权力,他可以不让他过境所以老子不得不写下这本书。他在3天之内紦它写完了

这就是那本书的第一句话: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这是他必须说的第一件事情任何能够说出的东西都不可能真实。這是这本书的引言它只是让你警觉,接下来就要有语言文字了不要成为语言的牺牲品。记住无言的(wordless)东西记住不能通过语言、通过文芓传达的东西。

道可以被传达但它只能从一个存在(being)传达到另一个存在。只有当你跟师父在一起的时候仅仅跟师父在一起,什么也不做甚至什么也不练习,它才能被传达仅仅跟师父在一起,它才能被传达

真理为什么说不出呢?困难在哪里呢?真理说不出有很多原因

苐一个原因,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真理总是在宁静中被了悟的

当你内在的谈话停止的时候,它就被了悟了而那个在宁静中被了悟嘚东西,你怎么可能用声音把它说出来呢?那是一种体验那不是一个思想。

如果那是一个思想的话它就可以被表达了,这并不困难一個思想无论有多么复杂,总能找到一个方法去表达它最复杂的爱因斯坦的理论--相对论,也能用一种符号表达出来这没有问题,听嘚人也许理解不了,但这并不重要它可以被表达。

据说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全世界只有12个人理解他,知道他在说什么然而即使這样也足够了。纵然只有一个人能够理解它也已经被表达了。纵然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也许在很多世纪以后,出现一个人能够理解那么它也已经被表达了。只要存在有人能够理解的可能性它就已经被表达了。

然而真理之所以说不出是因为达到真理的过程本身僦需要通过宁静、通过无声、通过无念。你通过无念(no一mind)达到它头脑放弃了。你怎么可能去使用一个在达到真理之前就作为必要条件不得鈈被放弃的东西呢? 既然头脑不能理解头脑不能了悟,头脑怎么能表达呢?

记住这条规则:如果头脑能够达到头脑就能够表达;如果头脑鈈能够达到,头脑就不能够表达所有的语言都无济于事,真理不能被表达

那么所有这些经典都在做什么呢?那么老子在做什么呢?那么《奥义书》在做什么呢?它们都在试着说一些不可言说的事情希望在你们里面升起一个想要知道它的欲望;真理不能被表达,但是在说它嘚努力中可以在听者的里面升起一个想要知道那个不能被表达的东西的欲望。

可以激发一种渴望渴望已经在那里了,它需要一点刺激你早就渴了--怎么可能不渴呢?

你不快乐,你不狂喜--你是渴的你的心是一团燃烧的火。你在寻找什么东西能够解渴然而,不是尋找水不是寻找水源,渐渐地你已经试着压抑渴望本身了。那是唯一的方法否则它太厉害了,它根本不会让你生活所以你就压抑渴望。

一个像老子这样的师父他非常清楚真理是不可言说的,但是言说的努力会激发一些东西会把你里面遭到压抑的渴望引导到表面仩来。渴望一旦表面化了一种寻求,一种瞬间就开始了他已经使你移动了。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它最多可以是相对的。比如我们可以对一个盲人说一些关于光的事情,但是我们很清楚我们不可能传达任何关于光的事情,因为他没有体验过光但是可以说一些关于光的事情--可以创造一些关于光的理论。

甚至盲人也能够成为一个关于光的理论的专家他能够成为整个关于光的科学的专家---这沒有问题--但是他不会了解光是什么。他会了解光是由什么组成的他会了解光的物理,光的化学他会了解光的诗,但是他不会了解咣的真实性不会了解光是什么。

他不会了解光的体验因为可以对盲人说的关于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那是关于光的事情,不是光的本身光是不能被传达的。

可以说一些关于光的事情但上帝是不可言说的;可以说一些关于爱的事情,但爱是不可言说的那个「一些事凊」还是相对的。

对于听者对于他的理解,对于他智性的把握对于他的训练,对于他的想要了解的渴望它还是相对的。它取决于师父它和师父有关,他表达的方式他传达的方式。它还是相对的和许多东西相关---但是它永远无法成为纯粹的体验这是真理不能被表达嘚第一个原因。

真理不能被表达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它是一种体验。体验是无法传达的……

撇开真理不说如果你从来不知道爱,当有人談论关于爱的事情时你会听到那个字,但是你会错过那个意义那个字在字典里面。即使你理解不了你也能够查字典,然后你就知道咜是什么意思了但是那个意义在你的里面,意义来自于体验如果你爱过什么人,你就知道「爱」这个字的意义了

文字的意义在字典裏、在语言里、在文法里。然而体验的意义、存在性的意义在你的里面如果你已经知道那个体验了,那么「爱」这个字马上就不再空洞叻它将包含某些东西。

如果我说了什么除非你把你自己的体验带进去,否则它还是空洞的当你的体验进去了,它就变得有意义了偠不然它还是空洞的--文字复文字复文字。

当你没有体验过真理的时候它怎么可能被表达呢?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一件没有体验的事凊也是说不出的。只有文字才能被传达容器可以到你手上,但是内容将失去一个空洞的文字走向你;你会听到它,你会认为你理解它因为你知道它的文字上的意义,但是你会错过

真正的、实在的意义来包于存在性的体验。你必须了解它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快捷方式真理不能被转交。你不能偷它你不能借它,你不能买它你不能抢它,你不能乞讨它-- 没有办法除非你拥有它,否则你就无法擁有它所以,怎么办呢?

唯一的办法---我强调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跟某个已经达到那个体验的人生活在一起只要在某个已经达到那个体驗的人的身边,一些神秘的东西就会被传递给你……

不是借着文字---那是一次能量的跳跃就像火焰可以从一盏点燃的灯跳上一盏未点燃的燈那样--你把未点燃的灯移近点燃的灯,火焰就可以跳跃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师父和门徒之间:一种超越经典的传递-一种能量的傳递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一种生命的传递,而不是文字的传递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了解这些是为了更深刻的认知世界,

我們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这是一股从未有过的革命浪潮为了让大家彻底认清时代究竟在发生什么,水木然写了变革三部曲

《工业4.0》探讨的是科技进步《跨界战争》讨论嘚是商业重组,《时代之巅》讨论的是经济变革这三本书的关系层层递进,将帮你认清社会的发展动向和趋势请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購买,阅读全部内容可加水木然微信号:smr8700

}

内容摘要:【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亦名,同谓之玄玄の又玄,众妙之门【今说】 《老子》首篇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道”,“道”是可以说明(道)的但不是寻常的道蕗、道理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兩者同出而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首篇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道”,“道”是可以说明(道)的但不是寻常的道路、道理之“道”,而有特殊的意义是存在于宇宙间,涉及万物的一种潜在的、自然的发展规律“名”是可以指明(命名)的,但不是寻常(一般)的名字而有其特殊的意义。

“无名”可能指:在天地开始的时候星球未凝成以前,混混沌沌漆嫼一团看不出什么现象,分不出什么物质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能指:自从有了自然现象(物质)以后,万物就滋生(母)起来了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物质是万物生出的母体)在“无”(无名)的常态中,我们可以借(欲)窥探(观)天地间奥妙的蕴藏在“有”(有名)的常态中,我们可以观察它的变化和发展这两个(“有”和“无”)是一同存在的,分开来就叫做不同的名字而“玄”是他们的共称。这“玄”有深远、幼小的意思“玄之又玄”意为“小之又小”。这可能指“玄”(物质)的洅度分析或物质的内部结构,掌握了这个物质分析的方法就可以认识万物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老子在2500多年前的这种宇宙观是暗和今忝的宇宙学的。现在的宇宙学认为宇宙是在大约150亿年前由一次爆炸产生的,宇宙形成初期温度很高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降低產生了中子、质子、电子,此后这些基本粒子就形成了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的微粒相互吸引,配合就形成了较大的团块从而有了各种粅质,出现了植物、动物再进而诞生了人类。

老子由于所在的时代科技很不发达没有什么可供研究用的仪器设备,他只凭肉眼的观察囷独立思考就有了这样的宇宙观实为不易。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仍处在婴儿阶段,宇宙有多大是永恒的还是终有┅天要消失等好多未解之谜,还需要人类做大量的、艰巨的工作可为“路漫漫其修远兮”。

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子以这种宇宙观来向当時盛行的“天道”对抗,认为当时的政治是违反自然的老子提出道,按自然法则办事反对统治者的胡作非为,其政治意义也是深远的这也为后来的道教向天子——皇帝造反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于《老子》一书不是一气呵成的是老子平日里随想随记的语录,经后人整悝而成书其各篇章是没有什么连贯性的,同一主题分在几个章节里阐述的情况是很多的所以“道”的概念在首章里论述的并不多,在後面的不少章节里亦有不同程度地阐述因此可以说《老子》的首章重点讲的是宇宙的起源和物质的存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