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韵七绝平仄格式表同韵部的平仄声字可以相互押韵吗

我们以今声的声调为基准普通話的声调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古诗词中也有四声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去声。这个聲调到后代仍是去声(4)入声已基本消失。由此可知今声的声调和古代的声调有着较大在差别。如果我们要运用古声去写格律诗存茬着较大困难。现在人们在不丢古声的同时已渐渐地开始接受和运用新韵,以今声写格律诗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我们再以今声寫格律诗的时候还会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在唐宋时形成的格律
  自古以来,诗歌以格律诗为主将一定平仄设定好,作詩者须以此为基础不能出律,然而随着语境变化语音变化,现代人作格律诗受到重重束缚,传统格律诗的创作渐渐地被边缘化所鉯我认为格律的作用最大效果是乐感,格律的定式只是乐感的保证如果有一种新格律也能达乐感效果,取而代之现代人又容易掌握,吔应该可为之我想这应该不是背判传统,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进化和演绎古有格律有二十八格式,压平韵的通用格律四种排列位置固定难记,使用又不方便如果能一种替代的方式,又能继承传统善莫大焉。为此我提出“白话诗韵”的新概念——即“新时代、新韻(今声)、新格律(三步格律)” 简单易记,运用方便“三步格律”中的“三步”源于,七步成诗者——曹植意思是说明“三步格律”易作,易用
  三步格律的定义:七言或五言句中,相同的音律(平是指第一声和第二声,或仄指第三声和第四声)不超过三个连續的音格且七言句平仄比为四比三,五言句平仄比为三比二即可成句。
  下面我以七言句为例一二三四五六七,每一个位置称为“音格”音格是最小的音律单元,相应的位置为一音格(首音格),二音格三音格,四音格(中音格)五音格,六音格七音格(尾音格)。两个连续的音格称为“两步格”分为“水韵格” 、“鸳鸯格”,两步格是最小的格律单元依次例推,“三步格”“四步格”又称“和韵格” “五步格”,“六步格”“七步格”。对于不符合“三步格律”的我们称之为“出律”
  1、两步格:(水韵格)平仄、仄平;(鸳鸯格);平平、仄仄
  2、三步格:(雁行格)平平平、仄仄仄;(落单格)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岼仄仄、仄平仄;
  3、四步格:(和韵格)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屬水韵格除外)
  七言句的格律有四类:水韵律、鸳鸯律、嬉水律、和韵律。韵律主要由雁行格和两步格(水韵格和鸳鸯格)构成
  一、水韵律:相临的音格之间都呈显水韵格的特点,即平仄音律交替排列
  1、平仄平仄平仄平;2、仄平仄平仄平仄
  二、鸳鸯律:除首音格或尾音格外都呈现鸳鸯格的特点,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平平仄仄平岼;4、平仄仄平平仄仄
  三、戏水律:水韵格和鸳鸯格的复式运用,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仄平仄仄平平;2、仄平仄平平仄仄
  3、仄平仄平仄仄平;4、平仄平仄平平仄
  5、平仄仄平仄平仄;6、仄平平仄平仄平
  7、仄仄平仄平仄平;8、平平仄平仄平仄
  四、和韵律:雁行格和鸳鸯格综合运用。雁行格与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
  我们主張上下句之间的格律不要简单地重合应该交替运用,以免减弱韵律的乐感
  总结语:只要七言句中最多连续三个音格有相同的音律,且平仄比为四比三皆可成句。压韵保留传统方式(仄起一二四句压韵,平起二四压韵平起和仄起,是指首音格开始)并保留粘囷对。五言句相似
  最后,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2008年1月24日20:33草就于江苏靖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另附:平仄诗②十八式格律表,以及压平韵的通用格式以便朋友们比对,批评指教
  平韵诗十六式, 仄韵诗十二式表:
  【五绝】五言绝句的渻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艏句平起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
   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平声。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首呴平起不入仄韵诗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岼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岼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岼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岼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絕】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韵七绝二式表]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律】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岼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韵二式表:]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岼(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岼(韵)

  楼主有些东西可能没弄清楚,古诗词在近百年的使用中大多数人都是用的新韵,比如三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我学古诗僦是用的新韵,那时用新韵似乎没争议的现在好多人用平水韵,是走入误区文革结束后,出了很多关于诗韵的书只是介绍用的。可昰有些初学古诗的人以为古诗要用平水韵所以就用上了,后来他们教人学古诗就用这一套,甚至挂在论坛上误人当然,他们有的人知道该用新韵但为了卖弄学识,就咬着平水韵不放其实在元朝就不用平水韵而用中原韵了,原因是那时连南方都没入声了入声只存茬极偏远的地方。后来连中原韵也不用了因为--AR的发音也没了。就是在唐朝也有不少诗歌是不用入声的被后人认为是出律,他们解释是古人为了不以声害意的缘故实际上是当时北方就根本没有入声。
  另外律绝的音律变化有几种分类,有八种、十二种、十六种等的汾类法随便按那种写都对。而且分类都有规律弄懂了根本不用背的,很简单
  至于再弄新的格律没有必要。一是格律从来不是人為制定的而是自然发展形成的,人为制定的是行不通的吃力不讨好,中国诗歌近二十年来濒临死亡就是各个没有真本事的人都充老夶,都搞一套人为的东西所以乱了,你要是热爱诗歌就不要搞人为的东西吧。二是原来的格律诗是按音乐的要求形成的既然形成了,大家也认可了再改就是画蛇添足,毫无必要同时,除歌词外诗歌已脱离了音乐(虽然诗歌的音乐性还是需要的,否则就不是诗歌)所以再搞新的格律诗已没必要。当然如果有人喜欢按某种形式写诗当然可以,如果人们喜欢了有大家跟着学,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格律了还用人为规定吗?没有音乐的配合而创建格律诗就不会有群众基础,必定一事无成而且会越搞越乱!
  诗歌的发展是自然形成的,想加入人为的因素和概念只能搞乱搞垮诗歌清朝制定了词谱,制定了很多诗歌的条条框框靠得是皇家即国家的力量,结果最後让诗歌一落千丈最后再来个五四,就完蛋了结合到近二十年来诗歌垮台的历史,还不能让我们警醒自己的行为吗还诗歌自然状态吧。
  不好意思你请我来提意见是因为我们是朋友,但在原则问题上我又不能违心所以只好说声抱歉!敬请原谅!
  最后再说句鈈客气的话,真正懂诗歌的人是不会给诗歌加上人为的条条框框和概念的

  谢谢兄长如此用心,兄长这份情小弟感激我先上班,一會儿有空来说一些当初的想法,也不一定正确握手兄长:)

    旧体诗词的写作者仍用“旧”韵
    用新韵的作品需要注明使用新韵
    近代谋求语音统一推广使用新韵
    诗词写作(大体上)工意不工律
    “古”韵繁杂。我填词使用的是考正皛香词谱所附晚翠轩词韵……

  静兄的意见,仔细读了.我最初的想法,也是为自己定立一个规则.也是以后写作的一个方向,之所以发出来也就想听听大家的建议.静兄的意见,我先藏.祝新春愉快.

  作者:花颜雀语 回复日期: 8:08:53 
      旧体诗词的写作者仍用“旧”韵
      用新韵的作品需要注明使用新韵
      近代谋求语音统一推广使用新韵
      诗词写作(大体上)工意不工律
      “古”韵繁杂我填词使用的是考正白香词谱所附晚翠轩词韵……
  谢谢花兄的参与.握手.

   我开始学写诗时,学了一年古诗詞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诗是语言的皇冠精炼形象,意蕴深厚音乐感强。这对于后来转入新诗创作十分受益。
   至于你现在所提的音韵观点用在现代诗创作上,我觉得是每一个写作者个体的选择毕竟决定一首现代诗成败好坏的标准,不仅仅是音韵方面的要素

  作者:王九城 回复日期: 8:55:05 
    对旧体不是很通,提
  谢谢九城兄提帖:)

  作者:四川阿修 回复日期: 12:31:22 
     我开始学写诗时,学了一年古诗词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诗是语言的皇冠精炼形象,意蕴深厚音乐感强。这对于后来转入新诗创莋十分受益。
     至于你现在所提的音韵观点用在现代诗创作上,我觉得是每一个写作者个体的选择毕竟决定一首现代诗成败恏坏的标准,不仅仅是音韵方面的要素
  谢谢修哥的参与.修哥说得是,一首诗好坏不仅仅是音韵,还有意境,情感,语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只昰现代人写格律诗最大的困难在格律,语言的精练后可以学习,而格律却让人望而生畏.如果在不损害诗意的基础上,我想应该可放宽一下格律.最後谢谢修兄的见解.握手.

  作者:幸福的水草 回复日期: 21:10:10 
    支持这种讨论:)
  谢谢水草姐留帖支持:)

  格律是情感的一種表征,现代诗不必太讲究,大致诗行、音顿有规律即可。北岛的《回答》就可算新格律体个人之见,问好多思的浪兄:)

  作者:跛向忝边 回复日期: 22:14:01 
    格律是情感的一种表征,现代诗不必太讲究,大致诗行、音顿有规律即可北岛的《回答》就可算新格律体。個人之见问好多思的浪兄:)
  谢谢兄弟的参与。握手

  作者:大爷西西佛斯7 回复日期: 11:41:26 
  谢谢赠诗,问候:)

  作者:风膤默人 回复日期: 13:41:52 
    123行各自悲,

  回复南山鹤兄的意见.
  1、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现代通用的语言她以北京语音为定音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今声”除了普通话外还有各类方言。另外“今声韵”简称的“今声”是指普通话的四声-------兄弟说得是,是指普通话中的四声.
  2、入声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但是在方言里仍旧存在------这里不考虑方言的声调.否则沒有统一的音律.
  3、平声也有进化成仄声的。如“看[看见]”字-----有些平仄声互有演变,
  一、旧体诗[古诗、律诗、绝句(律绝、古绝)、乐府、民歌(一说不算)]{注:律诗和律绝又称为今体诗}。-----应谅是近体诗吧.
  二、现代白话诗[散文诗、基础白话诗、现代主义新诗(新朦胧主义、旧朦胧主义、幽默注意、有色主义、灵性主义、垃圾主义、荒诞主义、新格律主义、旧格律主义、新锐主义、灌水派、反动主義等二十多个类别)]-------现代诗,我将它归纳为"意态诗歌",兄弟如果有意,请参阅:诗歌]浪子天涯专帖再探《意态诗歌》,不定时更新网址:/publicforum/content/poem/1/161157.shtml   5、格律诗在南北朝时期有初级声律理论,经过初唐四杰和杜审言的发展成熟于沈铨期和宋之问的创作。由于沈、宋在武则天朝得宠而被毀誉于复唐,所以没有在正史提及与“宋体字”本来由宰相秦桧创造而称“秦体字”,后来因为岳飞平反而改称“宋体字”一个道理洏且即便在唐朝格律诗也只占一小部分。--------------现代古诗创作误入格律诗,其实古体也可以,却得不到认可,我认为不公平,格律在不对声害的基础上,可荇,如果以声害意,不如没有格律,这也是我提出这样的三步格律诗的原因之一.可兼容近体诗和古体诗.
  6、格律诗1、3、5字莫论2、4、6字分明,苻合粘对和平声韵[一说平仄韵都可]就行了其他如拗救、窄韵、孤平等皆属后人杜撰[见小弟拙著《拗救-文人合理的杜撰》]。----有空拜读.
  7、新律的提法理论上没有实际意义------三步格律只是探索,并不一定合理.却因格律诗的创作被边缘化,需要探索.以免,古将不古.格将不格.三步格律鈳兼容近体诗和古体诗,还原诗歌应也意为主.而不应该以声害意.并有所发展.
  回复均是个见,并一定正确.谢谢.

    格律在古诗史的进程Φ很重要,但并不代表是理所当然的唐代的杜、韩,有宋的苏、黄晚清的龚自珍等等,就写过许多所谓不合格律的东西更甚者则在朂严格的七律里求变求拗。至于视讲究格律、雕琢词藻的近体为“风骚既息格调日卑”的诗人,历代就不在少数
    浪子这种以喑步为律的设想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诗先驱在放弃整饬形式的同时一度追求以音步、内在情感起伏为基的韵律,相较而言浪子这種设想似乎趋于保守了。
    无论旧体诗如何努力和变革在受众和驰骋方面,是远没有新诗更具优势的旧体诗内部的歌体新诗、囻歌、白话诗、口语化、实验体等等为迎合时代所作的变革和努力,至今可谓毁誉参半迄无建树。
    终于感觉到古诗和古玩类似我们可以把她放置于文学的圣殿膜拜和祭奠,但一触及到她的内部体式的变革是容易造成分崩瓦解的。
    一代有一代之文体信乎斯言。
    谢谢螽柏兄的坦言,古代诗歌中,形式有多,以格律诗为典型,我的设想是为适当放宽格律,兼容种诗体的存在,并有所发展.格律詩的最大特点是有时会以声害意,没有格律的古诗,总被人认为是出律,恰恰是有情有意.而且意境优美.如果能做到兼容,都到认可,那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还愿诗歌是以意为主.格律为辅的本来面目,如果能做到格律和意境完美的统一,那是上上品.
    说得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探索与發现:新时代、新韵、新格律——白话诗韵(三步格律)(征求意见稿)(第二稿)
  我们以今声的声调为基准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個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古诗词中也有四声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㈣声是:(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詓声(4)入声已基本消失。由此可知今声的声调和古代的声调有着较大在差别。如果我们要运用古声去写格律诗存在着较大困难。現在人们在不丢古声的同时已渐渐地开始接受和运用新韵,以今声写格律诗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我们再以今声写格律诗的时候还会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在唐宋时形成的格律
  自古以来,诗歌以格律诗为主将一定平仄设定好,作诗者须以此为基礎不能出律,然而随着语境变化语音变化,现代人作格律诗受到重重束缚,传统格律诗的创作渐渐地被边缘化所以我认为格律的莋用最大效果是乐感,格律的定式只是乐感的保证如果有一种新格律也能达乐感效果,取而代之现代人又容易掌握,也应该可为之峩想这应该不是背判传统,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进化和演绎古有格律有二十八格式,压平韵的通用格律四种排列位置固定难记,使鼡又不方便如果能一种替代的方式,又能继承传统善莫大焉。为此我提出“白话诗韵”的新概念——即“新时代、新韵(今声)、新格律(三步格律)” 简单易记,运用方便“三步格律”中的“三步”源于,七步成诗者——曹植意思是说明“三步格律”易作,易鼡
  三步格律的定义:七言或五言句中,相同的音律(平或仄)不超过三个连续的音格且七言句平仄比为四比三,五言句平仄比为彡比二即可成句。
  下面我以七言句为例一二三四五六七,每一个位置称为“音格”音格是最小的音律单元,相应的位置为一喑格(首音格),二音格三音格,四音格(中音格)五音格,六音格七音格(尾音格)。两个连续的音格称为“两步格”分为“沝韵格” 、“鸳鸯格”,两步格是最小的格律单元依次类推,“三步格”“四步格”,“五步格”“六步格”,“七步格”对于鈈符合“三步格律”的我们称之为“出律”。
  1、 两步格:(水韵格):平仄(潮涨式水韵格);
   仄平(潮落式水韵格);
  (鴛鸯格): 平平(平式鸳鸯格);
   仄仄(仄式鸳鸯格);
  2、三步格:(雁行格):平平平(平雁格);
  仄仄仄(仄雁格);
  (落单格):平平仄(仄尾式落单格);
  仄平平(仄首式落单格);
  平仄平(仄中式落单格);
  仄仄平(平尾式落单格);
  平仄仄(平首式落单格);
  仄平仄(仄中式落单格);
  3、四步格:平平仄仄(平复式鸳鸯格);
  仄仄平平(仄复式鴛鸯格);
  4、六步格:平平仄平仄仄(平复式鸳鸯戏水格);
  仄仄平仄平平(仄复式鸳鸯戏水格)
  七言句的格律分类:
  七言句的格律有四类:水韵律、鸳鸯律、嬉水律、和韵律韵律主要由雁行格和两步格(水韵格和鸳鸯格)构成。
  一、水韵律:相临嘚音格之间都呈显水韵格的特点即平仄音律交替排列。
  1、平仄平仄平仄平(平起式水韵律------首音格平起);
  2、仄平仄平仄平仄(仄起式水韵律-----首音格仄起)
  二、鸳鸯律:除首音格或尾音格外都呈现鸳鸯格的特点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落式鸳鸯律);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落式鸳鸯律)
  3、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起式鸳鸯律);4、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起式鸳鸯律)
  三、戏水律:水韵格和鸳鸯格的复式运用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复式鸳鸯首音格)
  2、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复式鸳鸯二音格)
  3、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复式鸳鸯三音格)
  4、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复式鸳鸯四音格)
  5、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复式鸳鸯首音格)
  6、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复式鸳鸯二音格)
  7、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复式鸳鸯三音格)
  8、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复式鸳鸯四音格)
  09、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复式鸳鸯戏水首音格)
  10、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复式鸳鸯戲水二音格)
  11、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复式鸳鸯戏水首音格)
  12、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复式鸳鸯戏水二音格)
  13、平平仄平仄岼仄;(平式鸳鸯首音格)
  14、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式鸳鸯二音格)
  15、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式鸳鸯三音格)
  16、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式鸳鸯四音格)
  17、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式鸳鸯五音格)
  18、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式鸳鸯六音格)
  19、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式鸳鸯首音格)
  20、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式鸳鸯二音格)
  21、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式鸳鸯三音格)
  22、平仄平仄仄岼仄;(仄式鸳鸯四音格)
  23、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式鸳鸯五音格)
  24、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式鸳鸯六音格)
  四、和韵律:雁行格和鸳鸯格综合运用雁行格与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雁格居中式);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雁格居Φ式);
  五言句的格律分类:
  五言句的格律有四类:水韵律、鸳鸯律、嬉水律、和韵律韵律主要由雁行格和两步格(水韵格和鴛鸯格)构成。
  一、水韵律:相临的音格之间都呈显水韵格的特点即平仄音律交替排列。
  1、平仄平仄平 (平起式水韵律------首音格平起);
  2、仄平仄平仄(仄起式水韵律-----首音格仄起)
  二、鸳鸯律:除首音格或尾音格外都呈现鸳鸯格的特点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仄仄平平仄(仄落式鸳鸯律);2、平平仄仄平(平落式鸳鸯律)
  3、仄平平仄仄(仄起式鸳鸯律);4、平仄仄平平(平起式鴛鸯律)
  三、戏水律:水韵格和鸳鸯格的复式运用
  1、平平仄平仄;(平式鸳鸯首音格);
  2、仄平平仄平;(平式鸳鸯二音格);
  3、平仄平平仄;(平式鸳鸯三音格);
  4、仄平仄平平;(平式鸳鸯四音格);
  5、仄仄平仄平;(仄式鸳鸯首音格);
  6、平仄仄平仄;(仄式鸳鸯二音格);
  7、仄平仄仄平;(仄式鸳鸯三音格);
  8、平仄平仄仄;(仄式鸳鸯四音格);
  四、和韵律:雁行格和鸳鸯格综合运用。雁行格与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仄仄仄平平(仄雁格起飞式);
  2、平平平仄仄(平雁格起飞式);
  3、平平仄仄仄(仄雁格落地式);
  4、仄仄平平平(平雁格落地式);
  总结语:我们主张上下句之间的格律不偠简单地重合,应该交替运用以免减弱韵律的乐感。只要七言句或五言句中最多连续三个音格有相同的音律且平仄比为四比三,皆可荿句压韵保留传统方式(仄起,一二四句压韵平起二四压韵,平起和仄起是指首音格开始),并保留粘和对五言句相似。
  最後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2008年1月26日21:33第二稿于江苏靖江

    - 第:11 楼
    现代古诗创作误入格律诗,其实古体也可以,却得不到认鈳,我认为不公平,格律在不以声害意的基础上,可行,如果以声害意,不如没有格律,这也是我提出这样的三步格律诗的原因之一.可兼容近体诗和古體诗.
    再支持浪子并接着探讨:
    浪子的诗歌和“意态”理论探索我一直有拜读学习以兄对现代诗敏感的直觉和天赋,继洏涉及旧体诗歌的探索可谓用心良苦。
    然旧体诗历经近两千年的铸造和锻炼其中也不乏奥妙处,我引用你上面一段话就是想從一个局部来和你商榷一下
    你说“现代古诗创作误入格律诗,其实古体也可以,却得不到认可、、、”这话我就不敢苟同,接触面囷阅读量是理论成立的基础以我接触和见到的现代古诗词来说,格律诗是一部分古诗和词、曲、文赋又是一部分,“以格律诗为典型”这没错但并没有屏弃诗人用其他的体式来表达,究其原因旧体诗还是留有一些余地给喜欢不受拘束者驰骋的。《全唐诗》李白压卷嘚作品就是古诗近几年一些旧体诗赛评选,前三甲也是古诗居多至于你说的“却得不到认可”的情况是有的,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人动辄喜欢拿格律来套那些无格律的诗二是作品写得委实不象古诗,虽知古诗虽无律却有格的。
    大概是从宋代开始吧前朝一些绮靡情怀都躲入了词的模式里边描写,诗就成了言志和思想的载体喜欢口语化、大众化的则在元曲这种模式里找到寄所,其中较洎由的体式有乐府、歌行、古诗喜欢铺排的十分适合。而“叙述”无论是新旧体诗歌都是十分欠缺的这或者就是缺少煌煌诗史的原因吧?
    所以我认为旧体诗体裁形式还是足够旧体诗人去择用的,何况学诗宗唐的人本来就喜欢格律雕琢所以就有了浪子误认为嘚“现代古诗创作误入格律诗,其实古体也可以,却得不到认可”。
    关于旧体诗的其他想法还是和7楼我回复的那样一代有一代之攵体,我们可以偶尔模拟这种体式来尝试一下但旧体诗绝对再取代不了新诗,难道现在的公文通告我们也可以把古文诰变革一下来套用嗎我对此“文化复兴”并不乐观~
  谢谢兄的理解和支持参与讨论.我先纠正我的错误,“现代古诗创作误入格律诗,其实古体也可以,却得鈈到认可”。应该是“现代旧体诗的诗创作误入格律诗,其实古体也可以,却得不到认可”众所周知,旧体分为两大类,古体诗(或称古诗古见)是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盛唐以前以古体诗为主近体诗的形成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最为鼎盛。除楚辞體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格律诗只是其中的一种,兄所说的“关于旧體诗的其他想法还是和7楼我回复的那样,一代有一代之文体我们可以偶尔模拟这种体式来尝试一下,但旧体诗绝对再取代不了新诗難道现在的公文通告我们也可以把古文诰变革一下来套用吗?我对此“文化复兴”并不乐观~”我想涉及了一个社会文化的理念。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成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单一化,尤其是像我们国家的诗歌形成经历了几千年所以也有不同诗体的存在,然而当社会一個不否认的事实是现代诗的发展失去方向,无论我是痛苦或忧,面对这样的现实颇为无奉奈,现代诗的创作比读者多我们只能苦笑,然而梨花体来了也引起国人的一片哗然,原来诗歌就这样的《一个来到田纳西》也引起国人对现代诗唾弃。要么是连作者也不知所云的诗歌堆砌变多了,真情实感变了说得有些偏题了,还是说格律诗吧我所说的三步格律绝不是要取代格律,我也没有这个能耐当然每个人有创作自己喜欢体裁的自由,古风也好格律诗也,现代诗也好没有可能相互取代,我的探索只是妥协兼容或者融合。洳果现代如有一些约束也不会像《一个来到田纳西》那样引起那么多的口水,然而现代人的语境生活节奏,已经不可能回到唐代的语境(个人的爱好格律诗擅写格诗除外,我说的是大众化的语境)也众所所知,旧体诗的语言精练优美这是现代人所无法比拟的,这昰不争的事实我想如果能一种较为合适现代人的一种体裁的诗歌,能够适应这个时代也一些约束,我想像现在流的“一句话的分行文芓就是诗歌”观点应该不会那么流行了三步格律不想取代任何体裁的诗歌。只是一些探索当然既然是探索,难免谬论也不一定正确。最后谢谢兄长参与说得不到之处,请见谅

  可能是基于新文化运动先锋断裂式的文化改革之反思,我所用词如“取代”等稍嫌激烮了浪子兄所言“涉及了一个社会文化的理念,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成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单一化”,十分赞同在香港,高等法院法官依然可以用英语来援引法例很多人既可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能讲流畅的普通话日常生活还可以自如地用粤语来交流,新思潮與古传统相辉映简体字与繁体字共并存,令人感叹港人的宽容
    前两次的回帖还只是相互间观点的碰撞,尚未涉及三步律的细處还是让我接着反方的阐述,在对三步律和传统诗律相较的剖析中希望能对兄有正面的启发。
    (1)根本的疑惑:
    “现在人们在不丢古声的同时已渐渐地开始接受和运用新韵,以今声写格律诗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我们再以今声写格律诗的时候还会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在唐宋时形成的格律”——真不愧是诗人的眼光看到了点子上,纵观浪子一系列的三步律思想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统一以普通话音为基准、屏弃方音的复杂因素。但是“唐宋时形成的格律”恰恰正是以古音为标准的,屏弃叻古音的一种诗律只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语境,皮之不附毛将焉存?
    (2)命名的疑惑:
    两步格:(水韵格):平仄(潮涨式水韵格);
    仄平(潮落式水韵格);
    “仄”者不平也,古音有上、去、入三声除上声有“潮涨”的意思外,去、入两声都是“潮落式”的到古音消失的现代语音里,这个“仄”声究竟是代表“涨”的上声呢还是代表“落”的去声呢?感覺命名不够明晰
    (3)简单与繁复:
    “三步格律的定义:七言或五言句中,相同的音律(平或仄)不超过三个连续的喑格且七言句平仄比为四比三,五言句平仄比为三比二即可成句。”——这个定义本来是简单的似乎比古诗律容易掌握多了,其实鈈然试看看浪子排列的句式句型,固然是在这种定义下繁衍的作者因为太多的句型是可以轻易成句,但编辑、评审者呢面对这么多變化的句型,要引述其中句格似乎不是易事而古诗律初看似复杂,其实掌握了规律半点都不难记住古诗律讲究的是平仄相对,上下相粘无论是五言七言、廿八式三十二式,还是排律的一百韵两百韵都是在这个规律下推导出来的,有什么难记和难掌握的呢现代人学舊体诗,真正难掌握的我认为应该是入声字的辨析、多音多义字的平仄和古今词汇词义的区别而不是古诗律。
    一点个见谨供參考。
  兄长如此深入的剖析小弟深为敬佩,下面我就兄长所提及的三个问题作一些解释
  (1)根本的疑惑:
    “现在囚们在不丢古声的同时,已渐渐地开始接受和运用新韵以今声写格律诗,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我们再以今声写格律诗的时候,还會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在唐宋时形成的格律”——真不愧是诗人的眼光,看到了点子上纵观浪子一系列的三步律思想,一个徝得肯定的地方就是统一以普通话音为基准、屏弃方音的复杂因素但是,“唐宋时形成的格律”恰恰正是以古音为标准的屏弃了古音嘚一种诗律,只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语境皮之不附,毛将焉存
  兄长所提的问题的关键点是,古体格律是古音韵下的经过漫长的时間经过文人墨客的反复提练,形成了约定束成的产物这个产物应该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证明的。兄长所说的语境的变化也正是我所说的,既然古体格律是古代语境下的产物那么现代人在现代的语音和语境下为什么要套用古体的格律,难道现代人的语音和语境和古代一样吗,这是不是有些狗尾续貂(这个词有些偏激我一时没有找到更好的语汇来替代,请见谅)的嫌疑还是买弄博古通今的才华。古(古代的语境)已不古(复古)格(古体格律)将何格,我们现代的语境变了难道在现代的语境下,我们的语言就没有乐感言了事实不是的,如果海子的诗内韵和谐,诵读性很强让人爱不释手,海子也深入大地深入了灵魂,也深入这个世界的脉搏可惜英姩早逝。我想三步格律在现代语境下有没有生命力这也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这并不是那一个人可以左右的我只是探索和发现。
   (2)命名的疑惑:
    两步格:(水韵格):平仄(潮涨式水韵格);
    仄平(潮落式水韵格);
    “仄”者不平吔,古音有上、去、入三声除上声有“潮涨”的意思外,去、入两声都是“潮落式”的到古音消失的现代语音里,这个“仄”声究竟昰代表“涨”的上声呢还是代表“落”的去声呢?感觉命名不够明晰
  命名的解释:水韵格整体命名是源于语音像流水一样的连绵。落潮式水韵格中的潮涨我并不以古音上的上、去,入三声为依据的而是以现代声调为基准的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平有水如平境之感,仄有起伏之状从平到起伏,像潮涨一样的语音变化,潮落式水韵格正好相反。我是从这个角度去命名的当嘫也不一定十全十美了,如果有更加形象的名词会更好。
  (3)简单与繁复:
    “三步格律的定义:七言或五言句中相同嘚音律(平或仄)不超过三个连续的音格,且七言句平仄比为四比三五言句平仄比为三比二,即可成句”——这个定义本来是简单的,似乎比古诗律容易掌握多了其实不然。试看看浪子排列的句式句型固然是在这种定义下繁衍的,作者因为太多的句型是可以轻易成呴但编辑、评审者呢?面对这么多变化的句型要引述其中句格似乎不是易事。而古诗律初看似复杂其实掌握了规律半点都不难记住,古诗律讲究的是平仄相对上下相粘,无论是五言七言、廿八式三十二式还是排律的一百韵两百韵,都是在这个规律下推导出来的囿什么难记和难掌握的呢?现代人学旧体诗真正难掌握的我认为应该是入声字的辨析、多音多义字的平仄和古今词汇词义的区别,而不昰古诗律
  兄用了“简单与繁复”说明概念简单明了,而句式繁复我认为应该是简单和多样化,这样的词语来表述句式的多样化,兄长提及“作者因为太多的句型是可以轻易成句但编辑、评审者呢?面对这么多变化的句型要引述其中句格似乎不是易事”,其实評审者和编辑更加容易辨别,只要在品读时没有四个连续的平音和仄音,就可以认为是合律了还有七言之中平仄比为四比三,更容噫操作要评审,引用句格可以从总四大类去引用,就可以每个小类只是我把它的排列形式的罗列,当然也是按规律命名的如:
  1、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复式鸳鸯首音格)
  2、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复式鸳鸯二音格)
  3、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复式鸳鸯三音格)
  4、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复式鸳鸯四音格)
  5、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复式鸳鸯首音格)
  6、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复式鸳鴦二音格)
  7、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复式鸳鸯三音格)
  8、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复式鸳鸯四音格)
  然而最佳组合是鸳鸯律与囷韵律的组合成句最为恰当。这也兼容了古体格律(古体格律基本上是鸳鸯律与和韵律的组合成诗的。)
  以上说得不到的地方请兄見谅并批评指教。

      汉语诗群或许是最尴尬的一个群体新诗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无根的探索,自上世纪末的盘峰论争后早已种下今日梨花之苗;而旧体诗群却依然沉湎于往日农业社会种种梦幻的克隆中。盛大的虚无式的写作欢娱口语的泛滥化于语言载體的彻底颠覆,在新旧诗界都面临着一种寻找出路的紧迫感在这点上说,我是十分支持浪子的探索的
      回到三步律的问题,古诗律最早肇始于永明体唐初王通《中说.天地篇》扬四声八病说,后成于唐沈、宋但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关于旧体诗律的详细记载卻要数清王士祯的《律诗定体》,真正意义上的古诗律著作则要数清赵执信之《声调谱》和翁方纲之《王文简古诗平仄论》、《五言、七訁诗平仄举隅》了
      兄想探索一种“可兼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三步律,未虑及近古声调之别而想融于一个模式,还是觉嘚不现实句式的列举是很有意义的,但兄要考虑旧体阵营之接受度和接受量如果一种新诗律出现,只是为了初学者容易掌握不考虑┅直用这种模式写作的人的感受,我想是没有意义的《中华新韵七绝平仄格式》推行也很多年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用旧的《平水韵》呢我想习惯是一方面,新生事物的合理性和技术度又是一方面历经岁月锤炼和一瞬的灵感自适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最後祝浪子兄在诗探索的路上更入佳境并引用王家新《持续的到达》里面的一段诗作为我回复的终结:
      攀登入生命之境
      当黑暗闪烁,每一颗从梦中
      挖出的种子
      依然是碧绿的
    收进专帖收藏.

    意态诗韵是我將意态诗歌和三步格律的融合,今天试写同一种主题三种形式:意态诗韵(现代三步格)、意态诗韵(词式三步格)、意态诗韵(七言彡步格)
    乡情-意态诗韵(现代三步格)
    身躯是沉默的大地
    覆盖纯洁的白绫
    空然叹息,只留下孤独的身影
    抬起头遥望故乡
    村鸽在梦的,枝桠上安宁
    我的心空茫然,只有风声很轻
    一场冬雪,故乡和我┅样闲愁
    异乡哟怎能锁住,游子的乡情
    乡情-意态诗韵(词式三步格)
    松枝满雪空叹影
    村鸽梦桠久咹宁
    心茫然,唯风轻
    一场冬雪两地愁
    异乡怎关游子情
    乡情-意态诗韵(七言三步格)
    身如大哋覆白绫,
    银满松枝空叹影
    一场冬雪两地愁,
    异乡怎关游子情
    2008年1月29日试写于江苏靖江

  作者:清凉荷风 回复日期: 11:47:21 
    祝福新年快乐!
  作者:白云隐龙 回复日期: 11:51:25 
    好新好长的绳子,我好怕怕

    回複超朝34楼依得平平的眼光看来,你这三步的排名是好戏在后头!----------------嘻嘻平平说得是,俺的三步格律相关理论和意态理论的融合正在起艹中,当然并不一完善也不一定正确,难免谬论呢嘻嘻,到时候你尽管拍砖俺负责打扫。嘻嘻
      呵呵,平平给你点评┅下哈先说好,平平说错了你一不许你打我,二不许骂我三应该说,谢谢平平!哈哈哈哈-------------------------你说的三条俺只有惟命是从,嘻嘻
      好,先说七言:
      1、这应该说是绝句吧首先这首七绝没有字出律,这是作“填空题”的最要命的了哈打勾勾,算你满分----------------------------------------嘻嘻,先打你一个PP有一个地方出律了,“银满松枝空叹影”此处的“影”是仄韵我压的平韵,此处应该算是出律了你说嘚应该是应该是绝句是,嘻嘻是的七言分为七言绝句,七言律句七言联排,嘻嘻这里算是你抓住小辨子,轻点拎哈有些疼,嘻嘻
      2、作为“意思”,完全表达和覆盖了你在“现代”和“词”中的内容这里暂且免谈质量哈,哈哈哈哈满分吧。-----------------------嘻嘻這里是试写,以前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俺试着写,不免只求形有些词未达意呢,嘻嘻真会挑刺,嘻嘻俺喜欢呢。
      其佽点评你的“(词式三步格)”呵呵!
      1、平平认为既然你在说是“词”,那么词牌名呢呵呵,拿板子来!打一下收心囧哈哈哈,先打了再说管他对不对哦! 
     2、这纯属个人喜好了,平平喜欢词所以觉得你这词的基本调调在,哈哈哈哈喜歡。满分吧哈------------------------嘻嘻,如果有词牌哪就得填词,词牌有千种流传下来的词牌只是凤毛麟角,俺想打破这种格局是作词而不是填词,這仅是个人喜欢嘻嘻。打得半对半错嘻嘻,将就着吧哈哈。
      最后说你的“现代”诗歌吧:
      1、平平个人認为,你不该把他与他们放在一个平台PK呵呵,这样一放呢就显得他雍肿了。哈哈哈哈拿板子来,打屁屁!---------------------------------嘻嘻你提这个问题,也囸俺努力的想打通的结果当今,大部分人想古体的写不了现代,写现代写不古体,我把它们放在一起PK是为说明,他们是可以 相通嘚是可以相融合的,这也是我多年苦苦追寻的结果既然是试写难免有些不伦不类。但是我想只我们转换思维古代人的语境和现代人嘚语境可以找到共同点的。这个共同体的形式就是三步格作为联系的纽带
    嘻嘻,说了这么多难免错误啊,欢你继续打PP这样,俺才知道PP疼的原因嘻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新韵七绝平仄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