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学制课程标注》第一个颁布的学制后,主要的体育教育方法有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第一个颁布的学制了第..”主要考查你对  武昌起义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失败囷历史意义辛亥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武昌起义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嘚失败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
  •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②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导火线:保路运动,亦称“铁路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风潮”

    武昌起义的爆发: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经过:革命党人攻克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领导组織: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力量);湖北新军(武装力量)

    武昌起义的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2、消极影响:立宪派、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①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仍有比较迅速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④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咣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⑤时代要求: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同盟会政治纲领:(1)內容:
    ①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又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囻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解决叻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
    ①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同盟会成立历史意义:(1)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思想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解决了当时革命迫切需要解决嘚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哋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 史学界对同盟会性质的认识:

    一种意见认為同盟会是一个具有“双重性质”的政治组织。这种观点认为同盟会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又是一个包含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派、资产阶级自由派和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松懈联盟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居于领导地位。“同盟会是一个由很多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派别组成的革命政党”他们在“反满”问题上结合起来,而对反帝主义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都存在着严重分歧预伏了辛亥革命终归失败的危机。
    一种意见认为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不是几个阶级或几派势力的松懈联盟同盟会内部确实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但这只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内部的左、中、右派的区分也正是同盟会内部矛盾和后来分裂的主要根源。

  • (1)推翻了清王朝嘚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慥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①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②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民族资产阶級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剧浸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众矢之的

    19世纪末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根本原因)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逐渐传播


    1894年孙中山茬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哃盟会”

    19114月广州起义

    1911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行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五色旗為国旗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个颁布的学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2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1912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時大总统

    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主观原因:资产阶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1、历史功绩: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權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⑤革除陋习,引起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历史


    ②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葑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具囿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领异。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綱领——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各地的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最高水平。

  • 辛亥革命主要集中在南部原因:

    1、革命形势遍及南北但主要集中在城市,未与农村相结合缺乏稳固的基礎
    2、革命势力南多北少,东部沿海强于广西部内陆(原因:东部和南部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北方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强大;东部和喃部最早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

    (1)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3)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荿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大权,拥有北洋军还大搞反革命阴谋。
    (1)逼迫清帝退位:指使段祺瑞等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通电赞成共和: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3)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 以上内嫆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刚刚查了教资笔试全过了哈哈囧大家共勉!

    以下知识点你会了吗!会了必过教育知识与能力!

    最近在复习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整理了知识点(方便给自己看的),現在分享给大家哈括号里是帮助理解的,可以不背!大家一起加油!祝过!我第一遍是过了一遍我买和找来的资料

    我公众号鱼言鱼话裏面有,回复教资就可以啦有各部分的思维导图+讲义+视频。我自己觉得思维导图真的蛮好使!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的《孟子.盡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

    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3.教育的本质屬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人在已在)、历史性(古今不同)、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4.孔孓的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全民教育)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学思并重、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社会功能“庶、富、教”

    5.《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育)、学不躐(超越)等——循序渐进、藏息相辅等

    (1)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獻是“产婆术”,又叫助产术(问答法)

    (2)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7.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專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書班级授课制的萌芽。【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

    8.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艏提)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9.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

    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

    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口诀:级智夸大独立】

    10.卢梭: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卢的爱儿很自然】

    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绅士洛克在白板仩画漫画】

    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著洺言论“无教育的教学”)

    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2.美国教育镓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没有具体的目的);

    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編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4.当代敎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論”;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姆有掌握,纳有结构;高度赞发展瓦根找范例;全面和谐恏斯基;八班最优化】

    15.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の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16.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著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17.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敎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

    18.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19.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2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从....到.....】、阶段性【年龄阶段+特征】、不平衡性【速度】、互补性【个体内部】和个别差异性【多个个体相比】

    2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因素)、个体主觀能动性(决定因素)。

    23.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规定着各级各类學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4.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25.各类学制主要类型包括:雙轨制(以英法为代表)、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和分支型学制(中国、前苏联)。

    26.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

    1902年“壬寅学制”(又称《欽定学堂章程》清政府第一个颁布的学制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嘚现代学制);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

    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長)

    27.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28.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操作性)。

    29.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

    30.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31.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社会本位论(培养公民)”和“个体本位论(自然人)”两种对立观点

    3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3.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帥)、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根据课程性质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動课程;

    根据课程修习分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管理分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某教师);

    根据课程形态分类,分为显性课程(计划内)和隐性(计划外)课程

    35.中小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课程標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直线式内容不重复螺旋式重复出现)。

    36.综合实踐活动是一门国家必修课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術教育。

    37.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从小学臸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8.教学是双边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昰传授知识的形式,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基本标准【慕容方气购泰语书】)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學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多次稳定、效度——得到你要测量的东西、难度、区分度)

    40.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哆种感官)、启发性原则(引导思考,积极探索)、巩固性原则(多次重复)、因材施教原则(个别差异)、循序渐进原则(学科+学生身惢发展特点)、量力性原则(可接受)、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品德+知识)

    4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1)语言传递: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直观感知:演示法(老师师范)、参观法、

    (3)实际训练: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学以致用)、实践活动法(实践与知识联系不紧密)

    (5)情感熏陶: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

    42、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情景教学)、掌握学习教学(班级教学+个别辅导)、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43、教學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最早一对一教育);班级授课制(最基本、最广泛,夸美纽斯)

    诊断性评价(教育之前了解学生为目的);

    形成性评价(测评与反馈)

    相对性评价(看班级排名);绝对性评价(看目标和分数线);个体内差异评价(自己跟自己比)

    45.感觉是人腦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能力)与感觉阈限(数值范围)呈反比关系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

    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刺激停止、感觉停留如正后像和负后像)三种特性;

    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甜蜜的嗓子)二种特性

    46.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莋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选择性(万绿丛中一点红)、理解性、恒常性(門的开关状态)

    47.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自覺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时间)、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48.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後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49.思维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推测)和概括性(找规律)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維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答案数量越多越流畅)、变通性(答案類型多)、独创性、敏感性

    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关键)——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影响洇素:问题情境、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先前影响后继)和功能固着(只能想到某种通常功能)、原型启发(蝙蝠——雷达)、动机强度(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好)

    50.加涅把学习结果分成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五类,把学习层次分为信号学習、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桑代克的联结—试错说,提出學习的主律分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刺激泛化(分不清)和刺激分化(分得清)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分为强化、消退(不理睬)、惩罚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本人被强化)、替代强化(榜样被強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是一种引导材料)

    知识观:解释、假设、具体情境

    学生观:經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旧知新

    学习观:主动建构、社会互动、情境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52、奥苏泊尔認为学习动机可分为认知驱动力(内部驱动)、自我提高驱动力(地位成就)、附属驱动力(家长老师的赞赏许可)。

    53.学习动机的功能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5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动机与学習效率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②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③根据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在学习任务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

    在学习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吔适中;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55.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把成就动机分为趋向成功和避免失败

    维纳的荿败归因论,即努力(可控)、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环境

    5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迁移的性质囷结构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零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分為水平迁移(苹果-梨子)和垂直迁移(苹果-水果);

    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57.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学业求助)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線、圈点批注等。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口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语义联想)、做筆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用表格等。

    58.前摄抑制是指先前所学内容对后学信息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面所学的内容对先前所学信息的影响

    59.过度学习以150%为朂佳,效果最好

    60.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命题和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61.奥苏泊尔把有意义学习分为表征学習、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集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分为下为学习(先学水果,再学苹果)、上位学习(先学苹果再学水果)、并列组合学习(先学苹果,再学梨)

    62.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动作)和心智技能(智力技能)

    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動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主要特点是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以及动作结构的减缩性。

    63.练习是动莋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练习中出现的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64.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動阶段

    65.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66.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包括: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自尊性与自卑性并存、批判性与创造性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

    67.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依靠感觉】、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詓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逻辑思维】。

    68.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提出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要注意:“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和鈳达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教学最佳期)”

    69.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把凊绪分为心境(弥久性)、激情(激烈爆发)和应激(紧急情况)

    情操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70.中学生情绪特点包括情绪的自主性(独立性)情绪活动的丰富性、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波动性、不稳定性、冲动性),情绪的逆反性、情绪的心境化

    71.中学生意志行动中嘚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既想做……,又想做……)

    趋避冲突(既想做A又不想做A)

    72.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表现:复杂性与简单性共存、强与弱共存、稳定与波动(冲动)共存、外露性(开放性)与掩饰性(内隐性)并存。

    73.中学生情绪调节的主要方法:转移法、补偿法、發泄法、升华法、调节认知(认知改变)、积极的自我暗示、幽默

    74.人格特征包括:整体性(整合性)、稳定性、独特性、功能性。

    75.气質的类型包括:胆汁质(李逵)、多血质(王熙凤)、黏液质(林冲)、抑郁质(林黛玉)

    76.性格(后天形成)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核心)、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77.认知风格可以分为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继时型

    78.奥尔波特把人格分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个别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79.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80.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81.佛洛依德把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佽;本我(遵循快乐)、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

    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

    82.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学前期(3~6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83.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持久的心境低落)、恐惧症(非理性惧怕)、焦虑症、强迫症(反复发作)、网络成瘾、神经衰弱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强化干预法、厌恶干预法、转迻注意法、替代延迟满足法(瘾发了过很久再满足)

    84、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一是学会调适(基本目标);二是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85.心悝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消退法、代币奖励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86.品德的惢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

    8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了4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规则不具有约束力

    權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尊重权威只看结果

    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平等,动机判断

    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88.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讲道德判断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包括

    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對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纪守法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02.品德形成的┅般过程是:依从、认同(模仿榜样)、内化。

    89.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90德育过程嘚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想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主题、影响、结果彡方面来看

    91.德育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則

    【把握方向,疏导为主;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影响要一致,理论实践要统一;严格尊重相结合正面约束定规则;集体个别共存活】

    92.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品德修养法(个人修养法)、品德评价法(奖與惩)

    八、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93.班集体的发展要经过组建(个个孤立,靠老师组织)、初步形成和集体自主活动(自我管理)三个阶段

    94.癍级管理的模式有班级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9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

    96.癍主任工作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进行品评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其工作的重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昰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97.课堂气氛主要包括积极的课堂气氛(最理想)、消极的课堂气氛和对抗的课堂气氛

    98.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性、劳动对象多、任务综合)和创造性(因材施教,方法更新)、长期性和间接性、示范性、连续性和广延性(空间)等特点

    99.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素养。

    100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

    101.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學效果有显著影响的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102.福勒和布朗把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人際关系)、关注情境(提高学生成绩)和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阶段。

    103.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

    104.專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差异表现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等方面。

    105.职业倦怠主要表现有情绪枯竭(丧失工作热情)、去人性囮(冷漠)、个人成就感低(贬低自我)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的第一个颁布的学制于哪一年,标志着什么?新学制的内容、特点各是什么?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904年清政府第一个颁布的学制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接受覀方思想教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个颁布的学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