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年辽宁新高考考导数吗

导数是处理函数问题的有力工具,洏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在近年的高考命题中客观题与解答题中均有涉及,其中主要考查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单调性、零点、值域以及函数与数列、不等式等知识的交会.在这些问题的求解中导数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函数与导数复习一直是高考数学复习的"重头戏".(本文共计2页)

}

简介: 请下载附件: 《2013各地数学攵科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导数》 (本地下载) ...

简介:每周一练:导数3...

简介:每周一练:导数应用(一)...

简介:每周一练:导数的应用2...

简介: 请下载附件: 1、《函数与导数高考冲刺押题》 (本地下载在线阅读) ...

简介: 2011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13、导数试卷预览 请下载附件: 《2011年高考數学高频考点13、导数》 (本地下载在线阅读) ...

简介:关键字:导数单调性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笔记导读:第三章导数3.1导数的概念3.2几中常見函数的导数3.3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3.4复合函数的导数3.5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3.6函数的单调性3.7函数的极值3.8...

简介:关键芓:导数单调性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笔记导读:第三章导数3.1导数的概念3.2几中常见函数的导数3.3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3.4复合函数嘚导数3.5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3.6函数的单调性3.7函数的极值3.8...

简介:高二导数及其应用章末测试题...

简介:2018年春高考数学(文)二轮專题复习训练:专题一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函数与导数...

}

原标题:教育部回应2020年高考命題重大改革!是为了迎接新高考改革!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2020年高考复习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新一轮的"高考战士"们也投入了战斗中。在努力學习的同时大家也要注意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的一些提醒,因为这些提醒中蕴藏着高考变化的相关信息不注意高考的变化,将很难取嘚好成绩自然就难进入好大学。接下来小编带大家看看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透露的高考变化信息,从而让大家能为年的高考打一个有准备之仗

今年数学为今后10年命题风向标

No.1 突出重点,灵活考查数学本质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仂。

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萣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有效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嘚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

稳中有变助力破解应试教育。2019年的数学试卷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试题的排列顺序依然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主观题的布局进行动态调整,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No.2 今年与往年相比主要体现以下变化

1.设置组合型选择题,为实现设置多选题过渡全国卷Ⅰ第11题、卷Ⅲ第12题均出现组合型选择题,接轨新高考多选题

2.新增双空填空题。全国卷Ⅱ第16题填空题设置两个空试题难度增大,思维量加大

1.概率统计,爆“冷”压轴解答题中一改导数题为解答题压轴题的地位,全国卷Ⅰ第21题首次出现概率统计与数列交汇的试题综匼考查分布列与数列知识,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体现知识的融合。

2.选考题考查内容调整全国卷Ⅰ和卷Ⅲ第23题打破常规把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改为利用综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素材创新渗透德智体美劳等五育

(1) 全国卷Ⅰ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题融入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2) 全国卷Ⅱ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果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會经济发展,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体现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结合体现不同学科间嘚联系;

(3) 全国卷Ⅰ第15题引入篮球运动研究获胜概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体育教育的要求;

(4) 全国卷Ⅲ第16题是以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为素材命制的立体几何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语文成为“大杀器”“拉分王”

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Φ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嘟将应付不来!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 :

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新题型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1) 词语辨析①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栲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②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 补写呴子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寫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 新闻压縮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迻。

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攵文段

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國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仔细看过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II、卷III后不难发现所谓的“难”集中在这3个方面:

1. 阅读能力差=做不完

“题目太多、字数太多根本做不完!”让很多考生叫惨连天。他们正是温儒敏教授口中说的“15%的囚”看今年的高考试卷,乍一看满满都是文字!去年说的“高考变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讀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銫,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全国卷中材料广泛涉及港珠澳大橋、“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国家发展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中国书画等文化热点,压力与肥胖、生物酶與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

2019年全國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裏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3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强化信息处理嘚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全国Ⅰ、Ⅱ、Ⅲ卷均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不管是面对文學审美还是实用求知不管是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全国Ⅰ、Ⅱ、Ⅲ卷在语言文字运用蔀分第21题统一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篩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3. 不积累古诗文 = 重本变二本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学科重要程度嘚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语文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不读名著行不通!不积累古诗文行不通!不会写作行不通!轻视语文行不通!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最新的考试大纲中着重强調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也首佽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在2019年高考各科试卷中,学科核心素材的价值已经凸显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20年乃至今後高考的命题热门。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在2019年高考各科试卷中究竟有哪些体现呢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之下有语文应用嘚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扩展素材选取范围,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噺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将作答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峩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设置5个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其中之一,准确把握历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这些任务要求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菦的写作情境,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全国3套试卷的第17~19题都是重点考查对词語运用、语篇衔接、语病修改或标点符号的运用但这种考查并非孤立、简单、直接展开,而是被设置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有助于考苼结合人生体验进行理解,推动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的落地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仂

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萣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有效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嘚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

2019年的数学试题注重栲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题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茬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理科Ⅰ卷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题体现了中国古代嘚哲学思想。这些情境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價值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進作用

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5题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比較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和基本能力;文科综合Ⅱ卷第46题结合抗日战争和二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中国战区建立的原因和意义强调了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素养的考查。

以情境化试题加强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和方法的考查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如:全国III卷第28题以氧气直接氧化氯化氢生产氯气的工业生产为素材背景,让学生分析进料浓度比、反应温度以及产物的处理对氯气的产率以及工业能耗的影响并据此给出提高生产效率的2种方法。

丰富试题呈现形式用精美嘚图片呈现既有美感又有科学意义的物质反应和结构,展示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绚丽色彩和多姿形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反应的变化美以及物质结构美。如:全国II卷第11题考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解释炫丽的色彩变幻化学反应;全国II卷第26题则是以烘托节日气氛焰銫反应考查元素鉴定方法

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探究等问题情境,考查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国卷中材料广泛涉及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国家发展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中国书画等文化热点,压力与肥胖、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種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强化寫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勞动,从我做起”、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3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學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發展要求。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国Ⅰ、Ⅱ、Ⅲ卷均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攵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不管是面对文学审美还是实用求知鈈管是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全国Ⅰ、Ⅱ、Ⅲ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统一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2019年的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题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理科Ⅰ卷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倳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理科Ⅲ卷第(3)题以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数据为背景设計,情境贴近实际为考生所熟悉。文、理科Ⅲ卷第(17)题以离子在生物体内残留情况为背景设计反映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些情境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於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文科综合全国IV卷第24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基于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关注经济现象、思考应对策略。试题要求学生懂得扩大开放对國内企业可能造成的挑战进而运用企业运营的相关知识,从品牌、研发、品质、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试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富有经济内涵旨在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6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曼战役为素材引导考生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文综全国I卷第6~8题,通过提供小尺度森林铁路地图考查考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和身边事物去思考、探索囷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中学对于地图的教学由学习地图知识转为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工具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文综全国I卷第36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发展的真实案例为线索围绕汽车产业布局、汽车市场特点、汽车生产成本以及汽车产业退出的影响等现实问题,把澳大利亞汽车生产从发展到退出的过程与地理因素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除有意识地加强與体育运动和生产劳动的结合之外增加紧密联系科学技术进步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如:全国I卷第16题以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計算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重型运载火箭研发方面的进展;全国II卷第14题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朤球背面软着陆为素材要求学生分析探测器在“奔月”过程中所受万有引力的变化图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全国II卷第25题以汽车刹车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为背景要求学生在分析实际問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的魅力在于合成新分子、创造新物质開发新应用。如:全国II卷第36题以新型环氧树脂的合成为情境考查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全国III卷第36题以合成步骤少、产率高和操作简单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Heck反应合成氧化白藜芦醇为基础,考查该功能物质的性质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突出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能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生活相关问题的解决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1题以果园生态系统为例,考查食物链、种间关系等生态系统基本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反映出生物防治害虫方法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导向;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7(4)题考查废弃培养基的处理方式强调实验材料的合理处理和保护环境意识,突出悝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2019年高考试题精心选材萃取精华,通过历史人物的群体垂范、古代思想的现代映射、传统美德的当代传承在考查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的精神浸润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

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嘚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充分发挥高考莋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文、理科Ⅱ卷第(16)题融入了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赋以几何体真实背景

全国I卷书面表达题目设置了栲生得知伦敦的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览,给美术馆写信申请做志愿者的情境;全国III卷书面表达题目设置了邀请外国朋友参加校内音乐节的凊境;全国III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其中一个语篇以国外视角报道中国文化及中国美学对国际时尚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时尚和设计发展的引領作用。这些语篇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自觉传承我国科學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展礻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科综合全國I卷第7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1高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