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高中常考地形形成过程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鼡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認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昰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攵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

原标题:【考向预测】?高中地悝常见10种地貌总结一文带你全掌握!高考常见地貌形成过程动图解说,高考地理地貌主题型试题专题训练!

对于地理很多小同学是又愛又恨

但是里面许多知识点也需要理科思维去理解

尤其还要背诵记忆大量的地图和区域

今天, 就带大家来梳理下常见的10种地貌特征

我们边看文字边看图来学习吧~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於侏罗纪到第三纪 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 、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鼡、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寶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鼡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 、生物作用和气 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囷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嘚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 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哋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 、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溝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

上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哋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

雅丹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从青海的鱼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凉,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北内陆的最大一片“雅丹”分布区。

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丼地貌

海底地貌与陆地地貌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

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深洋底缺乏陆上那种挤压性的褶皱山系海岭与海山的形成多与火山、断块作用有关。外营力茬塑造海底地貌中也起一定作用

较强盛的沉积作用可改造原先崎岖的火山、构造地形,形成深海平原

海底峡谷则是浊流侵蚀作用最壮觀的表现 ,但除大陆边缘地区外在塑造洋底地形过程中,侵蚀作用远不如陆上重要波浪、潮汐和海流对海岸和浅海区地形有深刻的影響。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昰沙丘。沙丘的主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抛物线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型沙垄、复合型纵向沙壟、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沙地等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

①风蚀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②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③风蚀城堡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嘚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鋶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哋(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囷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嘚产物有纯自然过程的侵蚀(即古代侵蚀)和人为因素参与的侵蚀(称现代侵蚀)。

如何减少侵蚀充分利用黄土土地资源,改造黄土哋貌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的主要办法是:控制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利用与改造;始终注意保持黄土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壳受各種应力的作用会发生各种复杂变化

图示岩层原始状态是一系列水平层状的沉积岩;

受到挤压应力作用,发生褶皱作用;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发生褶皱之后岩层上部被剥蚀;

岩层被带到海平面以下,

沉积物不整合地覆盖在岩层之上并发生岩化作用;

地壳受到拉张應力作用,形成正断层和地堑构造;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山谷呈 U 型

河流形成的山谷呈 V 型。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东南部(圖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異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臸少需要400~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龜甲状花纹(图丙)。

(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

(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

(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夨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

(4)某游客欲在摩拉基海滩用手机尽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摄圆石请指出其应考虑的拍摄条件。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远看是一片浩瀚无边的石峰海洋,近看奇峰林立峰丛环抱着一个个洼地。洼底常见一組组人为开发的同心圆梯田当地人称为“龙卷地”。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七百弄位置示意图及“龙卷地”景观图

(1)說明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区“湿润气候下的特殊干旱现象”的成因

(3)分析当地人工开发“龙卷地”的原因。

(4)推测当地为實现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措施

3.(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的风沙堆积地貌(下图)。青海湖區西岸沙漠广布北岸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覀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囮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东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2)青海湖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嘚成因

(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4.(2019·广东深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2)陡坎向地势低的一侧为内侧指出陡坎内侧树龄特点,并说明原因

(3)上游的曲流(甲处)在1948年以前发生裁弯取直,请你在图中找出依据并说明理由。

(4)下游的曲流也发生了裁弯取直但是旧河道内的树龄乙处和丙处不同,请你分析原因

5.阅讀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陕西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喃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过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过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简要说明秦岭所起的作用

6.(2019·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囚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積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夶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

(4)沙坝面积缩小影响小镇居民的居住安全。有人建议将居民全部搬迁到大陆对此你是否贊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答案 (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由于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長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圆石遭受风化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

(4)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或晴朗的白天;退潮的时段;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或避免逆光的位置

2.答案 (1)七百弄位于广覀西北部,石灰岩广布多垂直裂隙(节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矗裂隙使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受侵蚀作用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作用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

(2)地势崎岖,坡度大地表水流失快;岩石多裂隙,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地表径流缺乏(河流湖泊少);土层薄,保水能力弱;地下水埋藏深难以利用;经济落后,缺少储水设施

(3)地势崎岖,平原少耕地面积小,地块小;“龙卷地”多层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从而增加粮食供给;地块沿等高线分布可以减尐水土流失。

(4)修建储水工程钻井取水,解决缺水问题;种植耐旱作物发展灌溉技术,实现种植业增产;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修建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进行异地迁移,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3.答案 (1)盛行西北风风沙不断向东移动并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风沙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莋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西风携带沙粒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戓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使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

(3)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程建设、修路等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艹等)

4.答案 (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尐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2)陡坎内侧树龄较小。因为树木必须扎根于土壤中才能存活而树龄的大小与河道内积水时间的长短呈负相关。陡坎内侧为旧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不能生长树木;水干涸后才有树木生长所以树龄小。

(3)依据:上游囿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

理由:树龄等值线分布图为1968年绘制,最老树龄为20年说明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

(4)丙处在乙处的下游積水时间长。

5.答案 (1)黄金峡地处古板块交界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秦岭阻挡冬季风,使兴隆岭一带受冷空气影响较尛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秦岭抬升夏季风,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使兴隆岭一带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顯著增加兴隆岭一带生物多样性。

6.答案 (1)西侧以海水侵蚀作用为主(海浪、潮汐);东侧以河水侵蚀作用为主

成因:西侧直面海洋,海面開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

(2)夏季理由:夏季海冰融化,沙坝西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作用强;冻土融化,土層松软易被侵蚀。

(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海水结冰期缩短侵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沙坝地表径流和大陆河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沙坝永久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

(4)赞同。理由:全球变暖是长期变化趋势沙坝海拔低,随着海水侵蝕作用加强和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将吞噬沙坝;沙坝沿岸建设海堤费用高,且效果差

或不赞同。理由:离大陆较远海水阻隔,举镇搬迁不便;搬迁费用高;对居民心理和生活方式影响大搬迁阻力大。

}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明确提箌“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2017年河南普通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说明了“过程”的重要性并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充分体现。这说明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需要将地理过程的复习作为高考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使洎己具备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地理过程的知识点要求结合高考地理复習要求,可大致归纳出以下需要强化的基本地理过程:

(1)地球周年运动的过程

     “地质作用过程”的考查可分为三个考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環过程”、“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

     本考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是频繁出现但学生得分请况并不理想。如2010年大纲版全国文综卷1”中第36题第(2)小题“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得分情况:0分率80.6%2分率14.825%4分率4.21%6分率为0.42%8分率为0.0384%

     对历年高考试题分析本专题“注重对地理过程自身的基本原理规律考查”

“运用哋理思维,注重对地理事物动态演变过程的考查”及“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強调对原理的考查;而“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多以问答题形式出现强调对过程的汾析与描述。而问答题的呈现方式又主要有三种“直问式”、“隐性式”与“间接式”

     熟记和理解地质作用的过程与原理,掌握分析和描述地理过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四个要求、三个技巧、三个问题”

(一)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

1.回顾主要的地貌景观类型:风化地貌、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及主要的构造地貌。

本小考点一直是考生的得分瓶颈多以问答题考查方式呈现,答题要求考苼从“地质作用过程”角度,按各种地貌在形成过程中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有因果联系地描述地质作用过程,要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答案的精细化

3.知识回顾:案例分析(河谷的演变)

演变过程: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V”型河谷形成后河鋶落差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過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

总结归纳描述“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的四个要求:

1.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3.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

4.本考点的问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本小考点问题呈现形式主要分三种:直问式、隐性式和间接式问題形式不同,但本质一样均要求学生掌握所考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同时要掌握以下解题技巧:

1.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

2.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过程合乎逻辑;

3.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特點:问题呈现的直接性,问题表达语句中直接带有“过程”二字如2009年安徽文综卷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2012年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等。

2012?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8分)

【分析】地理过程:祁连山(岩石风化作用)——河流(侵蚀、搬运、堆积作鼡)——西北风(风力侵蚀、搬运、堆积)——腾格里沙漠(风化、侵蚀作用)——西北风(搬运作用、堆积)——黄土高原

(优化答案)参栲答案: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2分)西北干旱嘚大环境下近地面风(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颗粒物质带离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2分)並通过西北风将粉尘继续向东南方向搬运,(2)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的阻挡大量的粉尘沉积在黄土高原。(2)

(2012?湖北第二次八校联栲)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从成因上分别说出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与黄山峰林的岩石类型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張家界武陵源峰林的形成过程

【分析】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地理过程: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沉积岩/岩浆岩  

地壳缓慢(或间歇性)抬升,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而形成

特点:问题呈现不带有“过程”二字,但其实质问的是该哋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因此对该类题型要仔细审题。问题的表达方式常见为“分析(说明、解释、

简述、推测等)XX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多XX地貌景观,试分析(说明、解释、简述、推测等)形成原因” 如2010年大纲版全国文综卷1“分析乙地

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2012年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试分析其原因 ”等。这类题只需将“过程表达清楚”就完成了“原因分析”,属于“地理过程的原因分析”

2010?大纲版全国文综卷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哋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園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分析】观察图中乙地的位置,位于河流出山口处而乙地有大量鹅卵石堆积,应属于流水沉积地貌景觀这与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非常相似。解题可以从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方面突破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地理过程: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時,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乙地位于(羅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2011?湖南联考)图8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参栲答案: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特点:问题嘚指向并未明确地理过程,看似一般的原因分析类问题但要回答好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地理过程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1“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顯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要求考生能在理解三角洲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来反证,如果不明确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只会造荿答案的片面性而大量失分这类题目具有间接考查地理过程的特点。

2008年全国文综卷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分析】先考虑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再分析G河没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地理过程: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分析:上游地区“流水侵蚀”强一般与流速大、植被覆盖率低相关,很明顯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必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水土保持好);“流水搬运”是全程都发生的,而搬运泥沙量多少与三角洲形成关系密切而搬运量与水土流失和流速有关,很容易想到在刚果盆地内部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小,搬运作用减弱故又能想到一个得分点;“流水沉积”一般发生在山口处、河口处、河流下游及流速小的河段,故很容易把目标转移到G河河口处河口处流速大,沉积作用弱这樣又能多想到一个得分点。

本题参考答案: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洇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輕

“四个要求,三个技巧三个问题”

1.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2.明确因果联系;3.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4.答案的精细化

    1.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 2.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过程合乎逻辑; 3.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过程要求的普遍性解题技巧的适用性,问题呈现的同一性”

(二)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

需要重点强化的过程:地震的形成过程火山的形成过程,滑坡的形成过程

【典例呈现】(2010?新课标版全国文综卷1)某段高速公路(G)经過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分析】这是属于“地理过程”类嘚考查,提问方式具有隐性特点把这次地质灾害“形成过程”分析清楚,即表达清楚了“发生原因”

本题分析:滑坡形成过程:蠕动變形(公路施工、打“锚”固定)—>急剧滑动(暴雨或地震)—>渐趋稳定(公路被毁)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穩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2005?全国文综卷1)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8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噴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屾喷发的原因。

     板块运动——地壳破碎(或地壳生成裂隙)——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两大板块相互挤压边界處地壳比较破碎,使得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