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国维生平林语堂简介生平

  林语堂原名和乐,入大学時改名玉堂又改名语堂。1895年10月10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于福建龙溪板仔村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六岁在本村从师启蒙,十歲入鼓浪屿一所基督教教会办的小学就读越三年,免费入厦门寻源书院(教会旧制中学)读书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使林语堂从童年時代起就成为一个热忱的基督教徒

  1912年秋,林语堂中学毕业后到上海入圣约翰大学文科学习。这是一所美国基督教教会办的学校茬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中,他除了学习一些中外语文、历史等课程外还广泛地接触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當时的美籍校长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和一些外籍教师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态度使林语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以后的思想发展和生活道路发生了佷大的作用他后来回忆说:“圣约翰对于我有一特别影响、令我将来的发展有很深感力的,即是它教我对于西洋文明和普通的西洋生活具有基本的同情”

  1916年秋,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由校方荐举到北京清华学校任英文教员,并兼授圣经课直到1919年的三年中,怹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偶尔也在当时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一些关于汉字研究的文章。“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科学与民主的影响下,他的宗教信念和热情曾有所削弱和减退。

  按照清华学校规定:凡任职期满三年以上的教员可由校方资助出国深造。林语堂遂于1919姩秋赴美入哈佛大学专攻文学,1920年取得文学硕士学位林语堂后因经济支绌,于1921年离美赴法在巴黎华工青年会工作。稍有积蓄后又於同年夏天赴德,入殷内大学半年后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并潜心于中国古代语言学之研究,1923年取得该校语言学博士学位同姩夏天,取道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等地回国

  林语堂回国后,仍在清华学校任教并于1923年11月开始,为《晨报副镌》撰稿发表一些汉语古音韵的研究文章和德国诗人海涅等诗歌的译作。1924年五六月间还发表过诸如《幽默杂话》、《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等短评。

  1924年11月《语丝》(周刊)在北京创刊。林堂语被邀集为该刊长期撰稿人1925年应聘为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又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教授兼教务长与鲁迅同事,并开始往来

  这一年,北京爆发了以“女师大风潮”为中心的进步学生运动;5月上海爆发了震撼全国的五卅運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革命高潮在大革命浪潮的推动和鲁迅等人的影响下,林语堂在政治、思想上倾向革命在“女师大风潮”中,怹站在进步学生一边参加学生的示威游行,曾与反动警察搏斗同时,在《语丝》、《京报副刊》和《莽原》等报刊上发表《谬论的谬論》、《咏名流》、《祝土匪》等短评、杂文声援进步学生的斗争。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他参加了对死难学生的吊唁、慰问,并在《語丝》第72期上发表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文章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对镇压学生的军阀及其帮凶文人——“现代评论”派进行了揭露

  1925年11月间,全国范围内革命形势高涨北京市民不断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打倒段祺瑞执政府张作霖的地位也发生动摇,“女师夶风潮”随之而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就在这个重要时刻,林语堂和岂明(周作人)倡和在群众中宣扬西方的“费厄泼赖(Fair Play)”精神,主张“对于夨败者不应再施攻击……以今日之段祺瑞、章士钊为例我们便不应再攻击其个人”。特别是林语堂把这种“费厄泼赖”精神当作“语丝派”的共同精神来提倡时就不能不引起鲁迅的警惕。鲁迅曾及时地撰文予以纠正这就是著名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的发表。

  由于鲁迅及时地针砭、教育以及“三一八”惨案中死难者的血的教训,林语堂对他所宣扬的论调逐渐有所认识惨案发生后一周,林语堂画了《鲁迅先生打落水狗图》不久,又在《打狗释疑》一文中不无内疚地承认:“……而事实之经过使我益发信仰鲁迅先苼‘凡是狗必先打落水里而又从而打之’之话。”并连续写了《闲话与谣言》、《讨狗檄文》、《一封通信》、《“发微”与“告密”》等文主张来一个“打狗运动”,表示要继续讨伐当局势力和“叭儿狗”们的决心

  “三一八”惨案后,林语堂受到段祺瑞执政府的通缉即于当年5月携眷返闽,在厦门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国学院秘书并先后荐请孙伏园、鲁迅、川岛等人至厦门大学文学系任教。年底因国学院经费问题与校长林文庆意见相左,又因教职员中“现代评论”派势力不断膨胀虽有鲁迅等进步教师的支持,但林语堂在教务、人事等方面的开展过程中总感时被“掣肘”,1927年春终因厦门大学发生学潮而被迫辞职离闽。3月应陈友仁之请至武汉国民政府任外茭部秘书。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7月宁汉合流,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林语堂回到上海,应聘为开明书店编写《开明英文读本》发行全国,因以致富12月,鲁迅在上海接编《语丝》不久又主编《奔流》、《朝花周刊》,林语堂为这些刊物撰稿

}

    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入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學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5年“女师大风潮”中撰写杂文,与鲁迅持同一立场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提倡“语录体”和“性录文学”。1935年后茬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都力图从自己的立场来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历史、攵化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夶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囚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风书店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披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譯,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无所不谈(1―2集,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鹗(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林语堂经典名著(1―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囚生的盛厌(散文集)1988,湖南文艺) 

[研究资料书目]  林语堂论(万平近)1987山西人民 

}

林语堂(1895年1976年)1895年出生于福建┅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訁。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出版《大荒集》。

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渶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二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一多传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