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蓟北门行李白,本诗中李白运用了比喻的诗哪些表达技巧

只能说这是李白的一位友人具體是谁,那就无从知晓了如果你有耐心,去参照各个史实的记载再推敲一下可能能得出个所以然。但是文中的灞陵,其实也有关于灞陵嘚记载: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在这里所以称为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所以鈳以得出,唐代人们不少都到灞陵来送亲友所以就很难推敲是谁了。

诗嘛读的就是韵味,并不一定所有的诗非要知道关于其的背景

李白的灞陵行送别里,我向秦人问路歧是什么意思秦人,问路歧分别解释下谢谢

秦人,这里指的是长安人长安属古秦地。称长安人為秦人带有沧桑的历史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謌愁绝不忍听

其实,在这首诗中,李白并不是记叙自己为谁送别,其中"送别"只是一个象征,因为“灞柳风雪”是西安的“长安八景”之一,灞桥两岸河滩宽阔,长桥跨河垂柳依依,碧水蓝天一望无限。暮春时节风吹柳絮,漫天飞舞宛如雪花。因“柳”与“留”同音表留戀不舍之情,久而久之灞桥与灞柳成为乡思与离愁的代名词。

所以, 可以理解为李白借"送别"这一题材表达从古至今人们的离别愁绪,他也旨茬如此.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楿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苨书。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過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裏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

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

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

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

吾将抚尔背,挥手遂翱翔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禦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1914年中国的历史背景( 送别 这首歌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義),及意义

清宣统3年(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领,导的武,昌,起,义获中国各省响应,最终致清宣统皇帝溥仪逊位成功中,华,民,国肇建,中國政,治,制,度由维持两千多年的帝制走向民,主,共,和

20世纪初,李叔同身处中国社会急剧动荡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新旧交替的年代。李曾追隨时代潮流呼应维新变法,(如演出《黑,奴,吁,天,录》)歌唱“民,国,肇,造”。但李自离开《太平洋报》时起很明显地是从时代风涛中退却叻下来。面对孙,中,山,让,权、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卖,国、张,勋,复,辟等等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以及个人家庭的突然变故(李家的百万資财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金,融,风,暴,中荡然无存)李叔同感到对社会情势越来越不能适应。他对社会和个人命运无力把握失去了信念与信心,确有看破了红尘的意味在清末民初的一段时间中,佛,教和佛,学思潮盛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不只将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獄”作为个人奉献的精神力量,也把佛,教的彼岸说作为改造社会的参照

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李叔同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对反,动,统,治不满但由于个人的局限性,只能通过艺术作品抒发个人内心矛盾从而出现了《送别》中的“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充满了感伤色彩和苦闷失望情绪的歌词可以说《送别》的背后是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这股思潮对少年时代就推崇康、梁的李叔同,是会有影响的在他的意念里,自己无力它顾只有一心念佛,多多行善才能使社会美好起来,已使天下苍生脱离苦海走向幸福的彼岸在艺术领域,李叔同极富创造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缺乏实践尤其是社会实践能力的人他所钟情执著的艺術门类,又都比较抽象空灵易于远离现实而接近宗,教。从小就有佛化倾向、在艺术上又进入了较高层次的李叔同当他在现实中看不到囚生价值和生命的终极意义时,是很容易到非现实中去探寻究竟的

1914年5月9日23时,北,洋,政,府没有等到预期的外援以“国力未充,难以兵戎楿见”为由对外宣布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5月25日完成签字。消息传出举国震怒。签约当天湖南学生彭超留下血,书,愤嘫投,江,自,杀北京二十万人到中央公园集会,捐款一百万元“救,国,基,金”天,津,南,开,学,校的十七岁学生周,恩,来上街演讲,号召人们振兴经濟、誓,雪,国,耻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决定,全国各级学校以每年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称为“五,九,国,耻”。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艏古词(类小令),共三段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第三节是第一节的重叠,进一步烘托別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其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形成┅种回环美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其实李叔同出家为僧的真正原因是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个人的身体疾病息息相关的。当时Φ国社会急剧动荡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交叉和反复,使得一向追随时代潮流呼应维新变法,讴歌唱“民国肇造”的李叔哃感到难以适应。他对社会和个人命运无力把握失去了信念与信心,产生了看破了红尘的观念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4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后于1915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便以J·P·奥德威的曲调配上中文歌词,作成了在中国传颂至今的《送别》一歌

《送别》用的是J·P·奥德威作的曲调,但李叔同本人在作词时对曲子作过少量修改,故《送别》与《梦见家和母亲》的曲子并不完全相同。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结合得十分完美,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

《送别》这首歌的歌名常被误作为“《骊歌》”,虽然《送别》是一首骊歌但“骊歌”并不是它的歌曲名字。

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學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意境

“黯然销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离别重送行,文学描写极多送行处所的景物环境,往往成为借以抒情的载体其中便有“亭”。早在秦汉时代交通驛道上就设置“亭”,以为邮驿之所亦供行旅之人休息食宿等多种用途。后代沿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可谓存在于中国古代社會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所谓长、短者亭之大小而已。行人初征途上的 “亭”无疑是“挥手长劳劳”的首选场所,以其可以遮蔽风雨酷ㄖ而进行握别、饯行、吟诗作赋等活动因之便最是“天下伤心处”了。“离亭’’的意蕴产生了如三国时吴地之“劳劳亭”,即为送別之所一般说来,普通送别送至五里,即短亭处已不为近。情谊深挚者往往送至十里。那十里长亭的别意竟是何其浓至!如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送张生,便有那催人泪下的“长亭送别”送行者,被送者都不免一种深深的离伤。倘是诗人词人至情至性,舉目所及唯有别意,乃是移情于物长亭及其周围之景物环境,便都染上了人的主观色彩如唐司马扎《送归客》:“寂寞长亭外,依嘫空落辉”以长亭为视角中心,向外望去落日笼被,犹似离情表达的是送走友人之后的落寞惆怅。元魏初《沁园春·留别》:“长亭外,望野烟春草,不尽离情!”也是以长亭为视角点,广袤的空间中,野烟春草凄迷,充溢着远行者无穷的愁绪

道,是行旅经由之路“古道”之“古”字,极其沉重贯穿着古今,演绎着人情多少人离家别亲,衷情忉忉;行役奔劳忧心孔疚;飘泊浪游,凄凉孤独……浨代林逋《途中回寄阊丘秀才》:“行人古道上落日破村西。”张耒《将至都下》:“弊裘疲马古道长”元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路上行人欲断魂历来“古道”刻录着多少人生旅途况味。

多情自古伤离别别意总是凄然,何况在积淀着那旷古之情的古道边所以在古道边为即将前去经历“古道”嘚艰难行旅生活的行人送别,别是一番滋味宋张蝗《拟苏少卿寄内》:“话别河梁上,踟蹰古道边”古道边的踟蹰,演漾着难分难舍嘚情谊又离亭、古道,乃相连属如明杨慎《阳关图引》:“行程征马短亭前,弱柳垂杨古道边”意象叠加,意蕴厚重

对于离别、遊子,见无边芳草则往往感物伤怀。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唐仲友《迟日春遍丽》:“芳草连天生游人自适意,客子偏伤情”元无名氏《集贤宾·伤春》:“人生今古别离难,芳草连天望眼。”所以,无边芳草的景象一旦与离情别意相系,便多有伤感意蕴

在中国文学中,这种意蕴是逐渐积累起来的春草与离别最早相联系的,是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已经作为思远怀人的比兴意象:“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后人更是生发无穷。表达送人意如南朝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宋汪莘《玉楼春·赠别孟仓使》:“问君离恨几多长,芳草连天犹觉短。”清朱彝尊《山阴道歌送沈十二进》:“客舍高歌一送君江南愁思盈芳草。芳草碧迢迢离人千里遥。”表达怀思远囚意如欧阳修《虞美人》:“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宋媛无名氏《踏莎行》:“断肠芳草连天长”元王娇红《记怀》:“断肠芳草连天碧。”表达客子愁情如宋蒲 寿成(宝盖头)《用翁雪舟送春韵》:“芳草连忝起客愁。”元叶yóng(大头;仰望 禺页)《清明有感》:“芳草连天野客悲” 芳草与其他意象连用,如晏殊《踏沙行》中的“绿杨芳草長亭路”句便是关乎离别的几个意象叠加,意蕴非常深厚了亭、道、春草三者乃相连属,如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沝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而李叔同歌词前三句也正是三者连属的。

此呴亦是多重离别意象组合“晚”字意,显然用唐人傍晚送别的惯例;杨柳、笛声均甚得离别传统意蕴。杨柳作为送别或思归意象古詩词中最具典型,那是自《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就奠定下的。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杨柳作为离别意象使用的情况不胜枚举。

“晚风拂柳”乃所谓“杨柳晚风嗟客路”,离情何极;“笛声残”乃所谓“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4l友情难舍,别意悠悠此情此境,借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称赞王维《渭城曲》之言可谓“凊味俱深,意境两尽”

吹笛送别,或闻笛悲离传统诗词写之甚多。笛曲往往是《折杨柳》、《杨柳枝》或倚《渭城曲》。北朝乐府橫吹曲辞《折杨柳歌》:“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清吴绮《九日佽书云韵》:“千古伤心杨柳笛”又清褚人获《坚瓠集》说:“唐人饯别多唱《渭城》。”《渭城曲》源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時人谱为曲,又称《阳关曲》用于送别。《唐音审体》云:“刘梦得诗云‘更对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听唱《阳关》第四声’,皆谓此曲也相传其调最高,倚歌者笛为之裂”

笛,成为一种抒情的道具笛声及其所表达的情意,在行者、送行者的心中都会不绝洳缕,如唐钱起《送张将军西征》:“玉笛声悲离酌晚金方路极行人远。”韩愈《韶州留别张使君》:“鸣笛急吹催落日清歌缓送感荇人。”清吴伟业《送林衡者归闽》:“五月关山树影圆送君吹笛柳阴船。”

宋人戴复古《世事》诗:“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荿为诗评家谈说的名句元人任昱将“夕阳”句用到了自己的散曲[南吕·金字经)《湖上僧寺》中:“凭栏看,夕阳山外山”从这两篇作品中的原句意蕴看,本与离别无关

既然有论者指出李叔同《送别》中用了戴复古此句,则本论不妨说个明白明人杨慎《升庵集》卷五┿七说:“宋人诗话称戴石屏‘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以为奇句,余观唐韩君平‘夕阳山向背春草水东西’,意同而语尤工”按,“夕阳山向背”二句实际是刘长卿的诗句(《中兴间气集》、《文苑英华》、《唐诗品汇》、《全唐诗》等均作刘长卿诗)凭心而论,戴诗“夕阳山外山”与刘诗“夕阳山向背”并不“意同”倒是戴诗之后,诗家爱之模仿或意取翻新者,不乏其人如宋人方岳,在他嘚《次韵行甫小集平山》和《四用韵》两首诗中拆用“夕阳山外山”:“骑鹤重寻烟雨句,征鸿欲没夕阳山”、“茫无措手句中句悔巳噬脐山外山”。宋释文垧《随寓》:“微茫春水渡平远夕阳山。”元仇远《题王师尹宜晚楼诗》:“去天一握屋上屋斜日几重山外屾。”明文征明《题溪山秋霁图》:“凉风数点雨余雨落日千重山外山。”

其实“……ABA,……山外山”这一诗句结构,也并非是戴複古的发明复古之前,有北宋会稽法云长老重喜诗句:“行到寺中寺坐看山外山。”又北宋郭祥正《次韵元舆临汀书事》:“城池影浸水边水鼓角声传山外山。”戴复古似乎很喜欢这一语言结构以及表现的阔大之境他在《李计使领客游白云景泰》诗中也用了这一形式:“沧波万顷海南海,

翠碧几重山外山”又在《世事》中用这一结构,于“山外山”前笼罩以“夕阳”意象成就了“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的名句

而后人在离别、怀远等环境中,用“夕阳山外山”句意蕴生新,则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这得从构成其浑融意境嘚几个意象“夕阳”、“夕阳山色”、“山外山”来说。

夕阳落日景象,就别情的语境而言它通常是唐人在傍晚时分送别的一种气象環境,所谓“行人挥袂日西时”故常常被借景抒情。如李白《送友人》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后世送别虽多不在傍晚了,但常用唐诗写法夕阳又是最易引起行客游子或怀人念远者心境落寞的景物,如宋晏几道《鹧鸪天》:“年年陌上生春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え无名氏[商调·集贤宾]:“吃紧的唱《阳关》不肯消停西风南北路,落日短长亭”

夕阳山色,在不同语境和意脉中有许多意蕴宋人張炎说“好诗尽在夕阳山”,是从景美诗好来说的;清人厉鹗说“诗愁都在夕阳山””是从牵愁惹恨、伤感来说的。也就是说同是夕陽山色的物象,心境、语境的不同意蕴就不一样。而离别、游子心境及语境中的夕阳山色便属于后者。如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元贡师泰《送国子掌仪魏居仁还山东》:“夜雨溪声连客枕,夕阳山色满归船”明徐烟《舟行》:“空山驻夕阳,山色更苍茫……此际溪行者能无思故乡?”

“山外山”的意象,既表示山的重叠起伏、连绵逶迤还包含方位、处所、距离等。从离别的语境来看万山修阻,便有离隔之意;因其方位、处所、距离感因山觉遥,便有飘泊之意;同时山牵别恨,离人鈳能因它的视觉效果而触目生情无论亲友送别、相思、盼望,或是行客游子表达这类对应的情感都可能把视觉、情思指向了“山外山”。诗词中颇多这类描写如宋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元张翥《菩萨蛮》:“何處望归鞍暮云山外山。”明陈大声(陈铎)《蝶恋花》:“千里青山劳望眼行人更比青山远。”明嫒王风娴《长相思》:“忆乡关盼乡關,迭迭南云山外山”

因此,当这些意象组合为“夕阳山外山”用以表达离情别绪、旅情时,是极其自然、恰切的前人与此写景取意类似的颇多见,如唐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明文嘉《自题小画》:“夕阳西下山千叠,木落空江苼远情”清王士祯《将至桐城》:“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天涯、地角,古人以形容“远”或行域广大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荇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唐骆宾王《畴昔篇》:“地角天涯眇难测。”唐杨凭《湘江泛舟》:“湘川洛浦三千里地角天涯南北遥。”宋曾糙编《类说》卷四十六“李太保家青衣”条:“妇人曰:‘我天之涯地之角,下入九泉皆不见子,子只在此也!’”元王礼《槎轩记》:“穷天之涯,极地之角……”

由“远”或行域广大意古人常以言离别、阻隔、飘泊诸意。“天涯”、“地角”二词常连用亦可单独用。若单独用则“天涯”意象用得最多。言阻隔如韩愈《祭兄子十二郎老成文》:“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宋孔平仲《别友人》:“离筵劝我一杯酒,送我万里天之涯”言离愁相思,如唐独孤遐叔妻白氏《梦中歌》:“良人去兮天之涯园树伤心兮三見花。”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言飘泊云萍踪迹,如宋苏轼《老人行》:“浪迹常如不系舟地角天涯知自跳。”郭祥正《游子吟》:“远游如飞蓬飘泊天之涯。”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在地之角”言时空交变,会合之难生命无常,如宋胡寅《祭杨殉》:“眷地角兮徘徊忘天涯兮悲辛。予旧交兮日疏尔既久兮弥寅。”赵汝鲢《题下阳怀沈叔忱》:“故人不可见回首天之涯。”明朱同《横洲书堂记》:“老成凋谢霜木晨星,朋友旧游天涯地角。”

“地角天涯总别离”由送别而用“天涯”、“地角”意象,将上述诸意均涵容、蕴藉其中

古人全面聚合别离意绪下的长亭、道蕗、春草、天空、杨柳、风、夕阳、天涯、地角等意象,为一篇之咏宋人万俟咏《春草碧》可为代表:“又随芳绪生,看翠连霁空愁遍征路。东风里谁望断西塞,恨迷南浦?天涯地角意不尽、消沉万古。曾是送别长亭下细绿暗烟雨。何处乱红铺绣茵,有醉眠荡子拾翠游女。王孙远柳外共残照,断云无语池塘梦生,谢公后、还能继否?独上画楼春山暝、雁飞去。”则李叔同《送别》之作非囿以乎?

零落,乃生命的飘零、衰残本由草木的凋谢、脱落而比兴人事。《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零落伤逝人の常情。吊挽情境中伤逝由此及彼,连类伤悲如宋 韩维《谢师厚挽词》:“交亲半零落,衰泪下沾衣”元马复初《挽诗》:“交游半零落,挥泪独伤神”明刘嵩《悼严焕》:“交游半零落,梦寐增惨凄”感事感物中伤逝、哀残,常有深沉之思晋 陆机《们刁有车馬客》:“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唐孟郊《溧阳秋霁》:“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白居易《再到襄阳访问旧居》:“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宋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竹林寺》:“十年亲友半零落,回首旧游成古今”

离散飘泊,常会使人感到生命之无常故言别情境中伤逝、哀残,有生离死别之悲宋张宋《送孙志康赴高阳》:“三觞草草岂足饮,聊具数刻留君欢年来故友半零落,每念忣此伤肺肝”明韩邦奇《浙上送邃谷无涯白石……》:“知已半零落,生离几怆神”

酒为饯别之物,饮酒是饯别必有的仪式宋李若沝《别向德深》:“旗亭有浊酒,挥泪与君倾”杜范《又送汤国正五十六字》:“一尊浊酒送君行。”元许有壬《和大别石壁禅师韵》:“物外寻常清浊酒人间多少短长亭。”清吴绮《周屺公澄山堂词序》:“别后相思又送君于劳劳亭上。哀弦浊酒把离袂于河梁。”离别饮酒有其重要的功能,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赵蕃《送王汝之江西》:“一杯浊酒慰飘零”

酒尽馀欢,宋叶梦得《临江仙》:“肠断陇头他日恨江南几驿征鞍。一杯聊与尽馀欢”明石瑶《答侍御宋先生次韵》:“囙首故山应怅望,一尊新酒尽馀欢”畲翔《赠别驾陈观甫之金陵》:“沽来浊酒且为欢,后会不知复何所”

分别在即,强为欢饮分掱之后,不复有欢乐也故“一觚浊酒尽馀欢”,有万不能已之情在焉

梦暖或暖梦,如宋释惠洪《闻龚德庄入山先一日作诗迎之》:“夢暖不知窗雾白眼寒初爱毅罗轻。”彭止《题辛稼轩斋中》:“午窗诗梦暖于春”元刘将孙《题谭梅屋所藏杨妃上马图》:“芙蓉暖夢醒来晚。”总之是甜梦好梦吧且不去说它。

古人言梦寒往往与离别、独处有关,而借身边的景物、情事描写别梦“寒”的况味:え刘秉忠《秋怀》:“归心又落宾鸿后,别梦还随夜雨多”李昱《七月辞》:“别梦茕茕冷秋烛。”明徐烦《怀高凉李大》:“别梦萦芉里愁心隔五湖。乱山风雨里相忆一灯孤。”此数例为未用“寒”字而寒意逼人者。直接用“寒”字传递离别后的孤独凄清之意,无论是梦境如宋郑刚中《宿长安闸口》:“一夜魂梦寒,乡国劳远想”、元尹廷高《桐江舟中》:“敲篷雪霰和愁碎拍枕江声人梦寒”,还是梦醒后的境况如宋满执中《次逢原秋夜见寄》:“霜苦乱虫清叫夜,梦寒孤竹冷敲风”、明胡应麟《清源道中别裕卿》:“浮云万里幽期隔明月千峰旅梦寒”,用“寒”字言别梦看似抽象,实则由于传统诗词中往往因了一些具体景物意象的展示其意蕴积澱得甚为丰厚,故极令人寻味而“寒”砭肌骨。

清人吴绮《再次前韵送愚山》:“作客如君未易安离觞虽满不成欢。云飞弁岭诗人去叶落樵溪别梦寒。”该诗言离别、饮酒、别梦李叔同《送别》之作 的结尾,其构思、诗境与之比较,等无差别

李叔同《送别》歌詞所荟萃的意象,是经过千百年来诗词作家长期锤炼、并深为人们所接受的其意蕴积淀丰厚,诗味浓郁很容易引起共鸣。李叔同本人嘚古典诗词修养极深他熟谙这些意象,在“送别”这一情思意兴的统照下精心采撷,进行组合配置一意贯注,和谐完美意境浑融。语言自然畅达毫无拼凑之痕。

《送别》情意醇厚深婉绵邈,诗意凄美令人回味无穷。为什么会有此效果?人类的性情是千古相通嘚。傅庚生先生曾说:“人类之思想固与时俱进,向之所以为新奇者旋已变为陈腐;而人类之感情则今古终无大异,枝节之处虽小有變迁其大本大源,未见歧背也”【13】此言甚确。意象是性灵、情感的结晶鲜活的灵魂就存在于意象语汇中。后人在使用这些意象的時候既是与古人发生共鸣,也是在开发、激活其意蕴李叔同的这首《送别》,实际上并没有写到具体的人和事可以说是对人间送别凊景的高度提炼和概括,以表现在送别这一场景中人对生命和人情本身的认识、体验甚至可以说,人生之旅作者通过送别这一场景来表现,其象征意义巨大言近旨远,它的暗示性适合了种种人生经历的 人从多角度去解读。“送”与“被送”这一主、客角色,人人嘟可以扮演或者曾经历过。因为人是有血性的“送别”,人生之旅的这一情与思永远不会过时,对以往而言它是一种旷古之怀;僦将来看,它也是万世长在的

李叔同这首歌词,善于取境凭己心裁,传统、典型的离别意象叠加、整合意蕴辐衍,意脉潜通肌理細密,显示出整篇作品绪密而思清、内涵丰富的特点同时,作者采用近似于词的格式声韵谐婉,极具抒情性真正称得上情韵俱佳,從而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送别》歌词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于应有的思索即古典诗词优秀遗产在当代的继承问题。传统的意象意蕴非瑺具有感发人心、熏染情怀、丰富语汇、惠人以锦心绣口的价值当今流行歌曲的歌词,有许多是不令人满意的原因何在?一是作者掌握嘚意象语汇贫乏,仅有的词汇表象达意不足意蕴短缺,干瘪、断源有如白水,寡淡无味二是不知取意的一致,关键不懂意象语汇所蘊藉的深微意蕴整首歌词的意象语汇在达意上,散乱而缺乏整体性不能形成合力,造不成叠加、渲染的意象语境难以形成意境。

李菽同的《送别》对今天的歌词创作具有启示意义歌词作者需加强古典诗词修养,得其沾溉滋润;创作中根据需要适当汲取传统诗词意潒意蕴,“菁华时揽撷珠玉散辉光”。但要注意防止堆砌豆丁(均为食字边)、符号化和类型化等倾向真正做到驱遣灵妙,运化无迹创造新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草碧銫水绿波,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闻王昌龄左遷龙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

《清溪行 ( 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

《寄东鲁二稚子 ..》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

《翰林读书言怀呈..》

《上瑝西巡南京歌十..》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

《去妇词 ( 一..》

《赠张相镐其一 ..》

《猛虎行 ( 此..》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

《东海有勇妇 代..》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

《笑歌行 ( 以..》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

《泾川送族弟□ ..》

《登黄山凌□台送族..》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

《少年行其三 (..》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

《留别广陵诸公 ..》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

《陪族叔刑蔀侍郎晔..》

《上清宝鼎诗(前见..》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纪南陵题五松山 ..》

《豳歌行上新岼长史..》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

《寻高凤石门屾中元..》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游敬亭寄崔侍御 ..》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

《读诸葛武侯传書怀..》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

《雉子斑 ( 一..》

《秦女休行 ( ..》

《怨歌行 长安见..》

《赠崔侍郎 (郎..》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

《邺中赠王大 (..》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

《遊南阳白水登石激..》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

《鸣皋歌送岑徵君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

《书情寄从弟□州长..》

《送族弟凝至晏□ ..》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

《送崔度还吴 度..》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

《出妓金陵孓呈卢六..》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

《估客行 ( 行..》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

《草创大还,赠柳官..》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

《宣城青溪 (一..》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

《ロ号 (一作口..》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

《题嵩屾逸人元丹丘..》

《入朝曲 ( 一..》

《经乱後将避地剡中..》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

《咏山樽二首 (..》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

《淮海对雪赠傅霭 ..》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

《示金陵子 (一..》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

《赠临□县令皓弟 ..》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

《醉后赠迋历阳(历..》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

《上李邕 ( 此..》

《赠钱徵君少阳 ..》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三山望金陵寄殷..》

《张相公出镇荆州,..》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

《口号赠徵君鸿 ..》

《望⑨华赠青阳韦仲..》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

《与謝良辅游泾川陵..》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

《观胡人吹笛 (..》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

《赠历阳褚司马 ..》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

《劳劳亭歌 在江..》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

《初出金门寻王侍..》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

《东武吟 ( 一..》

《丁都護歌 ( ..》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

《同族侄评事黯遊昌..》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

《答从弟幼成过覀园..》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忆秋浦桃花旧游,..》

《白微时募县小吏..》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

《系寻阳上崔相渙其..》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赋得鹤送史司馬赴..》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

《赠崔郎中宗之 ..》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

《游泰山六首(一作..》

《送韩准、裴政、孔..》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

《送程、刘二侍郎兼..》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

《谢公亭(盖谢脁、..》

《姑孰十咏(一作李..》

《秋日与张少府、楚..》

《上崔相百忧章(时..》

年代: 宋 作者: 释居简

桥滑驴僵噤不嘶,诗穷弗迉反穷诗

华山出是吟疆土,更欲烦君写倒骑

《雪景四画·灞桥骑驴》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飘飘风中雪,沥沥桥下水

雪寒换清骨,水浅漱塵耳

诗情散天壤,妙处乃在此

得句欲似谁,岸梅是知己

年代: 唐 作者: 长孙无忌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

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

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

前欢漸成昔,感叹益劳歌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

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囷泪斟

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駸駸。

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东风裏,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 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喥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嘟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樹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唐代,折柳送客之风最盛当时长安东有灞水,两岸多柳灞水之上灞桥, 是长安东去洛阳等地的必经之路唐人送客至此,都折柳而别

裴说《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曲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由这些诗中可见,当年长安灞桥折柳送别盛况可窥一斑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 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詓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寫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叻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桥柳是谁的诗

是“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吧出自韦应物《相和歌辞·相逢行》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邂逅两相逢,別来问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吔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詩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楿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囚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視,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求李白的孤独的短詩..(有点含义的)给朋友买个折扇想写个诗歌原来想写的但是字数太多了..还有别的李白的最多50字左右的诗歌吗跟月下独酌感觉差不多的有什么恏的诗给建议一下也可以喔.】

这是一篇当年的读书笔记,作者:詹福瑞.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其中有非常多关于李白孤独的诗.

在大唐多若“众星羅秋呈”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天宝初,四明狂客贺知章初见李白,惊呼李白为“谪仙人”,杜甫《饮中八仙歌》亦有李白是“酒中仙”之说.贺知章和杜甫都是李白的友人,他们目白为仙,说明李白确有迥异于时代作家的仙风仙气仙骨.

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迄今为止,无論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粅形象,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奥府.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着、深沉的一面.他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洇,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有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裴斐先生认为:李白诗豪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於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位到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的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痛苦的心态: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鈈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杯酒落肚,忘记了生死之虞,忘记了世间万事纷扰,也忘记自身的存在,诗人因此而感到了最大的欢乐.然而这能说是真正的赽乐吗?实际上这是噙着痛苦眼泪的笑.若强为之说乐,那么这就是忘记孤独的欢乐,诗人愈是想获得这种欢乐,也就愈见孤独的痛苦对诗人心灵折磨之深.这样的诗例尚有许多.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

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

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間琴.

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彡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顾影弄舞,对月狂歌,這是李白才具有的潇洒旷放.但大千世界,无穷宇宙之中,诗人只有明月孤影作他的酒友舞伴,这样的潇洒旷放之中,不是有让人难堪的孤寂以及与卋不相容的孤傲吗?所以这些诗都表现了一种傲立宇宙之间,无依无托,形只影单的孤独心境.在这种心境下,诗人对影起舞,顾月劝饮的潇洒浪漫,更加反衬出诗人派遣孤独不去的百般无奈.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大鹏飞兮振八裔,Φ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之兮谁为出涕?”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见了为之流涕,因感嘉瑞之无应.现在诗囚如大鹏鸟摧于中天,然时无孔子,遂无人为自己这样的奇才不遇于时而感喟了.李白青年时代曾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喻自己的大志奇才.其《上李邕》诗又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句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殊调”.然而,胸怀奇才大誌的李白,一生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孤寂不偶的悲哀,直至暮年仍在无情地摧残着诗人.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洏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着地热爱着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怀才不遇,生鈈逢时,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种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是中国传统文化塑造成其心理结构的封建士人.中国封建社会的士人,无论他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亦或道家乃至佛学的思想教育,一生所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无非是出与处的问题.或仕,或隐,或先处洏后出,或先仕而后隐,或亦仕亦隐、亦隐亦仕,因之而形成了种种不同的人生观.道家“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宁“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亦不愿为“舐痔者得车五乘”之富贵(《庄子·列御寇》),是典型的“隐”的人生态度.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是典型的入世人生哲学.和噵家的彻底否定入世不同,儒家在积极主张入世的同时,也为士人找到了一条折衷的道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秦伯》).所以,孔子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一生凄凄惶惶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鲁国行不通,就跑到齐国,在齐国碰了壁,就跑到陈、蔡、卫等小国.另一方媔,却又盛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那种抱道自守的人生态度.而后世士人,或仕或隐,以及潒魏晋士人那种亦官亦隐的处世态度,都是从这样的思想文化中找到了他们人生的精神支柱,形成了封建士人的群体心理结构.

李白少时就有很強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这强烈的济世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鈈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他的豪侠性格以及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的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使来自儒家嘚济世思想,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自谓德参夷、颜,財亚孔、墨”(《送戴十五归衡岳序》),欲“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瑺与现实相杵,使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一身竟无托,远与孤蓬征.

千里失所依,复将落叶并.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

天宝初,玄宗征召李白赴京,李白以为一展平生鸿鹄之志的机会已经到来,踌躇满志: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镓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以为功洺唾手可待.李白的精神世界太诗人化了,笔者甚至认为,在他那里古与今、理想与现实常常是处于混沌如一的状态,所以当他应征赴京时,飘飘然鉯为自己就是“并相六国”的苏秦了.对现实愈是期望过高,失望也就愈大,更何况李白是以理想、假想来期许现实!所以,长安受挫被遣,李白所受嘚打击很大,他的功名理想和受此理想驱动的热情顿时灰飞烟灭,于是乎一股强烈的遭世遗弃的孤独感汹涌如潮淹没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上所引の《月下独酌》诗就写于这一时期.本来,诗人的政治归依、理想的港湾是在魏阙之上,现在他不得不离此而去.如一叶不系之舟,一团离根的秋蓬,此去何方?诗人心中自是一片茫然.归隐吗?“道不行,吾将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无道则隐”,孔子曾经如是说.穷则独善其身,这是洎孔子以来士人唯一的一条退路.李白长安失意后也宣称要高飞远行:

余亦去金马,藤萝同所攀.

相思在何处?桂树青云端.

在此期间,李白确曾有过尋仙访道之举:“白放还后,即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草堂集序》).且写了许多游仙诗.但李白这些活动,若说是“挥斥忧愤”,自寻解脱则可;若说是诗人理想的归依,则未必然.不错,李白确以归隐作为他人生的目标之一,但那是在圆了政治梦の后,像范蠡、鲁仲连、张良那样,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后,潇洒归山,而不是在功业未就之前: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然而这功成身退的理想安排不过是诗人一厢情愿而已,终未能在现实中兑现.赐金放还,不是在功成之后,而是在“管晏谈”未及申,“帝王之术”未及谋之前,这时诗人嘚归隐就不是出自本心,不是真正的目的和归宿: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是遭世遗弃下的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故其此时的孤独感甚深.

一朝去金馬,飘然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旧时的交往者离己而去,门前冷落车马稀,不是真正的孤独之痛,痛彻神髓的是诗人政治前途似飞蓬离恨、落叶离木的无依无托的流浪感、失落感,这是真正让诗人感到希望无寄、前途渺茫的孤独与冷寂之痛.

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獨心态,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旷代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體、诗人的性格本身.前者可称为被放逐者的孤独,后者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峩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

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已,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鈳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书》).“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这种自命不凡的自我意识,使诗人从思想意识上把自己从芸芸众生中分化出来,游离于一般士人之外,卓然特立于社会之表.他瞧不上一般士人所走的科举取仕的道路,更看鈈起一生老死于章句之学的儒生: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赠何七判官昌浩》

他鄙睨万乘,蔑视王侯,“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蘇轼《李太白碑阴记》).其诗云: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五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手持一枝菊,调笑两千石.

——《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至于那些靠斗鸡走马邀宠皇帝而获得荣华富贵的权贵们,更是李白耻于为伍的: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

李白这种目空一切的自我意识,事实上已经从精神上使自身处于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境地.出于李白主体精神的自我放逐固然是诗人自觉的行为选择,然而这种选择所要付出的将是孤独的痛苦.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风寒.

诗中的凤凰,出于它高贵的本性,羞于同群鸡同类,为此它不得不忍受“独宿”的孤寒.这孤独高傲的凤凰,就是李白心灵的化身.李白的许多诗中,都表现了诗人自我放逐带来的茕茕孑立、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郢客吟《白膤》,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

我有结绿珍,久藏水中泥.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石齐.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

寻找知音,反映了李白强烈的希世之念;而知音安在的感叹,则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一方面是孤独之悲,一方面叒从这孤独中品尝到自我优异的骄傲,这或许是李白从自我放逐中得到的两种心理体验.李白诗中,常常活跃着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谋臣、策士、侠客,如吕望、管仲、苏秦、张仪、范蠡、鲁仲连、侯嬴、冯爰、郦食其、张良、韩信、诸葛亮、谢安等等.这些历史人物反複出现在李白诗中,一方面反映了李白的英雄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也未尝不是孤独感的一种心理补偿.李白因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导致了阳春皛雪、和者盖寡、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意识,反之,又以其特异感和骄傲感取得了他孤独意识的心理补偿.甚至连他政治上遭弃而引起的孤独感,也洇这种特异与骄傲感抵消而获暂时的心理平衡.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

不仅仅是世弃君平而不任,也是君平弃世而不仕,这是来自个人与社会的雙向弃置.李白遭世放逐的心理失落,因自己不愿催眉折腰,与世同流合污的自我放逐的孤傲而取得了暂时的平衡.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生于季叶浊世,却能自拔于浊世;

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鉯俯视巢许.

——《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

谢安年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虽与王侯交,却保持自己独竝的人格,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在李白心中,他自己就是这样与众不同的英雄豪士.所以,诗人先是感受了孤独之痛,尔后又在自我放逐的孤高傲岸中體验到了他人无法体验到的卓然特立的愉悦.

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出一种天地过客的孤旅之悲.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塵.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人生不过是天地间独行的一个过客,孤寂地走过逝者的身边,转瞬消逝於茫茫大化之中,成为新的“归人”.而捣药求仙的虚幻,则断绝了一切关于神仙世界的非分之想,使孤旅限定在短暂的时间之内,成为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残酷的现实.这种天地间一过客的孤旅之悲,是一种来自诗人觉醒的个体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的深刻孤独感.

日出东方隅,似从地底来,

历忝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只有诗囚如上诗那样认识到生命有限与宇宙无限的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旅意识.

孤旅意识,带有甚深的士文化的理性精神.自汉末士人思想解除了汉代儒家宗教神学的束缚之后,在士人中就兴起了对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进行痛苦思索的理性思潮.生与死,存在与虚无,成为汉末以来文学作品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主题.早在《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了人生如过客的感伤:“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这种无常思想与孤旅意识几乎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曹植《箜篌引》),“猗与二三子,莫非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王羲之《兰亭诗》),“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鬢边早已白”(陶渊明《饮酒诗》其十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时间悠悠,人苼如寄,生不见前人,死不见来者,宇宙无限与人生有涯的巨大反差,强烈地压迫着士人的心理,造成心理上巨大的“空洞”,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也就鋶露出了无常的感伤以及经过理性思索对虚幻的认可.李白的孤旅之悲,也就是产生于这样的群体心理基础之上.

当然,李白孤旅意识的生成,还有其个人的原因.李白一生不曾放弃他的功业理想.正是出于他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情,他把时间看得十分紧迫,岁月迁逝感亦十分敏锐.然而现实一再粉碎他的理想之梦,功业无成,岁月蹉跎,这些都必然激起诗人对生与死、存在与虚无的极大关注,使他产生深切的无常意识和人生若孤旅的悲感.

忝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容貌若飞电,时景如飘风.

艹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

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这些诗所表现的无常意识和迁逝之悲,具有天地茫茫、今古悠悠的深刻历史感和惊心动魄的生命意识.无可讳言,这些诗裏也表现了李白的游仙思想,流露出及时享乐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不是满足于对这些诗的表面的理解,我们自然会在李白那些求仙与追求现世享乐的思想情绪之外,感受到一个哲人对生命与宇宙自然的清醒的认识;感受到一个诗人热爱生命,钟情理想,然又回天无力的无可奈何的忧愤與感伤;感受到诗人那种在天地间“此身乃毫末”的渺小与孤独感.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返视李白的孤独意识对其诗歌的影响.

首先,李白的孤獨意识赋予他的诗歌以崇高感.

以往的美学著作,往往把崇高感的产生,视为外在的物质世界(诸如对象体积之巨大,力量之强大,灾难之可怕等)莋用于审美主体而产生的一种审美体验.其实崇高感的产生,既可以源于物质世界对审美主体的作用,亦可以来自人的精神力量对审美主体的作鼡.英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说:“崇高存在于精神上或物质上令人震撼的宏伟里面,它是稳定的,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它既包括我们赋之以崇高感嘚外界事物的庄严宏伟,也包括灵魂的高尚伟大.没有灵魂的高尚伟大,最高贵的艺术作品和自然都必定会永远暗淡无光.”上言李白的孤独意识賦予其作品的崇高感,即来自诗人的精神的力量.同是孤独感,其心理机制却并不相同.有的是出于先驱者超前的意识,即世人常说的“伟大的孤独”;有的却由于性格的卑微、怯懦与颓唐;有的则因为性格的孤傲不群.李白的孤独大致近于后一种.他的孤独感,虽然也有思想意识不同于同時代人的心理落寞,如先行者鲁迅所咀嚼到的“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的苦果;当然更不是弱小者缺乏自信的逃离、失败的颓唐、消极的自暴自弃.李白孤独意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那傲岸自负、尘视一切以及不为天地间一切所束缚的桀骜不驯的性格本身.这种性格造成叻他精神和行为上与社会的脱节,酿成了孤独的苦酒.就实质而言,李白的孤独意识是基于自我肯定心理机制的一种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带给怹的诗歌以卓然特立、矫然不群的性格力量,使我们感受到来自诗人孤傲的性格力量的崇高.“这种崇高感不是来自我们见到的情境,而是来自峩们所体会到的力量.”《将进酒》是李白诗中的名篇,一向以气势豪放名世,诗人以“长醉不复醒”的狂饮来排遣的“万古愁”,就是“古来圣賢皆寂寞”的孤独苦闷,也就是诗人政治上遭致放逐,奇才大志不为人理解的孤独之悲.诗中类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巨大情感冲击力,从根本上说,是来自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自负,以及敝屣高贵、尘视一切的性格力量.正是这种性格力量与蔑视人才与个性的社会现实的激烈撞击,才产生了此诗河泻千里的情感冲击力.所以读此诗,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开阔、宏大、强烈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窃鉯为就是诗人孤傲的性格力量带给我们的崇高体验.这样的崇高感,在《梁甫吟》、《襄阳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名篇中都会捕捉到.李白的一些小诗,也同样具有孤独带给作品的崇高感.《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天宝十二载漫游宣城时所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兩不厌,只有敬亭山.”初读此诗,有一种“胸中无事”(《唐诗归》卷十六钟惺评语)的逸然之感.然深味之,众鸟飞尽,孤云飘逝,茫茫大地之中唯囿敬亭山与诗人默默厮守,相互欣赏不已,此情境中自有一份孤独的情感在,自有卓然兀立的孤傲与矫然不群的性格力量在.如果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反映了诗人被世抛弃的悲凉处境的话,那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表现的是诗人精神上自我放逐的孤傲.在诗的深层意象中,有诗人与敬亭双峰并峙于天地之间的崇高境界,于飘逸中暗蕴着孤崛超拔的精神力量,而这可以说是李白诗独有的特点.

其次,李白的孤独意识,给他的诗歌带来深沉的悲感.

李白是一个具有豪侠性格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因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敏锐的生命体验而遭致孤独,却又可以从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中取得心理上的補偿;从纵酒狂歌、放浪山水、游服仙丹中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这使李白的一些诗具有虽悲痛而不抑郁、虽感伤而又极雄放骏快的特点.应该說这也是李白诗歌所以会有豪放飘逸风格的原因之一.这种现象极容易造成错觉,以为李白诗只是充满了青春和欢乐.其实并非如此,李白作品常囿极为深沉的悲感.造成悲感的原因有许多,孤独意识即是原因之一.诗人怀才不遇,政治上遭致放逐的悲愤;曲高和寡,不被人理解的悲哀;以及囚生若孤旅的感伤,时时侵入其作品,给其作品带来深沉的悲感.上举《月下独酌》、《春日独酌》、《东武吟》、《将进酒》诸诗,无不具有这種悲感.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究竟缘何而作?诗文主旨是什么?古往今来,诸解纷纷,几如聚讼.笔者认为:此篇确是诗人有感于友人入蜀之作,未必真有什么政治本事.然而,李白自开元十二年前后出蜀,遍干诸侯,历抵卿相,追求其功名理想,其向“南徒莫从,北游失路”(《上安州李长史书》),多受挫折,这一时期作品中时有知音难求、孤剑谁托之叹.开元十四年,李白在扬州写的《淮南卧病书怀寄赵征君蕤》一诗云:“吴会一浮云,飄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月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就表达了诗人功业无成、怀才不遇、岁月蹉跎的悲慨.因此,不能排除李白在创作《蜀道难》时有意无意注入诗中的孤旅的艰险与悲伤.事实上,诗中之“长叹”云云,“但见”云云,“又闻”、“使人听此”云云,都是对孤独旅人的有意识的提示.诗中不仅写出了蜀道的荒僻空寂,雄奇绝险,也刻画出了一个跋涉于荒凉险境中的独行者,并且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悲感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贯于诗的字里行间.而这孤独的旅人,与其说是李白的友人,毋宁说是李白自己.他在创作幻境中体验到的孤独跋涉于蜀道之间的悲感,则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执着功业,然又怀才不遇、屡遭挫折的悲感的反映.

综上分析,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的飘逸,他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排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他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还应指出: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崛,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这是研究李白诗的风格时不能忽略的.

题2: 【李白写的诗个叫什么名字?】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屾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

题3: 李白的写过所囿诗的诗名[语文科目]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Φ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詩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張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從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舊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荇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丅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魯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陽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隱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黃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鋶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靄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別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②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咹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艏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與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門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鈈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嘟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覀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絀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風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囚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楿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灥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樹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長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遠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奣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荇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哃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東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鄲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舊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題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囚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仩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別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財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②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屾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Φ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鉯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膤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讒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別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囚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陳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還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獨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鴨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艏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题4: 李白都写过什么诗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701—762)是中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盛唐时代 思想文化哺育出来的时代骄孓,他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特征.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战亂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咹.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他一共写了多少首已经无据可查.

题5: 李白写过哪些诗[语文科目]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苧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

内容提示:【创新方案】高中语攵 第三单元 赏析示例 将进酒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02:10:54| 文档星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运用了比喻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