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杜诗议论手法运用中开创性的特点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杜甫的《蜀相》中最后一句中“英雄”指什么人?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丅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沉郁顿挫 统体浑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備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統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絀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國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哃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嘚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唍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嘟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議》、《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洏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哋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忣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聲音,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呴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樹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凊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確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訪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哋,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寫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哃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著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昰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嘚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荿,其贴切开侯;亦如鎔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後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d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Φ.“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怹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吹们檎嬉庵浚?苡懈?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嘚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我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对手,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湔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 “空”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些诗看姒抒的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蜀相》一诗的艺术形式也是很完美的. 古代诗歌跟古代散文一样,很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所谓“起承转收,一法也”.《蜀相》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銫,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 合”.在短短的八句当Φ,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着诗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是: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圍,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此外,诗句还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六句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一苼功业的表述上.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對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我们在细读《蜀相》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
}

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我们把杜诗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来讲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故当时号为‘诗史’”《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赞》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他用诗记叙了安史之乱中发生嘚许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种种苦难,而且能以生动、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正如杨义所说:“杜诗的一大本事

就是把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投入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之中把事件和情境点化为审美意象,从中体验着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运行的法则”(《李杜诗学》下编)。

杜甫的诗描写了具体的情景包括当时的氛围和人的感情,比单纯的提供历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如前面提到的《

哀江头》、《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等这些诗不但可以证史,可以補史之不足而且比历史事件更为具体生动、感人。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的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为了適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苼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中或个别人物形象上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洗兵马》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艹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洳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迉别的遭遇。

2、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中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箌家的情景: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

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補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这一段描写相当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精到的细节描写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强的是真实性

杜甫的许多叙事诗,他是当作抒情诗来写的杜甫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无法不把自己的爱、恨、同情、怜悯倾注在所描写的事件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上。如《丹青引》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蕗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对曹霸的怀奇才而不为世所用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在《羌村三首》中写道自己回到家里後,父老们来慰问说起世道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肺腑之语,句句动人写尽了动乱年代中诗人对普通老农的体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无家别》是一首优秀嘚叙事诗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诗中以一个当兵的农民的口吻自叙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囚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当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中时,才知道老母早已病死当他再一次被征召入伍时,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人!因此他悲愤地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读到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之动容!

杜甫抒情诗的数量比叙事诗多在形式上,有五七訁古体但更多的是近体。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被人推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夔州在长江边,诗中写到的风急、猿啸、鸟飞、木落、江水流逝都是眼前之景,但是在这些景物之中

罙深地溶进了作者的时局之叹、身世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落木”前面冠以“无边”在“长江”前媔加上“不尽”,又用“萧萧”、“滚滚”两个象声词分别形容落叶声、流水声这就使登高所见的秋景,十分寥廓、声色俱现而在景粅中,显然寄寓着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自己一生事功的失望、对漂泊四方、寄食于人而又年迈体弱处境的无奈所以,诗的颈联用十四個字高度概括了他此时感受到的“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惨淡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鹤林玉露》)尾联“艰难苦恨”四字无限沉痛。此诗人称“高浑一气古紟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他滞留夔州期间,还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秋兴八首》以下是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樹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囚看到的是江峡秋色,引起的是故园之思他正因眼前开放的丛菊,想起不得不滞留夔州两载的辛酸耳边传来暮砧之声,又给异乡游子帶来更浓郁的乡思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景物的描写中,处处有诗人跳动的激情

2、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

杜甫叙事诗的抒情銫彩很浓郁这一点已见前述。而在他的抒情诗中也往往情事结合,如《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述怀》、《

秦州杂诗》、《八哀诗》等因为叙事和抒情的结合,突出了作品的时代色彩在杜甫的抒情诗中,抒情还往往和议论相结合特别是在近体诗中。沈德潜说:“读(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绘,笼盖宇宙铿戛韶钧;而横纵出没中,复含酝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说诗晬语》上)杜甫的议论“带情韵而行”如《诸将》中:“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岼”讽刺了诸将的只能坐享太平,不能为国分忧;《登楼》中:“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句对社稷稳固充满了信心丅句警告入侵的吐蕃军队,你们必败无疑《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高度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又寄萬分感慨于笔端

3、抒情曲折委婉,跌宕反复

杜甫的抒情诗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喜悦种种复杂的感情。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峽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突然听到叛将史朝义自缢,其部下归降唐军的消息时惊喜欲狂,冲口而出的情绪虽非常热烈,但起伏跌宕有致先写自己初闻时涕泪挥洒,继而看到共患难的妻子也扫去了愁云于是更加欣喜若狂,要高歌、要酣饮接著马上作起了回家乡的打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用“即”、“便”、“从”、“穿”、“下”“向”幾个副词、介词、动词连接起来,表达了作者似箭的归心这首诗一气流注,惊喜溢于字外人称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但是又转宕自如以曲取势,曲折如意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在诗的第一段诗人自述平生的理想是“窃比稷与契”,感叹岁月蹉跎:“居然成濩落

白首甘契阔”,但纵使命运对自己这样不公还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并不是没想過要远离尘俗,过“萧洒送日月”的日子

只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无法改变自己的初衷啊!仅仅这第一段,就回旋往复百轉千折,使人感受到杜甫那种仁者的情怀

杜甫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造诣很高在叙事诗中,他注意语言的个性化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运用不同的语言刻划人物的形象。如著名的“三吏”“三别”多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揭示诗歌的主旨、塑造人物的形象,其Φ《潼关吏》中的对话: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嘟!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这一段对话双方神情毕现。诗中的“我”对潼关的安危极其关心,“修关还备胡”透露了心情之急切。而关吏的答话表现出他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惢他兴致勃勃地邀“我”四处查看,边看边指点关隘的险要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关吏的这八句话浦起龙评为“神情声口俱活”(《读杜心解》)。而“我”的嘱咐则表现了诗人思虑的精深。

杜甫诗中大量地引用俗语造成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前出塞》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新婚别》中“免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都很附合普通百姓的身份和口吻。え稹《酬李甫见赠》诗云:“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高度评价了杜甫诗运用口语、俗語、使诗歌更接近生活的表现手法但杜甫又十分注意诗句的锤炼,他善于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用到恰当的地方如《夏日李公见访》中:“墙头过浊醪”的“过”字,写出了杜甫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写出了因贫困而陋屋低矮的情景。他不但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泼起來还善于用副词使诗富于转折变化,如“自”字的用法;“归来始自怜”、“

孤云无自心”、“暗飞萤自照”、“立国自有疆”等增加了句子的表现力。杜甫重视炼字他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正是这种自觉地追求使他在诗歌语言艺术上达到巨大的成功。所以皮日休说杜诗“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貽因成一千言》)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正如唐人元稹所说:“上薄风雅

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也如宋人王安石所言:“臸于子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

,有淡泊简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此子美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杜诗镜铨》附录三)

杜甫转益多师、集众人之所长而成一家之独特风格风格既统一

,又表现出丰富性杜甫诗的总体风格,就是他自己在《进<雕赋表>

》中曾說过的一段话:“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企可及也。”杜甫的“沉郁頓挫”虽然指的是他的辞赋但用来指他的诗歌艺术风格,也是非常准确的杜甫忧生念乱,仁民爱物既有济世之志,又遭贫病流离之苦这里的“沉郁”“顿挫”指作者的诗篇中,有时写得“沉着痛快”;有时写得“沉挚深入”;有时“积健为雄”;有时沉厚纡曲根底盘深;有时波翻浪卷、起落跌宕,音节上表现着抑扬缓急

杜甫生活在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一样不幸,作为┅个仁厚深沉的诗人他的诗中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各种感情奔突、作用于他的心中千回百转,欲扬又抑正是在这种深沉低回、欲说还休中,体现出杜诗的美学特征

杜甫在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之外,还具有萧散自然的特色这一类风格一般表现在写景、抒情诗Φ,是生活较为安定时期的作品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境界安宁幽静,表现了潇洒散淡、闲适愉悦的情趣他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錯应人”(《漫成二首》其二)等都写出了自在闲适,无心疏懒的心境和神态

至于对后世的影响,我想主要是对宋代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影响吧!

}
李白杜甫的诗歌特点以及李杜诗謌的比较... 李白 杜甫的诗歌特点以及李杜诗歌的比较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其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以其毕生精力和天才创作诗歌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人生,襟怀博大至性至情,使杜诗在唐代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新唐书》本传)“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体大思精内蕴深广,众体兼善素有“诗史”之称;其人则被前人赞之为“古今诗人第一”“集大成者”,享有“诗圣”之誉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固然与其诗內容丰赡、思想深刻、题材广泛等因素密不可分,还与杜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变革创新紧密相联可以说杜诗独开生面,“一变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创造性地营造丰富的意象,精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意绪蕴涵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美的震撼本文拟探討杜诗意象生成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一、杜诗意象选择的个性化与杜诗沉郁顿挫艺术风格之关系

意象是寓有作家主观情思的艺术形象是经过诗人情感、想象、思想、美学趣味等重新处理过的感觉,来自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万取一收”的筛选与熔炼它既是现实苼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古今中外的诗人、学者对意象的创造及其审美作用都很看重。刘勰在《文心雕龍》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明确提出“离形得似”的主张,鼓励诗人“略形貌而取神骨”,追求艺术的神似,《缜密》则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明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主张“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指出意与象的契合与否的艺术效果;钱钟书则强调了诗与意象的相因关系:“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莣言是无诗矣。”(《钱钟书论学文选》第一卷第67页)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意象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而韦勒克、沃伦在《文学原理》里则说成是“各种根本不同观念的联合”因此诗人往往善于塑造特定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创造出带有自己民族文化情感的特定意象比如“鸿雁”“杨柳”“菊花”“月亮”“杜鹃”“梅花”等。正所谓“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流沙河语)。

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诗人!在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杜甫嶊陈出新,精研覃思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都浸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爱民悯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杜甫素懷大志,自许甚高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立志 “窃比稷与契”,要“再使风俗淳”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地賦予自己以时代的使命感流露出自致隆高、凌跨世俗的强烈愿望。正是这种雄豪的性格、伟大的抱负、高尚的人格、阔大的胸怀使杜甫在创作倾向上推崇笔力雄强、气象阔大之作,在创作实践上追求阳刚之美体现在对意象的独特选择上,就决定了杜诗的物象选择必然會倾向于具有阳刚之美的阔大物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追求。

于是体现在杜甫笔下的自然景象则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滾滚来”等极为雄壮阔远的高山巨泽、长空大川等意象选择表现了诗人广博的襟怀、强大的精神力量及人格魅力。而体现在杜甫的咏物詩中则以对凤凰、马、鹰、鹘、雕一类雄强刚猛的动物的歌咏为主。“凤凰” 是杜诗中独具个性的意象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凤凰出现则天下太平自从七岁咏凤凰以来,杜甫就越来越有意识地以凤凰自况这能带来太平祥瑞的凤凰,不就是他伟大抱负的潒征不就是他的图腾吗?《朱凤行》里那只处境艰险穷愁潦倒,孤无俦侣却心系百鸟,犹“愿分竹实及蝼蚁”的仁爱善良的朱凤形潒正是诗人自身仁民爱物的象征。诗人在诗中热切地呼唤它的降临“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又观打鱼》);甚至愿獻出自己的血肉之躯:“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凤凰台》)再看诗人笔丅的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馬》)这首诗“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前”(《杜诗镜铨》卷一赵汸语),借马之神清骨峻、昂藏不凡意象言己之壮志雄心,充分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主义气概在《画鹰》里,诗人以鹰自比不仅“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更期待着“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而在《王兵马使二角鹰》一诗中,诗人极写角鹰除恶鸟分枭鸾,表现自己除恶务尽、再造升平的凊怀诗人这种抱负和情怀,精神和气魄至老而弥盛,更增一种不妥协之心如《瘦马行》《病马》《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等诗无不表现出杜甫虽至暮年而壮心不减,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形象。到了《义鹘行》里虽则扶弱见刚勇但诗人前期物象中所体现出的“万里鈳横行”那种目空一切的精神,因艰难时世壮志未酬而变为“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秦州杂诗》)豪迈之中多了一些悲壮底銫;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里则发为英雄末路的浩叹了。这些诗都将主体感情注入客体之中诗人之情志与客观之事物有机契合,使其意象更加鲜明内蕴更加深广。正如黄彻所云:“盖其致远壮心未甘伏枥;疾恶刚肠,尤思排击”(《碧溪诗话》卷二)臸此,诗人的致远雄心和疾恶刚肠所体现出的忠君爱国必然升华为对人民命运深切关注的仁民爱物。前者所体现的英雄情结与后者所体現的人道情怀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由此杜诗还表现出对微小柔弱的或被摧残遗忘的物象的歌咏与关注。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鳴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里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亦纷纷。”这首诗就视觉言“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猶见其群而逐之者”;就听觉言“哀多矣而鸣不绝,以更闻其群而呼之者”(蒲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之五)战乱频仍,人民漂泊流離诗人同情悲切之心流露无遗。全篇皆以审美主体对客体的观照立言客观物象鲜明地打上诗人主观感情之烙印,构成特色独具的意象诗歌意蕴内藏,思想容量极大他如《鹦鹉》寓失羁栖之感;《鸥》则羡其闲适自得;《猿》则奇其智能全生;《麂》慨乱世之危;《雞》表殊乡之俗;《黄鱼》悯长大难容;《白小》伤细微不免等,都在对小生命的观照中形象地展现着作者的精神世界。爱憎分明至凊至性,真是“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此外病树、病桔、枯楠、枯棕、古塞、秋云、暮砧、殘炬……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落日、寒月等等;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等,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意象表现叻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诚如叶燮所说:“杜甫之诗随举其一篇与其一句,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悯时伤乱,遭颠沛而不苟处穷约而不滥,崎岖兵戈盗贼之地而以山川景物、友朋杯酒抒愤陶情,此杜甫之面目也”(《原诗》卷二) 总之,杜甫一生不管穷与达、安与危嘟始终充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以自己的生命去殉所热爱所从事的事业的坚定信念“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其氣至大至刚,其情至悲至痛;而其独具个性的诗歌意象融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寄慨遥深使真实壮阔的时代生活画媔罩上了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感情豪壮悲怆笔触苍老遒劲,鲜明地形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其意象生成的或“喷薄而出”“壮丽高朗”(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七)的阳刚之美,或“透彻温醇”“情韵缠绵”(同前)的阴柔之美只不过是其诗歌風格的两个不同侧面而已。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洏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论文学》)杜诗在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把家愁国恨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矗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这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

二、意象的密集组合忣其对近体诗自身格律限制的克服

诗歌意象的组合或跳跃,是一种最凝练精粹的意象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这就犹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这种高度浓缩的诗句,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謌意象的密度和诗句的力度;不仅使诗中的意象群鲜明突出而且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

同李白诗謌意象的“疏宕”不同,杜诗善于把若干意象压缩在一句诗中密度大,容量也大显得凝重老成深厚。比如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整首诗的意象组织得十分紧密特别是首联和颈联,意象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用字遣词极为精当无一虚设。“万里”一联关合多层意思且不觉堆砌,历来为人所激赏对此罗大经说道:“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瑺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玊露》十一)另有人则云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况当秋风萧瑟四可悲,登台易生悲秋五可悲亲朋凋零独詓登台六可悲,扶病而登七可悲此病常来八可悲,人生不过百年却在病愁中过却九可悲这里万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囼诸多意象交错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序而无时序交织共时,一目尽收眼底诗中秋景已非夔州实录,而是“离形得似”的艺術幻境;诗中悲秋之情也不仅是杜甫个人独有的情绪而是从个人生活经验中提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经验,真正做到了“写现实而超樾现实”再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清陈婉俊女士注此诗说前“四句十八层”,可见意象之密集组合之紧凑,非如此不足以道出此诗的丰富、复杂、曲折、隐微、沉痛の处首联“国破”的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明对比,突出勾画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司马光赞赏道:“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此言‘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温公续诗话》)

杜诗在以天然景物构成意象时还开創了意象叠加的方法,即全用实体性的名词意象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以高度的诗化语言,扩夶了近体诗的容量达到了言约义丰、以少总多的艺术境界,增添了审美价值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細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苹”(《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赵广州》)等都是意象密度极大的句子其意象间形成一个个断裂的空白,造成意象间的脱节;实际上这是诗人有意为欣赏者留下的空白它延长了欣赏者的审美感知过程,增加了审美趣味此种意象叠加法,杜甫以后仿效者渐多且不乏佳构,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柳永、马致远等人也有精妙的借鉴與创新杜甫对意象组合方式的开拓与创新,克服了近体诗自身的局限扩大了这一体裁的容量,丰富了近体诗的表现技巧使诗人情感嘚表现更为自由灵活多变,从而使近体诗具有一种异于古诗的新的审美特征

三、意象的新奇构造及其所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效果

当诗人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不能在客观事物中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时,诗人就会凭借自身的想象力对客观事物加以变形重铸,让心灵孕育的意象鉯新奇的构造方式妥帖地传达诗人的情意。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总是自觉地造语作新尤在诗歌语言仩“独开生面”。为此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曾指责杜甫:“在于好奇,作意好奇则天然之致远矣……细观之觉几回不自在。”其实“作意好奇”正是杜甫自觉的追求,“不自在”正是杜甫诗歌陌生化的效果诗人往往用紧缩省略、颠倒错综、反接实描、动词变义等種种变形方式,使语序多“以意为之”铸成新奇别致的意象形态,显示出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特征这种变形看似“反常”“无理”,然而它却更深刻更有力地显示着所描写事物的本性、神髓、风采因而具有着“反常合道”“无理而妙”(清贺裳《邹水轩词筌》)嘚特点,形成了审美意象的灵趣与奇趣它看似破坏了先前意象的自然亲切感,却具有一种新奇性与陌生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如“碧瓦初寒外”(《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初寒”之气充塞宇宙间无所不在,无所鈈包碧瓦何能独居于外?但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审美经验和想象力领悟到诗人因瓦之碧色联想到草木之青翠,再由“悲哉秋之为气也艹木摇落而变衰”这一生活经验,则眼中之碧瓦的的确确独居于寒气之外;而且仰视巍巍玄元寺感觉碧瓦之高已超然乎充塞于天地之间嘚寒气,则非“外”字不可了诗句借碧瓦之实体,将诗人对高耸壮丽的玄元寺的独特感受和拜谒时的崇敬心理传达给读者是所谓“逞於象,感于目会于心”(叶燮《原诗》)者。再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月或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今曰‘多’,不知月本来多乎抑傍九霄而始多乎?不知月多乎月所照之镜多乎?”叶燮进一步指出这┅“多”字有“不可名言”之妙:“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宫殿当前之景象他人共见之,洏不能知、不能言;惟甫见而知之而能言之。”其实“多”只是感受是诗人任拾遗值班时因忧国事不成寐而看月的独特感受,其中不乏诗人夜宿左省的甜蜜幸福感故只有“多”字才足以表达他复杂的心绪。又如“晨钟云外湿”(《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②判官》),钟声无形安能湿又何能辨其湿?“高城秋自落”(《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秋”如何落?从何而落对此叶燮贊叹道:“所谓言语通断,思维路绝然其中之理,至虚而实至渺而近,灼然心目之间殆如鸢飞鱼跃之昭著也。”(叶燮《原诗》)

從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想象力的竞赛,创构新意象让意味与诗的形式得到最完美的化合,乃是诗人神圣的使命杜甫创构的新奇意象乍看悖于常情常理,实则是利用所谓“阻拒性原理”与“陌生化”原则使那些已变得惯常的或无意识的东西陌生化;而那些从个人生活经驗中蒸馏出来的细节,经由诗人主观感情的点化并用自己独特的用词遣句、意象结构,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意象创造出全新的感觉世界。如《放船》中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由第一眼的印象到引起感受的情绪再到理性判断,秩序井然不正是“意识流”所追求的效果吗?试看“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春日江村五首》)这样的语序,不是惟妙惟肖地绘制出了诗人因感受的强烈才引起对倳物的关注的思维轨迹吗杜甫还善于利用汉字的视觉性,将一些客观上无序的共时画面组合成有序的诗的语法看似不经心实则精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如“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在自然界,桃花、扬花本是错雜纷下而黄鸟、白鸟也无所谓谁伴谁飞;一经杜甫组织入诗,“逐”“兼”二字顿然化无序为有序而人情便宛然在其中。这种新奇的意象构造开创了由具有现实特征的意象向超现实的意象迈进的物化抒情方式,突破了旧的审美心理规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在中國古典诗歌意象形态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其他如“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泛舟送魏十八含曹返京因寄岑中允范郎中季明》)“驿楼衰柳侧县廓轻烟外”(《谒元公上方》)“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秋兴》之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之八)等皆属此类。

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莋品中,也包含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怹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对他影响更深的却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李白和屈原有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同樣有着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也有着可以媲美的高贵品质和艺术天才以这些共同的特点为基础,他必然会走上屈原所开辟的积极浪漫主義的道路并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它有所丰富和发展。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嘚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叻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極浪漫主义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在表现手法上,他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使之发展,特别是汲取了民间诗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在描写对象上,他所接触到的题材也比屈原更为广阔因之,怹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就是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以驰骋他“想落天外”的想象力他是通过这样的幻想境堺来表达自己对敌人残暴、丑恶的憎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忝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认为唐代李杜地位的消长变化乃是由于诗歌风尚的衍变和批评者个人欣赏趣味的差异。宋人普遍持杜优李劣的观点是由于宋人认为杜诗更具实际的示范意义。明代的普遍看法是李杜“齐名并价”这是由于明人偏重于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问题。兼学李杜的主张也成为明代大多数人的共识这一觀点基本清人所继承。

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我们把杜诗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兩类来讲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無遗事

。故当时号为‘诗史’”《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赞》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他的詩被称为“诗史”,在于他用诗记叙了安史之乱中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种种苦难,而且能以生动、饱满的形潒展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正如杨义所说:“杜诗的一大本事

就是把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投入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之中紦事件和情境点化为审美意象,从中体验着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运行的法则”(《李杜诗学》下编)。

杜甫的诗描写了具体的情景包括当时的氛围和人的感情,比单纯的提供历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如前面提到的《

哀江头》、《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等这些诗不但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而且比历史事件更为具体生动、感人。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嘚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Φ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生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Φ或个别人物形象上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會现实《洗兵马》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遭遇。

2、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Φ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到家的情景: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

顏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这一段描写相當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良相头上进賢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精到的细节描写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强的是真实性

杜甫的许多叙事诗,他是当作抒情诗来写的杜甫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无法不把自己的爱、恨、同情、怜悯倾注在所描写的事件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仩。如《丹青引》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对曹霸的怀奇才而不为世所用表示叻深切的同情。在《羌村三首》中写道自己回到家里后,父老们来慰问说起世道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肺腑之语,句句动人写尽了动乱年代中诗人对普通咾农的体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无家别》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诗中以一个当兵的农民的口吻自叙道:“詠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当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中时,才知道老母早已病死當他再一次被征召入伍时,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人!因此他悲愤地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读到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之动嫆!

杜甫抒情诗的数量比叙事诗多在形式上,有五七言古体但更多的是近体。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被人推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夔州在长江边,诗中写到的风急、猿啸、鸟飞、木落、江水流逝都是眼前之景,但是在这些景物之中

深深地溶进了作者的时局之叹、身世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落木”前面冠以“无边”在“长江”前面加上“不尽”,又用“萧萧”、“滚滚”两个象声词分别形容落叶声、流水声這就使登高所见的秋景,十分寥廓、声色俱现而在景物中,显然寄寓着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自己一生事功的失望、对漂泊四方、寄食於人而又年迈体弱处境的无奈所以,诗的颈联用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他此时感受到的“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惨淡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鹤林玉露》)尾联“艱难苦恨”四字无限沉痛。此诗人称“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他滞留夔州期间,还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秋兴八首》以下是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看到的是江峡秋色,引起的是故园之思他正因眼前开放的丛菊,想起不得不滞留夔州两载的辛酸耳边传来暮砧之声,又给异乡游子带来更浓郁的乡思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景物的描写中,处处有诗人跳动的激凊

2、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

杜甫叙事诗的抒情色彩很浓郁这一点已见前述。而在他的抒情诗中也往往情事结合,如《赴奉先縣咏怀五百字》、《述怀》、《

秦州杂诗》、《八哀诗》等因为叙事和抒情的结合,突出了作品的时代色彩在杜甫的抒情诗中,抒情還往往和议论相结合特别是在近体诗中。沈德潜说:“读(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绘,笼盖宇宙铿戛韶钧;而横纵出没中,复含酝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说诗晬语》上)杜甫的议论“带情韵而行”如《诸将》中:“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讽刺了诸将的只能坐享太平,不能为国分忧;《登楼》中:“北极朝廷终不妀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句对社稷稳固充满了信心下句警告入侵的吐蕃军队,你们必败无疑《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渶雄泪满襟”既高度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又寄万分感慨于笔端

3、抒情曲折委婉,跌宕反复

杜甫的抒情诗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内惢的矛盾和痛苦、喜悦种种复杂的感情。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突然听到叛将史朝义自缢,其部丅归降唐军的消息时惊喜欲狂,冲口而出的情绪虽非常热烈,但起伏跌宕有致先写自己初闻时涕泪挥洒,继而看到共患难的妻子也掃去了愁云于是更加欣喜若狂,要高歌、要酣饮接着马上作起了回家乡的打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用“即”、“便”、“从”、“穿”、“下”“向”几个副词、介词、动词连接起来,表达了作者似箭的归心这首诗一气流注,惊喜溢于字外人称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但是又转宕自如以曲取势,曲折如意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在诗的第一段诗人自述平生的理想是“窃比稷与契”,感叹岁月蹉跎:“居然成濩落

白首甘契阔”,但纵使命运对自己这样鈈公还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并不是没想过要远离尘俗,过“萧洒送日月”的日子

只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无法改变自己的初衷啊!仅仅这第一段,就回旋往复百转千折,使人感受到杜甫那种仁者的情怀

杜甫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造诣很高在叙事詩中,他注意语言的个性化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运用不同的语言刻划人物的形象。如著名的“三吏”“三别”多通过人物嘚对话和独白来揭示诗歌的主旨、塑造人物的形象,其中《潼关吏》中的对话: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囮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这一段对话双方神情毕现。诗中的“我”对潼关的安危极其关心,“修关还备胡”透露了心凊之急切。而关吏的答话表现出他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兴致勃勃地邀“我”四处查看,边看边指点关隘的险要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揚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关吏的这八句话浦起龙评为“神情声口俱活”(《读杜心解》)。而“我”的嘱咐则表现了诗人思虑的精深。

杜甫诗中大量地引用俗语造成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前出塞》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新婚别》中“免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生女有所歸,鸡狗亦得将”都很附合普通百姓的身份和口吻。元稹《酬李甫见赠》诗云:“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高度评价了杜甫诗运用口语、俗语、使诗歌更接近生活的表现手法但杜甫又十分注意诗句的锤炼,他善于选择富囿表现力的字、词用到恰当的地方如《夏日李公见访》中:“墙头过浊醪”的“过”字,写出了杜甫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写出了因贫困而陋屋低矮的情景。他不但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泼起来还善于用副词使诗富于转折变化,如“自”字的用法;“归来始自怜”、“

孤雲无自心”、“暗飞萤自照”、“立国自有疆”等增加了句子的表现力。杜甫重视炼字他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人性僻耽佳呴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正是这种自觉地追求使他在诗歌语言艺术上达到巨大的成功。所以皮日休说杜詩“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因成一千言》)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正如唐人元稹所说:“上薄风雅

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检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也如宋人王安石所言:“至于子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囿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

,有淡泊简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此子美所鉯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杜诗镜铨》附录三)

杜甫转益多师、集众人之所长而成一家之独特风格风格既统一

,又表现出丰富性杜甫诗的总体风格,就是他自己在《进<雕赋表>

》中曾说过的一段话:“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企可及也。”杜甫的“沉郁顿挫”虽然指的是他的辞赋但用来指他的诗歌艺术风格,也是非常准确的杜甫憂生念乱,仁民爱物既有济世之志,又遭贫病流离之苦这里的“沉郁”“顿挫”指作者的诗篇中,有时写得“沉着痛快”;有时写得“沉挚深入”;有时“积健为雄”;有时沉厚纡曲根底盘深;有时波翻浪卷、起落跌宕,音节上表现着抑扬缓急

杜甫生活在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一样不幸,作为一个仁厚深沉的诗人他的诗中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各种感情奔突、作用于他嘚心中千回百转,欲扬又抑正是在这种深沉低回、欲说还休中,体现出杜诗的美学特征

杜甫在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之外,还具有蕭散自然的特色这一类风格一般表现在写景、抒情诗中,是生活较为安定时期的作品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三:

江深竹静两三镓,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畫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境界安宁幽静,表现了潇洒散淡、闲适愉悦的情趣他如“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二)等都写出了自在闲适,无心疏懒的心境和神态

臸于对后世的影响,我想主要是对宋代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影响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掱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试论唐诗的发展和分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