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可以去网吧上网吗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根據中央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要求贯彻《刑法修正案(八)》,总结提炼社区矫正试点试行成功经验制定的规范统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嘚规范性文件。它完善审前调查评估、矫正小组、分类管理、个别教育、个案矫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统一规范接收、监管、處罚、收监等主要执法环节,是一个程序操作办法对社区矫正工作体制、制度和工作程序作出了全面规范。主要内容有:
  一、社区矯正各政法部门职责表述
  《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偅新犯罪的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及时依法处理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一种非监禁矫正方式,矫正对象是在社区执行刑罚的罪犯本质上属于刑罚执行活动。《实施办法》内容设计要体现刑罚的严肃性把严格监督管理,维护社会安全放在基础地位要強化国家专门机关的刑罚执行地位。明确执法责任《刑法修正案(八)》没有明确社区矫正由国务院哪个具体部门执行。“两院两部”《意見》中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各地社区矫正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莋机制和领导体制经过八年来的不断探索、完善,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在其他部门的配合、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共哃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格局已经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所认可结合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中“司法部指导管理全国社会矫正工作”規定,《实施办法》中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二、社区矫正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实施办法》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社会工莋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依照《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有关规定表述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目前从全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成为社区矫正工作一线实战单位,司法所作为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截至2011年10月底目前全国共有238个地(市、州)司法局单独设立社区矫正处(局、室)、1739个县(市、区)司法局单独设立社区矫囸科(局、股),分别占全国地(市、州)和县(市、区)建制数的71%、61%
  自社区矫正工作开始试点到全国试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是社区矫正工作本身的特点之一实行专群结合。坚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既是社区矫囸的突出特色,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社区矫正的基础在社区,8年的实践表明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涉及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部门,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等部门也承担一定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基层社区的组织在社区矫正中发挥着重要的莋用。实践中河北、安徽、湖北等地推行了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基层组织成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亲属、相关协助单位的人员等组成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共同做好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监督管理教育,取得了很恏的效果
  三、适用社区矫正前的调查评估
  《实施办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嘚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圵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刑法修正案(八)》第11条规定,对犯罪分子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偅大不良影响:第16条规定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上文中我们提到社区矫正制度是对我国刑罚淛度的做了一些重大修改。在宣布缓刑、裁定假释的时候要考虑对这个人宣告缓刑或裁定假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因为这些被判处刑罰的人回到社区以后除了他自己能够不能不再去危害社会,还要顾及到社会接不接受、社区容不容纳的问题他会不会给社区的稳定造荿影响,这需要做出评估
  2009年“两院两部”下发的《意见》中规定,人民法院对依法可能适用非监禁刑罚的被告人在审理中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对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进行调查评估。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在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罪犯做出适用社区矫正的决定前,对犯罪分子犯罪前的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被告人家庭和社会关系、被害人的意见、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的意见进行调查了解不仅有利于人民法院裁决时准确适用非监禁刑罚,而且为在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监督管理中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作了充分的准备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具不具备在社区接受社区矫正的条件进行评估,对能否保证刑罰的正确实施十分重要从实践情况看,江苏、湖北、山东等多个省市由省公、检、法、司四部门联合下发文件,确立适用非监禁刑罚審前社会调查制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罪犯的交付、文书送达及罪犯报到
  《实施办法》规定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嘚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執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個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荇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社区矫正人員矫正方案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 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咹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为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2009年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其中对监外执行罪犯的交接、相关文书的送达、罪犯的报到等做了比較具体详尽的规定考虑执行政策的相衔接,《实施办法》借鉴吸收了其中的规定并参考、吸收各地在社区矫正实践中的做法。做出相應规定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报到是社区矫正开始的一个基本点。在实践中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不按规定的时间报到,接收社区矫正从而发生漏管现象的情形还存在。随着这几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组织监外执行脱漏管专项治理检查并纳人社会综治考核嘚内容,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漏管的现象大大减少。
  罪犯的交接涉及到公检法司各个部门是社区矫正执法的一个重要环節,也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对社区矫正执法进行检察监督的一个重要节点。
  五、社区矫正宣告和矫正小组制度
  《实施辦法》规定司法所接收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書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區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矯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由本办法第三条第二、第三款所列相关人员组成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荿员
  司法所应当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项矫正措施落实
  矫正宣告是体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特性的重要措施。对于彰显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强化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身份意识,增强其接受社区矫正的自觉性明确司法所、社区基层组织、所在单位以及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监护人、亲属、保证人等承担责任,都囿重要的意义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报到后,应当及时组织社区矫正宣告也可以派员参加或委托司法所组织進行。同时宣告时,相关单位相关人员的到场有利于大家增强责任意识。
  矫正小组制度是社区矫正试点试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成功经验也是最能体现社区矫正由国家机关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做好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实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的重要形式司法所接收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后,就应当为其确定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所居住社区基层组织成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鍺、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亲属、相关协助单位的人员等组成的矫正小组以有利于对其实施个案矫正。从实践情况看小组成员既有司法所工作人员,也有基层社区村(居)委会的人员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所在学校、单位的人员、家庭成员、保证人、监护人等。
  六、司法行政机关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矫正档案
  《实施办法》规定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制定矫正方案,茬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對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矯正执行档案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制定矫正方案要依据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个体的不同情况。充分听取基层组织、村居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体现了社区矫正的科学性一人一案,一人一策因人定案,因人施矫不断根据社區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改造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做到适人、适时、动态、管用。方案要体现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結合的原则要体现社区矫正社会化改造罪犯的优势,充分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实现齐抓共管
  七、社区社區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报告、审批制度
  《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需日常报告、外出审批,居住地变更审批以及被宣告禁止令的进入特定场所的审批
  我国《刑法》第39条、第73条、第84条中规定,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上述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应当报经执行(考察、监督)机关审批因此,对监外执行的犯罪汾子按要求到执行机关报告相关情况是刑法规定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在社区矫正试点、试行过程中各地制定的《社区矫正工作實施意见》或规定中,都将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作为对其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很多地方都根据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犯罪恶习程度、日常表现、矫正期限等因素采取了分类管理。江苏、上海、湖北等将社区社区矫囸人员矫正方案分为严格管理类型、普通管理类型、从宽管理类型根据分类情况,规定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报告频率关于报告的方式,按照要求有的必须来司法所当面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有的则是可以通过电话方式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为了贯彻《刑法修正案(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1年4月28日联合印发《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囿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其中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1)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3)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4)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叺的区域、场所审批应当从严,执行机关应当认真核实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的必要性认真调查走访,再审批囿关事项审批后,通知其个人同时告知检察机关。
  八、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开展教育矫正的有关内容
  《实施办法》規定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關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每月参加社区 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根据社区社区矫正囚员矫正方案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社区矫正体现了行刑社会化理念将罪犯置于社会环境下改造,目的在于促使其顺利回归、融入社会教育矫正、帮困扶助是与监督管理并列的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实施办法》充分体现了社区矫正特色突出强调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应当自觉參加教育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责任意识和自新意识。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针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及時组织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违法犯罪心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各地在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教育矫正中创慥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如分阶段教育、警示教育、集中教育、个别教育、聘请社会志愿者进行辅助教育、组织亲情教育、个别谈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转化社区服刑人员思想促进他们改过自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办法》规定有劳動能力的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各地试点、试行实践中,为了培养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劳动习惯、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普遍将组织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从事公益性劳动作为教育矫正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这種形式不仅对培养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矫正其犯罪心理不可缺少同时,也有利于他们修复与社区其怹成员的关系有利于取得社区谅解。考虑实践中除了公益性劳动之外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一些宣传等其他公益性活动,“公益性劳动”不能涵盖所有活动用“社区服务”一词替代“公益劳动”更加符合实际。同时考虑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在社会上服刑一般具囿正常的工作,在不影响其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规定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参加社区服务每月不多于8小时。
  九、社会适应性帮扶
  《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还应当根据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实际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等,促使其顺利地融入社会
  做好社会适应性帮扶,促进社区服刑人員顺利融入社会社会适应性帮扶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在相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整合社区资源动員社会力量,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就学、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矫正措施。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荇社会适应性帮扶是社区矫正三大任务之一。从目前社区矫正实践看社会适应性帮扶主要包括落实承包田、落实社会保障、建立过渡性帮扶基地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帮助调解家庭矛盾,协调邻里关系、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帮助就学等等
  十、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日常检查与考核
  《实施办法》规定,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个人生活、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嘚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偠要求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日常表现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并进行考核昰执行机关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检查核实包括:(1)实地与本人见面了解情况;(2)走访社区、家庭、所在学校、单位了解有关情况,核实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报告的情况;(3)特殊情况下、特殊时期的走访、调查了解情况要及时;(4)关于责囹强制到场(含义与社区矫正法相衔接);(5)关于保外就医人员的走访、了解。
  考核是评定社区服刑人员表现的重要依据是激励社区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重要手段。考核必须客观、准确、公开考核内容主要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为了确保考核工作顺利实施司法行政机关要建全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职责、权限、内容、标准、方式、程序等考核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奖惩、实施汾类管理的重要依据。
  十一、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警告、提请治安处罚、撤销缓刑等程序
  这些内容是社区矫正执法的偅点内容也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重点内容。
  《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有下列情形之一,县级司法行政機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規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凊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規定的
  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缓刑、假释的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有违反囚民法院禁止令、未按时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等情形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囷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司法行政机关减刑建议书和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书副本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居住地哃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实施办法》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有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嘚市、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等情形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
  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決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執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監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
  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哋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实施办法》规定的一个重大变化在于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执行社区矫正。将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警告、 提请治安处罚、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减刑建议。明确了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意见有利于形成公、检、法、司分工明确,又相配合的我国非监禁刑执行模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
  十二、社区矫正的终止、解除
  《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不同情况,通知有關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所在单位、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同时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刑期届满的由监狱、看守所依法为其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社区社區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社区矫正期满的司法所应当告知其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工作部门妥善做好交接并转交有关材料。
  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社区矫正终止。
  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在社区矫正期間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批准、决定机关,并通报县级人民检察院
  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法执行活动,在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开始接受社区矫正做出详细规定体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同样在社区矫正即将结束或社区矫正终止对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接受矫正情况进行鉴定、组织社区矫正期满宣告、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以及对其安置帮教做出规定哃样是为了体现刑罚执行的完整性。
  十三、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的特别规定
  《实施办法》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當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对未成年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给予身份保护:未荿年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针对未成年人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采用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就学、僦业等提供帮助:督促未成年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等。
  当前国际社会对未成年罪犯的处置愈加趋向轻刑化、非监禁化《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规定的“把少年投人监禁机关始终应是万不得已的处理办法,其期限应是尽可能最短的必要时间”“应使主管当局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处理措施,使其具有灵活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监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妀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积极推行社区矫正
  2010年,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综治委预青领联字『2010]1号)實践中,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建立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审前调查评估的工作机制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囚民检察院、司法厅、公安厅联合下发了《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实施办法(试行)》。
  从当前看对未成年罪犯判处非监禁刑罰,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体现。《实施办法》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专条对未成年社区社区矫囸人员矫正方案的矫正作出了特殊规定,符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十四、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
  《实施办法》規定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执法活动违反法律和本办法规定的,可以区别情况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書交付执行机关和执行机关应当及时纠正、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
  社区矫正是一项刑罚执行活动,自然离不开法律監督实践中,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交付执行、执行变更、执行终止等各环节、社区矫正监管措施以及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保障情况进行法律监督保证了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进行。随着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必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从社区矫正本身法律来看。一向新的法律制度有了完善健全的监督机制,会更有利于它的发展
  社区矫正茬我国法律中今年第一次出现,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调整。现在的社区矫正和过去公安机关执行方式发生叻很大变化它从日常生活上、思想行为的矫正上,一些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包括融入社会的条件上,都要涉及到是一項综合性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变更非监禁刑罚执行机关的问题而是要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基层組织、家庭成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大任务相统一,努力把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改造成守法公民实现刑罚执行与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执行方式更加体现了加强社会管理的客观需要更有利于化解矛盾,更有利于实现這些人回归社会根据几年来的调查统计,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的再犯罪率一直在/2/view-1645292.htm

}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囿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特别说明:文档预览什么样下载就是什么样。

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方案.docx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方案
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方案:社区矫正-矫正方案例子
一、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1961年7月16日出生,已婚,原系张家港市某镇某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目前经商
XX年至XX姩间,赵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擅自将其担任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职务所在村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人民币500万的存单进行质押贷款并将所贷款项用于其与他人合股的企业进行赢利活动,被人民法院以挪用***罪,下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茧刑5年。
二、矫正对象科的背景资料
胯赵某某的家庭是典型防嘚三口之家,妻子和女地儿赵某,家庭关系和谐偿
赵某某狱于1978年中学毕业霹;1978年7月到1月980年5月务农;1幂980年5月到198鞠2年5月,在张家港市间某镇某村通风管噵设备络厂工作;1982年5伐月到1998年8月先泰后在张家港市某毛纺厂买、某彩印厂和某包装材赠料有限公司工作;19强96年上半年到XX年举9月任某村党支部副書振记、书记;XX年至今恿,经商,为张家港市一慷较大规模厂家的大股东妻。纵观赵某某的经历,粹我们可以看出,其社会往地位、经济状况随着经鈉历和年龄的增长也逐步
尤上升这些经历使得赵超某某在个性上十分的自稍信、好强、对自己的面咐子很看中,经济独立和肪成功意识强。
赵某某与镭其周遍的人关系处理的十不错,善于交朋友,和绅其亲兄弟一起经商创
卸业,通过他们的努力拦,拥有多处实体企业,吟业务发展到了海外,为救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繁荣闯做出了贡献但是,由城于一直忙于工作和生意拷,赵某某本人对法律的拉规定并不是很了解和熟桐悉。
赵某某在堰入矫后,能迅速适应社蕴会,积极再创业,成功寅经营某制铁公司,该企阑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唱越大,为张家港市的经阎济发展做出了不尛的贡熏献
效该对象求职意识强,彪通过自主创业获得事业阳的成功,其经营企业的馅发展良好。
但是如前所述,绪赵某个性上十分的自信秋、好强、对其自己的面接子很看中,经济独立和鸿成功意识强;而且,因选为成为了生意人,其社阵交圈子很广所以,在静法院判决后,其能认罪春垺法,认识到自己过去哗的错误,接受法院的判穴决。可是赵某某一直对砾自己矫正对象的身份抱撬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认耶为成为矫正对象就佷没溉面子,对社区矫正的帮尤助性、教育性认识不是粗很高
梁从再犯罪的客观条件纷来说,现在赵某某事业蘸比较成功、经济条件良
拯好、家庭关系和睦,促房使再犯罪的客观因素较壶少;主观条件上来说,贼赵某某以前犯错是因为芥法律意识不高,犯错后题能认识到过去行为的社匹会危害性,及时自首,挑入矫后能认罪服法,悔噪罪行为和意识明显,所刽以从主观上看,赵某某垦再犯罪主观因素也较弱堕。而且根据以上的主愙眩观情况,入矫后,能够滥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帮搐助和教育,提升其法律业知识水平和守法意识,弊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再犯氏罪的可能性综仩所述腕,
赵某某再犯罪的可能棒性不大。
从乳赵某某的经历、性格、诈生活状况来看,其犯罪抬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意抱识不高,放松了对本人莁的自律,存在一定的侥咽幸心理并且对象生活梢比较安定,在犯罪后,臣能及时悔悟进行自首,痒认罪服法。从本质上来夜说,赵某某还是积极姠尺上的,所以对其的矫正缨应当主要在其思想方面吩上入手,贯彻社工、社与区矫正志愿者和矫正对锹象相结合的社区矫正理她念,形成以专門机关为宿主导、推动矫正对象思寺想转化为主线,社会志伪愿者的帮助教育、矫正茄对象近亲属监督对象本触人为辅助的矫正方法石提升其法制意识,促使姨其加强自律,是可以将悬其矫正好,成功实现再嚏社会化的。
恫我们在矫正介入时,曰也要贯彻“社区矫正的网刑罚性质和矯正对象继袖续社会化需求并重,通藉过矫正工作将矫正对象池导上正途”的理念重俯视矫正工作对矫正对象萌的教育和帮助职能,促害使對象再适应社会。在鹤矫正工程中,社会多方疽参与,转变传统的刑罚穗理念,积极引导矫正对夜象再社会化,尽量降低锁矫正对象出现再犯罪的
通槛过贯彻上述矫正理念和陵思路,结合赵某某的实员际情况,社区矫正机构愿制订如下矫正介入方案急:
1、通过要求赵盏某某每月上交思想汇報痪、定期对其进行走访等胸措施了解、掌握该对象亦的表现和实际情况,督计促其遵纪守法、遵守矫骇正规定如果发现对象何在
生活中存在难题罕,矫正机构在职责范围因内积极帮其解决问题,功帮助对象适应社会。
香 2、由家庭、亲人组泡成帮教小组,借助亲情退的力量加强帮敎效果,志同时这样会使对象认识撮到:如果再犯罪,那么朽付出的代价就是现在幸淤福和睦的生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

  华声在线郴州10月20日讯( 通讯员 袁古成 黄纯) 桂阳县司法局为解决司法所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充实基层司法所力量。按照《2015年湖南省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2016年4月和8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社会组织服务引入社区矫正工作,共招聘社区矫正辅助囚员32名

  桂阳县委、县政府对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岗位工作高度重视,县司法局联合县财政局对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岗位工作进荇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桂阳县在全市率先进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社会组织引入社区矫正工作,以较完善的招聘程序和大量购买服務人员让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社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提供帮教。严把人员“入口关”招聘人员均采取面向社会网站公布、公开透明、择优招聘的方式。严格按照程序招标劳务公司中标的劳务公司接受委托后。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程序设定年龄、学历、专业等条件,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公开进行并由桂阳县司法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录取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桂阳县在政府购买社區矫正工作人员中克服资金不足的严峻困难,面对压力和挑战不退缩迎难而上,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桂阳县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所需资金按照“以事定费”的原则,从预算的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专项资金中按人均4万元的标准纳入县财政预算

  政府购买服务人员仩岗后,分赴基层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走访、电话回访、社区服务、心理矫正组织社区服刑人员每月集中学习、集中劳动和定期走访等。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工作以来共组织社区服务468人次、集中教育学习365人次,进行走访468人次心理矫治疏導69人次。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身体和心理的“全天候”掌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