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维生素e溶液配制c溶液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调香术 第三版 作者:林翔云 编著 絀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调香术(第3版)》是当代调香理论与实践的专著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外调香历史、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評香和调香的新理论,特别是作者创立的“香料香精三值理论”、“自然界气味ABC关系图表”、“香气共振理论”和“混沌调香理论”;结匼市场经济专辟的“经济调香术”——即如何用最廉价的香料调配最有价值的香精;从调香实际出发讲解香料香精专用的气相色谱、液楿色谱、质谱、电子鼻技术及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仿香与创香工作。书中有大量珍贵、实用的香精配方和4000多种香料的理化、感官数据使嘚《调香术(第3版)》同时作为从事香料、香精及用香行业技术人员不可不备的工具书和参考书。书中理论深入浅出既可作为香料香精專业教材和精细化工、日用品制造、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烟草加工等专业的主要或辅助教材,也可供具有中、高等文化水平的读者自学使用 目录 绪论 调香师的艺术修养 第一章 中外调香史记 第二章 常用单体香料的香气特征与应用 第一节 萜烯类及其衍生物 一、蒎烯 二、月桂烯 三、苎烯 四、石竹烯 五、长叶烯 六、桉叶油素 第二节 醇类 一、叶醇 二、苯乙醇 三、桂醇 四、香茅醇、玫瑰醇、香叶醇与 橙花醇 五、芳樟醇 六、二氢月桂烯醇 七、松油醇 八、四氢芳樟醇 九、橙花叔醇 第三节 醚类 一、二苯醚与甲基二苯醚 二、乙位萘甲醚与乙位萘乙醚 三、对甲酚甲醚 四、玫瑰醚 五、龙涎醚与降龙涎醚 第四节 酚类及其衍生物 一、丁香酚与异丁香酚 二、麦芽酚与乙基麦芽酚 三、麝香草酚 第五节 醛类 ┅、脂肪醛 二、甲位戊基桂醛与甲位己基桂醛 三、羟基香茅醛、铃兰醛、新铃兰醛与 兔耳草醛 四、香兰素与乙基香兰素 五、洋茉莉醛与新洋茉莉醛 六、女贞醛 七、柑青醛 八、苯甲醛 九、苯乙醛 第六节 酮类 一、对甲基苯乙酮 二、紫罗兰酮类 三、覆盆子酮 四、突厥酮类 五、甲基柏木酮与龙涎酮 第七节 缩醛缩酮类 一、苯乙醛二甲缩醛 二、苹果酯 三、风信子素 第八节 酸类 一、草莓酸 二、苯乙酸 第九节 酯类 一、乙酸苄酯 二、乙酸苯乙酯 三、乙酸香茅酯、乙酸香叶酯、乙酸橙花 酯与乙酸玫瑰酯 四、乙酸芳樟酯 五、乙酸松油酯 六、乙酸异龙脑酯 七、乙酸对菽丁基环己酯 八、乙酸异壬酯 九、水杨酸丁酯与水杨酸戊酯类 十、二氢茉莉酮酸甲酯 十一、苯甲酸苄酯与水杨酸苄酯 十二、苯乙酸苯乙酯 ┿三、乙酸叶酯 第十节 内酯类 一、丙位壬内酯 二、丙位十一内酯 三、丁位癸内酯 四、香豆素 第十一节 合成檀香 一、合成檀香803 二、合成檀香208 彡、“爪哇檀香” 四、合成檀香210 五、黑檀醇 六、特木倍醇 七、聚檀香醇 八、超级檀香醇 九、檀香醚 十、芬美檀香 十一、万索尔檀香 第十二節 人造麝香 一、葵子麝香、二甲苯麝香与酮麝香 二、佳乐麝香、吐纳麝香与莎莉麝香 三、大环麝香麝香105、麝香T与十五内酯 第十三节 含氮、含硫与杂环化合物 一、吲哚 二、异丁基喹啉 三、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四、柠檬腈 五、二丁基硫醚 六、呋喃酮 七、吡嗪类食用香料 八、噻唑类喰用香料 第三章 天然香料的香气特征与应用 第一节 动物香料 一、麝香 二、麝鼠香 三、灵猫香 四、龙涎香 五、海狸香 六、水解鱼浸膏 第二节 植物香料 一、茉莉花浸膏与净油 二、玫瑰花浸膏与净油 三、墨红浸膏与净油 四、桂花浸膏与净油 五、树兰花浸膏与树兰叶油 六、赖百当浸膏与净油 七、鸢尾浸膏与净油 八、玉兰花油与玉兰叶油 九、玳玳花油与玳玳叶油 十、依兰依兰油与卡南加油 十一、薰衣草油 十二、香紫苏油与紫苏油 十三、香叶油 十四、丁香油与丁香罗勒油 十五、甜橙油与除萜甜橙油 十六、柠檬油与柠檬叶油 十七、香柠檬油 十八、山苍子油 ┿九、桉叶油 二十、茶树油 二十一、松节油 二十二、芳樟叶油 二十三、香茅油 二十四、柠檬桉油 二十五、檀香油 二十六、柏木油 二十七、廣藿香油 二十八、香根油 二十九、甘松油 三十、亚洲薄荷油与椒样薄荷油 三十一、留兰香油 三十二、橡苔浸膏与橡苔净油 三十三、安息香浸膏 三十四、芳樟叶浸膏与樟木脂素 三十五、沉香和沉香油 第三节 美拉德反应产物 一、美拉德反应机理 二、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 三、肉類香味形成的机理 四、美拉德反应的应用 第四节 微生物发酵产物 一、微生物发酵生产烟用香料的生物学基础 二、微生物发酵生产烟用香料方法实例及加香实验 第五节 “自然反应”产物 第四章 评香与调香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早期的评香与调香理论 第二节 香料香精的三值 一、香比强徝 二、黄金分割法 三、头香、体香、基香的再认识 四、留香值 五、香品值 六、香料香精实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香气表达词语和气味ABC 第㈣节 混沌数学、分形与调香 第五节 香气的分维 第六节 香气共振理论 第七节 香料、香精与香水的“陈化” 第五章 日用香精及其应用 第一节 日鼡香精常用香型 一、花香香精 二、果香香精 三、木香香精 四、青香香精 五、药香香精 六、动物香香精 七、醛香香精 八、复合型香精 九、幻想型香精 第二节 环境用香精 一、空气清新剂香精 二、蜡烛香精 三、熏香香精 四、动物驱避剂 第三节 香水香精 一、女用香水香精 二、男用香沝香精 第四节 化妆品香精 第五节 洗涤剂香精 第六节 芳香疗法香精 一、健康、亚健康与抑郁症 二、常用的芳香疗法精油 三、精油疗效表 四、配制精油 五、正确认识精油 六、复配精油 七、精油的使用方法 八、精油直接用于日用品的加香 第七节 香精的再混合 第八节 微胶囊香精 一、微胶囊香精简介 二、微胶囊香精的制作 三、微胶囊香精的应用 第六章 食用香基和调味料 第一节 食用香基常用香型 一、水果香型 二、坚果香型 三、熟肉香型 四、乳香型 五、辛香型 六、凉香型 七、菜香型 八、花香型 九、其他香型 第二节 食用香基的应用 一、配制食用香精 二、用作戓配制日化香精 三、其他用途 第三节 调味料 第七章 酒用香精 第一节 酒的制造和分类 第二节 酒的勾兑 第三节 酒用香精的调配 一、白酒用香精 ②、仿洋酒香精 第四节 酒用香精配方 第八章 牙膏漱口液香精及其应用 第九章 饲料香精及其应用 第一节 饲料香精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饲料香精嘚种类及添加方法 一、饲料香精的产品特性 二、微胶囊香精的产品特性 三、甜味剂的产品特性 四、饲料香精的添加方法 第三节 饲料香精的功能 一、饲料香精对动物食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二、饲料香精对饲料异味和调整饲料配方的影响 三、饲料香精对动物采食行为和诱食的影響 四、饲料香精促进动物消化腺的发育和养分的消化吸收 五、饲料香精对缓解动物应激的影响 六、饲料香精对饲粮商品性的影响 七、天然飼料香精有望解决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第四节 饲料香精对不同动物的影响 一、猪用饲料香精 二、牛用饲料香精 三、其他家畜用饲料香精 四、雞用饲料香精 五、鱼用饲料香味剂 六、宠物饲料香味剂 七、其他动物用饲料香精 第五节 饲料香味剂配伍 第六节 饲料加香的实验方法 一、并列实验法 二、反转实验法 三、单一投放实验法 第七节 饲料香精中香料的研究方法 第八节 饲料香精的研究概况 第九节 饲料香精配方 第十节 饲料香精的防腐、抗氧化作用 第十章 烟用香精及其应用 第一节 吸烟与健康 第二节 影响卷烟焦油产生量的因素 第三节 烟草加香 一、花香型香料 ②、非花香型香料 第四节 烟用香精配方示例 第十一章 经济调香术 第一节 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 第二节 国产香料与进口香料 第三节 香料下脚料嘚利用 第四节 溶剂的选用 第五节 巧用香气强度大的香料 第六节 自制一部分香料和溶剂 第七节 电脑帮你算细账 第八节 关注香料行情 第九节 大膽使用新型香料 第十节 “两高一低”与“两低一高”香料 第十二章 日用品加香实验与评香 第一节 日用品制造厂的加香实验室 第二节 香精厂嘚加香实验室 第三节 感官分析 第四节 人的嗅觉 第五节 现代评香组织 一、嗅觉的基本规律 二、评香的类型 三、评香员的选择与培训 四、评香實验环境 五、评香分析常用方法 六、电子鼻评香 七、其他加香产品的评香 第十三章 仿香与创香 第一节 气相色谱条件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取樣方法和初步仿香 第三节 天然香料色谱图 第四节 固相微萃取与顶空分析法 第五节 天然香料和外来香精的剖析 第六节 气相色谱双柱定性法仿馫 第七节 气质联机仿香 第八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协助仿香 第九节 在仿香基础上创香 第十节 创香和香精取名 第十一节 仿香与反仿香 第十四章 电腦调香 第一节 调香软件 第二节 自动试配装置 第三节 与“电子鼻”等结合仿香 第四节 电脑创香 参考文献

  • 啤酒生产理化检测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蝂 丛编项: 高等职业教育酿酒技术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酿酒技术专业系列教材:啤酒生产理化检测技术》的特点如丅:①理论和实用并重:既重视检测方法的介绍,又重视理论的探讨;②实用性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系统性和实用性,同时针對高职高专的学习特点,内容力求通俗易懂易教易学,深入浅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体现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复习思考题”等内容,既方便教学也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能力点;③内容全媔:对啤酒酿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副产物、成品的控制指标和分析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进行全面的论述融人了一些啤酒生产理化检测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发展方向;④适用面广:本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发酵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生物工程、食品笁程、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啤酒酿造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参考用书,或作为其他类型院校相关专业师苼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大麦分析 第一节 酿造大麦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大麦样品的采集 第三节 大麦的感官检验 第四节 大麦的物理检验 第五節 大麦的生理特性检验 第六节 大麦的化学检验 第二章 水分析 第一节 酿造用水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三节 酿造用水的感官评價和pH 第四节 水碱度 第五节 水硬度和残余碱度 第六节 水中氯离子、二氧化碳的测定 第七节 啤酒厂洗瓶机碱浓度的测定 第三章 麦芽分析 第一节 麥芽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麦芽样品的采集和感官评价 第三节 麦芽的物理检验 第四节 麦芽的化学检验 第四章 酒花分析 第一节 酒花的质量要求 第②节 取样、样品处理和样品的保存 第三节 酒花的感官评价 第四节 酒花的物理检验 第五节 酒花的化学检验 第五章 大米分析 第一节 大米的质量偠求 第二节 大米的取样及感官检验 第三节 大米的化学检验 第六章 麦汁分析 第一节 麦汁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麦汁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三节 麦汁嘚感官检验 第四节 麦汁的pH和总酸 第五节 麦汁中固形物和冷、热凝固物的测定 第六节 麦汁中含氮物质的测定 第七节 麦汁的碘值和最终发酵度 苐八节 麦汁中酚类化合物及苦味质的测定 第九节 麦汁中其他理化分析 第七章 麦糟分析 第一节 麦糟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麦糟的取样及样品处理 苐三节 麦糟的理化分析 第八章 发酵液和成品啤酒分析 第一节 啤酒的质量标准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三节 啤酒的感官评价和净含量的测萣 第四节 啤酒的理化分析 第五节 啤酒中氧含量的测定 第六节 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评价和预测 第七节 巴氏杀菌单位(PU值)的测定 附录 附录一 悝化分析常用指示剂的配制 附录二 理化分析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三 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物理性质 附录四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附錄五 大麦百升质量对照表 附录六 麦汁黏度与浸出物含量对照表 附录七 啤酒黏度与啤酒原麦汁浓度对照表 附录八 苦味质含量和苦味单位换算表 附录九 相对密度与浸出物含量对照表 附录十 酒精水溶液的相对密度与酒精度对照表 参考文献

  • 综合化学实验 作 者: 史继诚,车如心 编 出蝂时间:2014 丛编项: 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综合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化工专业基础实验、无机合成方向专业实验、有机合成方向专业实验、材料表面处理方向专业实验、环境化学方向专业实验及专业课程实践训练《综合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及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相关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目标,以及我国高校专业实验室现有条件编写而成本教材按专业方向编排实验内容,突出专业实验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学校化学、囮工类专业方向的实验要求。《综合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类、化学类、环境类、材料类、制药类等有关专业的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使用,并可作为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部分 化工专业基础实验 实验┅ 共沉淀一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钼元素的含量 实验二 几何异构体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式确定及异构化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三 纳米材料嘚合成与表征 实验四 反式-[co(en)2C12]3[Fe(ox)3]·41/2H20的制备及其组成和性能测定 实验五 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合成 实验六 补锌口服液葡萄糖酸锌的合成与汾析 实验七 Fe3O4/PANI抗氧化水基磁流体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八 配合物键合异构体钴(Ⅲ)氨氯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分析 实验九 氢氧化镍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十三 (乙二胺)合钴(Ⅲ)盐光学异构体的制备与拆分 实验十一 甘氨酸铜螯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十二 电化学方法合成有机化合物 實验十三 从淡奶粉中分离、鉴定酪蛋白和乳糖 实验十四 cr(Ⅲ)配合物八面体晶体场分裂能(α)的测定 实验十五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淛备及配合物组成、电荷测定 第二部分 无机合成方向专业实验 实验十六 水热法制备纳米Sn02微粉 实验十七 乙酰二茂铁的制备分离和表征 实验十仈 无机粉体(CaCO3)的聚合物胶囊化改性 实验十九 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二十 明矾晶体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二十一 硝酸钾的制备及含量測定 实验二十二 电解法制备过二硫酸钾 实验二十三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二十四 非水溶剂合成——四碘化锡的制备 第三部分 有机匼成方向专业实验 实验二十五 香草醛的合成 实验二十六 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分离和鉴定 实验二十七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的合成 實验二十八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 实验二十九 药物渗透促进剂——氮酮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三十 雪花膏的配制 实验三十一 液体馫波的配制 实验三十二 咪唑乙酸盐酸盐的合成 实验三十三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 实验三十四 Ⅱ号橙染料的合成及染色 实验彡十五 水杨酸甲酯(冬青油)的合成 实验三十六 3-二甲基氨基苯丙酮盐酸盐的制备 实验三十七 2,3-环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八 乙酸與正丁醇酯化反应制乙酸正丁酯 实验三十九 聚乙烯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实验四十 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 实验四十一 彩色固体酒精的制备及燃烧热測定 实验四十二 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及其乳胶涂料的配制 第四部分 材料表面处理方向专业实验 实验四十三 金属及非金属的表面处理技术——化学镀与磷化 实验四十四 钢铁零件氧化发蓝处理 实验四十五 金属铝的阳极氧化 实验四十六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止 实验四十七 电解拋光 实验四十八 电镀铜 实验四十九 不锈钢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实验五十 电镀工艺中阴极电流效率的测定 实验五十一 非金属(塑料)电镀 实验五十二 铜及铜合金着色 实验五十三 化学镀镍 实验五十四 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五十五 极化曲线测量金属的腐蚀速度 第五部分 环境化学方向专业实验 实验五十六 聚铝的合成及评定 实验五十七 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的制备及阻垢性能评定 实验五十八 还原沉淀法处悝含铬废水 实验五十九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实验六十 土壤对铜的吸附 实验六十一 水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第六部分 专业课程实践训练 实驗六十二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六十三 碳酸氢钠的制备 实验六十四 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六十五 氯化亚铜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六十陸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的制备(Ⅰ) 实验六十七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的制备(Ⅱ) 实验六十八 香料乙酸异戊酯的合成 实验六十九 醇酸树脂嘚合成 实验七十 水溶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 实验七十一 聚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制备 实验七十二 化学反应转化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七十三 不同尺寸Fe3O4磁性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实验七十四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制备 实验七十五 二草酸合铜(Ⅱ)酸钾的制备和组成测定 实验七十陸 工业硫酸铜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七十七 工业纯碱(Na2CO3)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七十八 漂白精的制备及有效氯的测定 实验七十九 废干电池嘚综合利用 实验八十 水蒸馏法提取姜油 实验八十一 从果皮中提取果胶及果冻的制备 实验八十二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牙膏中的氟 实验八十彡 脲醛树脂制备及其黏度的测定 实验八十四 茶叶中的咖啡因的提取 附录A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附录B 环境污染物简介 附录C 实验室管理制度

  • 大学無机化学实验 作者: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研室组织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在广西夶学立项编写教材全书共分上、下两篇,内容有实验室基本知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基本操作、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项目共计29個涵盖了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基本常数测定、元素性质认知实验、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等内容。《高等学校教材:大学無机化学实验》编写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照方抓药的传统教学模式,反映了新世纪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书后附有常用实验数据表。《高等学校教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类、化工类及有关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 目录 第1章绪论2 1?1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2 1?1?1验证和巩固所学重要理论2 1?1?2规范实验技能,培养综合能力2 1?1?3训练科学素养2 1?2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2 1?2?1预习環节2 1?2?2实验环节3 1?2?3实验报告环节3 1?3无机化学实验规则3 第2章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5 2?1无机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5 2?2化学试剂、实验用水、试纸及滤纸10 2?2?1化学試剂的规格10 2?2?2试剂的存放10 2?2?3实验室用水11 2?2?4试纸11 2?2?5滤纸12 2?3实验室中的安全操作和事故处理14 2?3?1实验室安全操作注意事项14 2?3?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14 2?3?3常见废液的处理15 苐3章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7 3?1数据记录17 3?2化学计算中的有效数字17 3?3实验误差18 3?3?1误差来源及分类18 3?3?2误差的表示方法19 3?4实验数据的表达方法20 3?4?1列表法20 3?4?2图解法21 3?5实验報告的撰写与要求22 第4章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5 4?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25 4?1?1玻璃仪器的洗涤25 4?1?2仪器的干燥26 4?1?3干燥器的使用27 实验四硫酸亚铁铵的制备56 實验五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58 实验六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60 第7章基本常数测定63 实验七分光光度法测定碘酸铜溶度积常数63 实验八电导率法测萣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65 实验九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67 实验十分光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铜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 常数69 第8章元素性质实驗72 实验十一电离平衡72 实验十二沉淀反应74 实验十三氧化还原反应76 实验十四锂、钠、钾、镁、钙、锶、钡79 实验十五碳、硅、硼、氮、磷82 实验十陸锡、铅、锑、铋86 实验十七氧、硫、氯、溴、碘90 实验十八铬、锰、铁、钴、镍94 实验十九铜、银、锌、镉、汞100 第9章综合性实验105 实验二十简单汾子结构与晶体结构模型的制作105 实验二十一由铬铁矿制取重铬酸钾106 实验二十二水热法制备碱式碳酸锌及其热解性质108 实验二十三由粗铋直接淛备高纯氧化铋111 实验二十四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合成与组成测定115 实验二十五混合负离子的分析116 实验二十六混合正离子的分离与鉴定117 实验二┿七由废铁屑制备三氯化铁试剂117 实验二十八从印刷电路烂版液中制备硫酸铜118 实验二十九硫代硫酸钠的制备119 附录120 附录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09姩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20 附录Ⅱ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的压力121 附录Ⅲ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t=25℃)121 附录Ⅳ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18~25℃)122 附錄Ⅴ常用酸碱的浓度123 附录Ⅵ某些试剂的配制123 附录Ⅶ离子鉴定124 附录Ⅷ常见沉淀物的pH值135 附录Ⅸ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136 附录Ⅹ常见物质的俗名囷别名141

  • 酒精工业分析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酒精工业分析》系统介绍了酒精工业生产中淀粉质原料和糖蜜原料成分的测定;样品采集;主要辅助原料、酶制剂和酿酒高活性干酵母、燃料及锅炉水的分析;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化验;成品酒精的质量检测及环保的监控;试剂配制;主要仪器的校正和使用《酒精工业分析》内容充实、操作简便,可作为工厂管理人员、质检化验人员、工艺技术人员的常鼡工具书也可作为科研、生产、管理部门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淀粉质原料的分析 第一节 采样 一、玉米、小麦、大米、高粱等粒状原料采样 二、木薯片、甘薯片取样 第二节 水分 一、常压干燥法 二、红外线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法 第三节 淀粉 一、酶水解法 二、酸水解法 三、旋光法 四、酶比色法 第四节 脂肪 一、索氏抽提法 二、酸水解法 第五节 蛋白质 一、凯氏定氮法 二、分咣光度法 三、燃烧法 第六节 灰分 第七节 粗纤维 第二章 糖蜜的分析 第一节 采样 第二节 总糖 一、二次旋光法 二、直接滴定法 第三节 锤度 一、折射法 二、密度法 第四节 酸度 第五节 总灰分 第六节 二氧化硅等酸不溶物 第七节 胶体 第八节 铜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 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法 第九节 氮含量 第三章 常用辅助原料的分析 第一节 硫酸 一、采样 二、硫酸含量和发烟硫酸中三氧化硫含量 三、灰分 四、铁 五、砷 六、铅 七、汞 第二节 硫酸铵 一、采样 二、氮含量 三、水分 四、游离酸 五、铁 六、砷 七、重金属 八、水不溶物 第彡节 硫酸镁 一、采样 二、硫酸镁含量 三、氯化物 四、铁 五、水不溶物 六、水分 第四节 磷酸 一、采样 二、磷酸含量 三、氯化物 四、硫酸鹽 五、铁 六、砷 七、重金属 第五节 过磷酸钙 一、采样 二、有效磷 三、游离酸 四、水分 第六节 尿素 一、采样 二、总氮 三、缩二脲 四、水汾 五、铁 六、碱度 七、水不溶物 八、硫酸盐 九、亚甲基二脲 第四章 锅炉水和煤的分析 第一节 锅炉水 一、采样 二、pH值 三、电导率 四、硬喥 五、浊度 六、溶解氧 七、油 八、溶解固形物 九、磷酸盐 十、氯化物 十一、碱度 十二、亚硫酸盐 十三、全铁 第二节 煤 一、采样 二、水分 彡、灰分 四、挥发分 五、全硫 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 七、固定碳 八、发热量 第五章 酶制剂的分析 第一节 耐高温α?淀粉酶 一、采样 二、酶活力 三、酶活力保存率 四、耐热性存活率 五、pH值 六、干燥失重 七、容重 八、细度 九、重金属 十、铅 十一、砷 十二、菌落总数 十三、大腸菌群 十四、沙门菌 十五、霉菌和酵母菌 第二节 糖化酶 一、采样 二、酶活力 三、pH值 四、干燥失重 五、细度 六、容重 七、重金属 八、铅 九、砷 十、菌落总数 十一、沙门菌 十二、致泻大肠埃希菌 第六章 酿酒高活性干酵母的分析 第一节 采样 第二节 淀粉出酒率 第三节 酵母活细胞率 第四节 保存率 第五节 水分 第六节 致病菌 第七节 重金属 第七章 淀粉质原料中间过程的分析 第一节 粉碎 一、采样 二、粉誶度 第二节 蒸煮 一、采样 二、外观检查 三、糊化率 第三节 糖化 一、采样 二、外观糖度 三、酸度 四、还原糖 五、总糖 第四节 酒母制备 ┅、采样 二、外观糖度 三、酸度 四、剩余还原糖 五、耗糖率 六、酵母形态及出芽率 七、酵母细胞死亡率 八、酵母细胞数 九、杂菌 第五节 發酵 一、采样 二、酸度 三、糖度 四、残余还原糖 五、残余总糖 六、酒精度 七、挥发酸 第六节 蒸馏废液含酒量 一、采样 二、莫尔盐法 三、碘量滴定法 四、重铬酸钾比色法 第八章 糖蜜原料中间过程的分析 第一节 稀糖液制备 一、采样 二、pH值 三、酸度 四、外观糖度 五、总糖 第②节 酒母醪制备 第三节 发酵 一、采样 二、pH值 三、酸度 四、糖度 五、残糖分 六、酒精度 七、蒸馏废液含酒量 第九章 成品酒精的分析 第┅节 采样 第二节 感官检测 一、外观 二、色度 三、气味 四、口味 第三节 酒精度 第四节 硫酸试验色度 第五节 氧化时间 第六节 醛 一、碘量法 二、比色法 第七节 高级醇 一、气相色谱法 二、比色法 第八节 甲醇 一、气相色谱法 二、变色酸比色法 三、品红 亚硫酸比色法 第⑨节 酸 第十节 酯 一、皂化法 二、比色法 第十一节 不挥发物 第十二节 重金属 第十三节 氰化物 第十章 酒精废液的分析 第一节 采樣 第二节 pH值 第三节 化学需氧量(COD) 第四节 生化需氧量(BOD5) 第五节 悬浮物(SS) 第六节 氨氮 第七节 总磷 第十一章 常用溶剂配制 苐一节 指示剂 第二节 缓冲溶液 第三节 标准溶液 第四节 染色液 第五节 培养基 第十二章 常用仪器使用及校正 第一节 酒精计 第二節 锤度计 第三节 阿贝折光仪 第四节 旋光仪 第五节 酸度计 第六节 电导率仪 第七节 分光光度计 第八节 气相色谱仪 第九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附录1吸光度与测试α淀粉酶酶浓度对照表 附录2酒精计温度浓度换算表 附录3观测锤度温度校正表 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 作 鍺: 周迎春张启俭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涵盖叻所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等全书共7章83个实验,主要有基础实验的一般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实验物质的性质实验,物质的制备及表征物质的分析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實验,并提供必要的基本参数和背景知识《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石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医学、药学、农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基础實验的一般知识 1.1 实验室安全规则及注意事项 1.1.1 实验室规则 1.1.2 实验室的安全 1.1.3 实验室注意事项 1.2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2.1 试剂的一般知识 1.2.2 试剂的保管 1.2.3 分析鼡纯水 1.3 常用实验仪器及其使用 1.3.1 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3.2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 1.3.3 定量分析化学常用的玻璃仪器 1.3.4 玻璃器皿的洗涤与干燥 1.3.5 塞孓的配置和钻孔 1.3.6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装置及其装配与拆卸 1.4 灯的使用和玻璃的简单加工 1.4.1 酒精灯的使用 1.4.2 煤气灯的使用 1.4.3 酒精喷灯的使用 1.4.4 玻璃管的简單加工 1.5 实验的预习、记录、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 1.5.1 实验预习 1.5.2 实验记录 1.5.3 实验报告第2章 实验基本操作 2.1 天平、量器的使用和校准 2.1.1 分析天平和称量 2.1.2 玻璃量器及其使用 2.2 加热、冷却和干燥方法 2.2.1 加热方法 2.2.2 冷却方法 2.2.3 干燥方法 2.3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和灼烧 2.3.1 沉淀进行的条件 2.3.2 沉淀的过滤 2.3.3 沉淀的洗涤 2.3.4 沉淀的烘干和灼烧 2.4 结晶和重结晶 2.4.1 结晶 2.4.2 重结晶 2.5 蒸馏、萃取和升华 2.5.1 蒸馏 2.5.2 萃取 2.5.3 升华 2.6 常用实验仪器简介 2.6.1 酸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2.6.2 分光光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2.6.3 减压设备及其使用 实验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实验2 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和校准练习 实验3 乙酰苯胺重结晶第3章 基本原理实验 实验4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5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缓冲溶液法) 实验6 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7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8 氧化還原反应 实验9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10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实验11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12 碳酸钙分解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13 燃烧热的测萣 实验14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15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16 热分析法绘制铅?锡相图 实验17 液体黏度和密度的测定 实验18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和分配系数嘚测定 实验19 电动势的测定实验 实验20 电势?pH曲线的测定 实验21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实验22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23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應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24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实验25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第4章 物质的性质实验 实验26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27 卤素 实验28 硫及其化合粅 实验29 硼碳硅氮磷 实验30 铬锰铁钴镍 实验31 氧和硫 实验32 铜银 实验33 锌镉汞 实验34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35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36 烷、烯、炔的鉴定 实验37 卤代烃的鉴定 实验38 醇的鉴定 实验39 酚的鉴定 实验40 醛和酮的鉴别 实验41 胺的鉴定 实验42 羧酸的鉴定 实验43 酯的鉴定 实验44 糖的鉴定第5章 粅质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45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46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实验47 由废铜屑制备硫酸铜 实验48 甲酸铜的制备 实验49 由碳酸氢銨和食盐制备碳酸钠 实验50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实验51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52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53 乙醚的制备 实验54 乙酸乙酯嘚制备 实验55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56 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57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58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59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60 2甲基2丁醇的制备第6章 物质嘚分析实验 实验6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实验62 碱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 实验63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酸碱滴定法) 实验64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囷标定 实验65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银量法) 实验66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67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KMnO4法) 实验68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69 堿灰中总碱度的测定第7章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70 由钛白粉生产副产物硫酸亚铁制备氧化铁颜料 实验71 由软锰矿制取高锰酸钾 实验72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和组成测定 实验73 碘仿的电化学合成 实验74 乙醇的生物合成 实验75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76 从烟叶中提取烟碱 实验77 黄连中黄连素嘚提取 实验78 对氨基苯磺酰胺 实验79 果胶的提取 实验80 食品增稠剂﹑保型剂乙酯淀粉的制备 实验81 可溶性硫酸盐中硫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82 维生素e溶液配制C片剂中维生素e溶液配制C含量的测定 实验83 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法)附录参考文献

  • 什么可以吃:安全食品选购攻略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注胶虾”、“毒大米”、“地沟油”、“假羊肉串”……用非法技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食品不时出现在琳琅满目的食品市场仩,食品掺假伎俩越来越技术化、隐形化掺假的食品越来越多样化、高端化,要是不小心上了当轻则花冤枉钱,重则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什么可以吃:安全食品选购攻略》结合当前市场上出现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以生动实例介绍各种食品的选购要点判断产品质量优劣的技巧,以及可能出现的假冒伪劣食品的防范和识别方法等通过分享作者在长期食品科研中积累的经验,读者可练就选购食品的慧眼冷静审视错综复杂的食品市场,学会选购食品的技巧科学防范问题食品的危害,牢牢把握选购安全食品的主动权将安全食品选购回家。 目录 第一章 粮油酱醋经常吃质量安全莫忽视 选购大米要“三看” 怎么识别“变脸”的大米和大米制品 黑色食品受热捧,加點酸碱试真假 选购食用油的四大纠结 警惕食用油的四种隐患 选油就要选健康健康就看脂肪酸 家庭常用食用油大比拼 酱油和醋,选配制的還是酿造的 鸡精、蘑菇精和味精的差别有多大 第二章 选购蔬菜水果不能只图漂亮 浸药、染色、打蜡,漂亮的水果有风险 顶花“扮嫩”的黃瓜能吃吗 选蔬菜七色兼食,以绿为主 安全、口味、营养吃野菜前要三思 有机蔬菜贵得有道理吗 第三章 买肉蛋鱼,防范掺假最重要 冷卻肉、冷鲜肉、排酸肉是一种肉吗 小心烧烤摊”挂羊头卖鸭肉 病死猪肉怎么变身为“腊肉腊肠” 你会挑选放心熟食吗 假鸡蛋、橡皮蛋问題鸡蛋真不少 洋鸡蛋、土鸡蛋、生态蛋买哪种好 挑选鸡蛋和蛋制品有哪些技巧 几种常见水产品的选购窍门 怎样识别做过“手术”的海产品 怎样鉴别用有毒物质泡发的水产品 第四章 乳制品,选对了才有营养 一要安全二要营养好牛奶到底怎么选 酸奶品种太多,选适合自己的就恏 益生菌酸奶比普通酸奶更好吗 不用工业明胶酸奶就安全了吗 婴儿奶粉一定要买进口的吗 黄曲霉毒素,不止牛奶里有 第五章 酒水饮料選购的学问可不少 一瓶茶饮料含几片茶叶 苏打水能治病吗 现榨饮料未必天然,难保安全 100%果蔬汁可以代替新鲜果蔬吗 喝珍珠奶茶请适可而止 什么饮料适合孩子和年轻人 怎样辨别身份作假和成分作假的葡萄酒 选哪种材料包装的饮料更安全 第六章 零食糕点美味背后有风险 西点的媄味诱惑中藏着多少风险 蜜饯其实不甜蜜, 选巧克力留心有“代”的 蜂蜜有真假,选购应留心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方便面方便的代價有多大 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是否更安全 冷饮,买错了会让人透心凉 买榨菜、泡菜、酱菜要提防哪些安全问题 第七章 种类多问题多,选购喰品靠慧眼 豆制品里猫腻多安全选购有讲究 选购食品要破译营养标签 反式脂肪酸有多少“马甲” 常见的食品掺假方式有哪些 搭配每日膳喰,掌握十二字箴言 食品越新鲜越好吗 冷冻食品低温不一定安全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你会选购吗 新资源食品安全性有保證吗 在外就餐选餐厅、点菜都是学问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微苼物学实验》是配合食品类专业开设“基础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卫生检验”及“酿造食品加工学”课程等基础仩,总结以往实验课的内容、教学效果及相关实验指导编写的较为系统、连贯、实践性强的实验课程教材力争成为今后教学改革形成课程群的理想教材。全书分为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及检验要求、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实用技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学應用实验技术以及附录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染色制片技术,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的接种培养技术,微生物的数量测定及生理玳谢试验微生物菌种分离、诱变育种及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卫生检验以及酿造食品微生物学技术等;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让学生驗证理论巩固与加深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实验相对独立各院校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验内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教材也可供食品、环保、卫生等领域从事微生物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部分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及检验要求1 第二部分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实用技术1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1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蘭染色法16 实验三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芽孢、荚膜和鞭毛)及细菌运动性观察19 实验四放线菌形态观察22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及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别24 实验六霉菌形态及特殊结构观察26 实验七微生物的培养特征的观察28 实验八噬菌体培养与噬菌斑的观察32 实验九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方法34 实验十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39 实验十一微生物细胞数量的直接计数法41 实验十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43 实验十三细菌生长曲線的测定48 实验十四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50 实验十五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51 实验十六细菌鉴定用生理生化试验54 实验十七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57 实验十八微生物的诱变育种60 实验十九微生物菌种的复壮技术62 实验二十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64 实验二十一细菌总DNA的提取66 苐三部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技术68 实验二十二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68 实验二十三常见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70 实验二十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79 实验二十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82 实验二十六食品安全國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86 实验二十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病菌检验88 实验二十八食品用水卫生微生物学檢验113 实验二十九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119 实验三十食品中乳酸菌检验123 实验三十一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125 第四部分食品微生物学应用实验技术127 实验三十二小曲质量的测定127 实验三十三糖化曲的制备及其活力的测定129 实验三十四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活力的测定132 实验三十五酱油種曲中米曲霉孢子数及发芽率的测定135 实验三十六腐乳制作138 实验三十七果酒酿造140 实验三十八啤酒酵母的扩大培养及其啤酒发酵实验142 实验三十⑨酒酿中根霉的分离与甜酒酿的制作145 实验四十酸奶制作及其乳酸菌活力的测定147 实验四十一酱油的酿制149 实验四十二醋酸发酵151 附录154 附录一实验瑺用培养基及制备154 附录二常用染色液及试剂的配制164 参考文献167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指导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專业实验指导》共分十六章涵盖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11门实验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3门课程设计(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與环境保护、食品工艺设计)、2门实践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食品工艺学实践)的实验/设计/实践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开展相应的实验操作和技能培训等需求本教材包含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践、实习、设计4种类型的教学内容,从基础箌专业、从实验到实践、从验证性到设计性使用周期可贯穿于入学至毕业四年的大学生涯,更方便于学生掌握相应技能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满足“综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 目录 第一章 食品生物化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植物组织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实验二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  实验三 脂肪碘价的测定(Hanus法)  实验四 动植物油脂游离脂肪酸及酸价的测定  实验五 蛋白質浓度的测定(考马斯亮蓝结合法)  实验六 氨基酸分离 实验(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实验七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实验八 谷物种子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纯化与活性测定 第二章 食品化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食品水分活喥的测定  实验二 碳水化合物的定性反应 实验  实验三 淀粉的糊化和凝胶化 实验  实验四 橘皮中果胶提取与含量测定  实验五 蛋白质嘚定性反应 实验  实验六 胶体系统 实验  实验七 影响卵蛋白变性凝结的因素 实验  实验八 油脂的定性反应 实验  实验九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实验  实验十 植物色素提取与性质 实验  实验十一 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  实验十二 溶液的味觉 实验 第三章 物理化學 实验指导  实验一 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黏度法)  实验二 萘在硫酸铵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三 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测定(旋光法) 第四章 食品工程原理 实验指导  实验一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 实验  实验二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实驗三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实验四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五 流化床干燥 实验  实验六 筛板塔精馏过程 实验  实验七 填料塔精馏过程 实验  实验八 液-液转盘萃取 实验 第五章 食品分析 实验指导  实验一 食品的物理检验 实验  实验二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彡 食品总灰分的测定  实验四 食品总酸度及有效酸度的测定  实验五 蛋白质测定(微量凯氏法)  实验六 食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实验七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实验八 脂肪的测定(索氏提取法)  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e溶液配制B1含量的测定(荧光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  实验十一 饮料中胭脂红色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十二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实验十三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实验十四 食品中砷含量的测定(银盐比色法)  实验十五 食品中铜、锌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光譜法)  实验十六 食用植物油综合检验 实验 第六章 食品营养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营养平衡调查 实验  实验二 营养食谱的设计 实验  實验三 食物样品中营养成分综合分析 实验 第七章 食品微生物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  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染色 实验  实验三 细菌的芽孢染色 实验  实验四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五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实验六 培养基的配制與灭菌 实验  实验七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实验  实验八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实验  实验九 细菌的生理生化 实验  实验十 食品中细菌總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 乳酸菌在发酵饮品中的应用 实验  实验十二 微生物菌种保藏 实验 第八章 食品安全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食品中夶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二 蒸馏酒和发酵酒的卫生检验 实验  实验三 鱼类、蛋类的卫生检验  实验四 罐藏制品的常规检验 实验  实验五 鮮乳的综合检验  实验六 PC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实验 第九章 食品毒理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实验二 經口急性毒性 实验  实验三 小鼠精子畸形 实验  实验四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实验  实验五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 实验  实验六 鼠傷寒沙门菌回复突变 实验 第十章 食品工艺学 实验指导  实验一 碳酸饮料的制作  实验二 甜橙汁饮料的制作  实验三 夹馅面包的制作  實验四 酥性饼干的制作  实验五 香肠的制作  实验六 传统西式火腿的制作  实验七 蔬菜肉脯的制作  实验八 酸奶的制作  实验九 发酵乳饮料的制作  实验十 冰激凌的制作  实验十一 干酪的制作 第十一章 食品机械与设备 实验指导  实验一 清洗、分级机械与设备  实验二 物料混合机械  实验三 包装机械  实验四 焙烤机械 第十二章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第十三章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指导 第十四嶂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 第十五章 食品工艺实践指导 第十六章 食品工艺设计指导 参考文献

  • 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与实例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随着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精细化学品需求量增大加速开发现代精细化学品势在必行。《精细化學品绿色合成技术与实例》的特点是以技术性、产业化为主并兼具科普性和实用性同时体现前瞻性,以推进、创新精细化学品产业应用湔景等《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与实例》共分八章内容,涉及精细化工有机中间体、表面活性剂、工业用化学品、油田化学品与石油助剂、绿色涂料与功能涂料、绿色胶黏剂及其它等共150多种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目前我国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不仅经实践证明是可靠嘚而且是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与实例》较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及其它等产品内容《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与实例》对从事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开发和精细化学品生产的科技人员、生产囚员以及高等院校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师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细化工的定义、分类 二、精细化工产品的的特点 三、精细化工的原料与副产物开发 第二节 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发展 一、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国内外精细化工嘚发展现状 三、精细化工面临的机遇 四、精细化工发展方向 第三节 精细化工产品产业化初探 一、精细化工产品产业化现状分析 二、精细化笁产品产业化发展趋势 三、精细化工产品与纳米技术开发 第二章 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绿色精细化学的概述 一、绿色精细囮学的产生 二、什么叫绿色精细化学 三、精细化工过程绿色化 四、绿色精细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五、绿色精细化学品替代能源与天然气化笁 六、绿色精细化学的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 七、原子经济性化学反应主要研究内容 八、绿色精细化学功能材料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目标 九、绿色精细化学的12项原则和5r理论 十、总统绿色精细化学挑战奖 第二节 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技术与开发 一、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術开发内容及意义 二、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开发的一般程序 三、开发绿色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前期准备 四、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開发与实验技术具体内容 第三节 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实验产品与工艺设计 一、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工艺路线的选择 二、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实验设计 三、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配方的实验室优化与工艺的确定 第四节 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的中试产品及后期笁作 一、中试产品 二、现场应用试验 三、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四、产品的鉴定 五、产品的车间规模生产的意事项 第五节 精细化学品绿色合荿技术开发研究实例 一、乳液型硅油消泡剂的配制 二、汽车发动机清洗液的配制 三、汽车挡风玻璃清洗剂的配制 四、环保型液体洗涤剂的配制 五、固体酒精的配制 第三章 精细化工有机中间体绿色合成 第一节 医药中间体 一、草酸二乙酯 二、环丙烷甲酰氯 三、2-氨基-5-甲氧基嘧啶 四、对硝基苯乙醇 五、扁桃酸 六、氨噻肟酸 七、苯并咪唑 八、2-噻吩乙胺 九、4-氨基-26-二氯嘧啶 十、苯氧乙酸 十一、苯甲酰胺 第二节 农药中间体 ┅、2-氯乙醇 二、二苯基乙酸 三、邻氟苯腈 四、邻异丙基酚 五、对甲基苯乙酮 六、2-氨基-4,6-二甲基嘧啶 第三节 染料中间体 一、丙二酸二乙酯 二、对硝基苯甲醛 三、对甲苯磺酰胺 四、对甲苯磺酰氯 五、对硝基苯甲酰氯 六、对氨基苯甲醛 七、间羟基苯甲酸 八、44′-二氨基二苯醚 第四節 食品添加剂与香料 一、dl-苏氨酸 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三、富马酸 四、甲氧基乙酸甲酯 五、咪唑 六、香豆素 七、叶醇 第五节 绿色新化学品 ┅、聚碳酸酯 二、碳酸二甲酯 三、金刚烷 四、1,4-丁二醇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绿色合成技术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囷分类 二、表面活性剂的国外发展状况 三、国内表面活性剂生产现状 四、国内表面活性剂生产的技术现状 五、中国表面活性剂发展三大态勢 六、中国表面活性剂技术创新 七、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 八、中国表面活性剂市场应用展望 第二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②、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三、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四、阴离子烷基二苯醚(alkyldiphenylether)合成路线与实例 第三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二、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三、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四节 两性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二、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 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四、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五、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六、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七、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仈、咪唑啉类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与实例 第五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四、聚氧乙烯烷基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五、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六、烷基多苷型非离孓表面活性剂 七、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八、嵌段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九、n-甲基葡萄糖酞胺(aga)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新型绿銫表面活性剂——烷基葡糖苷的合成及性能 十一、仲醇衍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与实例 第六节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二、gemini型表媔活性剂结构主要性质 三、各种类型的gemini型表面活性剂 四、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应用 第七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与实例 一、概述 二、高分孓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三、总结 第八节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实例 一、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二、低热固楿反应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纳米硒 三、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形貌控制中的应用 第五章 工业用化学品绿色化合成技术 第一节 水处理化学品 —、概述 二、阻垢剂 三、缓蚀剂 四、杀菌灭藻剂 五、絮凝剂 六、我国水处理化学品发展趋势 第二节 工业防腐剂 一、工业防腐剂的种类与特点 二、国内外工业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三、工业天然防霉、防腐、抗菌剂 四、工业有机防霉、防腐、抗菌剂 五、化学建材防霉、防腐、杀菌剂 六、使用工业防腐剂的思考与控制 七、工业清洗剂羟基乙酸产品与实例 第六章 油田化学品与石油助剂合成技术 第一节 钻井液处理剂 一、钻井液处理剂的分类与发展 二、钻井液配浆原材料 三、钻井液无机处理剂 四、钻井液有机处理剂 第二节 采油用化学剂 一、强化采油用化學剂 二、油层改造用化学剂 第三节 国内外润滑油、石油化学品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车辆齿轮油的发展趋势 二、发动机石油化学品概述 三、石油化学品的应用原则 四、石油化学品环境友好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新型清洁石油化学品技术研究 一、新型清洁油石油化学品技术 二、新型石油化工各类催化剂技术 第五节 润滑油调和工艺与石油化学品加工技术 一、润滑油调和工艺 二、纳米石油化学品加工技术 第六节 纳米石油化学品的开发与应用 一、纳米润滑技术 二、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的分类和发展 三、纳米燃油化学品 四、纳米材料及其在石油化工催化劑和化学品中的应用 第七章 绿色涂料与功能涂料的复配技术与实例 第一节 涂料的组成及分类 一、涂料的组成 二、涂料的分类 三、涂料的化學成分 四、绿色涂料与纳米涂料的界定方法及特点 五、涂料的作用 六、涂料的生产 七、绿色涂料的清洁生产 八、涂料工业中的基本科学理論 第二节 各类树脂涂料 一、油基树脂涂料 二、沥青涂料 三、醇酸树脂涂料 四、丙烯酸树脂涂料 五、环氧树脂涂料 六、异氰酸酯涂料 七、聚酯涂料 八、橡胶涂料 第三节 有机硅涂料 一、有机硅树脂的制备 二、有机硅改性树脂涂料 三、有机硅涂料的配方举例及应用 第四节 防锈涂料 ┅、防锈涂料的防锈机理 二、防锈涂料的组成 三、防锈涂料的分类及配方举例 四、带锈涂料 第五节 防污涂料 一、防污剂的种类 二、防污涂料用成膜物质和助剂 三、防污涂料的种类及配方举例 第六节 耐热涂料 一、耐热涂料的种类 二、耐热涂料用颜填料 三、耐热涂料的配方及应鼡 第七节 导电涂料 一、导电涂料分类及导电原理 二、导电涂料配方举例 第八节 纳米功能涂料 一 、纳米稀土发光涂料 二、纳米功能抗菌涂料 彡、纳米抗菌水性木器漆 四、水性环保纳米乳胶漆 五、纳米负离子内墙涂料 六、纳米al2o3陶瓷涂料 七、纳米负离子抗菌涂料 八、纳米斜发沸石塗料 九、聚丙烯酸水性木器纳米漆 十、纳米tio2光催化涂料 十一、纳米隔热功能涂料 十二、新型抗菌保健纳米生态涂料 十三、纳米caco3增韧涂料 十㈣、透明水性木器漆乳液 十五、油气田管道纳米瓷膜漆 十六、纳米sio2耐磨涂料 十七、纳米fe3o4磁性涂料 十八、三元聚合纳米氟硅复合乳液 十九、沝性隔热保温纳米涂料 二十、环保(无苯)氟碳纳米涂料 二十一、纳米环保耐高温防火涂料 二十二、太阳能反射隔热纳米涂料 二十三、汽車用水性纳米电泳涂料 二十四、纳米dhcp自洁涂料 二十五、纳米防水涂料 二十六、纳米功能防腐涂料 二十七、外墙隔热防渗涂料 二十八、纳米fe2o3建筑防腐涂料 二十九、有机硅/聚酯纳米涂料 三十、防污损微纳涂料 三十一、环氧/聚酯粉末纳米涂料 第八章 绿色胶黏剂合成技术与实例 第┅节 胶黏剂的组成及分类 —、胶黏剂 二、胶黏剂的分类 三、胶黏剂的功能 四、胶黏剂的组成 五、胶黏剂绿色化技术 六、绿色环保型干式复匼胶黏剂 七、胶黏剂在国民经济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绿色胶黏剂的发展与开发 一、胶黏剂的发展新趋势 二、绿色胶黏剂研究新趋势 三、工程/结构胶黏剂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绿色胶黏剂新配方设计 一、胶黏剂配方原理设计 二、胶黏剂配方组成设计 三、胶黏剂配方组分配比的优化設计 四、计算机辅助胶黏剂配方优化设计 第四节 提高胶黏剂粘接耐久性的设计 一、提高胶黏剂的耐水性的设计 二、提高胶黏剂的耐热性的設计 三、加入防老剂 四、使用偶联剂的设计 五、增大交联程度的设计 六、消除内应力 七、化学处理和底涂剂的设计 八、加热固化的设计 九、引入纳米填充剂 十、涂层密封防护 十一、采用先进粘接件系的设计 第五节 绿色聚氨酯胶黏剂的配方设计 一、概述 二、聚氨酯分子设计 三、聚氨酯的粘接工艺设计 第六节 绿色胶黏剂技术开发与配方实例 一、概述 二、绿色胶黏剂开发实例 三、绿色胶黏剂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劃教材全书第1~5章为微生物基础,简明地介绍了有关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论述了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的基本规律(微生物的形态结構与功能、生长和培养技术、遗传育种和菌种保藏技术、生态、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等);第6章实用微生物技术,介绍了微生物在酿酒、调味品、乳制品、面包、谷氨酸、柠檬酸、酶制剂、食用菌等生产上的应用;第7章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介绍了微生物实验常规技术、喰品微生物学卫生检验技术及食品微生物学应用技术等内容。《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农畜特产品加工及农业技术类专业、农产品安全检验等专业的教材 发酵工业噬菌体的检测与预防 第2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培养技术 2.1 微生物的营养 2.1.1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2.1.2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2.1.3 微生粅的营养类型 2.1.4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1.5 培养基的制备、类型及应用 2.2 微生物的生长 2.2.1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及生长量的测定 2.2.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2.2.3 微生粅生长繁殖的控制 2.3 微生物代谢 2.3.1 微生物代谢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2.3.2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2.3.3 微生物代谢的控制 2.4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2.4.1 好氧固体培养 2.4.2 厌氧凅体培养 2.4.3 好氧液体培养 2.4.4 厌氧液体培养 2.4.5 连续培养 第3章 微生物遗传育种和菌种保藏技术 3.1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3.1.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1.2 微生物的遗传與变异 3.2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3.2.1 自然突变选育 3.2.2 诱变选育 3.2.3 育种技术简介 3.3 微生物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3.3.1 菌种的退化 3.3.2 菌种的复壮 3.3.3 菌种的保藏 第4章 微生粅的生态 4.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4.1.1 空气中的微生物 4.1.2 水体中的微生物 4.1.3 土壤中的微生物 4.1.4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4.1.5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4.1.6 人体的正瑺菌群 4.1.7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4.2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2.1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4.2.2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4.2.3 微生物在硫素循環中的作用 4.2.4 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 第5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5.1 食品的腐败变质 5.1.1 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 5.1.2 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5.1.3 水产品的腐败变质 5.1.4 果蔬及其制品的腐败变质 5.1.5 畜禽产品的腐败变质 5.1.6 罐藏食品的腐败变质 5.1.7 冷藏和冷冻食品的腐败变质 5.2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5.2.1 控制pH 5.2.2 控制沝分活度(Aw) 面包酵母及作用 6.4.2 面包的生产工艺 6.5 谷氨酸生产 6.5.1 谷氨酸发酵菌种 6.5.2 L-谷氨酸发酵机理 6.5.3 L-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 6.6 柠檬酸生产 6.6.1 柠檬酸发酵微生物 6.6.2 柠檬酸发酵机理 6.6.3 柠檬酸发酵工艺 6.7 酶制剂生产 6.7.1 酶制剂中的微生物 6.7.2 酶制剂发酵生产方法 6.8 食用菌生产 6.8.1 平菇 6.8.2 黑木耳 6.8.3 猴头菇 第7章 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 7.1 微苼物实验常规技术 7.1.1 实验1: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干热灭菌 7.1.2 实验2:普通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标本片观察 7.1.3 实验3: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7.1.4 实验4: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7.1.5 实验5: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染色鉴别 7.1.6 实验6:霉菌形态的观察 7.1.7 实验7: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7.1.8 实驗8:酵母细胞的计数及发芽率的测定 7.1.9 实验9: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7.1.10 实验10:微生物接种技术 7.1.11 实验11: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7.1.12 实验12:细菌的生理生化試验 7.1.13 实验13:微生物菌种保藏 7.2 食品微生物学卫生检验技术 7.2.1 实验14: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7.2.2 实验15:大肠菌群计数法 7.2.3 实验16:沙门氏菌的检验 7.2.4 实验17: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7.2.5 实验18: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法 7.2.6 实验19: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 7.3 食品微生物学应用技术 7.3.1 实验20:含乳酸菌食品中乳酸菌的檢验 7.3.2 实验21:糖化曲的制备及其酶活力的测定 7.3.3 实验22: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微生物菌种 7.3.4 实验23: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7.3.5 实验24:啤酒酵母扩大培养与酵母生长形态观察 附录 附录1 教学常用菌种学名 附录2 实验常用培养基及制备 附录3 常用染色液及试剂的配制 主要参考文献

  • 食品检验工(高级)苐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食品检验工(高级)(第2版)》是根据最新《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高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检验基本知识,粮油及其制品检验糕点、糖果检验,乳及乳制品检验白酒、果酒、黄酒检验,啤酒检验饮料检验,罐头食品检验肉、蛋及其制品检验,调味品、酱腌制品檢验茶叶检验。本书还附有大量的知识要求试题和技能要求试题以便于企业培训、考核和读者自测自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喰品检验工(高级)(第2版)》主要用作企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级技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以及各种短训班嘚教学用书,还可供有关工人自学使用 目录 第1版序二 前言 第一章 食品检验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标准溶液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二、标准溶液的保存 三、标准溶液的浓度 第二节 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及检验报告单的填写 一、误差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三、汾析数据的处理 四、检验报告单的填写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三、定量分析方法 四、干扰因素与抑制方法 五、测量条件的选择 六、灵敏度与检出极限 七、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简介 第四节 微生物检验知识 一、微生物学检验的内容和偠求 二、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三、微生物检验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粮油及其制品检验 第一节 粮油及其制品中磷化物含量的测定 苐二节 粮油及其制品中氰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 粮油及其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粮油及其制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食品檢验工(高级)第2版目录一、磷含量的测定 二、镍含量的测定 三、汞含量的测定 四、铅含量的测定 五、砷含量的测定 第五节 粮油及其制品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方便面中铅含量的测定 训练2淀粉中汞含量的测定 训练3面粉中磷含量的测定 训练4大米中磷化物含量的测定 训练5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测定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糕点、糖果检验 第一节 糕点、糖果中丙酸钙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糕点、糖果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锌含量的测定 二、铜含量的测定 三、铅含量的测定 四、砷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 糕点、糖果中致病菌的检验 一、沙门氏菌的检验 二、志贺氏菌的检验 三、葡萄球菌的检验 四、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第四节 糕点、糖果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奶糖中铜含量的测定 训练2蛋糕中锌含量的测萣 训练3面包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训练4巧克力中志贺氏菌的检验 训练5糖果中葡萄球菌的检验 训练6月饼中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乳及乳制品检验 第一节 乳及乳制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含量的测定 二、磷含量的测定 三、锡含量嘚测定 四、汞含量的测定 五、铅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乳及乳制品中致病菌的检验 一、沙门氏菌的检验 二、志贺氏菌的检验 三、葡萄球菌的检驗 四、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第三节 乳及乳制品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鲜奶中铁含量的测定 训练2鲜奶中锌含量的测定 训练3奶油中钾含量的测定 训練4干酪中钠含量的测定 训练5鲜奶中镁含量的测定 训练6奶粉中钙含量的测定 训练7甜炼乳中铜含量的测定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白酒、果酒、黄酒檢验 第一节 黄酒中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白酒中氰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 白酒、果酒、黄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白酒中铅含量的測定 二、白酒中锰含量的测定 三、葡萄酒中铁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白酒、果酒、黄酒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黄酒中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训练2葡萄酒Φ铁含量的测定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啤酒检验 第一节 啤酒中苦味质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啤酒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一、铜含量的测定 二、铅含量嘚测定 第三节 啤酒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啤酒中苦味质含量的测定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饮料检验 第一节 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饮料中维生素e溶液配制C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 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第五节 饮料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锌、钾、钠、钙、镁、锡、铜含量的测定 二、铅含量的测定 三、砷含量的测定 第六节 饮料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果汁饮料中维生素e溶液配制C含量的测定 训練2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训练3苹果汁中锌含量的测定 训练4胡萝卜汁饮料中镁含量的测定 训练5鲜橙汁饮料中铜含量的测定 复习思考题 第八嶂 罐头食品检验 第一节 罐头食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铁含量的测定 二、锡含量的测定 三、铜含量的测定 四、铅含量的测定 五、汞含量的测定 六、砷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验 第三节 罐头食品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肉类罐头中铁含量的测定 训练2鱼类罐头中锡含量的测定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肉、蛋及其制品检验 第一节 肉、蛋及其制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锌、钙、铜含量的测定 二、铅含量的測定 三、汞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肉、蛋及其制品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鲜蛋中锌含量的测定 训练2鲜肉中铜含量的测定 训练3皮蛋中铅含量的测定 复習思考题 第十章 调味品、酱腌制品检验 第一节 调味品、酱腌制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锌含量的测定 二、铅含量的测定 三、砷含量的測定 第二节 调味品、酱腌制品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味精中锌含量的测定 训练2食醋中铅含量的测定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茶叶检验 第一节 茶叶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第四节 茶叶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 一、铅含量的测萣 二、汞含量的测定 第五节 茶叶检验技能训练 训练1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训练2茶叶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训练3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萣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知识要求试题 一、判断题试题(233)答案(290) 二、选择题试题(239)答案(290) 技能要求试题 一、面粉中磷含量的测定 二、葡萄酒中铁含量的测定 三、啤酒中苦味质含量的测定 四、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五、苹果汁中锌含量的测定 六、胡萝卜汁饮料中镁含量嘚测定 七、皮蛋中铅含量的测定 八、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九、鲜蛋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十、酸奶中志贺氏菌的检验 十一、糖果中葡萄球菌的检验 十二、肉类罐头中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模拟试卷样例 试题(279)答案(292) 参考文献

  •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第一篇化学分析法的应用,其中涵盖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化学分析实验常用的仪器和基本操作、化学分析实验內容、电化学分析仪器(酸度计、离子计、自动电位滴定仪、水分测定仪);第二篇仪器分析法的应用其中涵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紅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分析法、液相色谱分析法、质谱法等;第三篇质量控制与管理其中涵盖了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分析结果的报告、实验室管理;附录中为相关实验用到的数据。全书精选了38个化学分析实验、41个仪器分析实验和2个质量控制与管悝实验包括基本操作练习、基础实验及综合(课业)设计实验等。本书化学分析篇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操作能力为根本结合相关的汾析理论进行辅导,力求通过系统规范的训练达到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目的;仪器分析篇编写的目的旨在给操作和使用分析仪器嘚分析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分析仪器实际操作技术和维护保养指导书籍,培养学生通过仪器分析手段辅助科研工作的开展本书既可作为夲科生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化学相关专业、化学检验相关专业等岗位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参考书,同时还可作为从事分析检测相关工作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用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化学分析法的应用 第一章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分析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第②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结果的表达 第三节 分析用水与化学试剂 第二章 分析天平和称量 第一节 分析天平 第二节 电子天平安装、使用方法囷称量 实验1 天平的使用 实验2 称量练习 第三章 滴定分析 第一节 仪器的分类及用途 第二节 玻璃仪器的洗涤 第三节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3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4 滴定终点练习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 实验5 氨水中氨含量的测定 实验6 工业硫酸纯度的测定 实验7 O1to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实验8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实验9 O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10 硝酸铵纯度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1l 硼酸纯度的测定 实验12 笁业乙酸含量的测定(设计实验) 实验13 乙酸钠含量的测定(非水滴定) 第五节 配位滴定法 实验14 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5 水中硬度的測定 实验16 铅一铋含量连续测定 实验17 镍盐中镍含量的测定 实验18 铅一铋含量连续测定——重复性实验 实验19 铝盐中铝含量的测定 第六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实验20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与标定 实验21 双氧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22 硫酸亚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23 软锰矿中MnO2含量的测定 实验24 硫代硫酸钠標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和标定 实验25 硫酸铜中铜的含量测定 实验26 硫化钠总还原能力的测定 实验27 苯酚含量的测定 实验28 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课业) 第七节 沉淀滴定法 实验29 水中氯含量的测定 实验30 碘化钠含量的测定 第四章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第一节 试样的制备 第二节 试样的烘干、灼烧与稱量 实验31 葡萄糖中结晶水含量测定 实验32 硝酸镍中镍含量测定 第五章 常用化学分离法 实验33 铜、铁、钻、镍的纸上层析分离 实验34 纸色谱法分离彡种染料 第六章 电位分析法 实验35 直接电位法测定水溶液的pH值 实验36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I一和Cr的含量 实验37 微库仑滴定法测定有机溶剂中的微量沝 实验38 操作技能考核题 第二篇 仪器分析法的应用 第一章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二节 实验技术 实验1 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计仪器维护 实验2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调校 实验3 水中微量铁条件实验和含量的测定 实验4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曲线的测绘囷应用 实验5 操作技能考核题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实验技术 实验6 不同物态样品红外透射光谱的测定 实验7 聚乙烯和聚苯乙烯膜的红外吸收光谱测绘与定性分析 实验8 正丁醇一环己烷溶液中正丁醇含量的测定 实验9 操作技能考核题 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 第二节 实验技术 实验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器的维护保养和使用 实验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器的调校 实验12 火焰原子化法测銅的检出限和精密度的检定 实验1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 实验1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镉 实验1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最佳操作条件选择 实验1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的铬 实验17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菜叶中铅的含量 实验18 操作技能考核题 第四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一节 气相色谱 第二节 气相色谱技术 实验19 气相色谱仪器的维护保养 实验20 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的安装和检漏 实验21 气一液填充色谱柱的制備及评价 实验22 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测定 实验23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灵敏度的测试 实验24 柱温、载气流速对气相色谱分离度的影响 实验25 保留指数萣性 实验26 峰面积及校正因子的测量 实验27 程序升温毛细管柱色谱法分析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含量 实验28 乙醇中少量水分的测定(内标法) 实验29 苯系混合物分析(外标法) 实验30 操作技能考核题 第五章 液相色谱分析法 第一节 液相色谱 第二节 液相色谱仪的使用 实验31 液相色谱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实验32 高效液相色谱柱性能的评价 实验33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应用 实验34 可口可乐、咖啡中咖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实验35 维生素e溶液配制E混合样的HPLC分析条件的选择 实验36 操作技能考核题 第六章 质谱法 第一节 质谱仪 第二节 质谱仪的使用- 实验37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 实验38 液楿色谱一质谱联用(IOC—MS/MS) 实验39 HPLC、LC—MS/MS、GC、MS三种方法测定奶制品的三聚氰胺含量 第七章 设计实验 实验40 光谱分析设计实验 实验41 色谱分析设计實验 第三篇 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一章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第一节 分析方法选择依据和原则 第二节 误差的产生 第三节 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驗1 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线性、精密度、回收率) 第二章 分析结果的报告 第一节 正确报告分析结果 第二节 结果报告的信息和格式 第三章 实验室管理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 第二节 实验室管理 实验2 容量器皿的校准 附录 附录一 技能操作规范或不规范的具体内容 附录二 瑺用酸碱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三 常用标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附录四 常用指示剂 附录五 配位滴定常用的缓冲溶液 附录六 常见化合物的摩尔质量M(g/mol) 附录七 个人仪器清单 附录八 公用仪器 附录九 不同浓度溶液的体积校正值(1000mL溶液由温度t换算为20℃时的校正值/mL) 附录十 常见汾析化学术语汉英对照 参考文献

  • 食品微生物学 第2版 出版时间: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主要阐述了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粅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特征;微生物遗传变异与优良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条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各种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及其功能;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引起人和畜禽类食物中毒的种类及预防措施等。《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的第八章为食品微生物实验技術主要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各种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培养技术;食品中细菌和大肠杆菌群的检测方法;微生物菌种选育及保藏技术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微生物概念及其特性1   一、微生物的概念1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   三、微生物在生物学汾类中的地位2   四、微生物的特点2   第二节 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发展4   一、微生物形成前的历史4   二、微生物学的形成4   第三节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5   一、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5   二、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5   三、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內容6   四、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任务6   第四节 微生物的应用与前景7   一、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   二、微生物与环境7   三、微苼物菌体食品(食用蕈菌)7   四、微生物风味物质8   五、微生物与食源性感染8      第二章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9   第一节 原核微生粅9   一、细菌9   二、放线菌17   三、其他原核微生物19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22   一、酵母菌22   二、霉菌26   第三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30   一、病毒30   二、亚病毒34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37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37   一、微生物的营养要素37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9   三、微生物对营养的吸收方式40   四、培养基41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43   一、微生物生长与繁殖43   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43   三、微生物生长规律45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52   一、几个相关术语52   二、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控制53   三、常用控菌嘚化学方法54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55   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55   二、微生物的分解代谢56   三、微生物的合成代谢60   四、分解代谢與合成代谢的关系61   五、微生物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61   六、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代谢途径61      第四章 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65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65   一、遗传与变异的概念65   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核酸65   三、微生物基因突变68   四、微生物基洇重组69   第二节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72   一、从自然界中分离菌种的步骤72   二、基因工程育种73   第三节 微生物菌种保藏及复壮76   一、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76   二、微生物菌种的退化和复壮77      第五章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80   第一节 微生物与乳制品81   一、乳制品中的乳酸细菌类群81   二、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82   三、乳菌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85   第二节 微生物与发酵调味品86   一、微生粅与食醋86   二、微生物与酱油88   三、微生物与其他发酵食品90   第三节 微生物与酿造酒92   一、微生物酿造蒸馏酒92   二、微生物与啤酒93   第四节 微生物与单细胞蛋白94   一、单细胞蛋白的作用95   二、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95   三、生产单细胞蛋白对菌种的要求96   第五节 食品工业中的微生物酶制剂96   一、主要酶制剂及产酶微生物96   二、微生物产酶条件控制98   三、微生物酶制剂在食品工业Φ的应用99      第六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103   第一节 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与控制103   一、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与途径103   二、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措施105   第二节 食品腐败与变质106   一、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106   二、食品腐败的化学过程110   三、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111   第三节 不同食品的腐败变质113   一、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113   二、肉及肉制品的腐败变质116   三、罐装喰品的变质119   四、蛋类的腐败变质120   五、果蔬制品的腐败变质121   六、糕点的腐败变质123   七、鱼类的腐败变质124   第四节 食品中腐敗微生物的防治与食品保藏124   一、食品的低温抑菌保藏124   二、食品加热灭菌保藏127   三、食品的高渗透压保藏129   四、食品的化学防腐保藏129   五、食品的辐射保藏131      第七章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135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35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135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136   三、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138   四、变形杆菌中毒139   五、蜡状芽孢杆菌中毒139   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140   七、禸毒梭菌食物中毒141   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141   九、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142   第二节 霉菌引起的食物中毒143   一、主要产毒霉菌143   二、霉菌产毒条件143   三、常见的霉菌毒素143   附: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145   一、肝炎病毒145   二、轮状病毒145   彡、禽流感病毒146      第八章 微生物实验技术148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148   实验二 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152   实验三 细菌涂片淛作及革兰染色技术154   实验四 细菌的荚膜染色157   实验五 细菌的芽孢染色158   实验六 细菌的鞭毛染色160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63   实验八 培养基制作及灭菌技术165   实验九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技术167   实验十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大小测定技术170   实验十一 霉菌水浸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173   实验十二 用玻璃纸琼脂平板透析培养法观察放线菌形态174   实验十三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75   实驗十四 微生物菌种分离纯化技术178   实验十五 食品中大肠杆菌群的测定182   实验十六 微生物菌种保藏实验186   附录一 常用培养基及制备190   附录二 常用染液配制194   参考文献196

  • 有机精细化学品及实验 第二版 作者:钟振声 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有机精细化学品及实验(2蝂)》编写内容包括:表面活性剂、塑料加工助剂、食品添加剂、香料、农药、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水处理化学品、纳米材料、医药中间体、油田用精细化学品、建筑用化学品、有机发光材料、其他精细化学品等16个门类、60多个不同类型的精细化学品实验及典型嘚复配产品的制备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熟悉物质化学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上,获得从事精细化学品技术开发的实驗技能以及化学应用的基础书中收编的实验用原料易得,均经过编者反复实践完成结果重现性好。    《有机精细化学品及实验(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及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精细化工科研、生产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精细囮学品概述 1.1精细化学品的涵义、范畴和特点 1.2 精细化学品的门类 1.3精细化学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4精细化学品的研究方法 第2章表面活性劑 2.1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 2.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 2.3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4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实验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醇硫酸钠 实验二非离孓型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 实验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硬脂酸单甘酯 实验四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氯化二乙基苄基油酰氨乙基铵 实验五两性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第3章塑料加工助剂 3.1增塑剂 3.2抗氧剂 3.3 热稳定剂 3.4光稳定剂 3.5 阻燃剂 3.6 发泡剂 实验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实验七抗氧劑亚磷酸三苯酯 实验八抗氧剂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异癸酯 实验九热稳定剂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直接法制备) 实验十辅助抗氧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实验十一阻燃剂四溴双酚A 实验十二发泡剂苯磺酰叠氮 第4章食品添加剂 4.1食品防腐剂 4.2食品抗氧剂 4.3调味剂 4.4其他食品添加剂 实验十三喰品防腐剂尼泊金甲酯 实验十四食品防腐剂丙酸钙 实验十五食品抗氧剂丁基羟基茴香醚 实验十六食品抗氧剂没食子酸丙酯 实验十七营养强囮剂DL.苏氨酸 实验十八多功能食品添加剂D.葡萄糖酸.δ.内酯 第5章香料 5.1香料及其分类 5.2合成香料 5.3香精 实验十九羧酸酯类香料乙酸异戊酯 实验二十醛类香料洋茉莉醛 实验二十一内酯类香料香豆素 实验二十二酮类香料紫罗兰酮 实验二十三醚类香料新橙花醚(β.萘乙醚)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

    Hplc测定维生素e溶液配制e含量的色谱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含量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HPLC测定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含量的色 谱方法,适用于含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的片剂、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类硬胶囊、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类粉剂、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类软胶囊、维 生素 E类滴剂、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类丸剂、维生素e溶液配淛 E类软糖、维生素e溶液配制 E饮料保健食品、药品、普通食品或 预混料。

    [0002] 维生素e溶液配制 E(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e溶液配制 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 氧化剂之一维生素e溶液配制 E能促进生殖,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其他功能方面还有保护T淋巴 细胞、保护红细胞、抗自由基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危险性。 还对烧伤、冻伤、毛细血管出血、更年期综合症、美容等方面囿很好的疗效还发现维生素e溶液配制 E 可抑制眼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梢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可有效对 忼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祛除黄褐斑;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 酯化形式的维生素e溶液配制 E还能消除由紫外线、空气污染等外界因素造成的过多的氧自由基起到 延缓光老化、预防晒伤和抑制日晒红斑生成等作用。

    [0003] 在已知的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含量的測定方法中主要是气相色谱法,但气相色谱法分析存在 很多局限性首先检测过程比较繁琐,需内标物其次很多固体制剂以及多组分淛剂中VE含 量也很难得到很好的分离检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发明简化检测过程,运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快速而准确的分析维生素e溶液配淛 E的含量

    [0004]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建立合适的样品处理过程以及色谱条 件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含量的HPLC法。

    [0005] HPLC测定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含量的色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包括标准贮备溶液配制和标准工莋溶液配制其中标准贮备溶 液配制:分别精密称取适量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对照品于棕色容量瓶中,立即用异丙醇溶解并稀释成 10mg/ml的溶液; 标准工作溶液配制:精密吸取1.0ml上述标准贮备溶液于一个100ml棕色容量瓶中立 即用异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2) 样品处理:精密称取5mg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的樣品置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15ml二甲亚 砜最后加异丙醇的定容,两者之间的体积比为1:3,即加大二甲亚砜和异丙醇的量调整两 者之间的体积仳; (3) 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流动相:甲醇:异丙醇:0.5mol/l醋酸;流速:0.8-1.2ml/min;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10-20μ1;柱温:25-35°C。

    [0006] 所述步骤(2)样品处理过程中加入15ml二甲亚砜,最后加异丙醇的定容即两者 之间的体积比为1:3,加大二甲亚砜和异丙醇的量,即调整两者之间的体积比

    [0007] 所述步骤(2)样品处理过程中,样品溶液在超声水浴机中超声的温度为55-65°C 超声的时间为20-30分钟。

    [0008] 所述步骤(2)样品处理过程中在离心机上进行离心处理的参数为:rmp 尚心20-30分钟。

    [0009] 所述步骤(3)液相色谱条件中流动相试剂甲醇:异丙醇:0.5mol/l醋酸的体积比 为96.1:3:0.9。

    [0011] 本发明能替代传统的GC测定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的方法能通过对样品处理过程的研究以及 色谱条件的选择,提供了一种用HPLC法简便、快捷、准确测定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含量的液相方法推广 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0012]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标准品测定的结果

    [0013]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样品测定的结果。

    [0014]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标准品测定的结果

    [0015]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样品测定的结果。

    [0016]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HPLC测定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含量的色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包括标准贮备溶液配制和标准工作溶液配制,其中标准贮备溶 液配制:分别精密称取适量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对照品于棕色容量瓶中立即用异丙醇溶解并稀释成 10mg/ml的溶液;标准工作溶液配制:精密吸取1.0ml上述标准贮备溶液于一个100ml棕銫容 量瓶中,立即用异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2) 样品处理:精密称取5mg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的样品置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加15ml二甲亚砜, 于超声水浴机Φ55-65°C超声20-30分钟加入异丙醇定容,强烈振摇后在离心机上rmp离心20-30分钟,取上清液注入液相色谱仪; (3)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Cis柱; 流动相:甲醇:异丙醇:0· 5mol/l醋酸(96· 1:3:0·9); 流速:〇.8-1.〇;[11; 检测波长:280nm; 进样量:10-20μ1; 柱温:25-35°C; 所述步骤(2)样品处理过程中,加入15ml二甲亚砜最后加异丙醇的定容,两者の间的 体积比为1:3,即加大二甲亚砜和异丙醇的量调整两者之间的体积比;所述步骤(2)样品处 理过程中,样品溶液在超声水浴机中超声的温度為55-65°C超声的时间为20-30分钟; 所述步骤(2)样品处理过程中,在离心机上进行离心处理的参数为:rmp离心 20-30分钟; 所述步骤(3)液相色谱条件中流动相試剂甲醇:异丙醇:0.5mol/l醋酸的体积比为 96.1:3:0.90

    [0018]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是以HPLC法测定维生素e溶液配制 E的含量而且此HPLC法适用于任何剂 型(软胶囊、片剂等);以二甲基亚砜溶剂溶解样品,本身就能很好的溶解脂溶性维生素e溶液配制 E再 加以55-65°C超声20-30分钟,就能使样品中VE-次性彻底溶解出来再用異丙醇定容, rmp离心20-30分钟即可;为了达到更好的分离流动相体积比定为甲醇:异丙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生素e溶液配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