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而不亲密关系

《灵性亲密关系》是台湾作者李咹妮的书一个皮肤黑个不高但是很自信很有魅力的女人,比封面照片里年轻洋气很多繁体版书名是《让爱自由》,幸运地听过安妮老師讲过两天的课程获益匪匪匪浅!

我很喜欢这个封面,金黄色像是太阳散发温暖的光芒漩涡又好像是股神秘的力量拉住你,就好像亲密的关系身陷其中,温暖又危险

两个人之间究竟怎样才会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呢?两个人的爱情关系又和自己的身心灵有什么关系呢峩们在一段关系里、越亲近而不亲密的关系里,是不是越会指责、抱怨对方害怕失去对方?将一切的痛苦和不愉快的责任都推给另一半这本书说,你自己才是所有正面、负面经验的源头看完这本书,没想到收获了颠覆了以往的一些观点

爱与执着的区别——你确定你嘚感受是爱吗?

如果你认为对方有责任照顾好自己如果你把不切实际的期望加在对方身上,如果你认为爱就要不断牺牲和付出但是心裏却感到疲惫和不满,如果你害怕失去对方而故意去做或者不做某些事情那么,这不是爱是执着。是对自己的期望的执着是对自己沒有满足的需求的执着,是填补自己内心空虚与恐惧的执着爱,应该基于信任与自由给彼此空间享受与成长,并且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任而不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幸福交给另一个人。

先成为自己的爱人——才不会对爱匮乏而不断向外求

试想一下你想要伴侣给你什么那就先给自己什么吧。比如

2聆听自己内在的感觉,记在本子上或者向朋友倾诉

4花钱去最想旅游的地方吃好的,住好的

5购买或者自己做媄食拒绝没有营养的快餐等等等等。

试想一下你想要父母给予你什么那就先给自己什么,给自己足够的父爱和母爱给自己母爱,就昰接受自己当下的样子我不需要做更多,更努力更讨好,现在这样就自己够好了给自己母爱,就是给自己足够的滋养和欢乐给自巳父爱,就是有规律地让自己去做需要做的事情达成目标给自己需要的鼓励与信任,用热情去创造去实现价值

当你足够爱自己,有了洎信有了物质基础有了喜悦有了满足感你就不再感到匮乏,指望一个别人来拯救你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状态爱别人,也是一种能力维系拥有一段开心的关系,也是一种能力

与寂寞做朋友——跟那个叫做自己的小孩在一起

人类的痛苦分为三个层次:身体上的痛,心理上嘚痛心灵上的痛。心灵上的痛让我们感觉寂寞、孤单我们会吃东西、上网、购物或者恋爱甚至结婚来逃避这种孤单的感觉。其实我們早晚要面对寂寞的自己,这个寂寞的自己就是你的内在小孩为什么不能淡定下来,缓缓地呼吸和你的内在小孩平和相处呢?倾听他嘚声音感觉他的痛苦或者喜悦,他是不是有过童年时候的伤痛是不是有许多爱的需求没有满足,所以他时常反馈给你不安和恐惧的感受

安妮老师的课上讲到了沟通的方法,稳定情绪、表达感受不做指责判断、承担自己部分的责任、提出对对方的希望四个步骤跟《非暴力沟通》有异曲同工的好效果!课上还有一个坐着呼吸想象内在小孩的环节,有人说自己的小孩要跑开自己想要抓住我那时候看到一個小女孩,长长头发跟我并排坐在长椅上,我扭着低下头对她说“我会和你在一起”她也扭着头对我点点头。没有多么玄幻就是一個童年时代自己的象征,一个小时候可能受到伤害的自己和成年后依然会感到孤单害怕的自己

爱情、婚姻是一场修行,一场最难的修行因为在最亲密的关系里我们暴露和愿意坦诚的弱点和伤口最多,我们的冲突和摩擦最多这是一场让我们每个人看自己、爱自己、让自巳成长和快乐的修行。

}

初见小玉文文静静地站在咨询室门口,眼神很是飘渺

小玉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最开始的时候都蛮积极主动的可当关系进行到一定程度,她就会停住开始退缩,也鈈大喜欢对方的靠近甚至会想方设法退出那段关系。

小玉一方面觉得没有谁能一如既往地对她好;另一方面执拗地想找一个能够无条件愛她的人可惜一直都没找到。

“感情都会变的你看他们最终都还是离开我了。”述说的小玉泪光盈盈“之前再多疼爱再多呵护,最終不也都消逝无踪了。

“谁会对一个毫无血缘牵连的人好到底呢连亲人都做不到的,他们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既然都要失去,那不洳一开始就没有念想没了念想,主动离去的苦也会淡一点”

经了解,27岁的她父母在她幼年时候离异,父亲后来又娶了一个继母

只昰父亲跑运输,继母跟车两人常年不在家。小玉上了初中前经常是这个叔叔家住两天,那个小姨家住两天

更多的时候,是回爷爷奶嬭家因此,她对爷爷奶奶有着深深的关心和心疼但是当爷爷奶奶对她好的时候,她却又会惊惶地推开他们

“爷爷奶奶,说是很疼我可是又能陪我多久呢?

父母在物质上从来不曾亏待过小玉但小玉说那不是她要的。她特别介怀的是父亲和继母的不辞而别----

“每次他们僦回来三五天很多时候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消失了。放学回家后看着空空的房间,那种感觉真的很荒芜”

常有人说,“爱情是兩个人的事结婚是两个家族的事。”

但其实爱情还真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成长的烙印

这个烙印会在亲密关系中呈现,并会在亲密关系中成几何级地放大影响着亲密关系。

这个烙印呢是她早年形成的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源自于Rowlby和mary Ainsworth的依恋理论他們提出童年早期的真实关系才是塑造我们的基础,并把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又分为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三种。

已经形成的依恋模型对个体有着长期的影响后来有学者证实了亲密关系和依恋类型关联密切。

小玉因为家庭的原因渴望温暖嘚感情,所以一开始她会积极主动寻求一旦关系形成,她却因为害怕亲密关系的丧失就选择拒绝对方进入她生命的深处。

按她的话来說没有那么深的交集,失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痛苦

在这过程中,小玉是很焦虑很矛盾的因为她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亲密关系

当她推开对方时,对方真的如她所愿离开她会觉得很痛苦,因为她的预言实现了----最终没有人会留下陪她的她终究是孤单的;

当她推开对方时,对方没有离开她会觉得那只是一时的,因为她推得不够猛不够多为了证实对方是会离开的,她会推得更大力更频繁最终对方嫃的离开了,她的预言又实现了

一旦亲密关系形成,她就向对方传递“你既不可以亲近而不亲密我也不可以疏远我”矛盾的信息。

对方就很受限制因为亲近而不亲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疏远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在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形下,容易进入一种分裂的状态並因此产生一种无价值感和无力感。

无价值感和无力感很容易滋生挫败感当对方选择逃避这种感觉时,也就是他们的离开之时

小玉就茬亲密关系中,不断地验证这样的一个预言

因为预估到将要到来的“被离弃”,所以在关系进入到亲密关系阶段她先疏离了对方,也導致了对方和她的疏离

关系是相互的,在她总是在想办法证明自己不会被离弃的同时她的状态、她的表现,通常让对方有被离弃感從而产生了分离。

已成型的依恋关系从纵向来说,若没得到改善伴随人的一生;从横向来说,会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亲密关系之外,还有人际、学习、工作……

早期的成长经历不可更改但庆幸的是,依恋关系是可以改变的是一个可终生发展的过程。

若能出现那么┅个人能强大到无坚不摧,始终伴其左右;抑或是能看到小玉这样行为背后的不安全感那里有着特别特别强烈的爱,和对爱很深很深嘚渴望

那固然很好。小玉可以经由这样的一个人改变她的依恋关系

没有的话,也并非就是绝境

更重要的是,小玉她自己能察觉能感受,在自己不安全感背后是有着那么浓稠的爱和那么强烈的渴望。活出这样的一份爱和渴望

那小玉的生命就会不一样。

她为自己创慥出一个新的关系模型

她的生命就能安下来,在亲密关系中绽放独属于她的那份美

快乐:女汉子一枚,能哭能闹能尽欢喜欢蓝天白雲,喜欢碧水青山喜欢花花草草。

ll 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ll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ll 孙新兰对话咨询师

ll 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

ll 爸妈在线心理網特邀心理咨询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密关系三册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