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异同名词解释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生理完整性 雙向传导 非递减性(不衰减性) 绝缘性 相对不疲劳性 无髓神经纤维:连续传导 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 (saltatory conduction)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复合动作电位:神经干内许多神经纤维电活动成分的总合 随刺激强度加大,动作电位加大 最大刺激:神经干中所有纤维都兴奋 单相和双相动作电位 〖作业〗 1.名词解释:冲动 兴奋 兴奋性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和形成过程。 3.试述神经冲动嘚传导过程 *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机体中大多数细胞对刺激作出特异反应,反应初期一般表现为细胞膜的电学性质发生变化。细胞膜受刺激后产生的这种电变化称为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 第一节 细胞膜的电生理 细胞在静息或活动状态下所伴随的各种电现象总称为生物電现象 1786,Galvani神经-肌肉各自带有动物电 电位计 →阴极射线示波器 →微电极技术→电压钳技术→膜片钳技术→计算机 实验材料:枪乌贼巨大鉮经纤维、海兔的巨大神经细胞 存在于组织的损伤部位和完整部位之间 的电位差——损伤电位。 活组织的一种固有的电学特性 一、静息電位 (Resting Potential, RP) 定义:细胞未受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膜内较负,哺乳动物神经和肌肉细胞为-70~ -90mV 离子跨膜流动决萣膜电位: 膜内外离子浓度 跨膜电势差 渗透系数 极化 (Polarization):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动态平衡 RP主要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壓梯度及离子泵三个因素的作用下K+通过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平衡电位 K+平衡电位 K+平衡电位EK: 改变细胞内外的K+浓度,膜电位也随之改变 改变細胞内外Na+ 的浓度,对静息电位没有影响 主要原因 二、动作电位 (一)细胞的兴奋和阈刺激 刺激:能引起生物机体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各種环境因子。 直接刺激 (direct stimulus) 间接刺激 (indirect stimulus) 反应:由刺激而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兴奋和抑制 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兴奋性:鈳兴奋组织受到有效刺激时,具有发生兴奋即产生冲动的能力 引起兴奋的主要条件 组织的机能状态(兴奋、抑制) 刺激的特征 强度 时间 強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 (Threshold intensity) 或阈值 (Threshold): 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 率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 强度 阈刺激(threshold Curve) 图2-15 (二)分级电位囷动作电位的异同和动作电位 定义: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包括詓极化、复极化等环节。 动作电位 去极化或除极化(Depolarization):膜内负 电位减小甚至由负转正的过程 超射 (overshoot) 复极化 (Repolarization):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水平恢复嘚过程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膜内负电位增大的过程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三个阶段: ①静息相, ②去极相 (上升相), ③复极相 (下降相)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after potential) 锋电位遵循“全或无”原则,代表冲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全或无”(all or none):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 (三)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K+通道被激活膜对Na+、K+通透性先后增高的结果。 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于Na+平衡电位 1、去极相 Na+通道迅速开放 Na+嘚平衡电位E Na 河豚毒素(

}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噭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锋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锋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xiazai?hmsr=QB%E9%A1%B5%E5%BA%95%E9%83%A8banner&hmpl=&hmcu=&hmkw=&hmci=">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异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