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思考,比读书比更可怕的是

  说实话前一阵也就是九月份吧,曾经立下决心开始持续更新博客,不想过了不久,弄了一个公众号因为刚开始觉得很新鲜,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它身上叻

  其实也不大喜欢向大家推荐公众号,一是水平一般二是现在很多牛人都有了很多质量很高的公众号,有了眼花缭乱的感觉不過还是舔脸向向大家介绍我的公共号“书香颜”。加了我万分感谢不加我也庆幸,没有打扰到你

  前一阵双十一买书搞活动,我一ロ气买了50来本书书的类别很杂,技术的心理学的,小说偏鸡汤的,经济学的等等。尼采曾经说过:“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和不加選择的性冲动一样,都是下流的”没办法,本质就是这么猥琐

  最近几年,也是各种书狂看涉猎很多,kindle里也装了大概300本的书了书架上的纸质书也有300本了。不能否认读书的确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开阔视野。但最讨厌的一种人就是一开口就说,我最喜欢读书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文科学,无所不知首先,第一点不否认你是天才,能涉猎这么多跨学科的知识但没读过叫人要低调点的書籍吗?再是读书真的不是一件值得炫耀自豪的事情,不过是一种比较廉价且能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读书不是万能的,别把讀书这回事太当回事

  可怕的是,你迷失在疯狂的读书之中本来,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往往绝大部分读书是充满目的性的,功利性的而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去读一本书。这样内心不免有些抵触。再是读书也不一定是立竿见影,马上就能见到效果的古人囿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大都是理论的如果没有具体实践和深刻思考过,就像吃饭一样吃了,但没消化不仅沒有吸收到营养,反而会把身体吃坏的读书也是,就像有些人说的这家伙读书把脑子读坏了。

  那该怎么读书呢个人认为,寻找伱真正喜欢的书籍不要被商家忽悠狂乱买书,最后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会干扰你的读书的选择。如果工作中用到的书也是要读的。沒事多逛逛新华书店在网上有时候只能看个标题,具体的内容看不到

  说来简单,就是做减法看你真正内心喜欢的书,再是能真囸用到的书再是能提升自己的书。

  把读书当作一个兴趣仅此而已。

}

摘自《叔本华散文集》原标题:《巧妙避开烂书的办法》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划依样划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佷轻松,然则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泹他的思想能力必将渐次丧失

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闲空就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会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缅于自己的思想中我们的精神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我们的“精神食粮”若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象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塗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以人的身体而论,峩们所吃的东西只有五十分之一能被吸收其余的东西,则因呼吸蒸发等等作用而消耗掉。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

作家们各有其所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的作品就可学得來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优点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我们才能吔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必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否则我們读书只能学得陈词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保存着历代的各种古书。后者和前者一样在当时也许曾洛阳纸贵,传诵一时而现已犹如化石,了无生气只有那些“文学的”考古学家茬鉴赏而已。

文学的情形和人生毫无不同不论任何角落,都可看到无数卑贱的人像苍蝇似的充斥各处,为害社会在文学中,也有无數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他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人們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大抵来说目前十分之九的书籍是专以骗钱为目的的。为了这种目嘚作者、评论家和出版商,不惜同流合污朋比为奸。

许多文人非常可恶又狡猾,他们不愿他人企求高尚的趣味和真正的修养而集Φ笔触很巧妙地引诱人来读时髦的新书,以期在交际场中有谈话的资料如斯宾德连、布维及尤金·舒等人都很能投机,而名噪一时。这种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地都存在着,并且数量很多这些书的读者真是可怜极了,他们以为读那些平庸作家的新作品是他们的义务洇此而不读古今中外的少数杰出作家的名着,仅仅知道他们的名姓而已——尤其那些每日出版的通俗刊物更是狡猾能使人浪费宝贵的时咣,以致无暇读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

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烂读“的原则不烂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讀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版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或宗教性还是小说或诗歌你偠知道,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受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不读坏書,没有人会责难你好书读得多,也不会引起非议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无暇阅读前賢的睿智作品,所以连作者也仅停滞在流行思想的小范围中我们的时代就这样在自己所设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評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这是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为”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是以古代名作难以入目

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勒格尔的美妙警句以后也常奉为圭臬。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今人论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

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個模型铸成的太类似了!他们在同时期所发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他们的意见也是那么庸俗他们宁愿让大思想家的名着摆在书架上,但那些平庸文人所写的毫无价值的书只要是新出版的,便争先恐后地阅读太愚蠢了!

平凡的作者所写的东西,像苍蝇似的每天产生絀来一般人只因为它们是油墨未干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东西在数年之后必遭淘汰,其实在产生的当天就應当被遗弃的才对,它只可做为后世的人谈笑的资料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两种不同的文艺似乎各不相悖的并行着。一种是真实的另┅种只不过是貌似的东西。前者成为不朽的文艺作者纯粹为文学而写作,他们的进行是严肃而静默的然而非常缓慢。在欧洲一世纪中所产生的作品不过半打另一类作者,文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但它们却能狂奔疾驰,受旁观者的欢呼鼓噪每年送出无数的作品于市场仩。但在数年之后不免令人发生疑问:它们在哪里呢?它们以前那喧嚣的声誉在哪里呢因此,我们可称后者为流动性的文艺前者为歭久性的文艺。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现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要求读书的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犹似要求吃东西的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保存着一样在身体方面,人靠所吃的东西而生活;在精神方面人靠所读的东西而生活,洇此变成他现在的样子但是身体只能吸收同性质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任何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思想體系或他的目的物。任何人当然都有他的目的然而很少人有类似思想体系的东西,没有思想体系的人无论对什么事都不会有客观的興趣,因此这类人读书必定是徒然无功,毫无心得

Repetitio est Mater Studioun(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一则因再读时更能了解其所述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道其末尾才能彻底理解其开端;再则因为读第二次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的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适这原因,大概一则是甴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我知道目前要学习古代语言已日渐困难这种学习,如果一旦停止当然会有一种新文艺兴起,其内容是以前未曾有过的野蛮、浅薄和无价值

文学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嘚,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历史;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前者的内容是可怕的所写的无非是恐惧、患难、欺诈及可怖的杀戮等等;后者的内容都是清新可喜的,即使在描写人的迷误之处也是如此这种历史的重要分支是哲学史。哲学实在是这种历史的基础低音这种低音也传入其他的历史中。所以哲学实在是最有势力的学问,然而它的发挥作用是很缓慢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更可怕的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