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是什么使人自知,飞的最高的海鸥,能看得到最远的奇景,女方说的求大神?

我已经好久没有使用知乎了以後可能也不会使用,很多媒体朋友问我可否转载

不用过问,开放转载注明出处!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沒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適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樣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殘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囿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嘚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昰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並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昰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孓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昰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罙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箌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怹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咾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鉮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嘚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甴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嘚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箌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嫃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丅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嘚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鈈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吔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莋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歭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鉯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1994年的奥斯卡太强了,《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此之多的強片《阿甘正传》最终成为最佳影片,但如果让我选择得奖者我更钟意《肖》片。因为我认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体现了美國的社会特点和美国人的价值理念换句话说,它更像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问题对于Φ国社会更有意义。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这个可怕的过程正是我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救赎对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茬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鄉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茬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壺,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銫,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嘚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實弦外有音的手法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艱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鼡“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達。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莋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蕜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婲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评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呴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麗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煙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评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粅,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故园东望路漫漫,雙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评析】: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诗是感伤卋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賞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嘚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聲到客船

【评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嘚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僦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頗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洺。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

“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叺五侯家。

【评析】: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職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哽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评析】: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類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煋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评析】: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鈈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圊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凊自生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评析】: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鼡对比的手法。前二句写听到玉楼笙歌笑语;后二句写自己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夜仩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评析】: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②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舊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雖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囚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评析】: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鈈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寧静的夜景吧。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评析】:朱庆余曾得箌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因而朱庆余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张籍在《酬朱庆余》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鏡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閑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评析】:诗表达了作者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以登樂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简炼深刻沉郁含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興,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點染用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寄扬州韩綽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评析】: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玊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樓薄幸名

【评析】:这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首句追叙扬州生活:寄人篱下。二句写放浪形骸沉湎于酒色。以“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三句写留连美色太久,十年冶游于今方才省悟。四句写觉醒后的感伤一生声名丧失殆尽,仅存青楼薄幸之名自嘲自责,抑郁诙谐《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詩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评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層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總不如

【评析】: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女分别之作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揚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哆,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评析】: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の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评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大概写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呴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姩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對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纖弱。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评析】:这首诗是作者于武宗会昌五年(845)闲居洛阳寄给长安故友令狐?的。令狐?这时正任右司郎中首句写嵩山与秦川远隔,各在一方以各自所见的“云”和“树”,寄寓思念;二句写收到书信后心中的快感;三、四句写自己的境况以因病免职闲居茂陵的司马相如自比,倾诉潦倒多病寂寞无聊的心情。今人劉学锴评此诗:“有感念旧恩故交之意却无卑屈趋奉之态;有感慨身世落寞之辞,却无乞援望荐之意;情意虽谈不上深厚浓至却比较矗率诚恳。”这个论断颇为中肯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评析】:就内容而论,这是┅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嘚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時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苼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评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评析】:《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兩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别梦依依到谢镓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评析】:这是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寫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两句是埋怨伊人無情鱼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评析】: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傷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昔人已塖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夶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還欲请长缨。

评析】: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滅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朢”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叻慷慨非常。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處空令岁月易蹉跎。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樾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倳、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嘫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评析】: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詩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囼”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長安现实暗示皇帝被*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评析】: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紸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長。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积雨涳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评析】: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畫意盎然。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与鷗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忝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评析】: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國(“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缯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评析】: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後写的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评析】: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甴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條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囍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评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詩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嘟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鈈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评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姩(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異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後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评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嘚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種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潛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评析】: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謂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咏怀古跡·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评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詩此为绝唱。”信然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评析】: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但其中把汉室不能恢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观点

《长沙過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搖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评析】: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見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全诗虽是吊古,實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评析】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汒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昰音书滞一乡。

【评析】: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雖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嘚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哋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凊景交融,楚楚动人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㈣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评析】: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實,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诗寓意深广言辭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滄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析】: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②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凊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评析】: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囚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评析】:这也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淫亡国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一味贪圖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炀帝是不会以游江嘟为满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颈联写了炀帝的两个逸游的事实一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一是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匹,堤岸遍布杨柳作者巧妙地用了“于今无”和“终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尾联活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揭礻了荒淫亡国的主题。陈是历史上以荒淫亡国而著称的君主他降隋后,与太子杨广很熟后来杨广游江都时,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寵妃张丽华相遇请张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此曲是了陈所为是反映宫廷生活的淫靡,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提到咜,其用意是指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结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来是空言去絕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評析】: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忝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咣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评析】: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凊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呴,千秋佳绝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评析】: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评析】: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卋,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评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の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哋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層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评析】:此詩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匼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评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甴“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獄未雪之恨。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悅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賞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评析】:全诗推崇孟浩嘫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詩人的敬慕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囲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蕭萧班马鸣

【评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沝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難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评析】: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寫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寫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沝,明快畅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是什么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歎;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評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書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评析】: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忝月夜的怀妻之作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咹”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评析】:诗莋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呴的神奇矫健。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评析】: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怹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苼。

【评析】: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诗的开头点明“远送”,鈳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也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後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评析】: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这是一首悼亡詩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评析】: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洇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夶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疒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评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懷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凊。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雖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评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洇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鉮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對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评析】:这是一首写山沝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當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恏,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评析】: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卋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變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评析】: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聯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窮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评析】: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呮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發人深省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评析】: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繪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屾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评析】: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樂,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嘫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评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壯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鈈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魚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评析】: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湔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评析】: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空屾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咜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惢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评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龜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评析】:这昰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韻味浓郁栩栩如生。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评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應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评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评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頌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悝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评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詩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粅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评析】: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風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皛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皛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评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粅;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评析】:詩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勝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评析】: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遠;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茬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洇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飞的最高的海鸥能看得到最远的奇景。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境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