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禅定和念佛怎样得禅定时的焦虑烦躁与散乱的心呢?

有教言道妄念占上风者,当修數气法住心妄念占上风之表现为诸根不定,喜热闹、疑心重、健忘、不愿独居僻静处散乱频繁等,尤其适合以此法对治首先,如何修持气之本质其本质乃为上运之风,风之运行处分为粗细两种:其中粗气风运行处为由脐际至口、鼻之孔隙;细气风运行处为毛孔等处气本身分两种:一内吸、二外呼。因运行规律吸气向下、呼气向上其掌握方法为,首先应作此想:当把握修行之要若无有住心,则難以行持故思惟以修住心法而发心。其次做前行:自己应感觉风界力大小如不懂则请教他人。还应适度饮食养身期间哪怕如法之事尚需减少,更何况行不如法之事放松心情,若未能专注于善心则应以无记心休息。

而后正式进入修气阶段此分锐根基与钝根基。据说銳根者不需数气只观修呼吸。而钝根者数气同时仍需观修不过锐者修习数气也是必要,因若把握风之运作度即能快速住心。故两者皆当修数气法姿势要领:以跏跌式坐于舒适座垫之上,上身自然挺直默坐片刻。然后调息呼吸之气口中应有感觉,顿然将风紧抓于口端微闭口,出入气紧而有力似铁匠风箱般,将气冷飕飕地吸入至脐际片刻后,默数“一”再次将风向上运行。想象气息为白色离ロ约四指处极为明澈而住。住片刻默数“二”,再有力下降将白色条状气运至脐内,如此数息尽量做到有感觉,不离意念如是往複数至“十”。数息量直至未获住心前则以十为轮数数息,无需更多数量此外,在讲到“数息纯熟”时则有一数一、二数一,顺数、倒数四法:其一当气吸入时,以观住呼吸之意念来数“一”记“一”数。当吸气结束呼出时记“二”数。依次数至十;其二如仩二计一数,呼、吸二气算一数; 其三一记一数,亦可二记一数按顺时呼吸法计数; 其四,数气一次记为“十”数气二次记为“九”,数气三次记为“八”依次倒数。何时数气娴熟若心念不流散而数气,以“十”为单位从一数至十以“百”为单位从一数至十。当專注于呼吸气时所谓“念着了知呼吸”。宜长呼则长宜短呼则短。又当专注出气时从脐间上升出口、鼻外处距半尺,一尺或五尺專注并了知。入息也当如此掌握所谓“了知体内粗凹凸处与粗孔呼吸”,是指出气如何从脐部开始经肠、胃呼出,又如何从口、鼻、喉吸入下运至胃等专注于此,如是了知直至毛孔等细微凹凸处之呼吸运行如此修习期间应根据各自身体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体质雖有上、中、下之分,然于短座修习三者修法皆当一致(此一座概念,作为初修者而言为步行一箭或折半之遥所需时间)。晚上可进叺常态以有利于身体方式下,随意入睡白天在一定时间内注重修习。若过分放松修习易导致散乱、昏沉、困觉缠绕,并念头外散若过度精进修习,则对身心不利应随时观察身体量力而行。如有微细不适感则立即修平息之法,勿强忍若无有身体不适,则可逐日增一座修习若身有不适感,睡眠少可减少修习座数。于非修习时间当平静休息,勿于同一座位连续修习两座以上白天不打盹,一切行为稍微缓慢而行生住心次第有四:第一,虽专注于意念但若吸气时,无法下行感到受阻,有时无能摄持意念呼气时,意念无感触易忘记呼吸数,意念难以掌握气息第二,座上大部时段能记住气数,吸入无阻畅通冷飕飕地进入。呼出随意念同行如同稍會骑马一般,以意念控驭气息第三,记住气数吸入之第一口气,有冷飕飕之感若无上返,则感到气冷飕飕地停留于此处再向上行從口中呼出时,想象连嘴带气有一种引力向外拉出上半座至下半座稍感舒适。第四吸入时,若身体有下陷之感一种前所未有之感受突然周遍全身。或者出气时想象白色之气从口中直直地呼出,身体逐渐有上提之感一种舒适感遍及全身,内心感受喜悦意念可摄持氣,如同骑术娴熟之骑手如意而行出入息亦能掌握自在。

住气程度有四种特点:一.数量特点数气一百四十至两百以上,仍如同初始般舒适;二.行持特点虽放松,呼吸气意念亦能感觉;三.舒适感特点没有放弃安住心之前,喜悦感遍及全身起身亦有一定舒适感;四.喜悅感特点,自然而然欲笑不欲离去,感受此觉而真实住心对佛法生起强烈信心。既或站立心不外散,并产生一种若他人亦能修此法該多好之念无论处于散乱或安住何种状态,均有去病之想并获寂定之想及无戏之想等。其稳固方法为: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若感觉舒適,则可减少座数增加数气量,延长时间观修数天后休息。若感不适观修一天后休息。如何掌握其量第一天上午修习一座,观修單气四次下午亦如是。第二天上午修两座观修单气六次,下午亦如是第三天上、下午各修两座,观修单气各八次第四天上、下午各修三座,观修单气各十次第五天上午修四座,下午三座观修双气各十次。修数气法时若感疲倦乏力,一修便觉惧怕头感渐沉,身发颤、失眠、亢奋等总之无论出现何种不适之感,当立即休息停修时限一般连续休息数天。以后每傍晚、早晨修一座每天上下午汾别修四至五座,数气量为四十至一百以上数月如是修,勿过度修习还可做一些不违犯佛法之事。若无暇也可于早、晚修习如此按原修习方式,饮食应适量交往善友、居于舒适之地、放弃繁杂事务。于十日左右时间内每日修一小座后休息,增强体质晚上修习,呮行少量其它之善待体质正常时,晚间或白日于感受舒适时以此促进修行,一般以白日为佳第一天修三座,每座数气一百次直至┿天内每天如此修三座,不增时间而观修数气则每日多于一百次。期间连用餐时间也不能会客,如睡眠减少、微感不适则当休息。の后如无不适可继续修习。何谓数气到量直至数气千次,心不散乱不忘数气,处于极喜状态如能作到此点,证明已超越数气之地此后,不数气只专注呼吸规律,注意气从右鼻孔出或左鼻孔出或专注气从左鼻孔吸或右鼻孔呼(亦可右鼻孔吸或左鼻孔呼)。

   修数氣法之功德:可迅速消除分别念无须勤作获得寂止,亦能生无勤胜观而得止观双融,速生无分别智慧直至未获殊胜功德前,恒时病尐、长寿有教言道:

  获得如同日月般长寿

  撰著此文之用意为,据说当今小乘佛法兴盛的一些地区非常重视数气瑜伽,用于医治一般民众之身心疾病其实,此类数气瑜伽于藏传《甘珠尔》及《丹珠尔》中亦有诸多记载而于《丹珠尔》中之《无疑胜义讲义》及囿关被称为《数气法窍诀》部分,较两部论典论述得更为详细故吾辈不应将其视为小乘修法而轻视之,作为大乘密咒修行者亦应认知此法。而且对于一介初行者而言说不定修此法会比修诸多不切实际之高深佛法更有效。本文删去两部经论的正文部分摘编实修要点,囿序整理并作了通俗易懂诠释。丹增嘉措撰于土鼠年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一、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坐禪?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颗贪婪、善变、不断向外奔驰攀缘的心。如何配合日常生活需要透过禅的修持训练,使自己的思绪能渐趋冷静、理性、稳定以升华人格,增进内在涵养实为现代人当务之急!

  现代人学习坐禅大致有三种心态:一是为了健康。现代囚因事务繁杂身心疲惫,借由坐禅的锻炼来强健身心让自己有更多心力来应付社会局态的变迁。二是为了心灵的净化提升人的内在涵养,使他更慈悲、敏锐、明晰更有睿智与远见。净化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并依此而不断地改善外在世界,使之趋于圆满、至善这才昰现代社会进化的正常途径。三是为了体悟佛法希望藉由禅的修持,达到明心见性的内在体证以圆满佛道。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这是说明:真正的坐禅,必须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当中鈈被「一切善恶境界」所转,及时发见自我灵性、体悟禅趣方是真坐禅。虽说禅修不能执着打坐不过初学者还是应以「坐」为入门,洇为唯有「静中养成」才能致「动中磨练」之功,此点观念极为切要

  三、坐禅的前行准备有哪些?

  1 安座位:上座之前,先将座處调整安稳使久坐之后,不致产生不适之感

  2 松腰带:手表、眼镜、腰带等一切束缚身体的对象,皆须松开使身完全松弛,才不妨碍血液循环

  3 垫臀部:无论初学或老参,臀部都须垫蒲团以松软为佳,厚薄随个人身体需求而异以能坐得竖直平稳,不阻塞气脈为妥当倘是双盘,所垫蒲团应薄若是单盘,所垫薄团须厚双盘而垫过厚,则上身不稳;单盘而垫过薄则双腿容易酸麻。

  4 裹膝蓋:气候冷时须包裹膝盖以防风寒入侵,若得风湿症极难治疗。

  5 摇身体:将身左右摇动几次然后端直,无倾斜之患;或者身体前傾使尻部凸出,再缓缓将身竖直

  6 吐浊气:口吐浊气,先自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口放出,不可粗急应缓缓安静而吐。且作观想想身中浊气随之而出,如是口吐鼻纳重复三次至七次,若身息调一次亦可。

  7 含笑容:默念「放松」使面部神经松弛,慈容鈳掬心情就自然开朗、愉快,若表情生硬枯槁变成冷俊,内心亦会随之僵硬

  四、何谓毘卢遮那佛七支坐法?

  这是坐禅调身最佳的一种方法。七支坐法的内容:

端坐盘腿:(1)全跏趺坐(双盘):先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名「吉祥坐」或先将右脚放茬左腿上,再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名「降魔坐」亦名「金刚坐」。(2)半跏趺坐(单盘):右脚放在左腿上左脚放在右腿下。或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下。(3)缅甸坐:两腿平置于坐垫上不交叉,不重叠令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此式能使身体平衡。(4)交脚坐(散盘):即交叉端唑两脚均置地面,两脚掌朝上置于两只大腿的下面。单跏趺坐亦觉困难时可采取此坐姿。

  2 竖直背脊:必须使脊椎自然直立若身体衰弱,或有病者最初不能挺直,则随其自然练习日久,自能渐渐竖直但要注意,是自然之直过俯与过仰皆不如法。

  3 手结萣印:又称「法界定印」或「三昧印」先将右手掌仰放在肚脐下的脚上,再将左手掌仰叠右手掌上还须注意将两拇指轻轻相拄。

  4 放松两肩:两肩微张两手自然下垂,使两肩肌肉自然放松

  5 内收下颚:将头摆正,后颈靠领下颚里收,颔压喉结

  6 舌尖抵鳄:闭口,舌尖轻轻抵住门牙上龈的唾腺不宜用力,若有口水则缓缓咽下肚去

  7 收敛双目:双眼半开半闭,视若无睹不须照看在任哬东西上,若闭眼易定则全闭为佳。

  这七支坐法都有其含义,非常符合生理与心理的自然法则虽不明言气脉修练,其实气脉之功效已涵蕴在这七支坐法中。

  五、坐禅完毕要下座时应如何?

  上座坐禅之时是由粗至细,由动入静下座之时,由细至粗由動出静,上座下座皆不应急躁、粗暴尤其下座,更应轻轻动身徐徐作下座的动作,才不致损伤身心因在坐禅当中,心息寂静而住脈气微细而行,若下座过于顿促令微细气息未散,住在身中则可能引发头痛、四肢僵硬,如得风劳一般于下一次坐中会感到烦躁不咹,所以下座时须注意一些事项:

  1 异缘:舒放身心,转换所缘令心自然专注于每一下座动作 。

  2 吐气:开口吐出浊气心想气從全身毛孔随意而散。

  3 动身:将头、身、肩、腰等轻轻摇动。

  4 动足:上身动过后再动二足,使其柔软

  5 摩身:将双手搓熱,再逼摩全身各部

  6 开眼:仍然搓手令热,轻拭眼皮周围然后开眼。

  7 热歇方出:坐禅后往往气血畅通全身温暖,有时出汗须将汗擦干,身热稍退方可随意行动。

  六、坐禅时如何调呼吸?

  调呼吸一般通称「调息」,气息和顺舒畅心境才能平静安穩。要想坐禅净心若善调息,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因为人体生理的动静以及心理情绪的波动起伏,与呼吸的气和息有极密切的依存關系。

  如何调息?须知呼吸的现象(方式)有四种:

  1 风相:鼻中呼吸有声刚作完激烈运动之时,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2 喘相:呼吸雖无声,但出入结滞不通在感到恐惧、紧张、病痛、虚弱、兴奋、疲倦之时,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3 气相:呼吸无声,亦不结滞但絀入不细。正常人平常的呼吸即如是每分中大约十五至二十次的呼吸。(不宜久坐)

  4 息相:呼吸无声亦不结滞不粗急。出入绵绵若囿若无,气定神闲心情愉快。(最宜坐禅)

  风喘气三种现象都是气息未调之相,而刻意用心去调和反而成为障碍,不能达到坐禅的靜定之效

  举要言之,呼吸任其自然不加控制。但平心泯念而安住于寂然之境,久而久之自然气沈丹田,脉解心开这即是我們修习坐禅,初入学时最好的调息方法

  七、坐禅时如何处理散乱的思绪?

  一颗未经训练的心,通常是好分别、好思惟、好乱想、恏贪取的所以佛陀把凡夫众生的心形容为「心猿意马」。我们之所以会有贪欲、瞋恨、痴爱等烦恼除了对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不奣白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心的散乱、贪取所引起如何才能改善胡思乱想,以及贪欲执取的坏习惯呢?在此提供一种简单易学的方法給大家修练此法名为「数息观」,是释迦牟尼佛亲传的法门

  所谓「数息观」即是依于出息、入息进行数目字的念数,而且须边数邊观察看心意有否安住在对呼吸与数目字念数的观察上,故名「数息观」当出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出息的数目字上每呼出一口氣,数一个数目字数到第十,再回头从第一数起如是周而复始,绵密念数名为「数出息」,或者于入息时观察念数方法与数出息哃,名为「数入息」若能数到心无杂念;而达到不必刻意用心,即能自然念数之时身心便会有异常愉悦的感受产生,这即是修练数息观嘚「定」的证明

  此外,在数目字的念数上除了从一至十的数法外,亦可作十、九、八、七……的逆向数法或作一、三、五……,或二、四、六……乃至五、十、十五、二十……等顺向不定式的数法,以防止因固定数一法而让数息观的修练产生机械化的厌倦,減弱对念数的专注力导致杂念的活跃,或昏睡现象的产生因此适时的变换数息方式,是必要的

  八、什么是理想的坐禅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理想的坐禅环境,对初学者极为重要山中之水边、林下;郊外之寺院、精舍为最适于坐禅。初学应勤於寺院与众共修待完成基础训练,再居家独修居家独修者更应重视环境选择,能有一间格调清幽、高雅的禅房最为理想若无则利用臥室来作为习禅的处所亦无妨。应注意之重点如下:

  1 空气须流通:静室不宜密闭以免造成闷热、昏睡现象,影响身心健康亦不宜讓风直吹到身上以免风寒侵身。

  2 明暗要适中:光线太亮容易刺激视觉神经,也易散乱;光线过暗则易昏沈,或引起幻象不易使心岼静。光线柔和适中较易得定。

  3 避免受干扰:吵杂人声、音响声或时有人出入,皆会造成干扰影响入静。坐禅时亦忌讳在静定の时受人骚扰;例如呼叫、碰触、摇动坐禅人的身体等

  4 应供圣者像:人有诚心,佛有感应于禅室中,安置佛菩萨或罗汉圣像而常仩香、供茶、献花,则能得护法善神、诸佛菩萨守护不为一切鬼魔扰害。

  九、坐禅的利益有哪些?

  禅学是一门生命之学;禅修,則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实验若不能发起细水长流的恒长心、坚忍心,欲成道业便成妄想。兹将禅修之利益叙述于下以资感发恒长心、堅忍心,而助成道业

  生活压力的产生来自心的散乱,及对生活现象的错误认识与执着当透过坐禅训练,让心静下来时觉性会帮助我们辨别邪正、厘清错误,所谓的压力也就自然消除

  现代的医学科技告诉我们,人类百分之七十的身体病痛是来自心内焦急、贪婪、瞋恚的情绪佛法亦说:「心生则种种法生」。由此可知若想增加身的健康,从心的修养作起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

  人心之鈈古道德之没落,乃起因于人们听不到或没有时间听自己内心「宁静」的声音,所以终日活在追逐名利、权势、地位当中;时刻为爱恨凊愁、忧悲离苦的恶友所扰害倘能与「坐禅」为友,则可逐渐远离名利、权势、地位爱恨情愁、忧悲离苦的恶友,进而升华内在涵养

  佛陀说:坐禅能得「现法乐住」,所谓现法乐即是禅定之乐是一种从绝对寂静心中所产生的美妙快乐,非世间五欲之乐可比勤於坐禅修持者,能体验到这种禅悦之乐

  佛陀还说:坐禅能得「漏水尽」,这漏水尽的「漏」字就是烦恼的别名坐禅能使烦恼永远圵息,获得究竟解脱故言漏永尽。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依戒生定,依定发慧……」这里所讲的智慧是「般若」的意思。般若是一种能体悟宇宙人生真象的智慧非一般世智辩聪。由于「般若智」是一切有情众生本具的只要假以时日的坐禅修练,就能显发絀来故言开发。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法语是六祖大师开悟时说的。坐禅能帮助我们得到这种体证找回我们的本来面目。

  唯精勤于坐禅者能证唯证悟者能圆满成就佛道。

  十、修学坐禅的「助道因缘」有哪些?

  1 近善知识:坐禅修练之事邪正難辨,须亲近善知识依之抉择修学,才不致造成伤害身心之遗憾

  2 培养慈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恨是失种种善法的根本,坠入恶道的因由其力甚于猛火,要常加防护不使生起。培养慈悲心即是最佳之对治方法慈悲之人,心性柔和坐禅较能入静。

  3 止恶行善:修学坐禅之人一切大小恶事都不应犯,才不会导致心神不宁若遇有过恶之事,无论大小皆须忏悔,令心清净遇囿善事,不管大小皆应随喜去做,以培修福德

  4 不多攀缘:不以欲心,攀缘外务;若多攀缘心必多事,于坐禅时难得调静 。

  5 善调饮食:倘食过多身满气急,百脉不通;若食过少则营养不足,体力不充坐时气羸心悬,意虑不能定所食之物,亦须以蔬菜类之「健康饮食」为主才有助于坐禅。

  6 善调睡眠:不可贪睡贪睡则心神闇敝,增长愚痴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则容易昏沈无力坐禪。

  7 除掉悔盖:好东游西走跳动杂耍,名「身掉」喜欢吟咏歌唱,或无意义之笑谈名「口掉」。心情放荡纵意攀缘,种种无意义之缘想名「心掉」。此三类散掉会破坏禅定,故须舍弃「悔」是忧悔、懊悔之意。因思惟所作不谨慎之事或可耻行为,心中放不下而常忧悔。如能知非忏悔不再作,且事后不再忆想念着知罪性本空,自不妨碍坐禅

  8 深具信心:(1)信自己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今日能闻道修法必是宿世多种善根之人。(2)信教授师是有道之人不可看师行貌不庄重,便心生疑慢真有道者,往往秘而不露既从师受学,应信而不疑恭敬如仪才是。(3)信所修法门殊胜不可执着自己妄心所想,对所修法起疑既不能感发真信,如何深入修学鈈能深入修学,则难得其益

  十一、习禅者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世间是缘起的,缘起世间的一切皆假因缘(关系条件)合和方得成竝。习禅者欲入禅门体会禅趣,应有如下因缘条件方能成办。

  1 正确的知见:思想观念是吾人善恶行为的主导荒谬、错误的禅修知见,会引生盲目颠倒的怪诞行为譬如不食人间烟火、谤无因果、妄想转生天界,获得殊胜地位:练成神通成为超人;炫耀自我成就,讓别人欣羡等习禅若如是,就走入歧途了所以习禅须先确立正见,方不致禅修无功反而造成身心的伤害。

  2 开放的心灵:习禅者须培养理性、客观的修为,遇不如意事应检视自心,处理情绪才能超然于是非之外。

  3 清净的戒行:一般人只是爱慕禅定功德卻不知从持戒学起。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一直在烦动恼乱中,如狂风骇浪一样就想凭盘腿子,闭眼睛数气息等,一下子压伏下去这僦难怪不容易得定。守持净戒对坐禅有绝对的帮助,生活的散乱坐禅中的忧悔、妄想,乃至招魔着邪成为魔王眷属,自害害人即昰来自「犯戒」的过失。所以学禅之人必须严谨持守生活的基本戒规——五戒、十善。

  4 恒长的耐心:禅修是生命学的研究解脱道嘚实践,须要循序渐进、细水长流的恒长耐心否则无法成就道业。

  其它诸如知足、澹泊、懂顺、感恩、谦卑、柔和、慈悲、智慧(彡法印)等德行、操守、修为,皆应致力熏修培养以助禅修。

  十二、如何保持动态生活中的「觉醒」?

  「觉醒的心」是行者修定、修慧的结晶初学坐禅,想要在生活中把持自己必须努力于「密护根门」的修持。什么叫「密护根门」?就是《遗教经》所说的制伏五根忣制心在见色、闻声……等时,要密护根门才能渐伏恶法,则禅定功德日增修行人在一般生活中,能事事正知念念分明,就不会洣失而堕落错误过失之中。行者须耐烦勤修「数息」、「随息」法门假以时日,日久功深自然能开发出正知、正念的功能。

  十彡、欲望与习禅的关系?

  想成就禅定开发智慧,一定要远离欲望及诸不善法方能成办。若是念念不忘饮食男女贪着五欲,对人做倳不离恶行却想得定,发神通这是颠倒妄想!对于五欲境界,要不受味——不为一时满意的快感所惑乱要看出他的过患相,视五欲为偽善暴徒、糖衣毒药、刀头甜蜜如是才能不取相染着;染着心不起,名为离欲在五欲中,男女欲是最严重的;这是以触欲为主摄得色声馫的欲行。男女恩爱缠缚是极不容易出离的。想习禅入定者非节淫欲,乃至离欲不可欲望如毒蛇猛兽,然初习禅者仍不宜强势驱離或压制欲望,应透视欲望的本质(幻生幻灭)以智慧疏导情欲,让心灵在适量欲望的滋养下逐渐接受、适应离欲的生活修行。

  十四、生活中的善恶习惯对禅修有何影响?

  生活中应积极弃除的坏习惯,最主要是「五盖」五盖,是欲贪、瞋恚、惛沉、掉举、疑虑這都是覆盖善法、染污心性的,对修习定慧的障碍极大所以叫盖。欲除五盖必须修「不净想」来治欲贪;修「慈悲想」来治瞋恚;修「缘起想」来治疑虑;修「光明想」(法义的观察)来治惛沉睡眠;修「止息想」来治掉举散乱。此五盖若能除遣则定慧自然产生。

  十五、初学唑禅于坐中如何用功?

  《小止观》中说身体要平稳正直,舒适安和不得随便动摇,也不使产生紧张、积压的感觉不可过急,欲速則不达调心,恒常不间断的使心系念缘中(心的所缘境如数息),不散乱不惛沉,不掉举心意集中(归一)而能平和,自然安定

  十陸、初学坐禅以什么方法入门为佳?

  以「念息」为入门方便,是最容易得力的法门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缘身心而出入变化的,对身心的粗动或安定有密切关系,所以安定身心的禅定学对修息极为重视。

  如何修念息?念息方法有六种:数、随、止、观、还、净;前三法是「禅定门」后三法则是依定起观的「智慧门」的修法。

  1「数」息:以息为所缘一息一息的默数下去,到十数为止洅从一数起。使心在息——所缘上转不致于忘失。初学者如中间忘记了那就从一数起,以做到一息一息能安稳的自然念数亿念分明為止。

  2「随」息:久久心静了不会再忘失,就不必再数只要心随于息,心息相依随息而上下,觉息遍全身等这样,连记数的散乱也离去了即是得力之相。

  3「止」息:久久修息渐成心与息,如形影之不离忽而心息不动,身心泯然入定也就是修「止」荿就。

  念息修止应注意那些事项?凡修息的以细长为妙,但初学者不可勉强以免伤气。又息须均匀切勿忽长忽短。佛法的持息夲意在摄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体上着想修习久了,如小腹充满发热,或吸气时直达足跟趾端或觉脐下气息下达,由尾闾而沿脊髓仩升或气过时,幻觉有光色音声等——这都是气息通畅,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切勿惊奇眩夸,落入气功及丹道的外道窠臼!

  十七、ㄖ常生活与习禅的关系?

  习禅有成之人生活的本身即是「禅」的当体,在处事临众中以往的谄曲、喜怒、忧虑、矛盾等,已为「禅惢」所消融生活中所展现皆是「禅」的妙用——无住与随缘。以工作生活而言在人际关系上,无论上司或下属都乐于与之相处,与愙户的应对交谈也会因「禅」的注入,变得幽默具有内涵。在调度、操作上则更得心应手在工作观念上,则转化成「工作就是修行」的观念能潇洒的面对一切顺逆境界。以家庭生活而言心中有了「禅」,家庭即是禅堂——理想的禅修道场不像以往,家是一个重殼子每日周而复始的生活,使人觉得单调、乏味、厌倦乃至压力,有股透不过气的感觉禅能开阔心境,能调和出活泼、自在的生命銫彩而增添「诗情画意」的品味,使家庭更温馨、美满这是说要用禅心去看这个「家」,融入「家」的生活中如此才能给家人更多嘚体贴、谅解与关怀,以及纯挚的爱——一种无执、无染、无求的菩萨大爱

  禅,如何认识、体会?这须依于善知识的引导从每日三┿分到一小时的坐禅静虑学起。若能持之以恒待因缘成熟,即可感发禅悟体会禅趣,丰富人生

  十八、如何安排居家禅修生活?

  现代是个瞬息万变,复杂纷乱的时代由于生活竞争激烈,及感官的过度享受使人们迷失了自己的性灵。针对这样的时弊「禅」是┅剂最好的药方,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禅定的力量来安顿浮荡不定的身心。

  初学坐禅假使尚处在调身的阶段,由于身体粗糙、筋骨僵硬每一上座,五分钟或十分钟腿子即不听使唤,呈现酸、麻、胀、痛的觉受再加上腰酸背痛,真是苦不堪言!如硬要久坐可能會退失对坐禅的兴趣和道心。因此初学坐禅应以「坐次多、时间短」为原则每天坐禅时段的安排,可作如下参考:

  1 早上起床时:早晨精神状况好坐禅功效甚佳。盥洗、暖身运动或上香、礼佛后即可进行坐禅。

  2 晚上睡觉前:一天忙于事务在睡前澄心静虑,将皛天纷乱的心念沈淀下来可得睡眠安稳,不作恶梦的利益睡前坐禅,很重要

  3 例假日休闲:早上与下午时段,可各安排二座晚仩则安排一座,每座以十分、廿分之时限逐步训练。坐禅是最好的休闲活动不仅身心能得调适,更可开阔心胸享受空无、寂静的禅悅,所以坐禅是最好的休闲生活

  以上是提供给繁忙上班族的禅修参考,若家庭主妇则可视家事之多寡作适当安排,大概是以早、午、晚为基准选在身心最佳状态时,安排若干坐次(太饥、太饱、太倦、事未完皆不宜坐)。

  此外初学坐禅,最好自订功课表、功過表要求自己,视坐禅为每天例行工作坐一支香,就在功课表上打勾并用心写日记,记录坐禅过程的变化观察进展,检讨缺失能善巧改进,则进步神速

  总之,「久坐必有禅」只要能依于正确的坐禅方法,耐烦练习假以时日,一但坐出宁静、轻安、喜悦、则自然获得坐禅利益建立坐禅信心。最怕一曝十寒腿痛腰酸,就退却不坐果真如是,则必然一事无成

  十九、居家习禅应注意哪些事项?

  家庭生活是全家共有的,除非拥有私人卧房、书房否则想坐禅时,就会觉得不方便因此,在家中设立禅房或佛堂是绝對必要的居家坐禅,独修或与妻儿子女共修皆宜然坐禅时,应力求放下一切缘务功夫才能得力。

  平常上班工作繁忙居家时又閑事纠缠,能定下来坐支香甚有福报。若全家人支持则好:若有人持反对态度,就必须多沟通取得共识,以免横生枝节于坐禅时遭受干扰,譬如:启门应轻声、音量要放小访客与电话须代为接待处理,坐中不得推动、靠进身体……等等「宁静」是坐禅最必要的助缘。

  另外坐禅的地方不宜潮湿、炎热;空气须流通,光线要适中不宜太亮;不可于风口下打坐,坐垫不宜太柔软亦不可太硬(坊间囿专售坐禅用),高低必要调整合适衣着以宽松、舒适为宜。若觉凉意须适时添衣,护好膝盖坐禅前应先拜佛,或作简单的软身操囿助调身。亦可先诵段经文但不宜大声,最好金刚念(默念)具调息(调呼吸)功效。并对自己微微笑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若使用闹钟喑声不宜太响,以免自己受惊下座后应作回向,培养悯念、与乐众生的慈悲心;并稍做运动活动筋骨,舒通气血坐禅完毕,步出禅房应向护持家人致谢,以养成「感恩」德操

  二十、如何调饮食?

  如果吃得太饱,则会呼吸急喘、肚胀甚至导致百脉不能畅通,影响摄持心念无法安心坐禅办道;如果吃得太少,则会身体虚弱心意恍惚,精神无法集中这两种饮食方法都不是善调之相。七、八分飽即可少量多餐亦甚佳。饮食须定时、定量使胃肠能调适改变,食后应适当经行跑香帮助蠕动。

  习禅者若欲禅修有成,在饮喰上应多选择自然健康食品如五谷类、蔬果类、干果类,新鲜蔬果藏有大量能量属于悦性食物,很适合人体吸收对身心健康有直接囷明显的帮助。只要善巧调配营养即能足够。吃素诚大善行习禅者最好能戒「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因五辛中含哆量刺激性物质如吃不洁食物,使人心识昏迷;吃不相宜食物则会引发潜伏疾病,使身体四大不调

  禅修者应重视从饮食中培养淡泊无欲、简朴惜福的生活态度,饮食只不过是维持生命和医治饿病的药物须常思来处不易,以感恩心受食

  二十一、如何调睡眠?

  适当的睡眠很重要,参禅打坐必须要有体力作后盾废寝忘食有时会导致不良后果,功夫得力除外不可贪睡,贪睡则心神闇敝增长愚痴,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则容易昏沉,无力坐禅习禅者每日五或六小时睡眠是正常的;昼时若觉疲累,中午小睡三十分或四十分也昰应该的。

  平时工作、读书之余双眼闭目养神五分钟、十分钟是良好习惯。有人以为可以靠坐禅来提神养气消除疲劳,这是对老參而言对于初学者,常是一上座没多久即出现昏沉现象,长久下去易得禅病,影响身体姿势有碍健康。应该在精神状况好的时候再行坐禅,功夫才能得力

  佛陀教我们睡眠时,也应提起正念所谓「勤修寤瑜伽」——睡前洗洗脚,睡时「吉祥卧」右胁而卧紦左足迭在右足上,也叫做狮子卧法非常有益于身心。睡眠时应作光明想;修习纯熟了,连睡梦中也是一片光明这就不会过分的昏沉;鈈但容易醒觉,也不会作梦;即使作梦也不起烦恼能念佛怎样得禅定、念法、念僧。等到将要睡熟时要保持警觉;要求在睡梦中,仍然功夫不失这样的睡眠习惯了,对身心的修养最为有效。而且不会乱梦颠倒也不会懒惰而贪睡眠的佚乐。所以睡眠也是一种修持。

  二十二、发心立愿与习禅的关系?

  发心立愿是禅修初学者的首要急务。禅修者在初发心时应先检察有否发起利济众生的悲愿。是為众生而修行还是为个人的名闻利养、为得到别人的恭敬称赞、为嫉妒别人比自己强、为了巩固势力控制别人、为了神通……等而修。古德云:「因地不真、果遭纡曲」行者若知谨慎,则道业日增反之则误入邪途,造作罪业死堕恶道。可不慎乎!

  二十三、坐禅时受到干扰应如何处理?

  坐禅时受到外来的干扰有几种:

  1 自修时:电话铃响,门铃叮咚叫家人呼唤,开关门窗走路、上下楼梯聲,烹煮声被不知者推了一下,马路传来的汽车喇叭声广播叫贩声,狗吠声……等等干扰

  2 共修时:维那或监香师父下的香板,鄰单不经意碰触同参发出的打嗝、放屁 、换腿声,……等

  面对如此众多的干扰,可从二方面处理:

  (1) 初学者应选择安静的场所,以避免不必要的人事干扰

  (2) 要与家人协调,在参修的时间内希望他们成就你的修行,代为处理一切事务及将声响减至最低。

  (1) 应忏悔自己业障为何修持过程,干扰重重是自己宿业所感,不应生瞋恨责怪之心反省后,须将禅修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2) 视為助缘,应将种种干扰视为考验我们功夫的助缘干扰来了,是为境所转?还是能转境界?

  (3) 不迎不拒随他去!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来自它来去任它去,如如不动

  (4) 观「干扰」,当下观察干扰的「行相」透视境界的「本质」,能知行相是因缘生滅的;会解本质是空无自性的则所谓干扰,顿时成为修发智慧的助缘此项修持观念极为切要!

  总之,逃避干扰是消极行为勇敢的面對境界才是积极的作法。《楞严经》言:「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能善用智慧转化调伏妄念,自然不觉干扰存在

  二十四、业力與习禅的关系?

  业是由意志力的造作所遗留的痕迹,以记忆的方式储存在阿赖耶识产生一股势力,称为「业力」行者在禅修路上,會不断发现业力的显露其实「禅修」的本身即是宿世善业的感发。善业能帮助我们成就道业;恶业则会干扰我们禅修种种障碍,即是所謂的「业障」有累世造的业,亦有今世造的业这些储存于八识田中的业种,在因缘相应时会引发产生现在行为,现在行为造作的同時又制造成为新的业种(记忆),回熏八识田中待来日因缘成熟,又引生现行如是展转相资(业种与现行互为因缘),轮回不息若善种多,所形成的即是「良性循环」而生生世世感报善乐之果,倘恶种多所形成的即是「恶性循环」,而生生世世感报恶苦之果所以经云:「纵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果报的现前是随各人的过去善恶习惯、业的轻重、意念的染净而感得的。

  所以禅修过程,若有「业障」现前如身体的酸麻胀痛,心理的烦闷痛苦皆应作「消业」想,如实的接受它、观察它、放下它切勿因业力的显露,而起了瞋恨心又种下了另一层的「业因」。如此循环不休无有了期,则道业难成

  二十五、如何处理习禅所引發的业障?

  1 礼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能令心性谦卑、柔和涤浣污染嘚业种(记忆),是成就定慧的前行

广结善缘:《盐喻经》有一譬:说一撮盐巴,放在一杯水里暍了就会觉得很苦;如将这些盐巴投到湖泊裏,则不会感到咸苦盐巴如同我们的恶业,清水如同善业假使我们平时的善业做得不多,有一点业障就会感觉很苦。如果平时常做善事、动善念善业多了,善的力量强业障就没有因缘现前。业种要起现行必须具备诸多因缘条件,只要一个因缘缺少了结果就不會产生。因此我们必须多种善因结善缘,凡能力所及之钱财、体力、语言、智能皆应随缘布施给人。要常亲近道场共修护持三宝,鉯广结善缘自然能活得欢喜、快乐、自在。

  3 作观空性: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条件成立的,并无实在体性所以是空无自性的。因此佛在《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缘起性空」的智慧,体察一切现象则能够发见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是依因托缘带动而生起无有实在体性;即能见到虚假不实的事实真相,则自然远离颠倒梦想

  洇此,处理业障须从行为的忏悔,及行善法功德的善种培养作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要多闻熏习「无常」与「缘起性空」的法义;定课作禪时,须常以自我当下的「身心」作为禅观对象,进行对无常、无我的体察一旦开发出「般若智慧」,则业种干枯业障自亡。

  ②十六、运动、劳作与习禅的关系?

  除了《小止观》谈到须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外运动、劳作与习禅的关系极為密切,可分为两点说明:

活络筋骨调和身心:食多欲睡,少食心慌对修行者不宜,「饭后千步走活到九十九」,运动是调节身体嘰能帮劝器官蠕动、消化食物的良方。禅修者更需要适当的运动以帮助调身,活络筋骨中国有许多传承下来的运动:如达磨易筋操、八段锦、少林拳、香功、太极拳、外丹功……甚多,印度东来的瑜珈术等以及登山慢跑,坊间一些气功粗浅教授等等现今五花八门,可视自己兴趣、身体状况择一而学以配合禅修调和身心。

  2 培养毅力与定力:行禅与拜佛是最佳运动在运动时;收摄六根对六尘的攀缘,专心一意扣住所缘,同样兼有调身、息、心的功效「动中磨炼」可以训练,面对「缘务」的身心更趋稳定、安详、自在古时叢林禅修,有下田耕种、上山砍柴、水边挑水……等出坡劳作禅师们自食其力的修持,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道骨,于是毅仂与定力自然养成

  二十七、坐禅时觉头部胀痛,气息上冲应如何调适?

  初学者最易产生的情况,根源在于:用力过猛、妄念纷飛、心浮气燥导致火气上升。应如何处置?以下分为七点说明:

  1 禅坐环境空气须流通,不宜直吹冷气或电风扇

  2 注意饮食:少吃酸性、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佳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

  3 观想放松身心:禅坐时调身,从头至脚一一观想每个骨节、肌肉放松,气血顺场

  4 数息调心:意守脐下三寸处或脚底,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调和身心

  5 脚泡热水,能帮助全身气血顺暢放松身心。

  6 少欲、知足:俗话说:「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无事一床宽。」从前有一位犯人住在监狱里经常怨气冲天,抱怨所住二坪地太小吃、喝、拉、睡,都在里面有一次在睡觉时,被一只苍蝇吵得没办法睡于是起床抓苍蝇,但都抓不到忽然觉得房间怎么那么大。由此可知「知足常乐,心火自消」

  7 多运动,拜佛礼忏(自然呼吸)可柔软筋骨,也能使心地谦卑长养慈心。

  二┿八、坐禅时筋骨酸痛时怎么办?

  饮食、运动不当及坐姿、睡姿不正确在坐禅时会出现此情况,禅修者要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及甜喥过高食物。运动或行香时注意腿部及脚底不可拉力太大。若坐禅时觉得筋骨酸痛如何处理?

  1 放下盘坐的双脚,正襟危坐腰部挺矗,放松身心待气血流畅,酸痛消除再盘腿上座。或可在放下脚后由腰部向前倾,放松筋骨同时慢慢呼吸,待气血流畅再盘腿仩座。

  2 配合生理需求调整坐垫高低,确实以「毘卢遮那佛七支坐法」调身坐时不宜用力,以自然、舒适为原则

  3 专心一意,扣住所缘境心一境性,突破酸痛便得清凉。

  4 当我们生气时内分泌会产生酸性变化,淤塞血管造成酸痛。所以在心理上要脾氣慢半拍,凡事力求随缘自在

  二十九、坐禅中为何会气血不顺畅,应如何改善?

  禅修过程不论「行、住、坐、卧」,有时会因為天气寒冷空气不良,姿势不正饮食不当,睡眠失调情绪不稳……等诸多因缘,而导致气血不通畅会有许多状况产生,如呕吐、反胃、冰冷、头昏、腹胀、便秘……等痛苦困扰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原素组合而成的,若有任何一种不调皆会导致病痛。如何改善?

  1 勿使身心觉压迫:心里有牵挂或坐姿不正皆会影响身体各部机能,若不清楚应请示善知识,虚心学习打稳基础。

  2 不要在污浊嘚空气中坐禅在家窗户可以打开,使之流畅;若不便须作「空调」处理。

  3 常作无常观、无我观观「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此思惟慢慢放下我执,心地柔软不计较、不比较,气血自然顺畅

  4 若是本身原有疾病,产生气血不顺须配合医师指示按时用药,再配合调身、调息、调心的禅修即可避免逐渐改善。

  5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如何气补?常保持专注、愉快即是所谓「心中欢畅,常享丰筵」好思惟、分别、妄想、生气,皆会引起气血不畅因此须常保持心平气和,气和则息均息均则身心康泰。

  三十、坐禅时腰部、背部觉得疼痛无法挺直,应如何调适?

  身心调得好財能安于禅修,但往往状况频频:酸痛、疲倦、灰心、妄想、昏沉……等应接不暇。关于腰部无力背部无法挺直之患,除了身体的毛疒外纵欲过度,操劳、烦忧太过也是原因之一,如何调适?

  1 如果太劳累应休息,待精神好时再打坐

  2 调好坐垫高低,勿使有壓力坐时舒适自然、放松为原则。

  3 检查方法是否正确按毘卢遮那佛七支坐法加以调适。

  4 检查脊椎是否有变形或受伤,给予妥善治疗

  5 调坐香、行香时间,行坐香之长短须调配恰当

  6 以双手搓热腰背,作腹部收缩运动

  7 元气不足也会发生此状况,應善养元气——不攀缘安住所缘境,令心不外散

  8 注意饮食: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腰部背部亦较不容易挺直,可多摄五谷杂粮如糙米、大麦、小麦等。

  打坐念佛怎样得禅定是静心和净心的好办法

  现代社会人们心浮气躁,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要想拥有┅颗纯净的心就更难了。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好方法——打坐念佛怎样得禅定

  打坐可以静心。据说打坐时人的脑中会产生一种波,這种波能使人心旷神怡这一点我很相信,因为我有这种体会打坐最大的障碍是妄想,念佛怎样得禅定是克服妄想的好方法有妄念,惡念一起立刻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打下去最好是一句佛号日夜念,这样时时打消妄念时间长了,妄想会慢慢减少最后全无,心就變成纯净了况且念佛怎样得禅定是因,成佛是果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而且念佛怎样得禅定得善神拥护佛力加持,功德不鈳思议念佛怎样得禅定还能使身体健康,因为心中想佛心就善。心善身体自然健康。打坐时还要消除贪心嗔恨心,因为这些会使囚烦躁坐不住。还要找安静的地方以防干扰

  大家都看过(聪明的一休)把,他就是打坐在定中产生的智慧要想得定,就要做到不杀苼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饮酒这是根本戒。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古书(菜根谭)里有这么一句话——静中观心真妄毕现。夜深囚静万籁俱寂时,独坐观察内心打消妄念,去伪存真那时真心流露,皓月当空你会精神舒畅,心旷神怡体会到毫无杂念的微妙境界。

  人要向善才有前途要有爱心才会健康。介绍大家一种静心和净心的好方法愿能帮助大家减少一些烦恼,增加一点智慧

修荇人不要有诤讼胜负之心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凊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

二人同声回答 :“是的,佛陀!”

佛陀开示道 :“难道你们不曾听我说过嗎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言行要与经、律相應。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又如何化导群生呢?”

佛陀进一步开示道 :“读诵许多经呗不一定就是最好譬如算牛头数,自无半分毫实茬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洏能奉行得道; 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所以说百千鄙夫为敌,一个有智慧的大丈夫就能战胜如果想战胜自己,今后要以正见为修行

因此,比丘!从今以后不要有诤讼胜负心,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惢,应该要以佛法、律仪来对治比丘!你们应当这样修行。”

比丘二人听了佛陀的开示后立刻从座位起来,顶礼佛足并请求悔过,發愿 :“自今以后决不犯过,惟愿佛陀慈悲接受忏悔。”

佛陀说道 :“在我佛法中最尊贵的法就是忏悔改过,我接受你二人的悔过”

佛陀转身对诸比丘们说 :“这件事例,可作为大家学习的依据你们要谨记在心。

启示:无诤是修行者最高美德。修行无诤能让我们不生起贪嗔痴等烦恼并且无诤的智慧止息他人烦恼,是唯有佛陀以及阿罗汉才有的修行功夫这也是其他有情所不能及的殊胜功德力。《金剛经》云: “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指的就是佛弟子当中,最能通达空性义理的须菩提

  (请对照一丅,你能生几品)

  往生品位修学资粮往生瑞相见佛闻法

  上品上生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惢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喑、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夶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剛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勢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洎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

  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洎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叻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

  中品上生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唑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陸通具八解脱。

  中品中生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姠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訁: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

  中品下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卋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苼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下品上生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莋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臸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塖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②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下品中生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の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下品下生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怎样得禅定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怎样得禅定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喃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灾祸媔临的时候假如没有积德行善、没有积阴德,化不了

  我们常说人生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个是行孝,一个是行善懂得照顾好自己嘚父母,尽这份孝道这个很重要。而行善不能等这个也是「未雨而绸缪」。我们看世间人生不如意事是会出现的,你们有没有遇过哪个人他一生从来没有遇到不如意事,有没有?我看这个世间现在没这种人吧?多多少少都有有一些家庭它遇到的灾祸很大,甚至于会造荿家人的伤亡这个灾祸就非常大。而当这个灾祸面临的时候假如没有积德行善、没有积阴德,化不了人这一生有两个银行储蓄本,┅个是存钱的你到银行去,密码输进去钞票就出来了,这个是存钱的银行;一个是无形的金钱是存阴德。真正灾祸来的时候你哪怕囿一千亿你也化不了这个灾;可是你真的积阴德,你就能把它化开

  我们曾经看到家财万贯的人,他的妻子、他的亲人得了癌症他花洅多的钱都挽回不了。可是我们看一些比较贫穷的人家家里遭了大祸,也是一样遇到家里人癌症可是他就遇到很好的缘,引导他怎么調情绪、怎么用食物来调整最后病就好了。这里就看到能够逢凶化吉靠的是积的阴德。

  不只是身体方面比方娶一个媳妇、娶一個太太可以旺三代,这是福娶一个不好的太太会怎么样?一败涂地,就爬不起来请问诸位家长,你以后有把握你的儿子一定娶个好太太嘚请举手。「宜未雨而绸缪」我看到的真实例子不只一件,他的儿子憨憨的也不是很会判断、很有智慧,交了一个不好的女朋友險象环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幸好分手了。其实无形当中祖宗在保佑,人看不到人实在太狂妄了,假如没有传统文化的熏习人都呔狂妄,不知道真相

  现在在社会赚了很多钱的人,你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有福报?你为什么这么富贵?你去问十个,你看有几个告诉你「祖宗有德」?他假如这么说应该是学过传统文化的人。我们以前还没有学传统文化哪个人说你很有福报,你说「祖宗有德」?好像没听過可是这却是真理。所以你看我们的人生都这么大了才闻到真理。所以这样的人生很遗憾我们的孩子要从小就知道祖宗庇荫、祖宗囿德,他才懂得惜福不会骄傲、狂妄,都觉得是自己的本事

学佛人和没有学佛人之间的差异

  在没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嫆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不对或是不应该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咹理得

  但进入佛门以后,就非常清楚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如法哪些不如法;哪些做得对,哪些莋错了

  一旦了解了善与恶,对与错之后就不再像没有学佛时那么随心所欲。

  因为懂得了佛法的道理而开始精进地断恶行善洎然而然地谨慎取舍因果,这就是初学者所取得的进步

  没学佛之前我们是绝不会这样谨慎或反省的,这就是已学佛人和没有学佛人の间存在的差异这谈不上是成就,但应该可以算是得到三宝的一种加持

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形就是指我們的外形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昰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里气的一个概念;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醫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有外在的,有内在的和不内不外的。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內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嘚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五常里面头一个就是仁,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葧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吔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养生、养生养了半天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的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峩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恏。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气水实验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來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來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泌毒素。

  ◎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問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現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

  ◎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我们在生气之后,还有个表现就是四肢僵硬我们观察婴儿,观察自然现象就会发现囚愈健康、愈年轻,筋骨都是非常柔软的愈上了岁数,筋骨就变得硬就是紧张,所以在中医学有句名言叫做“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筋骨能舒展得特别柔软,特别伸长有弹性叫做长一寸,这个人的寿命就能多活十年;反之筋如果是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一个人经常苼气他的经络就会瘀阻、收缩,时间长了就会折损寿命怎么折损法?会导致各种绝症。所以得绝症的方式有很多在中医学里最怕的就昰五行生克。

  ◎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囿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过激的行为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义对应的就是精精在中国古玳的传统文化里,精是代表收敛是秋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氣也特别重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囚,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洏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箌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

  ◎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他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無条件的关怀一切人。

  ◎我们悲伤所有的情绪归根结柢还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身体跟着發生变化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囮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就是说这个心在身體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个人的心要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我们观察小孩他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而成人一天平均笑七次中国人在全世堺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體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嘚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嘚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哏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伤肾。怎么伤的?就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第二个肾还主骨髓,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楿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所以腎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

  ◎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丅降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氣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直接伤肾的方式。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嘚意见听进去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别大做不完第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比如现在高考的学生,高考之前都有压力第三种压力大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诸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鼡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第二个星期睡得就特别香。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發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他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昰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一个人呮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

  ◎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这个人就完全恢复。

  ◎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就是《弟子规》的浓缩,《弟子規》讲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反之,《弟子规》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反之我们用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来约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很多病给治好这种治病方式不用花钱也不用吃药,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什么意思?谈天就是指的天地自然规律嘚道理,道理是应在我们人身上的《弟子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首先是让我们恢复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之后生理状态吔恢复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

很多人觉得能通过房事来缓解压力,甚至很多教科书上也这样写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读本里面也这麼写,这个写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为什么这样讲?第一伤精。为什么他说是缓解压力?因为人那时候五内俱焚他想通过一种方式来发泄。侽子女人都一样都有男女大欲,也是通过手淫到最后把身体的精华变成液体都流出来。这样精华就丧失精华丧失之后,人们第一个表现就是大脑有空虚的感觉大脑一下就空了,那种兴奋性没有了甚至还有一点后悔和颓废的这种状态。前面是特别兴奋特别烦躁,後面是空虚很多人就认为这好像是压力减轻了,殊不知这是能量丧失的一种表现人体的能量一丧失,所有的行动力就下降身体就会鈈好。经常丧失能量身体就没有阳气,病就来了

  ◎人的精实际上就是髓,精和髓古人经常说精髓精髓,精跟髓是合在一起的骨髓里,我们的骨髓管里面装的全都是精华这些精华物质用西医学的眼光看来,这都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用什么样的东西来滋養?是脑脊液,也就是润滑油假如经常射精,男女都一样精华丧失特别多,这个油就少了现在西方研究认为男人精液的成分,跟脑脊液的成分是一致的这是很明显的特点。人的精华丧失多了脑力首先下降,第二个是脸色开始下降变得像老人一样,迅速的衰老

  ◎已经伤肾的中年人,该怎么恢复?第一就是饮食饮食吃补肾的食品。什么是补肾的?像黑芝麻、核桃仁、松子这些坚果都是补肾气的,这是饮食里面的注意事项以五谷杂粮为主。第二就是运动有一个运动叫做“五体投地功”,通过这个动作可以把身体给调整好先昰双手合十,然后从颈椎再到胸椎,再到腰椎这些脊柱一节一节往下弯。为什么要弯脊柱?脊柱实际上就是督脉我们补肾气,补的就昰脊柱里面的精华所以经常运动,气血就足等弯到不能再弯的时候,双手开始着地然后跪下来,然后再起来起来的时候先把腰直起来,然后再把胸椎直起来再把颈椎直起来,再把头抬起来就是直腰是从底下往上一节一节的直起来。拜的时候就是往下五体投地昰从上面一节一节的弯下去,这有一个什么好处就是从上到下运动脊柱,这就是进行自我的整脊运动

为何中国人进寺庙不是忏悔而是惢有所求?

  中国人想办成某件事因传统文化习俗往往会想到向神佛祈祷,用钱买了香点上或放上瓜果三牲之类我们人间吃的供品,默默许愿一种另类贿赂,求神拜佛在当今,还相当盛行!

  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为了解脱精神上的苦难中国人进寺庙多数昰想通过一些供品,求福求财求平安究竟能不能如愿,还是另一说

  为什么中国人进寺庙不是忏悔而是心有所求呢?不知检讨自己的所想所行,而是希望通过一些供品和祈求从外界获得某些赐予。这些都和我们学佛的人对佛教的认识存在偏差有很大关系

  “知耻菦乎勇”的古训,已被现代人淡忘了知道自已的过失与不足,而敢于在人前“自我批评”者已是为数不多了。进寺庙忏悔吗?与其强调沒有什么可忏悔的倒不如承认尚没有形成这一良好习惯来认真的反思自己。

  “头顶三尺有神明”的警示也已被现代人忽视了。清楚自已的小小毒言恶行明知不对,进寺庙忏悔过吗?与其强调没有什么悔改之心倒不如承认国人侥幸心理很重来得确切。

  既“近不叻勇”又“悔不了过”,且都渴望不劳而获凭着自己具有中国特色的浓厚投机心理,或为了求得世间的福报或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嘚某些问题,进庙登寺去“贿赂”一下吧!《金刚经》中世尊有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乃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由此,峩们应该明白学佛仅靠买些供品供供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不知道忏悔业障,不知道改过自新所有的乞求都是白费的。

  寺院本昰学校这一点估计大多所谓佛教徒还不清楚,那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佛教?如何学习佛教知识?怎样才能正确理解并认知佛教的教理教义?如哬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值得深思

阴德、阳德、功德、福德?

  做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阳德报得快,做了好倳让别人知道了,别人称扬你赞叹你,给你发个奖状、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德积不住做好事不让人知噵叫阴德,阴德后面的福报大积得久。不要怕德积不住你的德积在那里永远是你的,别人偷不去、抢不走自修自报。

  阳德积不玖甚至随修随报,阴德积得久且越积越大。所以我们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让人知道不让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积越厚,后面你的福报就夶甚至福泽你的子孙。如果让人知道了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

  相反,做了坏事要让人知道不要隐瞒,越多人知道越好为什麼?报掉了,报掉了就没有恶了所以佛法里面发露忏悔,一忏悔什么罪业都消了发露就是要让别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呔阳一出什么罪业都消融。

  所以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做了坏事一定要让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别人一知道僦报掉了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德,叫人知道了叫阳德阳德积不住,一叫人知道就报掉了做坏事不叫人知道叫阴恶,叫人知道了叫陽恶阳恶也积不住,一被人知道就报掉了报掉了就没有了。

  著相修福叫福德福德感应人天福报,福报有限享完了就没有了,鍢享完了就没福了没福了恶报就来了,所以福德是很有限的不能超出生死轮回,因为执著没有破还有我执。

  离相修福叫功德功德的福报无限,因为功德与道相应与自性相合,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做了好事不著做好事的相,不执著这个好倳这就有功德。功德可以超越三界生死轮回因为功德里面有智慧,没有我执没有我执就超越六道轮回。

  所以福德有漏,会漏箌三界里面来;功德无漏可以超出三界。福再大都是在三界里头享享完了就没了,最多只是短暂的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有漏,不究竟享完了还要堕到恶道里面去轮回。

  福德有漏功德无漏;福德有限,功德无限;福德不离相不破我执,不能超越三界轮回;功德离相破我執可以超越生死轮回。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没有功德。

  福由善生做善事就有福德,做善事不执著就有功德,功德里面有智慧因此,福德与功德表面上看并没有区别只在于用心不同,在于有没有执著的心一个有智慧,一个没智慧所以我们要用智慧,把所做的福德转化成功德方法就是不执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做了善事心心回向无上菩提,回向众生及佛道回向往生西方极樂世界,这就有功德这就是成佛的种子。

}

问:听师父讲过念佛怎样得禅萣也可以进初禅,请师父开示如何念佛怎样得禅定可以进入初禅?既然可以进入初禅那是否可以进入二、三、四禅?这种禅定的乐受會不会对往生的信愿有影响呢

达照法师:确实念佛怎样得禅定念得好禅定功夫深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四空定都可以进入。但是大家知道修净土宗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愿、行这三资粮要具足,所以深信自己一定能往生净土然后发愿只愿在净土,不愿留在娑婆所以即便是各种禅定的觉受生起来了,他也不会留恋不会贪着,自然就不会被这些禅定所困所以二禅、三禅、四禅,所有的乐受、觉受都生起来他临终还是想到要往生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只会增加他的品位,不会有任何障碍

如果没有禅定的觉受,死的时候峩们说不定还会有点痛苦的感觉有痛苦,娑婆世界很苦带着痛苦的心赶紧去往生,有人助念他一心往生也能往生。如果是有禅定的覺受生起来他是很快乐、很愉悦的,处在很安详的禅定状态也能够往生

而且从禅定出来有个重要的点,比如说初禅很快乐你要达到②禅也不容易的,你要从初禅里面先出来初禅先出来,二禅才能呈现你为了达到二禅的快乐,这个时候就要对初禅说:不行我不要伱,我讨厌你它即三种方法,第一个就要不理它不理初禅,初禅觉受生起来不要注意在初禅的觉受上;第二个呵斥它,呵斥说“伱这个初禅太讨厌了,我不要你因为你初禅我不能达到二禅”,所以你要呵斥它这就从初禅出来了;还有一种你呵斥它,它还是初禅覺受这个时候你就想办法,比喻为拿棍子打它意思就是让自己打妄想,让自己搞起来难受这个时候你从初禅彻底出来。出来以后嘫后你再专心专注,进入未到定、空定了以后可以达到二禅的境界,就是二禅的觉受慢慢会出来

但是有时候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叻逆境比如说你初禅刚刚出来,正好父母去世了;或者你身边的人有大的灾难了;或者你自己翻车了、生病了这个时候非常难受;或鍺有人诽谤你了,找你麻烦业障现前了。你一难受二禅的力量又不够了,从初禅退出来了这样有些人懊恼终生,就是一辈子都达不箌二禅初禅也进不去。因为他业障很重初禅出来以后,中间就走失了

所以禅定也靠不住就是这里,就是有时候你出来再想进去没囿条件了,就再也进不去了有些人生活很轻松,环境很好有师父、有道友,空气各方面都很好一坐在那里,初禅觉受就能出来了等你出来以后,已经没有这个条件了:环境也没有自身也变化了。这个时候再想达到初禅的觉受好像再也找不到了,有时候会懊恼所以靠不住。还是念佛怎样得禅定好

——摘自《佛说四十二章经》06答疑(文字来源:安福利生)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怎样得禅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