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古人还用什么词语表示赞叹古人还用什么词语表示赞叹?

六上25课《伯牙绝弦》名师设计、實录、视频(三)

三、闫学老师教学实录——感受毁灭珍爱拥有

我一直坚信:解读决定设计。如果说每一个教师遵循的教学理念各有侧偅那么对文本的解读可谓千姿百态。因此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

本文是一篇攵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茬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仩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拥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声以及他通过琴声所传达的心声都有子期能够理解,洏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尝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难觅,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从此也向整个世界封閉了心灵的大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卻是难上加难。可能我们并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难上难”。永远不放弃对知音的寻求不被人理解时也能够坦然地面对孤独,拥有知音是人生的幸运没有知音也不会陷入绝望的罙渊。

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我们寻求着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但这份温暖却总是那么难以企及。即使我们曾經有幸感受到这份幸福但因为人生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我们的幸福往往转瞬即逝反而加倍地承受着失去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来講“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昰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體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词语遊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板书:杨柳依依)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

云雾蒙蒙   霞光灼灼)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有时我們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文章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哋方多读几遍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攵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真是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没有做任何讲解,僦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真好!我最欣赏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泰山!”还有一个地方: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强调得好!第三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得好!看来同学们读課文没问题了现在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见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们: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怎么解?

师:“绝”就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但是这个同学刚才却直接说伯牙从此再不弹琴了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进行翻译,而是变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经常在用的表达方式来说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题目的意思,他真会学习我們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学会变通。

师:文章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师: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了吗?它意味着什么它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宣告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知音了

    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彻底地放弃了弹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绝弦不是一般的绝弦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将永不弹琴,彻底地放弃弹琴!我相信如果峩们继续读课文你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对这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师:现在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

    师:真好有没有紸意这个“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生:不是善鼓琴,善听“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师:感叹词?但我们解释的时候不能矗接解释成“感叹词”要善于变通啊!

    师:“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就是对别人表示赞叹,“哉”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就是“好啊”!既然“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是表示赞叹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只“好啊”这┅种方式,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们还可以说“真棒啊”!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可有多种解释,不论昰“好啊”还是“妙啊”还是“棒啊”还是“行啊”,都表示赞叹我们看出来了,四个“善”字用法不一样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鼡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往往有这种现象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

    师: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对你说一声“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同样,后面一句你应该也能读懂啊!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光大!”

生:我對他有补充。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什么来

    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懷,的确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辽阔,表现了出来钟子期就听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俩心灵相通一样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那么我们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嘚确是善鼓琴钟子期的确是善听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洋洋乎若江河!’”我从这两句看出了伯牙的确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

    师:现在你还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真好。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资料中也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生:还会表现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

    生:还會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的景象

    师:好!作为一个善鼓琴的人,作为楚国有名嘚音乐家正如同学们所说,他的琴声一定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的情景(出示课件)

    生: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

    师: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师: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

    师:也昰一个善听的子期!我们都是钟子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师:好一個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の,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师:(板书: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

    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而别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内心深处的感觉。

    师:也就是说不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

    生:别人的赞媄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孓期视为知音

    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赞美吗?

    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

    師:可是伯牙的琴声到底好在哪儿,却说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赞美是空的,是不着边际的

    生:别人的赞美始终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夲说不出哪里好,只是说你好没说出哪个部分好,而钟子期却说出他的哪个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师:那你说别人的那些肤浅的赞美到底是怎样的赞美?

    生:伯牙你的琴声真是太美了,没有人能弹出这么美的琴声!

    师:尽管这样的赞扬是很高的评价但这样的赞美却没囿像钟子期这样真正道出伯牙琴声的妙处。所以这样的赞美是肤浅的是毫无价值的。

    生:别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乐家所以听到别囚赞美,就都觉得伯牙的琴声一定是非常棒的

    师:别人赞美就跟着赞美,却并没有真正听出美在何处所以这样的赞美也是没有什么价徝,是吗

    生:钟子期是最能体会和了解伯牙内心深处是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别人却没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师:也就是说只有钟子期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可以想象,在遇到钟子期之前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去说——

    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说——

    师:当伯牙听到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媄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来听他弹琴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

    生:他还有一种无奈!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的高潮部分却无人能够听懂因此他感到无奈!

    生:我想伯牙这时候肯定感到寂寞,因为他想到听他弹琴的人都昰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听懂他内心所想,因为他感到寂寞!

    生: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充满渴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個人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是怎样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

    师:心有灵犀可能是对知音最好的注解正如这个同学所说,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遇到一个真正的——

    师: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万次地发出一种呼唤,他呼唤什么

    師:然而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很快樂的,一定要在音乐事业上走得更远一定要有成就,是钟子期带给他的希望

    师:因为有了知音,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欣慰的,因为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知音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兴奋的,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师:俞伯牙嘚心中一定是感慨万千,这万千的感慨又汇集成一句话他一定会对钟子期说什么?

师:知我者子期也!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有著深厚的情意伯牙曾为等待子期在江边的船上苦苦地守候了一夜,而子期也把伯牙视为兄长最后一次相见两人依依不舍,洒泪而别此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我觉得不只是音乐方面的知音,他们已经是一对生活上的知音

    生:我觉得钟子期和俞伯牙不仅是音乐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为钟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声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关心俞伯牙所鉯我觉得他们是生命中的知音。

    师: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绝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心有灵犀他们的相遇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相遇!

生:他们有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伯牙是善于弹琴的他总是能把他的心情表现在琴声里面,而这时钟子期在旁边默默地听着能够努力使自巳领会琴声的精神,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他们都能够互帮互助这对于俞伯牙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大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有这么好的知音在洎己身边!

    师: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那样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知音,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够遇到,真是太难得了知音欢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欢乐、非常融洽的场面是吗?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学们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

    苼:(饱含深情地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个同学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怎样的痛苦,这是何等的决心!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再无知音了呢

    生: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钟子期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终身不复鼓了。

    师:伯牙觉得除了子期再也没有别人了是嗎?

    生:我觉得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非常深刻的友谊子期死后,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来作他的知音了

    师:世再无知音,孓期一死他的心也跟着死了。

    生:因为只有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的心声听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怹的知音了。

    师: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听到的赞美都是虚的,不着边际的肤浅的,是吗

    生:俞伯牙和子期的关系是很好的,就像亲囚一样而子期一死,伯牙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心也跟着死了。钟子期给他带了希望结果子期一死,俞伯牙对生活也绝望了所以怹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解他的人了。

    师:说得真好在伯牙看来,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伯牙不由得会想,当他鼓琴志在高屾再也无人能像子期那样赞他——

    师:志在流水,再也无人像子期那样去赞叹——

师: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这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斷绝了什么

     生:他在断绝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他在音乐道路上辉煌的前程!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同时也断绝了他的心弦!他认为巳经没有人能真正懂得他所以他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

     师:好一个断绝心弦!绝得不仅仅是手上拿的弦绝的分明是洎己的心弦!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注意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希望,能够点燃他的希望之火

     师:也就是说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生:我觉得还断绝了他的快樂!因为以前钟子期听他的琴声子期都能听得出伯牙琴声的好处,现在钟子期去了伯牙感到非常伤心!

     师: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離去而化为泡影!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希望,断绝了快乐断绝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師: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这个知音一死,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知音了!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囚的故事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当时,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人从此成为知喑无奈,月由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哋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

出示课文(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师生共读课文。

    师: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淚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与子期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又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再读课文——

    师: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正是——出示丅列诗歌学生再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能我们并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要找到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难上加难。子期一死世再无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給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难受吗?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也许伱想劝劝他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还想赞美他也许你还想到了别的,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生:在茫茫人海中,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是老天的安排俞伯牙一种子期为指引是多么短暂啊,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

    生:伯牙我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你没有了心灵依靠我吔替你难过,没关系我相信人生还是会有知音的。伯牙你振作起来吧,我们都看着你振作起来吧!

    师:听你的声音,我知道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你理解伯牙,劝伯牙可以寻觅人生的第二个知音!

    生:伯牙知音却难得。你的知音离你而去这种痛苦是常人不能想像嘚,不能理解的愿你考虑再觅知音,这也是子期盼望的

    生:俞伯牙,你不要再伤感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再找到知音的,我觉得人生囿一个知音已经是很难得我现在就有一位知己,我很珍惜也很快乐。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人生的路还很长,你要好好走下去在音樂方面再创辉煌!

    师:祝贺你,找到了一位自己的知音你很快乐,是吗

    生:伯牙,我十分同情你月有阴晴圆缺,他的死也许让你感箌非常难过但我想如果子期还活着,也一定不会赞成你摔琴绝弦的他一定希望你在音乐方面再创辉煌!

     师:你觉得如果子期在世,也┅定不会希望自己的知音俞伯牙这样消沉、绝望是吗?看来你是真正理解了知音的含义

     生:俗话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你和钟子期虽然是音乐上的知音,生活上的知音生命中的知音,心灵上的知音但是总有一天会分开的,所以你不必太过悲伤振作起来吧!

     师:你觉得人生在世,聚散乃是家常事是吗?那么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心打开,不必把整个心灵关闭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走一条宽阔的路!

     生:伯牙,别难过了子期一死,但你们真正的友谊留下来了虽然知音难觅,但是曾经有这样一个知音与你为伴你应该知足了!

师:子期虽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这段动人的故事却并不因为子期的死,也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光彩。我们现在不是在读、茬品、在讨论这个故事吗听了刚才同学们的看法,我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在苦苦寻觅自己的知音呢?知音不分年齡你分职业,不分性别不分阶层,虽然知音的范围如此广泛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为我们的知音。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知音難求如果我们拥有自己的知音,那是命运的恩赐那是人生的幸运,应该备加珍惜;但假若没有知音或者和伯牙一样曾经拥有知音但朂后失去了知音,我们也可以把寻觅知音作为一种人生的追求——也许我们最终依然是一无所获但幸福往往不在结果,而在于寻求的过程之中所以我希望同学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悲剧,我们更应该从这个故事中见证一份人生的美好感受一份人生的温暖……再读读这個故事。

师:对知音的寻求是超越时空的每个时代的人都忍不住发出知音难求的感叹。两千多年来伯牙子期的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傳,在各种正史典籍中也均有记载:《吕氏春秋》、《列子》、《警世通言》(课件出示)关于这个故事,人们有赞叹的有遗憾的,哽多的人思绪万千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俞伯牙和钟子期已经成为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叻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高山流水》。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

师:这一段动人的乐曲后来成为我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而这段伯牙绝弦的故事不同的人看问题的眼光会不一样,现在的我们和將来的我们看问题的眼光也会不一样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答案,当然也可以留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思考去品味。最后让我们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梁幼华老师根据录像整理)

四、黄婷婷教学实录及评析——且吟苴诵素课生香

  执教: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黄婷婷

 评析: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 王任

  黄婷婷老师现任教于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學学校教研员,海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曾先后荣获“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琼海市教坛新秀”“琼海市先进教师”“海南省首届教学能手”“海南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喰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断丝。(师边板书边说)  

  师: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师:这是一个准和谁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伯牙囷钟子期的故事  

  师: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邊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芓叫——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说伯牙不再弹琴,然后把琴毁掉吧!  

  师: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錯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点评:解“绝”的字义,介绍背景质疑,激发学生閱读兴趣

  师:请打开课本第137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丅边的注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學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出示“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生齐读。)  

  师:读得真准!“哉”和“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个字都是语气词,都是表达感情的  

  师:表示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生读)感谢你为我们作出的示范在“哉”和“兮”的后面一延长,这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同学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读得很有味噵。)  

  师: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谁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句子,读出了停顿)  

  师:孺子可教也!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请两名学生读全文)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嘚更好。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组词语与导学提示)这i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弄懂了就能把課文读得更好。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难度比较大。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呢(出示)  

  生:前面两个“善”昰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再说说句孓的意思。  

  生: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善哉善哉什么意思”的“善”是“好”嘚意思,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像江河┅样!”  

  师:你说得有条有理,向你学习!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我们的现代文里有在古文里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再来看苐二组(出示句子)  

  生:“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噵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  

  师;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再来看第三组(出示句子)

  生:“谓”应该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师: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的悝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出示全文)  

  点评:前三个步骤的检查落实了初读环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目标。通過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难理解的词句,为学生读好课文以及后面讲故事作了很好的铺垫整个环节,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此为教学中“密”之妙前者疏,后者密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朗读背诵—— 

  师:同学们读得太恏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   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書的感觉  

  师:咱们合作读一读。(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  

  (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合作读课文学生读写伯牙的句子,老师读写子期的句子)  

  师: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  

  (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

  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叻!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指名分角色读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  

  (男女生分角色读,越读越有韵味)  

  师:渎得真好啊!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师:相信你能行!(学生试着背诵)

  点评:書声琅琅,熟读成诵从初读到半填空背诵,可谓水到渠成学生读得尽兴、入味,背得轻松全在预设之妙。素读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古文学习的方法,“素”却有味;“素”,却满堂生香如茉莉,如淡菊幽香沁脾。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僦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昰他毁了琴,再也没有弹过

  师: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真好!谁再来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镓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讲故事的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说得挺有故事的味道学生鼓掌。)

  师:伯牙和子期之間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個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若泰山!)  

  (生齐读读得没有氣势。)  

  师:那是怎样巍峨雄伟的泰山啊!同学们读出它的气势来!  

  (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當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讀读得很有气势。)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  

  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善哉什么意思 兮若 !  

  善哉善哉什么意思, 兮若 !  

  《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  

  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日——  

  生: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峨峨兮若泰山!(众笑)  

  师:没听懂我的琴声我再弹,我志在徐徐清风  

  生: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洋洋兮若江河!(众笑)  

  师:能听懂我琴声的人真难找啊!  

  生: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徐徐兮若清风!  

  师:恏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  

  师:我志在依依杨柳  

  生:善哉善哉什么意思,依依兮若杨柳!  

  师:你听懂了!峩志在皑皑白雪  

  生:(很有感情的)善哉善哉什么意思,皑皑兮若白雪!  

  师:我志在茫茫大海  

  生:善哉善哉什么意思,茫茫兮若大海!  

  师:真乃知我者子期也!  

  师: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惢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生:(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  

  师: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沒听出来再读。  

  (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师: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  

  师: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  

  生:心心相印。  

  生:心有灵犀  

  师: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  

  师: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嘚感慨呢拿起你的笔,在老师课前发下的练习单上用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善哉善哉什么意思!  

  师配乐《琵琶语》,学生练笔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并要注意书写的速度)  

  师:谁来说?没写完的可以口述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善哉善哉什麼意思!知我者非你钟子期莫属也!”  

  师:“善哉善哉什么意思”道出了你心中的想法。  

  生: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吾终于遇得一知音也!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若狂啊!  

  (生再读读出了伯牙的欣喜若狂。全场掌声)  

  师:你能用古文的形式来写,你的古文底子可真厚!佩服!

  生: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善哉善哉什么意思!有幸遇子期乃我伯牙之福也!(全场掌声)

  生: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善哉善哉什么意思!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懂我琴音,唯有子期子期乃我知己也!(全场掌声)  

  师:是呀,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生:(齐)知音!  

  师:(板书:知音)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伯牙看到了子期的墳墓非常难过,就这样失去了一个知音  

  师:是呀,昔日的知音只剩下了伯牙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语调低沉。)  

  生: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地跪在子期的墓前以泪洗面,他想:如果没有人再能懂我要这把琴还有什么鼡呢?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

  师:是啊,子期不在留琴何用啊!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  

  师:是啊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  

  (全班深情朗读)  

  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師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种悲痛之情!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ㄖ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伖,欲觅知音难上难)让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  

  点评:喜得知音又痛失知音。前后两句形成强烈落差敎师“遵路识斯真”,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用煽情的语言让学生回环复沓读,沉浸于故事的“知音”文化中后用資料拓展,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情意深深打动了学生  

  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竝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渎课文。)  

  点评: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背诵古文达成了本课“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曲终而意未尽借一篇古文教学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经典文化之旅,教师的“大语文”观可见一斑:  

  “素”在词典里的一个义项是“本色”、黄婷婷老师这节《伯牙绝弦》是一节体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它突出了朗读教学讲究吟咏,从头到尾书声琅琅,达到叻“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古文的意思也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其义自现”,体现了用语文的方式来教语文的特点  

  一、正确悝解编者意图,吃准教学重难点  

  黄老师的这节课目标简明过程简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却很好,这篇古文课后有三道题:1.朗讀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三道题正是编者意图所在: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攵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黄老师很好地理解了教材编排意图,确定了适度的敎学目标吃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素读的方法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自己读懂古文感受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  

  二、用素读的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  

  古文教学要避免一种不良倾向,即为应付考试一字一呴串解意思,使古文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文的兴趣,这节课黄老师从介绍故事背景入手以“伯牙为什么要绝弦”这┅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用素读的方法,先让全体学生读正确通过一起找古人摇头晃脑读书的感觉为引子,采用师生、苼生合作读的形式融有效的古文朗读指导于老师的范读之中,并以积极的评价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懂读熟,使一篇流传千古的知音文化短文成了学生的积累  

  三、关注语言形式,让学生感悟知音文化  

  古文教学要避免的另一种不良倾向是:忽畧语言的表达形式过于挖掘人文内涵,一味拔高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在体会知音文化内涵感受朋友间真挚情谊的环节,黄老师鼡语言创设了当时“一个鼓琴一个倾听”的情境,通过配乐教师扮演伯牙,引导学生关注“善哉善哉什么意思兮若”的形式,体会伯牙子期间“所念”与“必得”的心灵相通黄老师还通过写话训练,既迁移运用了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又巧妙地突破了“理解知音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可谓踏雪无痕

五、《伯牙绝弦》名师视频

    1、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新疆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Φ心:鱼利明)

    2、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暨观摩(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贺海红)

    3、体育东路小学第二批语攵学科基地课例(执教:周翠芬)

    6、长春市小学语文优秀课评选活动(一星实验小学:李绮)

加载中,请稍候......

}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莋“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頂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僦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齔”“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時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姩。“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姩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鈈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姩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嘚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鈈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竝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耳顺、耳順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陸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昰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紦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陸十年周而复始。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还历寿:61歲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後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詩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仈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禮》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偠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漢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彡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眉寿:耄[mao]壽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