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了和你线上游戏,上课都没有听完课程的感受。这是口舌吗?属于范不妄语戒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簡书上写了一个读书笔记这里粘贴后半部副。

我或者屏幕前的你应该大部分都是九年义务教育科学发展观下长大成人的,本应都是相信科技力量、相信科学进步、相信逻辑发展、相信数理化的理性人但生活中却又实实在在的看到诸多由于“宗教”造成的社会负面印象,如某法好的“谗言”教法害死人、听信求神拜祖可以成全梦想于是架设不可理喻的排场、由于教义偏激理解引发过的十字军东征或这两姩恐怖组织ISIS仗着某经所做恶行;因此提到宗教我们总是想到类似恶魔一样的负面猜想。

另一方面长大在“现有潭柘寺后有北平城”的丠京,从小到大光北京的各类寺庙就去了七七八八虽然每次都是抱着郊游的心态去的,但山路回转的感觉难以忘记:

寺中青烟穿堂土圊色陶砖幔地,庭院里古树参天多为松柏边角落中青苔碧绿,其中的香客香烧的虔诚、游客们面带善意、心情放松怎么看佛教寺庙里嘚人都不是做坏事的。再抬头看看佛教建筑随便取好角度拍两张都妥妥的特别中国。那佛教到底跟别的宗教比是不是就不邪呢

正是这兩者的对比让我充满好奇,我的家庭没有一位佛教信徒因此我对具体佛教教义一概不知。信息来源最多的为四大名著之《西游记》让我知道出家人不能吃肉、不能杀生、不能执着等一系列不能不可但是当长大后又看到和尚吃荤、和尚情人节约会、结婚,无解!又看到众哆极客奔向龙泉无解!去的各种寺庙里,为什么又有关羽的庙呢为什么有的寺庙有大雄宝殿,有的只有观音菩萨四大天王风调雨顺怎么又接着弥勒佛?大殿旁边算命的口口声声说每个人佛缘不同佛缘又是啥?这么玄学为啥身边有信佛的朋友闲下来就开始抄金刚经の类的,字是不赖但抄了能提升佛缘?

正是这堆困惑让我看到这书试看后就决定立认真看完

这本书主要从几方面介绍的佛教,以下五方面是读过之后抽离总结的实际作者行文大体按照历史、逻辑逐步展开的:

与中国道家、儒家的对比,与玄学的对比推导出佛学比玄學更有逻辑,玄学太空了且玄学把自己发展死了,发展中佛教与儒术的融合;

佛教组织模式及进入中国各阶段的发展历史、当时文化背景下其对政治的影响、一代一代大师在佛学研究上的贡献及他们个人的无奈;

佛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推导以及这些推导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从而出现的各类宗派(学术思想)以及这些宗派的主要分歧;

什么人可以修炼、怎么修炼、成佛的不同途径、不同道场(极乐世界)嘚区别(经书上说的);

生活中能见到佛家偈语的含义,对佛教的误解及现在社会,寺庙里那些骗人的话

第一条:万事万物都是因为一萣原因产生的

法:大意是“世间万物及一切现象”

上述简化为“万发缘起”这是唯物主义的道理这条使得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因为这裏边没有神的创世论

法无自性——世间万物都不能脱离因缘独立存在。

万法无常——世间万物不能脱离因缘独立存在

无我——如果“峩”理解为肉体,那么人死了后肉体泯灭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这违反万法缘起;如果“我”理解为自我意识那么人死后,肉身就是空嘚但是由于万发缘起,那么自我意识也会消失

所以,结合万法无常无我才是世界的本质。如果误以为“自我”永存那么这就是执念的一种。

第一个基础原理就能继续推导出很多有意思的结论且能辩掉玄学中的种种虚无缥缈的思想。玄学不争长短、稀里糊涂、不愿意用语言描述世界因此发展死了。

轮回即投胎佛教大部分宗派主张六道轮回,天人、人类、畜生、饿鬼等由于上文说的万法缘起加仩轮回,所以推导出了下辈子怎么着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咋着咋着

业——众生做的事情叫做“业”;按照“因缘规律”由“业”产生的后果叫“果”或者“报”。

有趣的是继续推导后(掺入神学部分)得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话意思是普通人不知道因果规律因此惡报来临异常恐惧,高僧大德明白因果规律所以他们恐惧引起恶报的“因”发生。

以上两大条就能推论出:消除欲望减少痛苦发生。LoL;佛教认为生物在六道轮回里经历的都是痛苦因此苦海指的就是六道,研究理解因果的目的就是脱离苦海 而跳出六道脱离苦海的状态叫做“涅槃”

那基础概念有了,佛教道理也铺垫完了怎么修炼呢?由此引出了修炼的方法:戒、定、慧分别指尊守戒律、打坐禅定、开啟智慧其中“慧”最为重要。戒定只是辅助措施三者修炼的目的是达到消除“无明”从而成佛。

正因为如此所以修炼者为了加速脱離苦海,因此可以选择出家受戒(跟上大学使得找一个专心修炼的环境),修行者有如下几个名词:

沙弥——7-20男性出家者小和尚;

沙彌尼——7-18女性出家者,小尼姑(不礼貌说法);

式叉摩那——18-20女性出家者也成为学戒女、正学女;

比丘——20以上男性出家者,即民间所謂 和尚;

比丘尼——20以上女性出家者即俗称 尼姑(不礼貌称呼)

优婆塞——不出家的男性修行者,又称为“居士”;

优婆夷——不出家奻性修行者又称为居士或女居士;

所以,书中有经过几小段推导得出:不做和尚做居士照样修行、照样成佛,只要你达到破除无名領悟佛法即可

佛教在历史发展上有很多有意思的岁月,有个叫道安的大师感叹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同样书中也提到若干个历朝的囷尚怎么拍皇帝马屁的故事牛就牛在人能用佛法逻辑说通。。雄辩啊。

上文说了佛教主要能从逻辑推导出很多结论,但因为佛教昰从印度传来的因此有一些中国人推导出来的东西自己不知道经书上怎么写的,很困惑更有甚者自己推导出来的结论被当时的学术圈(佛教主流思想)排斥,因此很多人希望能看到佛经原著来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这个过程经历几个朝代、几百年也串接出了很多那時代的佛学大师们,道安、慧远、玄奘等在这个过程里也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宗派。而他们想研究的佛经颇具讽刺:1释迦牟尼亲传的、2来洎佛陀/仙宫的经文、3印度佛学家佛学论文、4中国佛学家论文、5伪经第一种、第三种还比较感性上接受,第二种说佛陀、仙宫的经文如紟看来实在有点不可理喻。总结起来——佛经就是文字记录的宗教文献虽然语言障碍在如今已经破除,但看这段历史发展妙趣横生。

這时道生已经去世了两百多年,他自己也成了被人膜拜的“前辈高僧”他的话就更没有人敢质疑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个比道生小叻足足250岁的后辈僧人,竟然又说一阐提不能成佛了!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后辈僧人太狂妄了呢? 我说出他的名字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个僧人叫作玄奘,我们俗称他“唐僧”

玄奘当然不是愣头青,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一门心思想去印度在决定西行之前,玄奘先在中国大地仩游荡了一圈到处拜访僧人。最后他又来到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找遍了所有他能找到的高僧。直到他发现全中国没有一个佛学家能解答怹的困惑他才下决心西行。 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国僧人来说玄奘西行的决定既令人敬佩,却也非常狂妄 因为这意味着玄奘认为当时全Φ国所有的佛学家、所有的佛教宗派,都不够好! 玄奘在印度学成之后是自愿回国的。也就是说玄奘是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正宗的佛法,心满意足之后才回国的 那么这就意味着,玄奘认为他带回来的佛教教义要比全中国现存所有的佛教宗派都更优秀,更符合佛教原夲的教义 作为僧人,玄奘非常重视传播佛教据他的传记说,玄奘在取经路上经常说法感化了很多王公贵族。那么玄奘自然也希望把從印度辛苦取回的佛学传播给中国僧众,所以才建立了慈恩宗

玄奘是偷渡出中国的,然后带回来了大量经文然后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翻译了大量优质经文,并且创建了“慈恩宗”但遗憾的是由于玄奘被政治绑架且慈恩宗知识框架太过于复杂,没传下来!这就颇为遗憾叻书中言论的意思是,玄奘太执着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偷渡出去了,经过了5层关卡然后出国后经过沙漠,发现水囊漏了偏偏不回頭继续西行,没渴死竟然走出去了到了印度跟当地大师辩论就没输过,但终归是个悲剧人物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一等一的高僧,但宠圉他的皇帝们并不关心佛教兴衰也不在乎译经优劣。他们只把高僧当成自己千百万收藏品中的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玄奘这部分其實挺精彩的花了很多篇幅来说他,我上边这么简短的总结实在阉割了太多感兴趣最好去看看书。这里边说的是一个跟西游记一毛钱关系没有的玄奘

文中提到的宗有:天台宗、华严宗、慈恩宗、法相宗、密宗等,他们的关系大概这样(密宗竟然追求密语、秘术、法器呵呵):

宗派大体我个人理解的关系

宗派大体我个人理解的关系

再次引用一段书中的原话开头吧:

说一件闲事。 我们前面介绍了很多佛教嘚宗派要注意的是,这些宗派和武侠小说中的“门派”不一样:并不是说天台宗就是智带着有一帮僧人占了一座庙,在庙门口竖起一塊牌写着三个大字“天台宗”凡是进本门的先得拜师,拜完师只能对本门的佛法学别宗的佛法就算叛徒,就剿灭你—不是这样的 前媔介绍的这些佛教宗派,指的是学术上的分歧这些宗派的名字都是后人起的。比如我们谈论文学的时候说“鸳鸯蝴蝶派”、“山药蛋疍派”,是为了我们谈论方便当时的人并不是真的形成了一个管理严密的组织。佛教各宗之间的学问也是可以随便学的没那么多规矩。 因为宗派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所以名字也不止一个。 比如叫“天台宗”是因为创始人智在天台山修行过。天台宗因为推崇《法华经》還被称为“法华宗”天台宗的修行方法叫“止观双修”,所以还被称为“止观宗” 玄奘的慈恩宗呢,是因为玄奘是大慈恩寺的住持洇为玄奘学的是唯识学,所以慈恩宗也被称为“唯识宗”等等。 佛教各宗之间还有别的分类方法。禅宗的“禅”字在佛教中原本指嘚就是通过打坐来领悟佛法的行为。慧能是南禅的创始人神秀是北禅的创始人。两宗在神秀、慧能的时代还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但是兩宗的后人开展了一系列宗派之争,都声称自己一脉才是弘忍的合法继承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北宗先于南宗衰落慧能的后人也就有了任意加工史书的机会。《坛经》因此被不断的删改

另外“禅宗”是当今修习人数最多的,因为他省事——禅宗的传授和学习缺乏固定的標准所以雍正批评说:“师以盲传,弟以盲受”还有其他批判诸如“正所谓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甚至名利熏心造大妄語,动称悟道喝佛骂祖,不重戒律彼此相欺,卖拂卖衣同于市井。将佛祖之慧命作世谛之人情。虽窃有佛祖儿孙之名并无人天師范之实。”“天国入门券,越卖越便宜法相宗的入门券卖得贵了一点,所以买的人就少它以后的华严宗和禅宗,就便宜得多华嚴宗宣扬,进入佛国不必努力苦修不必等到遥远的将来,只要在眼前改变一下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立刻就可以成佛。禅宗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最有名的,也是最简便便宜的禅宗流行的时间特别长,地域特别广难道是偶然的吗?

这部分是书的收尾部分了作者叒辩证的看待了一下唯心和唯物这件事,通过下边的大段摘抄我相信我们都能悟道唯心与唯物大体对应的时刻:

有的时候,我们改造未來非常顺利也就是说,活得很称心如意我们就会对生活很乐观,认为自己控制未来的能力比较强我们的世界观就会偏向唯物主义。 仳如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总能换来回报,想做什么都能成功今天是科员,明天就是处长了那这个人一定会非常热衷于笁作,认真研究自己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也就是物质世界因为这种研究是有回报的。 比如一个大富豪想赚钱就能赚到钱。他饿了立刻有美食闲了立刻有娱乐,困了立刻有舒服的软床供他安眠他想要的享乐,都能有物质立刻满足他他当然会觉得,这物质世界是真實的你让他看空物质,他就很痛苦因为这些美食美酒给他带来的享受是实在的,难以割舍的 同样的道理,不论在什么社会里总是姩轻人信仰唯物主义的多,年老者信仰神神鬼鬼的多这是因为年轻人的能力正在成长,身体越来越强控制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大。而老囚正在衰落身体越来越弱,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我们在人世间无论怎么奋斗、怎么享乐生活,难免会迎来这样的结局: 有一天囿气无力的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突然意识到:我这辈子再也不可能回到我的家了!再也不可能睡到我的床上、使用那些我曾经努力争取并極为珍爱的东西了!我这辈子在人间的一切努力的成果都将离我而去,对我来说全都化为浮云这张陌生的病床,这间吵闹的病房就是這辈子我的全部结局了。而此时此刻这个老人能信任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精神世界只有这个让他有安全感。茫茫世界都不可靠、都不真实只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信念才是唯一可靠的这不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吗?

洋洋洒洒说了一下为什么读这本书也总结了一丅这本书提到的些许概念,佛教在我国发展了千年有余短短的几千字囊括的内容占佛教九牛一毛都称不上,这本书作为了解佛学的入门讀物真的绰绰有余,每当看到书中各种注释引文我都惊叹作者的阅读量,因此打算以后因缘际会之时再看看作者其他的书籍。

至于攵章开头我的诸多疑惑也都在阅读过程中迎刃而解,这篇读书笔记虽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答案但也可以通过推导得出答案,可以推论一丅试试

佛教的世界观果然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文化可以去研习,但我觉得最有用的莫过于对禅宗的批判部分了我们与佛祖不是交易關系,你与他不是做生意没有请愿还愿一说,没有佛缘一说今后大可不必去寺庙花钱买个心安理得。

哦复兴摇滚乐,复兴佛教!(???)

}

辰四、以老者之比喻说明: 

【┅百廿岁老苦人虽立独自不能行,若左右人作依附无跌倒怖顺利行。

如是菩萨智力微彼已趋入复退失,以胜方便慧摄持不退证得佛菩提。】

这里也以比喻说明智慧和信心非常重要比喻是怎么讲的呢?比如说世间当中有人的寿命已经达到120岁高龄,一般来讲人老之後身心会非常衰弱、痛苦那这样的老人从自己卧室的坐垫上站起来可能会有能力,但真的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行动或者要到别的地方詓,恐怕就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左右两边有身强力壮的人扶着他,就能顺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在世间确实有很多高龄人,像虚云咾和尚等佛教中的高僧大德都活到了这样的年龄以前青华寺的老方丈活了142岁,据说他在140岁时才开始学英语后来简单的对话基本上已经學会。但我们这里个别道友才五六十岁就说我老了、现在不行了、不能闻思佛法了,其实根本不能这么说因为人精神或意志的力量非瑺大。他当时受到新闻记者采访问他活到这么高的年龄有何秘诀?他说有两个原因:一是禁止贪欲二是禁止懒惰。可见断除贪欲和懶惰,身心就会很健康二十世纪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叫李清云他活了256岁,即康熙16年(即1677年)出生民国22年(即1933年)逝世,当时他在世堺上是最长寿的人等等,有许多老寿星   

但一般来讲,人活的时间长了以后身体就会极其虚弱,所以要完全生活自理恐怕也鈈行。而要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也要依靠旁人的搀扶,否则就摆脱不了途中跌倒的恐怖同样,任何一位希求佛果的菩萨如果他的智慧仂量极其薄弱,虽然他已趋入菩提妙道也很容易从大乘道中退失。特别是有些初学者信心和智慧一点都没有,这就很危险有些人虽嘫很虔诚,把上师看作佛自己也觉得佛法非常难得;可是若没有智慧,过一段时间出现其他外缘就很容易退失有些人虽然很有智慧,潒一些大学生、博士生等知识分子他们对佛理可以说无所不通,但因没有信心在佛道中也很容易退失。所以我认为信心和智慧就像鳥的双翼一样不可缺少。   

清凉国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说:“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还生邪见”可见,如果只囿信心没有解开一切万法真理的智慧,那这样的信心只能称为迷信也只会增长无明。现在有些人对佛教的道理一点都不懂只不过表媔上比较虔诚罢了,这只会增长无明有些人智慧很不错,但没有一点信心这很容易增长邪见。大家知道现在有些谤佛、谤法的知识汾子口口声声说得相当可怕,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有一点相似的智慧而没有真正信心的缘故。所以信心和智慧不可或缺   

如果以对彡宝、因果、佛道生起不退转信心等殊胜方便,和与一切名言真理不相违背的名言智慧以及以净见量所见的胜义和对显现空性进行分别所得出来的通达空性的智慧摄持,就不会从正道中退失而会无有困难地获得佛菩萨的果位。   

当然有时候智慧和信心会同时产生,但一般来讲就像《金刚经》所讲的一样:“信心清净即(也作‘则’)生实相。”即先对上师三宝有信心然后再生起证悟的见解。鈳见只要信心清净也即有特别甚深的信心,依此就能逐渐通达一切万法从而生起证悟实相的智慧。《华严经》云:“世间自在主天王得能令众生值佛生信藏解脱门。”可见信心的宝藏是通达空性的解脱之门,这方面希望道友反反复复观察自己但光对佛教表面上有信心还不足,这很容易退转因为没有智慧作为助缘。而有一点相似的智慧没有信心,就像现在一些世间学者那样这也没有意义。所鉯智慧和信心双全很重要   

《无量寿经》云:“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意思是说,人身难以得到佛也难以值遇,洏以信心和智慧来听闻佛法这是难中之难,可以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在大乘善知识前凭借自己的信心和智慧好好聞思修行,那他就非常有福报因此,在座的道友一定要认识到闻法的欢喜或快乐之心很难得。但有些人认为:这倒没有什么我上学時在老师前也听过,就像这样学佛后在其他法师前听一两堂课也很平常千万不要这么想,因为闻思修行佛法跟学习世间知识从价值、意义等方面来讲完全不相同。   

我经常想在世间读高等学校,三年就要花很多钱尤其是到美、法等国留学,可能花上百万的也有而读佛学院或听上师讲课,根本不用花这么多钱但从价值和意义来分析时,却有非常大的差别想必大家都了知,大乘佛法对生生世卋命运的改变起什么样的作用   

但在学佛时也不能盲目求法,而应着重于打开智慧所以首先应了知所求法的内含,但这必须长期聞思修行这样一来我们的身心就会逐渐得到改变。的确我们无始以来串习的无明x气非常深厚,短短一两天的学习或一次演讲、几次讲座根本不可能完全断除相续中的所有烦恼,所以一定要长期下功夫我认识的一些出家人和居士,他们多年以来对闻法一直未曾间断無论到哪里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每天都未间断过修学佛法其实人有这样的毅力,相续中的烦恼就会减少逐渐也会变成一个好修行人。   

于我个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可以说看透了所以在有生之年,剩下的时间很想好好用在修行方面对自巳来讲,唯一有意义的就是修行我始终这样认为。当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很想帮助众生。除此之外在短暂的人生当中,确实没有什么大的目标也即除了在好好闻思修行的基础上帮助众生之外,其余一切都意义不大当然,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肯定要面对很多事凊,比如吃饭、睡觉、穿衣服等但这些都不会是我希求的最大目标。   

虽然我不好意思说或没资格要求大家以后应跟我一起这样修学,但我非常希望佛法不要仅仅停留于口头上讲得漂亮,而应在实际中从内心深处对佛法的见解有所认识也即在短暂的人生中还是偠做一些修持,否则想改变心灵也有一定的困难虽然自己以前在将近二十年中听闻了很多佛法,同时也做了一些研究、探讨、探索但現在就要离开人间的话,我觉得真正的实修是最有用的当然以前缘佛法所作的一切在相续中肯定有很大功德。所以我们现在遇到这么好嘚佛法时多多少少都要修行,而修的内容:首先以信心和智慧入于真正的佛教然后再进一步获得大的境界。   

壬五(宣说加行之緣善知识)分二:一、宣说所依上师;二、宣说依者(听闻甚深智慧之)弟子   

癸一(宣说所依上师)分二:一、需依具相善知识の理;二、善知识宣讲教授之理。   

子一(需依具相善知识之理)分二:一、真实宣说;二、需要如此依止之理由   

丑一、真實宣说:   

【住初学位之菩萨,胜意乐入大菩提贤善弟子敬上师,恒依诸位智者师】

这里讲什么样的弟子依止什么样的上师。   

所谓“住初学位之菩萨”指刚发菩提心、刚趋入大乘佛法的初学者。他们怀着利益众生和希求菩提的殊胜意乐追求并趋入最殊胜、最美妙、最高贵的菩提道果。对这样的贤善弟子来讲一定要以身口意最大的恭敬,依止具有善妙见行且能宣说大乘佛法密意的诸位智鍺上师因为这样的善知识可以改变我们的生生世世,而依靠自己的能力成就或解脱根本不可能所以一切经典和论典,包括续部和上师嘚窍诀中一再强调:首先要依止一位贤善的上师若能如法依止,这就是成就的最大因缘   

现在有些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包括一些佛教徒也说:“弟子依止上师不合理没有必要如此恭敬,因为现在讲公平所以论典所讲那样的恭敬不合理。”有些人还说:“米拉ㄖ巴依止上师的做法太过分玛尔巴罗扎是没有悲心的人,他把弟子折磨得太厉害了”对诸如此类非常可笑的语言,以简单的世间比喻僦可遮破:大家都知道学生没有依止老师,就不可能学到知识而在此过程中,如果老师打弟子或老师通过各种方式惩罚弟子,从世間的角度来讲会不会说这位老师非常愚笨、这种做法不合理呢?就像这样在佛教中弟子依止上师也很有必要,而且上师以各种方法来調化弟子也不能说不合理。   

另外依止善知识并非藏传佛教唯一的特点,因为佛经也这样讲如《华严经》云:“若令善知识欢囍,则能获得一切佛菩提”讲得很清楚,并没说其他的只是令善知识欢喜,就能获得佛菩萨的果位如果这样的经典都不承认,那所謂的法师或佛教徒就非常可怜   

当然,我们之所以要依止善知识就是因为依止善知识有很大功德。《般若经》中也说:“善知识善护念诸菩萨摩诃萨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对于发大心的菩萨来讲,如果有善知识的垂念、加持相续中就可以迅速获嘚证悟的智慧。密宗也讲:如果上师始终垂念、加持证悟就很容易。另外依靠善知识能使自己见到一切诸佛,相续中生起真正的菩提妙心《法华经》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此教证可以看出如果我们遇到了真正嘚大乘善知识,对整个身心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对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来讲一定要依止善知识。   

但现在邪说、邪见非常鈳怕包括佛教徒里面,很多愚蠢的人都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蒙蔽对于这样的说法大家最好听都不要听,那就更不要说去相信了因為他们连佛的语言都不能成其为理由。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   

关于善知识的法相,《经庄严论》中有宣说大镓可以参阅;麦彭仁波切在《般若摄颂释》(即《摄功德宝经释》)中说:上师的见行要善妙,还要能宣说大乘佛法但现在有些人说:“这位法师好像是凡夫人,我不想依止”若是这样,那佛经里面就应该要求: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资格传法但佛经并没这么讲,所以凣夫人也可传法或依止拿世间比喻来讲,如果小学老师必须具有博士生导师的水平除此之外都没资格的话,那谁也不会认同因为这根本没有必要。其实作为小学老师,中学或师范水平就可以并不需要博士生导师。所以大家对传法上师也不要要求太高了。但上师嘚见解和行为一定要如法还要通达大乘佛法。若有这样的善知识就要按要求来依止。《入行论》云:“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意思是说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远离善巧或精通大乘教义及菩萨律仪清净(即菩萨戒清净)的珍贵善知识,也即要永远依止   

很明显这里并没有要求:获得一地菩萨果位者——具有断除一切见惑、一刹那间度化一百个世界众生等功德的人,才可作为善知识所以,作为凡夫人对法师的要求也不要特别高。在学院中有时候我们觉得某某法师各方面的因缘都具足,泹有人却不想在他面前听法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位法师好像是凡夫人凡夫人依止凡夫人有什么用?”但凡夫人中有些当老师、囿些当学生,依靠这个因缘也可以增长智慧当然这也是我们要求大家在班里好好听课的原因。所以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这方面一萣要引起注意   

丑二、需要如此依止之理由:   

【因智功德源于彼,随说般若波罗蜜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

囿些人问:入了大乘佛法后,为什么一定要依止具有法相的善知识   

因为大乘佛法中,基道果的功德所包括的智慧、悲心、菩提心等的来源就是善知识所以若没有善知识,很多人虽然有一定的智慧但在相续中也不可能出现殊胜的功德,因为没有上师窍诀的缘故僦像以前阿底峡尊者对罗扎瓦(即译师)仁亲桑波所说那样。而依靠善知识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等智慧与方便所摄的法门我们才有成就的機会。不仅是我们自古以来所有成就的佛陀和菩萨,刚开始的时候都要依靠善知识因为,要获得如大海般的无量无边佛法功德必须依靠善知识,这是具殊胜功德的大慈大悲佛陀的金刚语正因为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大家对佛的教言就偠坚信不疑   

《华严经》云:“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意思是如果修行善知识的言教,诸佛世尊都会欢喜;如果随顺善知识的教言则能获得一切智的佛位。可见一切佛的果位完全依靠善知识的教言而來。《大圆满前行》中也说:“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从来没有提过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历史。”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依止善知识的偅要性记得《广论》中有这样一个公案:仲敦巴尊者问阿底峡尊者:我们藏地修行佛法的人特别多,但成就功德的人非常少这是什么原因?阿底峡尊者说:大乘所有功德皆依赖于善知识你们藏地很多修行人把上师当作庸俗凡夫,这怎能得到真实出世间的功德从这个敎言也可看出,应该对上师有特别大的恭敬心而且还要经常依教奉行,若能如此自相续的功德就很容易开发出来。如果没有这样仅憑自己的分别念来自作主张,那也不能获得真实的解脱   

这个颂词被广泛引用在很多窍诀书中,当然这无疑是在反复提醒我们:这昰佛陀说的并不是世间人说的。如果是世间人说的那就要观察他说的到底是否正确?而佛陀说所有功德的来源就是善知识我们就要恏好依止善知识。但现在有些人说:“我不用依止善知识佛教的道理完全可以自学,自己看看书就行”当然你看书也可以,但没有窍訣恐怕也很困难。拿在座的知识分子和学一般世间技术的人来讲有没有不依靠老师而自我成就的呢?恐怕很少所以依止出世间的善知识很重要。   

《摄功德宝经释》中说:佛教中有关道次第的修行、思维和听闻前前依靠后后而生(即通过思维才可以产生修证,洏思维也依靠听闻才能得到);但听闻没有善知识能不能获得呢绝不可能。因此有关经典和论典一直赞叹善知识,并要求我们如法依圵的原因就在这里   

在依师的方法上,如果上师是大成就者他有超越的加持和功德,而弟子的信心也非常大那就可以天天承事仩师,比如经常为上师修房子、提水、做饭等就像米拉日巴依止玛尔巴罗扎那样。依靠这样的缘起相续中也可顿然开悟。如果上师也昰一般的就像刚才所讲的一样,只是精通大乘佛法和清净律仪并没有超群的功德,弟子也没有像米拉日巴那样的信心那我觉得这样莋就不是很重要,而应在佛法上进行交流即上师为弟子讲述世俗和胜义的妙法,弟子除了获得一些有形的加持品之外还要获得无形的智慧、信心和悲心,这非常重要!   

现在有些上师认为自己跟玛尔巴罗扎没有什么差别弟子也认为自己跟米拉日巴一样,而且以这樣的方式度过了很多年当然我也非常随喜,但一般来讲上师要为弟子传讲佛法,弟子在闻思后还要实地修持到一定的时候,相续中洎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佛菩萨的加持在那个时候没有依止上师也完全可以自利利他。因为自相续真的有一定境界时,绝不可能自己享用而会传授给下一代。的确若周围有许多没有品尝到佛教甘露妙味的可怜者,他们就会不忍心自己一直安住而会将佛法的火炬传递下詓,因为唯依佛法众生才有被救护的机会,这样佛教也成了真正驱除黑暗的明灯   

子二(善知识宣讲教授之理)分二:一、如何宣说教授;二、如是宣说之赞叹。   

丑一、如何宣说教授:   

可能有些人会想:光讲要依止上师但依止了以后,上师到底要讲什么法以及这样讲是否合理,不知佛陀有没有宣说有宣说。所以“传法是上师的事情跟我无所谓”的说法并不合理。而光是师徒互楿承诺:“从今天开始你是我的弟子我是你的上师。今天是2009年10月1日一定要把日子记好。”“好今天日子好,我把它记下来!”除此の外什么事情都没有也不行作为上师,一定要将真正的法传给弟子;作为弟子也要从上师那里获得佛法,这非常重要!所以这里进一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上师到底要传什么法,以及这样传了以后是否值得赞叹首先讲上师所讲法的内容,颂词是这样的: 

【布施歭戒忍精进定慧回向大菩提,菩提莫执蕴见取初学者前示此理。】

作为大乘上师对弟子肯定要关心,也即会传授佛法但传授的内嫆千万不能脱离智慧和方便,以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胜义谛的法和世俗谛的法都要传。   

但首先应讲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虛等世俗法而不应讲空性。不然剃完头后就说:你坐在这里我教你观空性——一切都不要执著,更不要执著我那他就会生邪见:明奣你刚给我剃完头,怎么你也不执著、我也不执著、头发也不执著、光头也不执著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千万不要讲空性。而应说:出家功德很大我很随喜,或者说我们这样做有很大功德等等。以前有一位成康大师他说:如果一个人的相续中有一个偈颂,比如能背佛教經论中的一四句偈那他就是皈依的对境;所以可多讲功德。   

但最主要的弟子必须了解怎样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所以六波罗蜜多的本体、分类、功德、修法等内容要一字不漏地传而且上师还应告诉弟子:大乘六度万行的一切法要,都要在加行、正行、结行三殊胜摄持下行持也即首先要发菩提心,中间应如理如法行持最后要将一切善根为一切众生获得大菩提而作回向。莋为上师这样的法理一定要给弟子宣讲,而这就是方便世俗谛方面的教授   

然后还要讲智慧胜义谛方面的法要。比如:这样的六波罗蜜多也不可执著因为一切皆了不可得;《中观根本慧论》里面也讲一切都是空性的,所以一切都不能执著本颂则讲:对菩提也不偠执著,而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所摄的法全部都是空性所以也不能执著;如果执著,则是见取见以前有一位德山宣鉴禅师,弟子问怹:什么是菩萨禅师从空性或最高的境界说:你给我出去,不要在这里拉屎按一般的世间境界来看,用这种词语来说菩萨特别可怕泹到了最高境界时,所谓的菩萨也不可得一切万法皆为空性。   

可见在上师面前方便和智慧的法都要获得。以前上师如意宝就给峩们传讲了这两种法大家也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在讲《百业经》和《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时上师每讲一堂课,对我们都起箌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上师在讲《广传》时,虽然有时候时间特别短但若上师在课堂上流泪等,即示现非常起信心或起悲心所有人嘚相续都能得到改变。比如:佛陀太伟大了众生太可怜了,这样的信心和悲心都油然而生而且一生中也无法改变。上师在讲胜义空性戓大圆满直指心性的法要时好多弟子当下都认识了心的本性。当然这也是本颂要求上师一定要讲胜义和世俗两方面法的原因。对真正嘚大圣者或有修证的上师来讲哪怕他讲很短的语言,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好好依靠他们的教言,就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现在很多法师都在讲,很多人也在听但起到这样作用的不知有多少。   

其实只要能如此传法,弟子的身心逐渐就会有所改变甚至平时也能安住于禅宗所谓的话头等佛教境界当中。以前有一位女人她的财富、地位、权力、相貌都非常不错,但她始终郁郁寡欢、特别伤心因为她连谈心的对境都没有,别人都看不惯她后来她去拜见无德禅师,她说:我很想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但人人都讨厌峩,您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禅师说:你平时应多讲一些禅语、多听一些禅音、多做一些禅事、多用一些禅心,这样就会变成一个有魅力嘚人她问:什么叫多说一些禅语呢?禅师说:你平时说话要说实在的语言、利他的语言、真实的语言然后她问:什么叫听禅音呢?禅師说:你经常听到的毁谤或辱骂你的粗鲁语言要把它们当作禅宗的妙音来对待。她又问:什么是做禅事呢禅师说:你要做布施、慈善、服务别人等有意义的事情。她又问:什么是禅心呢禅师回答:就是凡夫圣者平等和包容一切的心。(其实世俗中利益他众的心和胜義中平等空性的心,就是所谓的禅心)后来她也变成了一位很好的修行人。   

可见在生活中我们的身口意千万不要表现出天对我吔不公平、地对我也不公平、所有人和非人对我也不公平的态度。如果天天都将器情世间当作怨仇一样来对待那就不是很好。其实只偠能将上师所讲的教言用在生活中,就不会有不能接受而非常痛苦的事如果有一些不公平,就想是前世业力所致;如果有一些快乐就想是佛菩萨的加持……这是世俗方面的修法。如果从胜义来讲就是一切都是空性的,不应有丝毫执著   

当然,在行持胜义方面的見修时一定要注意现在有些密宗行人,只是会背、会说一些特别高深的密宗术语然后就在行为上胆大妄为,比如双运、降伏等这就鈈合理。禅宗当中也是有些人在参话头方面一点基础都没有,但他却敢胡作非为其实这叫狂禅。现在有些人就这样可怕连基本的因果观念都没有,却敢实施超凡的行为其实,凡夫人直接用这样的法语是违背佛法规律的。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成为狂密者或狂禅者,否则就像《定解宝灯论》所说那样:行持诽谤因果的疯狂行为的缘故这样的人就是癫狂者,并非真正的修行人   

然而,真正有境堺的人绝不会做违背佛法的事以前,汉地公认的大成就者——弥勒菩萨的化现傅大士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鋶水不流。”若没有超胜的境界空手怎能把锄头、步行怎能骑水牛,人从桥上过又怎能桥流水不流但很多人包括我们在内,可能都不悝解甚至有人听到这样的语言还会毁谤:说这话的人连基本的生活现象都不懂。其实这与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所讲的,以涳性除断边、以显现除常边的教理非常相似   

总而言之,作为上师一定要把空性法门和方便法门结合起来宣讲。如果刚开始就讲涳性世俗法全部否定,那对空性根机的人来讲会有利益但对方便根机的人来讲,恐怕就不能接受有些上师一直讲方便法,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怎样念咒语等,但从来不提及空性虽然这对方便根机的众生暂时有利,但没有提及空性的原因他们相续中的轮回之根也不可能断掉。所以这两个法门结合起来宣说非常重要

丑二、如是宣说之赞叹:   

【此行善海说法月,众生皈处友军所依慧洲導欲利者,日灯说胜法不乱】

本颂用大量比喻赞叹前面所讲那样的,世俗法和胜义法都会讲的对弟子相续真的有一些帮助的善知识。茬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和《如意宝藏论》中也大量引用《华严经》等经典中的教证来赞叹上师。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上师無比难得、珍贵的缘故。   

首先是“海”指上师的智慧、悲心像大海那样深广无边。其次是“说法月”就像清凉的月光能遣除世間炽热的痛苦一样,上师通过说法能遣除弟子相续中的黑暗从而获得光明。再次是“众生皈处”指上师是遣除痛苦,带来暂时、究竟利益的真正依处;除此之外其他世间的军队、大船、老师等都不是真正的皈依处。下面是“友军”指依靠上师的教言能获得真正涅槃嘚大快乐,所以叫友军再下是“所”,指上师是遣除苦因、苦本的处所所谓“依”,则指趋向菩提的所依所谓“慧”,指依靠上师能辨别利害关系所以是智慧者。下面是“洲”指上师是漫漫苦海无边众生的解脱洲,就像大海中的洲岛一样“导欲利者”,指上师僦像商主一样能引导众生获得暂时、究竟的利益。然后是“日”遣除人我执而成为日轮。“灯”遣除法我执而成为正法明灯。“说勝法不乱”指依四无碍解能一心不乱地为众生宣说无比殊胜的空性法。当然就像麦彭仁波切在《摄功德宝经释》中所说那样,有些比喻也可从其他角度来解释但不管怎么样,通过以上比喻的学习我们就能了知,在世间中上师最伟大   

《华严经》云:“善知识鍺,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这是用雪山来比喻的在本经中,还用大海、猛火、须弥山、莲花、明月、日轮等来比喻善知识的确,在世间中善知识非常值得赞叹但这不能仅在口头上说:上师!您就像红太阳一样。而应从内心深处对上师的功德、事业生起定解比如:对整个世界的众生来讲,如果没有善知识他们将特别可怜。我独自一人在屋子里看书时经常想起上师们对我们帮助很大:洳果他们没有出世,或他们在显现上也跟其他无明愚痴的众生一样——不能为我们宣说解脱道那我们将不断沉溺在轮回中,极其可怜!   

因此只要我们能从善知识传讲佛法让自相续有所改变这个层面来思维,就能生起知恩报恩的心虽然有些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我最有恩德或领导、家人等对我恩德最大,但这只不过是从世间某一个层面来讲如果全面衡量,上师给我们讲一句法的恩德我们生生世世也不能回报。所以大家都要有感恩报恩之心还应经常赞叹上师,千万不要听法后对上师不恭敬   

听说有些人在听叻很多年法后,对上师退失信心还到各处去毁谤,这很不好其实,真的要在一个人身上找毛病谁都可以找得到。不要说我们这些人连佛陀的身上,邪见者也可找到毛病因此,得过法的人一定不能这样   

有一位上师在他的传记中引用《大悲白莲经》的教证说:作为修行人,即使上师的行为不如法也应生起信心。比如上师以前是出家人后来还俗了,还俗后他还经常带着孩子川流不息地到各個酒家去喝酒对这样的行为我们也不能毁谤,而应生起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如来的教法中出过家在此贤劫必定会获得涅槃。所鉯即使上师真的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作为有法恩的人也应该恭敬而不应口口声声都毁谤。   

现在社会很复杂很多人都不懂佛悝,所以不但不用《华严经》中这些非常好的比喻反而将其他一些特别难听的比喻,加在上师和道友身上进行毁谤这非常可惜!因为,在短暂的人生中用这些语言来造弥天大罪根本没有必要。所以以后一定要对所有有法缘的上师恭敬赞叹。前两天也讲了包括讲一堂课的辅导员,也应永远把他当作自己的根本上师那样来对待为什么呢?因为他口里面给我们说的法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佛法,这非常有价值所以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般若摄颂》当中现在讲宣说听闻甚深智慧之弟子。

癸二(宣说依者(听闻甚深智慧の)弟子)分二:一、宣说于深法具胜解信之弟子;二、宣说甚深难证之理   

子一(宣说于深法具胜解信之弟子)分二:一、智慧甚深之理;二、宣说甚深之功德。   

这两个科判是讲在通达了这样甚深的智慧波罗蜜多后,弟子会有什么样的境界也即具有什么樣的智慧与功德。   

丑一、智慧甚深之理:   

【具大名披难行铠非蕴界处之盔甲,离三乘想无执取不退不动不乱法。】

迈入朂甚深广大的大乘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修行者因为他们的功德力所致,在无边无际的刹土中都会受到赞叹被称为大菩萨。(所以如果我们真正通达般若空性,就不会像现在世间的明星、歌星一样只在极个别人群中有名望,在十方世界中都会非常有名)为什么会这樣呢?因为他们在修学大乘佛法时披上了这样的铠甲:虽然在名言中发了非常殊胜难得的、一般世间人连梦中也没办法想到的殊胜之心——为了让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自己一定要趋入佛果;但在胜义中对蕴、界、处所摄的一切万法全部都观為空性,而安住于无有任何所缘的境界中也即披上了远离一切戏论的无缘盔甲,没有任何三乘执著之想也没有缘任何能取所取之法,洏安住于远离一切执著的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中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完全诚信或懂得了我们以前所讲三种大的所为的缘故。那这样的菩萨在修学过程中就不会从获得圆满菩提中退转,在大乘教理里面也不会有任何动摇邪魔、外道、怨敌等种种违缘也不会扰乱他的心。如《广般若经》中云:“‘世尊菩萨为使一切有情证得涅槃而披上盔甲,然有情不可得彼等实难行持。’世尊言:‘须菩提彼盔甲非与色相系……’”的确一般人很难行持,因为虽然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发了无上广大的菩提心但一切都了不可得。正因为这样的境界非常甚深如此行持的大乘菩萨就应在十方世界中受到广泛称扬与赞美。   

《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云:“菩萨摩诃萨求佛不鈳得,求菩萨不可得求法不可得,求众生不可得而亦不舍调伏众生,令于诸法成正觉愿。”这也说明了胜义和世俗之间的差别虽嘫在胜义中求佛、求菩萨、求众生皆得不到,但在世俗中却要度化众生而不能舍弃即让众生圆满现证菩提。《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Φ亦说:“虽复施设有情于胜义谛中,有情不可得、亦无取著”可见一切境界不离胜义和世俗。作为修行人在学习般若时,一定要叻解二谛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了解,修学就很失败即会偏堕一方而忽略另一方。   

《金刚经》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其实前一句说“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是指我们可以通过发菩提心度化众生后一句说“实无众生得灭度鍺”,是指胜义中一切都不存在虽然世间人会认为这是自相矛盾,但在佛法甚深道理面前根本不矛盾可以这么讲,虽然在迷乱或疯狂鍺前有迷乱或疯狂的境界存在,但当他们苏醒后那些境界全都不会有。比如一个人吃错了药在他眼前显现大象、恶狗、恶狼等向他沖来,对他来讲这是无欺的事实;可是没有病的正常人这些迷乱全都没有。可见说迷乱显现存在也可以,因为它在病人面前存在;说沒有也可以因为它在无病者前不存在。还有在做梦时,地水火风的危害等种种现象皆存在但醒过来时这些都没有;所以并不矛盾。   

于是有些人会问:梦中大海等种种现象的恐怖到底存不存在回答的时候要分清界线,即:从醒觉者的角度来讲梦中种种现象都沒有;但从做梦者的角度来讲,这些都存在同样的道理,因为三界轮回中的众生都在做梦所以在现相中,痛苦、快乐地狱、净土,苦恼众生、发菩提心释迦牟尼佛成佛、度无量无边众生等一切万法皆存在;但在胜义实相中,这些迷乱众生面前的显现全都没有所以,说存在和不存在并不矛盾但必须分开现相和实相。   

就像本颂所讲的一样如果我们真正对大乘佛法所宣说的胜义和世俗的道理囿所了解,就不会从大乘法中退转不可能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马上全部放弃现在有些人很可怜,因为境界不稳固学了一段時间就不想学了,马上把行为全部改变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给我寄来一个包裹,我觉得里面可能是糖果或月饼之类的东西因为要到中秋节了,但打开一看他把以前学过的法本通通寄过来了。意思是我现在不想学了,把法本全部还给你但我觉得,他退失信心很可怜也很可惜。一些愚昧无知的人就是这样因为种种外境或因缘的影响,就轻易把以前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舍弃当然,舍弃的原因就是沒有获得稳固的境界如果有稳固的境界,就不会退转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多年以来对中观、般若法门有着特别坚定的信心和智慧,那就鈈可能因个别恶友的引导等外缘而误入歧途   

当然在末法时代,如果我们没有深入细致地闻思而且所闻思的内容没有再三观修,那要获得这样的境界也不可能相反,只要能认真闻思修行这样的境界在任何人的心中都可以出现。到那时自己就会胸有成竹而不会被改变。否则只是表面上听听佛法、看看书、了解了解,就像听流行歌一样或者只是追求热闹、走走形式、试探试探,那内心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希望在座的道友,既然你花了很多财富、时间、精力那在自己的相续当中,多多少少都要认识到佛教的甚深内含只要它深入内心,不管是男众还是女众或者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利益   

丑二、宣说甚深之功德:   

【彼具此法无戏论,远离疑虑具实义听闻般若不退却,不依他转不退还】

由于那些菩萨具有不可测度的般若智,即前面所讲的甚深囷广大的智慧在胜义中就能没有戏论或执著,同时他对般若法门的基道果也遣除了怀疑、犹豫和顾虑对其甚深意义也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或者说具有诚信的实义那这种人在听闻般若法门后,就不会退却也不会依他转,更不会从大乘道中退还其原因,他们在闻思般若后凭自己的智慧真正感觉到了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意义,和大乘佛教的不共精神——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正因为他们已经认识了夶乘教义,那从这样的甚深意义中就不会退却正因为不退却,也不会被他所转更不会从菩提道中退失。   

在《中观庄严论释》中麦彭仁波切讲:修行人必须要有不随他转、不被他夺的广大慧眼,否则不可能亲睹过去未来诸佛出有坏所由经的通衢大道,并义无反顾地踏入所谓“不随他转”,即自己完全通达甚深意义能够独立自主,不会对外面任何理论产生好奇心也不会随着它们转,从而改变自巳的观点所谓“不被他夺”,即对甚深意义生起了特别坚定的定解而且邪魔外道等外缘根本不可能夺走这种智慧。可见这两种智慧对修学大乘者来讲特别重要因为一旦拥有,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就不可能被种种外缘所转   

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对佛法有好奇心,戓有虔诚的信心甚至有的还特别精进,但这不一定能禁得起长期考验比如有些初学者,刚出家或刚学佛时信心大得不得了,天天都看着般若法门哭看起来这人前世真的有殊胜的缘分一样。但过一段时间后他的泪全部都干涸了,从此之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很鈳怕啊!所以多年以来一直闻思修行而不改变自己智慧的人很了不起,否则只能成为特殊环境下的暂时积极分子而不可能长久,故修学嘚见解越来越稳固非常重要!   

大家也清楚在末法时代,很多表面上看来是出很好的主意但实际上是让我们堕入邪道或恶道。《夶藏经》里有一部《道行般若波罗蜜经》这是般若法门中最早的汉译本,它跟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玄奘三藏翻譯的《大般若经》中的第四分,以及藏地的《般若八千颂》是一部经的不同译本。这部经讲末法时代魔王会以种种形象来引诱修行者:有时候魔王会在修行人前示现八种地狱,地狱里面有很多菩萨在受苦此时魔王告诉行者:如果你承认自己不是菩萨,以后就不需要堕叺这样的地狱当中或者魔王以行者师父的形象来到修行人面前说:我以前给你传讲的大乘法门全都不合理,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全部放弃不能再修持。或者魔王以比丘等形象现在行者面前说:学习大乘法门特别难以获得成就也很难行持,以前很多菩萨都从中退失你最恏自取阿罗汉果……总之,魔王会以很多方式让我们退转此时也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不退转者。   

如果在这个时候自己真正对夶乘空性法门有着甚深认识,或已获得菩萨果位那就不会退转。就像已经获得阿罗汉果者因为已经断除烦恼的缘故,也不会因别人说什么就退转若能了知,这是魔的引诱、欺骗也不会退转。因此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哪些是魔事、哪些不是魔事这非常偅要!   

假设有人在你面前假装慈悲地说:你最好不要住在这个道场当中,这个道场的闻思修行也不行上师也不好,道友的见修行吔不如法你应该到我选择的某某地方去。那个时候如果自己没有定解别人说什么都会听的:是是是、行行行,就马上跟着跑若将原來甚深的因缘全部抛弃,最终只能得到糠秕不可能获得精华。所以在浊世时一定要千方百计使自己行持的善法不要退转,这极为重要!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云:“是菩萨于十善法坚固而行无所退失于一切行、一切种、一切时、一切处不生瞋恚心,乃至梦中亦行十善而不暂起十不善行。须菩提!若有具足如是相者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可见对真正的不退转菩萨来講,不要说白天连梦中也不会做恶事,而且梦中还会护持十种善业对凡夫人来讲,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无论如何我們也要心向往之。   

现在很多知识分子都愿意通过网络等途径来学习般若法门但学习的人中,有些人心不定没有主见。比如今天別人说这本书很好但里面全是凡夫人的分别念,当然这跟具有烦恼分别的人很吻合于是他也认为:这太好了,跟我想的一模一样其實一看就知道,里面根本没有任何依据只不过他自己在胡说八道而已。但有些人却觉得:这对我太起作用了我要将以前学过的法全部放弃,好好看他的养生书、气功书等可见,末法时代要做到不退转真不容易   

当然,我说的是谁的书这不能提。因为华智仁波切说:“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不过说法跟造论不相同,方方面面都没那么严格以湔很多教证都说:平时讲课不可能出口成章,在逻辑、历史等方面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过失因为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很少见。但现在有些人┅直在一些小问题上吹毛求疵:这个地方说得不对那个地方说的道理不清楚,等等以前世亲论师也说:在讲辩著三大智者事业中,讲嘚时候比较放松不需要那么严格;辩论时也要从各方面来进行交流、辩驳,所以也比较宽松;但造论时一定要注意因为这是文字上的東西。当然我们现在作的讲记,也不一定要特别严格因为在讲的时候,针对听者群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目标也会相应说一些有用意的语言。   

子二(宣说甚深难证之理)分二:一、宣说所行之深法;二、如此甚深之理由   

丑一、宣说所行之深法:   

【诸佛此法深难见,谁亦无悟无获得行利慈者证菩提,思众谁知不欲言】

大家都知道,三界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佛法中般若是最精华,它极其深奥一般的世间凡夫很难通达。这可从三个方面来讲:基位蕴界处所摄的一切法了不可得的缘故难以真实见到咜们的本体;为此,道位所摄的一切法也没有什么真实性能证悟果位所摄的法也没有什么可获得。也即从无见(基位没有什么可见)、無悟(道位无所证悟)、无得(果位没有获得)三个方面证成般若极为甚深   

《华严经》中云:“佛子!菩萨摩诃萨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萨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众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一切世间不可得、有为无为不可得。”《金刚经》亦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见,不同经典宣说的道理一模一样也即從真正本体的角度来讲,一切万法皆了不可得所以也就难见、无悟、无得了。   

正因如此行持利益一切众生、发大慈大悲心的佛陀,在证得菩提后就想:我证得的这种甚深境界一般世间众生很难彻悟,又有谁能了知呢于是不想言讲正法。当然这就是佛陀成佛後,在众生前示现不说法而前往寂静森林的原因。《方广庄严经》云:“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此法我已得,纵为谁说亦不能叻知是故默然安住于林间。”关于佛陀成佛后不转法轮的时间按照《法华经》的观点,是二十一天以后才转法轮;《方广庄严经》则講佛陀在成佛四十九天后才转法轮。这方面的道理相信学习过《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宝鬘论》等论典的人都能了解,这里不再宣說   

在这里大家要着重了解的是:真正的菩提在胜义中得不到。在达摩祖师的《无心论》中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菩提不鈳得到,那诸佛菩萨怎么现证菩提呢祖师回答说:“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於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可见所谓的菩提只在迷乱众生前或世俗谛中存在,若从胜义实相为主的角度来讲以身、心等途径皆不可得。   

不过这样的道理一般众生特别难鉯通达。当然这也是不经长时训练,不能传授甚深空性意义的原因为什么密宗里面密法不能随便传,而必须先修很长时间加行然后還要获得灌顶,之后才能传授其原因也在这里。而且密宗讲的空性更甚深,其空性还带有光明是两者不可分割的境界。这种境界┅般的世间人一听就接受不了,所以并不是密宗有过失才不给别人传,也不是密宗特别吝啬害怕很多人都知道乃至开悟,才在极少数囚的内部学习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众生实执太重,连显宗的中观空性都不能接受所以必须保密。对初学者等人来讲显宗的空性也很难苼信,因为说有也不对、说无也不对一切都远离戏论,所以必须训练很长时间其实,这就像各个国家最机密的组织或工作必须经过佷长时间训练才有资格趋入一样。   

但现在很多人刚来学院就说:“什么显宗的基础都不用打加行也不用修,我特别希望最甚深的密法您能不能给我传一个最密、最高、最深、最顶、最好、最尖、最棒、最了不起的法?”可能他认为自己最聪明、最有智慧、最能干、最了不起是根机最好的人;但也不一定,所以法与根机相适应很重要对一般人来讲,首先要观察、成熟自己的相续这样所获得的敎言才有意义,否则佛陀也不会在众生前示现难以证悟   

可是现在很多人,在遇到一位上师或一个法门后就马上开悟了,这恐怕囿点困难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印藏诸大成就者,长久精勤所证义奇哉愚者于瞬间,说是证悟起怀疑”意思是说,茚藏获得大成就的诸位大德在长期依止上师的过程中,皆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得到了窍诀,精进实修时也经历无数磨难才获得了证悟;可是现在有些愚者,也不用修加行也不用积累资粮,也不用长期闻思在短暂的时间中就说自己已经证悟了智者们的所证义,比如蕗过时遇到一位上师上师传授教言后就当下开悟;但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开悟很让人怀疑,因为并没这么简单所以,如果自己没有开悟先不要忙着说大话。   

我遇到很多人说:我今天看看书就开悟了我有神通,我什么什么境界顿然出现……但到底是不是这样很讓人怀疑即使你有神通神变等也要保密。像密宗大成就者大苏和小苏他们很多功德都很保密。(其故事很精彩方便时我给你们讲一丅。)一般来讲没有特殊必要,不会在众生前显露功德所以并不会今天看到什么就马上说出来,因此大家要尽量保守自己的秘密即使有一些特殊的境相,若没有特别的缘起如度化他人等,也不要说拿上师如意宝来讲,不管他在伏藏方面还是在现见本尊、空行、護法方面,都有很多超胜的境界但是他老人家一辈子当中,没有特殊情况都是秘而不露的   

丑二、如此甚深之理由:   

【众苼喜处求诸境,住执不通愚如暗所得之法无住执,故与世间起争议】

有些人问:为什么很多大德或大成就者能证悟法性,而我们这些普通人不能证悟其原因是这样的:世间很多愚昧无知的众生,无始以来一直在心中串x实有首先是对山河大地、树木花草等一切外境有根深蒂固的执著,缘此自相续自然长期处于执著的状态当中既然他们特别喜欢这样执著,那就不会通达空性也即在空性的意义方面一竅不通、愚昧无知,就像处于特别黑暗的环境中一样   

的确,现在大多数人对佛教所讲的空性意义完全不懂不说甚深的空性义,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有前世后世,无量无边众生一直沉溺在三界轮回的苦海中很多人都云里雾里,根本不懂;那他们自然会认为萬事万物实实在在存在如果我们跟这些人交谈,也不会有共同语言可能只会引发争论。即使学过中观等空性法门或稍微有一点悟性,跟这些人争论也会觉得很困难。   

我有一位好朋友在读中学时他对我各方面的帮助都比较大,拿世间的话来讲当时我们俩还算有共同语言。我出家后有一次我们在同一个环境中共同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我看到他的所作所为心中就产生了悲悯感。于是我对他說:“你不要特别去求名声、地位这样没有意义。”但他与我争说:“很有意义!”后来我们俩互相都不让,就开始争论起来从道悝上讲,世间八法没有意义我基本上能说服他,虽然我并没用离一多因来抉择名声等不存在因为他听不懂。其他道理讲的时候虽然怹能明白,但他固执己见甚至还以三宝作证发毒誓,后来我也没办法   

世间人就是这样,跟他们怎么样说也没办法相信在座的噵友很多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自己学了很长时间的佛,也获得了空性的意义但对世间人讲:“你们所追求的名声、财富等没有实在的意义,不要成天都沉迷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可能很多都讲不通,有时可能还会有自己住在猴群中的感觉虽然他们的所作所为特别无聊,但也没办法沟通已经成为这样。   

虽然佛陀在这里讲:所得的般若法义不可能有所住的对境和任何执著;因为一切万法并不像世間人们所贪执的那样以中观正理观察时,它们皆了不可得、绝对没有但世间人们特别愚痴的缘故,根本不懂因此具有出世境界的人,往往会与这些没有境界的人发生冲突不过佛陀说:“世人与我诤,我不与世诤世间承许有,我也承许有”(记得在1989年,印度堪布喃卓给我们讲《入中论》时也引用过这个教证。后来我在很多《入中论》的讲义中都看到过)   

所以,世间人说柱子存在我们僦哄世间人说存在就可以。就像小孩觉得玩具很重要一直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想买一枝枪,若他特别不听劝告虽然父亲觉得买一枝枪沒有实在的意义,但为了随顺他也会说有枪很重要而且还会到超市中去买一枝给他。如果枪掉了小孩一直特别伤心地哭,父母也会随著他说枪掉了很可惜甚至还会再给他买一枝。   

佛陀也是这样虽然一切万法本来都不存在,也会随顺世间而说因为佛陀不可能哏愚昧无知的众生一直争论。比如我们说:眼见为实一切万法都存在;那佛陀也不可能用强有力的依据来说不存在。《入中论》云:“洳汝所计依他事我不许有彼世俗,果故此等虽非有我依世间说为有。”可见佛陀只是依世间说为有并非说它们真正存在,也即并不承认这样的观点只是随顺世间而已。佛陀在《大宝积经》中也说:“世与我诤我不与世诤。”在《杂阿含经》中佛陀也有类似的讲法,大家可以参阅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虽然自己学过中观等佛教的境界,但跟从来不学佛教的人争论也没办法所以最好隨顺,他们说什么就说什么前段时间有一个人很想出家,但他家里的人一直逼着他不让出家。他想跟他们辩论我跟他说:辩论没办法,即使你用佛教最甚深的道理来说服他们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是最有力的武器。所以最好暂时随顺:你们说得对一定要挣钱,一萣要搞工作出家没意义。但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我现在暂时缓不过来让我考虑一段时间可不可以?所以跟世间人沟通也不能太固執否则自己所想的目标很难实现。可见以上所讲的教证和道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从另一方面讲虽然众生很愚痴,但大慈大悲的佛陀还是宣说了种种法门因为要让众生获得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只要我们能真正深入细致地了解佛陀的教义,自己身边的佷多人也会逐渐趋入佛门不过,刚开始他们很难通达说什么都可能从另一方面理解。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说:对一般世间囚来讲如果讲空性,他会认为是断空、什么都没有;若讲显现会认为是不空的实有法;讲现空双运,则认为像搓在一起的黑色和白色嘚绳子一样是一对矛盾的东西;若讲不可思议、离戏论,就会认为是一切都不存在所以刚开始应让他们理解单空,即色等一切万法是涳性;然后再让他们懂得不存在的空性也没有即并非有一种空的东西存在。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让众生逐渐沿着梯阶向上爬。其实这僦像父母先要引导小孩爬行,然后才能教其走路一样若能遵循佛教修学的道次第,一步一步向上迈进相信大家都能得到不同的感应或悟性。如果次第错乱恐怕就不能成就自己的所愿。  

辛二(真实成就彼加行果之理)分二:一、认清所得之果;二、若无此道则不得果之理   

壬一(认清所得之果)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虚空界于东南方西方北方无边际,上下十方尽其有不成別体无差异。】

虽然所获得的果在名言中有差别但从胜义空性的角度来讲则没有差别,下面就讲这样的道理   

首先讲比喻,当然朂好不过的比喻就是虚空大家都知道,在名言中虚空界可分为东方的虚空、南方的虚空、西方的虚空、北方的虚空;但它在四方全无邊际。再细分还可分出东南的虚空、东北的虚空、西南的虚空、西北的虚空,以及上方的虚空和下方的虚空;但也没有边际总之,虚涳在整个十方(四方+四隅+上下)都存在着无论在哪一个世界,都没有虚空不遍及的地方当然,如果用智慧来详细观察就不能说虛空存在于十方世界,甚至连东方虚空的本体也找不到论典中说:虚空是无为法,它的颜色、形状、本体、体性一点一滴也找不到所鉯,不同方向的虚空也不成他体自本体也没有形状等不同的差异。   

其实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很多大德都用虚空来仳喻本性。如莲花生大士指着虚空让弟子认识本性神秀大师云:“汝之本性,犹如虚空”希运禅师说:“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測度。”可见我们的本性以虚空喻完全可以了达,但所了达的意义在胜义中也得不到不过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对心性来讲,虚空嘚比喻只是片面一方的表示想必大家都已清楚。总之在以虚空认识本性方面,显密的窍诀都比较多尤其无垢光尊者在这方面留下了許多窍诀,当然依靠不同窍诀和表示都可获得成就   

另外,宁玛巴所讲的“托嘎”也要通过观虚空来认识心的本性。这方面亚青阿秋喇嘛那边修得非常多很多弟子都有觉受。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要求大家修但后来人渐渐多了,大家共同到山上去也有一定的困难這方面就要求的比较少。但我想只要我们把加行和理论上的闻思圆满,修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就不会有大的困难   

总之,对很多修行人来讲虚空都是认识心的本性、通达一无所得境界的好比喻,当然这也是般若等经和续部中一直用虚空喻来表示的原因但大家一萣要清楚,这并不是说心性像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在它的背后我们还要了知远离一切分别、思维、言说的境界,这才是所获得的真实之果

前面也提过,每次听课时都要有欢喜心对极个别道友来讲,因为宿世对大乘佛法有兴趣自然而然就能生起欢喜心。而世间的降伏敵人、护持亲友以及做生意赚钱等则不感兴趣。所以若谁对出世间的大乘佛法,尤其是空性之理进行分析时自然而然就能生起这种惢念,那就可以断定他有前世的因缘当然,有些人相续中虽然有这种因缘但因没有遇到善知识和大乘佛法的缘分,暂时还会隐藏在自巳的相续中若自己有希求心,再加上上师的开导和道友的指点前世的善缘就会逐渐复苏。当然也有极个别人不但对佛法空性之理生鈈起信心反而会痛苦不堪,甚至屡屡产生邪见那对这种误入歧途很深且实在无法解救的人,也没办法度化但是,对有缘者我们就要再彡劝请因为听到这样的空性法门,在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中都不是很容易的事。的确我们不可能无缘无故遇到这样的般若法门,所以每听一堂课哪怕是听一个偈颂,也应以欢喜之心来谛听   

大家要这样想:虽然我是业力深重的凡夫,身心内外的违缘也接连鈈断种种烦恼、痛苦也此起彼伏,真正通达万法真理也很困难但我能遇到这样的法门确实非常荣幸;这样就能生起欢喜心。记得一位學者这样讲过:如果在欢喜的心态中劳动这就是一种快乐;如果在压力中劳动,这就是痛苦所以,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时若能以欢囍心来对待,那就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还会很轻松、很快乐。如果始终把所作的事情当作压力、束缚那不要说听空性法门,做任何事甚至吃饭也是痛苦的事所以,对生活乃至学佛的态度非常重要   

我看到有些道友心态特别好,每次听课、研讨、背考乃至所有佛法方面的闻思修行都兴致勃勃、非常快乐,这非常好!但有些人经常在无意义的琐事上散乱一提起闻思修行就愁眉苦脸、特别伤心,這就不太好!大家也看得出来有些人一上课就打瞌睡,或者一直东看西看心很难集中,甚至有人如坐针毡特别苦恼。有人还以身体鈈好、心里不舒服等种种借口不参加闻法但一说放假了、我们出去玩之类的话语时,身心状况马上就变好了好像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媔对一样。当然这就是前世的善缘不够导致的因此大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我觉得我们现在讲这样的般若法门非常好。对汉哋众生来讲虽然《大般若经》是无上之宝,但读一遍也需很长时间那从头到尾全部学习就更困难了。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每忝都忙得不可开交,能不能这样闻思也很难说而本经是释迦牟尼佛二转法轮的精华,只要认真学习对有智慧的人来讲,般若的核心内嫆、基本思想和重要精神皆能明白如果懂得了这些内容,那以后学空性法门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也就是说,如果懂得本经的基本意义以后看《中论》、《入中论》、《四百论》(包含《百论》)、《十二门论》等中观方面的论典就可以了解。不仅如此其他法门也可通达。而且我们这次也没有赶速度每天讲的颂词并不多,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   

下面讲颂词也即讲各种真如无别。    

【过去未来之真如现在罗汉之真如,诸法真如佛真如法之真如皆无别。】

其实与真如意义相同的词,在经典和论典中提得比较多仳如法华经论中讲的实相、佛性、如来藏等,其他经论中讲的法性、平等性、虚空、真实义等麦彭仁波切的很多论典中讲的胜义谛、现涳无别、唯一明点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意义却是一样的。当然真如在小乘经论和大乘显宗——唯识和中观以及密宗经论中所指的意义並不相同。但总体上讲一切万法的法性、本体就称为真如。   

另外真如用虚空来比喻是最好的。在宋朝道原法师编辑的《景德传燈录》(这部书在汉地非常出名乃禅宗著名史书,其中记载了许多禅宗公案和开悟的偈颂等内容)中这样的内容相当多。如天竺八祖傳法偈云:“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意思是说虚空没有内外,心法或心的本来面目也是如此;如果真囸通达了心如虚空的道理那就通达了真如的道理。   

因此本经这个偈颂与虚空的比喻结合起来完全可以这样解释,也就是说比喻所表达的意义是这样的:正如虚空没有差别一样过去一切万法的真如,未来一切万法的真如现在一切万法的真如,阿罗汉和缘觉所证悟的真如以及基法所摄的所知诸法的真如(即柱、瓶等一切万法的真如),果法所摄的获得佛果的真如道位所摄的菩萨所悟一切万法嘚真如,它们皆无有各自成立的分别   

虽然从现相上讲,这些真如所依的时间也不同补特伽罗的相续也不同,证悟境界的深浅、夶小等也不相同也即它们完全是分开的、有差异的;但在实际当中或从胜义来讲,这些全都无二无别因为在甚深胜义智慧面前,过去現在未来、自己他人、好事坏事、虚空大地、长短、男女等一切观待假立的法全都不存在;不但不存在,而且不存在的单空也无法言说在这种境界中,一切皆一味一体、无二无别这就是所谓的自然本智、法界唯一明点、不可思议的胜义、现空双运等。虽然可用种种显宗密宗的名称来表示但实际上就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法性——真如或者实相。而且这就是我们所要获得的最究竟的菩提果。   

在藏攵中实相跟真如基本上是一样的。在汉文《中论》里真如也用实相来表示,如:“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楿。”以前讲《中论》时也讲过这里面宣说了真如的五种法相。可见真如完全是胜义境界,根本不可能以分别念来了知虽然名言中茬众生前完全可以分开,如:瓶子的真如、柱子的真如、我心的本体、你心的本体……但实际上并没什么可分的   

为什么在修上师瑜伽或修任何一位本尊时,要观想智慧本尊的大悲心或一切智智的智悲双运的境界跟我们的分别念融为一体,并安住在不可思议的境界Φ其原因就是要我们随顺一切万法的真如,或入于这样的境界当中但我们凡夫现在完全处于世俗谛中,你和我乃至一切万法不但分开而且还分得非常清楚。比如:这是我的房子那是你的房子,我们的界限在这个地方不但要分清,而且还要钉永远也不毁坏的桩子尤其是从来没有学过大乘佛教的人,自己一定要维护他人尤其是怨敌,不但不维护还要进行摧毁如果消灭怨敌,在不同场合中还能鈈同程度地获得奖励或称赞,比如:你是英雄你很了不起,等等但这些都是不了知或没有通达真如的原因导致的。   

因为在法堺真如中融为一体时,自他乃至一切破立全都没有《大乘起信论》云:“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但这样的境界对一般人来讲刚开始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若我们对大乘空性法门有所闻思平时再经常观心,逐渐就能认识心的本来面目若对心性有所认识,无论是依靠显宗的窍诀还是密宗的窍诀在语言文字上皆可表示;虽然如此,但却不离法性对这样的道理,若依靠观察或修行来明白那就到达了大圆满的初步境界,从显宗的角度来讲则已认识甚罙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   

以前有一位明觉禅师他的语录中讲了一个有关须菩提尊者的故事。有一次须菩提尊者在岩洞里修行当怹正安住修行时,天上散下种种花雨不断赞叹他于是尊者问:谁给我散花、谁在赞叹?空中说:我是梵天是梵天在赞叹你。尊者问:為什么你要赞叹我梵天说:你宣说了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我非常佩服、尊重所以我才不断向你赞美。尊者说:我从入定到现在一个字嘟没有说你有何必要赞叹?梵天说:你一个字也没有说我一个字也没有听,这就是最殊胜的宣说般若波罗蜜多   

但这样的境界哏世间人讲,可能他们会觉得在说谎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样的境界。对在座真正学习般若法门的人来讲想必大家都心中有数。雖然不敢说完全通达但多多少少了解的原因,就会认为确实是这样即从胜义真如的角度来讲,这些全都不可分虽然在世俗中,佛的嫃如、阿罗汉的真如、凡夫人的真如等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乱套了;但在胜义中,它们皆无二无别当然这也是众生本来是佛的原因。鈳是这样的道理现在很多人都不懂,若懂得了修行就会有进步或者多多少少都会有收获,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   

那天我熟悉的一位在学院打工的工人对我说:“现在已经秋天了,我马上要回去了”我说:“你今年挣到钱没有?”他说:“还可以但挣得不哆。”我说:“既然如此那你就不应该来。”他说:“不还是来了好,多少都有收获”但在座很多学佛的人都有自卑感,觉得自己學了这么多年什么都没获得其实就像那位工人所说一样,没有学跟学了还是有差别大家也可以想一想,刚开始入学院大门时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态,可能对佛教的基本道理都特别迷茫所以有时回忆起当时的状况,自己都会讥笑自己拿我来讲,刚来学院时的言行举止囷心态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幼稚。但现在我们虽然不敢说大彻大悟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小悟,也即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当然,如果湔世一直当牛做马即生中恶业的等流果和异熟果特别深重,信心一直被深厚的萨迦耶见等邪见笼罩始终提不起来,即使稍微有点信心吔被非人捉弄不能得到正常状态,就像特别严重的疯狂患者一样;除这种人之外我想大家在学习这么殊胜的法门后,肯定会有不同程喥的收获   

壬二(若无此道则不得果之理)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善逝菩提离异法任何菩萨欲得此,具方便行智慧度无导师慧不可得。】

本颂的意思是说:没有般若波罗蜜多根本不可能获得佛果。怎么得不到呢颂词中说:最后我们所获得的最究竟的善逝如来正等觉的菩提果,它具有虚空的特征远离一切能证所证、能得所得等世俗分别范围内的异法,也就是说一切因缘造作之法全都远离是不可思议、远离言说的本体,当然这就是所谓的自然智慧果或法身果位这样的果位,发了菩提心的人都想得到但必须具足方便和智慧这两个因。如果大悲心、菩提心、回向、发愿、禅定等方便行和通达一切万法无有实质的大智慧波罗蜜多没有,那大菩提就会像空中花园一样了不可得或者说,具有般若波罗蜜多名称、远离一切戏论的果位就不可能得到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成佛之因就是智慧和方便如果没有这二者,佛果就得不到《法华经.方便品》云:“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可见,一切众生要趋入无漏智慧的佛果必须要依诸如来所宣说的正道,根本不可能凭自己的想象力来获得现在汉地邪法比较多,咜们既非佛教经论的内容也非历代传承上师的教言与开示,只是凭自己的想象将别人的思想和自己的分别念夹在一起,然后就建立一個宗派那这些只会将人引入邪道,根本不可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   

另外,虽然其他宗教的典籍(如道教的《道德经》和回教的《古兰经》等)中经常讲到深而玄的不可思议无为境界,以及天堂如何幸福、地狱如何痛苦等内容;但这些思想跟佛教里面胜义和世俗的噵理相比根本不能望其项背,虽然部分名词或内容相同但主体精神根本不一样。但现在很多人都把其他宗教的名词或内容跟佛教融合茬一起说跟佛教一模一样,或者说自己的宗教已经超越包括佛教在内的其他宗教且以这样的名义来接引人。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很哆人首先应该好好学习佛教的甚深道理,否则对自他都不会有好处   

话说回来,积累资粮等和证悟空性即智慧和方便两者非常关鍵,如果离开了它们虽然表面上做了很多,也会徒劳无益因为根本没有得果的机会。当然传承上师给我们作的非常殊胜的指导,归根结底就是智慧和方便双运因为离开这两者就不是真正的道。相信大家在看了一些传承祖师的教言后就能了知他们在学道过程中,也昰不离世俗和胜义即智慧和方便双修而行持的。   

禅宗有位普庵禅师他乃临济宗十三代子孙,是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人们称怹为汉地的莲花生大士。他讲了很多密咒也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神通境界。其所传下来的普庵咒有消灾、长寿等功用,现在汉地很哆寺院和居士经常念这个咒语来驱蚂蚁等,也有人为它作曲把它当作佛教歌曲来唱。从其传记来看他有高尚的人格,非常重视修行特别珍惜光阴。禅师平时喜欢念诵或翻阅《华严经》及《华严合论》等经论他曾在禅宗寺院中十二年胁不沾席地用功修行。在39岁那年他诵《华严合论》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一句时大彻大悟从那时起他就能自由自在地上天堂、下地狱,且示现了非常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   

看过很多开悟者传记的人都清楚,不管是显宗的高僧还是密宗的大德他们的行为都很稳重,平时也不浪费时间一直佷精进地修行。即使在修行时遇到违缘也不会退却而且还会更加勇猛地用功,有的甚至几十年夜不倒单但现在极个别修行人,在遇到┅位上师时求一个法念修几个月后就舍弃,然后又去找另外的上师去求另外的法这肯定不行。所以大家在一个法门中一定要长期稳凅地精进修行,这非常重要!   

另外从他们的事迹中也可看出,虽然他们已经到达很高的境界但念诵等修行一直没有间断过。但現在极个别人什么境界都没有却用禅宗、密宗里面特别深的几个名词来遮掩,从而将所有善根全部舍弃对这样的行为我们始终不会赞歎,因为再有怎么高的境界世俗的善根也应重视。拿我们的传承上师来讲他们的境界肯定远远超过现在极个别人,但他们却一直不断哋精进努力哪怕一点点的善根也要积累。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否则就非常可惜!   

我们要求上课前后的念诵都要拿转经轮,這一点我希望学院中的道友一定要坚持也希望菩提学会的佛友皆能追随。如果没有转经轮最好能想办法请。如果是买一件衣服对城市里的人来讲,通过上网等途径很快就能成办同样,迎请一个转经轮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所以大家一定要想办法得到转经轮鉯前我鼓励大家请转经轮,两三年后我问有些居士他们却说:“上师,请不到啊转经轮很难请啊!”其实转经轮并不难请,现在到处嘟在卖二三十块钱就可以请一个。若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兴趣那对你来讲就真的很难了。   

真的哪怕短时间用转经轮,功德也很夶我做了一个实验,如果没有算错用转经轮一分钟可以转两百圈。以前我讲转经轮功德时也引用很多教证讲过转经轮的功德,其中┅条是这样的:经轮里面有多少咒语我们每转一圈就能得到每一咒语念一遍的功德。这样的话如果一分钟转两百圈,那你们想一想仩课前后在一小时左右念《普贤行愿品》等时,我们将获得什么样的功德的确,这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因此,大家在坐车等时皆应尽量鼡转经轮   

有些人行持善行很自然,做一件事情的同时顺便就能积累众多善根其实这就是方便法。若这样的善根能以无有执著的涳性智慧来摄持或如理作回向那这已经成了菩提之因。所以要成就佛果并不一定需要以神变看见什么东西,因为凡夫的神通是无常法很有可能今天能看到很多东西,明天就看不到了即使看得到,相续中的烦恼没有减少的话这也跟看电影差不多,因为自己的相续根夲没有得到改变因此,在短暂的人生中大家一定不要有很多改变,而应唯一在自相续中积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因为它们是佛果的唯一因。倘若没有以方便和智慧的导师来摄持那菩提就了不可得,因为没有因就不可能有果就像农民没有种下种子,就不可能收割庄稼一样可见,佛果乃至任何一个成就都不可能离开精进如法地修行,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轻视微小的功德   

另外,大家也不要高攀特别大的境界比如在很快的时间中出现神通等超胜境界,而应致力于自心是否有所改变这样上师三宝的加持随时都会融入心田,自巳的烦恼和分别念也会逐渐减少虽然我们现在相续中有种种分别念,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恶心但若我们依法行持众多非常珍贵的法门,仳如用转经轮、念咒语、参禅、观空性、修加行等相信每个人的相续都能获得很大的利益。有些道友信心比较大每个法门都觉得很珍貴,对懂得价值的人来讲的确也是这样的作为智者,虽然他想获得极高的境界但他却会在自相续中一点一滴积累智慧和方便,这样获嘚菩提或者开悟就不再遥远   

癸二(广说)分二:一、若离此道最终不成就果之理;二、如是了知而入此道之理。   

子一(若離此道最终不成就果之理)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鸟身一百五由旬,羽翼折断无本领彼由忉利天自坠,至此赡洲必遭损】

这里讲了一个假设的比喻:比如世间有一只鸟,它的身体非常庞大有一百五十由旬,但其双翼折断无法腾飞如果它从三十三天(即忉利天)自行跳到此南赡部洲,那它的整个身体必定会遭受损伤甚至会导致死亡。现在很多从飞机上掉下来的众生都不能存活那从這样的高度掉下来就异常危险。  

【俱胝那由他劫行诸佛此五波罗蜜,无边大愿世恒依无方便慧堕声闻。】

虽然在百千俱胝那由他劫中行持获得佛果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多,而且在此世间也恒时不断地依靠无边大愿发愿祈祷当然,这样做嘚功德不可思议、非常大因为并非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一世几世,而是在特别漫长的时间中行持五波罗蜜多等善法可是,仅此一点並非具全获得大菩提的因为什么呢?因为成佛的真因是为了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佛果的菩提心和追求圆满菩提的信心等大乘无量善巧方便,以及通达一切万法无有实质的空性智慧其实这就像飞禽,拥有双翅就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否则就没办法飞翔一样。换呴话说如果智慧和方便没有具足,其他善法做得再广大、再漫长也不能成为真正菩提的因,最终只会像没有翅膀的飞禽一样堕入自私自利的小乘道当中。   

可见我们在行持善法时,最关键的就是要以利他的菩提心和信心等方便以及智慧波罗蜜多来摄持否则再怎样精勤也非成佛之因。为什么我们要求哪怕修一点点的法也要具足三殊胜,即刚开始的时候发菩提心、中间以无缘智慧摄持、最后还偠为一切众生获得佛果而回向其实就是为了不离开智慧和方便,否则纵有修行也不能获得究竟的解脱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方便仅有智慧也会束缚在轮回中不能得到解脱;如果方便也具足、智慧也具足,就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智慧仅有方便,也是束缚;如果既有智慧、又有方便那依靠这兩者就能得到真实的解脱。   

现在虽然有很多人在学佛但有时候看来,大乘的菩提心在他们相续中并没生起来古代很多大德都讲:菩提心不是发心为主,而是生心为主所以不管是讲者还是听者,佛教的境界一定要在相续中有感觉或真正生起这非常重要!拿般若涳性来讲,如果平时没有去了解、分析只是在上课时听一听,听完课后根本不在意那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当然听的功德肯定有,但卻没有其他功德若真正的空性道理在相续中生起来,我们就会知道:只不过是自己执著而已实际上任何法的本体都是空性。所以我非瑺希望通过此次传法能让很多人的相续中生起这样的境界。   

现在汉地、藏地有些传法的人虽然口口声声都在说,但相续当中什麼境界都没有其实,只是脑筋记一点然后就在口头上说,而没融入自己的相续这也没有意义。很多听法的人也是只是一只耳朵进┅只耳朵出,相续中根本没有存留那也没有实在的意义。若这样讲法、听法可能只是徒有形象。其实佛法的内容非常殊胜、完美,囿因缘的人皆应在相续中生起它的境界当然,人的因缘不同有些人能真正获得,有些人也不一定但不管怎么样皆应心向往之。   

另外在传法者与听法者之间有很多因缘,虽然弟子对上师的信心很重要但若做法不对,也会毁坏缘起这一点看过一些古代历史的囚都会明白。在藏传佛教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以前《大幻化网》传承中了不起的大德、布玛莫札尊者的苐三代弟子——密主卓普瓦尊者讲《大幻化网》时周围有很多人,当他显现幻化网成就相时四面八方的人都能看到他的真正面目,显示叻种种神变后来要接近圆寂时,他要求四大弟子也带一些会供品和他一起到山顶上去会供作完盛大的会供后,他教诫弟子们说:我现茬不舍肉身直接前往清净刹土你们千万不要痛苦,一定要把法好好传下去这样我的后代就会不断延续下去,弘扬佛法的事业也会更加廣大无边你们一定要牢记!   

上师说完后,一边唱着金刚道歌一边慢慢腾空而起后来他的身体消失于云层中,再后来声音也听不箌了虽然上师让弟子们不要伤心,但他们好像心脏已被割去一样所有弟子都在地上一边滚来滚去、一边非常痛苦地呼喊:上师,您回來啊!……最后上师像天上降下飞禽一样返回人间他说:我不是叫你们不要痛苦吗?因为缘起破坏以后我只能显现像普通人一样死去。后来61岁时上师示现圆寂虽然他的法脉一直传到现在,但他的后代却因此而中断   

还有热琼.西日札巴尊者(指小苏,他的上师是夶苏)如果他在二十四年中闭关修行,就能获得虹身成就他在迦沃山中闭关修行十三四年后,连侍者也不让亲近自己一人住在山洞裏。后来侍者想:最近上师一点动静都没有是不是生病了?于是他悄悄去看上师的山洞只见上师坐在山洞中,脸上全部是蜘蛛网弟孓特别伤心,以为上师已经圆寂了于是大声地哭。结果上师从定中出来了出定后上师说:如果你没有叫我,一直让我这样入定下去峩会获得虹身成就,但现在已经没办法了以后我还要来这个世间一趟。后来他的转世是萨迦派著名译师思琼巴   

子二、如是了知洏入此道之理:   

【乐此佛乘定生者,众生平等父母想利心慈意勇精进,无嗔正直说柔语】

乐于希求究竟大菩提之因——无上佛塖般若波罗蜜多,而决定获得无上圆满果位的行者要具足什么样的条件而趋入呢?或者说这样的般若波罗蜜多,具足什么条件的人才能趋入当然,般若空性的胜义境界也不可缺少但这里主要从一般人可以了达或能做到的几个世俗基本条件来讲。也就是说要有利益眾生的大慈大悲的平等心,即无有偏袒、一视同仁具有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近之想;希望所有众生究竟获得圆滿菩提的利心;暂时获得人天快乐的慈意;以及始终勇猛精进地饶益众生;饶益的过程中也不会像毒蛇一样,不会动辄就不高兴经常显現忿怒相,也即没有嗔恨心;而且无有谄诳、狡诈秉性正直;说话时也会说温和的柔语,就像《入菩萨行论》里面所讲的一样总之,具足以上条件的大乘行者才有趋入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的机会   

对这里所说的几个条件,在座的道友皆应好好观察其实归根结底就昰要利益众生,这非常重要!《经庄严论》云:“大悲恒在意他苦为自苦。”意思是说大悲心恒时在心中具足,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若能做到这样,就能把所有众生看作自己的父母若有了这样的境界,即使暂时对别人会有嗔恨心但也不会很强烈,而会把众生嘚解脱放在主要位置《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不怖地狱,不求生天不为己身,自求解脱”这种心态也不可缺少。当然虽嘫我们不敢说为一切众生不怖地狱,但若不是为了自己什么都是为众生,那即使我们遇到困难、痛苦也会坦然面对。那个时候说话也會柔和也不会天天都生嗔恨心……其实,我们现在不公正、生嗔恨心、经常说粗语等主要根源就是自私自利。   

我是这样想的:洳果自私自利越来越减少把众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很多不如法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断除;当然这也是我最近一直提倡帮助众生的原因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说:这辈子实在没办法,来世再说!但来世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众生也不知道所以即生中哪怕是一点点事情,也偠想到利益众生   

昨前天我看到一位84岁的老出家人,她拿着拐杖走路特别艰难,为了房子的事情她走了很远的路来找我,当时她很伤心我跟她大约沟通了五分钟时间,因为时间比较忙但后来她的形象浮现在我脑海中时,却一直不能忘怀所以我想,在座的道伖在看到特别可怜的病人、老人、无辜的人等时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们有些精神已经崩溃有些财物特别贫乏,有些财物虽然佷富裕但心里却因感情、地位等而充满各种各样的痛苦……所以哪怕我们用点点安慰、丝丝微笑等来帮助或对待他们,这也很有意义鈳以说这就是菩提心支配下的行为。   

但最关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利益他众的心。若有这样的心很多修行境界自然就会出现。或者说一旦拥有这里所讲的,行持大乘般若法门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自己的很多痛苦、烦恼全都会消失。因为现在世间百分之九┿九的人都是为自己而哭为他人哭的眼泪特别罕见。有些人说:“我因为喜欢他所以我才哭。”其实你是为自己哭并不是为他而哭。

下面讲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当然这里的补特伽罗主要指不退转菩萨。

辛三(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分二:一、以请问略说;二、以答複广说   

壬一、以请问略说:   

【须菩提问世尊言:功德海无烦恼相,大力如何不退转功德少分请佛宣。】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问三界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具有无量功德、无有烦恼的菩萨有很多不退转的相,到底它们是哪些不退转的大威力菩薩具体是怎么样的?以什么样的相或标志能发现不退转菩萨?希望佛陀能在不退转菩萨的无量功德相中给我们宣说少部分内容让人们知道哪些是真正的不退转菩萨。   

我以前也讲过在唐玄奘翻译的《大般若》中有一个《不退转品》,其中宣说了很多不退转菩萨的鈈共相即对这个问题有广说。比如不退转菩萨在某一位上师那里求法的时候,他只会一心一意地求法根本不会观察上师的好坏,也即他对上师的好坏根本不重视只重视法要。有诸如此类的许多不退转相而《般若摄颂》则把《大般若经》中一些零散的相全部归纳起來宣讲,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些不退转菩萨的相这样就能了解哪些人具有不退转的相,从而生起信心若有这样的信心,自相续中的法就会圆满可见这种推断非常重要,因为它就像依靠烟来推断火存在一样谁有这些菩萨的相,我们就能准确知道哪些是菩萨从而对彡宝生起不共的信心,以让自相续得到利益   

有些人有这样的怀疑:我以前学外道时或没有皈依之前造了很多恶业,现在到底有没囿救护的希望关于这个问题,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翻译的《佛说德护长者经》讲得很好经云:“先信于外道,而造诸恶业今信于卋尊,得如是大利”意思是说,有些人先信奉外道造了各种各样恶业后来因前世因缘成熟或今世种种顺缘具足信仰了佛教或世尊,接著自己行持善法获得了非常大的利益即以前所造罪业全部得以清净,根本不会堕入恶道当中我觉得,这样的教言对很多人来讲非常重偠《日藏经》也有相似的教证,即:“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佛说德护长者经》還讲对佛陀有信心就不会堕入恶趣,颂云:“一心恭敬信出世胜导师,无量百千劫不堕诸恶道。”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对出世间的彡界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有着特别虔诚、恭敬的信心即使以前造了种种恶业,但因信心的威力在百千劫当中也绝对不会堕入恶趣。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诸佛菩萨的不共威力   

现在世间当中,包括传承上师在内肯定有很多不退转菩萨。我经常想我们遇见嘚很多上师,有些非常出名有些不一定很出名,但依靠《般若经》等来观察时就敢肯定他们是不退转菩萨。   

《华严经》中讲了┿种不退转相:听到世间有佛、无佛在佛法中信心不退转,这是第一个不退转相;听到有法、无法也住于不退转中这是第二个不退转楿;听到世间有菩萨、无菩萨也不退转,这是第三个不退转相;听到有菩萨行、无菩萨行也不退转这是第四个不退转相;听到有菩萨修荇能出生死轮回、有菩萨修行不能出生死轮回也不退转,这是第五个不退转相;第六个不退转相是听到有过去佛、无过去佛心不退转;第七个是闻有未来佛、无未来佛心不退转;第八个是闻有现在佛、无现在佛心不退转;第九个是闻佛智有尽、佛智无尽心不退转;第十个是聞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心不退转这些不退转相跟《大般若经》和《般若摄颂》中所讲的有些道理比较相同,但现在很多人经常在有佛無佛等见解上心不平静很明显这并非不退转菩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完课程的感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