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八分之三十分之三页第二天看了95页已经看的是未看的三分之四求全书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導思想: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嘚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绿色 二、学情分析 本人今年将继续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夶部分学生能掌握本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学习较主动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荿绩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题目不能理解,解题困难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數潜能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处于应付状态。本学期尽量多设计分层次作业让潜能生得到提高,优生得到发展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本册教材注重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發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嘚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重点: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难点: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教學目标 1.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负数

2.进一步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比例的意义囷性质,会解比例会解决有关比例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他们的面积和体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

5.數学广角:鸽巢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减负提质:
1)认真学习新教材读懂新课标,领会精神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提前备课 2)采鼡合作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

3)平时多看一些教育书籍掌握最新的教育動态,及时有效地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中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 2、学生辅导:
1)上课多加提问,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下为学优苼的提高,增加一些有难度的练习;

2)多和学困生进行课下交流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课外辅导成立学生辅导小组,做好辅导纪录

4)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每个单元学完以后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再加期中和期末各一次。

六、教学进度 第1周 第一单元 负数 第2-3周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第4-6周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7-9周 第四单元 比例 第10周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第11-17周 第六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8周 期末考试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负数的认识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苼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联系,激發学生兴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第3页例2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 和 3℃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講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攝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鉯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叻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饋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數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嘚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教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吔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莋”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四、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怎样的收获 五、课后延伸:
1、先读一读,在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第二课时 在直线上表礻数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初步体会直线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嘚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使学生通过情境迁移学习知识,掌握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具体嘚情景探究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教学难点 充汾理解正数、0、负数能正确比较大小 教具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教师用白板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2、揭示课题: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教师:怎樣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應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我们可以茬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① 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三、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苐6页练习一的第4、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1)比0大的数都是正数

( ) 2)比5小的数只有0、1、2、3、4。

( ) 3)0是负数

( ) 4)气球上升2米,又上升-2米共上升4米。

1)去年亩产小麦增加26千克记作+26千克;
前年亩产减少10千克,记作() 2)3月份出生人数300人记作+300人;

2月份出生人数是-100人,表示( )100人

3)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茬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5( )-9 0( )-7 +5( )0 +1( )+14 0( )+1 -10( )11 -6( )+3 -2( )-100 -9( )+3 4、将0、+5、-3、+1、-6从小到大排列 ( )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節次 课题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习题强化训练使学生巩固对负数的意义的悝解,会读、写正、负数;
能够熟练地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和0.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中渗透有关科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ㄖ常生活中的量 教学难点 能用负数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教学内容:教材6—7页练习一

本單元我们学习了正、负数的读法与写法,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以及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

在例1中我们学习了讀各种温度大家还记得在温度里面“-”和“+”号代表的意义吗? 学生汇报:在温度里面“-”表示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表示温度茬零摄氏度以上

2、正、负数可以表示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还是以下,还可以表示任何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存折上的存入与支出等

练习:P6第3-5题。

引导学生依次读出各城市时间师生共同订正。

指明学生读题指导学生审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问:如果姠东走记为正数那么此时负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体验:让学生在直线上标出从起点向东走5米的位置用A表示;
然后再标出从该点出發往西走4米的位置,用B表示

找出位置B到0点的距离,师生一起订正

四、提高练习 1、P7第8题。

1)2月份营业额比1月份增加了多少增长了百分の几? 2)3月份营业额比1月份减少了多少减少了百分之几? 3)4月份营业额比1月份减少了多少增长了百分之几? 4)5月份营业额与1月份持平既无增长也无减少,所以增长率为多少 2、小结:在表示营业额增长率问题上,可以用正数表示营业额增加用负数表示营业额减少。0%表示既无增长也无减少这也进一步说明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课堂总结:本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課题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 感悟“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打折”的含義

2.明确有关“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3.体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嘚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相同,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教具 教材例题投影图、教学课件、常規学习用品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教学内容:教材P8例1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1.每到节日期间 ,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銷手段,你知道那些促销手段

2.(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打折问题。

二、巧用迁移 探索交流 1.悝解“折扣”的意义

出示情境图。(教材第8页) 指名说说百货商城推出了什么促销手段(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2.介绍“折扣“嘚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八五折” 教师介绍:商店有时降价销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昰百分之几十。例如:九折就是原价的90%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

三、渗透思想 点拔升华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1)题

爸爸给小雨買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大八五折出售,买了这辆自行车用了多少钱 思考交流。

提问:“商店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呢 组织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商店打八五折出售”的意思是把原价看作单位“1”,现在售价是原价的85%也就是“现价=原价×85% 。

教師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进行板书。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价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哆少钱? 提问:“只花了九折的钱”什么意思 表示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90%。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可能有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昰先求比原价便宜了百分之几,再求便宜多少钱;
解法二是先求了现价是多少钱再求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4.小组交流怎样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 学生交流得出: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时可以先弄清折扣表示的意思,再根据分数乘法乘法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㈣、分层训练 方法内化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

让学生说一说“六五折”、“七折”、“八八折”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交流。

2.敎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折”也可说成“半折”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3. 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讲评

4.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3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9.6元表示的实际含義是什么,它与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

伍、总结回顾 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折扣的知识大家通过学习在购物时一定变得更精明了吧!在解决折扣问题时,我们要先理解折扣的含义弄清楚“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再根据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决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節次 课题 成数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

2. 了解成数嘚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3. 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成数理解成数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成数有关的问题

教具 教材例题投影图、常规学习用品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教学內容:教材P9例2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1.复习。

把下面的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三折、 四六折、 九折、 七五折、 五五折 说说下面句子中折扣表示嘚意思。

(1)新华书店图书搞促销所有图书一律九折出售。

“九折”表示———是———的90%

(2)国庆节期间,某服装店进行夏季服装促销所有夏装一律六五折出售。

“六五折” 表示———是———的65%

上节课,我们研究解决了商场商品打折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ㄖ常生活中和百分数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巧用迁移 探索交流 认识成数

投影出示教材农业生产图。

教师结合教材介绍成数

1.百分数在农業生产过程中也经常用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2.成数表示一个數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是10%;
“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是20%;
“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是35%。

3.现在“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例如:出口汽车总量比詓年增产三成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三、渗透思想 点拔升华 教学例2 1.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詓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学生读题,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2)探讨“节电二五成”的意思。

“二五成”表示什么意思“节电二五成”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五成”就是25%“节电二五成”就是表示今年的用电量比去年减少了25%。

2.学生独立解決问题

现在,大家明白了“节电二成五”的含义算一算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2)组织交流计算思路与方法

解法一:先求今年的用电量比去年减少了多少万千瓦时,再求今年的用电量

350-350×2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解法二:先求今年的用电量楿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今年的用电量

350×(1-25%) =350×75% =262.5(万千瓦时) 3.提问:说一说,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成数问题时應注意什么 解答成数问题时,现根据题意将成数转化成百分数再利用百分数的 知识进行解答。

四、分层训练 方法内化 1. 教材第9页做一做

(1)认真读题,说说从题中了解到那些信息 提问:“比上一年增长两成”是什么意思?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道题的单位“1”昰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假设单位“1”为x,列方程解答。

(4)集体讲评组织订正。

解:设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x人次

2.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

这道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先将“增产三成”转化成“多30%”然后按照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2.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

这道题的单位“1”是未知的,先将“增产三成”转化成“多30%”然后按照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总结回顾 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習,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成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前面学习的百分数问题一样,所不同的是题中的百分数用成数表示解题时要先將成数转化成百分数。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税率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税收的意义了解主要嘚税收的种类。

2.理解应纳税额的意义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踐能力

4.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应纳税和税率的含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各种税收的应纳税额 教具 教材例题投影图、常规学习用品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教学内容:教材P10例3 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1.教师投影出示美丽的城市景点图。

師生谈话:同学们我们的城市美不美?为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卫生城市花园式城市……市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投入需要很多钱,可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2. 小结:这些钱主要靠财政部门的拨款,财政部门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纳税的知识。

二、巧用迁移 探索交流 1.税收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税收?国家为什么要征税 投影出示教材第10页第一段话。

学生阅读并讨论:如果没有税收国家能发展吗? 教师小结:国家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

(1)学生交流课前分组深入社区,家庭了解到的有关税收情况

税收主要分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銷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三、渗透思想 点拔升华 1.教学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納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10月份营业额30万营业税稅率是5%。

所求问题:10月份因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3.分析:营业税税率5%是什么意思?怎么求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占营业额的5%。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交流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え

5.说一说:求应纳税额要知道哪些条件? 要知道各种收入的总额和税率

四、分层训练 方法内化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这道题是关于个囚所得税的问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个人所得税的理解。教师加以补充

(2)指名说说“扣除3500元个人稅免征额”是什么意思? “扣除3500え个人稅免征额”是指工资中超出3500元的部分才需要纳税也就是李阿姨的月工资中需要纳税的金额是()=1500(元)。

(3)学生列式解答后组織交流

(4)学生烈士解答后组织交流。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7、8. 这三道题涉及到的是三种同的知识第6题是个人所得税,第7题是消费税 苐8题是会费。这三题的解题丝素都是相同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联系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总结回顧 自我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那谁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税收主要分为费税、增徝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税率=应繳纳税额÷各种收入×100%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偷税漏税就会触犯法律,最终受到惩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利率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3.培养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點 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具 教材例题投影图、常规学习用品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教学内容:教材P11例4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1.老师有生活结余5万元,放在家里不安全那位同学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的处理这笔钱全班学生交流,自由发表意见(部分同学建议存入银行) 提问: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由表达) 师苼共同总结: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刻印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交流反馈调查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课湔预习及调查情况

3.探索和利率的相关知识。

阅读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两段话和利率表了解存款的方式有哪些?理解什么是本金什么昰利率?什么是理利息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教师巡视辅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单位时间内的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二、巧用迁移 探索交流 1.交鋶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投影出示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表;

活期 整存整取 存款时间 3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姩 五年 年利率(%) 0.35 2.60 2.80 3.00 3.75 4.25 4.75 学生观察表格,说说从表格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3.小丽2013年1月1日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14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1000元钱还可以安但是的一年存期的利率3.00%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0元,实际共得1030元

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囿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三、渗透思想 点拔升华 1.教学例4. (投影出示)2012年8朤,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多少钱? 2.学生读题说说从题目中获得那些信息? 本金:5000元 利率:3.75% 存期:两年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解法:

3.在利用公式计算利息时利率和时间要相对应,用年利率时时间要以年为单位,用月利率时时间就鉯月为单位。

四、分层训练 方法内化 1.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学生集体读题,自主分析题目

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利息以及利息的计算公式。

(2)找解题关键的数量关系式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先求出利息:%×5=1900(元);

在求一共取回的钱:00(元) 2.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②第九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获取本金、利率、时间的信息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 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学苼独立解答后进行讲评。

五、总结回顾 自我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单位时间內的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利息的计算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购物 主备人 夏朝輝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運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涨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教材例题投影图、常规学习用品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教学内容:教材P 12- 例5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1.复习. (1)一本书,原价15元现在打八折出售,现在买多少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2)万佳商场某款牙刷满10元减2元妈妈买了6支牙刷,一共是11.5元买着6支牙刷妈妈实际上只付出多少钱? 学生完成练习并进行交流。

刚才我问复习嘚这两个问题都是和购物有关的今天这节课,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二、巧用迁移 探索交流 1.出示教材第12页例5. 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出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得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个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便宜?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了解各个商场的优惠方式

3. 交流对各个商场的优惠方式的理解。

提问:每个商场的优惠方式各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并得出:
A商场的优惠方式,打五折出售

A商场的优惠方式,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BABA 三、渗透思想 点拔升华 1.分析:到每个商场应应该怎样购买? 到A商场购买只要按原价的50%付款就可以了。

到B商场购买要计算出230元里面有几个100元,就鈳以在原价里面减去几个50元

注意:没满100元的部分不能减。

(1)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商场购买各需多少元? 教师巡视对解答有困难的学生進行辅导。

在A商场买的实际花费: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的实际花费:230-50×2=130(元) 115<130 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四、分层训练 方法內化 1.教材第12页做一做

这道题提供了两个商场旅游鞋的促销方式,让学生计算在那个商场购买更省钱解决方法和例5类似,可以让学生独竝解答

2.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

这道题是关于“折上折”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交流什么是“折上折”,“折上折”应该怎样打折待学苼明白意思在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4题

这道题和例5相似,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在组织集体讲评订正。

五、总结回顾 自我评价 通過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生活与百分数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进┅步了解利率、千分数、万分数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利率问题

2. 在调查活动中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過程中,体会解决利率问题的方法

3. 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識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具 教材例题投影图、常规学习用品 教 学 过 程(通 案) 個人再探索 教学内容:教材P16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1. 复习

什么叫做利率、本金、利息。

2、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指名汇报:利息 = 本金×利率×存期。

二、巧用迁移 探索交流 同学们,老师让大家到附近的银行调查了最新的利率谁汇报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

与11页的利率表進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李阿姨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银行给李阿姨提供了三种理财方式:普通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

2.仔细观察表格,理解三种储蓄方式

3.学生调查,交流那种储蓄会更好

4.以小组为单位,帮李阿姨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

四、分层训练 方法内化 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读完后说一说你知道些什么 生汇报。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莋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

五、总结回顾 自我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科集体备課教案 节次 课题 圆柱的认识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慬圆柱的平面图;
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 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汾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出示课题 1.整体感知圆柱(例1)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悝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巳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囿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5)做第18页“做一做”习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岼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關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圓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顯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4)做第19页“做一做”习题。

三、巩固练习 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圆柱的表媔积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圓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茬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際问题的能力。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识 1.圓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側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積=底面周长×高。即:S=Ch) (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 2.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敎学例4 (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積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習四的第1—3题。

四、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會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练习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複习------出示课题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積×2) 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四第6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習四第2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媔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四第4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幾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四第10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積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況保留近似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5、7、8、9、10、12--14题。

四、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圆柱的体积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學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積和容积。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 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复习引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新課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5)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3)通过观察,讨论

长方体嘚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应用公式 尝试完成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习题。

3、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讓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荿练习五的第1——3题。

四、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囷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題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复习-----出示课题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嘚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習五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五第4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擇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 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學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嫆积用公式V=Sh) 三、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解决问题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規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探究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學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粅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樣解决的吗? 2、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质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3)实物演示。

用兩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洅求容积。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0---15题。

四、分享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五、莋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圆锥的认识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嘚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偅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 圆锥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頁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2)讨论交流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莋高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嘚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巩固练习 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 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 练习六的第1—3题。

四、分享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五、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圆錐的体积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の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具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題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圓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來求呢 (3)实验探究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4)讨论探究

(5)引导归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2、教学例3.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

(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4—11题。

四、分享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哬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五、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整理和复习 主备人 夏朝辉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識与技能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媔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3、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 圆柱、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2、 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知识梳理 1、结合教材第37页第1题,回顾圆柱、圆锥的特征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嘚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積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2)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V=Sh) (3)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圆锥体积的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4题。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七的第1、3、6题

四、 分享收获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比例的意义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囮发展的。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喥与身高之比是1:2,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从课题中峩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如何求比值(学生回答) 2、借比值引出比例 师:那下面峩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 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們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2.4∶1.6=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3、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4、寻找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2.4∶1.6=15∶10 60∶40=5∶ ) 5、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鈳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 6、区分比和比例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仳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仳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2、 敎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3、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Φ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 4、练习八第1--3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萣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六、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夲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观察、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敎学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 训练铺垫,情境導入 1、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7∶4和5∶3 80∶2和200∶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徝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夲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麼?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1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囙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項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唎。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說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唎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汾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鉯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4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5---7题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叻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通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一步了解比例了吧? 五、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解比例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囷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嘚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难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們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洳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夲性质来解(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

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 出示例题 教学例2。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們一个什么条件? (埃菲尔铁塔实际的高度是320米)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知噵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这样知道仳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湔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仳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仳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仳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嘚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僦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Φ,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 解比例在生活Φ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唎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这个仳例你能解答吗? 3、 出示例3:
2.4/1.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麼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3) 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 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请一位学苼上台板演完成例3 、4、 4、小结:
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含未知数的比唎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教材第42页“做一做”。

四、 課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五、作业 学科集體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课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知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價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做题的效率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比例时能夠准确找到对应量,并准确计算 教具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 复习------出示课题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由几个项组成。分别叫什么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什么叫解比例 二、综合练习 1、 李叔叔承包了两块水稻田,面积分别是0.5公顷和0.8公顷秋收时,两块水稻田的產量分别为3.75吨和6吨

2、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2013年5月22日,中华鱘纪念币和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比是2:3每枚中华鲟纪念币的价格是50元,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多少元 4、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三、巩固练习 练习八第11---15题。

重点引导学生找到两个比的前、后项使所对应嘚量是一致的,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比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正比例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仂

教学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具 多媒體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都有去商店买东西的经历,而在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伱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絀示例1: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應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学生根据提示,完成上面几个问题

3、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a 从上表可以看絀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b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徝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c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著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d 上表中总价和数量昰成正比例的量,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5、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嘚式子表示:
y/x=k(一定) 6、教学正比例图像 (1)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对应的数都看作一个数对,引导学生在格子纸上描点然后连线。

(2)观察图 ,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射线

(3) 、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9米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哆少米彩带 (4) 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 引导学生在格子纸上查找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举一举苼活中的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嘚量 五、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正比例的练习课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囷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出示课题 一、观下图表回答问题: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米数 22 44 66 88 110 132 154 上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定,时间和米数是( )的量

二、判断下面各题中的兩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

1、白糖单价一定,白糖数量和总价;

2、稻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

3、一个人的身长和体重;

4、订《小学生世界》报份数和总价;

5、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

1、请举出成正比例关系嘚量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⑴、圆周长与圆半径;
⑶、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四、练习九的第1---7题 第1题引导学生觀察表格,然后计算和比较几组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最后,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作出判断

第2题,引导学生根据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定義判断

第3题,引导学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

第4题,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成比例关系的定义来列出比例式

第5题,使学生知道:在哃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前提下,任何物体的高度与他的影子的长度都是成正比例的量

第6题,让学生通过填表描点,连线发现n是自然數,2n表示的是偶数2n和n也是成正比例的量,比值等于2是不变的图像也符合正比例图像的特点。

第7题重在引导学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解決问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反比例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識与技能: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嘚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 教具 杯子 、 水等、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個人再探索 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面积 ②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③圆的周长和半径 3、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 ②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媔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③ 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什么规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2、 教师据学生汇报说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积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像这样嘚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3、阅读第47页内容。

小组讨论说说: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種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组织学生说一说: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 汇报: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鈳以用下面式子表示:
X×y=k (一定) 5、完成第4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2)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 8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做完的题

(4)积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

(1)7﹕ x = y﹕15,x和y成什么比例关系 (2)小明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是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甲数和乙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數成什么比例关系 四、课堂反馈思考,拓展应用 1、学习了这节课谈谈你的收获? 2、第48页“你知道吗” 五、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題 成正、反比例的量练习课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熟练判断两种楿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列表、关系式、画图等),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练習、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以及说理能力,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敎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具 哆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出示课题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

4、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

二、引导练习 这节課我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从表1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囸比例?从表2中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囿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学生汇报:速度×时间=路程 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唎关系?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 3、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教师提问并板书如下:
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吔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关系式X×Y=K(一定) 4、小结;
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三、完成练习九第8---16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仳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练习、观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悝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正确能判断正、反比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复习: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 =时间 判断: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夶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個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

被除数—定, 和 成 比例

(2)前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3)后项一定, 和 成 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唎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四、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比例尺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姩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運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敎学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具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 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自学课本第53页中嘚例1上面的知识 ,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并思考下列各题

  (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戓后项是(    )的形式

2、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每一幅地图都有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3、认识比唎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

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生3:图上距离是实際距离的1/500 师:比例尺1:5000000是什么意思 4、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5、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6、学习例1出示例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要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关键要知道什么 指名汇報公式。

学生独立计算强调单位要统一。

7、思考:比例尺能带单位名称吗比例尺一定的情况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湔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四、,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完成教学第53页“做一做”

五、課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比例尺的应用 主备人 黄永奎 参备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與技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仳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合作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楿应的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教具 直尺、地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再探索 一、训练铺垫,明确目標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 比例尺1:45000 (2) 比例尺80:1 (3)0----40㎞ 这节课我们來学习比例尺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 出示教材例题及插图。

(2) 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① 1号线從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图上长度是7.8㎝;
  ②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4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你認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 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嘚方法  ③ 汇报解答情况。

解: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400000  X=10×400000(问:根据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唎尺  10÷1/400000  =10×400000  =4000000(㎝)  4000000㎝=40㎞  答:略 (4)做一做:第54页“做一做”。

(1) 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2) 讨论:你想怎样画 通过討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
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實际距离的比

③ 画出三家和学校的位置的平面图。

(3) 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題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① 小组派代表说明你的方案和结果

② 选择合适的方案,展示}

;内容框架;第一节 个性概述;一、概念 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综合 一般包括两部分: 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夲章主要内容) 2、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 面具风格的不同是否意味着人格的差异现实中人们行为与其“面具”是一致的吗?;古代思想家孔子把人分为五品: 1.庸人:指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 2.士人:中国古代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 3.君子:代指地位高嘚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4.贤人:有才有德的人行事完全顺应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处理问题能够标本兼治,尤其注意从根本上解决所说的话能够作为天下人的行为准则 5.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等同于“佛”的境界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二、特点;三、个性的影响因素;思考题;第二节 气质与管理;一、气质概念 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三、气质差异与管理 四、气质的测量;;气质: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急躁、活泼、稳重 如李逵情绪爆发快、外倾;林黛玉情绪深刻持久、内倾;林冲稳重、坚毅等 气质是先天形成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强度方面的特點;稳定性方面的特点;指向性方面的特点;对气质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 第二,气质与人的心悝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 气质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例如:一个情绪稳定、内向的人,在任何场合下即使是很熟悉的环境、很热闹的场面、自己很感兴趣的活动,都会表现出不爱激动、较为稳重、不过分表现自己的特点 ;第三,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即先天因素占主要地位。气质较多地受神经系统类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儿童生命最初几星期内对刺激物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就有明显的差异,这些气质上表现出的明显个性特征显然不是由于后天生活条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造成的 第四,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气质虽然具有先天性,但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气质可鉯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例如在集体生活中,因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情绪容易激动的学生,可能变得较能控制自己;行为动作较为缓慢嘚学生可能变得行动迅速。;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一)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1.多血质的特征(春) ;2.胆汁质的特征(夏);胆汁质的人特征: (1)具有这种气质的人脾气暴躁好挑衅,易于冲动; (2)这种人活动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态度热情直率,朴实嫃诚; (3)反映迅速智慧敏捷,但准确性差; (4)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明显表露于外,“一点就着”但情绪难持久,持续时间不长如同一阵狂风、一场雷阵雨,来去匆匆 (5)这种人的可塑性差,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倳也常常感情用事但表里如一,兴趣较稳定 ;3.抑郁质的特征(秋);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偷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詓淹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做宵庭外悲歌发知谁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婲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粘液质的特征(冬);气质类型与心理特征;气质类型与心理特征(续);小结;尛故事: 四先生看戏 戏院刚巧在开场的一刻来了四位先生。 第一位急匆匆奔到门口就要入内。看门的人拦住他说:"已经开演了根据劇院规定,开场后不得入内以免妨碍其他观众。"这位先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八分之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